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班級怎么管理
導語:班級是學校的基層單位,班主任是學校德育工作的骨干力量,是班級的組織者、領導者、是學生成長的引路人。我在班主任工作中深知自己責任的重大,心中裝著學校、裝著學生,在管理班級方面,花功夫、下力氣,重點從以下方面抓管理班級的工作。
小學班級怎么管理
一、構建班級管理模式,建立一支得力的班級骨干隊伍
首先是執行學校的相關政策、措施,把握班級管理的主導思想,明確管理方向與目標,定期評比班級管理的績效。其次要求科任老師與班主任一起按校方總體要求,結合班級實際,具體指導班級建設。其中班主任負最大責任,科任老師也不能置身管理之外,教書與育人是份內之事。最后要求學生自我管理。學生是自身發展的主體,只有調動其主動性,才能有效逐步發展。教師在班級管理中視學生為班級管理主體,這樣才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班級管理的效力。
學生是發展的主體,班級管理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依靠班干和學生來實施班級管理,提倡關注學生的個性發展,盡量照顧到每一位學生。
1.提倡建立一支班級骨干隊伍
這個范圍比“班干部”要大得多。一個班級的學生,在氣質、性格、能力上都存在著個別差異,具有不同的心理發展水平、個性特點,要辯證地認識個性的差異,仔細了解每一個學生個性特點和發展水平,從不同方面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兒童隨著身體發展成熟,在心理、生理等方面都發生著巨大的變化,個性也逐步得到發展。班主任應切實關愛每個學生個性的張揚,并加以正確引導,促使學生形成良好個性,成為班級骨干。
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要有創新意識,創設寬松和諧的班級氛圍,為學生提供廣闊的發展空間。讓每個學生有平等競爭的機會,讓學生身心輕松愉悅,思維活躍,主動探索。班主任應關愛每一個學生,主動關心學生學習、生活上的困難,解決學生糾紛,排除成長中的心理障礙,同時給學生創造一個民主和諧寬松的環境,讓學生在班級安心學習,發展特長,張揚個性。
班主任還應做學生的知心朋友,彼此坦誠相待,逐步建立“信得過”的情感基礎,為學生個性張揚建立一個良好班級氛圍,使每個學生自覺地把班級管理目標與個人目標結合起來,人人為集體,事事想集體,以班級共性的發展來規范和約束學生個性的進步,以學生個性的進步來推動班級共性的發展,兩者相互影響,共同發展。
2.激發學生競爭意識
競爭是一股巨大的、潛在的、其它任何外力都不可能達到或代替的動力。從集體活動的表現、班級榮譽的爭取、留給老師的印象和個人獲獎情況等多個方面激發全班由整體到個人的與外班的競爭意識,這也是一種集體主義精神的培養。比讀書多少,比紅星多少,比紅花多少,比紅旗多少,在比較中,學生的競爭意識會得以滲透,向上意識和班級責任感會逐步強化。
3.學生個性特長和創造能力的培養
素質教育應時代需要所培養的人才應是高素質的,是有創造性的人才。在這方面,我班吹、拉、彈、唱,琴、棋、書、畫人才輩出,我也積極鼓勵他們各有所長。“三人行,必有我師”不是局限在成人之間,孩子也可以是教師的老師。
二、以豐富多彩的活動來豐富學生的發展
在人的成長過程中,非智力因素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一個學生學業缺乏不一定影響他的一生,而人格上的缺陷則會貽害一輩子。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競爭的激烈,我們將面臨更加紛繁復雜的世界,將作出更多判斷、抉擇。我們培養的學生要面向未來,要適應社會,要對人生作適當的選擇來發展自我、完善自我,需要的不僅是智慧,更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各類活動對學生心理健康發展起著重要作用。
在活動中,學生可以認識到與人合作的重要性,學會少數服從多數,樹立愉快合作的意識。豐富多彩的活動,有利于學生學會合作,體驗成功的喜悅,樹立自信心,增強班級凝聚力。自信是一個人成功不可缺少的心理品質,21世紀是充滿挑戰競爭的時代,只有充滿自信的人,才能成功。活動的競爭性,還將增強學生面對困難、承受挫折的能力。班主任應在活動中抓信教育的時機,對不甘失敗、并準備積蓄力量再戰的學生給予鼓勵和肯定,對耐挫力差的學生給予關心和引導。
豐富多彩的活動不僅能讓學生學會與人合作,與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使他們的自信,耐挫力得以增強,更能使學生得到豐富的感情體驗和培養,增強班級凝聚力,并促進班風、學風的建設。
班主任是全面負責一個班學生的教育管理的,班主任工作的好壞將直接影響每一個學生成長。做一個合格的班主任,除了要具備博大的胸懷、自我犧牲的精神外,還需具備恰當的工作方法。只有這樣,才能讓班級有凝聚力,形成積極向上的班風。
學生是祖國的未來,要想把他們培養成對祖國、對社會有用的人,班主任首先就要注重對學生思想品德的教育。班主任如果只是一味地要求教學質量,以分數定學生的好壞,而忽視對他們思想品德的教育,雖然學習成績上去了,但可能導致他們以自我為中心,好逸惡勞,自私自利,缺乏愛心,這無疑是舍本逐末。
而如果對學生一味地進行說服教育,可能效果不大。凡是成功的班主任都有一些共同的經驗,就是將學生看成自己的'親人朋友,與他們多做心靈上的溝通。班主任首先要了解學生,搜集與學生相關的各方面的資料,深入學生當中,觀察他們的思想感情變化,從中發現問題,及時給以正確的引導。其次要關心學生的疾苦,當學生遇到不順心的事或暫時的生活困難時,班主任就應多關心體貼學生,盡力幫助引導他們解決困難。最后要熱愛學生,要求班主任能像親人一
樣關心照顧他們,時刻讓學生感到家的溫暖,這無形中也拉近了學生與老師的距離,營造了師生間的親情。
三、協調與家長的關系
班主任只憑自己的威信和力量是不可能取得教育成功的,還必須和家長對學生有一致的要求和態度,并時常同他們交換意見。這樣孩子在家的一些不良表現也需要教師的教育和督導,在某種程度上教師的話比家長要管用得多。因此,家長與教師要有力配合,注意充分利用好網絡資源,與孩子和家長搭建溝通的平臺。使教育效果更加完善,如今電腦已走進千家萬戶,和家長和孩子通過電子郵件的聯絡有時勝過面談。一張精美的賀卡,幾句熱情洋溢的夸贊和鼓勵,對孩子所起的激勵效果是獨特和重大的,孩子們會常常“溫故而知新”,這也不失為一種新穎的教育方法。
【小學班級怎么管理】相關文章:
怎么管理班級06-23
怎么管理班級紀律06-16
怎么管理好班級09-23
新學期班級怎么管理09-21
班主任班級管理心得怎么寫06-16
高三二輪班級怎么管理03-02
小學班級管理心得11-23
小學班級管理細則06-13
小學班級管理的妙招08-26
小學班級管理的經驗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