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教學設計原理讀書筆記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書筆記吧。現在你是否對讀書筆記一籌莫展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教學設計原理讀書筆記,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學設計原理讀書筆記1
《教學設計原理》是加涅的其中一本代表作。從書名中的“教學”二字可知,這本書講述的并不僅是教授。教授僅僅是教學的一部分。教一詞指的是一個人想學習者講授或者掩飾某些東西。但是教師或培訓者的角色包括多種不同的任務,如選擇材料,判斷學生的準備情況,監控教學活動,最終起到內容資源與學習促進的作用,于是更廣泛的術語“教學”講強調的重點放在了教師用來使學生參加到學習活動中去的完整的活動范圍。
大致瀏覽過加涅的這本書,該書分為十六章,他在書中不僅提出了教學的系統性,認為每一階段的輸出都是下一階段的輸入,這具有明顯的控制論的特點,反映出信息加工理論受到計算機科學影響的特征,因為在教學設計的每一個決策點上都要注意技術知識的一致性和相容性,還提出了技術的潛在用途,學習發生過程及學習發生所需要的內、外部條件對學習的發生的影響,總結出學習結果的五種類別并從教學設計的觀點對學生心理結構做了詳細分類,提出了“學習層級這樣一種新的研究體系,并由此提出了新的教學論體系,并在這些工作的基礎上提出了完整的教學設計原理與技術。
首先,加涅在本書中提出教學設計是教育技術的核心,我想這個說法我們都已經非常的清楚,但是究竟我們應該怎樣對教育技術學下一個準確的定義,我們應該如何去具體深刻的理解教育技術學作為一門學科它的真正意義。國內的實踐與理論所涉及到的教育技術基本是指通過技術手段來促進教學,且這個技術手段基本是與媒體、信息技
術相關的硬技術,而加涅的教學技術學則更多地類似于國內教學論、課程論研究的范圍,但是加涅在這本書中給我們定義了一個等式:教學設計+教育技術=教育技術學,他講到教育技術學可以被定義為將理論和其他有組織的知識在教學設計和開發任務中的系統運用,它還包括探求有關人們如何學習和如何最好地設計教學系統和材料的新知識。他所認為的教育技術學更多的類似于國內教學論和課程論研究的范疇。我國教育技術學發展起步較晚,而且一些基本的理論都是吸取國外的專家的,但是畢竟東西方不只是在文化經濟等上有差異,在教育方面都是有很大的差異的,所以我國的教育技術學是在汲取了國外的理論的基礎上又結合了本國教育的特色以及技術方面的發展情況而最終形成的。
其次,加涅在緒論中認為教學設計具有系統性,因為在教學設計的每一個決策點上都要注意技術知識的一致性和相容性,他認為每一階段的輸出都是下一階段的輸入,這具有明顯的控制論的特點,反映出信息加工理論受到計算機科學影響的特征。
第三,加涅用盡其畢生的精力總結出了學習結果的五種類別:智慧技能、認知策略、言語信息、動作技能、態度,并從教學設計的觀點對學生心理結構做了詳細分類。因為學生心理結構就是我國教育人士所說的.學生心理素質,所以我們把加涅的學生心理結構及其分類的觀點稱為加涅的學生素質觀。加涅認為,學生的這些素質和特征有些是先天的,有些是后天習得的,有些是在發展中形成的。學生的先天素質是由遺傳決定的與學習相關的個體的某些素質,學生在發展中形
成的素質包括能力和人格特質,學生后天習得的素質就是加涅總結出的五類學習結果。因為學生的先天素質不能被教學所改變,教學只能避免超越它們,而發展中形成的兩類素質,由于具有相對穩定性,教學只能適應它們,因此素質教育是對學生習得的五類的素質教育。 ?
第四,加涅是通過對學習發生的過程及學習發生所需要的內、外部條件來研究教學的,他認為教學是通過安排一系列符合學習者內部條件和外部條件(事件)來促使學習的發生,這正是他對于教學理論的貢獻。他的教學理論是建立在堅實的心理學研究基礎上,具有更強的可靠性和更具體的指導性。加涅認為學習的行為是千差萬別的,千差萬別的學習行為都可以歸入上述五類習得的學習結果中。每類學習的行為表現不同,所需的內部條件和外部條件也不同。因此,我們應針對不同類型的學習進行教學設計,包括確定目標、任務分析、教學過程及結果測評。
第五,加涅提出了“學習層級”這樣一種新的研究體系,由此提出了新的教學論體系,并在這些工作的基礎上提出了完整的教學設計原理與技術。我們設計智慧智能序列時要以學習層次為基礎,這些層次是通過從終點目標倒推的方式獲得的,這樣做我們就能分析將要學習的技能序列,當學習者能夠回憶出構成新技能的子技能時,它們就會最順利的完成新技能的學習。
加涅在《教學設計原理》中提出了很多新的觀點,很值得我們去好好讀這本書,研究學習,但是從中學習什么呢?我想從中可以學習加涅解決復雜學習和教育問題的基本觀點和方法。如把心理學與教育實踐相結合進行研究。在研究學習和教育時,把認知觀和行為觀相結合。在認知觀中,既吸取建構主義中有用的東西,也吸取信息加工心理學中有用的東西。在研究學習時,既把學習看成是過程(事件),也把學習看成是結果。在研究學習的條件時,既指出其內部條件,也指出其外部條件。另外,怎么學也是一個問題。學習加涅的著作,首先要了解他的理論、觀點和方法,并且把這些應用到我們的教育中去。但是其中也不乏缺陷之處,他的理論體系不可能沒有缺點和局限性。例如,他強調學習的作用,而對發展的作用考慮很少,他強調對學習類型做分析,將復雜現象加以分解,但對于如何由個別成分合成復雜的心理能力研究不夠。又如他強調學習的順序是由下位到上位,局部到整體,但有時學習順序并非完全如此。記得有位著名心理學家說過,我們評價一個人,要看他說了什么,而不是看他沒有說什么,就是說這些不完善的地方也不能影響我們對加涅的理論的學習。
教學設計原理讀書筆記2
首先,加涅在第二章中提出教學設計是教育技術的核心,我想這個說法我們都已經非常的清楚,但是究竟我們應該怎樣對教育技術學下一個準確的定義,我們應該如何去具體深刻的理解教育技術學作為一門學科它的真正意義。我曾經詢問過好多師姐師哥,想讓他們給我一個確定的答復,但是他們的回答都真的令我非常的失望,至今為止我聽過的最多的回答就是教育技術是指通過技術手段來促進教學且這個技術手段基本是與媒體,信息技術相關的硬技術。可能這是國內好多專家和學者都認同的觀點吧,但是加涅在這本書中給我們定義了一個等式:教學設計+教育技術=教育技術學,他講到教育技術學可以被定義為將理論和其他有組織的知識在教學設計和開發任務中的系統運用,它還包括探求有關人們如何學習和如何最好地設計教學系統和材料的新知識。他所認為的教育技術學更多的類似于國內教學論和課程論研究的范疇。我國教育技術學發展起步較晚,而且一些基本的理論都是吸取國外的專家的,但是畢竟東西方不只是在文化經濟等上有差異,在教育方面都是有很大的差異的,所以我國的教育技術學是在汲取了國外的理論的基礎上又結合了本國教育的特色以及技術方面的發展情況而最終形成的'。
其次,加涅在緒論中認為教學設計具有系統性,因為在教學設計的每一個決策點上都要注意技術知識的一致性和相容性,這一點在我們曾經學過的《教學系統設計》(何克抗主編,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的題目中就可以得出,這本書之所以成為“教學系統設計”而不是“教學設計”,就是吸取了加涅認為的教學設計具有系統性的觀點,他認為每一階段的輸出都是下一階段的輸入,這具有明顯的控制論的特點,反映出信息加工理論受到計算機科學影響的特征。
第三,加涅用盡其畢生的精力總結出了學習結果的五種類別:智慧技能、認知策略、言語信息、動作技能、態度,并從教學設計的觀點對學生心理結構做了詳細分類。因為學生心理結構就是我國教育人士所說的學生心理素質,所以我們把加涅的學生心理結構及其分類的觀點稱為加涅的學生素質觀。加涅認為,學生的這些素質和特征有些是先天的,有些是后天習得的,有些是在發展中形成的。學生的先天素質是由遺傳決定的與學習相關的個體的某些素質,學生在發展中形成的素質包括能力和人格特質,學生后天習得的素質就是加涅總結出的五類學習結果。因為學生的先天素質不能被教學所改變,教學只能避免超越它們,而發展中形成的兩類素質,由于具有相對穩定性,教學只能適應它們,因此素質教育是對學生習得的五類的素質教育。在我國流行的教育理論中,為區分作為教育目標的學習結果和自然發展中形成的素質,把教育目標針對個體在自然發展中形成的智力和人格特質。教育理論和實踐中的許多誤區正值得我們認真反思。‘
第四,加涅是通過對學習發生的過程及學習發生所需要的內、外部條件來研究教學的,他認為教學是通過安排一系列符合學習者內部條件和外部條件(事件)來促使學習的發生,這正是他對于教學理論的貢獻。他的教學理論是建立在堅實的心理學研究基礎上,具有更強的可靠性和更具體的指導性。加涅認為學習的行為是千差萬別的,千差萬別的學習行為都可以歸入上述五類習得的學習結果中。每類學習的行為表現不同,所需的內部條件和外部條件也不同。因此,我們應針對不同類型的學習進行教學設計,包括確定目標、任務分析、教學過程及結果測評。
第五,加涅提出了“學習層級”這樣一種新的研究體系,由此提出了新的教學論體系,并在這些工作的基礎上提出了完整的教學設計原理與技術。我們設計智慧智能序列時要以學習層次為基礎,這些層次是通過從終點目標倒推的方式獲得的,這樣做我們就能分析將要學習的技能序列,當學習者能夠回憶出構成新技能的子技能時,它們就會最順利的完成新技能的學習。
第六,按照迪克和凱里的教學設計模式,作業目標是寫于任務分析之后的。加涅認為為了明確終點目標并對要學習的技能加以分類并做進一步的分析,作業目標是寫于任務分析過程中的。因此,我們先闡述作業目標,然后討論任務分析。
以上六點就是我在閱讀此書的過程中的感想。作為對教育技術學有重大影響的人物之一,加涅的貢獻在學習理論、教學設計乃至教育技術學基礎理論的研究和構建上,并因其教學理論而聞名。他在心理學上的研究,不囿于某以流派思想,而采折衷主義兼取行為、完形及認知三方面的學習理論,并配合教學實踐構建了他的教學理論。通過閱讀對這本書,讓我對教學設計有了更加深刻的體會,在今后的教學中我會好好的將這些理論運用到實踐中,并在不斷的反思中充實自己,建構自己的知識理念。
【教學設計原理讀書筆記】相關文章:
抽屜原理教學反思04-06
抽屜原理的教學反思03-29
《科學管理原理》讀書筆記11-16
制氧機的工作原理04-08
真空保鮮的原理01-22
攝影構圖原理03-07
CPU的工作原理02-18
降噪耳機原理02-16
靜電耳機原理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