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在不同階段的孩子應該怎么教育
導語:應當如何在不同階段教育孩子?所謂: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家庭教育在先,學校教育在后,家庭教育以道德品行為主,學校教育以科學知識為主,活到老學到老。教育的目的就是要讓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做一個真正的人。
在不同階段的孩子應該怎么教育
一、明確告知期望:
在此階段的孩子因為不具備辨別對、錯的能力,父母要明確清楚的告訴孩子在某一環境里適當的行為是什么,并要求孩子表現出來。如:脫下的衣服該放在哪里(整潔),不可隨意摘公園的花(公德心)。
二、父母以身作則:
在孩子沒有自主判斷的能力下,最易受生活在一起的父母影響。因此父母應將希望孩子養成的品格,在生活里示范給他看。
三、避免負面影響:
因為孩子無法辨別在生活中哪些是父母想要他們學習的,哪些不是,所以往往對父母的行為照單全收。因此父母要特別留意日常非語言行為,是否有和對孩子的期望相抵觸者,如適當控制自己憤怒的情緒。這些潛在的負面影響有時會超過父母的想像。
四、鼓勵行動實踐:
一般對有品德的人的認定,是著眼在其道德行為而非道德知識。因此此階段的孩子在認知發展上雖尚未成熟,可能不解行動背后的意義,但道德的行動是在任何人生階段都不該缺席的,所以還是要在可塑性高的此階段,指引孩子在適當的時間、地方,做適當的事情。
五、體驗因果關系:
因為孩子的行為常受到行為結果的'影響,所以父母可善用“行為改變技術”中的不同策略,將“鼓勵”、“獎賞”與希望塑造的行為做緊密聯結;“處罰”、“隔離”等與不當的行為做緊密的聯結,帶領孩子逐步行動出合乎品德的行為。如完成作業時給予多一些休閑時間,未完成時剝奪休閑的時間(負責)。
六、激發同儕影響:
同儕往往生活在一起,其影響不容小覷。建議父母在適當的時候邀請孩子的朋友到家里來,在同儕互動中帶入適當的品格議題。如餐桌禮節、房間整潔、或進退應對的禮貌等(同儕指與自己在年齡、地位、興趣等等方面相近的平輩,新東方家庭教育微信君注)。
七、不斷重復提醒:
由于此階段孩子思考能力的限制,意志不堅定,也缺乏自制力,經常受到環境改變的影響,因此需要父母在不同的場景中,持續提醒好的行為,才能逐步產生“學習遷移”的效果。如在電梯中、社區、路上遇到長輩,均可提醒孩子注意禮貌。
在不同階段的孩子應該怎么教育
1.幼稚園之前。我們不能認為小孩子還小就不讓他學東西,實際上我們都錯了,0到3歲孩子就能模仿了,而且模仿能力很強,這段時間是孩子腦部開發的階段,相當于是準備階段。我們現在很多人在講胎教,實際上小孩在肚子里也會有反應的,胎教主要是保護母親的。小孩生出來雖然大部分時間在睡覺,但他醒來的時候是可以學習的。
2.幼稚園進入小學,環境的改變和心理的變化。在幼稚園這段時間主要是陪他。4歲是非常重要的'時期,四歲半是品德訓練的重要時期,這段時間不必提前學習學業,關鍵要培養品德。是為了訓練他進入小學后的準備,小學老師不能面面俱到。沒有辦法照顧到這么多小孩。培養孩子的獨立生活能力。6歲以前學習就是游戲,游戲就是學習。不要過分重視學業成績,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3.進入中學后。人生變化最大的時期,正面臨青春期的時期到來。要正確勇敢地面對耍朋友的事情。要多給孩子講這些事情是正常的,沒有什么奇怪的,但是不要這么早戀愛。沒有必要太過于去給孩子講性的問題。逐漸培養孩子的金錢觀念。
4.進入大學后。這個時間是技能選擇階段,大學四年的變化是很大的。現代社會飛速發展,人生的理想和追求也在不斷地變化。大學是非常封閉的,一但出了社會就不適應。
5.走進社會后。面對各種社交,面對各種問題需要去解決,但他終究還是孩子,可以給他支持,但不能過于操心。
【在不同階段的孩子應該怎么教育】相關文章:
媽媽應該怎么教育孩子09-30
父親應該怎么教育孩子10-19
父母應該怎么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09-25
老師應該怎么教育孩子08-30
不同階段的寶寶怎么進行刷牙06-04
孩子的啟蒙教育應該怎么做06-02
孩子說謊應該怎么溝通03-18
父母應該怎么培養孩子07-21
孩子寫暑假作業應該怎么教育10-12
不同年齡段的孩子怎么教育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