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備)中國經典寓言故事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寓言故事吧,寓言故事的寓意是寓言創作的靈魂,就好似人類必須要有思維一樣重要。在寓言創作中寓意是一根看不見的線,大多數時候,這根線并不會直接在文字中體現。你知道都有哪些經典寓言故事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中國經典寓言故事,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中國經典寓言故事1
【失明的小麻雀米米】
小麻雀米米的眼睛被一個調皮的小男孩的彈弓打中了,它的一只眼睛永遠看不見了。
“樂樂,我們一起玩兒吧!”小麻雀米米說。
“我才不和你玩兒呢,獨眼龍!”小麻雀樂樂沖它吐了吐舌頭,飛走了。
“亮亮,我們一起玩兒好嗎?”小麻雀米米說。
“你只剩一只眼睛了,怎么和我們玩兒啊!”小麻雀亮亮哈哈大笑著說。
“菲菲,我們一起玩兒吧!”小麻雀米米又說。
“你現在真是難看死了,還有點兒嚇人,我不跟你玩兒!”小麻雀菲菲拍拍翅膀,也飛走了。
小麻雀米米難過極了,哇哇大哭起來。
“別哭,別哭,我陪你玩兒!”小麻雀萌萌飛過來,用翅膀抱了抱它。
“可是我只有一只眼睛了……”小麻雀米米自卑的說。
“我可不在乎!”小麻雀萌萌說。
從那以后,它們每天都在一起玩兒,成了的一對朋友。
真正的.友誼,不是花言巧語,而是關鍵時候拉你的那只手。那些整日圍在你身邊,讓你有些許小歡喜的朋友,不一定是真正的朋友。而那些看似遠離,實際上時刻關注著你的人,在你快樂的時候,不去奉承你;你在你需要的時候,默默為你做事的人,才是真正的朋友……
中國經典寓言故事2
我喜歡課外書,最喜歡看《中國古代寓言》,書中每個寓言看似看很普通也很短,但是都卻隱藏著一個深刻的道理。
書中,我最記憶猶深的寓言故事是《長竿入城》,這個故事是講述了一個人拿著長竿進城門,怎么拿,也進不去想來想去,都沒有想出一個好辦法,正在發愁退時,有一個老頭兒走過來說把竹竿鋸斷,拿竹竿的人認為這是一個好辦法,于是就把竹笨鋸斷了。這則寓言告訴我們:自作聰明的人常常是愚燾的',所以不能當自作聰明、好為人師的人。
這個故事讓我感受到了拿長竿的人固然愚蠢可笑,但更加可笑的卻是那位自作聰明的老老頭兒。
中國經典寓言故事3
這幾天,我讀了一本叫《寓言故事》的書,這本書告訴了我許多做人的.道理。
而,剛到菜就糊了。當天,我差點被老爸老媽打成“照片”,嗚嗚……哎,早知道就叫老爸了,看來,遇到緊急情況,還是要隨機應變,不能死腦筋。
寓言是個魔袋,袋子很小,卻能從里面取出很多東西,讓我們讀到許多深刻的道理。
中國經典寓言故事4
春節前在家看了一本《中國寓言故事》,俄國的著名作家陀羅雪維支曾經說過:“寓言是穿著外套的真理。”
這本書里每個故事都短小精悍,通俗易懂。故事我都特別喜歡,最最喜歡的.是一個出自于《呂氏春秋》的《疑鄰竊斧》。這個故事講了一個人發現他的斧子丟了,于是就懷疑是鄰居把斧子偷走了,他看鄰居不管做什么事就像是偷了他的斧子。后來,他在自己家找到了這把斧子,他又看鄰居不管做什么事就不像偷斧子的人。這個故事告訴我們,遇到問題要先進行調查研究,然后再做出判斷,絕不能毫無根據的瞎猜疑。通過這個故事我知道了,當人帶著自己的想法去看這個世界,就會出現錯覺,看不到世界的真相,歪曲事實。
寓言故事是無聲的老師,可以在沉思中獲得收益。
中國經典寓言故事5
馬的感激
一只狼穿過一個農場,看見一片燕麥田。狼對燕麥不感興趣,搖搖頭繼續往前走。后來他遇見一匹馬,狼討好地對馬說:“喂,朋友,讓我帶你去一個地方吧。那邊有一大片麥地,顆顆麥粒都碩大飽滿。我特意為你留著呢,一顆都沒嘗過。快去吧,讓我再聽聽你那像音樂般悅耳的咀嚼聲吧。”馬答道:“太感激你了,要是你自己能吃燕麥的話,你一定不肯餓著肚子聽我嚼東西吧!”
把自己不要的.東西送別人,對方未必會感激你。
農夫的騾子
一個人開車迷了路,他邊開車邊查看地圖,結果車陷在鄉間小路邊的壕溝里。他雖然沒有受傷,但車卻深深地陷在淤泥里了。看到不遠處有一個小農舍,這個人便去求援。
走進農舍小院,他發現根本沒有汽車或其他現代化機械。馬圈里惟一的牲口是頭衰老的騾子。開車人本來以為農舍的主人會說這騾子太瘦弱不能幫忙。可農夫爽快地指著那頭老騾子說:“沒問題,沃里克可以把你的車拉出來!”
開車人看了看憔悴的騾子,擔心地問:“你確定它能行?這附近可有其他農場?”“住在這附近的只有我一個人。別擔心,老沃里克能勝任。”農夫自信地說。
農夫把繩子一端固定在汽車上,另一端固定在騾子身上。一邊在空中把鞭子抽得“啪啪”響,一邊大聲吆喝,“拉啊,夫蘭德!拉啊,杰克!拉啊,泰迪!拉啊,沃里克!”沒多一會兒,小轎車就被老沃里克毫不費力地拉了出來。
開車人又驚又喜。再三謝過農夫后,他忍不住問,“你趕沃里克的時候,為什么要裝作還趕著其他騾子的樣子?你喊沃里克之前,為什么還喊了那么多別的名字呢?"
農夫拍了拍老騾子,笑著說,“我喊的都是我原來那些騾子的名字,它們以前都和老沃里克一起拉過車。老沃里克是頭瞎騾子,只要它以為自己在隊伍之中,有朋友幫忙,干活就特別有勁,連年輕力壯的騾子都比不過它。”
中國經典寓言故事6
《中國古代寓言》是由許多寓言故事組成的,書中的寓言故事看似很普通,但卻都隱藏著深刻的道理,這些道理就是我們要學習的。其中,我最喜歡的是《愚公移山》這篇故事。
這篇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叫愚公的老爺爺,為了能讓家人出行方便,他帶領全家一起挖土、抬石頭,下定決心要搬走門口的兩座大山。鄰居嘲笑他自討苦吃,但愚公認為,我要是死了還有我的兒子,兒子又生孫子,孫子又生兒子,我們一輩輩的可以一直挖這兩座山。但是山是不會再長大的,又干嘛發愁挪不走他們呢?他們的行為感動了上天,就命令兩個神仙背走了兩座山。我看了很敬佩他們,能這樣的.不怕困難,堅持不懈。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做什么事只要堅持不懈的去做,就能實現自我愿望。我想起我以前背《弟子規》的經過。其實我努力去背了,可就是背了后面忘了前面,心里想:“這么難,不背了”,結果直到今天我還不能完整的把它背下來。讀了愚公的故事,我知道了我應該像愚公那樣堅持不去,不能半途而廢。
讀了《中國古代寓言》這本書,我覺得自己成長了很多,收獲了很多。在今后的學習中,我會不怕苦,不怕累,給自己一個目標,朝著目標堅定不移地前進。
中國經典寓言故事7
給點兒愚蠢
伊莎辛苦了一天之后酣然入睡。
一位玲瓏的天使飛進窗口找上了她,說:“聰明的伊莎,每個人都應該得到一份適量的聰明和一份適量的愚蠢,可是匆忙中上帝遺漏了你的愚蠢,現在我給你送來了這份禮物。”“愚蠢禮物?”伊莎很不理解,懾于上帝的威嚴,她接過愚蠢,無可奈何地植入腦中。
第二天,她平生第一次講話出了破綻,第一次解題費了思考。她花了一個早晨記住的一組單詞,三五天后也忘了將近一半。她痛恨這份“禮物”。深夜,她偷偷地取出了植入腦中的愚蠢,扔了。
事隔數天,天使發現給伊莎的那份愚蠢已被扔進了垃圾箱。他飛入伊莎的臥室,義正詞嚴地對她說:“這是每個人都必須有的配額,只是或多或少罷了,每一個完整的人都應該這樣。”
不得已,伊莎重新把那份討厭的愚蠢撿了回來。但是,她太不愿意自己變成一個不很聰明的人了。她把愚蠢嵌進頭發,不讓它進入思維。此后,伊莎沒有遇上過一道難題,沒有考過一次低分,一直保持著強盛的記憶、出色的.思維和優異的成績。
但奇怪的是,此后,再也沒有一個同伴愿意與她一起組隊去出席專題辯論,因為她的精彩使同伴全成了木雞;也沒有哪個人愿意和她做買賣,因為得利賺錢的總是她;也沒人與她談戀愛,男人們無不怕在她的光環里被比成傻瓜。連下棋打牌也十分沒勁,對手總是輸得傷心,偶爾有一兩次她給對手點兒面子,下個軟著,也很容易看出是她在暗中放人一馬,比她勝了還傷害人的自尊。她越來越孤獨、空虛,真的也希望有份愚蠢了。但是,聰明成性的腦袋是再也植不進去愚蠢了。她希望能再見一次天使,可天使也“黃鶴一去不復返”了。
因為只有聰明,伊莎在痛苦中熬過孤單的一生。
中國經典寓言故事8
刻舟求劍
古時候,楚國有一個人,在他坐船過江的時候,一不細心,把身上掛的一把寶劍掉進江里去了。那個人不慌不忙地從衣袋里取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落下寶劍的地方刻了一個記號。嘴里自言自語囑咐自我:“別忘記了,我的寶劍是從這兒掉下去的。”
同船人見他不著急的'樣貌都很納悶,就問他:“為什么不趕快下水撈寶劍你在船舷上刻個記號有什么用呀?”
“著什么急,我的寶劍是從這個地方掉下去的,一等船靠岸了,我就要從這個刻有記號的地方跳下水去,把寶劍找回來。”
過了一會兒,船到了目的地,停下來靠了碼頭,這個人便從船上刻的記號處,跳下水去撈寶劍,可是,摸了好長時間也沒有找到。
同船人看到他這樣尋找寶劍都感到很可笑,有一個人說:“寶劍掉江里以后,船還是在行走的,而寶劍沉在水底下是不會跟著走的。事實上,此刻船離開丟劍的地方已經很遠了,再按船舷上刻記號處去找它怎樣能找到呢?”
大家都議論說:“這個人連一個很普通的道理也不懂得呢。”
之后人們根據這個故事引申出“刻舟求劍”這句成語,比喻人們做事情要從客觀實際出發,注意事物的發展變化,來處理事情。
中國經典寓言故事9
今天,我讀完了《中國寓言故事》。這本書可好看了,里面的每個故事,都生動有趣。每一頁里都有精美的插圖和一些簡要的.文字。這些寓言故事不僅讓我領會了它們背后的含義,還讓我享受到了像一幕幕精彩的動畫般的彩圖。
中國經典寓言故事10
1.不受嗟來之食
戰國時期,各諸侯國互相征戰,老百姓不得太平,如果再加上天災,老百姓就沒法活了。這一年,齊國大旱,一連3個月沒下雨,田地干裂,莊稼全死了,窮人吃完了樹葉吃樹皮,吃完了草苗吃草根,眼看著一個個都要被餓死了。可是富人家里的糧倉堆得滿滿的,他們照舊吃香的喝辣的。
有一個富人名叫黔傲,看著窮人一個個餓得東倒西歪,他反而幸災樂禍。他想拿出點糧食給災民們吃,但又擺出一副救世主的架子,他把做好的窩窩頭擺在路邊,施舍給過往的饑民們。每當過來一個饑民,黔傲便丟過去一個窩窩頭,并且傲慢地叫著:“叫化子,給你吃吧!”有時候,過來一群人,黔傲便丟出去好幾個窩頭讓饑民們互相爭搶,黔傲在一旁嘲笑地看著他們,十分開心,覺得自己真是大恩大德的活菩薩。
這時,有一個瘦骨嶙峋的饑民走過來,只見他滿頭亂蓬蓬的頭發,衣衫襤褸,將一雙破爛不堪的鞋子用草繩綁在腳上,他一邊用破舊的衣袖遮住面孔,一邊搖搖晃晃地邁著步,由于幾天沒吃東西了,他已經支撐不住自己的身體,走起路來有些東倒西歪了。
黔傲看見這個饑民的模樣,便特意拿了兩個窩窩頭,還盛了一碗湯,對著這個饑民大聲吆喝著:“喂,過來吃!”饑民像沒聽見似的,沒有理他。黔傲又叫道:“嗟(jie),聽到沒有?給你吃的!”只見那饑民突然精神振作起來,瞪大雙眼看著黔傲說:“收起你的東西吧,我寧愿餓死也不愿吃這樣的.嗟來之食!”
黔傲萬萬沒料到,餓得這樣搖搖晃晃的饑民竟還保持著自己的人格尊嚴,黔傲滿面羞慚,一時說不出話來。
本來,救濟、幫助別人就應該真心實意而不要以救世主自居。對于善意的幫助是可以接受的;但是,面對“嗟來之食”,倒是那位有骨氣的饑民的精神,值得我們贊揚。
2.小偷退齊兵
子發是楚國的一位將領,他很注意有一技之長的人,善于利用這些人的長處為自己服務。楚國有一位擅偷竊的人聽說了這件事,便去投靠子發,小偷對子發說:“聽說您愿起用有技藝的人,我是個小偷,以前不務正業,如果您能收留我,我愿為您當差,以我的技藝為您服務。”
子發聽小偷這么說,又見他滿臉誠意,很是高興,連忙從座位上起身,對小偷以禮相待,竟連腰帶也顧不上系緊、帽子也來不及戴端正。小偷見子發果然是真心,簡直是受寵若驚了。
子發手下的官員、侍從們都勸諫說:“小偷是天下的盜賊,為人們所不齒,您怎么對他如此尊重?”
子發擺擺手說:“你們一時難以理解,以后就會明白的,我自有道理。”
適逢齊國興兵攻打楚國,楚王派子發率軍隊前去迎戰齊兵。結果,連續交鋒3次,楚軍都敗下陣來。
軍帳內,子發召集大小將領商議退齊兵的策略,將領們想了好多計策,個個忠誠無比,可是對擊退齊兵卻一籌莫展,而齊兵反而愈戰愈強。
面對緊張的形勢,那個小偷來到帳前求見,主動請纓。小偷說:“我有個辦法,請讓我去試試吧。”子發同意了。
夜間,小偷溜進齊軍營內,神不知鬼不覺地將齊將首領的帷帳偷了出來,回到楚營交給子發。子發便派了一個使者將帷帳送還齊營并對齊軍說:“我們有一個士兵出去砍柴,得到了將軍的帷帳,現特前來送還。”齊兵面面相覷,目瞪口呆。
第二天,小偷又潛進齊營,取回齊軍首領的枕頭。子發又派人送還。
第三天,小偷第三次進了齊營,取回來齊軍首領的頭發簪子。子發第三次派人將簪子送還,這一回,齊軍首領驚恐萬分不知所措。齊軍營中議論紛紛,各級將領大為驚駭。于是,齊軍首領召集軍中將士們商議對策。首領對大家說:“今天再不退兵,楚軍只怕要取我的頭了!”將士們無言以對,首領立即下令撤軍。
齊軍終于退兵而走。楚營內大大嘉獎那個立功的小偷,眾將士無不佩服子發的用人之道。
小偷,如果損害社會人民,的確該繩之以法;如果改邪歸正,把技藝特長用到有益的地方,有時也能干出大事來。
3.韓娥善歌
從前,韓國有位歌唱家名叫韓娥,要到位于東方的齊國去,不想在半路上就斷了錢糧,從而使基本生活都發生了困難。為了度過這一難關,她在經過齊國都城西邊的雍門時,便用賣唱來換取食物。韓娥唱起歌來,情感是相當投入的,以至在她離開了這個地方以后,她那美妙絕倫的余音還仿佛在城門的梁柱之間繚繞,竟至三日不絕于耳;凡是聆聽過韓娥歌唱的人,都還沉浸在她所營造的藝術氛圍之中,好像她并沒有離開一樣。
有一天,韓娥來到一家旅店投宿時,店小二狗眼看人,見她窮愁潦倒,便當眾羞辱她。韓娥為此傷心至極,禁不住拖著長音痛哭不已。她那哭聲彌漫開去,竟使得方圓一里之內的人們,無論男女老幼都為之動容,大家淚眼相向,愁眉不展,人人都難過得三天吃不下飯。
后來,韓娥難以安身,便離開了這家旅店。人們發現之后,急急忙忙分頭去追趕她,將她請回來,再為勞苦大眾縱情高歌一曲。韓娥的熱情演唱,又引得一里之內的老人和小孩個個歡呼雀躍,鼓掌助興,大家忘情地沉浸在歡樂之中,將以往的許多人生悲苦都一掃而光。為了感謝韓娥給他們帶來的歡樂,大家送給韓娥許多財物和禮品,使她滿載而歸。
韓娥的故事說明:真正的藝術家,應當扎根于人民大眾之中,與大眾共悲歡,成為他們忠實的代言人。
中國經典寓言故事11
一、填空題。
1、《庖丁解牛》中的庖丁是一位。
2、《黔之驢》的作者是?
3、教育孩子要講誠信的著名故事是《 》。
4、“比喻借別人的威風嚇唬人。”出自寓言故事《 》。
5、“比喻不必要的,沒有根據的擔憂”出自寓言故事《 》。
6、《千金買首》中“首”是指的頭。
7、《愚公移山》中愚公要移的兩座山分別是?
8、《紀昌學射》中,紀昌的老師。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要掌握過人的本領,必須付出超人的。
9、寓言《黔之驢》中,驢子最后被吃掉了。
10、揭示“對于無端的夸贊,一定要保持清醒。”這個道理的寓言故事是《 》。
11、天外有天,做人千萬不要盲目自大。(《兩只青蛙》)
12、講仁慈也要看對象,對壞人仁慈只能是。(東郭先生和狼))
13、是萬能的法寶,只要你善于利用,它可以變成一切知識和財富。
二、選擇題。
1、人們寫作寓言的目的是為了()。
A、說明道理B、講故事c、塑造鮮明的形象
2、我國古代寓言所用的比喻往往非常巧妙、非常貼切,如把()作為龐大而愚笨的形象。
A、老鼠B、驢子c、猛虎
3、()在宮廷中濫竽充數吹竽,后逃走。
A、齊宣王B、齊泯王c、南郭先生
4、《狐假虎威》中,野獸看見了它們就都跑開了,是因為()。
A、野獸害怕狐貍B、野獸害怕老虎c、野獸怕天老爺
5、古時候有一個人害怕會天塌地陷,自己無處存身,急得吃不下、睡不著,他是()。
A、齊國人B、秦國人c、杞國人
6、()以堅強的意志,不顧他人懷疑、譏笑,帶領全家人移山。
A、愚公B、智叟c、夸蛾氏
7、《薛譚學謳》中薛譚跟()學唱歌。
A、扁鵲B、秦青c、后羿
8、《紀昌學射》中紀昌的老師是()
A、甘蠅B、更羸c、飛衛
9、“寧可相信尺碼,不能相信自己的腳”出自寓言故事《 》。
A、《畫鬼最易》 B、《鄭人買履》 c、《揠苗助長》
10、以下寓言故事()告訴人們從客觀實際出發,按客觀規律辦事是最難的,非下苦功夫不可;而遠離實際瞎說一氣,則是很容易的。
A、《畫鬼最易》 B、《鄭人買鞋》 c、《揠苗助長》
11、《羊和它的鄰居們》中,當一只羊在山坡上遇到狼時,只有()急忙奔向山坡去救它。
A、牛 B、馬c、豬D、狗
12、“如果有一兩個人說,我當然不信,如果三個人都這么說,那就一定不會假。”這就是(),人言可畏啊。
A、三虱食彘B、三人成虎c、歧路亡羊
13、“福可轉為禍,禍可以轉為福,變化無窮。世間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成不變的.,世事難料。”這里講的是寓言故事()
A、《得意忘形》 B、《客套誤事》 c、《塞翁失馬》
14、《造父學御》這個故事中造父是一名()
A、射箭高手B、駕車能手c、下棋能手
15、《蝸牛和螞蟻》這則故事中蝸牛趕不上螞蟻的原因是()
A、貪圖安逸生活B、膽小c、行走速度慢
16、十萬蜂兵憑借弱小的身軀打敗了()。
A、狼B、老虎c、野豬
17、“到任何時候都不要瞧不起弱小,他們也有過人之處。”這里所揭示的道理是出自寓言故事()。
A、《斑鳩與螞蟻》 B、《蝸牛和螞蟻》 c、《狐假虎威》
18、百靈鳥最喜歡紅玫瑰,它看到紅玫瑰花開了嗎?()
A、看到了B、沒看到
19、“世界上的事情是非常復雜的,各種事情都有自己的特點,對待不同的事物,就有不同的辦法。”這句話是農夫對誰說的?()
A、猴子B、小貓c、狗熊
20、等你遇事面臨眾多建議時,應該()
A、人云亦云,隨聲附和B、沒主張c、親自實踐,讓事實說話
21、《老翁捕虎》中捕虎的除了老翁,還有誰幫忙一起捕虎的?()
A、武藝高強之人B、十六七歲的小孩c、衙役
22、()通過勤學苦練,歌唱得越來越好,終于成了一名歌星。
A、黃鶯B、杜鵑c、百靈鳥
23、《猴子和大象》中誰的本領大?()
A、猴子B、大象c、各有所長
24、喜鵲老師教大家做巢,誰的巢做的最好?()
A、斑鳩B、老鷹c、小燕子
25、“和氏之璧”的名字是()取的。
A、秦始皇B、卞和c、楚文王
三、判斷題。
1、《造父學御》這個寓言故事告訴我們學好一門技術,只要專心苦練就行了。()
2、《蝸牛和螞蟻》這個故事中蝸牛憑借自己的努力終于趕上了螞蟻。()
3、斑鳩為報小螞蟻搭救之恩,就請螞蟻上樹筑巢共同生活。()
4、百靈鳥接受教訓,終于看到紅玫瑰花是怎么開放的。()
5、《山羊送禮》中山羊最后被老虎吃了,原因是它想占便宜,到頭來吃虧的是它自己。
6、《盲從的牛群》這個故事中,牛王變成獨角,是因為潮流興獨角。()
中國經典寓言故事12
醫者仁心
西漢時期,醫學家中以淳于意較為有名。他從小就熱愛醫術,喜歡擺弄銀針、藥品。后來,淳于意拜著名醫生公乘陽慶為師,學到了黃帝、扁鵲流傳下來的醫術,攻克了很多疑難雜癥。后來,因為醫死了人,被官府判以肉刑,要押到京城長安去行刑。
淳于意沒有生兒子,只有五個女兒在膝前行孝。他臨走時,對女兒們說:“如今父親已經到了緊要關頭,你們卻誰也幫不上忙!”
緹縈是淳于意的小女兒。她聽到父親的話后,非常傷心,更為自己的束手無策而自責。于是,她與父親一起去了長安,并給漢文帝寫了一封言辭凄切的信。信上是這樣寫的:“我父親擔任政府官職時,老百姓都說他廉潔無私,值得崇敬。現在他由于一時不慎而觸犯國法,理應受到懲罰。可是我卻感到,人死了就不能再活過來,受了肉刑之后,手腳斷裂了也無法再長出來,那時就是想悔過自新,也做不了什么事了。我愿意到官府里去做奴婢,來贖父親的'罪,以便讓他有一個改過自新的機會,重新做人。”
漢文帝讀完緹縈的信,被她的一片愛父之情所感動,于是傳下一道圣旨,將淳于意的罪行赦免。漢文帝法外施恩后,覺得肉刑太過于殘酷,就索性將肉刑廢除了。
中國經典寓言故事13
宋國有一個富人,因為下大雨,他家的墻塌了,他的兒子和鄰居老人都勸:“趕緊修筑它,不然會有賊進來。”可富人不聽,一天晚上,他家果然丟了大量財物,富人贊賞兒子的聰明,卻懷疑賊是鄰居老人。
讀了這則寓言,我感悟到了,感情能夠蒙蔽理智。如果不尊重事實,只用親疏和感情作為判斷是非的標準,就會主觀臆測,得出的`結論,說不定還害了自己。
我們在生活中,要去尊重事實,不要像文中的富)一樣感情用事,我們聽取意見時要公正,不用去看提意見的人是什么人,對待他人都不能偏見。
中國經典寓言故事14
今天是星期六,我和媽媽要家里看一本有趣的書。書名叫《中國寓言故事》,我看了其中的`“東郭先生和狼”。
〈東郭先生和狼〉講的是東郭先生是個有愛心的人。狼被獵人追趕,然后向東郭先生求救。東郭救了它,但是狼要把東郭先生吃了,一位農夫走過來,農夫想了一個辦法救了東郭先生。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不要相信惡有惡人的話,因為無論他們說得多么好聽,都是欺騙,好你讓上他的圈套。
中國經典寓言故事15
隋朝時候有個人,他用大車拉了一車黑豆上京城去賣。這個人吃力地拉著車走啊走啊,到了灞頭,他一不小心踏上了一個土坷垃絆了一咬。這下子不好了,他身后的車也失去了平衡,翻倒在地。那滿滿一車黑豆也全部被倒進了水里。他從地上爬起來,看著水里的黑豆發愁了:這么多豆,一個人要撈到什么時候啊!想了一會兒,他決定回家去,叫家里人來幫他一塊兒撈豆子。于是他不再多考慮,撇下車和豆子就走了。
這人剛一走,灞頭上的.人議論開了:“他這一去還不知什么時候回來呢,這么多豆讓水沖走了多可惜,不如我們拿回去吧。”于是大家一起動手,吵吵嚷嚷地撈豆子,不一會兒就全給撈走了,一顆也沒留下。
不久以后,那個運豆的人回到了翻車的地方。水里有上千只蝌蚪在追逐嬉戲。這人以為這就是他的豆子,想要下水去撈出來。剛一下去,蝌蚪知道有人來了,轉瞬間就全都游散了。這個人奇怪極了,呆呆地站了半天,怎么也想不明白。他嘆著氣自言自語地說:“黑豆啊黑豆,就算你不認識我了,離開我跑開了,我怎么會也不認識你了呢?——怎么你忽然間就多出了一條尾巴!”
這個笨人判斷事物總是想當然,卻不根據事實來作科學的分析,自然也就無法知道事情的真相。這樣辦事情當然是不能成功的。
【中國經典寓言故事】相關文章:
中國經典寓言故事11-06
中國經典寓言故事05-30
中國寓言故事02-07
經典中國寓言故事02-17
經典中國寓言故事(經典)01-09
中國經典寓言故事03-14
中國寓言故事03-18
中國寓言故事經典10-23
中國經典寓言故事【精選】05-21
經典中國寓言故事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