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如何教小孩識詩歌
導語:家長可以通過以下經驗網的小編介紹的幾種方式,培養了幼兒對唐詩的興趣,幼兒在掌握一定量的唐詩后,就會進一步品味詩中之意、詩中之情、詩中之景,才會得到情操的陶冶和升華,才能摘取中國古文學中這一璀璨的明珠。將其中的詩句與日常生活中的小細節聯系起來,將抽象的事物轉化成現實的實景,能增加孩子的內在修養呢!
如何教小孩識詩歌
一、家長再給孩子朗讀一遍之后,可以和孩子一起討厭這首詩歌是什么內容的,幫助孩子理解詩的意思
以一首名為“知了”的詩為例,家長在朗讀一兩遍之后可以問孩子:“第一句話是什么意思呢?”“為什么讓知了不要叫了呢?”“知了是怎么說的呢?”“你覺得知了是好還是不好?”“我們在朗讀的時候應該聲音大一點,還是應該聲音小一點?”“臉上的表情是生氣的還是笑的呢?”通過這樣一句一句的理解詩的意思,可以幫助孩子理解詩的主題,更換的掌握詩的感情,也可以幫助孩子一句一句的記住詩。
二、在正確的分析了詩歌之后,家長應該先給孩子做一遍示范,先有表情地朗誦給孩子聽。
父母應該用一定的辦法來使孩子產生想學這首詩的愿望,比如在一旁表示喜歡這首詩,說這首詩要是自己的'孩子會就好了;可以告訴孩子,在去看家里的長輩的時候朗誦給她聽,她一定也會很喜歡的。
三、孩子在理解詩的意思之后,可以先讓孩子小聲跟著讀。
大人在孩子理解詩的意思之后,先大聲的慢慢讀,然后讓孩子跟著小聲的讀,難的地方單獨的教。一邊要注意糾正孩子的表情和吐詞,要表揚他表現的好的地方,也要糾正他讀不對的地方,另一邊也要注意不要讓孩子一字一頓的讀詩,要注意連貫性。
四、重復教詩時,要多注意鼓勵。
在重復教孩子讀詩的時候,應該多說一些“學的真快”“朗誦的真好”之類的話,來激勵孩子的興趣。如果孩子不想讀了,就一定要暫停,下次再讀。
如何教小孩識詩歌
一、古詩教學內容的選擇性
1.選擇與幼兒生活接近的古詩內容。與幼兒生活接近的古詩幼兒學起來易懂、感興趣。如《看圖學唐詩1》中駱賓王的《詠鵝》,鵝是小朋友們最熟悉最喜歡的動物之一。熟悉它的外形特征,白毛、紅掌、長脖頸,熟悉它高吭的叫聲,熟悉它在河中戲水的景態。因而理解起來比較容易,詩句也就自然而然印在腦海里。又如《寶寶看圖學唐詩4》中李白的《靜夜思》,白居易的《賦得古原草送別》等都是比較接近幼兒的生活、膾炙人口、千古傳誦的好作品。
2.選擇與季節相符的古詩內容。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有許多古詩是詩人贊美季節特有的景物、景色的。為了能讓幼兒在每個季節中加深對景物的印象,保持教學的連貫性和系統性,要從幼兒的實際領悟能力入手,充分發揮幼兒的主觀能動性。在實施主題教育的過程中選擇與之相關的一些內容,配合教育,如冬季時,梅花開放了,帶幼兒參觀梅花,在認識梅花的外形特征和了解梅花的品性后,學習古詩《梅花》,再畫梅花,使幼兒對冬天特有的景物有深刻的印象。又如秋天可以學習了張籍的《秋思》,《寶寶看圖學唐詩3》中杜牧的《山行》等古詩。
3.選擇與節日主題相符的古詩內容。一年中中國有許多傳統的節日,為了讓幼兒在節日中能感受節日的氣氛和特有的風土習俗,激發幼兒的情感,要有意識地選擇與節日相關的古詩內容。如: 在春節來臨之際學習王安石的《元日》。清明節可學習《看圖學唐詩1》中杜牧的《清明》,重陽節學習《寶寶看圖學唐詩3》中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等內容對幼兒進行教育。
二、古詩教學環境的靈活性
1.在自然環境中學古詩。每周帶幼兒外出參觀、遠足活動時,可隨時選擇情景教幼兒學古詩。如在公園里觀察荷花活動,讓幼兒看看講講荷花、荷葉的顏色,蓮子、耦的用處后,學習《看圖學唐詩2》中王昌齡的《采蓮曲》,這樣幼兒玩玩、看看、想想、念念學得輕松愉快。
2.在正規教學活動中學古詩。課堂活動是老師有目的地選擇好古詩內容,準備好教具,精心設計好教學程序,由表及里,讓幼兒在自覺狀態中學會、學好。如學習《寶寶看圖學唐詩4》中賀知章的《回鄉偶書》,先出示四幅畫,讓幼兒觀察畫中人物形象的變化,想象這是怎么回事? 然后用故事解說古詩含義,讓幼兒理解。再出示有節奏的文字,學習有節奏的朗誦。接著創編動作加深印象,最后傾聽配樂吟唱古詩,體會它的'意境,這樣的學習過程幼兒輕松愉快,興味盎然。
3.在日常生活中學古詩。將古詩教學滲透到幼兒的日常生活中,幼兒通過學習,受到教育。如每天吃飯時幼兒會將米粒灑到桌子上、地上,無意中浪費了糧食。于是餐前可與幼兒一起學習《看圖學唐詩2》中的《憫農》,讓幼兒了解米飯來之不易,是農民伯伯用辛勤的勞動和汗水換來的,小朋友要懂得珍惜勞動果實。以后小朋友在吃飯時不小心把米粒掉在桌子上,會情不自禁地說:“粒粒皆辛苦”并將桌子上的米粒撿起來吃掉。
三、古詩教學方法的多樣性
1.講述故事法。故事是幼兒百聽不厭的,把一些幼兒難以理解的古詩內容編成一個個易懂的小故事,有感情地講述,讓幼兒從故事中理解古詩內容。
2.圖示、圖文結合法。圖示、圖文結合法是將所要學的古詩的圖片、圖示、文字先后出示在幼兒面前,給幼兒以直觀的視覺效果,這種方法幼兒理解接受起來容易。如教古詩《一望二三里》先出示一幅完整的畫面,讓幼兒感受一下自然優美的田園風景畫,然后講述畫中的自然景色有些什么,再出示圖示,這樣幼兒一看就懂,一學就會,同時出示文字,讓幼兒看看有幾句,數一數每句有幾個字,并用空格表示出節奏,讓幼兒有節奏地誦讀。
3.動作表演法。動作表演法是在幼兒理解古詩內容的基礎上,讓他們用動作、表情等方式來表現內容,既可發揮幼兒的想象力,創造力,又可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且能加深幼兒對古詩的理解。如古詩《梅花》,“墻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幼兒會積極主動地創編出動作,左手向左前方打開,右手食指點幾下,表示幾枝梅花。雙手合擾,手掌不動,手指慢慢地分開,表示梅花冒著寒雪獨自開放。兩手不停地搖動表示不是雪花。雙手由前向鼻扇動,表示梅花的香味撲鼻而來。這種方法能增加活動的氣氛,使幼兒投入到古詩的意境中獲得成功感。
4.欣賞吟唱法。不同內容的古詩都配有不同旋律的音樂,如古詩《詠鵝》它的旋律是活潑輕快,節奏鮮明。古詩《游子吟》、《梅花》它的旋律是緩慢、抒情、節奏流暢,聽起來很優美。又如古詩《賦得古草原送別》它的旋律激昂,聽起來催人奮進。幼兒特別喜歡吟唱古詩,在吟唱古詩的同時,不僅可以感受到音樂美,提高幼兒的審美情趣,而且還能更深入地體會古詩的意境美。
【如何教小孩識詩歌】相關文章:
教小孩子如何溝通05-03
教您如何陪小孩子閱讀05-22
如何教孩子識顏變色05-22
怎樣教小孩識字方法03-28
如何教育寄宿的小孩04-30
如何教育內向的小孩04-29
如何預防小孩近視06-04
如何教幼兒識字06-04
家長怎么教小孩克服厭學05-09
小孩叛逆期如何教育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