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如何指導新入學的孩子適應小學的生活和學習
孩子踏入小學的大門,這是孩子成長歷程中的一個重要里程碑,需要一個心理適應過程,也需要家長、老師共同努力,幫助孩子盡快適應小學生活。研究表明:孩子進入高年級出現的學習問題并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問題往往出在起步階段,隨著學習任務的加重,小學一、二年級時養成的不良習慣,在低年級顯現不出來,到高年級一定會暴露出來一系列的困難與問題。所以,孩子的起步階段我們家長應和老師一起,重點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積極的學習態度。
要教育好我們的孩子,首先讓我們先了解一下他們的生理、心理特點:
一、 小學生的生理特點:
小學生的生理發展,從一年級到六年級,大致有三個明顯不同的階段,即我們常說的小學低年級段(一、二年級),小學中年級段(三、四年級).小學高年級段(五、六年級),為了方便各位家長了解孩子,我們分年齡段做以介紹:
1、小學低年級學生的生理特點。小學低年級的學生在身體發育上處在平穩發展的時期,其身高平均每年增長約4―5厘米,體重增加約2―3公斤,心率、血壓、肺活量及其他生理指標都不穩定,且與成年人的指標有較大差距,他們的骨骼易彎曲,肌肉力量較小,所以,低年級的學生寫字時,不僅速度慢而且不工整。這一階段的兒童,不易做強度太大、時間太久的體育運動,家長在訓練孩子寫字、彈琴等這些小肌肉運動的動作時,要注意動作的規范性。
2、小學中年級學生的生理特點。三、四年級學生的各項生理指標仍處于平穩發展之中,只是他們的大腦卻處于迅速發展的時期。9歲兒童的腦重量已達1350克,此時,他們的心理活動更趨穩定,明顯的表現是:他們比一二年級的學生更容易集中注意力聽課,語言能力也有―定的提高,同時,他們的邏輯思維開始迅速發展,對“好與壞’、“正確與錯誤”、“主要與次要”等概念已有了初步的認識。
3、小學高年級學生的生理特點。五、六年級的學生,身體發育再次進入一個高速發展期,被稱為第二發展期。此時,他們不僅身高體重明顯增長,而且肌肉骨胳的力量也在迅速增強,特別是到六年級的時候,第二性征開始出現。
①身高、體重和體態的急劇變化
據我國1985的調查,在青春期之前,學生的身高、體重增長量平均每年為4.7CM、2.38公斤。進入青春期后,學生的身高、體重增長量平均每年為6.35CM、4.62公斤。身高增長最快是12、13歲到14、15歲左右。孩子們的身高、體重變化,男女生有明顯的差別。一般來說大約在11歲到18歲結束,女孩比男孩發育早一年到兩年,女孩從11歲到12歲開始步入成年人,男孩是從12歲到14歲這要持續幾年時間,直到男孩和女孩的發育達到同步。
②第二性征的出現和性功能的成熟
孩子們在青春發育期表現出的身體形態上的性別特征,這就是第二性征。在青春發育期,性激素的分泌促進男女第二性征的發育和性機能的成熟。男生的第二性征的發育,主要表現為喉結突起,音變粗,長有胡須和體毛,肌肉和骨骼發育堅實,體態顯得魁梧。男生性的發育是在12歲左右,從的增大開始的,隨著的發育,開始出現遺精,首次遺精的平均年齡為14到15歲左右。女生的第二性征發育,主要表現為聲音變尖,乳房隆起,骨盆變寬,臀部變大,皮下脂肪增多體態顯得豐滿。女生性的發育是在11歲左右,從乳房的發育開始。在乳房發育之后,開始出現月經初潮,初潮的平均年齡為13到14歲左右,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女孩月經期明顯提前,家長特別是媽媽要關注這一階段女孩的身體變化。
二、小學生的心理特點:
1、注意、記憶的特點。小學生的注意力不穩定、不持久,且與興趣密切相關,生動、具體、新穎的事物,較易引起他們的興趣和注意,而對于比較抽象的概念、定理,他們則不感興趣,因而不易長時間地集中注意力。另外,小學生的注意范圍較小,常出現顧此失彼的現象。比如,邊聽課邊記筆記,同時注意演算速度和準確度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來說就比較困難。到了中高年級,他們的注意范圍明顯擴大,閱讀速度也相應增快,邊聽課邊記筆記對于他們來說已不是什么難事了。
小學生的記憶仍以無意識記、具體形象識記和機械識記為主。他們對一些有趣的事情,比如他們感興趣的電視節目的播出時間、故事情節等能很好地記住,而對老師交給的學習任務有時記起來卻感到困難。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的思維理解能力不斷提高,記憶的自覺性、對詞的抽象識記和意義識記的能力都會不斷提高。
2、想象、思維的特點。小學生的想象從模糊向著越來越能正確、完整的方向發展,低年級的小學生,想象具有模仿、簡單再現和直觀、具體的特點,他們在游戲中常重復從成人那里看到的動作和姿勢。例如,他們經常模仿動畫片中人物的動作、語言等等,隨著年齡的增長,到中高年級,他們對具體形象的依賴性會越來越小,創造想象開始發展起來。
小學生的思維從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要形式逐步向以抽象邏輯思維為主要形式過渡。低年級學生在不能直接觀察到事物特征的情況下,對某些概念進行概括會感到困難,而到了高年級,他們開始能夠依靠表現一定數量關系的詞語來進行概括。而且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掌握概念中抽象、本質特征的成分將會不斷增多。
3、情感、意志的特點。小學生雖已能初步控制自己的情感,但還常有不穩定的現象,他們有獨立的愿望與要求,在家中表現明顯。隨著年齡的增長,情感發展主要表現為:①情感的內容不斷豐富。小學生以學習活動為主導活動,因而其大量的情感內容主要與學習活動和學校生活聯系,學習的成敗,集體的地位,同伴之間的關系,都使兒童產生各種各樣的情緒體驗。②情感的深刻性不斷增加。小學生的情感表現還是比較外露、易激動的,但他們的情感體驗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深刻。例如:一、二年級的孩子會因下雨不能到公園玩而十分憤怒,到了五年級他們會因在同伴交往中或在學校受到學習成績差、戲弄、諷刺、不平等待遇而憤怒。 ③情緒等富有穩定性。小學生的情緒有很大的沖動性,他們不善于掩飾、控制自己的情緒,到了中高年級,他們控制和調節自己情感的能力會逐漸增加,面對不良情感,一、二年級的孩子的會通過哭泣表現出來,五年級的還則逐漸學會以言語和逃避表達自己的心情。
小學生的意志自覺性較較差,所以遇事很容易沖動,意志活動的自覺性和持久性都比較差,感興趣的活動,能堅持四十分鐘以上;不感興趣的活動,在成人的要求和督促下,能堅持十五分鐘以上。在學習活動中,雖然開始時勁頭很足,但卻往往虎頭蛇尾,不能持久。另外,由于小學生的模仿性比較強,因而家庭對他們的影響是不可低估的。特別是現在獨生子女家庭比較多,孩子較易形成任性等不良習慣,因而就更應注意進行正確的教育和引導。
4、情緒、性格的特點。
小學生情緒容易沖動,多隨情境的變化而變化,“破涕為笑”之類的表現時常見到。自我控制能力仍比較差,特別容易受他人的影響與暗示,其中對他們影響最大的因素有:家庭因素、學校因素和同伴因素,進而產生不自覺的模仿行為。
小學生的自我評價幾乎完全依賴老師。容易看到自己的優點,不容易看到自己的缺點;較多地評價他人,不善于客觀地評價自己。隨著年齡和見識的增長,他們已不再完全依靠教師的評價來估計自己,而是能夠把自己與別人的行為加以對照,獨立地作出評價。雖然小學生性格的可塑性很大,但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的行為會漸漸形成習慣,性格也就越來越穩定,越來越難以改變了。因而在小學階段進行有效的教育,使學生形成良好的性格是非常重要的。
【如何指導新入學的孩子適應小學的生活和學習】相關文章:
如何幫助孩子適應小學生活08-13
如何讓孩子快速適應幼兒園的生活09-23
如何幫助孩子適應初中生活09-16
家長如何幫助孩子盡快適應小學生活01-26
如何幫助孩子快速適應初中生活09-16
家長如何幫助孩子適應初中生活08-29
如何幫助孩子盡快適應中學生活09-15
如何使小班孩子盡快適應幼兒園生活03-04
如何快速適應新的工作環境09-20
如何讓孩子在開學快速進入學習狀態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