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高考文綜政治答題方法與技巧分享
文綜政治試卷總體來說是不容易拿高分,也不易得低分,基本分數穩定在60—73之間,想要更上一層樓的同學就該看看這篇政治答題方法與技巧分享,但小編要提醒大家,看不代表光是看,還需要我們的同學把所看到的,好好領會,盡量早點運用到考試中去,以便在高考的考場上能夠一舉拿下政治。
高考文綜政治答題方法與技巧分享
一、審題方法與技巧
審題是關鍵。細節決定成敗,無論是客觀題還是主觀題,審題是關鍵,否則偏題、跑題錯題、漏題,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必須細心審慎、逐字逐句的審讀,善于抓住“題眼”、“切入點”、“突破口”,即關鍵的字、詞、句,讀懂題意,推敲題意,揣摩題意,掌握已知條件,看準未知條件,抓住立意(中心思想),明確題的指向、類型、范圍、要求等規定性。尤其是看來容易的、似曾相識的題目,更要細之又細,反復推敲,嚴防錯漏。
二、選擇題答題方法與技巧
1、基本要求:“三審”即審題干、審題肢、審題肢與題干的關系。
(1)審題干即審查題干,確定題干的規定性;
(2)審題肢即審查題肢,明確選項本身正誤;
。3)審題肢與題干的關系即審查題肢是否與題干存在必然聯系。
2、主要方法。
。1)基本方法:“兩排除一擇優”,即排錯法、排異法、擇優法。
①排錯法即排謬法(逆向選擇為排正法);
、谂女惙磁懦^點正確,但與題干無關的題肢;
③擇優法即選出最佳選項。
。2)演變方法:“八排除”即排倒法、排重法、排間法、排亂法、排外法、排混法、排正法、排非理性法。
①排倒法即排除因果倒置的題肢;
②排重法即排除同義反復的題肢;
、叟砰g法即排除間接聯系的題肢;
④排亂法即排除邏輯混亂的題肢;
、菖磐夥磁懦庋硬灰坏念}肢;
⑥排混法即排除正誤混雜的題肢;
⑦排正法即排除正確的題肢(逆向選擇);
、嗯欧抢硇苑聪嘈诺谝贿x擇(感覺)。
3、基本步驟:“一抓二排三擇優四回顧”。
(1)“一抓”:即抓住題干立意(中心思想),明確題干的規定性,以干求肢。
(2)“二排”:即綜合運用排除法縮小范圍,排除錯誤的、無關的、不符的題肢,確定應選項。
。3)“三擇優”:即運用比較法,在符合題意的正確題肢中,選出最佳項。
。4)“四回顧”:即檢查驗證,有疑問的小題再作思考、推敲,可用“代入法”,作出最后的理性選擇。
4、“十不選”。
(1)表述錯誤者不選(逆向選擇除外);
。2)題肢不符者不選;
。3)因果相悖者不選;
。4)間接聯系者不選;
。5)外延不符者不選;
。6)自相矛盾者不選;
。7)同義反復者不選;
。8)正誤混雜者不選;
。9)逆向正確者不選;
。10)要求單一者不選。
5、選擇題基本類型:從干肢關系分為“九大類”。
。1)比較異同型;
(2)因果關系型;
。3)評價分析型;
。4)理解說明型;
。5)事例材料型;
(6)引文(古文、成語、俗語、名言、詩詞)材料型;
。7)圖表材料型;
(8)漫畫材料型;
。9)一材多用型。
三、主觀題答題方法與技巧
(一)答題基本步驟與方法
1、“兩審一結合”:即先審設問,再審材料,帶著問題審材料;知識與材料相結合。
(1)審設問:“五審”即審題型、審主體、審客體(對象)、審知識范圍、審分值。
。2)審材料:逐字逐句審讀材料全文,包括容易忽視標題、標點符號、注釋等。
①歸納中心思想:發現和捕捉、提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勾畫圈點;排除干擾信息,抓住關鍵字、詞、句,尋找“題眼”、“切入點”、“突破口”,提煉、歸納、概括中心思想。
②劃分段落層次,提煉、歸納、概括段落大意。
、蹖ふ叶温渲g的內在聯系,從整體上把握材料。
。3)知識與材料相結合:“四扣”即扣設問、扣材料、扣知識、扣時政熱點。
①根據設問的規定性和有效材料信息,運用發散思維,聯系教材知識和時政熱點知識,多角度思考,揣摩、推敲、領悟命題意圖(即考什么),引出相應的理論知識。即答案就在材料中。
②進一步縮小知識范圍,準確篩選、調用和遷移相關理論知識,突出創新意識,體現人文精神,反映時代和社會主題(言之有物);整合、理清答題思路,列出答案要點,包括中心論點、分論點、論據(言之有序)。
2、組織答案。
。1)一般模式:理論知識(觀點、原理)+材料分析。
(2)方法選擇:限定性設問(知識范圍具體、明確),即封閉型主觀題,主要采用“演繹法”(一般到特殊);開放性設問(知識范圍寬泛、籠統),即開放型主觀題,主要采用“歸納法”(特殊到一般)。
。3)注意“八化”,追求“二美”。
“八化”:
、俅鸢敢c化;
②要點段落化;
③段落序號化;
、苄g語專業化(教材術語、時政術語);
⑤知識精準化;
、迶⑹鲞壿嫽
⑦內容完整化;
、鄷鴮懸幏痘。
“二美”:內在美和外在美的統一
總之,高考主要考查獲取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描述和闡釋事物、論證和探討問題等四大能力,因此答主觀題必須充分運用發揮抽象思維、辯證思維、邏輯思維、發散思維、創造性思維等五大思維能力。基本方法歸納為:“讀、抓、悟、聯、扣、列、答”七步曲。
(二)基本題型答題思路與方法
1、體現反映類。
。1)類型:分為“體現反映什么”和“如何體現反映”兩大類。
、佟绑w現反映什么”屬歸納型主觀題,就是從材料中的特殊事例歸納出一般性的知識,即從特殊到一般(材料+觀點)。常用標志性設問詞語是:“蘊涵了”、“體現了”“反映了”“說明了”等等。
、凇叭绾误w現反映了”屬演繹型主觀題,就是根據已知知識分析其在材料中是如何具體體現反映的,即從一般到特殊(觀點+材料)。常用標志性設問詞語是:“如何體現”“如何反映”等。
。2)答題原則:“答案必在材料中”。公式:1+1=1,即從材料中提煉一條有效信息,找出一條對應觀點,組成一條答案。(一一對應關系,材料與觀點必須對接)
。3)答題思路:定點法,即定點——聯系——梳理——作答。一定點:確定考查的知識點是什么?二聯系:聯系所給材料與所學知識。三梳理:將材料所給的信息與考查的知識點一一對照,二者相符的就是答案要點。四作答:做到觀點和材料相結合。
(4)答題模式:
①歸納法:材料+體現了(反映了、說明了等)+觀點;
、谘堇[法:觀點+材料+體現了(體現了、反映了)這一點。
2、原因意義類。
(1)常用標志性設問詞語:為什么、原因、依據、理論依據、理由、必然性、必要性、重要性(意義)、正確性、合理性、可能性等。
。2)答題模式:理論依據+現實依據,即觀點+意義。理論依據指設問指向的教材理論依據;
現實依據指從現實生活中找到設問指向的現狀、必然性(緊迫性)、必要性、重要性(意義)、可能性、危害性等。意義,在狹義上一般指必要性和重要性,廣義上也指作用、影響,一般由近及遠(從直接到間接)、由小到大(從部分到整體)、由內到外(從國內到國際)、由微觀到宏觀、由理論到實踐、由經濟到政治到文化。
3、措施辦法類。
(1)常用標志性設問詞語是:“怎么辦”“怎樣做”“如何做”“對策”“建議”“啟示”等,旨在考查學生對當前國家大政方針政策的理解把握程度。
。2)答題原則。
、僦黧w定位法,關鍵是審主體。明確主體是誰,有幾個主體答案就有幾個角度,各司其職,并對措施辦法進行綜合。經濟生活、經濟學常識的主體:國家(政府)、企業(生產經營者)、個人(消費者、勞動者、投資者、納稅人等);政治生活主體:國家(人大、政府)、政黨(中國共產黨、民主黨派)、政協、人大代表、人民(公民)、國際組織(聯合國)等;文化生活主體:國家(政府)、企業(生產經營者)、個人(公民)、人民群眾等;生活與哲學的主體:國家、企業、個人、人民群眾等。
②對癥下藥+各司其職。對癥下藥就是材料呈現負面現象,其正面就是正確措施,如水土流失、資源浪費,其正面就是加強環保,合理利用資源;若材料呈現的是正確做法,只需對這種做法加以歸納、概括、總結即可。各司其職就是從不同的主體去找不同措施。
(3)答題思路:定點法,即定點―聯系―梳理―作答。從三個方面找措施,即從教材中找、從材料中找、從大政方針中找,并加以整合。在沒辦法的情況下,可以改寫材料,重新整理組合。
(4)答題模式:觀點+措施。其中,啟示類:觀點+道理(措施),一般側重于措施,道理從“為什么要這樣做、為什么能這樣做、不這樣做的危害”思考組織;生活與哲學:原理不用過多表述,只答名稱或內容要點,側重于方法論。答題常用詞語:堅持、建立、健全、完善、改善、加強、制定、貫徹、樹立、保護、調整、改進、提高、轉變、發揮等動詞。
4、認識評價類。
。1)常用標志性設問:如何認識、如何理解、如何看待、談談對某一現象看法、分析(評析)某一現象、說明某一事物等。
。2)答題思路:發現問題——“是什么”(判斷表態,其中辨析題最后表態);分析問題——“為什么”(闡述道理,對與錯都得論證);解決問題——“怎么辦”(明確做法)!笆鞘裁础奔搭}目說(做)的是一件什么事(內涵、性質、特征、目的、實質等),或題目中概念、觀點的對錯;“為什么”、“怎么辦”見前2、3所述。注意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5、圖表類。
(1)題型概述。
、僖话悴捎镁唧w到抽象的形式,運用表格、坐標、數據等具體材料說明諸如城鄉差距、地區差距、經濟效益、居民生活水平、國企改革等問題。
②常見標志性設問:Ⅰ表一、標二分別(或共同)反映了什么(經濟)現象(問題);Ⅱ表一、表二有何內在聯系;Ⅲ談談對表格所反映的現象的認識,或如何解決材料中的問題;Ⅳ談談……的做法(措施)。
。2)答題思路。
、賹徳O問:特別注意審查設問之間的關系,是并列關系(圍繞中心相對獨立),還是遞進關系(層層深入)。設問基本結構為“是什么”、“為什么”、“怎么辦”。表一、表二之間有何聯系主要有因果關系、一分為二的關系、整體與部分關系、前后相繼的關系,其中常見前兩種。
、趯彶牧。
材料構成:材料一般由表題(標題)、圖表、注釋三部分構成。常見圖表形式:表格式、坐標式、餅狀式、柱狀式、曲線式等。
審查方法:“三看三比一提煉”。
“三看”:看標題(題眼或中心)、看圖表(項目、數據——答案主要來源)、看注釋(解釋、提示、補充)。
“三比”:橫比——比較不同信息要素之間的關系,即比聯系、找差距(差異);縱比——比較每個要素的歷史變化,即比變化;綜合比(包括表與表之間的比)——概括中心觀點或基本結論,即下結論。其中,貫穿著定量比與定性比相結合。
“一提煉”:從現象到本質,即從數字到術語、從感性到理性、從材料到觀點、具體到抽象、特殊到一般。
總之,必須“上看”“下看”“左看”“右看”,不忽視細節,包括時間尤其是特殊年號隱含著重大時政背景。采取定量比與定性比相結合,全面準確地獲取圖表信息,辯證地認識圖表信息,把握其內在聯系,提煉、歸納、概括出圖表的中心觀點或基本結論。關鍵在于從對比分析中發現問題,發現變化,發現差距(城鄉、區域、行業等),找出異同。比較不同項目的變化方向、趨勢,往往可以表述為:上升、下降,增加(增長)、減少,加快、減慢,擴大、縮小等。
、鄞痤}要領:兩個統一,即現象與本質的統一,理論與實踐的統一(知識與材料的統一)。具體是:將圖表語言(即數據、圖形)轉化為文字語言,實現從定量到定性的轉換,不能羅列數字;先總后分,先整體后部分,先共性后個性。其中,不管是問材料反映的現象,還是反映的問題或信息,都要考慮產生現象的原因或影響即背后的本質性問題;答案不僅要寫出圖表反映的表面現象,還應指出這一現象所包含的深層次信息和隱藏的信息及本質性問題。
總之,答題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因此,要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靈活運用,以不變應萬變。
高考文綜政治答題方法與技巧分享
隨著高考改革的深入發展,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高考試題也由知識立意為主轉變為能力立意為主。所謂能力,在政治考試中的要求突出表現為以下三個方面。
1.記憶。
觀察,描述基本的社會政治、經濟現象,了解它們的規律及意義。
2.理解。
包括社會政治、經濟現象以及相關的主要概念與結論;相關數據、圖表、公式、簡圖的意義及關系。
3.應用。
提取有效信息進行科學合理的判斷、歸納、預測;分析說明成因,解決問題。
實際上三種能力要求最終可以歸納為兩點,即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可以從內容和形式兩個角度來認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的思考過程即內容;把分析和解決問題的結論用語言和文字作答出來即形式。顯然,充分地思考是能力考查的出發點,也是作答的前提和基礎。這就要求我們在解答政治題的過程中必須有充分的思考過程,正確處理思考與作答的關系,合理分配兩者所用的時間。
充分地思考對解答政治主觀題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表現為以下五個方面。
1.適應高考對能力考查的要求;
2.有利于準確精煉地表達內容;
3.可以有效地防止答案要點的遺漏;
4.有助于提高答題的效率和準確率;
5.條理清晰、科學性強。
那么,究竟如何做到充分地思考呢?
1.審設問,明確答題的理論依據,把握答題的切入點。
如:體現了哪些(政治、經濟、哲學)道理;談談你的認識;有哪些政治、經濟意義等。
2.審題干,把握主旨。
包括題干中涉及的時間、地點、主體、事件的原因和結果,關鍵性的詞語(如根本原因、關鍵、中心)等,提取有效信息。
3.審題干與設問之間的聯系,找準結合點。
4.列提綱,明確答案要點。
通過上述三個方面的分析,在頭腦中已有了答案的雛形。此時,可用簡短的語言甚至是精煉的詞語簡要地列出提綱,只要能夠起到提示作答的作用即可。這一過程要注意段落化、要點化、序號化。上述這些思考的過程結束以后,我們就可以落筆作答了,因為有了答題的方向、主干內容,做答起來就會游刃有余、完整規范了。
運用《經濟生活》知識,分析方便面中國分會以及相關企業的串通漲價錯誤行為,國家發改委的舉措體現了什么經濟學道理?
思考與解答的過程:
1.審設問,明確答題的范圍是經濟學方面。
2.審題干,明確了“漲價”這一主體為切入點,我們知道控制“物價上漲”既有利于市場經濟秩序的穩定,有利于國民經濟的發展,也有利于人民生活的安定,便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從而知道可以從哪些方面作答。
3.審干肢聯系(略)。
4.列提綱。
5.作出答案:
①價值規律告訴我們,商品的價值決定其價格,價格在供求影響下圍繞價值上下波動。方便面中國分會以及相關企業的串通漲價行為不但違反了價格法的有關規定,更違背了價值規律。這不僅擾亂了市場秩序,損害了消費者權益,而且也不利于方便面業健康、持續發展。
、趪野l改委的舉措是用法律手段、行政手段進行宏觀調控的表現。
高考文綜政治答題方法與技巧分享
政府為什么要做某一件事?政府怎樣做某一件事?
(1)政府為什么要做某一件事
答題模板:
①國家性質決定和政府性質決定。
、谑钦疄槿嗣穹⻊兆谥己拓瀼貙θ嗣褙撠熢瓌t的需要。
、凼钦撤N職能(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公共服務)的內在要求。
④是政府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踐行-需要。
、菔峭七M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的需要。
(2)政府怎樣做某一件事?
答題模板:
、俾男新毮埽呵袑嵚男泻米约旱穆毮,把該管的事情真正管好。
堅持原則:堅持對人民負責的原則。政府應堅持為人民服務的工作態度,樹立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工作方法。
、垡婪ㄐ姓簣猿忠婪ㄐ姓拍芴岣咝姓芾硭。
④接受監督:建立健全制約和監督機制,自覺接受人民監督。
、菝裰鳑Q策:審慎行使權力,堅持科學、民主決策。
高考文綜政治答題方法與技巧分享
人大代表為什么這樣做或怎樣完成一件事?
(1)法律地位(人大代表是國家權力機關的組成人員)
(2)是行使權利的表現(職權:審議權、表決權、提案權和質 詢權)
(3)是履行義務的需要(協助憲法和法律的實施,與人民群眾保持密切聯系,聽取和反映人民群眾的意見和要求,努力為人民服務,對人民負責,并接受人民監督)
(4)體現與人民的關系(產生、負責、服務和監督)
高考文綜政治答題方法與技巧分享
一、解題三部曲
世界觀→方法論→聯系實際。
二、注意答題范圍
、(辨證)唯物論、(唯物)辯證法、(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人生觀與價值觀、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
、谡軐W道理(世界觀+方法論)、哲學原理(世界觀)、哲學依據(世界觀)、哲學啟示(方法論)的區別。
三、注意答題角度
1、是什么:
、袤w現了什么哲學道理或運用哲學道理分析上述材料:哲學原理(名稱+內容)+方法論+聯系材料。
、谶\用具體哲學道理分析:哲學原理(名稱+內容)+方法論+聯系材料。
、壅軐W啟示型:方法論+原理名稱+聯系材料。
2、為什么:①哲學依據(哲學原理);②書本中的含義、地位和現實意義;③歸納材料,提煉要點。
3、怎么辦:①含義;②書本要點;③提煉材料,作為要點。
4、談認識、談看法(辨析題):①下判斷(正確、錯誤和不科學);②正確的部分要論證(運用正確的哲學道理);③錯誤的部分要糾正(a、擺出正確的道理內容;b、指出錯誤的實質及危害);④總結一個正確的結論。
高考文綜政治答題方法與技巧分享
一、鎖定考點(分析材料,明確觀點)
捕捉題干信號,把握材料線索,比對理論框架,確認考點原理。仔細審題,找出本題目是關于哪個科學的哪個章節,在草稿紙上寫下此章節內所有可能與本題有聯系的基本概念及原理。大多數題目是跨章節,甚至跨學科的,要注意思維的發散性。
二、原理闡述(闡述概念)
表述盡量準確。但只要理解正確,不苛求一字不差。如果背住的原理文字量太少,顯得內容不豐滿,可嘗試以正面闡述后,再反面闡述的方式豐富答案。解釋每一個概念并寫出原理的基本內容。如果自己寫出的相關概念太多,則視試卷留出的空白撿重要的寫,解釋概念和原理一般不要超過本題答題空間的二分之一。但要注意答題時每個概念和原理要作為一段,字跡要工整清晰。好了,本題目分數的一半你已經拿到了,下面進行第三步。
三、展開分析(論述意義,說明對策)
可適當復述材料,利用題目提供的材料復制部分答案;可根據題目的性質縱向層層遞進,或橫向分方面展開;如想到的角度多,話頭就別太長,多角度能夠提高命中率。若想到的角度少,就可以多寫話,以較豐滿的文字加重份量。聯系實際,如果本題是論述題,則根據本題聯系實際中的一些現象,給出評價,如果本題是材料題,則材料就是實際,指出材料中的一些問題,也就是將材料用你學過的關于政治的術語再復述一遍。這部分一定要有,而且要作為一個段落,字跡工整。
四、簡短結論
歸納并復述基本觀點,突出論點,加深印象。這一部分是絕對送分的,但也要有技巧。要將其作為一個段落,如果此題是論述題,則將整個題目再復述一遍,不要忘了在前面加上一個所以;如果此題是材料題,則提倡材料中好的做法,批評材料中壞的做法。
上面的四步中沒有提過辨析題,其實辨析題就是一個分值較少而且需要判斷的論述題,除了判斷以外,上面的四步同樣適用。但題目特別注意的是辨析題的判斷,千萬不要盲目的說其對錯,例如一些題目的前半部分是對的而后半部分產錯的,有的題目說的不全面,這些都要指出。如果答大題時你能熟練地按上面的四步做,那么恭喜你,大題方面你至少可以比相同水平的其他人多得分。
高考文綜政治答題方法與技巧分享
如何運用發展的觀點分析問題
發展的觀點答題模板
(1)一切事物都是變化發展的,要求我們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
(2)發展的實質是新事物代替舊事物;
(3)事物發展的途徑——前進性與曲折性的統一;
(4)事物發展的狀態——量變與質變;
(5)事物發展的原因——內因與外因;
(6)任何事物都是絕對運動和相對靜止的統一,事物的變化發展是有規律的。
高考文綜政治答題方法與技巧分享
1、基礎性和變通性
題目答案源于教材,但不是照搬教材,它高于教材,活于教材,根據題目的要求對教材基礎知識進行重新組織,能融會貫通。
要求:把課本的基礎知識做到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地掌握并達到融會貫通。
2、綜合性與遞進性
跨框、跨節、跨課、跨科的組織材料,由易到難,由淺到深逐層提高內容。
要求:在學習中必須進一步強化所學內容的綜合性,注意挖掘知識點之間、章節之間、學科之間的內在聯系,使所學內容由平面變立體,進行廣泛的聯想學會輻射,學會從多角度、全方位、多層次觀察、思考問題,從而提高綜合和運用的能力。
3、時代性與新穎性
內容是情理之中,角度是意料之外
要求:運用辯證思維全面、發展的觀點看待現實問題。
4、技巧性與綜合性
要求:在學習的過程中,要善于把國內外發生的以及貼近生活的政治、經濟、法律現象與所學的知識聯系起來,培養觀察分析問題的習慣,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5、靈活性與客觀性。
【高考文綜政治答題方法與技巧分享】相關文章:
高考理綜答題技巧10-23
高考文綜地理綜合題答題技巧06-30
高考理綜化學答題技巧04-02
高考語文答題技巧和方法05-21
高考理綜答題順序02-27
中考答題技巧分享05-26
中考數學答題技巧分享06-15
高考數學答題技巧06-29
高考生物答題技巧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