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關于幼兒園教育有哪些經驗
導語:幼兒園教育作為整個教育體系基礎的基礎,是對兒童進行預備教育(性格完整健康、行為習慣良好、初步的自然與社會常識)。其教育課程沒有明顯的區分,大概由語言、科學、藝術、健康和社會等五個領域以及各種活動構成。
幼兒園教育模式經驗有哪些?
1、“三維立體幼兒教育模式”
“三維立體幼兒教育模式”是中國著名教育專家徐西周教授在豐富的理論研究和實踐經驗中,用全新的教育理念和現代技術打造的一套全新的幼兒教育法。“三維立體幼兒教育模式”通過行為調節課使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建立有序的邏輯思維、傳授符合成長規律的學習方法、擁有超常知識;側重培養孩子的立體思維能力、獨立思考的能力,可以讓孩子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下,擁有超出一般孩子的學習能力,健全孩子的人格品行!
2、蒙臺梭利教學模式
蒙臺梭利教學模式是意大利第一位女醫學博士瑪麗亞·蒙臺梭利女士所提倡的教學方法。著重于孩子秩序感、專心度、手眼協調和獨立能力的培養;利用兒童自身的成長要求,在不損害兒童自由與快樂的前提下實現教育的目的。蒙臺梭利教學法擁有一套蘊含無限教育價值的學具,利用幼兒感覺的敏感性,透過這些教具,讓孩子們輕松愉快地在操作中探索,在探索中吸收許多抽象的概念;尊重幼兒重復練習的特性,所有學具幼兒可以反復操作,滿足幼兒生理心理上的需要。
3、方案教學模式
這種教學方法起源于意大利北方的小鎮瑞吉歐。它主要是依照孩子的興趣來發展一系列的活動或方案。老師的工作是透過和孩子以及孩子和孩子之間的對話來發現其興趣,并進一步引導孩子去做資料的研究、查詢和相關材料的收集。方案教學強調孩子自主性的學習,重視孩子內在的學習動機,并以兒童為本位的理念來進行活動。它也是一個“教”與“學”互動的過程,教師與孩子都在彼此互相學習。
4、學習區教學模式
學習區教學一般將教室區分成不同的學習區域,如語文區、益智區、科學區、積木美勞區、裝扮區、沙水區等等。它提倡讓孩子從游戲中學習,并經由玩耍的過程讓孩子學習到各種概念。
5、其他幼兒教育模式
貝爾教學法是以德國教育家福祿貝爾設計的教具─恩物為教材來進行教學;皮亞杰教學法是以瑞士心理學家皮亞杰,從進行幼兒的心理實驗中所記錄的幼兒認知發展,來做為其教學的理論基礎。高瞻教學法起源于美國,其教學理念是以孩子對自己感興趣的活動有能力做決定并解決問題為指導原則。
華德福教學模式的創始人是史坦納˙魯道夫,于1919年在德國的Stuttgart成立了第一所從一年級貫穿到十三年級的華德福學校。它是一種實現“人智學”理念的教學法,目的在于引導孩子成為一個身、心、靈完全自由的人。雙語教學是以兩種語言為主要的教學目標,讓孩子能在日常生活中自然學習兩種不同的語言。
教學態度的經驗:
一、常規認真。
常規是我們進行教授知識和進行活動的前期工作,當然彼此又是相互影響和作用的。平時抓好幼兒的常規,對我們的教學起到很大的幫助,既可以讓我們的教學順暢,氛圍和諧,教學質量更好,也可以讓幼兒更愉快地進入教學活動中,進而學得更好。因此認真做好常規工作時必須的。
二、備課認真。
機會永遠都是留給有做好準備的人的。備課不是為了應付上級檢查而馬馬虎虎地寫寫,而是為了把更好的東西教授給我們的孩子,為了讓孩子在快樂中學習,我們需要認真地去做好所有教學前準備,精神上的,物質上的,都需要我們認真地對待,而這種認真也會給我們自身帶來很大的益處,因為你的認真,孩子學得更好,周圍人贊許你,你也會因此而感到很有價值,很有成就感。也許因為你的認真而成功的機會便離你不遠。因此認真備課,對孩子對自己都是有很大益處的。
三、授課認真。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面對的是一群天真可愛,單純稚嫩的個性不同的幼兒。他們都來自不同的家庭,成長環境不同,因此個性特點也不同,這便要求我們老師在授課中要使用恰當的教授方式去傳授知識,在授課中要集中精神地投入其中,把最好的呈現給我們的孩子,讓孩子愉快地參與你的授課活動,同時因為你的認真,你也會獲得愉悅和經驗。因此認真授課,獲益無窮。
四、學習認真。
老師需要樹立終身學習理念,從實際出發,為自身增值而努力學習,為滿足孩子需要而努力學習,為讓自己的教學獨具特色而努力學習。認真學習可以讓自己變聰明,思想開闊;認真學習可以讓自己內心豐富,精神干凈;認真學習可以讓自己在教學上有更多創造。因此認真學習對我們生活和工作發展帶來無窮的力量和幫助。
幼兒教學方法的經驗分享:
目前,我國中小學常用的教學方法從宏觀上講主要有:以語言形式獲得間接經驗的教學方法,以直觀形式獲得接經驗的教學方法,以實際訓練形式形成技能、技巧的教學方法等。這些教學方法之所以經常被采用,主要是因為它們都有極其重要的使用價值,對提高教學質量具有特定的功效。但任何教學方法都不是萬能的,它需要教者必須切實把握各種常用教學方法的特點、作用,適用范圍和條件,以及應注意的問題等,使其在教學實踐中有效的發揮作用。
(一)以語言形式獲得間接經驗的方法。
這類教學方法是指通過都師和學生口頭語言活動及學生獨立閱讀書面語言為主的教學方法。它主要包括:講授法、談話法、討論法和讀書指導法。
1 講授法
講授法是教師運用口頭語言向學生描繪情境、敘述事實、解釋概念、論證原理和闡明規律的一中教學方法。
2 談話法
談話法,又稱回答法。它是通過師生的交談來傳播和學習知識的一種方法。其特點是教師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的經驗和知識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借以獲得新知識或鞏固、檢查已學的知識。
3 討論法
討論法是在教師指導下,由全班或小組圍繞某一種中心問題通過發表各自意見和看法,共同研討,相互啟發,集思廣益地進行學習的一種方法。
4 讀書指導法
讀書指導法是教師 目的、有計劃地指導學生通過獨立閱讀教材和參考資料獲得知識的一種教學方法。
(二)以直觀形式獲得直接經驗的方法
這類教學方法是指教師組織學生直接接觸實際事物并通過感知覺獲得感性認識,領會所學的知識的方法。它主要包括演示法和參觀法。
1 演示法
演示法是教師把實物或實物的模象展示給學生觀察,或通過示范性的實驗,通過現代教學手段,使學生獲得知識更新的一種教學方法。它是輔助的教學方法,經常與講授、談話、討論等方法配合一起使用。
2 參觀法
參觀法是根據教學目的要求,組織學生到一定的校外場所--自然界、生產現場和其他社會生活場所,使學生通過對實際事物和現象的觀察、研究獲得新知識的方法。
(三)以實際訓練形式形成技能、技巧的教學方法
這類教學方法是以形成學生的技能、行為習慣、、培養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為主要任務的一種教學方法。它主要包括練習、實驗和實習作業等方法。
1 練習法
練習法是在教師指導下學生鞏固知識和培養各種學習技能垢基本方法,也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一種主要的實踐活動。
2 實驗法
實驗法是學生在教師 指導下,使用一定的設備和材料,通過控制條伯的操作,引起實驗對象的某些變化,并從觀察這些變化中獲得新知識或驗證知識的一種教學方法,它也是自然科學學科常用的一種方法。
3 實習法(或稱實習作業法)
實習法是學生 在教師紐上,利用一定 實習場所,參加一定實習工作,以掌握一定的技能和有關的直接知識,或驗證間接知識,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的一種教學方法。
【案例分析】:
幼兒期是人生發展的重要時期,是個性和行為習慣發展的關鍵期。然而,幼兒園的很多幼兒存在任性、脾氣暴躁等不良個性特征,這些可能成為他們健康心理的形成、良好人際關系的建立以及今后發展的隱患。《綱要》明確指出要培養幼兒“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會行為規則,愛父母長輩、老師和同伴”因此,促進幼兒良好社會性品質的形成是當今幼教領域需要研究的重要課題。通過觀察、分析、記錄,以幼兒銘銘為例,淺談一下任性幼兒的行為矯治。
故事案例:銘銘(化名)現在小班就讀,爸爸、媽媽在外工作。培養孩子的重任就交給了他的爺爺、奶奶。奶奶對孩子過于溺愛,給孩子造成了自私、任性、性格孤僻不認真學習的壞習慣。記得剛入園那會,他天天面無表情,開口就說臟話,動不動就罵他奶奶,伸手就打小朋友和老師。現在的孩子從小嬌生慣養,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父母長輩、老師們為他們所做的一切,在他們眼中都成了理所當然的, 對父母、師長的勞動付出缺乏感恩之情,這都是由于個別家長對孩子過于“溺愛”造成的。
一、解決的方法:
(一)、了解孩子心理,開啟心靈之窗
了解孩子心理和孩子交朋友,是解決問題的重要途徑,當我看到銘銘罵他奶奶,說臟話,伸手就打小朋友時。我沒有責怪他,而是耐心的問他,銘銘你為什么罵奶奶,他說奶奶給我擦屁股時把我弄疼了。我說:“老師不是教你們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嗎”?他似乎明白了什么,眨著小眼睛望著我不說話。我抓住這個機會,把他平日里的不良行為都說給他聽,一邊說他的不良行為,一邊講小燕子、小烏鴉怎樣捉食給媽媽吃,來報答媽媽的養育之恩。毛澤東爺爺是怎樣尊敬徐特立老師的,我班里的某某小朋友感恩父母、怎樣感恩老師的,通過一個個感恩的小故事,使孩子的心靈慢慢的發生了變化。逐漸向好的方面發展。
(二)、和家長談心,從源頭解決問題
首先,要讓家長明白,過于溺愛孩子會對他們的自身發展產生消極影響,使孩子養成極大的依賴性,會形成自私、任性、性格孤僻、易發脾氣、不遵守規則、沒有公德、不認真學習、缺乏感恩之心。溺愛會造成孩子一點挫折也不能忍受。我們做家長的要培養孩子從小,讓他們學會感恩,懂得感恩才能懂得尊重父母、尊重老師、尊重他人,因為,感恩,是一種生活態度,是一種品德。如果人與人之間缺乏感恩之心,必然導致人際關系的冷淡,因此,對于現在的孩子來說,具有感恩的心是社會對他們的希望和要求,才能感悟生命的意義在于奉獻而不在于索取。然后,要求家長教會孩子,說一句感謝老師、父母親的心里話;為父母親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家務;比如為媽媽洗一次碗,幫忙打掃房間,與父母一起做飯,唱一支歌給父母聽。發奮學習,還老師、父母親一個心愿——做一名好孩子等活動。讓了解父母、老師的辛苦勞動。
(三)、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孩子的心理和行為
我認為生活點滴都可進行感恩教育。教師首先要提高自身素質,愛崗敬業,以身立教,以德育人“其身正,不另則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教師的身教重于言教,教師自身對學生的影響,具有無形的滲透作用,教師的言行舉止、為人處事、工作態度等都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的心理和行為,所以每一位教師要示范導行成為孩子學習的楷模。用感恩的事跡來喚起孩子的感恩之心。天長日久,報答恩情這顆美麗的種子就會在孩子心中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二、多措并舉、及時矯治
1.采取游戲活動進行矯正。針對銘銘的情況,我在班上設計了一些活動,通過這些活動,讓銘銘提高認識,積極協調自我與環境之間的關系,從而減少任性行為的發生。
2.實行短時間“冷處理”。有時候,老師有必要對孩子的不良行為故意忽略,特別是對容易沖動的銘銘,必要時可以實行短時間的“冷處理”。
3.抓住時機,及時鼓勵。教師要善于發現和捕捉日常生活中有價值的教育契機,進行隨機教育。
4.創設適宜環境進行疏導。教育的目的是要使幼兒在家、在園、在社會都能保持積極愉快的情緒、積極健康的情感和行為,這就需要教師和家長的密切配合。因此我與家長商議在家里設置一個“美工區”,提供彩筆、剪刀、顏料及各種結構的拼插玩具。讓其盡情的施展,然后家長給予鼓勵。這既是一種心理疏導,又是一種注意力的轉移。同時,以榜樣示范、強化銘銘的正確行為。要求銘銘的爸爸媽媽對孩子的錯誤要事先了解原因,不要用打來解決問題,教會他正確解決沖突的辦法和技能。引導與他人相處時要和氣,有禮貌。
通過一段時間的教育、矯治,銘銘的任性行為減少了,各方面都有明顯的進步。他能高高興興的來幼兒園了,活動中情緒穩定了,對媽媽的要求也減少了。變得愛畫畫,有耐心。懂得與同伴友好地玩。懂得遵守規則,不隨意動手打人,能較好地控制自己的行為。同伴對他也很認可,經常推薦他當組長,這不斷促使他努力控制自己不良行為。但要使其完全消除任性行為,尚需幼兒園、家庭協同努力,循循善誘,逐步實現。銘銘小朋友定會成為一個天真活潑全面發展人見人愛的好孩子。
總之,對待任性、脾氣暴躁等不良個性特征的幼兒,僅在幼兒園培養是遠遠不夠的,要得到家長的支持與配合。我們應該與家長多溝通并定期召開家長會,向家長宣傳良好習慣養成的重要性,幫助家長建立正確的教養觀念,要求家長密切配合幼兒園,達成共識,使幼兒在幼兒園形成的行為習慣在家里得以延續和鞏固。
拓展內容:家長配合幼兒園教育孩子的方法建議
一、如何配合幼兒園教育孩子
1、應走出家教誤區
首先,教育孩子是家長一生的責任,無論孩子處于哪種環境中,都是離不開家長的教育的,所以家長要知道自己不可能把教育孩子的責任全都推給老師,以為只要有老師就行了,老師不可能把做人的道理,生活常識,知識等等全部都教給孩子,這是不可能的,老師也只是都會孩子一部分而已,大部分還是要靠家長來教的,所以父母要擺正心態,當孩子上幼兒園時要及時與老師進行溝通,這樣才能很好的了解孩子在校的表現以及發生的事,并及時解決和究正孩子的不良習慣,而不是一味的全都推給老師,家長與孩子呆的時間是最長的,所以受家長的言行舉止的影響是最大的,所以我們的家長要為孩子做好第一老師。
其次,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不要一味的愛護或者一味的苛責,這都是不對的,該愛的時候就得愛,該嚴時就得嚴,要相結合才是科學的。
孩子的教育永遠是一個家庭最大的問題,而做為父母很多時候我們不能很好的掌握好愛與嚴的這個度,有的家長對孩子過分溺愛,孩子提什么要求都滿足,有的家長對孩子對過分嚴厲,一點小事也要打罵訓斥,這都是不對的教育方式,所以父母要好好的掌握一下這個度。
再次,家長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勿只重知識,輕個性行為發展。
家長注重孩子學到的知識量的同時,也要注意孩子品德與性格的形成,有的家長只關心孩子學到了什么,對于孩子在學校的表現則不予理彩,孩子還小,還是應該更形成良好的習慣為重,防止孩子不良習慣的形成。
2、積極配合,與幼兒園教育同步
首先,家長要時刻與老師進行溝通,現在一般老師都建QQ群,媽媽可以經常在群上了解些信息,知道學校的教育規劃與知識要點,這樣在家也可以很好的督促孩子,明確孩子的學習與生活準則,培養良好的習慣。
其次,平時家長除了與老師溝通了解孩子在學校的表現外,還可以把家里的表現與老師進行溝通,這樣可以很好的協調好孩子學校與家里的表現,好的就表現,壞得就要改正。
3、積極參與幼兒園的家長活動,重視家園聯系
現在的幼兒園每學期都會有一次的家長開放日,家長要積極參加這類活,這樣可以觀察孩子在校的表現,同時也可以很好的滿足孩子的心理需要,老師對每個孩子的態度和關心程度也會不一樣,家長去參加時也可以多注意老師對孩子的態度等方面。
此外,家長也必須用教育理論知識武裝自己,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以充分發揮家庭教育的效能。
總之,只要家長堅持家庭與幼兒園教育并重的原則,形成方向一致的教育合力,才能在培養幼兒良好行為習慣教育工作中收到事半功倍。
說了這么多,其實無外乎就是要與老師多溝通了解孩子的表現與習慣,同時要配合園方進行教育孩子,同時也要注重提高自己的教育方式,并且要認清自己對孩子的教育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二、有關幼兒園的教育知識
1、幼兒階段最重要的不是學知識
幼兒階段最重要的不是學知識,而是讓孩子形成終生受益的品質、態度、情感、能力,這非常重要。當然也要掌握一些必要的知識技能,但這并不是幼兒階段最主要的任務。
2、最適合培養幼兒的方式是“游戲”
說教的方法不適宜培養孩子,適合幼兒年齡特點的方法是“游戲”。孩子可以在玩游戲的過程中學會與人商量。
3、將社會上的熱點問題引入課堂
可以適時將社會上的熱點問題引入課程。孩子回到家還會向家長宣傳,如果看到家長亂扔垃圾,就會告訴他們這是不對的,垃圾要分類。連很多家長都說,垃圾分類的游戲讓他們很受益,以前他們都不懂得垃圾還要分類,以及哪些是可回收垃圾?哪些是不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
【幼兒園教育有哪些經驗】相關文章:
家長教育孩子的經驗有哪些04-24
淺談教育孩子的經驗之寶有哪些05-06
家庭教育有哪些心得經驗03-30
家庭教育有哪些經驗分享04-01
家庭教育有哪些好經驗04-22
教育孩子有哪些方法和經驗04-30
3歲孩子的教育有哪些經驗04-30
教育孩子的方法和經驗有哪些04-22
有哪些教育孩子的經驗,家長如何教育孩子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