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初中地理學習方法
導語:學習地理,我們可以通過通過各種有意義的地理活動,可以充分發揮同學們的主觀能動性,在同學們獨立實踐的過程中,可以達到豐富知識、培養技能、提高能力、陶冶情操的目的。這樣課堂內外結合,因地制宜地通過實踐活動學習地理,特別有利于我們的全面發展。
初中地理學習方法
一、如何讀好地理教材
為什么我們要學習地理?怎樣學好地理?這是我們全體學生在初中學習階段必須認真思考的。
同學們知道,我們生活在地球上,地球是人類的家園。學好地理可以使我們知道整個地球的面貌,了解世界各地自然景觀的差異,了解世界各國的民族風情、秀麗河山,幫助大家解決一些難解的自然現象:日月星辰為什么東升西落?為什么有些地方山嶺眾多,有些地方地勢坦蕩?有些地方荒無人煙,而有的地方人口稠密?為什么南方山青水秀、流水潺潺,而北方山峰雄偉,河流干涸等。
古代人們形容人的知識廣博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學好地理,使我們加深認識家鄉的、祖國的、世界的地理環境發生發展及變化規律,更好地協調人類活動與地理環境的關系,有利于人類與資源、環境可持續發展。
怎樣學好地理?學習好地理的方法很多。通過對學生學習地理的調研,總結出下列步驟可供同學們學習參考:
(一)學習什么內容?是地形、氣候等自然地理內容,還是城市分布的人文地理內容?是區域地理,還是綜合地理?
(二)在什么地方?就是該區域的地理位置,它包括經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及政區位置等,要搞清所學地理事物的空間位置與聯系,要充分利用地圖和地球儀,通過讀圖、填圖、繪圖等辦法得到鞏固與提高。
(三)為什么有這種地理事物或地理現象?要知道某一區域中為什么有某種地理事物或某種地理現象及其之間存在差異的原因。學習時應認真聽課,特別注意老師的啟發、引導與指導的內容,結合課本“想一想”“讀一讀”“做一做”,結合自己的親身體驗,去認真觀察、探索、思考,用發散性思維創新地揭示出地理事物之間的聯系及規律。
(四)將地理事物的存在和地理現象的發生與人類的活動聯系在一起進行考查。將地理現象與人類社會實踐聯系在一起,分析它對人類生活、生產有哪些有利影響,哪些不利影響。
(五)掌握地理事物發生、發展及變化規律,運用正確的方法處理好人類同地理環境之間的關系。例如,人類怎樣合理利用各種資源來發展生產、改善生活?怎樣防御自然災害,減少或免受損失?怎樣保護環境,使人類的生存與經濟發展相適應,與環境資源相協調,從而實現可持續發展。
學習地理要在學好基礎知識的基礎上學會閱讀使用繪制地圖、圖表的技能與方法,學會用比較法和綜合分析法理清地理區域的差異性和相關性。在日常生活中觀察自然和社會地理現象,多動腦去想一想、多動手畫一畫、做一做,多參加地理課外活動,多參與地理研究性學習,多閱讀地理書籍、報刊,多看地理節目,多收集有關地理信息,豐富自己的知識,從而增加自己的才智,使自己對大自然奧秘產生極大興趣。在學中用,用中學,這樣一切地理現象和社會現象將迎刃而解了。
二、運用地圖學習地理
同學們從小學開始,就已了解到地圖是學習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地圖不但展示了各個區域的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而且還能概括地反映出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的分布狀況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因此,不會閱讀地圖是無法學好地理的。那么應當怎樣閱讀地圖呢?
一般說來,閱讀一幅地圖,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人手。
第一步,認識地圖。這是閱讀地圖最基本的一步。地理課上老師一定按這樣的步驟教同學們認識地圖:
1,在各種地圖上判斷方向,了解地理事物之間的相互位置。
2.通過對比例尺的運用量算地理事物間的大致直線距離。
3.了解各種表示地形的圖,從而推斷地勢的大致起伏狀況和主要地形的特征及分布。
4.通過對各種圖例的了解,在地圖上認識和查找各種地理事物。
通過以上四點,我們知道“認識地圖”的意思就是要能夠在各種地圖上判方向、量距離、明高低、識事物。這項讀圖基本功希望同學們一定要掌握好。
第二步,熟悉地圖。在認識地圖的基礎上,同學們就可以在老師的指導下或自行根據課文有關文字內容對地圖進行有目的的閱讀了。
閱讀地圖時,要盡量將有關的地理事物一一落實在圖上,以便了解和熟悉它們的空間分布情況。必要時可以用紅藍鉛筆進行描繪。如海岸線描繪成藍色,地區之間的分界線描繪成紅色,山脈走向按文字注記描成紅色等。例如學習我國北方地理時,就可在“我國北方”的地圖上了解以下幾項內容。
1.從多種角度如全國、緯度、海陸、山河、鄰國等,來判斷我國北方所處的位置。
2.主要地形區的分布和組成。
3.耕地和草原的分布。
4.主要河流湖泊和水電站。
5.主要礦產分布。
6.主要工業部門和工業城市。
7.主要鐵路線及港口等。
通過對以上內容的一一落實和查找,對我國北方就有了一個整體的認識,而不應離開地圖去死記硬背課文中的有關內容。這樣學到的'地理知識就容易鞏固。如果同學們能夠和語文課、政治課、歷史課上所學的內容相聯系,那么讀地圖的興趣就更濃。
第三步,分析地圖。這是閱讀地圖的較高要求了。
認識地圖,熟悉地圖,只不過是從外部表面現象上認識地理事物。而分析地圖是要對這些表面現象進行具體分析,以便加深對地理事物的分布和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進一步理解。
例如,結合課文內容閱讀“西亞和北非”圖,可以分析出從印度洋通往大西洋的最近水道,從而加深了解土耳其海峽是黑海通往地中海的交通要沖,了解了蘇伊士運河連結的海洋··一得出本區是聯系亞歐非三大洲、溝通大西洋和印度洋的樞紐,對“五海、三洲、二洋”之地的戰略地位有了突出的印象。
通過對波斯灣沿岸的石油資源分布的觀察,會對該地區石油在世界上所處的重要地位有明確的認識。
循著“石油的海上運輸路線”,可以了解四個海峽和一條運河在海洋運輸中的重要性。
又如,我們通過文字介紹,知道上海是全國最大的城市,也是全國最大的經濟中心,工業、金融、商業、對外貿易、科技信息等方面在全國占有重要地位。通過讀圖分析,我們還可以對上海有更深人的了解:
.上海地處長江三角洲東部 ,地勢低平,河網密布。
.上海屬亞熱帶季風氣候, 周圍農業基礎優越。
3.上海瀕海臨江,地處我國“黃金水道”和“黃金海岸”
的交匯處,又有腹地廣闊的地理位置優勢,發展了遠洋、沿海、內河、鐵路、公路、航空運輸方式,形成了四通八達的綜合交通運輸網絡。
20世紀90年代,我國政府向世界宣布開發、開放浦東(上海市黃浦江以東),進一步開放長江沿岸城市,把上海建設成國際經濟、金融、貿易中心之一,帶動長江三角洲和整個長江流域經濟的飛騰。同學們,這樣“圖文結合”學習地理,是不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呢?如果你查閱歷史書籍,還可以了解到古代上海漁民在江中用竹編的“息”捕魚捉蟹,吳淞江下游一帶有“雇讀”之稱,后來“息”演變成“字息”(繁體字),這就是上海簡稱滬的由來。相傳戰國時春申君黃歇疏鑿黃浦江,故又稱“春申江”,上海又有一個別稱“春申”,這就是“申”這個上海別稱的由來。
當然,以上只是介紹了閱讀地圖的一般方法。各種各樣的地圖包羅萬象,每一種都有一定的閱讀技巧。在有些地圖的下方,還附有讀圖提示和要求,這些往往是讀圖的重點所在,帶有導向性質,千萬不可忽視。閱讀地圖學習地理知識,在于通過了解各種地理事物的分布,加深對地理知識的理解。
三、通過實踐活動學習地理
從漫長的地質時代到未來,從地球到浩瀚的宇宙空間,從國際上的種種新聞到身邊的天氣變化……和地理知識相關的實踐活動太多了。如果同學們能夠利用實踐活動學習地理知識,或者把學到的地理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那么我們的學習就會更加生動活潑。
地理課外活動是課堂教學的延續和補充。地理課外活動有些可以在校內開展,有些可以在校外開展。地理課外活動的形式有豐富知識性質的,有動手操作性質的;有全體同學參加的,有個別自愿參加的;有普及型的,有提高型的。歸納起來,地理課外活動有以下兒種。
(一)觀測預報。主要內容有氣象、物候觀測預報,天文、地震觀測預報,環境觀測預報等。
例如,用家用溫度計測量早、午、晚氣溫并記錄下來與當日氣溫部門發布的數據對照;還可用地溫計觀測地溫;用空盒氣壓計觀測氣壓;用小旗、樹枝、炊煙、大樹等搖動狀態估測風力。
時間長了,有了積累,就可以試著做補充天氣預報。還可以觀測星空,認識恒星、行星、星座、彗星;觀測日食、月食等各種天文現象并記錄或拍照。不間斷地觀察井水的情況、動植物的情況,可以發展地震前兆。注意觀察某些敏感花草、樹木的變化,可以發現環境質量狀況的變化等等。
(二)考察旅游。主要指在老師帶領和指導下進行地理野外考察或旅游活動。如地貌類型的辨認,地質構造的觀察,礦物和巖石的判斷,土壤植被類型的辨認,河流湖泊的觀察,海岸類型的觀察,名勝古跡、奇峰異洞的探訪等等。
(三)參觀調查。主要是指對人文、經濟活動的參觀調查。
例如學校組織同學們到工廠、礦山、碼頭、農村、牧區、車站、飛機場、博物館、展覽會進行有目的的參觀活動,以及鄉土地理調查、環境質量調查等等。
(四)制作和操作。主要是鍛煉我們的動手能力。如制作礦物、土壤、巖石標本;制作地球內部構造模型;制作火山構造和地震構造模型;制作等高線原理教具;制作乒乓球地球儀;制作課堂教學用的投影圖片;利用電腦演示地理概念、地理原理的程序編制和操作等。
(五)閱讀寫作。主要是對地理科普廣播、電視的收聽收看;地理雜志、書籍的閱讀;地理小論文、地理調查報告的撰寫;地理櫥窗、地理畫廊的布置;地理黑板報、墻報的編寫設計一等等。
(六)競賽演講。主要包括各種地理知識和地理演示和操作的競賽。如國情知識、環保知識、氣象知識、世界地理知識、鐵路航線知識的競賽活動等。
(七)集會游戲。如組織地理晚會,表演與地理有關的文娛節目,舉行地理猜謎活動,舉行拼圖游戲,舉行與地理知識有關的郵票展覽等等。
初中地理學習方法
一、自編順口溜記憶
地理知識內容繁多,有缺少連貫性,學習時往往記得慢、忘得快,如果編個順口溜識記,則會記得快,忘得慢。如南亞地理中,講到印度的物產有:棉花、黃麻、甘蔗、花生、茶葉,可編為棉麻折花茶(折指甘蔗),在學習用NSWE幾個字母分別表示經緯度時,學生對這幾個字母很容易造成混淆,張冠李戴,可編為北N南S、西W東E。也可讓學生自行編順口溜,將較好的順口溜在班上推廣應用。
二、學會概括
有的章節內容繁多,但重點內容少,學習時,只要抓住重點,便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南亞地型復雜,可用八個字概括,即山河相間、縱列分布。東北三省的氣候可用四個字概括,即長冬短夏。我國季風氣候的優點可概括為:預熱同期。
三、對地理的原理,概念的理解要抓住重點,抓住關鍵
對地理原理、要領的掌握,并不要求象物理、數學公式、定理那樣精明,只要抓住其中的關鍵和要點,就很容易地理解和掌握了。例如:在自然界中,對人類有利用價值的陽光、空氣、水等都是自然資源,通過這句話告訴我們對自然資源概念的理解。就應該抓住兩個:要點第一,自然資源是自然界中存在的.,它不是工業產品。例如:汽油,雖然對人類有利用價值,但不是從自然界中直接獲取的的,它是工業產品。第二,對人類有利用價值的才是自然資源。例如沙漠雖然在自然界中存在著,但目前,對人類沒有利用價值,所以他不是自然資源。
四、有效地體現"地理的特點:地圖和理論的結合,將所學知識落實到地圖上
部分學生對地理的學習存在嚴重的錯誤認識,認為背背成績就會很好,那是大錯。因為地理是地圖和理論的結合,也就是說要在理解好地理基礎知識的基礎上,要養成看地圖、記地圖、畫地圖的良好習慣,使所學內容有效地落實在地圖上。
1.看地圖學習時首先要多看地圖,將河流、城市、礦產都落實到地圖上去,并從地圖中找到它們的位置。事實證明,看各省地圖效果好于看分區及全國地圖,如學習中國地理華北地區五省二市時,可逐個省學習,以山西省為例,其形狀象平行四邊形,主要河流有黃河、粉河、省會太原,煤礦有北部的大同,中東部的陽泉,臨近省份分別為:北臨內蒙古、西臨陜西、東臨河北、南臨河南。可用相同的方法學習其它省份,只要各省地理知識掌握了,中國地理也就學會了,學習世界地理也是如此。
2、記地圖記地圖也是學習地理的重要環節,一旦記下了圖就能達到胸有成竹的效果,例如面積居世界前六位的國家,要記下這幾個國家的圖形也不難,仔細觀察就不難發現,中國的圖形象一只高昂著頭的雄雞,澳大利亞象騾駝背,加拿大象被綁著腳而背朝地的山羊,巴西與南美洲圖形相似。
3、畫地圖如西亞石油輸出的路線,同學們可以在一張草紙上繪制出簡單的、相對位置正確的示意圖。這類圖不需要繪制得多么精準,只要能說明問題就行。
五、要善于把不同的地理事物聯系起來
把不同的地理事物之間建立起聯系,首先必須問"為什么?這樣便會養成由果推因的良好的地理思維習慣。例如:世界雨極是印度的乞拉朋齊,那么,為什么乞拉朋齊會成為世界雨極呢?結合地圖,根據乞拉朋齊所處的地理位置便可分析出,乞拉朋齊位于喜馬拉雅山的迎風坡,這里有大量的地形雨,這樣,氣候便和地形、位置相互聯系起來了。
六、與生活聯系起來
地理總是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如果與生活聯系起來,就不會感到乏味了,"學習人口、糧食與環境"時,特別是農村學校,可結合當年大量開荒毀林而遺留下來的荒坡荒地的現象,讓學生作為社會調查,了解當年開荒毀林的背景、原因及情景,以此激發起學生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并樂于學地理的情操。
初中地理學習方法
(1)要明確學習的內容。是地形、氣候等自然地理內容,還是人口、城市等人文地理內容?還是一個區域或是一個國家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綜合情況?
學會使用地圖地圖是地理信息的載體,它能將我們不能親眼見到的廣大地理環境變得一目了然。地圖又是學習地理的工具,通過分析地圖,可以認識地理特征、原理、成因,找到利用改造的途徑,要學會讀、用各種地圖,首先要記住最基本的地圖。對于世界地理而言,首先要記住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
(2)要知道所學習的那個區域在什么地方?這就要充分利用地球儀和地圖,知道所學上述地理事物的空間位置和空間聯系。
學會使用課本教科書既是掌握知識、技能的工具,又是培養自學能力的依據。目錄提示著全書的要領和前后的聯系,要經常翻閱,以便對全書內容心中有數。精讀課文、常看深思,抓住要點,記下問題,要特別重視插圖和表格,領會圖表所說明的問題。
(3)要了解所學地理事物產生的原因。比如,為什么一個地區同另一個地區有差別,為什么有些地區又很相似??
重視地理觀察觀察就是邊思考邊細看。看一看當地的地理環境的面貌,以及人們在當地是怎樣活動的。通過報刊、電視節目、圖片獲得地理信息,鍛煉我們的才智。
(4)要了解所學地理事物帶來的影響。是有利,還是不利。
要認識學地理的重要性,才能自覺地對待學習。我們要投身社會主義建設,不具備中國地理知識是不行的。試想一個地方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一點不懂,何以動手去搞建設?要知天下大事,不知世界地理,同樣不行。
要學好地理,最重要的`是讀圖和學習繪圖,用圖來幫助自己理解和記憶,做到“心中有圖”。
其次,要用聯系的觀點學習,例如,氣候和農業有密切的關系,礦產和工業有密切的關系,人口的分布和自然環境有關系。各種自然條件彼此又有關系,如:氣候和水文,水文和植被等等,不能孤立地學習,不能死記硬背。,要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
此外。學習地理,既要了解課本中的內容,學會閱讀、使用、繪制地理圖表等技能,還要留心觀察自然和社會,看一看當地的地理環境的面貌,以及人們在當地是怎樣活動的。觀察時,要動腦筋想一想,多問幾個為什么。
除了這些之外,還要多閱讀地理書籍、報刊、觀看電視節目和收聽廣播中有關地理的內容,從電腦網絡上獲取有關地理的信息,這些都能豐富我們的地理知識、鍛煉我們的才智,使我們更好地學習地理!
【初中地理學習方法】相關文章:
高中地理學習方法03-22
初中地理教案01-06
初中地理教案06-04
初中語文的學習方法03-21
初中物理學習方法08-17
初中數學學習方法總結06-03
初中地理教案范文11-16
初中地理教學心得01-19
【薦】初中地理教案02-24
初中地理優秀教案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