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寶寶0-3歲該如何早期教育呢
導語:每個寶寶都是不同的,每個寶寶都有獨特的潛質和天賦,每個寶寶的成長也不是同步的。家庭早期教育對孩子的影響是相當大的,在培養孩子的同時要求父母也要具有一些良好的品質,這樣才能教導出具有良好行為習慣和品德的幼兒。下面是小編帶來的寶寶0-3歲該如何早期教育相關內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寶寶0-3歲該如何早期教育呢 1
1、多聽優美音樂、兒童歌曲、古典樂曲;聽 風聲、雨聲、蟲鳴、鳥叫等和諧音響;訓練音準與節奏感,為學習語言打好基礎(見零點方案音樂語言主題課件及閃卡)。
2、看20厘米遠(距離逐步拉遠)的黑白輪廓,如粗條紋狀、斑馬狀、棋盤狀等。 可選擇使用零點方案數理主題課件。
3、看紅、黃、藍(逐步增加白、綠、黑)的大塊顏色,開發視覺能力,操作可選用色卡訓練。
4、看色彩鮮艷,并帶悅耳響聲的玩具,逗他視力跟蹤,逗他伸手抓握,開發視、聽、觸覺和抓握能力。
5、常擁抱親吻,并按摩嬰兒全身皮膚,用光滑的、柔軟的、溫暖的、涼爽的、粗糙的`等物品接觸身體,特別是手和腳,開發觸覺能力。
6、常常輕捏嬰兒的10個手指和指尖,捏時告訴他手指名稱(對牛彈琴);常用系鈴的繩子套住一只手(或腳)讓他注意手腳動作與鈴聲的關系;常讓寶寶握住玩具小棒、鈴鼓,讓他能丟掉一物再取一物或兩手相傳等。
7、用勺子、筷子輕蘸各種食品、水果、調料的汁水,讓嬰兒嘗各種味道,酸、甜、苦、辣、咸和怪味都讓孩子嘗到,開發味覺能力。
8、滿月前后訓練俯臥時能抬頭看物,找玩具,數月后能用雙手撐胸;三四個月開始訓練仰臥抬腿,仰臥轉身側臥,仰臥左翻身和右翻身到俯臥位;仰臥時訓練拉住大人手指坐起。
9、二三個月開始做被動嬰兒操:寶寶仰臥,抓住寶寶兩手,上舉、平舉、前舉、放下等,然后分別一條腿一條腿做下肢操。
寶寶0-3歲該如何早期教育呢 2
一、語言敏感期
0—1歲為語言前期,從咿呀學語、聽懂語言認物、身體語言到稱呼大人。
1—10個月為單詞句期,寶寶用單音表達,用動作幫忙,能學兒歌的押韻詞。
20個月—3歲為語言快速發展期,開口說話,背誦兒歌,說簡單到復雜的句子。
24—30個月有“詞語饑餓”的表現,經常問“這是什么?里面有什么?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用?”等,這是大腦最活躍的時期,學東西最快的時期,能記住的詞匯量很大,但學的快,忘的也快,需反復學習鞏固。
在這個時期,聽故事是寶寶學語言最重要的方式。寶寶百聽不厭,很快就能背熟故事,并能淺顯理解故事。3歲時,會給故事結尾,4歲時會自己講故事,5歲時講故事有表情,并能演話劇,6歲時會總結故事,說出符合邏輯的意見。
所以,這個時期應鼓勵寶寶多聽,多說,多表達,多進行與語言表達相關的表演,充分發掘孩子的語言天賦。
二、感官敏感期
該階段嬰兒通過多種感官如視覺、聽覺、味覺、嗅覺和觸覺等去探索認識周圍的客觀世界,這是認知能力的基礎。如果缺乏相應的訓練就會降低嬰兒的感官能力,不利于認知能力的發展。
1.注意視覺訓練。
嬰兒愛看人的.臉,或看黑白對比明確的條紋、同心圓、棋盤等圖案。他們的眼球也能跟著紅球轉動。滿月后,喜歡看一圖一物的大彩圖,并對某幅圖表示高興。所以,要讓寶寶看到多種顏色、室內外各種事物、會動的東西,豐富寶寶的視覺經驗。
2.注意聽覺訓練。
讓寶寶聽胎教時的音樂,辨別各種生活中發出的聲音以及玩具的聲音,大人要多和寶寶說話,多接觸大自然和社會上人和物發出的多種聲音,豐富寶寶的聽覺經驗。
3.注意嗅覺和味覺訓練。
讓寶寶聞到多種氣味,嘗到多種味道,豐富寶寶的嗅覺和味覺經驗。
三、獨立、自信、有責任感
1歲后,寶寶喜歡“自己來”,愿意自己干,會拿勺子自己吃飯,會自己脫衣服,如果大人及時鼓勵,寶寶的獨立和自信就會養成,以后也會幫助大人拿東西,干些自己能做得了的事,責任感也就形成了。
慢慢地寶寶就養成了獨立、自信和有責任感的好習慣。但是,如果這時大人包辦寶寶的一切,寶寶自己愿干的能干的不讓他干,寶寶就會依賴、懦弱,沒有責任感。這是因為該時期寶寶本有的“自己來”的意識被大人代替了,寶寶的大腦關于這些的神經元和神經突觸消退了,寶寶的獨立、自信和責任感就難以恢復了。
寶寶0-3歲該如何早期教育呢 3
一、心理學角度下0-3歲嬰幼兒成長狀況概述
0-3歲是人一生發展的重要時期,嬰幼兒無論在生理還是心理方面都悄悄地發生著豐富的變化和飛速的發展。從情感方面的發展來看,嬰幼兒大概經歷以下幾個階段:對世界的探索階段、渴望愛的階段、雙向交流的發展階段、產生自我意識和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階段、產生想象的階段和情緒情感的表達階段。同時他們也在運用感官認識世界、學會充分地交流、發展肢體力量、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探索萬事萬物運轉的原理、與他人建立密切的關系。下面具體從注意力、思維、學習的發展等心理學角度對該時期嬰幼兒的發展進行概述。
1.該時期幼兒的注意力發展情況
1歲前寶寶的注意力轉移非常快,此時的寶寶注意力還是無意識為主的,細心地照顧是寶寶注意力發展的前提。一般5個月-6個月的寶寶對一個事物集中注意的時間也只能持續十幾秒。1歲-3歲的寶寶注意力的穩定性得到了一定的發展,爸爸媽媽能發現孩子們擁有了專注的眼神。1歲半時孩子集中注意力的時間大約是5分鐘,兩歲半時能到9分鐘。因此,在這個階段爸爸媽媽需要給寶寶提供一個安全、愉快的環境,耐心引導寶寶觀察周圍的世界,有目的的培養幼兒的有意注意。
2、 該時期幼兒的思維發展情況
幼兒的思維以形象思維為主,主要依賴于事物的具體形象或表象進行。幼兒的求知欲強,可塑性大,如果經常做一些有利于思維發展的游戲,會促進他們思維的發展與成熟,如可通過找出圖片的相同和不同、排隊游戲等來進行訓練。幼兒在1-2歲時,已經有了初級的游戲意識,到3歲時兒童已經有了比較完整的游戲概念,開始愿意主動參加一些游戲活動。游戲是這一時期孩子增長知識、豐富概念和與人交往的重要方法之一,通過游戲可以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勞動習慣,對孩子的生長發育很重要。
3、 該時期幼兒的學習特點
0-3歲嬰幼兒的學習特點是“兒童是按照他們自己的大綱進行學習”,按照自己的興趣和需要從周圍環境中吸取自己所感興趣的東西,按照自己的學習速度與方式,而不受成人教學大綱的影響。此時期幼兒的語言有了較好的發展,父母經常與孩子“會話”將語言與一定的物體聯系起來,可促使幼兒言語能力的發展。而3歲的幼兒已經具備了初步的語言表達能力和簡單的語言交流能力,此時兒童認識的范圍變廣,記憶力加強,很愛提問,學習需求加強。
二、 做好幼兒的早期教育
幼兒時期是決定個體性格形成的主要階段,除非經歷重大變故,今后個人的性格一般不會發生根本的改變,正所謂“三歲看大,七歲看老”。“教育要從0歲抓起”已經深入人心。媽媽們已經意識到0-3歲大腦開發的重要性,由此,0-3歲嬰幼兒的早期教育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那么什么是早教?所謂早期教育是指孩子在0-6歲這個階段,根據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發展的特點而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和培養,為孩子多元智能和健康人格的培養打下良好的基礎。很多家長對早教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這誤解,以為早教就是教知識,其實早教跟知識性教育不同,它是最大程度地豐富寶寶的體驗,是習慣和思維方式的培養。早教的內容主要包括:大運動、精細動作、語言、認知、社會交往等領域。早期教育的目的不是培養神童和專家,也不是超前、超常地學習知識、識字、背詩歌,而是以科學的教養方式給寶貝營造一個健康、安全以及幸福的童年,既讓他們感受童年的快樂又讓他們通過早教身心獲得健康的發展。那么如何做好幼兒的早期教育呢?
1、選擇合適的早教機構
依據3歲前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良好的早教機構應具備寬暢、明亮、通風、柔軟的環境等硬條件,要為幼兒創設健康成長的環境。早教機構在創設環境中應注意做到:安全、綠色環保、溫馨美麗、適宜活動等,還要符合早期教育的目標做到功能配套,使幼兒在早教過程中能安全健康的成長。此外,早教機構應依照嬰幼兒玩具配備目錄,按照幼兒發展的目標,配備攀爬滑行、彈跳、搖擺平衡、球類等綜合練習類的玩具,以及搬運搭建、拖拉推走、投扔滾趴、敲打轉撥,感官感覺等五大類百余種蒙特梭利玩具。在挑選早教機構時,盡量與教學老師進行溝通,了解該機構的早教理論基礎和教學方式是什么、是否科學合理等。因為老師最重要的是懂得孩子的成長規律和教育方法,但一些早教機構里的老師往往欠缺這些深層的教育理念。
2、早教對嬰幼兒能力方面的培養
早期教育應注重對嬰幼兒的培養,包括培養幼兒好的習慣、培養幼兒的自理能力、培養幼兒交際能力等。在早期教育過程中要讓他們誦讀一些有益的兒歌,培養他們親近大自然熱愛大自然的情感,還要教一些兒童歌曲,畫一些最簡單的圖形等,還可以講一些幼兒能夠接受的童話和寓言故事,做一些有益的游戲,教他們學習拼音、認識一些漢字,能進行簡單的運算。在人生早期, 感覺的發展直接影響著人的動作、人體運動能力的發展,而人生早期動作、運動能力的發展則對人以后的智能、學習能力及社會生活能力有極其重要的影響。因此,在活動方式上,要注重一個活動調動多種感官參與,將視覺與聽覺、觸覺與視覺、味覺與嗅覺有機結合,實現共同協調發展。達到相互促進。如可讓幼兒邊說兒歌邊做動作,如:小烏龜,本領大,爬過小山找媽媽。媽媽、媽媽我來啦,快把寶寶夸一夸。幼兒在學說兒歌的同時,扮成小烏龜練習手膝著地爬。而幼兒在練習走平衡木的時候邊說兒歌邊走:小黑熊,膽子大。過小橋,不害怕。這樣既鼓勵幼兒要勇敢不依賴大人,又增加了孩子活動的興趣。
三、通過家庭的早期教育對0-3歲嬰幼兒進行培養
早教班始終只能怍為嬰幼兒教育的一種輔助手段,家庭才是早期教育的主要陣營,爸爸媽媽才是寶寶早教最好、最重要的老師。0-3歲的孩子幾乎每天都與家長生活在一起,家長在親子活動中的角色定位必將對孩子以后的教育甚至終身的發展產生巨大影響。如在培養0-3歲嬰幼兒的注意力時,爸爸媽媽可以通過以下活動來培養他們的有意注意。
對于0-1歲的嬰兒的注意力主要以無意注意為主,家長可以通過有意識的活動來對他們進行培養。如爸爸媽媽可以把鈴鐺系在玩具上,圍著寶寶轉,引逗寶寶來找玩具,寶寶會聽話地跟著玩具和聲音轉頭或者扭動身子,當玩具轉到寶寶的背后時,鈴聲會指引寶寶玩具在哪里。一段時間后,爸爸媽媽可以去掉鈴鐺,當著寶寶的面把玩具藏起來,寶寶會等待玩具的再次出現,或者主動地尋找,這個過程中,寶寶注意力的有意性就增強了。而對1-3歲的嬰幼兒來說注意力的發展與其自身的發展是分不開的。這時候可以通過讓孩子做一些傳遞動作,或講故事等方式來培養嬰幼兒的注意力。如爸爸媽媽在給寶寶講故事的時候,可以多給寶寶提幾個問題。“接下來,白雪公主怎么樣了?”“你猜猜小免子開門了嗎?”有趣的故事,好玩的問題不僅發展了寶寶的語言而且讓寶寶養成專心聽故事的習慣。
寶寶0-3歲該如何早期教育呢 4
心智培養不能生硬灌輸
數千年來人們也總把教育與“傳道、授業、解惑”連在一起,認為教育就是上課,是大人講、孩子聽的說教和灌輸。不少家庭陷入了早期教育的誤區:
例如重孩子參加各種培訓班活動,忽視同齡人的游戲、自由交往和人際關系的融合;重智力開發,忽視性格培養;重知識傳授,輕心理發育;單純把希望寄托在幼兒園和學校,忽視家庭早教的極端重要性;只顧給孩子物質上的滿足,缺乏豐富的精神生活和廣泛興趣的培養;一味的“血緣愛”、“溺愛”、“賞識”而毫不懂得“教育愛”和“雙向愛”,還有人誤以為早期教育是小學課程的下放和提前……這樣就把早期教育的“經”念歪了。
5歲以下兒童不宜學鋼琴
許多家長認為,孩子學鋼琴越早越好。但專家建議,5歲以下的幼兒最好不要安排正式學習鋼琴。
因為此時的孩子骨骼、關節還未完全發育,骨關節、韌帶和骨節囊都較松弛,過早練習鋼琴或練習時間過長、用力過猛,都會影響這些部位的發育,嚴重都還可能使骨骺受損。而骨骺會直接關系到骨骼的生長,手指骨關節骨骺受損以后,可能導致手指長短、粗細發生變化,嚴重者握拳都會困難。
此外,這個年齡段的'幼兒,由于注意力不能十分集中,在練琴時會不自覺地扭曲身體,可能會造成脊柱側彎、雙肩高低不平衡、胸部左右不對稱的情況。
著裝教育影響孩子一生
著裝是一種綜合藝術,線條、色彩、結構等對兒童的行為、心理有很大影響。著裝也可以說是成人對兒童早期審美教育的一種物化行為,這種教育和引導從兒童的視覺渴望那一刻開始,伴隨孩子一生。
3歲—5歲的孩子,對色彩的認識逐漸成熟,這是培養兒童對色彩感受、形狀認知變化、衣物貼身感受的時期。所以父母有針對性地進行著裝教育非常必要。不全體,也不美觀的著裝,對孩子審美觀的形成不利。
專家們認為,著裝教育是一個社會問題,服裝設計師有很大的責任,服裝設計師應針對不同年齡特點的兒童設計不同的服裝,引導其對美的欣賞和接受,可以彌補父母審美的不足。國外學生著裝多樣,有便裝、節日裝、運動裝等,孩子在不同的環境著不同的服裝,能不斷加深對服裝文化的理解,也是一種文明的標志。
【寶寶0-3歲該如何早期教育呢】相關文章:
0-3歲幼兒如何開展早期教育04-21
1歲的寶寶該如何教育04-30
3歲寶寶該如何教育05-30
如何對1歲寶寶進行早期教育04-29
家長如何保護0-3歲的寶寶的牙齒健康05-27
如何培養0-3歲寶寶的注意力04-10
如何開發3歲寶寶的智力呢05-26
如何對0-3歲寶寶進行感官訓練方法09-27
寶寶三歲前該如何教育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