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失格讀書筆記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總結呢?是時候寫一篇讀書筆記好好記錄一下了。千萬不能認為讀書筆記隨便應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人間失格讀書筆記,歡迎閱讀與收藏。
人間失格讀書筆記1
討好型人格、表演型人格,感覺太宰治就是一個重度抑郁癥患者,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無法自拔,才會讓這半自傳體的小說寫得如此真實。但是也讓人感覺驚詫的是,這種討好型的人格都或多或少會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呈現著。不管承不承認,不管喜不喜歡,他所描述的那種悲催人生的確有觸動人的地方。或許所謂正常人就是間歇性的精神病,而精神病也是偶爾恢復的正常人。
“人間失格”,喪失了做人的資格,當人活的還不如一只狗自由,所做的每一件事都不是出自于本心,可能就真的是生而為人不值得了吧。這個世界從來不允許我們任性妄為,從我上班開始才懂得了這個道理。但是如果只是一味的討好和表演,變成別人心目中想成為的那個樣子,而去壓抑自己的人性,或許也不是什么值得讓人稱贊的做法。
我們與精神病之間的距離,只在于我們可以安慰自己、抱抱自己,告訴自己“其實你是很好的”。文章的后記里這樣介紹他,"他對現實無力也無心調和,這是他的懦弱,拒絕一切妥協,也是他的.驕傲。他曾在書中寫道,不抵抗也是罪嗎?這是他最后的驕傲,但是要知道驕傲是七宗罪之首。”后記的評價一錘定音,頹廢從來不是屈從于命運、不抵抗的理由。你不屑于無聊的樂觀主義,正是我信奉的。世界的悲觀與無望從來不會因為我們的作為而變淡一些,但是我們的快樂可以自己選擇,這種快樂可能僅僅源自于一頓飯、一首歌、一朵花開的時間,遠沒有我們想象的那么遙不可及。
人間失格讀書筆記2
讀完這本書心情真的非常抑郁,可又總想寫點什么。我一般給書評都是五顆星,這次只給四顆,我可能還是不太懂作者這樣壓抑且自由的人生,沒有傳達給我更多積極的人生態度。知世故而世故?雖說人生有不得已的時候,但作者從小迎合而虛偽的隱藏真我的生活態度我是不認同的。有的人從小的為人處事方式便多多少少決定了其長大后的人生狀態。
但這本書確實真實的反映了社會人性的黑暗面和生而為人種種的不得已。在某種程度上又灌輸給我更為成熟的關于人生的想法,比如夫妻之間另一種和諧的相處之道。
可能我太年輕了,才沒有對作者抑郁的人生感同身受,但作者的'某些生活態度我是不贊同的,比如因為落魄的生活窘境就隨著常子跳河自殺,也不能說完全是因為生活窘境還有其他的社會和自身因素,但至少自殺這種事我是想都不會想的,也不敢去想。
再談最近看的日本文學作品,幾乎很難感受到再普通不過的親情的溫暖和純真的人性,東野先生的小說也是大多刻畫陰暗的人性,可怕到讓人懷疑人生系列。雖說日本社會是人情較冷漠的社會,但還是希望能像宮崎駿的動畫電影一樣,更多的去弘揚人性的美。
人間失格讀書筆記3
膽小鬼連幸福都害怕,碰到棉花都會受傷人間失格,即喪失為人的資格。這是太宰治生平最后一部作品,也是他最重要的作品。全書由作者的序言、后記,以及主角大庭葉藏的三個手札組成,描寫主角從青少年到中年,為了逃避現實而不斷沉淪,經歷自我放逐、酗酒、自殺、用藥物麻痹自己,終于一步步走向自我毀滅的悲劇,在自我否定的過程中,抒發自己內心深處的苦悶,以及渴望被愛的情愫……借由主角葉藏的人生遭遇,太宰治巧妙地將自己的一生與思想刻畫其中,這部小說一直被認定為他的自傳性作品,并且藉此提出身為人最真切的痛苦問題,從滯澀的行文中更可體會其內心深切的苦楚,完成本篇作品之后,太宰治終歸還是選擇了投水的方式......
花了不算太短的時間看完了這本書。看到一半差點要棄了。
想看這本書,本意是想要在書中獲得一點能量,因為我一直以為,這是一本教人要積極面對生活的書。
起初看到葉藏的故事時,雖然他一步步在墮落(在我看來),我還一直在等待他醒悟的一刻,我想太宰治寫這本書總是要給人們一些希望,讓那些或許在墮落的人意識到世間還是很美好的,讓他們振作起來重新擁抱生活。但是我沒有等到。葉藏的懦弱膽小,偏執于討好別人的性格,他交的一幫損友,和一次又一次糟糕的經歷并沒有讓他幡然悔悟,反而是讓他墮入了更深的深淵。以后的每一個故事都讓人有一種無力和絕望的感覺,我突然有點懷疑,這本書真的有意義嗎?為什么看完之后會覺得這么絕望呢?
剖開每個人虛偽的假面,太宰治從從每個人的視角出發,描寫他們的心理,讓我窺探到每個人的心里變化。他們的墮落,他們的絕望絕不是突然產生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無奈,即使是看起來很糟糕的人也有向善的一面,內心也不是如此心安理得地做著壞事。
窺探到底,發現所有人都是一樣的。齷齪的思想都會有,向善的心也不差多少,只是有人表現出來,就成了所謂的惡人;有人拼命壓制,用道德來約束自己,對所有人和藹可親,說話小心翼翼,最終還是逼瘋了自己。
相處,真的是一件太難的事。
你說有了問題要溝通,可溝通真的是那么容易的一件事嗎?最后一章太宰治和夫人間無數次的溝通都以一方的逃避而告終,雙方都在避免沖突,小心翼翼的維護這份脆弱的感情。雙方都有不滿但從不會表現出來,反而做著更加討好對方的事情。最后這個家變成了壓抑,痛苦的代名詞,難道這是結婚的意義,是生活的意義嗎?如果婚姻的最終結果是這樣,那我寧愿不要。我希望我們的關系是自由的。不希望因為一些東西束縛彼此。如果某一天你突然感覺我們不適合了,我不再是你喜歡的那個樣子了,盡管我還喜歡你,我一定會放你走,我要的是愛的自由,不是遷就。
讓人感到絕望,或許就是這本書的最大意義。讀書的人感受到這種絕望,一邊會覺得世間為何如此不堪,一邊又慶幸自己身上沒有發生這樣的事。每個人活的都是那么不堪,我甚至沒有看到一個我喜歡的角色。那個單純可愛的良子,最終竟然毀于丈夫的軟弱,而他只能一遍又一遍的問“難道善良也錯了嗎?”。那個漂亮的賣魚女人,活的至少比書中的`大多數人都要灑脫,自然。或許這是書中唯一一個讓人感到有希望的角色了。
偶然看到太宰治的一句話:“我本想這個冬日就死去的,可最近拿到一套鼠灰色細條紋的麻質和服,是適合夏天穿的和服,所以我還是先活到夏天吧。”
這是在聽中島美嘉的歌時看到的,很應景。我有時難以理解那些想自殺的人的心理。在看到那些自殺的新聞時,以前的我還會很無知的說“再怎么也不至于自殺啊”,“不會覺得父母很可憐嗎,這么狠心”這種很殘忍的話,現在長大了一些,雖然還沒有經歷過非常絕望的時候(希望我一輩子不要有這種經歷),但這種話是再也說不出口了。如果一個人不是完全失去希望,完全沒辦法從身邊的人身上汲取溫暖,他怎么會想到要自殺呢?我完全不知道他的經歷,他的痛苦,又怎么能大言不慚的說出這樣的話呢?
我也有過想自殺的念頭,直到現在還會因為這樣的念頭而感到羞恥。我覺得想自殺是一件會被別人嘲笑的事情,因此不敢和朋友說,更不敢和父母說,只能自己內化,憋在心里,告訴自己世界這么美好,父母健在,身邊的人都那么美好,你什么都不缺,比你活的慘的大有人在,你死了是對父母的不負責任,你為什么就這么脆弱,一點點小困難就把你打到了,以后在社會上能干成什么!與其這樣還不如現在死了算了!
你看,靠自己,總是兜兜轉轉繞不出這個死圈子,想到最后總是覺得自己沒有價值,不配活在這個世界上。說出口害怕身邊的朋友嘲笑,害怕父母擔心,害怕別人異樣的眼光,我會覺得好像全世界的人都很開心,只有我內心有著不為人知的陰暗一面。
而我現在也想不起來自己是怎么走出那段時光的,想不起來是哪個契機,讓我瞬間想通了一切。這似乎是一個漸漸的過程,就像感到絕望一樣,希望也是一點一點建立起來的。但我絕不后悔有這樣一段經歷,我現在也不再會因為過去有過自殺念頭的自己而感到羞恥。我相信世界上我所有經歷過的事都是有益的,雖然我現在仍舊不成熟,或許還常常會說錯話惹人厭煩,但我一定是在慢慢成長,我也謝謝,愿意陪著我慢慢成長的你們,謝謝你們的不嫌棄。
從絕望中看到希望,或許這才是太宰治想讓人們看到的吧。
人間失格讀書筆記4
《人間失格》(又名《喪失為人的資格》)發表于1948年,是一部自傳體的小說,纖細的自傳體中透露出極致的頹廢,毀滅式的絕筆之作。太宰治巧妙地將自己的人生與思想,隱藏于主角葉藏的人生遭遇,藉由葉藏的獨白,窺探太宰治的內心世界,一個“充滿了可恥的一生”。在發表這部作品的同年,太宰治就自殺身亡。
1.
面對親人還是面對陌生人,身在故鄉還是身在他鄉,其間存在著不可避免的演技上的難度上的差異。而且這種難度差異無論對哪一位天才而言——即便是對于神靈之子耶穌而言——不也同樣存在嗎?在演員看來,最難進行表演的場所莫過于故鄉的劇場。在五親六戚聚集一堂的房間,再有名的演員恐怕也會黔驢技窮吧。
于我而言,在面對親人的時候,是沒法將自己擅長的東西表演出來。比如說跳舞,要我在自己親人面前跳一段,我是無論如何都會感覺不自在的。這種不自在,一是覺得太過熟悉,自己的一舉一動他們都清楚不過;二是放不開。有時不在一起,隔著電話視頻,我還是可以的。這就感覺對著空氣你是可以胡說八道的。我會說個善意的謊言怕他們擔心,告訴他們自己在外面過的很好。可是一看到他們的臉,尤其是他們關切的目光看著你,那真實的情感一瞬間就傾瀉而出,淚也迸出來。
2.
沒有人在遭受別人責難與訓斥時,還能愉快起來,但我卻從人們生氣的怒容中看到比獅子鱷魚巨龍更可怕的動物本性。平時他們都將這些本性隱藏著,可一旦找到機會,就會像那些在草原上溫文爾雅的牛,忽然甩動自己的尾巴抽死自己肚子上的牛虻。
這種生氣更是一種本能吧。平日里受的學讀的書教育我們要做個謙卑有禮的人,道德和自身的約束會控制我們在面對責難與訓斥時保持冷靜。可是一旦束縛不住,任由其爆發,估計什么牛鬼神蛇的事情都做的出來。有時候我生氣至極,腦海中就會出現一個場景:我要毀了這一切,我要把門卸了,把沙發拆了,把碟子都扔地上,把書包扔到樓下,枕頭我也不要了,被子、哼,我要踩幾腳,別想睡覺了!等到想完這一切,氣也沒了,人也舒緩了很多。所以多讀點書還是有必要的,它能讓人擁有豐富的想象力并約束你的行動力。而且,我剛剛所想的一切別人都不知道,他們只認為我是個性格溫和穩重的好人。
3.
真正的大師,能以主觀力量,在平淡無奇的事物中創造出美,或許丑陋的事物令他們隱隱作嘔,但仍無法遮蔽他們的興趣,大師們沉浸在表現事物的喜悅中。換言之,他們不被他人的想法所左右。
真正厲害的人,是清楚知道自己需要什么的人。易被他人影響,一是顧忌別人的眼光,二是對自己定位不清楚,三是內心不夠強大。除在自己術業專攻之外的領域還能做出成就的人,都可稱之為大師。當然,在自身領域做的極好之人也必定是大神。
4.
日日重復同樣的.事,遵循著與昨日相同的慣例,若能避開猛烈的狂喜,自然也不會有悲痛的來襲。相互欺騙,卻又令人驚奇地不受到任何傷害,甚至于就好像沒有察覺到彼此在欺騙似的,這種不加掩飾從而顯得清冽豁達的互不信任的例子,在人類生活中比比皆是。倒是那些彼此欺騙,卻清冽而開朗地生存著,抑或是有信心清冽而開朗地生活下去的人,才是令人費解的。
看《康熙王朝》的時候,孝莊和輔政大臣們互相試探,說話霧里探花,對此情景除了佩服,有的還是敬畏之心。康熙幼年,鰲拜想爭權奪利,擴大自己門派勢力,而四位輔政大臣卻分成三派,索尼裝病保持中立,蘇克薩哈與鰲拜對立,遏必隆附和鰲拜。孝莊為制約鰲拜勢力,便去索尼府上探望。索尼招呼孫女赫舍里為孝莊端茶,孝莊一眼便相中赫舍里,還稱其賢良淑德適合做正宮之首,一看就喜歡上了,非要娶回家不可。如此一結緣,索尼便病好上朝,彈劾鰲拜。所以讓孫女上茶是真是假,孝莊喜愛赫舍里是真是假,都微妙的很。只能說他們都是好演員,演的假戲讓人毫不尷尬。
成年人的世界,尤其是有著重大利益來往的交際中,多的是這不加掩飾從而顯得清冽豁達的互不信任的例子。但對親友、好友甚至情侶之間發生這種互相欺騙的事情,也要辯證地看待。畢竟多數時候實則是在保護對方,不忍心傷害他們。所以那些彼此欺騙,卻清冽而開朗地生存著,大抵是因為心中都有愛吧
人間失格讀書筆記5
1948年的日本,社會命運劣化了個人命運。
日人間失格,No Longer Human,不再是人?不復人類?翻譯強調失去人這個標簽的過程,結合葉藏從娘胎蹦噠出來到被兄長帶回這段喋喋不休的訴訟,一直找尋自我,一直從外界來確定自己的位置和屬性,從學著出丑搏笑就開始算No Longer Human吧,讀的`時候想著48年,社會離“1億軍國化”、兩顆原子彈也沒幾年,社會命運劣化個人命運,這種環境才能有外力把將葉藏塑造的這樣更富戲劇化 更有張力?對寫故事來說那是最好的時間,沖突夠得上尖銳,對活在其間的人那就是另一番景象了。
感覺有意思的是
1、葉藏觀察男男女女,投其所好,游刃其間,人類啊人類的,跳脫出來看待周圍,感覺有種神性的口吻,也有看動物世界的錯覺,只是沒得趙忠祥那樣溫敦的聲音襯著,冷冷的看著:憎惡憐憫懼怕 ,每個字一個一個扣在心上,難受。
2、從妻子角度寫,能腦補那么多想法,情感細膩的緊,葉藏是個做了壞事的好人。
3、比著死,活著難,尤其是笑著活著。死看起來只是個體力活,雖然他體力不咋滴,來回折騰了幾次,這是個悲傷的故事,抑郁癥勿碰。
人間失格讀書筆記6
現在是20xx年7月29日 凌晨:3:20了。
其實這本書我很早就打開過,可是好像因為一些什么事情,又沒有讀完,最近又打開重新開始閱讀了一遍。
其實呢,我并不覺得太宰治很喪,反而我覺得他很有才華。耄宿、揶揄,這種不常見的詞匯在書中比比皆是。
而在寫作上,葉藏、絹子都恰到好處,沒有明了,最后的一個完結也是讓你浮想聯翩。不管是蟋蟀里的女主還是最后的吾面對青山而舉目都能讓我看出宰治對文字的細膩。所以好幾次,我邊閱讀邊去查看他的`資料。??????
而我覺得,每個人都是多面的。沒有一個人是一直內心陰暗也如同沒有一個人可以做到一世陽光一樣。葉藏的一生是否是太宰治的縮寫,這個我們無人知曉。也許有相同之處,也許結果迥然不同,但是最后如何,我們已經無法考證啦!如同我們不知道鋼琴曲《黑色星期天》的作曲人在創作此曲時,在想什么一樣~
最后,很感謝太宰治陪我度過的小黑夜,讓我在失眠的時光變得更有趣一些。
人生無常如水流,河畔柳枝何需愁。
人間失格讀書筆記7
人間失格,主人公可能懷著一種性惡論吧,戴著一副眼鏡看待其他人,折射出他人行事的虛偽,而自己對此卻又無能為力。于是百般討好或者諂媚,讓與其接觸的大部分人都認為自己是一副人畜無害、與世無爭的模樣,同時主人公卻深諳人性本惡,時時擔心他人看出自己的偽裝,于是陷入一種深度的焦慮之中,處于無人可以喚醒的境地,一步步,漸漸走向沉淪的深淵。在人間拷問人性,結果不言而喻。
維庸之妻,全篇透出一股諷刺的`意味,在戰亂中,人為利益所控,這一點表現得淋漓盡致。或是生活,或是情感,總讓人在欲望的邊緣行走,于是,踐踏道德的底線變得順理成章!
good-bye,劇情荒唐,沒有結局,而且立意并不突出,個人感覺,比較無味。
燈籠,寫在臉上的是貧苦人家的怯懦與不堪,一輩子戰戰兢兢,而訴求的幸福卻簡單如斯!僅僅是燈的亮度,也能讓一家人心頭涌上喜悅。或許,小眾的幸福看似遙不可及,低下頭,卻近在咫尺吧!
滿愿,故事很短,以主人公的視角,探討一些深層次的東西,可能屬于哲學吧,但我更愿意將其歸于社科。美景之美,亦在景,亦在人。
美男子與香煙,內容與題目似乎有些牽強,一個宣誓用一切去戰斗的作家,幻想世界皆是迂腐,盡管知道自己結局總歸失敗卻依舊掙扎著戰斗。而生活的結局,卻告訴我們,一個健康的身體,一個溫馨的家庭,足矣
余下幾篇,可能有些晦澀,似乎都在講底層平民生活中的焦慮,在面對突如其來的問題時,對自己內心的拷問,在拷問中,或糾結,或苦惱,終究帶來的是沉思,思考人生,思考價值,思考觀點,在思考中靈魂得以升華!
人間失格讀書筆記8
本來想再看一下名著《人間失格》的,卻無意間在藏書館里,查到同名的小說,把序看完了才發現并不是同一本書。所以這本書并不是太宰治的《人間失格》,但還是一口氣看完了,心情有些壓抑。
那些生活在灰暗和陰郁里面的人,遭受迫害卻無力反抗的人,除了像中學時代看完《悲傷逆流成河》那樣感到悲哀和難過以外,我沒有辦法體會他們對生活深深地絕望。
并不是所有的率真和善良都會被溫柔以待,卻因為率真和善良,才會毫無防備地被傷害致唯有死才是幸福和解脫。看這本書的時候腦子里面不時在想,有著怎么樣經歷或者創傷或者心理扭曲的人,才能寫出這樣的作品。卻還是忍不住喜歡書里的大場和留加,極度地懂事善良和孤獨,才會那么脆弱又敏感。當然我沒有資格去評判書里任何一個角色,因為如今的他們也是被從前的傷害的造就的。就像張愛玲說的那樣:如果你了解從前的我,你會原諒現在的我。就像《了不起的蓋茨比》里面的一句話:每當你想批評別人的時候,要記住,這世上并不是所有人,都有你擁有的那些優勢。所以對于里面大多數人人性的極度扭曲,只是覺得唏噓與悲哀。所以,在這個世界里生存,不要獨善其身,只有不斷地付之善意和感知善意,才能生啊!
書的.前面一大部分我不大喜歡千尋單純到近乎無知的樣子,保護不了學生甚至沒有一絲察覺,某種意義上而言也是一種冷漠吧。書的最后寫千尋在大會上發言說:你們一定沒有活著的感覺;你們迷失在大潮流之中,根本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比較有感觸,就像最后回來的十幾個學生,雖然后來能夠覺知的人很少,但是至少還有人是清醒的。善惡原本不是對立的,每個人骨子里都有多重人格,每個人也都會行善都會做惡。所以不要從別人口中去了解一個人,因為一個故事至少有三個版本,你的,我的,和真的。
在工作過程中我常常遇到溫暖的學生,他們讓我感到生活的美好和工作的意義,哪怕一句貼心的話,也會給我很多力量和快樂。當然,也會遇到一些小麻煩,我也并不惱他們,因為一定也有我沒有做好的部分,只是每當這個時候我都會想起一句話:生而為人,都不虧欠,愿你善良。把矛頭無止境對向別人的時候,事實上,自己一點都不會開心。解決問題遠比加劇沖突更能讓事情盡快好起來。
也許我們,所有人,都會有或多或少的孤獨,有的人因此更加強大,有的人因此抑郁。如果可以,盡可能地溫暖身邊的人吧,強大的人其實也有軟肋,抑郁的人其實也有鎧甲。
人間失格讀書筆記9
此時午夜12:43分,我從南部回家,在只有兩節車廂的火車上讀完此書。挪威的極晝讓黑夜無黑。一個人的旅行也變得明亮起來。我遠離所謂的束縛,世人認為的自私,就這樣按自己的意愿走走停停看看。像木心先生說的`散步到遠方。身在遠方,心在這本書上。
我不認為太宰治喪。這個認為是后來被改觀的。我讀他的第一本書是《小丑之花》,那時我認為他喪,還給按了個高級喪。可越讀越發現他根本不喪,只不過是我們強加給他的,或許是我們強加給自己的。生活如果沒有按照自己的意愿來,就開始否定。我們是先否定別人,而太宰治是先否定自己。
這個男人毫不猶豫地愛著,但又是及其恐懼的怕著。應了那句得到即失去。他了解女人,生活,自己,他人,同樣也不是百分之百了解。如果是,他為何結束自己的生命。來人間一趟啊,一定不要失格。哪怕別人再傷害自己,再看低,再否定自己。
此書結束,對你的愛和痛也暫時中斷。還會回來繼續閱讀太宰治的其它作品。在悲痛中樂觀,哪怕自己受委屈,也愿意。
人間失格讀書筆記10
有人說這本書很喪,是的,生活中沒有經歷太多黑暗的人,建議不要去讀這本書,因為這本書滿滿的負能量,作者是一個貫穿日本二戰時期的沒落貴族,沒落一詞,恰恰與當時的日本是一致的,曾經輝煌的大日本帝國,戰敗之后走向沒落,曾經抱有“一億玉碎”堅定信仰的日本國民,戰敗之后精神支柱毀滅,正如作者太宰治一樣,沮喪無比,眼看他起高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我不知道太宰治的喪,是否與日本當時的國民情緒有關,但他的這種喪,即使是在幾十年后的今天,面對生活種種磨難,被現實次次毒打的人,也會深有同感,且,童年歷經不幸,自卑多疑敏感迷茫缺乏安全感的人,也會深有感觸。
《人間失格》中最經典的話莫過于“生而為人,我很抱歉”,很多人不懂得為什么需要抱歉?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理解,我的理解是,善良且自卑的太宰治,是覺得自己很沮喪的`人生影響到了世界上的其他人,自卑的人都是如此,覺得自己配不上這個世界,而不如他不是一個善良的人,就不會對世界有所愧疚,但恰好太宰治是一個善良的人,他對自己的自卑充滿愧疚,于是,他說“從孩提時代起,我就一直在討好周圍的人,這是我對人類最后的求愛”。討好別人,甚至不惜以貶低自己的方式去扮演小丑,來搞笑、取悅周圍的人。幽默的小丑給他人帶來快樂,卻被人忽略了自己的不幸,人們以為小丑同樣是一個快樂的人,但小丑雖然對這個世界沒有了任何的愛,卻依然害怕別人不高興。這也許就是太宰治與人類世界的最后的一點聯系了吧。
其實我之前是花了很大的勇氣才選擇去閱讀這本很喪的書,喪字之所以沒有打引號,是因為這本書就是很喪,并沒有什么正能量,也沒有所謂“從黑暗之中看到光明”這一思想在內,就是玩玩全全無理由的喪。我以為我會被書中的負能量所感染,但,不幸的是,我居然是從這本書中找到了一種久違的親切感,仿佛打通自己內心那一部分不被人理解也無法去言說的角落,恍然間有一種“原來不止我一個人這樣”的覺悟。這樣喪的書,我讀得感同身受,如治愈一般清爽。
“膽小鬼連幸福都害怕,碰到棉花也會受傷”。童年幸運的人是無法理解的,他們的自信與安全感也是與生俱來的,這個世界上,總有一群人,相信一切都會好起來,這是樂觀主義,也是與他們的成長環境有關。也有一群人,從樂觀中看到悲觀,從悲觀中看到絕望,多疑敏感自卑缺乏安全感,即使上帝今天一次幸福,他們仍然擔心第二天上帝會給他們十次絕望。這就是膽小鬼,連幸福都害怕,甚至會被幸福所傷,他們覺得“若能避開猛烈的歡喜,便不會有悲傷的來襲”,所以與其說是害怕幸福,不如說是害怕悲傷。可笑的是,旁人眼中渴望的幸福,在他們眼中卻等同于悲傷,可悲的是,那么旁人眼中的不幸呢,在他們眼中 可能就是“我這一生,盡是恥辱之事”,才能解釋了吧。
作者太宰治,是一個自殺過四次沒有成功的人,日語中的“人間”,其實就是人類的意思,所以人間失格翻譯過來就叫做失去做人的資格。沒有誰清楚,這個國會議員的兒子,那個年代衣食無憂,為什么會想去自殺,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他并不是一個反社會型的人格,他只是對自己絕望,卻沒有遷怒于社會,他只是覺得自己失去了做人的資格,卻衷心希望其他人好好生活。“如今的我,談不上幸福,也談不上不幸”,“我相信地獄的存在,但絕不相信有天堂”,也許,這就是太宰治平淡的絕望,也許自殺是他最好的歸宿,在寫完《人間失格》之后,太宰治第五次自殺,這一次他成功了,于是《人間失格》成為了他的絕筆。
人間失格讀書筆記11
看完人間失格,仿佛再次見到了那個“生而為人,我很抱歉”的松子。
太宰治的一生,也許從外人看來并不悲涼,甚至最后有些輝煌。
可這本自傳體小說表達出的那種,內心極度的`,不知該如何為人的彷徨掙扎,讓人寒涼。
也許,這不是抑郁,卻遠過于此,帶著面具舞蹈,直至與面具融為一體的悲涼…自我與自我的折磨,不是一句重來可釋懷。
其扭曲而痛苦的精神世界,表達出一眾人類共有的自我震蕩。
雖為個人自傳小說,卻充滿了社會性的意味,在書中,看到眾多影視作品的影子,可見其產生共鳴之強烈。
這,不是本陽光的書,卻是將人類內心的悲涼,寫的最透徹的一本……
他超脫了那個時代,也許,很多人能找到自己的影子,也許,很多人能負負得正更加美好。
記于讀完《人間失格》的那個下午……
人間失格讀書筆記12
只讀了太宰治幾篇作品就否定這個人實在很片面。只是我作為女人實在很討厭這樣的男人。但作為讀者,我的確又感激這樣的作家,翻開自己的傷口,露出血肉,想要博取世間的感情(我不知道是不是同情,理解又也許其實他什么都不想要,只是作為一個個體在抒發自己的感受來換取一些安寧)。因為這樣自我毀滅性的作家,才讓讀者感受到了這樣多的細膩的,在希望與絕望中,愛欲與冷漠中掙扎的感情。
最后,作為一個人,我同情著故事中這個人。就像感情里的對錯和人世間的善惡,這些普世的價值觀其實都很難用在一個藝術家身上。我一直覺得關于藝術的一切都是表達著不同的感覺。而感覺是沒有對錯的。所以他的細膩多思,和無法克制的縱欲其實只是一種感覺。他來到這個世間只是流蕩在不同的故事里體會記錄著不同的感覺,然后頭破血流的`狼狽離開。小時候總覺得要當個有故事的人,長大了才知道笑著說故事的人曾經都是流了很多血和淚的。想起蔡崇達《皮囊》里寫的香港阿小,當他淚流滿面講自己的故事的時候,他是不是心里也有幾分羨慕鄉下阿小打魚回家路上放空著大腦,身邊還有一只到哪里都愿意跟著他的大黃狗。
人間失格讀書筆記13
以自己的年齡和尚淺的心境,我還沒有辦法理解這樣陰郁的人生,也不能勉強自己“為賦新詞強說愁”。讀完只覺一陣陰云。“孤獨”——將二字拆開分解,“子、瓜、獸、蟲”,有孩子,有瓜果,有鳥獸,有蟲子,那是怎樣一番熱鬧景象,可將其合并為一詞,則將所有繁華熱鬧關于心門之外,只剩一人寥落沉寂。
葉藏的世界被一分為二,一個世界留給世人,一個世界留給自己。留給世人的是喧囂熱鬧,留給自己的.是孤獨寂寥,可無論他假裝的多么賣力,始終騙不了真實的自己,他無法掩蓋對世界的恐懼與不安,只能用“表演”的外殼給自己創造安全感。“生而為人,我很抱歉”,不,生命的道路無法界定對或錯。
每個人對生活都或多或少有不安焦慮,突然想起白巖松曾對柴靜說過的一句話:人們覺得最美好的事情往往都是最痛苦的,只有當你回憶起來的時候,才最美好。古人說“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如意之事也只有“十之一二”,所以失敗、痛苦、挫折才是人生常態,人們往往忽視這十之八九的不如意,無限放大十之一二的如意,才會愈發不安。那不如做點“無用之事”,散散步,聽聽歌,練練字,無用乃大用,給自己點時間,首先讀懂自己。
人間失格讀書筆記14
“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干燥的冬天頂著酸澀的鼻腔翻開了這本書,看到這句話時不由得渾身打了個寒戰,內心像有一股暗流在涌動,在發聲,在共鳴。
太宰治的文字是那樣的平靜憂傷卻又如明鏡一般令人自省。《人間失格》充滿了對自我的否定,但絕對不是頹唐的消極主義,而是過于高尚而面向破碎的理想主義。
全文的觸動,我想多半是來自葉藏那封閉的內心。葉藏從出生就開始掩藏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他一直用虛假表演的外表去迎合他人,迎合這個世界。“因為我更像一個怪物,很想普普通通活著像個人,但社會一直把我當成怪物。”把葉藏內心的那股無力感展現得淋漓盡致。他那般小心翼翼地活著,用這種作戲的方式,保住他那顆純粹的圣潔的心。這是被死亡之海的無盡歌曲所環繞的燦亮的生命之島啊!這股黑暗社會中的清流亦在做著奮力的抵抗——生錯了世界——錯的不是出生者,而是這個世界。
正如許多人說的那般,《人間失格》短短幾萬字卻充滿消極,但是我們每個人又能在細微處找到自己的影子。長恨此生非我有,每個人都會有一些悲觀的情緒,所以我們能和葉藏產生共鳴。短觀其一生,他追求美好卻始終不得,灰色的人生仿佛從幼時就已然確定,他雖然有良好的`異性緣,可是他卻懦弱到能被幸福所傷。如此一來,他又終是寂寞的。在我看來,寂寞其實是生命永恒的主題,是無法超脫于外的感受,是與所有愛恨相伴的,最久遠的感情。而敏感,加重了這種寂寞,一個敏感的人不管有多少可以依賴的東西,都還是感覺無望,無望,無望。而無望就是無所依賴。這就好像葉藏說罪與罰,是冰炭不同器,水火不相容。全書充斥著這樣的矛盾,書中的世界亦然。格格不入的葉藏終究被吞噬。
生而為人,我們終是要去面對被允許的消極,始終快樂很難,但是我們一刻也不能停下去尋找生活中的希望,永遠也不能放棄。因為放棄的人,永遠不會再有機會掙扎,不會再有更幸福的機會。但是好在,我們是幸運的,我們生在逢時,生在逢世,我們既不會因為幽閉的內心而自導自演,也不會因為死亡之歌的環繞而自暴自棄,更沒有書中描繪的那無盡黑暗的苦痛縈繞。我們應該珍惜所有,雖消極被允許,但也絕不能被吞噬。我們都有著光的前程,道路尚有溫存。
生而為人,何必道歉。
人間失格讀書筆記15
其實我對作者太宰治并不了解,而讀了這本書之后,我好像看到了他的生與死,或者我。據我了解,太宰治在寫完這本書不久之后,他跳海自殺,打算這樣來結束自己的命運。
我想這么不對世界報懷希望的人,一定自殺了不止一次。而果不其然,是如此。20歲,第一次;21歲,有了第二次;26,28,29,他連又自殺了三次,而最后這一位早已對人世間不報以希望的人離開了我們。這里我不禁想到這個人的內心到底對他所在的世界絕望往到什么地步,才能下決心對自己如此狠心。他是“無”,是“風”,是“空”,他討好,恐懼,害怕被拋棄,無心的行文流露著太宰治內心深切的苦楚。而這本書的主人公則是他的寫照,另一個他。
可是他為什么這么喪?
這因為二戰,二戰以后的日本,動蕩的社會生活陷入了一片混亂,可能是他們缺少了往日穩定的經濟消費吧。當時的日本人民落入心理性的虛脫狀態中,后工業社會帶來的人的異化。在這種精神荒蕪,自私偽善的黑暗社會,而太宰治的一部《人間失格》表達對當時那個偽善荒誕世界的控訴和反抗。從小缺乏家庭關懷,生性敏感,神經纖弱,厭惡家庭卻一生都在經濟上難以脫離家庭支持,這些都最終促使他徹底走向虛無。太宰治的小說往往刻意表現一種懦弱美學,不像大師般俯瞰眾生,太宰治對人間的凝視常含情意,連諷刺也寄予溫煦,《人間失格》里說:“懦夫連幸福都害怕,碰到棉花也會受傷。”所以不僅沒有勇氣奮起抗爭,而且連幸福,愛情也不明所以,往往承受不起。
《人間失格》主人公每日自責“茍活著就是罪惡的種子!我的`不幸,是無力拒絕他人的不幸。一旦拒絕,不論對方或是自己心里,永遠都有一道無法彌補的白色裂痕。我被這樣的恐懼脅迫著。問問老天:不抵抗是罪嗎”,最后靈肉一起湮滅。因為不抵抗之罪,所以失去為人資格,這不抵抗之罪其實也正是驕傲:拒絕一切形式的妥協,以放棄抵抗來表示自己的立場。
我想肯定有人不太喜歡這本書,或這種自暴自棄的心理,因為我就是這樣,但回頭想想我就是這樣一個太宰治,敏感、孤獨又溫柔的人。
【人間失格讀書筆記】相關文章:
《人間失格》讀書筆記02-13
人間失格讀書筆記(精選39篇)02-24
《人間失格》經典語錄12-18
人間失格經典語錄11-03
《人間失格》閱讀心得03-07
人間失格經典語錄01-02
人間失格經典語錄13篇11-08
《人間失格》心得體會01-30
人間失格經典語錄4篇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