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培養幼兒的提問能力的方法
在生活中,越來越多人會去使用報告,我們在寫報告的時候要避免篇幅過長。一聽到寫報告馬上頭昏腦漲?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培養幼兒的提問能力的方法,歡迎閱讀與收藏。
一、培養幼兒提問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好奇、好問是幼兒的特征,幼兒一生下來對五彩繽紛的世界充滿好奇,充滿期待。他們要知道的事情太多了,因此老師要幫助他們,激發他們對事物的興趣。
幼兒提問的興趣提高之后,教師可以先不要在意幼兒提問的質量,讓幼兒充分發問,以幫助他們繼續掌握提問的方式。而在設置提問環境創設上要多做充分準備,讓幼兒有成就感,從而更愿意提出更多的問題。如在做一些活動后,教師在科學區投放一些與教育目標和內容相關的材料,讓幼兒在探索過程中發現問題后,幼兒會提出很多的問題,通過他們對喜歡的東西進行有興趣地提問,幼兒不僅得到更多的知識,而且越來越愛提問題。
二、創設情景,使幼兒敢問
對幼兒的提問一定要認真對待,鼓勵幼兒多提問。為此必須要創設適宜情景,鼓勵幼兒充分展開想象力,使幼兒提問。有的孩子膽小、內向,這就需要教師多鼓勵,創設情景,正確引導,讓幼兒大膽的說出來。在設計活動時,一定要注意這給孩子一個輕松發問的環境,使幼兒大膽提出各種問題。
環境是一種隱性的教育因素,給幼兒提供了安全與自由的環境,才能無拘無束地發問,將自己的內部潛能釋放出來,將自己的疑惑大膽地表露出來。這要求教師轉變教育觀念,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師幼互動關系,用微笑、信任肯定的目光,鼓勵幼兒。在幼兒出錯時,用耐心等待,寬容的態度,及時地引導,對幼兒的問題給予積極應答,從而樹立幼兒提問的自信心。
三、重視幼兒的問題,讓幼兒明白怎么樣提問
教育者不僅要教知識還要幫助孩子解決疑難問題,老師不只是一味的教書,更重要的是教人。引導幼兒健康成長,關注孩子的成長,就要關注孩子的一言一行,正確對待孩子的問題,認真分析孩子提出的問題。老師和家長每天都在為孩子忙著,孩子也整天圍繞老師轉,在孩子心中,老師是權威。孩子們有不懂的問題也回先問老師。
當教師開始讓幼兒嘗試問題時,幼兒很可能不明白教師要他做什么,往往只會說出自己的一個想法。為了幫助幼兒學習提問,教師可以開展一些專門針對提問的語言教學活動,讓幼兒正確使用一些常見的問句。教師應通過幼兒能理解的方式讓他們了解什么是問題,問不同的問題可以使用不同的語言,如碰到不認識的東西,想知道它的名稱時,就可以用“是什么”,遇到不會做的事情想知道方法時,可以用“怎么做”,想知道一個事情的原因時,可以使用“為什么”等。
四、培養提問的習慣
教師要依據幼兒的年齡特征抓住幼兒思維問題的特殊性進行有效教學,充分尊重幼兒特性,耐心,認真的聽取幼兒的提問,并對幼兒的提問給予鼓勵和支持,保護好幼兒的探究性和求知欲,對積極提問的幼兒,要采取口頭表揚,獎勵小紅花等形式給予贊揚,激發幼兒提問的興趣,鍛煉幼兒思考能力,比如:在培養幼兒的善問時,教師為了吸引幼兒,還可以設置“小問號”比賽活動,讓幼兒堅持提問。“疑問是知識的鑰匙”,只要經常鼓勵幼兒提問,幼兒就會養成思考的良好習慣。
五、培養提問的技巧,使幼兒會問有價值的問題
美國教育學家布魯巴克指出:“最精湛的教育藝術遵循的最高準則就是讓學生提出問題。”幼兒園的幼兒年齡小,因語言發展及生活經驗不夠豐富等問題,常常有疑問卻不知道如何提出,為此,教師在幼兒一日生活中要注意教給幼兒提問的技巧。教學過程中,滲透提問的方法與技巧的培養尤為必要,這樣才能讓幼兒提高思維能力,開發智力。
觀察提問是幼兒認識事物和獲得知識的基本途徑,借助觀察幼兒能從學習中發現問題。聯想提問是幼兒提問的常見方法,幼兒善于想象與聯想,卻不會運用去發現、提出問題。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努力創設一種情景,讓幼兒在思考中就某一事物而聯想到與其有關的其他事物。幼兒提問的積極性雖高高,但幼兒的提問常常沒有目的且比較簡單。這就需要教師不斷加以引導,對幼兒提出的質量較高的問題給予及時的強化,而且還要積極引導幼兒提有價值的問題。
方法
只要教師對幼兒積極提問的行為給予情感關注和支持,即關注、表揚和鼓勵幼兒的提問行為,這種附屬內驅力將會對幼兒的提問產生積極的促進作用。同時在這個過程中,當幼兒逐漸意識到提問不僅可以滿足自己的好奇心,也能使自己的智力自由發展之后,產生的認知內驅力會促進幼兒更加積極地思考和提問。好奇心,愛提問是幼兒最顯著的特征,在幼兒時期重視幼兒提問能力的培養,既能增進師幼的互動又能促進師幼的共同發展和成長,語言是思維的表現形式,而思維的基礎是感覺、知覺。幼兒園的幼兒在一日生活活動中的表現以語言表達為主。然而,當前幼兒在語言發展過程中往往參差不齊。如說話意識不強,語言活動中有囁嚅等不良現象出現,直接影響幼兒語言的發展和對幼兒智力的開發。主要表現在平時,我們教師在教學中重視了課堂語言活動,忽視了對幼兒日常生活中隨機語言的開發;重視知識以及詞匯的灌輸量的多少,忽視課外豐富幼兒知識;注重語言活動中教學內容的規范化,過多地使用圖片、靜物等教具引導,忽視幼兒通過體驗實際生活,直接去感知事物觀察以發展其能力、模仿能力和聽說能力;注意強調了集體中的整體觀念,但都抑制了幼兒的自由交際活動和對其個性的培養。因此,怎樣培養幼兒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使幼兒能輕松,愉快地用語言進行交際,正確地表達一日活動中幼兒的思想感情,促進幼兒品德和智力的協調發展,我作了一些嘗試,現在匯報如下:
一、創造良好的語言環境,是幼兒積累語言.練習運用語言的重要途徑。
幼兒語言是在幼兒所處的環境實踐中不斷感知的過程,而幼兒語言環境一般是指物質環境和精神環境這兩個方面。
就幼兒物質環境而言,為了讓幼兒熟練地掌握有……有……還有……”排比句。上課前我有意識地將幼兒喜歡的玩具布置在各個活動角,在進行看圖講述課《小象回家了》之后,讓幼兒看看教室里的擺設。幼兒看到教室布置變了樣,紛紛說出教室里有娃娃,有電話,有花,還有許多玩具等等,有的幼兒還會說有的魚在吃飯,有的魚在喝水,還有的魚在做游戲。幼兒通過環境直接感知事物的動態,從而使幼兒的語言在這多姿多彩的生活環境中得到了培養。
在班上,我發現女的幼兒很喜歡玩娃娃,做小醫生,扮作演員等游戲;男的幼兒則喜歡玩軍事演戲、學英雄等。在游戲中,幼兒自己處理角色的分工,互相提議以及要求角色形象如何等等,盡管有的幼兒平時很少在課堂上舉手發言,有的甚至在集體回答時聲音也較輕,可是在游戲中卻積極表現自己的意見和提議,而且聲音響亮。于是我組織一些為××小朋友過生日、開商店、學習解放軍之類的游戲,以發展幼兒語言,幼兒在愉快和諧、輕松的氣氛中,通過模仿一些角色,不僅鞏固了一些禮貌用語,如“請到1號臺結帳,謝謝你的幫助,”等等,還能較牢固地掌握一些詞匯和短句,如;今天,我送給大家的生日禮物是—盒彩色畫筆,請大家別客氣等,會用語言指令“部隊”跑、跳、臥倒等,學會用語言表達祝××小朋友生日快樂。
因此,良好的環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幼兒感知事物,語言發展和心態平衡等,還可以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創設融洽的氣氛,讓幼兒有話想說。有話敢說、有話就說,從而發展幼兒口語表達能力。
二、在日常生活中誘發幼兒說話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教師在日常生活中要充分利用一日活動中每一個積極因素,鼓勵幼兒親自去看、去聽,激發幼兒說話的欲望。如下午吃點心時,是用圓形的小糕點,在幼兒認識香噴噴的糕點是圓形的時,我就進行即興提問:什么東西也是圓形的?什么東西是香噴噴的?幼兒紛紛回答出:皮球是圓形的,火車輪子,汽車輪子是圓形的,還有太陽鈕扣等等也是圓形的;說蘋果、松糕、香水、雪花膏等是香噴噴的。教師還可以利用一些提示性的話,誘發幼兒積極發言。如:“今天下雨,早上你是怎樣進幼兒園的?”“路上的行人看見下雨是用什么雨具去上班、上學的?”這時幼兒一般都會興致勃勃地向你作介紹。又如:忽然下雨,就問小朋友:你是怎么知道下雨的?雨聲怎樣?為什么雨一會又不下了?幼兒在親身觀察、思考后,都能說出春雨的聲音是嘀嗒嘀嗒的,象小鬧鐘走動一樣,有時春雨像灰塵在空中輕輕地飄下來,飄下來,春雨是淅淅瀝歷的,斷斷續續的,所以一下就是好幾天等等,由于幼兒有了直接感知事物的形狀、色彩、動態,教師又及時進行啟發誘發,使幼兒有了更多、更有利的語言練習機會,從而提高了幼兒的語言水平。
三、合理設計教學過程,有用的、有意識地進行引導。
幼兒園的語言教學是引導幼兒在文學作品的學習中豐富詞匯,在模仿和理解的基礎上,啟發幼兒的想象力,運用簡單的詞匯、句子,逐步培養他們連貫說話的能力。
我在教編兒歌《誰的家》的教學過程中,我先是很神秘地出示有天空、海洋、草地的背景圖,有意識地啟發幼兒想象,這是什么樣的天空?是誰的家?幼兒觀察圖片后,很踴躍地說:“這是藍藍的天空,是太陽的家,是飛機的家,也是小鳥的家等等。我又問:草地好看嗎?用一個好聽的詞來說說看。幼兒議論了一會兒,說:”綠綠的草地、美麗的草地等,我還問:海洋是什么樣的呢?幼兒想的都是藍藍的海洋,于是,我啟發幼兒想象,海洋為什么是藍藍的呢?幼兒通過這一啟發,想到海洋又深又大,都說用深深的來表示海洋最好了,在教學過程中,由于有目的的引導,幼兒都說能用連貫的語言表達了深深的海洋是魚兒的家,深深的海洋是輪船的家等等。所以幼兒語言能力的表現如何,詞匯運用恰當與否,除具本形象的教具和圖片外,和教師有目的積極地引導有著密切的關系。
四、通過游戲,促進幼兒語言和智能的發展。
游戲是幼兒生活的主體,生動有趣的游戲,是培養幼兒感知事物,發揮想象,發展語言的重要途徑,我帶幼兒到校園中做“找春天”的游戲,先引導幼兒積極觀察,然后讓他們邊看邊講述“春天在哪里?”“春天在桃樹上——桃花開了;春天在小樹上——小樹長出了新葉子;春天在小草里——小草從地下鉆出來了,春天在石榴樹上——樹枝發芽了!”然后我再和幼兒一起討論,怎樣把剛才看到的那么多的春天景象描述出來,由于幼兒已經觀察、思考和講述等游戲活動,對春天已有一定的認識,在認識春天的特征中,幼兒從天氣的變化,講到花草樹木的變化,從小動物的出現講到人們的勞動,衣著的變化;以幼兒的談話中,已經看到他們有條理,分層次地講出季節的變化。
除運用上述方法外,幼兒語言的培養還應與家長密切配合,共同促使幼兒的語言得到更好的發展,如要求家長帶幼兒接觸社會,認識民警叔叔怎樣工作,商店的阿姨叫如何營業等等,帶幼兒接觸大自然,使他們知道季節,有哪些花開了,哪些樹葉謝了……,然后,鼓勵幼兒主動地與家長交談。當然我們當教師的更應加強自身的語言修養,因為幼兒語言的最初感知是從周圍人際交往中反復學習和模仿的,所以,周圍人的語言修養,語言風格在一定程度上對幼兒有很大的影響,而教師是幼兒最親近、最好模仿對象,對幼兒語言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所以,做為幼兒教師,必須加強自己的語言修養,在教學中語言條理清楚,普通話標準、邏輯性強,語句不應冗長,內容生動形象。
總之,幼兒語言的培養,不單是通過某一節課或者某一個環節所能達到的,還應抓住幼兒一日活動中的有利時機,不斷發掘潛力,逐步培養幼兒的語言,開發其智力,使其天天向上。
【培養幼兒的提問能力的方法】相關文章:
幼兒交往能力的培養方法12-29
幼兒早期閱讀能力的培養方法12-29
培養幼兒語言能力的有效方法12-27
幼兒教育的創新能力的培養方法09-28
培養寶寶音樂能力的方法05-11
培養寶寶穿衣能力方法05-30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方法04-23
小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方法07-25
小學生注意能力的培養方法04-30
小學生記憶能力的培養方法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