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經》讀書筆記(通用15篇)
讀完一本書以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讓我們好好寫份讀書筆記,把你的收獲和感想記錄下來吧。怎樣寫讀書筆記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山海經》讀書筆記,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山海經》讀書筆記1
又東三百七十里,曰杻(niǔ)陽之山,其陽多赤金,其陰多白金。有獸焉,其狀如馬而白首,其文如虎而赤尾,其音如謠,其名曰鹿蜀,佩之宜子孫。怪水出焉,而東流注于憲翼之水。其中多玄龜,其狀如龜而鳥首虺(huǐ)尾,其名曰旋龜,其音如判木,佩之不聾,可以為底(zhī)。
譯文小故事:
杻陽山(可能是連州的方山或者廣東的鼎湖山),在即翼山東側三百七十里。杻陽山算是鵲山山脈里的土豪吧,山的陽面多藏赤金,陰面多出白金,典型的山大金多。財可役鬼,金多吸獸,杻陽山除了金子多,獸也不是尋常獸。鹿蜀,不穿豹紋穿虎紋的文藝獸,形狀像馬白頭紅尾,一身文藝范也有文藝的實力,發音像唱歌一樣好聽,穿戴他的皮毛還能福澤子孫。然而這么宜室宜家的獸,可不是杻陽山的`招牌獸。招牌獸生活在發源于杻陽山的怪水里,輕易不露面的。招牌獸長的像龜卻是鳥頭毒蛇尾,有別于鹿蜀那個文藝獸如歌的聲音,招牌獸的聲音有點像劈木頭,然而實力比文藝重要,這種獸叫旋龜。墨兮曾一度懷疑旋龜就是傳說中的上古四大神獸之——玄武。據說佩戴旋龜可以防止耳聾,還可以醫治手足上的老繭。佩戴旋龜有沒有奇效不想知道,就想知道能打過人家不?
原文知識拓展:玄武。龜蛇合體,四大神獸之一。能辟邪鎮宅,是權力和長壽的象征。旋龜可能是玄武的原型,據考證確實存在,是一種生在山區溪流的小型龜種——鷹嘴龜,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大多生活在我國南方,性情兇猛攀爬力很強。
《山海經》讀書筆記2
在魯迅家中,阿長只是個保姆,她地位低下,甚至沒有屬于自己的名字。
大家叫她“阿長”,實際也只是因為前一任保姆的名字叫阿長,而大家叫慣了,也就不想更攻了。畢競阿長也需要錢來養活家庭,她生存在那個黑暗的時代。她幾乎是舍棄了成為一個獨立的人的資格,舍棄了姓名,舍棄了自尊,然而她也并沒有消退自己的本質一淳樸善良。從摘抄的段落里,我們可以看出,《山海經》對于魯迅簡直是一個神圣的存在。當時,兒童們擁有屬于自己讀物簡真少之又之,甚至連專門供給他們的新書都沒有。魯迅曾經在一篇文章里面講過,在那個年代,像歐美日本等國家都有為孩子寫過的兒童讀物,而且在中國大家都忙著生活,忙著活著,自然沒有人去管兒童什么心理健康了,所以兒童擁有的娛樂似乎只不過就是玩泥巴或者照顧比自己更小的小弟弟妹妹罷了,而魯迅在那個時候,得到一本山海經已經就像是現在去吃山珍海味一樣稀罕嘍。
于是,仰求著奇形怪狀的'異獸的書便成了魯迅日思夜想,夢中寤寐思服的對象。然而對于魯迅來說,去遠方買書實在太難了,也只有新年可以出門,卻買不了。在那樣的年代末,沒有高鐵,沒有火車,甚至連基本的車馬都沒有辦法普及到小小的百姓家中,所以去一趟遠門實在是太難了。沒有人愿意去幫魯迅買,只能夜夜思思想著那樣一個讀物,他是多么的渴望啊。他告訴了阿長,阿長打聽了去。她利用自己休小長假時間,特地趕路買來了4本《山海經》當她把書遞給魯迅時,仿佛在進行一個莊嚴的儀式。親戚們都表示驚訝,這也,側面說明了買來《山海經》是多么艱難,低下而一個有些笨拙的保姆竟然辦到了!阿長是沒有讀過書,大概也沒上過學,甚至將《山海經》念成《三方經》,可是看完后我知道,她是多么厲害。在這里可以發現阿長雖然沒有文化,但她很勤勞、敢做。不是說讀書多了就一定聰明,讀書好了,只不過因為了讀書的本領,是否能實踐到生活中,需要看自己的實踐能力的事啊。阿長這樣一個沒有文化的女人,卻為了魯迅小小的愿望跋山涉水,終于買到了山海經,實在是不得不讓人佩服了。倘若阿長生活在富貴人家,她的命運也許是與如今不同吧,她一定能看到更廣更大的世界的。
我們在文章的字里行間,仍然能夠感到阿長對魯迅濃厚的愛。
《山海經》讀書筆記3
我最喜歡讀的是《阿長與〈山海經〉》。
《阿長與〈山海經〉》里的長媽媽,在幼年魯迅的心中爽直而多嘴,有很多繁瑣的禮節。但她又能做別人不能做的事,買到《山海經》。對于長媽媽魯迅只挑了幾個富有典型意義的細節,如長媽媽睡覺時伸開手腳在床中間擺成一個大字,占領全床;切切察察說話時,豎起第二個手指,在空中上下搖動,或者點著對方或自身的鼻尖等,簡略幾筆,就活在書里,我看到了一個在魯迅家里干活的`女工無微不至地照顧魯迅的畫面,她叫“阿長”,但魯迅并不是一開始就喜歡她的,有一個過程。一開始魯迅不喜歡阿長切切察察,向人們低聲絮說些什么事情,還豎起第二個手指,在空中上下搖動,或者點著對手或自身的鼻尖。睡覺的時候,她又伸開兩手,在床中間擺成一個“大”字,讓魯迅睡不好覺。直到知道隱鼠是被阿長殺死的,魯迅更是討厭阿長。但一件事改變了魯迅對阿長的看法,那時候魯迅喜歡上了一本《山海經》,阿長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回來給魯迅買了一本《山海經》。則有使魯迅發生新的敬意,別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卻能成功。她確實有偉大的神力。謀害隱鼠的怨恨,從此完全消滅了。
長媽媽對小時候的魯迅非常好,她聽到魯迅想要一本《山海經》就到處去尋購《山海經》然后去送給魯迅,讓魯迅充滿了對長媽媽的尊敬和感激。
阿長雖然和魯迅沒有什么血緣關系,卻如此親熱,實在令人佩服啊!
《山海經》讀書筆記4
每讀完一本書或一片文章,我都會有很多感受,但《阿長與山海經》給我的感受最深。這篇文章出自魯迅的《朝花夕拾》。
這篇文章的主要內容是:魯迅小時候,家中的保姆——“阿長”懂得很多規矩,并把這些規矩都教給了小魯迅,而且經常陪伴他,因此他很喜歡她。但自從她不小心把魯迅養的心愛的小老鼠踩死后,魯迅便很憎恨她,覺得她是故意的。可當魯迅很想看帶圖畫版的《山海經》時,阿長卻在過節時,跑了半個城市給他買了回來,讓魯迅很感動。
這篇文章讓我知道了世界上有一種像“阿長”這樣的`人,她把自己知道的規矩像教給自己的孩子一樣,毫無保留的教給了魯迅,當魯迅憎恨她時,她卻毫不在意,照樣對魯迅好,甚至在得知魯迅想要《山海經》時,不惜犧牲過節時間,跑了半個城市給魯迅買了這部書。這是一個樸實無華的人,卻是一個善良、可愛的人,她雖然沒什么文化,但她的善良、樸實、可愛卻讓人印象深刻,讓人不能忘記。
“阿長”的美好品德讓我想到很多人,如:老師把知識毫無保留的教給學生,軍人把自己的生命用在了保衛祖國,工人一生都在為祖國的建設努力……除此之外還有很多人,他們的工作并不起眼,沒有明星的耀眼光芒,但他們的貢獻卻是極大的,是不可取代了。
《山海經》讀書筆記5
《阿長與山海經》是中國作家韓寒創作的一部小說,小說通過一個阿長的視角,揭示了人類對自然世界的探索、解讀和思考。在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深受感動和啟發,下面我將分享一些讀書筆記的摘抄,并結合自己的感悟,詳細地介紹這部作品。
首先,阿長是一個普通的村民,但他對于周圍的自然環境充滿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他尤其對《山海經》中所記載的神奇山川和傳說中的神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阿長開始了解山海經的內容,并決心一同踏上尋找神奇傳說的旅程。
阿長的旅程是一次對自然和人類的探索之旅。在他的旅行中,他遇到了各種各樣的奇特事物和神話傳說中的神獸。例如,他遭遇了能吃人的山神和會飛的龍。在這些奇遇中,阿長不僅親身體驗了傳說中的神奇景象,還見證了神奇生物和自然力量之間的相互作用。
在阿長的旅行中,他不僅僅是作為一個旅行者,更是在思考人類和自然的關系。他對于自然界的探索,使他對人類與自然的和諧關系有了全新的認識。作者通過阿長的視角,讓我們重新審視自然世界,反思人類對環境的'侵犯,以及人類如何與自然相互合作。阿長與山海經的相遇,使他迸發出對自然力量的尊重和敬畏之情。
阿長通過與山海經中的各種奇異生物和神奇景象的接觸,逐漸領悟到人類應該懷著平和與欣賞的心態來面對自然。傳統的中國文化中,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一直被強調,并且提出了許多辦法來保護自然環境。阿長的經歷讓我們意識到,傳統的智慧與現代科學并不矛盾,我們依然可以從經典文化中汲取智慧,去理解和保護我們的環境。
韓寒在《阿長與山海經》中通過阿長的視角,將人類與自然之間的關系融入小說的情節中。我們從中可以看到,我們作為人類應該尊重自然,與自然和諧共存。這樣的文化觀念對于現代社會來說至關重要,因為我們正處在一個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的時代。
總結而言,阿長與山海經是一部富有哲理和啟迪意義的小說。它不僅向我們展示了豐富多彩的神話傳說和想象力,還反思了人類與自然之間的關系。通過阿長的旅行經歷,我們會意識到對自然的保護和尊重之重要性,以及借鑒傳統智慧對我們當代人所帶來的啟示。這本書給了我許多思考并激發了我去探索自然的動力。閱讀這本書,讓我對自然界的奇妙之處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欣賞。
《山海經》讀書筆記6
看魯迅的很多作品都會有一種深刻的感受“累”,是一種從身體到靈魂深處的累。挑挑揀揀只有那幾篇讀是會稍微輕松些。《阿長與山海經》便是其中之一。
作者在文中先寫阿長的名字,然后才把生活中的點滴鋪陳開來。阿長啰嗦的管教,阿長可怕的大字型睡姿,阿長麻煩的禮節,阿長關于長毛的恐怖故事,阿長制造的隱鼠事件及阿長送的《三海經》。作者這一片一段的'記憶將阿長的形象生的展現在我們面前,同時也讓讀者在其敘述中感受到這個粗枝大葉的女人對小魯迅細膩的愛。
如果不曾在中學課本中學過《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但看其雜文犀利的筆鋒,對世間丑惡深刻地揭露,很難想象這位文壇中的勇士,擁有如此溫暖的內心世界。
魯迅是人不是神,此時才驚覺這一事實。別人看他的作品都會累,更何況作者本人。他能看透這世間的一切丑惡,相對對生活中的美好有著更為強烈渴望。小魯迅與阿長的恩怨在魯迅的記憶中應是這濁世中的一縷清香,能除去內心深處的無奈及疲憊。阿長對魯迅看似粗淺實則深厚的愛在魯迅的記憶中逐漸沉淀最后釀成了《阿長與三海經》。
在經過坎坷的半生后回望記憶中哪個粗枝大葉長媽媽時,魯迅說:“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的懷里永安她的的靈魂!”這位在文壇頂端的偉人發出了內心對其平凡保姆深厚的情感。
《山海經》讀書筆記7
最近我迷上了一本書,這本書的名字叫《山海經》,至于迷上它的原因,還是因為書中各種各樣的妖怪。
《漢書·藝文志》作13篇,未把晚出的大荒經和海內經計算在內。山海經內容主要是民間傳說中的地理知識,包含山川、道里、民族、物產、藥物、祭祀、巫醫等。保存了包含夸父逐日、女媧補天、精衛填海、大禹治水等不少膾炙人口的遠古神話傳說和寓言故事。 《山海經》有非凡的文獻價值,對中國古代歷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話等的研究,均有參考,其中的礦物記錄,更是世界上最早的關于文獻。
《山海經》中我最新換的`就是《山海經·南山經》中的九尾狐,我幾乎都背下來了:青丘之山,有獸焉,起狀如狐而九尾。如果你要問我為什么最喜歡九尾,我只能說是《山海經》中的妖怪我都喜歡,但讓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只有九尾狐了。
《山海經》非常好看,我希望大家也去看一下。
《山海經》讀書筆記8
《阿長與山海經》,講述了一個叫長媽媽的女工,一直在魯迅的家里,她懂得許多禮節,例如:說人死了,不該說死掉,必須說“老掉了”;死了人、生了孩子的屋里不能進去;飯粒落在地上,必須揀起來,最好是吃下去;曬褲子用的竹竿底下,是萬萬不可鉆過去的……
讀了《阿長與山海經》后,我體會到了長媽媽的辛苦。我以后也要像這位長媽媽一樣對長輩,以及對我的'后代,都要進行無微不致的照顧,如果長輩需要什么,我一定盡量滿足他們。我還體會到了長媽媽的節儉,這不得不讓我想到了一首詩:“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以后我要改正浪費的習慣,一定好好愛惜糧食
《山海經》讀書筆記9
她是魯迅兒時的玩伴,會把他擠在角落里不能入睡,她是魯迅的保姆,照顧他細致入微,會在他身后一遍又一遍地叮嚀天涼加衣。阿長更像是他的家人,關心他不留余地,傾盡全力玩耍時又能不顧條條框框的規定,盡情戲耍。
有人說阿長充滿了封建迷信的舊思想,這一點不可否認。但是她只是一個農村出生的女人,并未接受教育,未受到先進思想的熏陶。她心中的封建迷信早已根深蒂固,難以去除。在元旦,除夕時,她要求魯迅先向人表示恭喜,吃下福橘。與其說這是她迷信的表現,不如理解為是為新年討個好彩頭。阿長的家庭并不富裕,當時的中國又處于之中,阿長沒有別的辦法,只好將希望寄托于神靈以表達自己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阿長的迷信不是她個人造就的,而是她的成長環境,社會造成的。
除了迷信,阿長的善良表現的更為明顯。只是偶然記起魯迅想要一本《阿長與山海經》,便費盡全力去尋找。她不識字,又不知道《阿長與山海經》的確切名稱。那《阿長與山海經》本就是一本難求,不識字的.阿長擠在書店中,雙手比劃著,努力想要表達自己的意思,不知費了多少力氣才買到這本書。她的性格純樸,保留著鄉下人的天真爽朗,性子里透著源于自然的那一份純真。她會在風波之后切切察察,與別人一同談論原委,雖然令人感到不適,但也沒有什么惡意,只是習慣罷了。
阿長陪伴了魯迅一個童年,有歡樂有淚水,阿長的存在讓他的童年更顯絢爛。
《山海經》讀書筆記10
今天翻完了《山海經》陳成譯著,上海古籍出版社。因為《山海經》成書久遠,且不是一個人寫作,因此現在市場上流傳很多版本。我看這本書的初衷只是好奇,想了解書里講了什么,因此不用糾結到底看哪個版本、誰整理翻譯、哪個字是否錯誤。
書中的人物個個都是妖魔鬼怪,有著神奇的力量。混沌是管理中央天界的天帝,他有4只翅膀和6條腿,給人一看就是可怕的感覺。后來由鳳凰管理,它脾氣非常暴躁,給人留下不好的`印象。一年四季是由燕子、伯勞、燕雀、金雞來管理。巴國的巴蛇十分兇猛,一口能吞下一頭大象,真讓人驚嘆不已!燭龍神一直住在鐘山腳下。它心底善良,樂于助人,長年不吃東西,不呼吸。這本書告訴我們:我們不能貪得無厭,自不量力,不要去貪玩,要認真完成任何事情。
我相信古代的孩子看了這本書,可能會有一種冒險的沖動。我長大了要帶這本《山海經》到處旅游,去親眼看看那些奇聞異見。我最喜歡封面設計,畫出了《山海經》世界應有的氣氛,古老而又新奇。
《山海經》讀書筆記11
讀了這篇文章,我知道了這是描述兒時與保姆長媽媽相處的故事。魯迅先生寫出的是一個“切切察察”、喜歡“告狀”、睡覺愛擺“大”字的長媽媽。也寫了她懂得的許多“我聽不耐煩”的規矩,比如元旦、除夕吃福橘、人死了要說老掉了。
這篇文章主要圍繞著《山海經》,寫我對長媽媽的感情變化,由最初的我不大佩服她,最后我對她又有了新的敬意,是因為她給我買了《山海經》。
這篇文章一共講了七個小故事:
1、我誤認為長媽媽謀死寵物隱鼠;
2、長媽媽睡成一個“大”字;
3、教我許多煩人的事情;
4、新年說恭喜,吃福橘;
5、長媽媽有點搬弄是非;
6、長媽媽講長毛的故事讓我有了空前的敬意;
7、長媽媽給我買回《山海經》。
文章不同的'稱呼代表了長媽媽不同的地位,以及作者對她的不同的感“阿長”稱呼更為合理。而作者寫這篇文章是以四十六歲,以現在的年齡來寫,用阿長更合適,同時“阿”字帶有親昵的語氣。
對于《山海經》這一部分,一個農村婦女,目不識丁,但是又和艱澀難懂的《山海經》聯系起來,這不禁讓人心生疑惑,迫切的想要到文章中去尋找這二者之間的聯系。而長媽媽用自己的血汗錢為“我”買來了《山海經》,更能體現出阿長對我的關愛。
這篇文章很好的寫出了長媽媽是一個處于社會底層的普通勞動婦女,她身上既繼承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愛心、真誠、善良,也沿襲了封建文化的糟粕——粗野、庸俗、愚昧。但不論怎樣,她對作者魯迅的關愛是我們能感受到的,而魯迅也在文章中寄托了對她的思念。
《山海經》讀書筆記12
讀罷《山海經》,我不由想到《莊子逍遙游》中的幾個字,《山海經》者,“志怪者也”。《山海經》究竟是怎樣的一本書呢?古今之說法,不一而足。書名“山海經”,但它絕不是一部經典,這個“經”應該是“經歷”的意思,所謂“山海經”者,實為所“經歷之山海”也。因此古之目錄學家將其列為地理類,自然是無可厚非的。這一說法,雖不科學,卻也有依據。看《山海經》時,我便發現《西山經》《北山經》中的山川遠遠多于《南山經》《東山經》中的,這便是我國地勢西高冬低的最好體現。但是《山海經》所述之事物,實為怪哉,非常人所能辨也。所歷愈久,人們便開始產生疑問,不把它當成一部地理著作了,而發現它與小說頗為相似。魯迅在《中國小說史略》中提到《山海經》,說它“蓋古之巫書”。這一論斷十分精辟,為后世所稱道。我觀之,亦深感恰到。在《山經》之末,都有祀神的記述,其用途十分明了。現在的學者認為《山海經》是保存中國神話材料最多的一部古書。魯迅在《漢文學史綱要》中說“巫以記神事”,神事者,神話之別稱也。與之相對的就是“史”,史以記人事。因此,我認為《山海經》就是一部記錄上古神事的“史”書。
《山海經》分為《山經》和《海經》兩部分,畢沅在他的《山海經新校正》中注釋過。《山海經》的立名,是劉向,劉秀(歆)父子校書(漢成帝河平二年,公元216年)才開始有的。而它大約成書于春秋末年到漢代初期這個漫長時期中,作者非一人。《山海經》應是劉向父子的命名,可是司馬遷《史記大宛傳》中卻提到了《山海經》,故畢沅稱之“其名久也”。這里存在一個小小的誤解。司馬遷《史記》的原文是這樣的:“至《禹本紀》,《山海經》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也。”可是在東漢王充《論衡談天篇》中引的這段話,卻少了一個“海”字,緊接著又說:“史公之言,《山經》,《禹紀》,虛妄之言,凡事難知。”所以《史記》中《山海經》的“海”字很有可能是后世之人篡加的。再者史公所言“所有怪物”,應是《山經》所記的奇禽異獸,怪蛇怪魚,還有稀奇古怪的花草樹木等。而《海經》則主要記述的是異域的國度和民族,并非什么“怪物”。
中國古代神話雜亂無章,不成體系,不像古希臘神話那般條理清楚。《山海經》便體現了這一特點。看《山海經》時,總覺得神話故事只是點綴,一筆帶過,僅僅是記述的附帶品。古時的先民更關心的似乎是奇珍異物的功用和祭祀山神的方法。中國古代神話的`功力性明顯要強于西方神話,這實在是與中國遠古先民所居住的環境相關的。黃河流域的文明發源得實為不易,與其他的文明古國根本無法同日而語。古巴比倫有肥沃的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古埃及尼羅河的汛情可以為人們帶來肥沃的土壤,而古印度的恒河兩岸也都是沃野千里。而黃河流域的土地貧瘠自是不說,連年的洪水也威脅著先民。中國的先民總是在與惡劣的自然環境作者艱苦卓絕的斗爭,自然在敘述神事時更多地體現的是抗爭和功用的意識。
我們總驚嘆古希臘,古羅馬的繪畫,建筑,戲劇,史詩是如何如何的有藝術性,自愧不如的東方民族卻總為著極其功利性的目的在進行著所謂的藝術活動。我們也有出色的建筑——都江 堰,可是我們從來不覺得它很美,只在乎它有多管用。藝術固然偉大,這卻不是我們的先民奢求的。古希臘藝術興盛的時候——公元前四五百年,中國正處在四分五裂的春秋戰國時代,人民的性命朝不保夕,又怎么會有閑情逸致去搞“無用”的藝術呢?而百家齊鳴只不過是各國君主霸業的派生物罷了。因此,我們常在教課本上見到這樣的話:“這是中華民族勤勞智慧的結晶。”正因為災害連年,戰亂頻繁,所以《山海經》中的神話才不可能形成完整的體系。
只看一遍《山海經》,與沒看無異。這是一本內容龐雜,包羅萬象的奇書,從中可以讀出那個時代的精神。有機會的話,我想為它做個詳細的札記。
《山海經》讀書筆記13
《山海經》一度被譽為天下奇書之首,包含的內容涉及地理、天文、歷史、神話、動植物、礦藏、醫藥、宗教等,所涵蓋內容與《易經》相比,都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山海經》中的神話故事,條理清晰,層次分明,前后呼應。不免讓人聯想,所謂的.神話神物,當初是否真實存在過,不然怎么能有如此清晰的歷史層次和變遷史。若是如此,便更是讓人感嘆,中華五千年歷史長河中,滅絕的何止是恐龍一族啊。
陶淵明曾在《讀山海經·孟夏草木長》中寫道:泛覽周王傳,流觀山海圖。想必曾經的山海經還曾有配圖,只是可惜如今早已失傳,令人惋惜萬分。那滿眼的奇花異草,猛獸珍禽,一部《山海經》就如同一部上古的《本草綱目》和《括地志》。
如今,很多的古裝奇幻類劇情都會或多或少引入《山海經》的成分,比如《羋月傳》中的開明獸,《少年四大名捕》中的朝歌山,《秦時明月》中的男主角天明等,皆為《山海經》中的典故。
一部《山海經》,讀出中華歷史萬物之大美,幸哉。
《山海經》讀書筆記14
阿長原是魯迅家的一個保姆,可在魯迅先生的眼中,卻不是把她當保姆看待的。魯迅先生并不是擺出有錢人少爺的身份講述家里的傭人,而像是講述一個有意思的朋友,無半點身份地位的優越感。在阿長與山海經中,魯迅以真誠的筆調向我們介紹了他童年時的好伙伴—阿長。
說起阿長,魯迅便先實在地說自己不喜歡她。因為她喜歡“切切察察”,還豎起第二個手指,在空中上下搖動,或者點著對手或自己的鼻尖。在年幼的魯迅眼里,這當然是一個不怎么親切的形象。而且她總喜歡管自己,“不許我走動,拔一株草,翻一塊石頭,就說我頑皮,要告訴我的母親去了。”這有些像我們,同樣不喜歡打小報告的人。對于她謀害隱鼠,魯迅頻頻提起,還有些記仇呢。這么誠摯可愛的話,魯迅就像一個貪玩調皮的孩子。不喜歡阿長,還有原因“一到夏天,睡覺時她又伸開兩腳兩手,在床中間擺成一個”大“字,擠得我沒有余地翻身,久睡在一角的席子上,又已經烤得那么熱。推她呢,不動;叫她呢,也不聞。”阿長真是一個有些邋遢的人,難怪魯迅煩。這么質樸的筆調,魯迅和阿長真是打打鬧鬧又親密的好朋友。
不可否認,阿長身上當然有好的一面,它不僅是魯迅的朋友,也是他的老師,教給他一些人情世故,為人處事的道理,比如說吉祥話。魯迅以謙虛的態度說自己的.“保姆”對他的教育,這實在是可敬的。另外,阿長也教給魯迅社會的黑暗,讓他對世界有更深的認識。
阿長也是一個可愛的人,她膽小,提起長毛軍還會拍著胸脯說“阿呀,駭死我了,駭死我了……”另外,她還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封建傳統遵循者,這在她教魯迅的“死了人,生了孩子的屋子里,不應該走進去;曬褲子用的竹竿底下,是萬不可鉆過去的”中可以看出來。
令魯迅難忘的,還有阿長送給他的山海經,這也說明他們之間深厚的友誼超越了主仆之間麻木的關系,他們真真是好朋友。
阿長身上也有可貴的品格,魯迅也說“這實在是出于我意想之外的,不能不驚異。我一向只以為她滿肚子是麻煩的禮節罷了,卻不料她還有這樣偉大的神力。從此對于她就有了特別的敬意,似乎實在深不可測;夜間的伸開手腳,占領全床,那當然是情有可原的了,倒應該我退讓。”
文章最后,魯迅對他的這位朋友阿長表示了誠摯的敬意。也告訴我們,友誼沒有局限,我們要真誠的對待身邊的每一個人,任何人身上都有珍貴的品質,都值得我們學習。
“哼,這個粗俗而又野蠻的人!”
乍看起來,魯迅先生似乎非常討厭這個卑微而又不懂文化的保姆。可是,只要細讀整篇文章也不難發現,這一字一句中包含了作者對她(阿長)無限的懷念。一件一件的事例作者全都清晰地記得,也可見魯迅對阿長的印象之深。一聲“長媽媽”的叫喊,也托出了魯迅對她的依賴與信任。在她的面前,魯迅表現出的不只是順從,還有淘氣,就像一對母子一樣。
而長媽媽對魯迅的疼愛也不是幾本《山海經》就能全部代表的。而魯迅對長媽媽的思念卻正如這幾本書一樣,雖說紙很黃,圖像也很壞,但這仍舊是魯迅心中最心愛的寶書!是他一生之中最值得珍藏的書。
《山海經》讀書筆記15
這幾天在讀的書是一直想看的《山海經》。第一次聽到這本書是在《阿長與山海經》,內容事實上我記得不大清了,只記得提及山海經描述了上古的神話鬼怪以及一些地理。恰逢前段時間在播《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覺得里面一些人物的名字起得很是好聽,又得知里面很多知識取自于山海經,比如說迷轂,把它佩戴在身上不會迷路;青丘之國;小狐貍鳳九在山海經里有一種神鳥叫九鳳;還有畢方鳥,小巴蛇,少辛等這些在山海經里都是有出現的。
這本書從頭至尾看完不需要很多時間,但是在讀的過程卻是很有趣。有時候常常在想,老祖先的想象力也是夠扯的,什么魚身鳥翼,龜身鳥獸,龍頭馬身,以乳為目以臍為口……于我而言反正我是不相信存在著這些生物的,盡管是在遙遠的上古。所以當介紹這些怪物樣子的時候,也就沒花多少時間去詳細記具體的特征。但是在讀的時候真的自己會不由自主的去想象這些奇形怪狀的神獸的樣子,某個山的構造,形貌,這個過程是很有趣的。
關于這本書我很喜歡的是它確實讓人了解了很多上古時期的.一些古代植物、動物、礦物、物產、巫術、醫藥、民俗,人民生活等等。《山海經》包括了山經,海經和大荒經,山經又包括東、南、西、北山經,海經包括海內海外東南西北海經,山經個人感覺還是有些依據的,畢竟提到了具體的水流流向,各山的距離,植物特征,山上的形貌特點等,到了海經感覺就是在純粹胡扯,哈哈。還有一點在讀的時候覺得很恐怖的就是,明明在描述這些怪物多么奇特多么超出想象的時候,下一句就是可食,要不就是食人。你想想當你面前有一個怪獸,比如說我記得有種叫虎蛟的怪物,它的身體像魚然后長著蛇的尾巴,緊接著我就會告訴你,這個怪物可以吃,你說驚不驚喜,意不意外?不過果然符合我大天朝吃貨本質,原來自古就如此。山海經是先秦古籍,可是看過此書覺得那時候文明還是挺高的,并不是我之前以為的完全不開化那種,那是候人們多半關心和困擾的是疾病,戰爭和自然災害,比如每講一個怪獸,它可能就會告訴你,吃了能治好蠱脹病,癰腫病,可以使人耳朵不聾,可以使人不生妒忌;見了哪種神獸會天下安寧,會有嚴重的傜役,會出現大火,會出現旱災,水澇等等。那時候的礦藏也是很豐富的,書里有記載金,黃金,赤金,銀,銅,赭石,青碧,罄石,雄黃等等。總之確實是對上古人民生活方式的一個很好的了解。·
回到我看這本書的初衷,真的覺得很多怪獸,地名,植物的名字很好聽啊,比如有些植物的名稱:祝余,天嬰,白術,辛草,少辛,薰華,牡荊,文莖,盼木,三桑,雕棠,天楄,雕棠,蒙木,帝休,弞杻,甘柤,菌竹,鳥秩,黃棘,烏韭,黃雚,杜衡,菌蒲,龍骨,門冬,焉酸,夙條,寇脫,嘉榮。有些神鳥獸的名稱是:鹿蜀,尚付,長右,瞿如,溪邊,蠻蠻,陸吾,招司,欽原,勝遇,畢文,窮奇,孟極,諸懷,當康,夫諸,駕鳥,梁渠,薰池,滅蒙,乘黃,戴勝。特別喜歡。
看完這本書有一種連鎖的反應就是特別想了解史前文明,想了解人類的起源,今天特別去了解了一些人類的遷徙,估計不久我就要跳坑到人類發展史了。我在看完這本書后因著對文學成分和真實成分抱有好奇,去看了一些相關說法,有一種說法是山海經里很多鳥獸是可以在非洲找到原型的,更加巧合的是有一位美國學者墨茲博士研究了《山海經》,根據《東山經》中的描述他在北美進行了考察,最終查明美國中部和西部的落基山脈,內華達山脈,海岸山脈的太平洋西岸,與《東山經》記載的四條山系走向,山峰,河流流向,動植物,山與山的距離完全吻合,所以說《山海經》完全就是一部世界地理史啊,看完這些我內心幾乎是凌亂的,如果這是真的,我只能說先輩們真是厲害了,簡直玄學。
【《山海經》讀書筆記】相關文章:
《山海經》讀書筆記05-22
山海經讀書筆記精品01-28
阿長與山海經的讀書筆記05-27
《山海經》讀書筆記15篇(精選)05-22
阿長與山海經讀書筆記01-17
《山海經》讀書筆記15篇[熱門]05-22
[熱]阿長與山海經讀書筆記08-04
阿長與山海經讀書筆記15篇02-05
阿長與山海經讀書筆記(集合15篇)03-06
阿長與山海經讀書筆記(匯編15篇)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