- 相關推薦
電腦硬盤的指標性能
我們在購買硬盤時首先會問,這硬盤是多大的呀?回答:40GB、80GB,就是指的硬盤的容量。它一般指的是硬盤格式化后的容量。硬盤的容量越大越好。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電腦硬盤的指標性能,歡迎閱讀。
電腦硬盤的指標性能1
電腦硬盤是電腦很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電腦硬盤出現故障的話,電腦將無法運作。下面給大家介紹一下電腦硬盤的相關知識:
市場上的硬盤主要分為IDE和SCSI兩大類。SCSI硬盤有速度快、容量大、使用穩定的特點,是硬盤技術的排頭兵,但其價格太貴,主要用于較專業的場合。而IDE硬盤雖然說在技術水準上尚同SCSI硬盤有一些的差距,但無庸置疑其差距已越來越小,現如今的IDE硬盤同樣具有轉速快、容量大的特點,而且其價格便宜,已成為家用場合的首選。
而IDE硬盤按其內部盤片直徑的大小,又可分為5.25、3.5、2.5和1.8英寸的硬盤等。2.3和1.8英寸盤片直徑大小的硬盤主要用于筆記本電腦等設備;5.25和3.5盤片直徑的硬盤主要用在臺式機上,現在臺式機上最常用的就是3.5寸盤片直徑大小的硬盤。
1.硬盤的容量
我們在購買硬盤時首先會問,這硬盤是多大的呀?回答:40GB、80GB,就是指的硬盤的容量。它一般指的是硬盤格式化后的容量。硬盤的容量越大越好。
其次,在選擇容量時你還可優先選擇單碟容量大的產品。單碟容量越大技術越先進而且更容易控制成本。舉例來講,同樣是40GB的硬盤,若單碟容量為10GB,那么需要4張盤片和8個磁頭,要是單碟容量上升為20GB,那么需要2張盤片和4個磁頭,對于單碟容量達40GB的'硬盤來說,只要1張盤片和2個磁頭就夠了,能夠節約很多成本及提高硬盤工作穩定性。
2.硬盤的轉速
這也是大家比較留心的問題。它是指硬盤內主軸的轉動速度。如今市場上的IDE硬盤主要分為5400RPM(轉),7200RPM(轉)兩種轉速。在容量價格都差不多的情況下,可首選轉速快的7200轉的硬盤產品。
3.硬盤的傳輸率
硬盤的傳輸率也是硬盤重要參數之一。它主要指硬盤的外部和內部數據的傳輸率,它們的單位為Mb/s(兆位/秒)或MB/s(1MB=8Mb)。硬盤的外部傳輸率(burst data transfer rate)即硬盤的突發數據傳輸率,它一般指硬盤的數據接口的速率。現在的ATA/66/100/133接口的硬盤的傳輸率可達66-133MB/S。
而硬盤的內部數據傳輸率(internal data transfer rate)是指磁頭至硬盤緩存間的最大數據傳輸率,在這方面市場上主流硬盤的最大內部數據傳輸率一般都可達350Mb/S以上,優秀的硬盤其最大內部數據傳輸率可達500Mb/S。
4.硬盤的緩存
硬盤的緩存的大小也是硬盤的重要指標之一。硬盤的緩存是指在硬盤內部的高速存儲器。如今硬盤采用的緩存類型多為SDRAM,但也有例外的如采用EDO DRAM的。緩存的容量越大越好,它直接關系到硬盤的讀取速度,如今的硬盤緩存容量大都是2M,并向8M的更大容量過度。但也有少數只有512K緩存的產品,這點大家需注意。
5.硬盤的磁頭
硬盤上采用的磁頭類型,主要有MR和GMR兩種。GMR巨磁阻磁頭已開始取代MR磁頭成為硬盤磁頭的主流。
MR磁阻磁頭,采用的是寫入和讀取磁頭分離式的磁頭結構,它是通過阻值的變化去感應信號幅度,對信號的變化相當敏感,使其讀取數據的準確性也相應提高,而且由于其讀取的信號幅
度與磁道寬度無關,因而磁道可以做得很窄,從而就提高了盤片的密度,這就使硬盤的容量能夠做得很大。
而GMR磁頭同MR磁頭相比它使用了磁阻效應更好的材料和多層薄膜結構,它比MR磁頭更敏感,因而可以實現更高的存儲密度。現在的MR磁頭的盤片存儲密度可達到3Gbit-5Gbit/in2(每平方英寸每千兆位),而GMR磁頭則可達10Gbit-40Gbit/in2以上。
6.硬盤的尋道時間
硬盤的尋道時間也是了解硬盤的重要參數之一。它主要指硬盤的平均尋道時間(average seek time),道間尋道時間(single track seek),最大尋道時間(max full seek),以及平均等待時間(average latency)等等。它們的單位皆為ms(毫秒)。
硬盤的平均尋道時間,指的是硬盤磁頭移動到數據所在磁道時所用的時間,這個數值越小越好,如今IDE硬盤的平均尋道時間大多在9ms以下。而硬盤的道間尋道時間,指的是磁頭從一磁道轉移至另一磁道的時間,這個時間也是越短越好。
硬盤的最大尋道時間,指的是硬盤磁頭從開始移動直到最后找到所需要的數據塊所用的全部時間,它的數值也是越小越好,市場上的主流IDE硬盤的最大尋道時間大多在20ms以內。至于硬盤的平均等待時間,是指當磁頭移動到數據所在的磁道后,然后等待所要的數據塊繼續轉動到磁頭下的時間,它的數值也是越小越好。
電腦硬盤的指標性能2
性能降低的原因
對計算機硬件有一定了解的朋友都知道,計算機的運行速度主要取決于四個因素:CPU的性能、硬盤的速度、內存的大小以及顯卡的檔次。一臺計算機買回來后,除非對硬件另行升級或超頻(對硬件壽命有潛在危害),否則其運行速度是比較穩定的。但使用一段時間后,由于文件不斷地增刪,硬盤上形成了許多磁盤碎片,導致硬盤磁頭來回尋找數據,從而降低了硬盤的運行效率,使計算機的整體性能明顯下降,特別是那些“體積”龐大的三維設計軟件和3D游戲,有時會慢到令人難以接受的地步。
常用解決措施
這種問題通常的解決方法是:利用Windows自帶的“磁盤碎片整理程序”將無序的文件分布整理為連續的順序文件,以提高硬盤的讀寫效率。那么我們是否能以此為突破口,找到更為巧妙的辦法,最大限度地發掘系統的潛能呢?
硬盤物理特性分析
從計算機的工作原理我們可以知道:使用過程中硬盤讀寫最頻繁的文件是操作系統和應用程序的臨時頁面交換文件,這些文件會占用一部分硬盤空間,由于硬盤讀寫是順序的,因此,新存盤的文件會位于臨時頁面交換文件的后面;當應用程序退出或正常關機時,這些臨時文件會自動刪除而出現碎片空間,長此惡性循環將導致計算機的整體性能大幅度下降。
98的磁盤碎片整理程序正在對硬盤進行整理
因此可以得出結論:要避免這種惡性循環,必須將臨時頁面交換文件(*.tmp、虛擬內存文件如Win386.swp等)置于與正常數據文件不同的邏輯分區(即不同的邏輯硬盤,如F盤),使數據存儲區和頁面交換文件區彼此分開。
那么這一邏輯分區置于何處最為合適呢?我們知道,含有操作系統引導程序的硬盤0磁道位于硬盤的外圈,我們以此向內劃分邏輯分區,依次組成邏輯C盤、D盤……等,序號越大,越接近內圈;而硬盤的轉速是固定的,即各圈上的角速度相同,接近于外圈,線速度越大,硬盤讀寫速度越快,計算機的性能也就越好。
在正常安裝的情況下,頁面交換文件的確位于靠近外圈的C盤,操作系統與應用程序也多位于C盤,由于前面已經講過的原因,大量的磁盤碎片造成了硬盤性能的下降。因此,如果我們合理分配頁面交換文件、應用程序、數據存儲區的位置,將讀寫最頻繁的臨時頁面交換文件置于最接近外圈的物理位置時,硬盤的運行效率最高,產生磁盤碎片的`概率也最小,計算機將會表現出最佳的整體性能。
提高性能的具體方法
以下簡述一下實現以上思路的具體步驟:
1、將全部有用數據備份到其他存貯設備上。
2、重新對硬盤進行分區和格式化,至少分出三個邏輯分區,將C盤定為5~10GB,專門存放臨時文件和Windows操作系統臨時頁面交換文件,D盤用于存放Windows操作系統及應用程序,該分區最好比較大,E盤用于存放數據。
3、然后安裝Windows操作系統和應用程序,并將安裝目錄設定在D盤。
4、在操作系統的“控制面板”中依次選擇“系統→性能→虛擬內存→讓用戶自己指定內存設置→C盤”。作用:設置操作系統臨時頁面交換文件的最佳存放位置
5、設置設計軟件、圖像處理軟件等應用程序的臨時文件存放位置到C盤上。具體設置必須參考有關應用程序的資料。
以AutoCAD為例:先在C盤中建立子目錄“autocadtemp”,再進入AutoCAD,依次選擇“系統配置→文件→臨時文件圖形文件位置”
將“C:WINDOWS
TEMP”改為“C:
autocad
-temp”。作用:將應用程序產生的臨時文件改置于C盤固定的位置。
經過以上設置后,筆者計算機的運行速度提高了5%~15%,特別是對于Photoshop、3DMax、Solidworks等運算密集、數據量大、磁盤交換頻繁的大型軟件,效果比較明顯,而且文件越大相對速度越快。最后提醒大家注意的是:對于大型的裝配設計,臨時頁面交換文件所在的硬盤空間不得小于10GB,否則有可能造成系統的崩潰。
【電腦硬盤的指標性能】相關文章:
提升電腦硬盤性能的方法04-28
電腦硬盤怎么裝02-23
舊電腦硬盤如何變成移動硬盤08-15
CPU的性能指標簡述08-10
電腦怎么增加硬盤內存07-20
電腦硬盤內存怎么查看07-21
如何提高電腦性能12-20
電腦硬盤很熱的解決方法04-26
怎樣把電腦硬盤格式化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