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幼兒園如何培養幼兒合作交往能力
教育狹義上指專門組織的學校教育;廣義上指影響人的身心發展的社會實踐活動。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如何培養幼兒合作交往能力,歡迎大家分享。
幼兒園如何培養幼兒合作交往能力1
一、興趣是培養幼兒合作交往能力最好的老師
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深深的知道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要想有效地培養孩子的合作交往的能力,首先要培養孩子和人交往的興趣,激發他們和人交往的欲望。讓他們在交往中體會到樂趣。
二、為幼兒提供一切適合交往的條件
(一)提供自由輕松的心理氛圍
一方面家長要轉變傳統觀念,發揮幼兒的小主人翁的精神,放手孩子,大膽的讓孩子走出家門;或把別家的孩子,社區的人們請進來;在公共場合把幼兒主動的介紹給其他的孩子,引導幼兒主動與人接觸;一方面是教師,只有當教師走下神圣的講臺,來到幼兒中間,貼近他們的心靈,與他們進行心與心的交流,幼兒合作交往的欲望才會被激發。特別是教師要尊重幼兒的看法、愛好,維護幼兒的自由權利,才能夠使幼兒敢于交往、樂于合作。
(二)提供利于幼兒合作交往的空間
《綱要》指出:“幼兒園的空間、設施、活動材料應有利于引發、支持幼兒游戲和和各種探索活動,有利于引發、支持幼兒與環境之間積極的相互作用”。物質環境是幼兒進行合作的媒介。環境能美化、裝飾幼兒的生活空間,更重要的是發揮出教育功能,對幼兒形成潛移默化的影響。
三、多為幼兒提供合作的機會
培養幼兒的合作能力,首先要為合作能力的培養找到生根發芽的土壤,創造其發展的物質條件,這是培養幼兒合作能力的前提,現代社會獨生子女問題使幼兒合作能力在家庭中得不到很好的培養和發展。同時獨生子女的霸道,自私、處處以自我為中心等現象比較嚴重,這使幼兒在合作能力的培養受到了一定的不良影響。所以為幼兒創造合作的機會就尤為重要。
四、教會幼兒正確的交往方法
幼兒因為年齡特點可能不能意識到合作的需要,也可能不知如何去合作。這就需要教師教給幼兒合作的.方法,對幼兒的合作進行必要的指導。
(一)提高幼兒語言的表達能力
經常為幼兒提供自由寬松的語言交流環境,支持、鼓勵并吸引幼兒積極參與,在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與感受的同時,還培養幼兒注意傾聽和對語言的理解能力,在交往時學會使用適當的禮貌語言。
(二)教幼兒在交往的過程中處理好與別人的關系
在學習協商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教給幼兒一些簡單協調關系的方法。
(三)在交往的過程中尋找經驗
如,幼兒要共同搭一座房子,進行一場比賽,開始他們都在埋頭各自干自己的事,缺乏交流合作。最后失敗了。于是第二次,他們吸取了教訓,在游戲開始時他們就明確分工,積極地合作,很快別墅建成了!看著自己的作品,彼此臉上露出了愉快的表情。幼兒通過實踐學會了合作的方法,體會到了合作的重要性。
(四)培養幼兒化解交往矛盾的能力
現代家庭都是獨生子女,孩子在家庭中都是“小皇帝”“小公主”所以多數孩子就形成了以我為中心、霸道、自私、攻擊等性格特征。在合作過程中幼兒大多遇到矛盾時不懂得和平解決,不是告狀就是吵鬧。這時就需要教師引導孩子用正確的方法和平解決。教師要根據孩子自身的特點采取一種幼兒喜歡并樂于接受的方式,不要傷害幼兒的心靈。
五、注重孩子良好素質的培養
(一)認真的傾聽是交往的基礎
認真傾聽他人講話,是尊重他人的一種表現,是人際交往中良好素質的表現。所以,我們不僅要求孩子認真傾聽父母,鄰居,伙伴講的話,還要孩子在幼兒園傾聽老師的講話,在集體活動,先要傾聽別人說的話,等人家說完之后,自己在說;為了培養孩子愛認真傾聽的好習慣,教師可以放錄音故事,歌曲,大自然的風聲,雨聲,河水聲,有時還可以和他玩聽說游戲。
(二)善于了解別人的需求,給予他人及時的幫助
要讓孩子學會尊中他人,在幫助他人之前先要征得別人的同意,了解他人的需求,因為只按照自己的意愿幫助他人會傷害他人的自尊心,違背別人的意愿,干涉他人的活動自由,“好心”辦“壞事”。
六、在積極地引導下,讓孩子愉快主動地交往
幼兒在與別人的交往中逐漸掌握了交往的技巧和方法,并從中感受到了交往的快樂,在這種情況下孩子就會產生繼續和人交往的欲望和主動和人合作的態度。教師的積極鼓勵會提升他們的合作意識,對提高幼兒的合作品質非常重要。
幼兒園如何培養幼兒合作交往能力2
一、在健康教育活動中培養幼兒交往合作能力
所謂幼兒健康教育是根據幼兒身心發展特點,以提高幼兒的健康認識,改善幼兒健康態度,培養幼兒健康行為,維護和促進幼兒的健康為核心目標開展的有組織、有計劃、有目的的一系列教育活動。幼兒期是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對幼兒進行健康教育是對幼兒進行全面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豐富多彩的健康教育活動不僅能滿足幼兒活潑的心理需要,同時也學會了與同伴之間的和諧交往與合作。
交往是建立個人與社會聯系,提高社會適應能力,培養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徑。兒童在一歲之前就能夠對微笑別人表示友好,看到別人摔倒受傷時會表示關心和同情,以后越來越明顯地表現出同情,分享和助人等利他行為,輕輕拍拍哭泣的同伴,把自己的食物或玩具拿給別人,幫助媽媽做點簡單的事情等。但一歲左右的兒童也開始出現攻擊性行為,兩歲左右表現出一些明顯地沖突,如搶奪玩具、推咬惡人、亂扔東西等。由此可見,幼兒具有強烈的與生俱來的交往的愿望,我們會發現許多兒童在交往中雖然表現出不恰當的交往行為。但這往往不是故意的,而是不知道如何去交往合作。
。ㄒ唬┮龑в變簩W會移情
移情是對他人情緒情感狀況的識別和接受。在交往中,要引導幼兒換位思考,覺察他人的情感,感受他人的需要,而且能設身處地的為他人著想,心生于他人相同的心理感受,這樣可以促進幼兒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減少反社會行為的發生,如對待愛欺負別人的幼兒,可讓他在角色扮演游戲中,扮演弱者的形象,體驗被人欺負的感覺,逐步改變攻擊性行為。
。ǘ┮龑в變簩W會分享與合作
在幼兒園中,我有時會看到這樣的'現象:一個孩子從家里帶來了新玩具,孩子緊緊拿在手中朋友,不讓別的小朋友碰一下,一旦小朋友靠近,他就會大聲哭泣,這就是孩子的自我中心意識。這個時候就需要老師的引導:“讓小朋友們看一下好不好?”為了讓幼兒更好的適應集體生活,我們應該鼓勵幼兒與同伴分享物品,教會幼兒當集體使用玩具是要與同伴共同分享,不獨自占有;當輪流使用大型器具或玩具時,能耐心的等待,這些交往技能幼兒難以靠模仿掌握,應創造機會讓孩子在實踐中練習。我們還可以從以下健康教育活動途徑來培養幼兒交往合作能力。
1、在幼兒體育游戲中引導幼兒合作
幼兒體育游戲是幼兒園體育活動中作重要的內容。通過體育游戲可以培養幼兒集體主義精神,加強同伴之間交往合作,如在“老鷹捉小雞”游戲中,老鷹只能一個人演,這就面臨著角色分配的問題,幼兒可能會因為小雞和老鷹這兩個角色而產生矛盾,這個時候就需要教師出面引導:“你們都想要扮演老鷹,那小雞誰來演呀?”
一些傳統的民間游戲如“炒黃豆”“丟手絹”“拉大鋸”等,這些游戲把個人項目與集體項目有機結合在一起,孩孩子們雙人式、多人式一起玩,能夠讓孩子感受到某些活動光靠個人的能力是不夠的,讓孩子感受集體合作的力量,促進了更有效果孩子之間的交往合作。
2、在晨間活動中引導幼兒交往合作
每天早晨,孩子們來到幼兒園都會有一個寬松的晨間活動時間,在活動中我們可以借助一定的大型機械玩具讓幼兒玩耍,幼兒往往是各玩各的忽略了與其他人之間的交往。所以我們要在晨間活動中創設一定的環境,讓幼兒有合作的機會,不如在玩積木的時候,幼兒有時會為一塊積木而互相爭奪,甚至會出現攻擊性行為,這時候,教師就要鼓勵幼兒合作“你們倆合作著、商量著搭好嗎?”
在做早操的時候我們可以讓幼兒兩人一組、三人一組手拉手做運動,當“找朋友”的音樂響起時教師帶領著幼兒手拉手轉圈圈、做游戲,鼓勵幼兒找到自己的好朋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會發現一些不合群的孩子一個人站在墻角,教師可以拉著小朋友主動去請他,把他拉過來和大家一起做游戲,讓不合群的幼兒漸漸融入到集體中,并開始慢慢適應與同伴之間的交往合作。
二、通過社會教育活動培養幼兒交往合作能力
專門的社會教育活動是指幼兒園教師根據教育目的和教育計劃,根據本班兒童的身心發展規律和特點,選擇合適的教育內容,采取合理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對兒童進行社會教育的形式。通過教學實踐我發現這與教育活動對于教師對兒童的組織和指導作用更加直接,也更有效果。
幼兒園的社會教育活動形式多樣,我們可以通過以下途徑培養幼兒交往合作能力。
1、通過游戲培養幼兒交往合作能力
游戲是兒童最喜愛,最能發揮主體性的活動,游戲本身就是他們社會認識人際交往、社會行為的一種獨特方式。兒童喜歡游戲,隨時隨地都會開始游戲,開著小車就變成了司機,抱著娃娃就變成了媽媽。對兒童社會性發展的影響較大的游戲,主要是角色游戲,表演游戲等。在這些游戲中,兒童必須要和小朋友分配角色,處理糾紛、交流討論,這就使兒童在過程中逐漸學會協調自己與他人的關系,同時也發展自身社會交往合作能力。
2、通過區域活動培養交往合作能力
在集體教育活動中,區域活動也是幼兒園社會教育的途徑之一。在區域活動中,兒童可以自主選擇活動,平且以小組活動的形式,有合作,有交往,精神上沒有壓力,活動區也為兒童提供了自由交往和自由表現的機會,使兒童之間增進了交流。比如像就角色游戲區,積木區,娃娃家,自然角等。兒童在不同的區域內自由地說笑玩耍,樂趣無窮,使幼兒在與活動材料、環境、同伴的互動中培養了自身社會交往能力。
2、通過創設良好的精神環境來培養幼兒交往合作能力
幼兒園的精神環境主要指幼兒園的人際關系以及由此帶來的心理氣氛,具體體現在教師與兒童之間,兒童與兒童之間,教師與教師之間的相互關系給兒童帶來的影響。教師應創設良好的班級氣氛,引導兒童的人際交往,使兒童之間的關系融洽友好,從而產生歸屬感,安全感。
①教師首先應為兒童創設一個積極交往的氣氛,增加交往的機會。例如,對于剛入園的兒童,我們可以讓他互相自我介紹,是他們逐漸消除陌生感和膽怯心理。在日常生活中,引導幼兒相互交流自己的思想感情,了解他人的情感狀態,學會移情。對于性格內向、不善主動的兒童,我們應多加鼓勵和引導他們與其他幼兒的積極交往。
②引導幼兒之間互相關心,互相幫助。兒童在生活或學習中出現了困難,教師可以引導兒童之間互相幫助解決問題,如一個幼兒摔倒了,教師可以請其他小朋友把他扶起來;如果兒童之間出現了爭執,教師要引導他們自己協調,提高社會交往能力。
教師是兒童的榜樣,教師之間互相關心合作,工作上互相配合,會為兒童創造一個寬松、溫暖的精神環境,也促使兒童之間的互幫互助行為。
三、在科學教育活動中培養幼兒合作交往能力
學前兒童科學教育是教師引導學前兒童對周圍物質世界進行探究,以幫助他們形成科學素養為目的的活動?茖W領域的教育活動,可以培養幼兒對科學積極認知的態度,對科學積極探究的精神,在操作性的活動中還可以培養幼兒不怕困難、團結合作的精神。我們可在以下科學教育活動中尋找教育契機培養幼兒交往合作能力。
(一)、在區域科學教育活動中培養幼兒合作交往能力
在區域科學教育活動中,自然角是一種重要而特殊的幼兒學科學的場所,是在幼兒園活動室內向陽的角落里,安放一張桌子或設置一個木架,將一些適于在室內生長和照料的動植物有秩序的安置在上面。自然較為幼兒園增添了自然美,也是幼兒萌發了探索的欲望,幼兒在與同伴一起觀察的過程中,促進了同班之間的交流。
(二)、在科學活動區教育活動中培養幼兒合作交往能力
幼兒園的科學活動區按用途、場地及管理歸屬等的不同,可分為班級的科學區和全園共有的科學區。科學活動區為幼兒提供豐富的物質材料,能過保證幼兒自由獨立的選擇各種材料進行操作活動,是他們有更多的體驗機會。在科學活動區的活動中幼兒可以自由進行,有寬松和諧的心理環境,可以由此培養幼兒合作精神和交往能力。
四、其他領域活動中的隨機教育
在健康領域,可以通過各種活動培養兒童勇敢、堅強、樂觀的精神和互相合作的能力。例如,在各種競賽性的游戲中,可以教育兒童團結一致和勝不驕,敗不餒的精神;在拋接球、玩皮球等游戲活動中,教育兒童要互相協助,互相體諒;在科學領域的教育活動中,還可以培養兒童不怕困難,團結合作、勇于探索的精神,在幼兒園其他的領域的教育活動中同樣蘊含著培養幼兒交往合作能力的教育契機,我們作為教師應充分利用起來。
例如在語言領域,很多文學作品和活動形式也飽飯了合作培養的契機。通過故事《小羊過橋》的講述可以教育兒童互相謙讓;通過故事《三個和尚》的講述,可以教育兒童做事要團結合作等等。在藝術領域活動中,我們可以通過各種文藝作品和歌曲音樂欣賞,表演等藝術活動讓兒童體驗,提高幼兒社會交往能力,與同伴交流溝通行為,例如通過唱歌表演《潑水歌》教育兒童與小朋友友好相處等。
【幼兒園如何培養幼兒合作交往能力】相關文章:
如何培養幼兒的交往能力02-10
如何培養中班幼兒的交往能力02-23
如何培養幼兒的合作能力03-09
如何培養孩子交往能力03-13
如何培養寶寶的交往能力02-17
如何培養幼兒與人合作的能力11-11
人際交往能力如何培養08-21
如何在角色游戲中培養幼兒的交往能力03-10
幼兒交往能力的培養方法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