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怎么激發小學生的閱讀興趣
導語: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生學習的動力。而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基本環節,如何激發低年級學生的閱讀興趣,是提高閱讀教學效率,培養學生從小具有良好閱讀習慣的關鍵所在。那么在小學低年級的語文教學中,如何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呢?
怎么激發小學生的閱讀興趣
一、通過形象手段刺激來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低年級學生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對形象的事物感興趣,也正是基于這個特點,我們的小學語文教材上有大量的插圖。有過多年教學經驗的教師都可以看出,這些插圖都是不斷變化的。為什么呢?要適合不同時代兒童的興趣特點。
對于提高閱讀興趣而言,這些插圖可以天然地發揮作用。筆者在教學中曾經有過這樣的嘗試:在閱讀之前先讓學生根據插圖想象(可以不讓學生看書,而用幻燈片出示插圖),在小組之內交流自己對插圖的認識,然后再對照課本看文本與插圖是怎樣的對應關系。對于這樣的比較,學生會非常感興趣。如果他們的想象與教材一樣,則會有強烈的成就感,如果不一樣,也往往會感嘆課文情節的巧妙,蘊含在其中的興趣是不言而喻的。
等學生形成了一定的能力之后,我們還可以將難度提高一點,即讓學生根據文本用圖畫出課文的意思。這也能激發起學生較強的興趣。因為學生畫出的圖形從心理學角度看,是他閱讀了文本之后以思維構建出來的想象表象,這樣的設計顯然能夠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而外顯于同學面前的圖形則是其興趣附著點。充分表揚學生的成果,充分激勵學生的參與熱情,可以長久地保持學生的閱讀興趣。
二、通過問題刺激來鞏固學生的閱讀興趣
小學生的一個特點是興趣廣泛,但往往不能長久地保持。在他們能夠接受的基礎上,可以在閱讀教學中通過問題的刺激來使他們保持興趣。一方面,問題可以由教師提出。例如,在《懷素寫字》的教學中,筆者提問:懷素為什么能寫好字?我們能像懷素一樣寫好字嗎?
再如,教學童話故事《云房子》一文,我先讓學生朗讀課文,讀的時候思考這樣幾個問題:看到這些云,小鳥的心情會是怎樣的呢?小鳥造房子時的心情又是怎樣的呢?通過這樣的問題刺激,可以讓學生較好地將自己融入到課文當中去,從而對文章產生直接的興趣;對文本感興趣了,閱讀的'興趣自然也就產生了。
另一方面,問題也可以由學生提出,而提出問題的前提是思考,思考的前提是要有能夠激發學生思考的條件。一般認為這樣的條件就是讓學生的認知失衡:明明應該是這樣的,怎么那樣了呢?在這樣的條件下,學生容易產生問題。
三、通過角色扮演讓學生親近文本,從而提高閱讀興趣
角色扮演是兒童非常喜歡的一種方式。兒童天真可愛,也樂于參與一些角色扮演,加上小學低年級的課文往往都是基于兒童發展特點編寫的,讓學生在整體把握文本意思的基礎上進入角色狀態,可以加深他們對文章的理解,更可以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例如,學習《狐假虎威》一文,可以讓兩名小朋友分別扮演狐貍和老虎,讓另外幾個小朋友扮演其他小動物。
讓扮演狐貍和老虎的小朋友分別用狡猾和將信將疑的語氣,將文中的臺詞說出來,可以收到非常好的效果。在教學實踐中,筆者發現這樣的設計可以讓班上幾乎所有的學生參與其中,對全面提升學生閱讀興趣的作用是顯而易見的。值得一提的是,這一策略的實施必須做好前期的一些準備工作。
例如上面所說的《狐假虎威》一文的教學,最好課前就準備一些道具,如老虎和狐貍的面具和服裝,其他小動物的面具等。同時,對主要角色要進行簡單的輔導,讓他們能夠較好地將文中的語氣、表情表現出來,這樣更容易讓其他學生入境,從而產生更好的渲染效果。
四、通過讀后復述、續寫等方式,讓學生加深印象,培養閱讀興趣
依據信息加工的理論來看,“讀”屬于信息輸入,而“復述”屬于信息輸出,其中要經歷一個重要的自我加工過程。這個自我加工不是簡單地重復文本,而是用自己的話將文本的內容闡述出來。可以指導學生在把準文本意思的基礎上,將自己個性化的思考融入其中,這樣的過程正是知識內化的過程。當學生了解了文本的意思并能復述出來時,就會收獲一種成就感,從而增強閱讀興趣。
除此之外,還可以通過續寫的方式來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續寫是小學生非常喜歡的一種方式,因為它可以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學習《狼和小羊》一文,一般情況下都是要讓學生續寫結果的。有的學生基于邏輯推理會得出羊被狼吃掉的結論;有的學生不忍心羊被狼吃掉,還會構想出獵人救出小羊的情節。而續寫肯定是基于對原文深刻理解的基礎上的,因此,客觀上可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當然,這里要注意不能矯枉過正,對學生的寫不能要求太高,一般控制在幾句話之內。因為低年級學生寫的能力還有待提高,不能扼殺他們寫的興趣。對于寫作能力較強的學生,要求可以適當提高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