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无码作爱视频,女厕厕露p撒尿八个少妇,精品人妻av区乱码,国产aⅴ爽av久久久久久

《如何閱讀一本書》讀書筆記

時間:2024-06-20 09:00:35 讀書筆記 我要投稿

《如何閱讀一本書》讀書筆記(精華)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書筆記了!到底應如何寫讀書筆記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如何閱讀一本書》讀書筆記,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如何閱讀一本書》讀書筆記(精華)

《如何閱讀一本書》讀書筆記1

  1.人人都會的閱讀方式

  自打今年逐漸將讀書類型由小說、散文轉移至非虛構類書籍后,漸漸感覺采用以往讀小說的方式來閱讀一本非虛構類書籍是行不通的。

  按我從小養成的讀書習慣,拿到一本書,比如說偵探小說,往往會略過目錄、前言,直奔故事開篇,隨后被主人公跌宕起伏的命運、極具戲劇性的情節所吸引,花上三四個小時一口氣讀到結尾。中途可能會跳過非故事主線的段落、景物描寫、各類配角的旁支故事,急不可耐地一路循著作者早已埋好的線索直奔終點,最后發出一聲“原來如此!我怎么沒想到!”的感慨,結束全書的閱讀。

  這樣的閱讀方式帶給了我酣暢淋漓的閱讀體驗,就像看了一場電影。然而畢竟是娛樂一場,過了幾天,有些細節就記不清了,再過上幾個月,故事主線就模糊了,后來只是冥冥記得這是一本好書,至于曾經的感動,曾經閃現的一絲啟發隨著時間推移就慢慢淡化了。而且看小說最舒服的方式是半臥或半躺在沙發上,泡上一杯咖啡,再來一盒點心,帶著輕松愉悅的心情去體驗,被動去接受作者的牽引。套用本書作者的觀點,這一種讀書方式稱為基礎閱讀。

  2.四種閱讀方式綜述

  然而,非虛構類的書籍,尤其是對那些作者認知高于讀者認知的書籍,讀起來就沒那么讓人愉悅了。讀者必須打起精神來,集中注意力,調動自己的腦細胞力爭理解和掌握作者所闡述的觀點和推論依據,并通過自己的生活經驗去檢驗書中的這些觀點,是否論述合理?是否接受?是否存疑?對自己有什么啟發?到底有什么用?這些問題沒人能給答案,只能讀者自己思考來解答。那么對于這樣一類書籍,如何才能做到高效閱讀呢?從本書中可歸納方法一二。

  在本書中將閱讀的層次分為四種:基礎閱讀、檢視閱讀、分析閱讀和主題閱讀。基礎閱讀是根本,我們自出生直到初中畢業這段時間里鍛煉的就是基礎閱讀的技能。各層級之間由淺入深層層遞進,每一層都完全包含前一層的內容。檢視閱讀,則是在掌握基礎閱讀技能的基礎上,注重在有限的時間內掌握書中的主要觀點。分析閱讀則是在無限的時間里,最好也最完整的閱讀,追尋理解。主題閱讀則是同時閱讀多本同一主題的書籍,從各個角度提煉觀點,增進認知。

  3.用檢視閱讀法進行略讀

  在閱讀非虛構類書籍上,首先要做的就是調整你對檢視閱讀或者叫速讀(略讀)的偏見。目前大眾對于速讀的認識大致有兩種,第一種認為在這個信息爆炸,時間就是金錢的時代只有速讀才是快速獲取信息,增進認知的有效方式。在這個所有行業都力求速成、“一分鐘讀懂XXX”、“口語速成”、“三分鐘練出馬甲線”的文章和視頻教程層出不窮的時代,哪有精力和時間去死磕一本書呀!第二種觀點則完全同第一種相反,認為速讀完全不可取,不花時間、不花精力還妄想獲取書本中的精華,開玩笑呢!沒有深入的思考、沒有思想的碰撞,沒有時間沉淀后的感悟,怎么能夸口說讀懂了一本書?速讀明明就是功利主義的體現,一味追求快速,追求功利,追求高效,看似一年下來讀了幾十本書,然而讀的多并不意味著讀的好,更不能將所讀書本的數量等同于學識的多少。那么這兩種觀點,到底哪個對呢?要我說的話,都對也都錯!因為太偏激。沒有一種方法是存在絕對對錯的,方法是中性的,對錯只在于你在什么情況下使用它。

  你應該做的,是結合你的閱讀目的和閱讀時間來選擇不同的閱讀方式。如果你被要求用一個下午的時間完成某本書的閱讀,或是你想看看這本書是否是你目前工作需要、能夠實際解決你困惑的書籍,你就可以先嘗試檢視閱讀的方法。在閱讀前,先確定閱讀目的:粗略了解這本書在講什么,然后問自己四個問題:

  1、這本書的觀點是什么?

  2、作者如何組織起對觀點的論述?

  3、作者的觀點闡述是否有道理?

  4、閱讀后對我的實際生活有什么用處?

  通過這種閱讀,可以讓你在有限的時間內快速了解一本書的主旨,然后再來決定是否需要花時間仔細閱讀,還是可棄之不顧。畢竟茫茫書海,并不是所有的書都值得我們仔細閱讀的。按培根的話說:“有些書可以淺嘗即止,有些書需要生吞活剝,只有少數書需要咀嚼與消化。”將可以粗淺翻閱的書花時間仔細閱讀,反而不合適。

  在檢視閱讀上你也可以試試看Xdite老師提出的16格筆記法。半個小時,一個筆記模板,16個關鍵字,5個重點,快速復述。

  4.用分析閱讀法進行主動閱讀

  通過檢視閱讀的篩選后,留下來的書就可以考慮花時間一字不差地閱讀了,而閱讀方式也由檢視閱讀轉為分析閱讀。分析閱讀和基礎閱讀一樣,行為上都要求逐字逐句、只字不差地閱讀,兩者的差別在于,分析閱讀更要求讀者必須是主動的,也就是要帶著問題去讀,并在閱讀的過程中試著自己去回答問題。檢驗你是否在主動閱讀的方法很簡單,書中是這么說的:

  閱讀如果是主動的,就是一種思考,而思考傾向于用語言表達出來,不管是用講的還是用寫的。一個人如果說他知道他在想些什么,卻說不出來,通常是他其實并不知道自己在想些什么。

  分析閱讀是有方法的,主要有以下幾個步驟:

  第一步:看書名,對書籍進行初步分類,以決定你的閱讀目的。

  第二步:看書的前言、目錄、后記等,掌握書的架構。

  第三步:摘出書中的重點章節,串聯出主線。

  第四步:找出作者想要解答的問題,或者說作者想要讀者著重理解和掌握的觀點。

  第五步:找出書中的關鍵字、關鍵句以此來同作者達成認知上的共識。增進對作者觀點的理解。

  第六步:設法用自己的語言論述書中的觀點。

  第七步:根據自己的理解,對作者的觀點進行評論。無論是同意還是不同意,都應是基于邏輯推理,具有理論基礎的'論斷。并且在表達不同意的觀點時注意不要辯駁和爭論,要理性地表達自己的意見。

  在實際閱讀過程中,也可以參考萬維鋼老師在《萬萬沒想到》一書中的文章“用強力研讀書”里提到的方法。即,對于值得讀的書,若時間上沒有限制,可以考慮讀兩遍。首先從頭到尾讀完一遍,不要記筆記,碰到不懂的地方可以先跳過,只注意你能理解的部分,體驗讀書的樂趣。第一遍讀完后立刻開始讀第二遍,這一回,書中作為例子的故事大可跳過,要專注于思想脈絡,并且應一邊讀一邊寫讀書筆記。讀一章,記一章筆記,直至讀完。為什么要讀兩遍?第一遍讀是為了陷進去,第二遍讀是為了跳出來。

  讀書筆記可以跟隨閱讀的進度,每當遇到讀不懂、或者有所觸動、有所啟發的部分,可當場寫下你閱讀后的困惑、心得、感悟,注重邏輯嚴謹,理論依據扎實,切忌無理辯駁、隨意臆斷作者想法。在每一章節中留下一塊一塊的小豆腐干筆記,這樣,在讀完一個章節后,只需要整理所有的片段感想,就可以匯總成完整的一篇讀書筆記了。

  5.用主題閱讀法進行專題學習

  當你掌握了一本書中的精華,想再進一步了解下同一領域內其他作者的看法時,就可以試試主題閱讀的方式了。本書中給主題閱讀拆分了5個步驟:

  1、采用檢視的方法,找到所涉及書中相關的章節,在主題閱讀中你關心的主題才是基本的重點,而不是你閱讀的書。

  2、將各本書中相似的內容用統一的一組詞匯或語句進行表達。

  3、厘清問題

  4、界定議題

  5、分析討論

  在實際操作中可以結合劉潤老師在《五分鐘商學院》里提到的快速學習法:

  先大量泛讀,將買回來的同一領域的書籍進行泛讀。先5分鐘看自序,5分鐘看目錄,在自序中,梳理框架邏輯;在目錄中,提煉核心觀點。然后進行15分鐘泛讀。要點是:略過故事,略過案例,略過證明;標注概念,標注模型,標注公式,標注核心觀點。最后再用5分鐘簡單回顧,記錄下自己的困惑、問題、想法。一次性高強度地把書讀完。

  接下來經過一段時間修正,最好是隔天,開始建立模型。即找一面巨大的白板墻,把標注的概念、模型、公式,寫在即時貼上,貼到白板上,再用白板筆和板擦,建立、修正他們之間的關聯,逐漸形成系統模型。

  如果到這時候還有不清楚的問題,那就要去找這個領域的專家求教了。經過求教,再回過來修正你的模型。

  最后,用你的語言,把你的模型,講給別人聽。你很可能會發現,講著講著講不明白了;或者你覺得講明白了,別人就是聽不懂。這些地方,就是你理解的薄弱點。記下這些薄弱點,回到泛讀資料里,重新理解;或者上互聯網找答案;或者再請教專家。重新理解后,再復述。如此重復。就這樣完成了一個領域知識的快速學習。

  結論:

  讀書,尤其是讀非虛構類書籍,是一種腦力活動,對書中的內容從一開始模糊的概念到更清楚的理解為止,是一種自我認知提升的過程。一本好書,會隨著讀者一遍遍的閱讀而越來越發現其中新的內容,新的觀點,新的體會。一本好書是會隨著讀者一起“成長”的。當我們為讀書付諸于努力之后,我們會因增長學識,豐富經驗,獲取智慧而收獲內心的滿足。這才是一名讀書人所追求的。

  參考資料:

  1.《萬萬沒想到》作者:萬維剛

  2.Xdite16格筆記法

  3.得到專欄《劉潤五分鐘商學院基礎篇》第155課-快速學習

《如何閱讀一本書》讀書筆記2

  2020年疫情爆出之初,國內從口罩的大量缺貨,到限制口罩購買數量,再到后期的很多生產型企業紛紛轉型生產口罩,而現如今國內不僅口罩數量充足,甚至能大量出口國外,不過數天時間而已。信息化時代的更迭速度之快令人驚嘆,而身處其中的我們如果不主動學習,很容易停滯不前,甚至被淘汰。回想下,自畢業進入職場后,在工作上能用上學校的課本知識的多少?再想想,自畢業踏出校園后,你有主動看過書嗎?又主動學習過什么技能?面對激烈的社會競爭,如果我們不想被淘汰,不想被后浪拍死在沙灘上,那我們需要保持終身學習的態度,并且具備有效的`主動學習的能力。而讀書無疑是一個很好的學習方式之一。

  很多人說讀書沒有收獲,現在網上也有一部分人在宣揚“讀書無用”論,可是如果是“拿到一本書,從頭到尾一字不落的閱讀,合上書就忘,然后對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完全沒有幫助和改變”的讀書方式,那確實是“無用”的。包括作者自己。那怎樣讀“有用”的書呢?最近閱讀了奧野宣之的《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超實用筆記讀書法》,終于找到了答案。

  《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超實用筆記讀書法》的作者奧野宣之畢業于日本同志社大學新聞學專業,有出版社和報社工作的經驗,他獨創的信息整理術和智慧創造法在商務人士中大受歡迎,是日本讀書筆記專家。書中介紹了奧野宣之創造的一元化筆記讀書法,它從選書,購書,讀書,活用這四個方面入手,為大家提供了一整套科學高效的讀書方法。

《如何閱讀一本書》讀書筆記3

  本書是一本閱讀指南,是一本指導人們如何閱讀的名作,曾是美國暢銷書的榜首。

  本書提出了閱讀的四個層次,分別是基礎閱讀、檢視閱讀、分析閱讀和主題閱讀。

  基礎閱讀基本上讀完小學五年級就可以達到的層次,可惜的是太多數人一直在這個層次。作者說,主要的原因是從小學以后,再沒有人教過人如何閱讀,而這本書就是彌補這個空白。在這個層次的人,基本上擺脫了文盲的狀態,能熟練閱讀報紙和填寫表格。

  檢視閱讀分為速讀和粗讀。

  速讀是瀏覽一下書名頁,如果有序就先看序,研究下目錄,如果有索引,也檢閱一下,如果有出版者介紹,也讀下,然后從目錄中找到你想了解的內容讀一下,最后讀一下書的最后三頁。通過速讀,就會了解這本書是否值得你花更多的時間深讀。

  如果覺得可以花點時間來閱讀的話,可以通過粗讀來繼續了解這本書。粗讀也是快速閱讀,但是大多數人閱讀是一種“半出聲”來閱讀,這種方法大大降低了閱讀速讀。作者給出了一個好建議,指讀法。方法是這樣的:將大拇指與食指、中指合并在一起,用這個“指針”順著一行一行的字移動下去,速度要比你眼睛感覺的'還要快一點。強迫自己的眼睛跟著手部的動作移動。一旦你的眼睛能跟著手移動時,你就能讀到那些字句了。繼續練習下去,繼續增快手的動作,等到你發覺以前,你的速度已經可以比以前快兩三倍了。通過粗讀,可以了解全書內容,也可以為分析分析作準備。

  分析閱讀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中你要問幾個問題,一是你閱讀的書是什么類型的書,二是你能不能用一句話來描述整本書說了什么并列出本書的大綱,三是本書的作者想說明或解決什么問題。

  第二個階段其實就是列出細綱。找到作者的關鍵字,找到作者的主旨,找出作者的論述,找出作者已經解決的問題答案。

  第三階段是如何客觀公正評價一本書。通過上面二個階段后,不管你同不同意作者的觀點為,首先你要說的是你了解作者的觀點。不用急著證明作者的觀點是對還是錯,在做也出評論之前,要有足夠的證據證明作者知識不足或知識錯誤,或證明作者的邏輯錯誤,或證明作者分析或者理由不充分。如果你不能提供足夠的證據,你必須同意作者的觀點,不要肆意評論。

  主題閱讀是帶著特定主題,閱讀相關領域中的書箱。主題閱讀分為二個階段。第一階段是準備階段,這個階段,帶著你要研究的主題,設計一份實驗性的書單,瀏覽書單上的所有的書,確定哪些與你的主題相關。第二階段是確定想關書的最相關的章節,然后用你自己的語言,把各個作者的相關觀點詮釋下。列出一系列問題,查看各作者的回答,分析這些回答,把通用的答案放在最前面。

  總結:

  任何事情背后都有其道理,連閱讀也是這樣的。讀完這本書才知道閱讀原來是分層次的。個人認為第一層次比較窠到達的原因是,一直有人給我們反饋,不管是父母,老師還是其它人。而第二,第三和第四層次很難有其它人給你反饋,如果能輸出出來,有人反饋也許能幫我們到達更高的層次。

《如何閱讀一本書》讀書筆記4

  這本書的作者是日本籍作家奧野宣之,張晶晶譯,由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在當當網做活動時購得。

  1、抄寫文章或段落相比拍照更有利于記憶。所以如果不是特殊情況還是自己動手抄寫比較好,同時還鍛煉書法,談到效率的話,拍成的照片會有幾個朋友會認真看呢?

  2、貪多嚼不爛,貪快也嚼不爛。目前市面上大多鼓吹十分鐘教會你速讀諸如此類,但是如果你沒有相應的知識積累、詞匯量和相應的理解能力

  的話,這只會讓你交了智商稅。讓讀過的每一本書都有扎實的收獲,等到達這個目標之后再求追求速度也不遲。

  3、讀書要動筆,要寫讀書筆記。把讀到的信息以準確的形式轉變成你思想中的一部分。不用過分強迫自己,按照習慣的節奏來讀書,一步一步地讓你“與書共讀”的關系更加親密,做到這一點,你只需要一本隨處可見的筆記本。

  4、思考讓人如同置身于迷霧之中。此時此刻想到的新點子,下一秒可能就煙消云散了。如果不好好做記錄,恐怕就再也想不起曾經閃現的想法了。但只要把這些想法寫下來、保存在紙上,就等于把迷霧裝進塑料袋緊緊扎好。將這些新鮮的想法打包以后,再過多久都不會輕易遺忘。把靈感記錄在紙上,讓思考書面化,讓靈感脫離之前的`抽象狀態,會更容易將其理解消化,也能促使你把靈感用作創意材料,想用的時候就能信手拈來。寫文章、制作企劃書或者整理提案的時候,可以翻開筆記找到曾經記下的書籍、文章和自己當時的視角、思考,讓這些內容助自己一臂之力。有些時候,這些內容甚至是醍醐灌頂的靈藥。這本筆記不只是為你提供便利,還能讓過去的讀書體驗更有意義,讓讀書生活更加快樂。

  5、養成習慣。就像堅持睡前刷牙的習慣,哪天突然睡前沒有刷牙會覺得非常難受。

  6、信息一元化。把所有的信息都記錄在一本筆記本上。標記好日期、靈活運用便簽和電子化,可以非常快捷的找到自己需要的內容。

  7、在平時要積累書單,充實書單內容。在需要時進行主體閱讀,并指名購買需要的書籍。這樣不會被書店各種暢銷書的標語給迷惑,買了自己根本不需要的書。

  8、把讀書筆記作為目標去讀書,當你以思想輸出為前提去讀書時,思想輸入的質量也會有所提升。這也是我開設這個公眾號的目的,同時也讓我自己得到更好的提升。這點可以設想一下自己教別人某項知識或者技能的時候,自己大腦里的思維狀態,同平時相比是非常高效的。

  9、蔥鮪(wei第三聲)火鍋式讀書筆記。把書中覺得很重要的段落和句子摘抄下來并和自己主觀。的一些想法、評論放在一起的方式就是蔥鮪火鍋式的讀書筆記,就像這道菜中魚肉和大蔥的關系一樣

  總體來說這本書屬于比較簡單易懂的書籍,書中值得思考的東西并不多,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結合使用。方法技巧就是這樣,一個不經意的小技巧就可以改變你學習的效率甚至心態。值得大家有時間去圖書館或者線上閱讀,不建議購買紙質書。但書的最后有19個讀書小技巧和26款好用的文具,因為大多都很簡單實用,不知道的朋友可以看一看。

《如何閱讀一本書》讀書筆記5

  閱讀可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讀得懂的東西。如報紙雜志,容易讀懂,能增加資訊量,但不能增進理解力。因為在那之前水平已經相當了。一種是必須要讀的東西。一開始水平就比讀者高一截,能給予更高層次的啟發,增進讀者的理解力。相對而言,后者更值得做。讀者追求的不同目標「為了消遣or增進理解力」,會決定不同的閱讀方式。任何一本可以增進你理解力的書,也能達到消遣的效果,但倒過來很難成立。

  閱讀分為四個層次。

  第一,基礎閱讀。能認字,擺脫文盲狀態的.層次,小學時期就能做到。

  第二,檢視閱讀。規定的時間內完成閱讀,從表面觀察一本書,如15分鐘讀完一本書,但它并不是指簡單隨意瀏覽。因為資訊泛濫,太多的資訊如同太少的資訊一樣,都是對理解力的阻礙。所以檢視閱讀很有價值的,因為有些書完全不用孜孜不倦的從頭讀到尾。

  第三,分析閱讀。是一種「專注」的活動,咀嚼消化一本書。

  第四,主題閱讀。閱讀很多相關類的書籍,而不是一本書。列舉這些書的相關之處。

《如何閱讀一本書》讀書筆記6

  5.26在讀書會上聽到一個大學生在講這本書。他用了很大的一個篇幅來理清資訊和了解的關系。舉了一個我們聽書的例子,我們聽書但是卻很少按下暫停鍵來思考。這點也是我需要反思的,我每看完一本書,沒有用到實處,也沒有任何的輸出,為了看書而看書,成為了知識的奴隸。我應該更多的停下來去思考,去懷疑。

  通過主動的閱讀和更多的技巧來讀好它,作者想要傳達的正好被讀者理解到,類似于棒球賽的投手和捕手,閱讀雙方互動的過程,沒有誰是被動的,除了那個球。

  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主動閱讀的人會提出問題并自己回答問題。提出的問題主要包括:“1、這本書在談什么?2、作者的論點有哪些?是如何論述的?3、這本書有道理嗎?4、這本書和我有關系嗎?”我在想我寫讀書筆記的時候是否也可以根據這4各方面來寫呢?

  在技巧方面就是記筆記,書中也提到了三種做筆記的方法。在做檢視閱讀的時候可以采用結構筆記。在分析閱讀的時候可以使用概念筆記,在做主題閱讀的'時候可以使用辯證筆記。這三種方法為我今后的閱讀筆記提供了新的思路。

  其次是閱讀的四個境界(基礎閱讀、檢視閱讀、分析閱讀、主題閱讀)基礎閱讀在我們小學階段就已經學會了 ,檢視閱讀是真正進入閱讀的層次。分析閱讀是更深入的更系統化的閱讀,主題閱讀是閱讀的最高層次。具體的內容我覺得還是需要再細讀一遍文章后才能對書中的方法有更深的了解。

《如何閱讀一本書》讀書筆記7

  讀書的目的可以分為娛樂和提高自己。這里針對的主要是提高自己的閱讀,因此最關鍵的精神因素是讀者的:

  主動性,也即主動閱讀。

  1、粗度,略讀,讀書的標題,副標題,書的索引,書的最后幾頁,書的致謝等,大致了解書的主題

  2、閱讀的速度不是越快越好,最要緊的是適應不同內容不同目標的閱讀速度

  3、放置眼珠的停頓和回跳(方法就是用引導物,引導物流暢的在行間行走)

  4、閱讀時嘗試提出問題,你自己需要解決的問題:以下列出4主要的問題:

  * 這本書主要在講什么?作者的主題是什么?作者是如何展開這個主題的

  * 作者在細部說了什么?如何說的?找出主要的想法主要的論點

  * 在讀了這本書大部分后思考:這本書有道理么?是全部有道理還是部分有道理

  * 這本書與讀者自己有何關系?如果這本書只是提供了一些資訊,那么這些資訊于你是有意義的么?為什么作者認為這些資訊是重要的?

  如果這本書不近提供了資訊還啟發了你,那么更有必要找出其他相關的更深的含義或者建議

  5、在閱讀的.過程中你要記得去提出4中的這些問題,要養成這樣的習慣,才能成為一個有追求的閱讀者

  6、讓一本書真正屬于你自己的措施:要去寫下來----在書上做筆記。做筆記時可以采用的方法有:

  * 畫底線---在主要的重點或者重要力量的句子下劃線

  * 在畫底線處的欄外再加畫一條線

  *在空白處做星號

  * 在空白處編號---作者的某個論點發展出一連串的重要陳述時,可以順序做編號

  * 在空白處記下其他的頁碼---強調作者在書中其他部分有過同樣的論點或者相關的要點。可以用Cf這樣的記號,表示比較或者參照的意思

  * 在空白處做筆記---可以記下你自己的問題和思考出來的答案,或者對復雜的論點進行簡化過后的所得;或者全書所有論點的發展順序;書中的最后一頁可以用來作為個人索引頁,將作者的主要觀點記下來

  * 讀完一本書以后,可以在此書的第一頁的空白頁寫下你自己的思想,寫下全書的大綱

  7、培養閱讀的習慣。

  所謂藝術或者技巧,只屬于那個能養成習慣,而且能夠一招規則運作的人,這也是藝術家和任何領域的工匠的不同之處。

  要養成習慣除了不斷運作練習之外別無他法。

《如何閱讀一本書》讀書筆記8

  你是否也需要閱讀訓練一下呢?這本書被很多人推薦,譯者自己說。四十四歲這一年才讀這一本書,幾乎可說無地自容。

  1、我為什么讀這本書?

  有兩個問題困擾著我:

  不少書讀了,但不懂或者理解不深。例如:《哥德爾、艾舍爾、巴赫》,《禪與摩托車維修的藝術》

  很多書讀的太慢,投入產出太低。例如:《資治通鑒》讀了1年半了才讀1/2。

  準備下半年開始挑戰一些更難的書籍,因此提前在方法上做一些準備。

  2、關于閱讀這件事情

  這里的閱讀或者書是廣義的,視頻,咨詢,交流都是“閱讀”的方式。

  讀書的目的呢?是想好好與自己相處,更好欣賞這神奇的`世界,閱讀從來不曾辜負我

  寫閱讀筆記的目的呢?則是我希望對內容提煉和思考

  回到書里面來

  3、概述

  (作者目的)這是一本閱讀矯正的書籍,通過閱讀的四個境界:基礎閱讀,檢視閱讀,分析閱讀,主題閱讀。層層遞進最后總結10條閱讀方法,幫助讀者快速并深入理解書中內容。

  基礎閱讀:就是最簡單的閱讀,懂得語義即可。

  檢視閱讀:是快速了解文章的主題大綱,建議閱讀前通過目錄、序言等快速了解全書,而不是埋頭開讀。

  這里面也提到閱讀速度的矯正方法:"手指指針"閱讀法。

  問題:讀書時容易往回看,精力不集中,或讀太慢。

  解決方案:研究發現大腦能很快處理或者修正眼睛收集的信息,作者建議使用手指作為指針,順著一行行移動,速度比眼睛感覺快一些,強迫眼睛跟上手指移動的速度。

  結果:速度可能快三倍。

  分析閱讀:也是全書的重點,一半多篇幅在此。主要分為三個階段:

  ①能概括輸的主要內容和大綱,并明白作者怎么來構思和寫作的;

  ②通過語義,句子和重要段落找出書的主旨、論述、解答

  ③判斷作者論述是否正確

  主題閱讀:閱讀的最高層次,通過將相關主題的資料一起閱讀對比,得出更深入的結論。

  最后是作者提供一些素材,方便練習每個層次的閱讀方式。

  4、對我有什么用?

  里面提到的快速閱讀法的確有一些幫助,以前習慣是“小聲讀出來”的方法的確比較慢。

  按照寫作者思路去剖析一本書,總結一本書,比專研字詞細節更重要。以前那種“咬文爵字”閱讀法,在當前知識爆炸的時代已經很難適應了。我在想如果高考前讀了這本書,是不是閱讀理解能多得幾分。

  5、一些評價

  個人評價4星,8、4

  書寫做70年代,90年代開始的信息化造成的信息爆炸,反而對閱讀要求更高了。

《如何閱讀一本書》讀書筆記9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還有無窮無盡的智慧和你想要的一切。花了6個半小時讀完了這本書,也做了一些筆記,雖然“浪費了時間,但是沒有浪費人生”“引用是魔杖”引用文章不僅可以增加說服力,還更容易組織文章。

  讀書不再是“隨隨便便”地讀,而是帶著明確的目的、充滿主動性地去讀,真正消化書中的信息并加以運用轉化成為屬于自己無形的財富。從最初說到的如何選書:選擇自己喜歡讀的書。如何購書:怎樣買到對自己真正有益的書。如何讀書:加深理解,深入思考。如何活用:運用書中獲得的知識。再到后面的'“蔥鮪(wei)火鍋式”讀書筆記:“摘抄”和“評論”并存的特征,正如菜中魚肉和大蔥的關系一樣。摘抄的第一個好處是可以促進、加深對書的記憶。第二個好處:加深理解,在摘抄的過程中你很容易能發現作者的反復思考、藏在文章里的機鋒。評論的好處是:把自己讀書時的感想、一閃而過的想法立即落實到紙上,哪怕只是一句話。

  寫幾句“好棒”“什么”也未嘗不可,如果一不小心想寫得完美,只會讓自己越來越難下筆(“完美只存在于想象之中,現實當中卻無跡可尋”)如果說讀書是為了豐富自己的思想,那么讀書筆記的作用就是讓自己更有深度。

《如何閱讀一本書》讀書筆記10

  陸游曾在詩中寫道:“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不只是獲得紙上的信息就夠了,要發揮閱讀的效用,就要付諸實踐。學而用、學而思、學而傳,就是在對不同的書籍帶來不同效用的實踐。

  陸游,字務觀,號放翁。是我國南宋時期的文學家、史學家、愛國詩人。他在詩詞創作上有很大的成就,其中“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讓我印象最深刻。

  這兩句詩是對"閱讀"的最好的'詮釋。

  曾在知乎上看到過一個問題,大概意思是“讀了那么多書,后來還是忘了,那讀書的目的在哪里?”,我也看到了土豆老師的回答,才知道原來讀書會忘記是個不好的現象。

  讀過的書怎么會忘記呢?如果會忘記,那就說明,你不會讀書,你不是真正讀書。只有水過鴨背才會忘記。

  我以前也是跟知乎提問者一樣,認為書中的知識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忘記。直到這段時間我加入了這個寫作課,看到了老師的回答,才知道自己多么不會讀書。

《如何閱讀一本書》讀書筆記11

  閱讀是一種學習。閱讀不只是憑記憶簡單的吸收資訊,而是要增加理解,從中受到啟發。“初學者的無知在于未學,而學者的無知在于學后。”因未學而無知有情可原,而學后依然無知就是愚蠢。讀得多未必讀得懂。無論是指導型學習還是自我發現型學習,都離不開思考。閱讀并不是一件輕松的事情,也是要花費一番力氣的。

  傾聽是跟一位活生生的老師學習,而閱讀是跟一位缺席的老師學習。但無論哪種方式,都離不開理解與自我成長。所有人終歸要告別老師,最終的發展要依賴書籍,所以學會閱讀一本書就顯得尤為重要。而這本書就能幫我們解決這個問題。

  《閱讀的層次》這一章中講到一共有四種層次的閱讀:基礎閱讀、檢視閱讀、分析閱讀、主題閱讀。閱讀的層次是漸進的,每一個高級的層次當中也包含著低級閱讀的層次。第一層次的閱讀,也就是基礎閱讀。在這個層次中,我們要解決的問題就是“這個句子什么意思?”而且只是淺層的意思。我們小學的閱讀就是基礎閱讀。第二層次的閱讀是檢視閱讀。就是在短時間內,抓出一本書的重點,我們要解決的`問題就是“這本書在講什么?”而我們卻通常忽略了檢視閱讀的價值,常常在只需粗略了解的時候卻拿出了精讀一本書的時間去加重閱讀的困難。第三種是分析閱讀。分析閱讀就是全盤的、完整的、優質的閱讀一本書。它需要在無限的時間里,做最細致完整的閱讀,一直要我讀到這本書是他自己為止,也就是要把一本書的內容完全內化。第四種是主題閱讀,這是所有閱讀中最復雜也最系統的閱讀。在做主題閱讀時,閱讀者會讀很多書,而不是一本書,并列舉出這些書之間的相關之處,提到一個所有的書都談到的主題。主題閱讀是最花力氣也是最有收獲的閱讀。

  通過閱讀這一章,我才知道自己的閱讀只停留在基礎閱讀與檢視閱讀兩個層面,做不到分析閱讀,更沒有嘗試主題閱讀。甚至經常在閱讀中犯很多常識性錯誤,在該分析閱讀時逃避燒腦的解讀,在該檢視閱讀時又浪費了大量時間,所以自己的閱讀水平始終停留在基礎閱讀這個層次,這是對書籍的浪費,也是對生命的辜負。

《如何閱讀一本書》讀書筆記12

  閱讀根據層次的不同,由低到高排序分為四個類別,依次為基礎閱讀、檢視閱讀、分析閱讀、主題閱讀。其中,最為關鍵的第三部分——分析閱讀,作者用了大量篇幅來解釋其中精髓,并在章節結束時提煉了其中精髓的三階段,我加以形容詞“黃金”來描述其重要性,并摘錄如下:

  一、分析閱讀的第一階段:找出一本書在談些什么的規則

  (1)依照書的種類與主題來分類。

  (2)使用最簡短的文字說明整本書在談些什么。

  (3)將主要部分按順序與關聯性列舉出來。將全書的.大綱列舉出來,并將各個部分的大綱也列出來。

  (4)確定作者想要解決的問題。

  二、分析閱讀的第二階段:詮釋一本書的內容規則

  (5)詮釋作者的關鍵字,與他達成共識。

  (6)由最重要的句子中,抓住作者的重要主旨。

  (7)知道作者的論述是什么,從內容中找出相關的句子,再重新架構出來。

  (8)確定作者已經解決了哪些問題,還有哪些是沒解決的。再判斷哪些是作者知道他沒解決的問題。

  三、分析閱讀的第三階段:像是溝通知識一樣地評論一本書的規則

  A、智慧禮節的一般規則

  (9)除非你已經完成大綱架構,也能詮釋整本書了,否則不要輕易批評。(在你說出:“我讀懂了!”之前,不要說你同意、不同意或暫緩評論)

  (10)不要爭強好勝,非辯到底不可。

  (11)在說出評論之前,你要能證明自己區別得出真正的知識與個人觀點的不同。

  B、批評觀點的特別標準

  (12)證明作者的知識不足。

  (13)證明作者的知識錯誤。

  (14)證明作者不合邏輯。

  (15)證明作者的分析與理由是不完整的。

  注意:關于最后這四點,前三點是表示不同意見的準則,如果你無法提出相關的佐證,就必須同意作者的說法,或至少一部分說法。你只能因為最后一點理由,對這本書暫緩評論。

  這也對我閱讀時的自然習慣形成了有效的糾正,微信閱讀很多同學也許會和我有類似的習慣,即尚未通讀就著急給出自己的評論和觀點,很可能有先入為主的預設思維,這會嚴重影響閱讀理解。記得關鍵一句話——除非你已經完成了大綱架構,能夠詮釋整本書了,否則不要輕易批評,理性的做法是之前做到——暫緩評論。

  與諸君共勉,以上。

《如何閱讀一本書》讀書筆記13

  翻開《如何閱讀一本書》,是因為有好多同學老師都推薦這本書,都說是值得反復看的好書。

  我看了序言才知道,這本書在1940年就已經有了第一版,現在的版本是1972年的改版,一樣是越來越受歡迎。

  可以說,單單是看譯者和作者的序,就讓我有了閱讀這本書的興趣。那就是他們說出了很多我對閱讀的看法,其中有一點就是大多數人的閱讀水平還只是停留在小學六年級的水平。

  1972年的時候,作者所在的國家已經漸漸地掃除了文盲,跟我們現在這個時代也是差不多的一個文化普及的狀態,可以說很多人都能看懂書畫字報,可是卻大部人是看不下去稍微結構嚴謹的文字,就如一些論文,理論性地文章書籍。不是說字體不認識,可是不能真正地理解。

  在看到作者提到這一點的時候,我真的.有很深刻地體會。

  因為我就發現小時候自己非常喜歡看書,可以不用家長的陪伴也能自己一個人看圖畫,看拼音,看童話故事,那個時候的閱讀量很大,同時也幫到了我寫作文。可是到了上初中高中之后,我的課外閱讀書籍減了很多,大部分就只是看學習上的書本。

  如果說你給我一本小說或者故事的文章,我會看的很入迷,可要是讓我看一些解答類的文章,或者大部頭的理論的話,就看幾眼就不耐煩,一點也看不下去。

  在《如何閱讀一本書》中,我就看到了自己需要提升的就是學會主動去思考,去閱讀,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地讓一本書為自己所用。

  這的確是一本可以反復閱讀的好書,很多值得一再揣摩的學習點。

《如何閱讀一本書》讀書筆記14

  認識這本書由來已久,因為曾經有人向我推薦過。以前在圖書館也曾瀏覽過幾頁,但因為內容的枯燥,沒有一睹為快的沖動。這次,去圖書館講故事,再次遇見他。心想,讀書這么多年,卻連怎么閱讀一本書也不甚了解,如何去指導學生去閱讀一本書呢?趁著暑假,好好腦補一下!于是,借來了這本書。

  不過,我這個人看書經常會出現半途而廢的現象,看了幾頁,扔在某處直至塵埃遍布,書本盡受冷宮之寂寞。因此,這次出門,為了彌補對他冷落的`愧疚,決定攜他同行,一起到動車上耳廝鬢摩,享受一番“卿卿我我”的二人世界。

  一上車,手機卡恰到好處的壞掉了。百無聊賴之中,捧著這本書假裝很認真地閱讀。不過,旅行途中和這么一位高深莫測的先生對話,實在是一件很累人的事。幾次想扔下他與周公約會去。但為了不辜負他追隨自己的一片忠心,小憩片刻后,強打精神,對著他繼續尬聊。

  來回兩趟,竟然把這本書囫圇吞棗地讀完了。讀完了,總得留下點痕跡,不然,正如朱自清在《匆匆》里所言:“我何曾留著像游絲樣的痕跡呢?”

  書中講到,閱讀一本書應該像是你與作者這間的對話。在書上做筆記,其實就是在表達你跟作者之間相異或相同的觀點。這是對作者所能付出的最高的敬意。

  因此,姑且摘錄書中的一些要點,以便將來能溫故知新。

《如何閱讀一本書》讀書筆記15

  今天重讀了奧野宣之的《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這本書是我在16年中,第一次離職的時候選擇的一本書。它的來歷跟這本書中推薦的方法毫無關系,我就是純粹在書架上看到了它,然后買了這本書。說起來我的博庫書城會員卡應該已經過期了。

  今天重讀的過程中,看到了以前沒有重視的內容。因為讀書更重要的是,“自己所看重的部分”。結合之前寫的那篇《行為上癮》讀后感有些觀點寫的不是很清楚,導致讀者朋友沒能get到關鍵點。所以我想,自己以后寫的文章,都會按照一定的結構,在一定程度上梗概這本書,然后再其后花更多的精力寫自己看重的點。

  就像八股文一樣,八股是指破題、承題、起講、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這八個部分。我決定給自己以后的文章分為4+1一共五個部分。

  (起)講述這本書討論的問題的重要性。結合自己在現實中遇到的那些問題來說。

  (概)介紹書的梗概內容。所以不至于有的部分沒有提到。也許我不感興趣但是朋友們會很感興趣。

  (核)著重說完自己看重的問題,以及其解決方案。(可能分多個步驟)

  (合)給出自己的評定。也許一篇文章最后能刷足存在感的地方,也就是那一句“太史公曰”了。

  然后附加的一個部分,就是自己(火花)這一部分了。比如現在的部分,其實是由這本書引起的一些想法,但是脫離了這本書的內容甚遠。以后也許會有這個部分,但是也許會沒有。(起)

  看這本書的起因很簡單。因為自己想要在指定的時間內消化更多的書。這是從博多·舍費爾那里得到的想法,想要在一年之中看100本書,那么第一件事情,是看一本關于快速閱讀的書。

  之前有跟codinfox討論過,讀過的書總是沒有什么印象,那怎么辦。他后來不知請教了哪位朋友,給出的答案是,好書是值得反復讀的。前面也有評論里的好朋友決定要重讀經典。而我現在既然決定了要認真做這個公眾號,也是要重讀這本如何讀書的好書。使用它的方法論來指導自己之后的讀書過程。這篇blog的結構也是基于我在讀書之后的筆記。(概)

  奧野宣之給我們推薦的讀書法是包括從選書到活用的一整套的流程方法。所以概要結構從以下幾個過程分別敘述:

  選書->購書->讀書->記錄->活用

  其中我這次讀書最看重的部分在于讀書與活用部分,所以在概要里會簡略介紹其他部分。

  說來慚愧自己兩年前看過這本書,但是也沒有按照這個作者的.策略來買書。

  其實去書店隨意閑逛,邂逅一本好書,也是挺有趣的事情。但是,壞處是,我們可能會遇到以下情況:別人推薦什么就選什么,沒有目的性地讀書,花費過多的選書時間,被廣告和銷量排行榜左右,因為沖動,買了的書堆成山卻都沒讀過。這時,有一個購書清單,就可以在平時及時發現自己的需求,排除干擾,節省自己在書店的時間。

  購書清單需要指定好書名、作者、出版社三個要素就可以了。這樣就可以實現“指名購買”,也可以更好地利用購書網站。不管在什么時候,發現了好書,記到自己的清單里。假使自己其實不需要這本書,也許在清單里待一段時間,我們就會把它劃去。定期去購買自己需要的書,也不會花費過多的時間。

  自己沒做到這一點。就近來說,618從京東上買了十來本書。當然去年雙十一的書還沒看完,翻看兩年前讀書筆記里的讀書計劃上的《瓦爾登湖》什么的,也都是沒看過。也許現在自己的心態,以及所感興趣的東西不會讓自己有那個心思去看《瓦爾登湖》吧。(核)

  上次讀這本書的時候沒有對這個讀書法形成很深刻的印象。作者所自己總結的一套讀書法,叫做“蔥鮪(wei,3)火鍋式”讀書筆記法。在閱讀的時候,可以先大致閱讀一遍,然后把自己印象深刻的地方折角做標記,然后下一次再精讀,這樣留下的部分則是自己認為最重要的部分。我們可以把剩下的觸動自己,引發思考的部分摘抄下來,到自己的讀書筆記上,然后在就近的地方,寫下自己的感受,當然,如果是簡單的“哇,這個人好厲害”就不行,需要寫下自己的深入分析和思考。摘抄與評論同時存在,也就是所謂的蔥、鮪魚都有。當自己再看讀書筆記的時候,就會快速的回憶起當時的感受。

  作者認為,之所以用這種看起來笨重的讀書方法,是因為它的確有效。因為“讀書體驗比書本身更重要”。

  在上面的步驟中,翻書的時候,在地鐵上,在喧鬧的地方,都可以完成。但是在最后一步,“活用”時,作者則推薦我們找一個固定的時間重讀自己的筆記,一周一次或者兩次。這讓我想起了獨處的重要性。也許當結婚之后,就再也不會有那么多的時間獨處了。二十來歲單身的時候,在某種意義上真的是十分寶貴的時間了。

  活用的另一個方法,找三本與問題相關的書籍拿來閱讀,使用“要點”+“評論”的方式來閱讀。這就像是請了三個有關的專家來給自己提意見一樣,自己在總結出一條假設之后,再重讀其中的要點與評論,一邊反復思考,一邊不斷修正自己的假設,最后得出讓自己信服的結論。

  比如最近我反復遇到的一個問題。究竟我們追求的目標的意義何在。

  因為在與網友討論的時候,看到一個新聞。去年LOL的世界冠軍中單,現在Gen.G的中單Crown遇到了這個心理問題。之前的問題是,自己不覺得自己打職業比賽有什么意義,但是有了打SKT,奪得世界冠軍的目標之后,他開始刻苦訓練,不斷地克服苦難,終于在去年,在鳥巢,一波3-0帶走了Faker所在的SKT。

  我自己在看完半決賽就沒有繼續關注決賽了,但是說來也十分有趣,這樣一個一邊倒的BO5卻讓兩邊的中單都變了(SKT.bang其實也是遭遇了Crown這樣問題的人吧,然后他選擇把兩邊中單都打自閉了)。那時候還是SSG.Crown的皇冠說,我沒想到Faker也會哭,原來他也是普通人,是有感情的。

  現在Crown遇到的問題是,他的目標已經達成了。他不知道自己下一步究竟要去做什么了。而自己最近讀過的書,有奧爾特的《行為上癮》與舍費爾的《財務自由之路》兩本書。恰恰較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以下是結論:

  “如果把生活當成一連串有待完成的里程碑,你就陷入了一種近乎連續失敗的狀態。按照定義,你任何時候都并不置身于體現了你所定義的成就或成功的地方。而一旦到達了那里,你會發現,你弄丟了那件賦予了你目的感的事情——于是你只好制定新的目標,重新開始。”

  因此,不要靠目標,而要靠系統來過自己的生活。所謂的系統,就是“你經常做而且能提升長期幸福概率的某件事情”。對漫畫家來說,可以是每天畫一幅漫畫;對作家來說,可以是每天寫500字。和目標與眾不同的地方在于,系統提供的是持續穩定的“嗨”流。是日復一日充實的生活,而不是某個宏大目標的誘人圖景,但沒有如何前往的指示說明。

  對我來說,那目標就可以是每天刷多少道leetcode題,刷完之后,每天解決一個其他coding方面的問題。每周至少寫一篇推送文章,完善自己的公眾號。對于Crown來說,可以是保持自己的競技狀態,每天carry多少局排位,完成多少訓練。對于你來說,又是什么呢?

  這個話題有點扯遠了,但是我認為的確是很重要的東西。(合)

  在此引用作者在后記中寫道的一段話來結尾:“讀書是與感興趣的書的對話,是上班路上的自我充實,是每次去書店時的期待,是睡前溫馨的陪伴。也就是說,在愛書之人的眼里,讀書就是生活的全部。”

  也許上次閱讀的時候,我沒有覺得這里寫的這么煽情。但是現在卻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讀書這個愛好,不會被奪走,不會被比較(如果有人非要比較炫耀,你也會在心里甩他白眼,不會有任何影響對吧?)。人人都可以愛書,無害而又高尚。有了它,再卑微的心,也可以有自己強大的精神力量;有了它,再喧囂的環境下,也可以有一塊自留地;有了它,就可以在追求世俗成功的路上,保持一顆純凈的心。希望大家都能從讀書中受益!

【《如何閱讀一本書》讀書筆記】相關文章:

《如何閱讀一本書》讀書筆記04-27

如何閱讀一本書讀書筆記02-06

如何閱讀一本書讀書筆記08-02

《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讀書筆記12-21

如何閱讀一本書讀書筆記(15篇)02-22

《如何閱讀一本書》讀書筆記 15篇03-22

《如何閱讀一本書》讀書筆記(精選20篇)10-09

如何閱讀一本書閱讀答案05-24

《如何閱讀一本書》讀書筆記(通用37篇)08-31

《如何閱讀一本書》讀書筆記(集合15篇)06-08

主站蜘蛛池模板: 芷江| 大荔县| 东至县| 顺平县| 齐河县| 澳门| 阳春市| 招远市| 邻水| 淳安县| 安康市| 巩义市| 吕梁市| 马公市| 榆林市| 温宿县| 银川市| 道孚县| 马鞍山市| 泗阳县| 周口市| 麟游县| 西乌珠穆沁旗| 长岭县| 靖州| 文水县| 新邵县| 武冈市| 涿州市| 云梦县| 甘德县| 宝坻区| 兰考县| 民乐县| 天台县| 思茅市| 美姑县| 汶上县| 抚远县| 虎林市| 东乡族自治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