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初中英語課堂教師如何提問
導語:出色的英語課堂提問,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思維,培養他們的協作精神和探究意識;出色的英語課堂提問可以使“一臉疑團”的學生“豁然開朗”。得體、精巧的英語課堂提問,能把學生引入問題情境,激發學生求知的欲望,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能力,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益。以下是小編收集的英語課堂教師提問技巧,希望大家認真學習!
初中英語課堂教師提問的技巧
1、提問應有科學性――注意把握問題的嚴密性、科學性
問題既要具體,又要清楚簡潔。一個好問題既是《大綱》的具體化,又是教材內容的高度概括。問題的內容要把發展學生智力和掌握本課重點結合起來,詞匯量要控制在學生已掌握的范圍之內,不要超出學生的認知水平。同時,教師的語言要符合英語語言習慣,具有嚴密的邏輯,發音要準確,口語流利。提問的目的是對已有知識的抽查、訓練和鞏固,是教師能知己知彼、有的放矢地穩步教學的前提。
2、提問應有針對性――注意對象的選擇
由于學生群體中總是有優、良、一般、較差之分,因此,教師在備課時不僅要認真備教材,更要備學生選“對象”――根據提問內容的難易程度,選擇確定不同的對象。為此教師每堂課要精心設計所提問的角度、深度、坡度、廣度,面向全體學生,注意個性特征,即要具有針對性。
3、提問應有時機性――注意把握最佳時機
每個老師幾乎在每一節課都要精心編擬不同的適度的問題,選擇恰當的時機進行提問?鬃釉唬骸安粦嵅粏ⅲ汇话l!苯處熞朴诹私鈱W生的疑難,掌握時機,及時解答。即所提出的問與學生的思考、質疑相吻合,并在學生有思、有疑,正要提出問題而苦于不知怎樣表達之時提問。例如:在剛剛講過的現在完成時態時,我提出了這樣的問題:找一找現在完成時態和一般過去時態的區別和聯系。學生通過對比和細心的揣摩,比較深刻地了解了它們的關系,從而更加深刻地掌握它們的用法。
4、提問應有靈活性――及時調整對象
雖然教師通過課前備課,選定某個對象,但是由于教師主觀判斷的誤差及學生個體情況的千變萬化,特別是心理因素的影響,會導致教師判斷失誤,即原來認為某個對象能回答的問題,卻問而不答。因此,教師在課堂提問時要“察言觀色”,機動靈活地調整提問對象,決不能言詞粗暴、冷嘲熱諷,甚至埋怨學生課后沒復習、上節課沒注意聽講等,否則將會傷害學生的自尊心,使其產生反感和抵觸的情緒,對教師的提問產生畏懼感,從而使提問失去意義。
5、提問應有過渡性――消除學生緊張的心理
例如老師針對某篇課文的內容提問:“What’s the writer’s name?When and where was he/she born?”等問題時,可以首先提問“What’s your name?When and where were you born?”使學生由熟知的、感興趣的問題,逐步過渡到新學的知識,從而消除其在“眾目睽睽之下”回答問題的緊張心理。
6、提問應有鼓勵性――消除學生的自卑心理
如我經常在提問學生時,用這些課堂用語:“Be brave./Think it over./Try it again./Don’t lose heart./Your idea is right.(你的主意是對的)/You can do it even better.(你還能做得好些)/That’s almost it.(幾乎對了)/You’re half way there.(差不多對了)/Very good./That’s right./Not bad./Very fine./Your pronunciation is very good./That’s much better.(那好多了)/You’ve made greater progress.(你有較大的進步)等。學生的回答盡管不甚全面、完整,但畢竟是經過了一番思考,哪怕有極其微小的“閃光點”,教師都必須加以肯定和表揚。心理學家證實“表揚做得很好的比懲罰或批評做得不好的更能鼓勵學生把學習搞好!
7、提問應有獎勵性――消除學生回答問題的無所謂心理
在提出一些較有思考性的問題之后,教師可這樣提示:這個問題有一定的難度,誰能回答出來考試加一分。當然加分不是目的,只是試圖以此為手段,激發學生回答問題的欲望。有經驗的老師往往備有課堂提問記分冊、隨問隨記,并且計入學期總分,以調動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性。
8、提問應注意速度
要提高課堂的效率和質量,教師就要注意培養學生快速地回答問題的習慣。教師可以采取one by one,pair by pair or group by group的操練方式訓練學生。在一般情況下,難度不大的問題一人答不出來,不要等待,應立即叫另一個學生。等第二個學生答過后,再讓第一個學生重答一遍。要抓緊每分每秒,讓學生反復多練,只有這樣才能保持緊張、積極的課堂學習氣氛,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培養學生流利的口語能力,發揮課堂提問的優越性。
9、提問應注意密度
進行課堂提問練習要從絕大多數的學生的實際出發,要使大多數學生都得到練習的機會。對于一般的問題,應先請中等水平的學生回答,再請較差的學生回答。如果學生答得不完全,教師可以請較好的學生糾正補充。對難度大的問題,教師可以先提問成績好的學生。不能為了使提問快速進行,把提問都集中在少數優秀學生身上,而把中、差學生變成“被遺忘的角落”。為此,教師一定要隨時注意提問的密度,面向全體學生,使人人都有回答的機會,從而大面積地提高教學質量,防止兩極分化。
10、提問應注意角度
師生間過多地進行一問一答,不僅使教師過于勞累,而且會減少學生練習的機會,也不利于培養學生回答問題的能力。如果教師能經常變換問答的角度,即由學生問,教師答,這樣就可以避免上述的不良現象,而且從心理學角度上,學生也從被動變成主動,從而消除學生的被動心理。
例如要復習鞏固“問路”的英語表達法:“――Excuse me.Which is the way to the nearest park,please?(How can I get to the nearest park,please?)――Yes.Go along this road and take the first turning on the right.You’ll see the park between the school and the post office.(Sorry,I don’t know.)”就可以向學生提問:“xxx同學,如果你是一位當地人(學生、出租汽車司機),而我是一位外地人,想要去天虹大道,需要你幫助,用英語怎么說?”要復習歸納某篇課文的語言點時,可以這樣問:“假如你們是老師,這一課要求學生掌握哪些語言點呢?”這樣,師生轉換角度的提示,使得學生從被動的回答變為主動的設疑,從而達到解疑的目的。
心理學家研究證明,制約學生發言的心理情緒主要與他人和自己的情緒有關,特別是教師提問時對學生的態度、表情、目光、動作、語言等,對學生回答問題的情緒都有著很大的刺激作用。
因此,英語教師應學會通過提問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不同程度的學生都有提高和收獲,同時,逐步培養學生用英語提問、置疑、解疑及發表看法的英語綜合運用能力。我相信,隨著基礎課程改革的推進,新課程理念似縷縷清風吹進校園,似涓涓泉水流進教師的心田,教師也一定能從藝術的提問走向高效教學,從一名普通的教師變成優秀教師。
初中英語課堂教師提問的原則和策略
一、英語課堂提問的作用
隨著新課程理念的不斷深入,學生的主體性得到了充分的肯定,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在課堂上讓學生多說、多思考是必不可少的。但在應試教育的束縛下,很多教師依舊沒有看到課堂提問的作用。筆者從教學中發現,課堂提問主要有以下作用:
1、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問題是促使人們探索的源泉。在英語課堂中,通過教師提出的問題,學生去主動解決問題,本身就是一個具有探索性質的過程。而且,教師的問題會讓學生的思維更加集中,能讓學生的學習目的性更強,對提高學習效率不言而喻。如以“Diving is the most difficult activity of all”的同義句來作為問題,學生在小組內就會提出不同的疑問,那些詞語可以進行調換,如何才能保證句子意思不變?一個問題引發多個問題,討論也會變得更加有趣。
2、及時評價,控制教學進度
一節課,教師在通過引導學生對新知識學習后,如何了解學生的掌握情況,還是得通過問題來進行。學生通過對教師問題的回答,教師就能清楚的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從而來對教學進度進行調整。如《A day out》教學中,如了解學生對詞匯Place of interest: The Eiffel Tower; The white House; The River Seine; Sydney Opera House的掌握情況,通過相關問題的提問,根據學生回答就能很好的得到判斷。
3、為學生創設一個表達的平臺
在傳統的英語教學中,教師講,學生被動的聽,這一模式忽視了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特性,也忽視了英語口語表達的主要性。聽說讀寫是學生學習英語的基本手段,而說不但能培養學生的語感,更能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為此,在英語課堂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去說英語,提問作為一種引導的方式,能讓學生從被動的狀態轉入主動的思考過程,教師多元化的`問題也會讓課堂氣氛變得更加活潑。如在《friends》的教學中,為讓學生更好的應用短語“as slim as、feel bored,教師以競賽的形式在小組內進行提問,看那個組說得最多。學生們紛紛用上教師規定的短語,且積極性較強。
二、英語課堂提問的原則
提問雖然在課堂教學中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但問題的提出并非任意而為之,而是要根據教學內容、教學目標、學生情況而進行的。為此,課堂提問就應該遵循以下原則:
1、目標性原則
即問題的提出要能促進學生達到學習目標。目標性原則可以讓問題更具有針對性,讓學生的學習效率更高。如在《Checkout》中,教學目標之知識目標為“To review key vocabulary and grammar items taught in the unit”教學中,問題就應該根據這一目標來進行。
2、全體性原則
學生在客觀上存在著個體之間的差異,為此,問題的提出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而進行。新課程提倡學生的全面發展,也更注重學生的個體全面發展,要實現這一目標,那么問題就應該針對全體學生而進行。這就要求在問題的難度上以適中為宜,太難則對基礎薄弱的學生形成一定的壓力,打消其積極性;太簡單則無法激起尖子生的學習興趣。
3、適度原則
即課堂提問要有一定的限度,不能一堂課都由問題來充當,不然,容易造成學生的思想倦怠。在英語課堂中,教師應根據教學進度,適時適當的進行提問,以此來激起學生的興趣,促進他們去主動學習。
三、英語課堂提問的策略
總體上說,多元化的問題能讓課堂氣氛更加活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率。筆者根據教學實踐,提出以下策略:
1、導入式提問
即在開課前以問題的形式來導入新課。導入能讓學生及時的轉入到學習狀態,并能抓住學習的重點。如在Unit 1 Will people have robots ?的教學中,教師首先以問題“Do you have robots in your house ? No,we don’t”來進行提問,然后引入到一般將來時,Will people have robots ? (Yes,they will. No, they won’t.)Will he ……?的句式的提問和Yes, he will和No,he won’t的回答讓學生初步了解了一般將來時。接著教師從學生回答中找出新的句型,從而為新課的學習打下了基礎。
2、過渡式提問
即在教學中由一個知識點過渡到另一知識的點的提問。過渡式的提問能讓學生快速適應知識點的轉化,對提高學生的應變能力和應用能力都有較好的作用,特別是在學習了新知識后的練習中,過渡提問應用更為廣泛。如在What should I do?句型學習后,為讓學生掌握該句型的應用,教師提問以“I had an argument with my best friend”來進行問題設計,自然過渡到“What should I do?”的基本句型。
3、重難點式提問
即根據教學設計中的重難點來進行提問。重難點式的提問能讓學生把握住本次課堂應該掌握的要點,讓學習目的性更強。如為讓學生掌握“kitchen get out”的句型,教師首先說出一個基本句型,讓學生區分時態,然后以“What is he/she doing now?”的基本句型進行同桌互練,并能說出自己所說句子的時態,從而掌握過去進行時的時態用法。再如“Will there be…?”疑問句的學習中,為了讓學生理解疑問句的提問要用升調來進行時,教師問“Will there be fewer people?”生回答“No,there won’t”,然后換學生同桌互問互答,注意語氣、語調。
不難看出,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提問作為一種基本的教學方法,是促進教師和學生交流的重要手段,它能讓課堂氣氛變得更加活躍、能讓教師更好的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突破重難點。實踐中,教師還要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教學情況來設計問題,盡量從多方面進行設計,如此,方能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
【初中英語課堂教師如何提問】相關文章:
初中英語課堂如何提問03-30
初中英語課堂如何有效提問03-30
初中英語課堂教師提問的方法03-30
初中英語課堂教師怎樣提問03-30
初中英語課堂教師提問的技巧03-30
初中英語課堂提問的不足和提問技巧03-30
初中英語課堂教師提問的有效技巧03-30
初中英語課堂教師提問的有效方法03-30
初中英語課堂提問策略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