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培養(yǎng)孩子們的團隊合作精神
在以后的生活中,團結、合作是非常重要的。培養(yǎng)孩子們的合作精神,包括教育他們懂得如何協(xié)調自己和他人,使得整體活動得以順利進行,這是非常必要的。我通過器樂吹奏的過程讓他們知道,若要使樂曲演奏的秩序不被打亂,每個成員的表現(xiàn)欲都得到最大限度的滿足,就需要每個人共同努力,學會考慮怎么做才能使團隊的努力收到最好的效果。在分別練習好了的情況下,進行集體的協(xié)作是非常重要的。分工合作,孩子們也非常喜歡這種合作的方式。對于某些表現(xiàn)欲較強的孩子,他們不愿意默默無聞埋沒在樂隊里,時常在合奏時發(fā)出各種怪聲,已期引起大家的注意,常常引起哄堂大笑,他們就有種滿足感。我把這個問題提出來了幾次,可收效甚微,怎么辦好呢?于是,我拿來錄音機,把他們合奏的曲子悄悄錄了下來,當我重新放出了他們的“杰作”時,他們都笑不出來了。于是,我對那幾個孩子說:“我知道你們并不是想破壞我們大家的成果,只是在演奏中聽不清自己吹奏的聲音,才這樣做的,是嗎?”得到孩子們肯定的答復后,我又說:“這樣的音樂你們覺得它優(yōu)美嗎?如果不優(yōu)美,你們有信心創(chuàng)作出更加動聽的旋律嗎?”孩子們都興奮起來,表示要團結協(xié)作,共同創(chuàng)作出優(yōu)美動聽的音樂。當他們再次聽到錄音機里自己演奏的曲子時,每個人的表現(xiàn)欲都得到了最大的滿足,那種笑,是發(fā)字內(nèi)心的、滿足的、自豪的。 讓孩子們知道個人的利益有時要服從整體的利益,為了整個活動更出色,就要互相團結、相互合作。孩子們從小學到的知識和養(yǎng)成的習慣,都會滲透到他們的性格中去,長大了帶入社會。一個懂得合作精神的孩子會很快適應工作崗位的集體操作,并發(fā)揮積極作用;而不懂合作的孩子在生活和工作中會遇到許多的麻煩,產(chǎn)生很多的困難并且無所適從。
音樂是聽覺的藝術,是美的展現(xiàn),而音樂課堂教學就是實施美育的重要途經(jīng),對于提高全民素質,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培養(yǎng)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幫助學生體驗美、感受美、表現(xiàn)美有著積極的作用。它不僅需要科學的教學方法與合理的課堂結構安排,更需要不斷更新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來輔助和提高教學水平。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fā)展,多媒體——這一九十年代以來計算機領域發(fā)展的新技術,以其利用計算機的交互科學性、界面友好性、反饋及時性的特點,在教學中集圖文聲像多形態(tài)信息為一體,使虛幻的音樂形象具體化、使復雜知識簡單化、使零亂知識條理化、彌補了課堂教學不足,給音樂教學增添了無窮的魅力。
一 、引情激趣,營造氛圍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對學習產(chǎn)生的影響,遠遠超過教師的督促和簡單的說教。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主要是對形象具體,形式新穎的事物容易引起好奇,演示型的多媒體課件能將文字、圖像等直觀地展示出來,為學生提供生動逼真的教學情境、豐富多彩的教學資源、為學生營造一個色彩繽紛、聲像同步、能動能靜的教學情景,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視覺、聽覺等多種器官,把學生在音樂課堂上的審美體驗推向高潮。
二、直觀形象,突破難點
心理學家認為:動態(tài)刺激遠大于靜態(tài)刺激,給人留下的印象也最深刻。教學中,以靜態(tài)方式存在的教學材料,通過多媒體的手段可恢復其鮮活的面目,變得有聲有色。采用cai動態(tài)圖像演示,利用其文字的閃現(xiàn)、圖形的縮放與移動、顏色的變換等手段,容量大、速度快、效果好,不僅能把學生難懂的知識直觀的顯示出來,而且有較強的刺激作用,有利于促進學生的知識建構。
《小烏鴉愛媽媽》是一首兩聲部的合唱歌曲。此前,學生很少接觸過分聲部歌曲,為了讓學生在演唱時做到聲部和諧、音高、節(jié)奏準確,可以將高低聲部用不同顏色顯示在屏幕上,并且用“音頻解霸”分別錄制兩個聲部的伴奏。學唱時,輪到哪個聲部就播放那個聲部的伴奏,并且將歌曲中的漸強、漸弱等速度記號設置成“移動播放”從而提醒和幫助學生,更快更好的學唱歌曲。最后,在合唱時,還可以配上動畫mtv,指導學生看著畫面,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從中感受小烏鴉對媽媽的愛心。再如,教學《敲手鼓的小巴郎》時,由于此歌曲中的音樂記號較多,學生不易掌握,有v(換氣記號)#(升調記號)等,在歌單顯示時,把它們用不同的顏色顯示,并不停閃現(xiàn),提醒學生在演唱時注意這些記號的變換。如《大鹿》中的后十六節(jié)奏,以及表現(xiàn)小兔求救心切的樂句。
識別和表達音樂中拍子的能力(跟拍的能力) ,構成了學生對音樂中節(jié)奏要素理解的基礎,包括速度、節(jié)奏型中音符的持續(xù)關系、重音拍子等。蓋爾在一篇關于節(jié)奏性動作教學方法的文章中指出:“我們必須幫助學生培養(yǎng)一種有規(guī)律的動作感覺,學生是被許多有規(guī)律的動作所包圍,如呼吸、走路等,因此,動作是在拍子中,這是最自然不過的”。
1、感受重拍音的活動。
感知重拍音是學習節(jié)拍的基礎,也是對聽覺的訓練。能夠準確把握住循環(huán)出現(xiàn)的重拍音,可以很好的幫助學生進行穩(wěn)定的律動感和富有韻律的音樂感。
(1)非移動位置上感受重音。教師在鼓上敲擊,以四拍為一個單位,每個四拍中都由一個不同的重拍音,例如x x x x | x x x x | x x x x | 要求學生閉上眼睛聽辨,然后伸出手指表示哪一拍是重音;教師連續(xù)敲擊一段有相同重音的節(jié)奏段落,如 x x x x | x x x x | x x x x |要求學生閉著眼睛聽, 在重拍音上拍手,教師相隔一段時間變換重拍位置,鍛煉學生的聽覺、跟隨音樂變化的能力。
(2)進一步做移動位置活動。教師仍然在鼓上敲擊有不同重拍位置的節(jié)奏段落, 要求學生跟著鼓聲走,在重拍上用動作表示出來,同時在活動中結合速度的變化進行。
2、感受、體驗節(jié)拍的活動。
當學生基本掌握一些音值、節(jié)奏型和重拍音后,讓學生玩“拍皮球”這一游戲,通過不同的拍皮球動作,比較、感受、體驗2/4、3/4、4/4等拍子。首先,教師把學生分成甲乙兩組,面對面站著,按下面三種方式練習拍皮球:
(1)2/4 (x x/拍接) 第一拍甲組同學重拍, 第二 拍乙組同學輕接,然后第一拍乙組同學重拍,甲組輕接,依次進行下去;
(2)3/4 (x x x/拍擊接)第一拍甲組同學重拍,第二拍乙組同學輕擊,第三拍甲組同學輕接。按此重復進行;
(3) 4/4 (x x x/拍擊扔接)第一拍甲組重拍, 第二拍乙組輕接,第三拍乙組重扔,第四拍甲組輕接。接著,教師分別演奏2/4、3/4、4/4拍的樂曲,演奏時突出節(jié)拍特點,學生跟著音樂的拍子拍皮球; 最后,教師把剛才的三種拍子的音樂交替進行演奏,每次變換拍子之前,在前段音樂的最后一拍發(fā)出數(shù)字口令,“2”表示2/4拍,“3”表示3/4拍,學生聽到口令,迅速變換拍球的動作,做到與音樂的拍子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