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教育孩子方法和經驗
導語:以下是我們對子女教育的一些教育孩子的心得和子女教育的一些做法,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的性格和特點,相信每個家庭也都有教育子女的成功經驗和方法,所以我們還要繼續學習和借鑒其他家庭如何教育孩子的經驗與方法,最終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能夠使孩子健康茁壯的成長!
教育孩子方法和經驗
第一點是努力培養孩子認真的態度。
我經常告訴孩子,成為小學生以后,學習是他的主要任務,要認真對待,努力做好。特別是學習的過程中要專心致志,不能邊學邊玩,該玩的時候再痛快的玩。我認為孩子只有認真對待學習了,才會專心聽講,好好寫作業,學會學好老師教的知識和內容。孩子認真負責的態度一旦形成,責任心、責任感也會隨之加強,以后不管是對學習還是其他事情,孩子都會認真對待,努力做好。
第二是努力養成良好的習慣。
1、作業方面。入學以來,我要求孩子回到家的第一件事就是寫作業;并且堅持陪同孩子完成家庭作業,當然陪同也不是一直盯著、看著,而是適當的監督和提醒,比如:糾正坐姿、檢查書寫質量、讀課文吐字要清晰等等,特別是剛開始,孩子的識字量小,有一些題要讀給他。有時我就在旁邊看看書、練練字什么的,不讓孩子感覺到是在專門陪他。
2、檢查。做完作業后,我一般先讓孩子自己檢查一遍,等孩子檢查完以后,我再查一遍,如果有的錯題孩子沒查出,我會及時糾正他,馬虎的直接改;不會的話,就在給他講講,記到糾錯本上,有時孩子還提醒我,媽媽這個錯的記到糾錯本上吧!其實檢查跟再做一遍差不多,能起到復習的作用。
3、接下來我要說的就是復習情況。近一段時間以來,每個周末,我都陪著孩子復習一遍前面的內容,背背課文、認認生字,以避免他邊學邊忘,也讓孩子慢慢形成復習功課的意識。有一次,我們兩個復習的時候,一篇文章背的不熟,孩子有點煩躁,我就跟他比賽,看誰背的好、背得快,還真的很調動孩子情緒。
4、閱讀。說起讀書,我是從孩子很小的時候開始,就給他讀一些小故事,當時我沒有很深刻的認識到閱讀的重要性,主要是想通過講一些東西,拓展孩子的知識面,讓他多懂一點常識。后來看了一些教育方面的書,才知道閱讀很重要,特別是上了小學以后,李老師給了很多指導,咱們班的讀書氛圍又那么濃厚,所以孩子的興趣更大了。最主要的問題是讀不了太多,但是自從學生字以來,特別是涂智慧樹以來,明顯有了很大提高。
現在,馬繹淳在寫作業、檢查、計時、寫博、讀書等方面都能夠很積極的、主動的完成。遇到積極性不高的時候,就哄著、吵著的完成,盡量不妥協,讓他知道自己的事情要努力自己完成。
第三是努力培養孩子健康向上的心態,建立自信心。
在學習上,努力讓孩子勝不驕、敗不餒,不能因為自己考的好了就翹尾巴,也不能因為沒有達到目標就心情失落。我經常告訴馬繹淳:考的好了,說明你這部分知識掌握的牢固,并且做題時細心沒出錯,沒考好,要積極找原因,為什么錯,爭取下次不再犯同樣的錯誤,要以積極向上的心態來對待一些事。
在以后的學習生活中會有很多挫折和困難,只有心態好了,才能不斷的調整自己,提高自己,適應環境,所以我很注重孩子的心態。比如原來,我陪他下棋就是不能輸,輸了就哭,所以后來下棋前先講好條件,輸了不準哭,要是不依不饒的就不下,要能面對自己的失敗。再比如:元旦的時候,咱們學校舉辦了畫展,馬繹淳在這方面不擅長,最開始我都想著不參加吧,后來孩子要參加,我也積極鼓勵他,認真畫了一副作品,交上作品以后,孩子就一直盼著能得獎或是被展出,甚至還說做夢夢到自己沒有得獎。我沒想到他這么重視,我就跟他說:“沒事的,兒子,畫畫不是你的`特長,你平時畫的也少,沒有別人的好很正常,如果比賽下棋你就一定能行。”聽了我的分析以后,孩子算是對這件事釋懷了。
第四是積極與老師溝通,努力配合老師。
我覺得這一點是孩子成績還算穩定的很重要的一點。家庭是孩子的第二課堂,在教育孩子方面,咱們大家大多數都是“摸著石頭過河”,但是老師不同,老師有很多的實踐經驗和好的做法,所以一般李老師提出孩子要做到的,我都會督促孩子,努力完成,這樣在家也能延續在學校老師對孩子的要求,讓孩子在一個相對一致的教育環境下學習成長,這對習慣的養成也有很大幫助。
教育孩子方法和經驗
一、教育孩子要以身作則。
我們夫妻二人都是老師,通過多年的觀察發現:學生的許多缺點是能夠在父母身上找得到的。所以,我們要教育子女還要先約束好自己,規范好自己的行為,這樣子女有一個好的榜樣,不必我們家長有多少說教,子女也會跟著去做。所以我們應該用良好的環境和榜樣去影響、熏陶孩子。小孩的模仿能力很強,他們時常受周圍環境的影響,模仿身邊的人或事物,因此,家庭的生活環境、家長的榜樣作用便是一種“無聲的教育”。我和我愛人從不打牌或打麻將,休息的時間看看書和電視,或者上網查查需要用的資料,還買了許多古今中外歷史經典書,如《四大名著》、《百科全書》、《成語故事》、《一千零一夜》、《格林童話選》及一些適合兒童閱讀的英雄人物傳記、科學家傳記等等,愛人還喜歡國學方面的書,女兒有時也跟著學一些,我們有意培養女兒“與書為友”的習慣,這些好習慣會影響孩子的一生,對她人生的發展是有益無害的。
二、積極配合老師對孩子進行教育。
小孩在讀書期間,老師的作用是相當大的。非常幸運,我女兒的老師是非常負責的好老師,教學經驗豐富,很受學生歡迎。作為家長要多與老師聯系,關心孩子在校表現,和老師探討孩子的不良習慣,有錯誤能夠及時的糾正。這樣老師也能夠更全面地了解你的孩子,更有利于老師從孩子的個性出發,尋找一種更適合這個孩子的教育方法。正因為這樣,我們要經常教導孩子尊敬老師,認真聽從老師的教導,“一日為師,終生為父”這正是老師的偉大之處。
三、培養孩子生活能力和行為習慣
現在的孩子大多數都被培養成了“小皇帝”“小公主”,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更別說知道感恩了。在家里,我們有意識的'讓女兒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七歲時讓她單獨睡一個房間;八歲自己會洗頭洗澡;晚上單獨在家,寫完作業后再看一會電視,到了時間會自己先睡;會主動幫忙洗碗……除了正常的零花錢之外,我們很少給她錢,因為從小她就沒有亂吃零食的習慣,她要買什么都會事先征得我們的同意。有時我們會有意無意地在孩子面前說大人在外面工作有多么辛苦,賺錢是多么不容易,這樣孩子自然而然知道珍惜,懂得感恩了。此外,在打掃衛生時,可以叫她負責收拾自己的房間,大人則負責其他地方。一方面讓她感受到了父母的辛苦,另一方面也培養了獨立生活的能力,就可以贏得孩子的敬重,從而更加珍惜為她所做的一切。
四、學會換位思考,不給孩子太大的壓力
女兒讀一年級時,年齡比一般人要小一些,剛開始什么都不懂,還不知道讀書是怎么一回事。語文成績總要比別人差一點,數學還曾經考過不及格。作為家長,當時我們很著急,但卻沒有責備她,也沒有額外布置課外題來強迫她學習,更沒有規定她考試非得考多高的分。而是從培養好的學習習慣入手,提醒她上課要認真聽,不能受同學的干擾而影響聽課,放學后首先要把作業獨立完成,有問題先查字典,不要依賴父母的輔導,就這樣一步一步,潛移默化,成績逐漸在提高,從三年級到現在每年都是三好學生,數學還經常考滿分。經常聽人說小孩在周末要上輔導課,還要學習樂器或舞蹈,學了之后每天還要練習,這樣孩子幾乎就沒有休息和放松的時間。在我看來,除非小孩自己非常樂意去學,如果強迫的話,那是不可取的。我們應該充分尊重孩子的天性,挖掘孩子的潛力。孩子比較小,天性好玩,要保證孩子有充裕的時間去玩和放松,去做自己歡的事。我們曾經帶過女兒去學二胡,后來發現她對此不感興趣而是歡繪畫,于是就放棄了二胡,她堅持學習繪畫直到現在,并且樂此不彼。
五、與孩子進行溝通,注意恰當的獎懲
注重與孩子日常交流,幫助孩子克服缺點。從細微處發現孩子的優點和缺點,幫助孩子發揮優勢、彌補不足,并及時發現孩子的變化,表揚和鼓勵進步,批評和糾正錯誤,防微杜漸,防患于未然,保證孩子健康成長。我們非常注重與孩子的交流,每天都與孩子聊一聊學校發生的事,從她的講述中就能夠發覺她的進步或問題,有進步及時表揚,有錯誤要嚴肅批評,但表揚與批評的尺度應該把握好,最好不要用物質和金錢,而以精神獎勵為主。不光如此,更要全面了解與小孩經常在一起玩的伙伴,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如果發現交往密切的同學之中有行為習慣不好的,要教導她不能受別人壞習慣的影響,并且要注意與這種人保持距離。
教育孩子方法和經驗
1、陪伴孩子寫作業
我堅持工作再忙也要忙孩子,幾乎從不把單位的工作帶回家,實在需要加班也一定要等到孩子睡著了再干。為了不耽誤孩子的學習時間周一至周五我沒有帶孩子去飯店吃過一頓飯(真是孩子饞了就趁孩子沒有放學買回家也未嘗不可)。在孩子寫作業時我絕不插嘴指指點點,打斷孩子的思路,一定要讓孩子養成獨立思考問題的好習慣。即使發現問題也要等寫完作業后逐一指出。由于子雅識字較多,我從不給她讀題。閱讀題目并理解題意是做題的關鍵。我們大人讀題會把題目中重點的字詞直接傳達給她,幫助她理解題意。久而久之,沒有了我們這雙拐杖她自己很難讀懂難一些的題目要求,從而影響她做題。作業完成后盡可能引導孩子自己檢查糾錯,實在找不出來時再指點。錯題絕不可直接告之答案,一定要想辦法引導孩子讓她自己說出來。其實放開讀題子雅在家做的卷子、報紙錯誤會很多(最早一次數學家庭報紙得了75分)。為此我很郁悶,在簽字中曾經提到,是李老師回復的“慢慢會好起來的”給了我莫大的鼓勵。至今我仍在堅持,子雅家庭作業的正確率也有明顯提高。
2、作業簽字
記得第一次家長會上張老師要求家長詳細簽字。從那以后子雅每做完一項作業,我都會將孩子作業上出現的問題在簽字時一一列舉出來,以便老師參考,依據孩子出現的問題進行下一步教學。后來我發現孩子出現的錯誤標注在錯題旁邊更方便老師查看,我就做了改進。其實,認真簽字也是我們對孩子負責的一種形式,每天寫完作業到了簽字的時候子雅就會笑著學我:“李老師您好……”“張老師您好……”
3、培養要強的孩子
李老師在家長會上講,一定要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不可強迫孩子,防止厭學。我回到家里苦思冥想,只有孩子自身要強了,求知欲望強了才會不甘落后,不用我們催就會主動學了。有的孩子來自于父母的遺傳天生就要強,有的則不,我們作為家長可以潛移默化的去培養。當然間接表述要優于直接傳達。
4、對孩子的獎勵和懲罰
作為家長我很注意言傳身教,答應孩子的事一定要說到做到,教孩子做守信用的人。尤其是對孩子的懲罰,我們做不到的一定不要說。就像放羊娃與狼的故事一樣道理,時間長了孩子發現家長只是嚇唬一下,以后她就不會再聽了。
5、讓孩子多識字
只要我們用心去觀察,總會發現有一種識字的方法適合自己的孩子。子雅愛吃,我就帶她逛超市,凡是產品包裝上認識字數超過一定數量的,就可以買回家吃了。在街上走或去飯店看到標牌就讀給她聽。有些常用字孩子常見慢慢地就認識它了。但有時子雅也會把兩個長相很相近的.字記混,隨著她識字量的增大,我會讓她用認識的字組詞來區分。
6、閱讀要堅持
子雅雖然識字多但總讓她自己讀也會厭煩,我就和她爸爸三人輪流講故事。隨著孩子識字量的增大,閱讀面也隨著李老師推薦的書籍而不斷的拓寬。其實每天無論讀的多與少,都要讓孩子堅持下去,培養她做一件事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
7、寫博文要堅持
子雅在口述博文初期也哭過、也鬧過,但通過兩個多月來的堅持在上周她終于說了一句:“原來寫博文也沒有那么難啊,哈哈哈!甭牭竭@句話我高興地蹦了起來,真是功夫不負有心人啊。
8、感恩老師
開學之初,子雅每天去上學我都很緊張。換了新的環境、新的老師、新的同學(幸好有她的好朋友張紫涵陪伴著她),不知道她會不會適應(幼兒園子雅每天早上上學都要哭,足足哭了兩年,一點也不夸張噢)?墒敲看慰吹阶友呕丶一畋膩y跳地說這說那,我就安心了。她經常性的在家突然冒出一句:“媽媽,我太喜歡李老師和張老師了!彪S后我就用夸張的表情說:“呀!你咋和我喜歡的人一樣呢?哈哈哈!比缓笪覀儌z就擊掌歡呼。每次家長會開會回家我就會告訴她:“我終于明白你為啥這么喜歡李老師、張老師了,原來她們倆這么棒啊。特別是家長會李老師餓著肚子開到九點鐘,多么辛苦啊、多么負責啊。我猜你的老師一定是全年級最棒的老師!弊友啪蜁胶椭f:“就是,不看俺李老師是誰啊?不看俺張老師是誰啊?哈哈哈”適時地在孩子面前夸老師,讓孩子學會感恩老師。
9、要和孩子一樣聽老師的話
子雅知道我和她一樣聽兩位老師的話,我在家偶有想逃懶的時候,她就會嚇唬我:“不做是吧?我告訴老師,等著李老師、張老師吵你吧!”只要女兒搬出來兩位老師我就老老實實的照做了。孩子就是老師的“小眼線”,專門盯著我在家是否認真配合老師的工作。因此,只要是老師在家長會上或者校信通上告之的配合工作我一項也不落下。比如:試卷、報紙、獎狀的分類保存;檢查書包不能丟三落四;本子、課本包窗紙(塑料的雖已買好,也要換掉);上學按時不遲到、不早到;周一穿校服,檢查書本是否折角;周二檢查個人衛生(周一課程表最下方記下來。周一晚上是子雅固定的修剪指甲時間。子雅上周一說:“媽媽,別剪了,一次也沒檢查過”。我說:“不行,李老師說了是學校抽查,說不定哪個周二就抽查到你們班了,必須按李老師的要求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