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老子《道德經》讀書筆記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于自己的讀書感悟,是時候寫一篇讀書筆記好好記錄一下了。那么你會寫讀書筆記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老子《道德經》讀書筆記,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老子《道德經》讀書筆記1
剛讀完《道德經》,我從中遭到很多啟迪。作者老子是我國古代的著名思想家,哲學家。這本書是老子的亂世之道和人生哲學,而非我原以為的道德教材。固然只要20多頁,但是由于領悟力有限,通讀全書,能了解的一定有十之二三。 首先,老子概括了當時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的變化,事物都向它相反的方向變去。指出〝物極必反〞的通則,簡直無論在哪一方面皆是如此的老子認識生活世界,看待生活的態度,主張貴柔。守雌,反對堅強和進取,老子的思想是無為。如今的人普通都以為他的思想十分消極,其實他的思想更多的包含了對廣闊勞動人民的酷愛。他希望經過它的'思想來影響統治階級,讓老百姓可以得到更多涵養生息,讓老百姓安居樂業。
我以為〝無為〞包含著順其自然不勉強去做的指導思想,因而能夠浸透到生活的各個方面。就比方說教育理念中也能夠自創。俗話說〝強扭的瓜不甜〞,學習是一件盲目自愿的事情,學生只要主動的學習,把學習當成一件快樂的事,才干夠學有所成,這就需求我們教育者在教育理論中引導學生快樂。輕松。盲目。自愿的學習。教育中的無為而治,不是不論,,而是因勢利導,絕不拔苗滋長。不順應自然規律,濫施各種生長激素,不尊重孩子的意愿自覺參與各種奧數,學鋼琴,拉小提琴等培訓常常適得其反。
同時老子的〝物極必反〞的思想似乎在預言今天的社會。人類所追求的所謂文化,所謂科技,現代化,都應該是為人類效勞的,但是環境污染,能源耗盡,消費率進步,失業率上升,貧富差距的拉大,似乎又和所謂高科技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人們為了保住工作而工作,無暇關注本身和家庭,有時間的時分沒錢,有錢的時分沒時間。又或者說兩者都沒有。這樣的社會又怎能說是美妙的呢?在高度興旺之后,人類當有所回歸,以免到達極致走向另一面,走到無法挽回的地步。 老子不愧是我國古代十分巨大的思想家,而且在如今,他在全世界的影響力遠遠超越孔子。老子的學說〝玄之又玄〞,但是我卻沒有能發現〝眾妙之門〞,自古以來研討老子的人太多太多,但我總以為體會到〝物極必反〞,〝無為〞之類的人生哲學,對個人來說更有意義。我以為他的許多觀念值得我們去深深地思索。
老子《道德經》讀書筆記2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積,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為而不爭。
你不必成功,不必在有生之年有所成就,不必光宗耀祖,更不必成為世人眼中的榜樣。那你想成為怎樣的人?
老子說,真實可信的言語不華美,華美的'言語不可信。善良的人忠厚老實不巧言善辯,巧言善辯的人不善良。有真知灼見的人不求知識廣博,有廣博知識的人不可能有真知灼見。圣人不私自積藏,他盡量幫助別人,自己反而更富有;他盡量給予別人,自己反而更豐富。天的法則是利于眾人而不妄加傷害;圣人的法則是施惠眾人而不與人爭奪。
這個世界看似做什么都是錯的,因為多言可能不美,不善,多學可能不精,多鉆可能不廣不高,而為別人著想的善良才是老子想要突出的,無論言行如何,最后都在看“道”,天之道,利而不害。而這個道是什么,規律,法則?隱形的力量。老子自己也說不清道不明,姑且稱為“道”。老子眼中的圣人遵循的“道”,作為卻不爭一己私利,因為天之道是這樣的,與而不爭。
這就是老子的最后一章,你不必美言,不必讓人人所信,不必善辯,不必善良,不必求知,不必淵博,那你想成為什么樣子?該有的樣子(道法自然)
實在沒事就抬頭看看天吧。
【老子《道德經》讀書筆記】相關文章:
《道德經》的讀書筆記04-04
道德經讀書筆記06-01
《道德經》讀書筆記09-12
《道德經》讀書筆記通用11-12
《道德經》讀書筆記15篇(薦)11-21
《道德經》讀書筆記優秀【2篇】10-17
老子的經典語錄11-27
老子經典語錄07-11
老子經典語錄11-24
道德經心得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