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如何幫助孩子養成好的睡眠習慣
近日,教育部修改印發了《中小學學生近視眼防控工作方案》,同時廢除了1982年修訂的試行方案。新方案主要以中小學生近視眼防治為出發點,對中小學生的多個細節問題作出了具體要求。其中,有一項規定十分引人關注:“睡眠要充足,保證眼睛得到充分休息,小學生每天睡眠10小時,初中生9小時,高中生8小時。”
據了解,教育部在新方案中關于睡眠的這條規定是根據中小學生生理發育階段所需的作息時間制定的,但在現實中,究竟中小學生睡眠情況如何?孩子們的睡眠是否能夠達標?作為家長,是否注意到你的孩子睡夠了嗎?
現狀調查 過半學生睡眠嚴重不足
一項由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所做的關于中小學生睡眠狀況調查的研究報告反映了目前中小學生的睡眠狀況:小學生中每天能睡足10小時及以上的僅為33.4%,初中生中每天能睡足9小時及以上的共22.9%,高中生能睡8小時以上的僅為1.75%。調查表明,中小學生的睡眠狀況讓人擔憂,約有三分之二的小學生和四分之三的中學生睡眠嚴重不足。本次調查還發現,約有27.0%的中小學生沒有固定的睡眠時間。調查中,有65%多的小學生和近74%的中學生渴望能夠達到符合年齡標準的睡眠時間,超過半數的中小學生“最想做的事情是好好睡一覺”。據調查了解,目前造成中小學生睡眠不足有兩大原因,一是學習時間過長,二是未養成良好的生活睡眠習慣。
家住天河區某小區的芊芊今年上小學一年級,讀的是小區內的小學,從家里到學校,一般10分鐘就可以走到了。雖然8點半才上課,芊芊只要早上7點起床就可以了,但是早上讓芊芊起床經常是一項大工程。芊芊的媽媽說,芊芊肯定每天沒有睡10小時的了,如果晚上能10點前睡覺還好一些,但是如果10點半或是11點才睡,第二天起床就十分困難。據芊芊媽媽說,因為芊芊睡覺前喜歡東玩玩、西玩玩,所以即使很早上床,也很難很快入睡。
陳女士的兒子今年剛上初三,雖然開學不到一個月,但兒子已經幾次跟她抱怨說睡不夠了。由于面臨中考,今年一開學學校就對初三年級學生抓得很緊,功課也自然比前兩年多。陳女士告訴記者,兒子跟他說過這個月很不適應新學期的生活,晚上也睡得不太安寧,有時候,做作業要做到11點鐘才上床睡覺,第二天一早就得起床了。
天河一所中學初三年級的許老師也深有感觸,她告訴記者,初三年級的孩子根本不可能達到每天睡9小時的標準:“一般晚自習過后就已經是7點半了,回到家起碼8點,休息一下還要做作業,許多學生都至少要11點以后才能睡覺,早上又要7點30分就到教室交作業,準備上課,算下來這些孩子平均每天也只能睡上6、7個小時了。”許老師告訴記者,作為老師,她看著孩子們睡眠不足,心里也時常感到很心疼,許老師很無奈:“沒有辦法,只要教育制度仍是以考試為標準,這些孩子就不太可能有睡眠達標的一天。”
危害剖析 睡不夠會體質差效率低
睡眠是讓人體得到全面休息的最佳方式,尤其是對正值生長發育時期的中小學生,睡眠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據了解,睡眠不足會造成兩大危害。
危害一:導致學生體質下降
專家認為,中小學生如果長期睡眠不足,會造成體質下降等狀況,久而久之,對孩子的生長發育會帶來極大的危害。據吳醫生介紹,中小學生正處于生長發育的階段,睡眠是很重要的。睡眠不僅對于身高的增長、體質的增強有益,更是提升智力的重要保證。吳醫生告訴記者,特別是那些進入青春發育期的孩子,睡眠的質量更可能會影響到他們將來的體質。可是,往往因為這個階段的孩子學習任務繁重,睡眠的時間和質量總是得不到保障,因而常會出現感覺很困、打瞌睡等現象。
危害二:睡得少肯定學不好
目前,許多中小學生睡眠少的原因是學習時間過長,許多家長和孩子都認為只要有更多時間花在學習上,就能取得更好的成績,而睡少一點其實沒什么關系。其實,這種想法是錯誤的。睡少一些也許真能增加孩子學習的時間,可是卻不一定能保證孩子的學習效率,長此以往,還可能讓孩子更加“學不好”。對此,北京大學精神衛生研究所唐登華教授曾遇到兩個這樣的病例:有一名男孩在高考前來看醫生,他說為了提高學習成績,他每天只睡5個小時,現在時常頭痛、頭暈,心情也很煩躁,他甚至希望醫生能把他這些癥狀給醫好了,他就可以再縮短一些睡眠時間來努力學習,迎接高考了。還有一名女孩,學習成績一直排在班級里前三名,可是到了初三,她的學習成績下降了很多,她暗下決心,一定要刻苦學習再考進前三名,于是,每天幾乎把所有的時間都用在了學習上,甚至晚上都不睡覺,起初家長還很高興,夸孩子知道刻苦學習了,可是一個月過后,這名女生的學習成績不但沒有提高,反而越來越下降。對此,專家認為,人的大腦功能是有極限的,如果得不到充分的休息并且超過了這個極限,不但不會有好的學習效果,還會導致身體亮“紅燈”的狀況。
專家建議 調整作息安排幫助入睡
專家介紹,教育部新方案中規定的“小學生每天睡眠10小時,初中學生9小時,高中學生8小時”是根據人體生理發育的特征制定的,真實反映了各年齡階段孩子的睡眠需求。吳醫生補充說明:“不過,這個時間應當是個平均值,每個孩子的個人身體情況不同,有的可能不用多睡那么長時間,但也有可能部分孩子需要睡得更多。”如何幫助孩子養成好的睡眠習慣?專家給出了以下建議。
建議一:
有數量才有質量
專家建議,睡得夠才能睡得好,有數量才能有質量。基于許多中小學生每天早上需要7點左右起床的狀況,建議小學生晚上9點半就要上床,中學生則可以10點到10點半睡覺,這樣,就基本可以保證在平時能達到或接近新方案規定的睡眠時間了。
建議二:
應調整生活習慣
孩子晚上睡得遲,睡得不好,其實也和一些家庭不太合理的作息時間有關。據了解,目前有不少廣州家庭由于家長下班晚,或者因為住得遠,晚餐時間在7點半甚至8點鐘才開始,吃完飯之后身體還需要消化時間,有些孩子還需要把剩下的功課做完,這樣更不可能在9點半左右就上床睡覺了,而且吃得晚本身也會影響孩子夜晚的睡眠。因此,作為父母,要特別注意自己的行為對孩子生活作息的影響,盡量幫助孩子從小養成良好的生活和睡眠習慣,這對改善孩子的睡眠質量和增加睡眠時間有很大的作用。
建議三:
提高學習效率
許多時候,孩子不得不將放學之后的大部分時間用于做功課,這可能并不是因為作業太多,而是因為孩子做得太慢。也就是說,學習效率低導致學習時間需要拉長,因此會犧牲部分休息時間,從而影響睡眠數量和質量。作為家長,應當積極引導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像有些孩子會邊做功課邊玩。如果發現孩子有這種情況發生,家長就要特別注意,一方面可以給孩子營造一個安靜的學習空間,另一方面可以在一旁做適當的引導和訓練,讓學習事半功倍,這有助于改善夜晚的睡眠狀況。
建議四:
采用幫助睡眠的方法
據專家介紹,睡眠分為深睡眠和淺睡眠,即使睡眠時間達標,但睡眠太淺,也會睡得不好。作為家長,可以幫助孩子做一些有助于養成好睡眠的事情,比如提早半個小時進入睡眠準備狀態,可以讓孩子看看喜歡的書,聽一些舒緩的音樂。此外,建議中小學生睡睡午覺,一般半個小時就夠了,這樣能夠緩解上午的疲勞,也有利于下午和晚上的學習。家長還可以在飲食方面幫助孩子調理睡眠,比如給孩子吃一些酸味食品以及百合等能養心安神的食物,或者尋找一些促進睡眠質量的辦法,比如寒冷季節睡前泡腳等,不僅可以舒筋活血,還有利于身體健康。
【如何幫助孩子養成好的睡眠習慣】相關文章:
如何讓孩子養成好的生活習慣03-25
如何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04-29
家長如何教育孩子養成好的學習習慣08-29
如何讓孩子養成好習慣08-19
如何讓孩子養成守時的好習慣03-29
家長如何幫孩子養成好習慣05-14
怎樣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10-16
如何培養孩子好的表達習慣11-07
如何幫助孩子糾正不良的進餐習慣11-09
如何教育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