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家長教育孩子有哪些建議
導語:每個人都有先天的溝通模式,而溝通模式可以大致分成幾個類型,了解自己和親近的人分別是哪一種溝通模式,知道孩子與自己的相同之處、不同之處,有助于彼此更好地交流。父母應該尊重和接納孩子的溝通模式,讓每個孩子活出本來的樣子。孩子的成長不僅靠老師、學校,還要靠父母、靠家庭,但現在很多家長對如何教育子女缺乏真正了解。有些家長用老一套方法,對孩子的過失,不是打就是罵,不但沒起到教育效果,還適得其反。
家長教育孩子有哪些建議
1、培養閱讀興趣
閱讀興趣從胎教開始,愛看書的家長和多書籍的成長環境會鑄造一個愛看書的孩子。書籍所帶來的知識量不是一個幼兒園老師、小學老師、中學老師甚至是大學老師所能帶來的,當然也不是他們能引導的。
閱讀興趣的培養必須從父母開始做起,在孩子尚未讀書時即便是多講幾個童話故事,陪孩子多看幾本繪本,根據故事和孩子聊天,都能有助于孩子閱讀習慣的養成。如果孩子已經讀小學了,也應當鼓勵他看更多課外書,增長見識。
2、給孩子一個溫馨的家庭環境
一個和諧的成長環境必須由家長來營造,孩子從學校回來,學校發生什么事情有時候老師也不能及時解決。回到家,就只能靠爸媽來培養。
良好的成長環境和良好的家教會影響孩子建立良好的行為習慣和道德品行,還能讓孩子對家庭產生依賴和積極向上的情緒。這樣的孩子,不會厭惡周圍的東西,也不會因家庭而產生消極的輕生、厭學等情緒,培養廣闊的胸襟。
3、讓孩子學會面對挫折,承受考驗
扛得住壓力,經得起考驗,笑對人生各種波折的人,才是真正的強者。家長要注意在孩子遇到挫折的時候給予鼓勵,讓他們知道摔倒并不可怕,能夠重新站起來更重要。
4、生活細節的管理
不同的孩子生活細節上各有不同,但也需要家長細細分析,某些需要做出比較嚴格的管理。比如說上網成癮,這明顯就是由于家長對孩子的.上網習慣沒有進行嚴格管理,導致孩子離不開電腦。
學習和生活的習慣也要進行管理和言傳身教,家長有良好的生活習慣,孩子也會進行模仿。媽媽愛干凈,孩子也會講衛生,媽媽動作利索,孩子也不會有拖延癥。在習慣養成階段,特別要注意生活細節的處理方式,給孩子做個好榜樣。同時進行適當的管理規范,不要讓孩子偏離正道。
5. 安全教育
無論老師囑咐了多少遍,總是有些學生在放學路上違反交通規則。對孩子安全規則的教育,必須從娃娃抓起。家長別闖紅燈,別抱僥幸心理,遇到孩子有亂跑行為,必須要嚴加訓斥。尤其是騎電動車的女家長,不亂闖紅燈,就是給孩子做表率。
請您記住,老師只負責校內的安全,管不了路上的交通。一旦你家孩子違反交通規則而受傷,你將會心疼一陣子,乃至一輩子。
6. 叛逆期的沖撞
孩子到了四五年級,就敢跟你頂嘴了——這可能是爺爺奶奶慣的,也可能是父母沒有好好立下規矩。記住,對孩子的缺點要對癥下藥,尤其是,對原則問題就是不能讓步。譬如,作業完不成,就是不能睡覺;關上電腦,就是不許玩游戲。
請您一定記住,五六歲開始,如果你舍不得對孩子說“不”,到了十幾歲,你就不敢對孩子說“不”了。不要埋怨孩子不聽話,你在孩子幾歲的時候,就埋下了隱患。老師管不了學生的逆反心理。學生往往怕老師,但是孩子不怕你,就是因為你沒有制定讓孩子尊重并且畏懼的規矩。
家長教育孩子有哪些建議
A
“老鷹型”:有主見目標特別愛面子
何奕宏認為,老鷹型的孩子有主見、愛面子,因此家長不能當眾批評,假如家里有客人在,要等到客人都離開的時候再批評他;老鷹型的孩子是目標管理型的,性格據理力爭,對于感興趣或認同的事物才有學習的動力,因此家長要想盡辦法讓他感興趣;老鷹型的孩子喜歡平等的溝通方式,家長如果說“我是你爸爸,我說的你一定要聽”,這對老鷹型的孩子不管用,因為他們愛面子,家長一定要避免采取高壓的姿態,否則很難說服他們。
建議
何奕宏建議,接納老鷹型的孩子,就要跟老鷹站在同一戰線。家長可以采取的句式包括“這個想法不錯”“我覺得值得考慮”,先接納孩子所有的感受和想法,然后多加引導和鼓勵。此外,在語氣方面,對老鷹型的孩子一定要講清道理、柔性訴求,不要高聲大喊。有時候家長覺得孩子沒有學習動力,可能是因為孩子不感興趣。家長要給老鷹型的孩子強化動機,解釋為什么要做這件事情、做這件事情有什么樣的好處。
B
“孔雀型”愛模仿他人易受環境影響
何奕宏解釋,孔雀型的孩子是榜樣復制型,特別重視人的感受,情緒變化大,受環境影響大。這類孩子的情緒容易影響表現,相應地彈性也大,因為他們好的也學、壞的也學,情緒好的時候,表現可以很好,反之,也可能表現很差。家長要注意幫孔雀型的孩子揚長避短,他們的目標感是后天訓練出來的,照顧孩子情緒感受,發現孩子的興趣點。
對于孔雀型的孩子交朋友方面,家長一定要注意,這類孩子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一定要有好的模仿對象,第一任最佳模仿學習對象就是父母。如果孩子是孔雀型,家長特別要注意自己的舉止言行。這類孩子傾向于在環境當中學習,家長可以讓他去圖書館看書,去烘焙店學做蛋糕。孔雀型的孩子對全新的環境有一定的畏懼,假如時常更換環境,對他們來說會是很大的挑戰。越是熟悉的環境和領域,孔雀表現得越出色。
建議
“孔雀型”這類孩子需要參考的范例。有的孔雀型孩子在學習上遇到障礙,家長可以帶孩子去爬山,了解生命的意義。面對爬山這件事,孔雀型的孩子會首先問“有沒有人爬過”,他需要考證是否有人做過這件事。家長要接納孔雀型的孩子,就要去找一個案例給他。
此外,孔雀型的孩子做計劃的能力弱,家長不要讓孩子做長期的目標,例如一個學期,而是可以做階段性的目標,例如一個月的、一個星期的,教導孩子如何循序漸進地實現目標,給予適當的制約。孔雀型的孩子不喜歡被管束,內心深處渴望自由,但也不能沒有制約,缺乏制約會令他沒有安全感。多鼓勵孔雀型的孩子看偉人傳記,樹立偶像,模仿成功的模式。
C
“小蜜蜂型”:學一件是一件遷移能力較弱
這類孩子是海量學習者,最大的特征是活到老、學到老,家長教過什么他就會什么,但是沒有教過的'他就不會,因為他的遷移能力比較弱。所以,這類孩子要不就是“學霸”,要不就是“學渣”。
小蜜蜂型的孩子學會了一件事,收獲了一個成功,有了經驗的積累,再學會第二個。經驗的累加讓他最后形成學習的目的。何奕宏認為,對于小蜜蜂型的孩子而言,8周歲前的時期非常關鍵。家長教了他多少知識、家長帶著他讓別人給他教了多少知識,這些學習成功的體驗對小蜜蜂型的孩子至關重要。
建議
小蜜蜂型的孩子對很多事情充滿好奇心,但是和別的孩子理解和接受的程度不一樣,容易情緒不好,比較膽怯,內在的自信心不足,需要大量外界的刺激和指導。家長要給予他們多元的學習機會。一些小蜜蜂型的孩子看起來非常弱,其實可能是家長不知道小蜜蜂需要仔細教導,如果僅僅是陪伴的話,孩子沒有學習能力。家長必須從小給孩子制定目標,循序漸進并不斷實現。小蜜蜂型的孩子所有的信心來自于外界對他的肯定,比較害怕做錯事,做事情小心謹慎。對小蜜蜂型的孩子而言,一對一的家教指導相對而言比較適合。
D
“獵犬型”重視別人感受容易猶豫不決
“獵犬型”的孩子,是平衡協調型的,特別在意一件事是否公平、平衡,凡事喜歡想一想。在工作中,何奕宏曾經嘗試把老鷹型的孩子和獵犬型的孩子分成兩組教學,當一個問題提出的時候,老鷹型的孩子不會考慮太多,首先占個位置,而獵犬型的孩子就先不動作,會想一想。也就是說,當要做決定的時候,獵犬的孩子容易猶豫。事先已經說好了,“臨門一腳”又回去了。
“這個人會怎么想”“那個人會不會不舒服”,獵犬型的孩子在意所有人的感受,往往忘了他自己,經常委曲求全。因此,家長責備獵犬型孩子的過錯時,一定要點到為止,讓他有臺階可以下,有空間可以去思考改進的辦法。
建議
跟獵犬型的孩子溝通時,家長不要催促,可以說“爸爸媽媽最后給你三分鐘考慮”,三分鐘之后,家長就可以拍板。這樣的做法,既給了孩子思考的空間,又不讓孩子無限期拖延下去。
獵犬型的孩子容易隱藏心中真正的感受和情緒,所以家長要經常溝通讓孩子說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溝通時要提供具體的描述情緒的詞語,是有點“擔心”,還是有點“壓力”,或者是“緊張”和“沮喪”,讓孩子準確表達自己的情緒,關注孩子的感受。
家長教育孩子有哪些建議
1,愛要有方,嚴要有度。
家教往往存在“兩極分化”。要么愛得死去活來,要么嚴得不近人情。過份愛孩子的家長常常替孩子包辦一切,使孩子從小不能學著用自己的力量克服困難,自己的事情自己不做,以為別人的幫助理所當然。有的父母則以“愛”為理由,對孩子過份嚴厲,經常罵孩子,甚至打孩子。這樣的孩子往往會聽話,但漸漸失去自尊、自信,失去勇于向上、百折不撓的勁頭,失去敢于說真話的愿望。理想的家教應該“愛有方,嚴有度”,父母要對孩子多說一些鼓勵的話,多與孩子分享快樂時光,多給孩子發展的空間,相信孩子一定是最好的。
2,不要替代孩子選擇。
中國家長對待孩子,常有一種“不放心”的心理,很多事情都幫著孩子做。從小幫著孩子穿衣服,從小讓孩子跟大人睡,孩子上學,幫著檢查文具書本,不讓孩子干家務活。甚至長大了找工作、結婚,家長都要大包大攬。在這種包辦中,孩子的好奇心和想試試看的心理被抹殺,變得懶惰、依賴、怕苦怕累、沒有主見、不負責任。孩子能做的事,要早日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做。關鍵的選擇,要讓孩子自己去選,以便增加孩子的責任感和自信心。
3,對多元智力的認識。
哈佛大學教授、心理學家Howard Gadner提出的人的多元智力理論等到人們普遍認可,這種理論認為,人至少獨立存在著7種以上的智力,即:言語—語言智力,音樂—節奏智力,邏輯—數理智力,視覺—空間智力,身體—動覺智力,自知—自省智力,交往—交流智力等。這些智力在不同人身上,錯綜復雜地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程度地組合在一起,使每個人的智力都有獨特的表現方式和特點。因此,我們應該清醒地認識到,智力是多方面的,表現形式各不相同,我們判斷一個人聰明與否、成功與否的標準也應該多種多樣。不要過早地對孩子下結論,教育孩子一定要善于發現他的長處,予以挖掘發揚,最終就能做到每一個孩子都成功。
4,錯誤與成功同樣重要。
大多數家長總認為“孩子犯錯不好”,但對于孩子的成長來說,錯誤和成功一樣不可避免,一樣有意義。孩子犯錯誤的過程,就是孩子不斷嘗試、不斷創新、不斷成長的過程。孩子因為害怕犯錯,什么也不敢嘗試,小心翼翼、膽戰心驚地成長,那才是最大的失敗。錯誤也是一種美麗,也是一種成功。孩子有了錯,家長一定要平靜對待,當它是一件好事,當它是孩子進步、成長的機會,切勿大驚小怪、橫加指責,更不能因害怕孩子犯錯,而不給孩子嘗試與實踐的機會。
5,學會夸獎孩子。
大家現在都知道賞識教育,但夸孩子也是一門學問,一門藝術,只有運用得當,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首先,夸獎要公正合理,實事求是,不要夸大,也不要縮小。如果夸得不準,孩子就會產生疑問,起不到激勵作用。如果夸錯了,孩子就會把錯的當成對的,產生壞作用。其次,夸獎要真實,只有真心、真情地夸,孩子才能積極回應。心不在焉,敷衍了事,孩子往往會感到是在騙他。家長對孩子每一點進步給予發自內心的夸獎,會使孩子受到真心和親情的感染,樹立“今后我要做得更好”的決心和信心。三要夸獎及時,否則事過境遷,沒有了當時的氛圍,夸獎作用也會降低。夸獎的形式很多:除真誠的語言外,還有贊賞的目光和微笑,親切的擁抱,輕輕的撫摸,等等。孩子的成長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家長要時刻關注孩子的行為和舉止,經常夸他的優點和進步,讓孩子充分感受父母的信任和鼓勵。
6,教孩子欣賞別人,不要以自我為中心。
獨生子女常常是別人圍著他轉,他們很少考慮他人,更不懂欣賞別人,自然也就談不上合作,給人際關系帶來麻煩,對未來的事業不利。家長應當教育孩子學會欣賞別人,這樣才會正確看待自己,才能與別人合作好。可經常請其他小朋友和自己的孩子一起活動,引導孩子欣賞別人。如果我們能教育孩子從小每遇到一個人,都能向他們學習一個優點,那么我們的孩子一定會非常優秀。
7,幫孩子建立自信和自尊。
我們的家長朋友常常忽視培養孩子的自信、維護孩子的自尊。比如,為孩子大包大攬,孩子沒有機會去做事,自尊和自信就無從建立,做人的根本就不能確立。我們應經常對孩子的獨立思考和自我決策行為予以鼓勵。我們在批評孩子的錯誤之前,首先要表揚他好的方面,這樣維護他們的自尊和自信。即使孩子做錯了,仍要表揚他獨立解決問題的行為,然后再解釋他為什么錯了,這樣才有助于孩子自尊心的維護和自信心的培養。很多批評可以變成對孩子提出問題,其效果也會比批評更有效。
8,把握教育孩子的契機。
教育孩子的時機有很多,如安排孩子做家務,到鄰居家借東西,讓他們自己買日用品,等等,引導孩子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孩子就能健康成長。教育契機很多,關鍵在于“把握”。孩子的生日、兒童節、新學期開始等是很好的契機,可以借此鼓勵孩子闖過難關,邁上一個新臺階。孩子犯錯、考試后、參加活動前等,也都是很好的教育契機,好好地利用這些契機教育孩子,會取得平時難以取得的效果。
9,培養孩子超越自我、自我發展的能力。
現代社會是一個充滿競爭和挑戰的社會,誰也不能靠著一點知識和本事,到處通吃、一輩子通吃,不斷學習、不斷超越自我,才能收獲一生的幸福和成功。父母要想讓自己的孩子成為優秀的人才,必須讓孩子具備一種永不滿足、不斷奮進的能力。父母可以通過點點滴滴引導孩子正確地、理智地認識自我,客觀公正分析,認識自己有哪些長處,哪些劣勢,進而發揮長處,克服不足,不斷戰勝自己。孩子有了一些成績,就肯定他們,并提出新的目標,激勵他們不斷進取。久而久之,孩子就能不斷自我超越。
10,教育孩子需要一個過程。
當我們看到植物“開花”了,很自然地就要想到“結果”。其實,從開花到結果是需要很多步驟的,教育也是如此。在教育孩子方面,不少家長缺少耐心,不明白“過程”的必要和重要,對待孩子學習、犯錯誤等問題,表現得急躁,沒耐心。忽視過程的教育,是一種虛榮和功利的表現,無論是教師還是家長,都要回避這種心理!教育孩子,要懂得:責任心比虛榮心更重要!誠實和勤奮是最終成功的基石。
11,培養孩子的感恩之心。
是什么原因使得很多現在的`孩子喪失了最根本的感恩之心呢?答案:都是父母惹的禍。感恩之心是建立在對父母所付出的艱辛勞苦的認同的基礎上的。只有了解父母的辛勞的孩子,才會理解父母對自己的付出,也才會用感激之心看待父母,并隨時準備回報父母。然而,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現在相當多的家庭支付孩子學習生活的費用,已無須通過艱苦奮斗甚至掙扎才能獲得,孩子常常感不到父母的艱辛。溝通的缺失是孩子感恩之心喪失的重要外因。相當多的孩子不了解父母工作中的辛苦、父母所承受的壓力。而父母為了讓子女集中精力學習,也不愿讓孩子了解自己工作的壓力和艱難。相當多的父母會這樣教育孩子:你好好讀書,家里的事情不要你操心;你把書讀好了,就是對我們的最好報答。父母給孩子從小就確立了“讀好書”就是最好報答的價值觀,潛移默化中,孩子也自然就形成了這樣的價值觀。所以當他真的長大,到了應該懂事時,他依舊有如此價值觀,盡管進了大學,他也依舊會提出各樣要求,并希望父母能無條件的滿足。
培養孩子的感恩之心,要讓孩子知道父母的付出和艱難,要經常引導他們從小就及時對父母作力所能及的回報。“慣子如殺子”,你把好東西都給孩子吃,還是每次讓孩子先給爺爺奶奶吃?你能讓孩子明白孩子每天生存的保障是很多人努力的結果嗎?我們不但要感恩親人,還要感恩社會。
12.學會與學校、老師溝通,合作比抱怨好。
許多家長把孩子交給學校,關心得就少了,只是偶爾通過孩子了解一下學校的情況和孩子的情況。由于是間接了解,難免有些片面或不客觀。以至于和孩子,和學校,和老師之間發生一些誤解,再采取不恰當的方式解決,最后適得其反。抱怨孩子,抱怨學校、老師,都不可取。當我們真誠地和老師用心溝通,一些問題就會迎刃而解。因此,家長應該學會理解孩子、理解學校,給孩子做好榜樣,尊重老師,和老師密切聯系。懂教育的家長一定會承擔孩子成長過程中自己應盡的教育責任。我們不可以把教育孩子這樣的頭等大事100%交給學校。
13.身體力行,和孩子一起成長。
家庭教育寓于日常生活中,時時處處存在于家庭的每一瞬間,家長毫無掩飾的言談舉止時時刻刻被孩子模仿。事實上,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一個充滿仁慈、愛心和責任感的家庭,他日后也會成為健康、正直、樂觀向上、有所作為的人。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一個充滿愚昧、野蠻、墮落和自私自利的家庭,日后他可能成為一個粗魯的毫無教養、甚至危害社會的人。這些都是“薰陶”的力量。
【家長教育孩子有哪些建議】相關文章:
家長教育孩子有哪些智慧04-18
家長教育孩子有哪些感悟03-31
家長教育孩子的方法有哪些09-21
家長教育孩子的經驗有哪些04-24
有哪些教育孩子的經驗,家長如何教育孩子04-29
家長們教育孩子有哪些方法04-22
家長教育孩子的正確方法有哪些05-31
家長教育孩子有哪些正確方法09-02
中考家長常用教育孩子的方式有哪些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