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美術教案5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時常要開展教案準備工作,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那么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美術教案5篇,歡迎大家分享。
美術教案 篇1
六年級美術上冊全冊教案(浙美版)
1、美麗的家鄉
4、難忘的一件事
6、有趣的臉譜
7、課題:電話亭
10、潑墨畫
第17課時
12 光與影
第20課時
15彩點拼圖
教學目標:
小結:多點會創造生動感,大小各異就更加突出了。連續的點會產生節奏、韻律,點的大小不一的排列也容易形成空間感。
3.深入感知,嘗試表現。
(1)讀圖:點的構成方法:等間隔、規律間隔、不規律間隔、點的線化、點的面化。
①點的多種構成(形色)。
②思考:通過觀察,你覺得以上四張作品各以點的哪一構成方法為主?產生了怎么樣的視覺效應?
③教師小結:這些視覺形象可以是具象的,也可以是抽象的,總之小巧簡潔,活潑靈動的點創造演變著多姿多彩的視覺華爾茲,請讓點的形與色達到完美的結合吧!
4.拓展材質,創造表現。
(1)討論:不同材料適合怎樣的構成方式?
回歸書中提問:采用鑲嵌和拼貼的方法拼出的圖形經常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你認為它與一般繪畫有什么不同?
(2)創作小嘗試。
①擬題:快樂沒有什么道理!
②選擇材料,彩點拼貼小品圖。
③利用簡單色筆,進行點的構成設計或創意小品。(延伸)
16外國傳世名作
教學目標:
1.通過欣賞,初步了解外國傳世美術作品的表現形式與風格特點,懂得外國的優秀美術作品和中國的優秀美術作品一樣,都是全人類共同的精神財富,對多元文化有感性認識。
2.通過欣賞外國傳世名作,學習用自己的感受和語言表達欣賞體會,評述美術作品,提高學生的審美認識和審美語言的應用能力。
3.培養健康的.審美觀和感受美、評價美的能力,培養熱愛藝術作品,自覺保護文物的良好品德。
教學重點:
了解多元藝術,初步認識和了解外國經典藝術作品的表現形式與風格特點。
教學難點:
了解美術的多元文化。懂得藝術與生活、社會之間的緊密關系。
第26課時
教學過程:
課前準備
(學生)收集各種著名的外國美術作品。
(教師)(包括經典的美術作品的照片、視頻等)等。
教學過程
1.談話引入,揭示課題。
(1)談話:大家說說外國著名的美術作品有哪些?學生交流自己收集的資料。
(2)小結:各國藝術家創造的優秀美術作品都是世界藝術寶庫中的璀璨明珠。
(3)交流:經典的外國傳世名作有哪些?你會喜歡哪件美術作品?教師板書課題《外國傳世名作》。
2.引導欣賞,加強體驗。
讓幾名學生說說平時看到最多的是哪一件作品,說說欣賞后的感受,教師小結。
3.布置作業,表現感受。
(1)提出問題:為什么這些作品被命名為“傳世名作”?
(2)請學生在多媒體教室上網查找相關資料來說明自己的欣賞觀點,并將資料匯編成一份文檔。
(3)學生整理資料并與同學交流感受,教師巡視指導。
4.小結回顧,研究拓展。
(1)學生匯報自己研究和討論的結果,教師進行小結:今天我們學習欣賞的只是藝術寶庫中的幾顆寶石,希望同學們課后繼續追尋藝術發展的蹤跡,走進藝術殿堂吸收豐富的營養,使自己的藝術素養得到不斷提高。
(2)布置學生課外的研究內容:了解各國的歷史、藝術發展的演變、美術作品的創新等知識,找一找相關的圖片資料。
美術教案 篇2
一、引入“金魚”的話題
師:前幾天,我們過了一個很開心的國慶節,你們知道國慶節是誰的生日嗎?我們祖國是個偉大的國家,擁有很多全世界都很喜歡的美麗的東西,看看今天老師帶來了什么?
(我沒有很突兀地開門見山說金魚,而是通過和幼兒共同說說我們的國家,談論我們國家的一些美麗資源,自然地引出金魚這一話題。)
二、欣賞藝術作品
1.師(出示一組金魚圖,包括金鯽魚、紅金魚、白金魚、黑金魚):金魚原來生活在我國南方的小河里,稱為金鯽魚,人們發現它們非常美麗,就開始飼養,還不斷開發了許多品種。金魚其實有很多種顏色,為什么它們的名字里都有金字呢?金表示什么顏色?
2.師(出示虛谷的《落花金魚圖》):人們喜歡養金魚,畫家們也喜歡畫金魚,許多畫家都畫過金魚美麗可愛的模樣,這就是我國古代有名的畫家虛谷畫的金魚圖。虛谷畫的.金魚正在做什么?
3.師(出示馬蒂斯的《魚缸》):現在許多外國朋友也很喜歡金魚,外國畫家也畫了很好看的金魚。你們看這張畫里的金魚在哪里?魚缸里有幾條金魚,為什么有人說看上去是四條,有的卻說是八條?金魚喜歡生活在怎樣的魚缸里?
(我原來設計的出示作品的順序是:落花金魚圖——一組金魚圖——魚缸。經過討論后我發現,這樣的出示順序雖然突出了著名藝術大師的作品,但卻與幼兒生活經驗有距離,于是,我進行了調整:從養金魚的由來、金魚品種逐漸增多,再引入到介紹畫家們也開始喜歡畫金魚,層層深入。在不同的欣賞環節中,既有教師的簡單介紹,也有不同的討論話題,為幼兒提供積極參與的機會。在幼兒欣賞每張作品時,我都會有意識地啟發幼兒談談這些金魚像什么,正在做什么,并給予積極的回應,如金魚身上的金色就像媽媽的金戒指,游來游去的金魚好像在說悄悄話,玩捉人游戲等,使幼兒的想象與現實聯系起來。)
三、嘗試安排畫面:金魚游泳
教師為每個幼兒準備一個紙剪的魚缸和若干紙剪的金魚。幼兒在教師啟發下,思考金魚游動的方向,嘗試在“魚缸”中合理安排畫面:一條金魚游來了——區別金魚游動的水平、垂直和傾斜的不同方向;兩條金魚游來了——分辨兩條金魚不同的游動方向;許多金魚游來了——變換金魚的位置,使畫面更漂亮。
(如何從欣賞環節自然過渡到表現環節是我反復思考的問題,聯系最后一張欣賞作品《魚缸》,我自然地引入“每條金魚雖然會游泳,但是要游得好看,必須每天在魚缸里練本領”,把原本枯燥的組合排列轉化為讓幼兒幫助金魚練習游泳。幼兒在畫面中嘗試不同的金魚排列方法時,我不斷結合幼兒的生活情景,和幼兒討論最合適的排列方法。)
四、欣賞配樂錄像“魚兒”
第一次欣賞:師生共同欣賞,幼兒邊看邊用手勢表示看到幾條金魚。
第二次欣賞:進一步體會金魚游泳時的美麗身影。
五、活動總結并結束。
美術教案 篇3
一、教材分析 《蒼松翠柏》
本課《蒼松翠柏》的教學內容是重點學習寫意中國畫的傳統技法。以樹的畫法為媒介切入教學,進入到傳統國畫藝術中程式化表現方法的學習,《蒼松翠柏》嘗試引導學生運用中國畫工具進行水墨寫意的初步表現,并指向樹、石組合的山水畫寫意小品練習。
教材從中國畫以松、柏表現所傳達的情感入手,設置以物寄情的情境氛圍,強調山水畫中樹木、山石內蘊的人文精神。通過松、柏等繪畫作品所傳達的不同精神寓意,引導學生感受中國傳統繪畫以程式化的獨特方式追求意境表現的特點,認識藝術創作與大自然內在統一的關系。
課本呈現具有典型意義的程式畫法以及變化組合的作品樣式,講解藝術家通過對自然景物、社會生活和藝術表現的認識理解,幫助學生了解藝術來自生活的道理以及傳統繪畫的表現特點。列舉運用雙勾、沒骨、填色、潑墨和潑彩等多種表現技法的中國畫作品,穿插畫樹出枝、點葉、組合等技法和步驟,為學生學習這些程式技法,以及樹的組合、畫面的構圖等方法提供一種學習范本。
兩個學習活動的設置都是圍繞以樹為主題的練習。通過臨摹、創作等教學活動,讓學生熟悉和掌握畫樹的'一般程式和方法,并以此為基礎進行大膽創作。教學中一般對學生的臨摹效果不宜提出過于嚴格的要求,可以更多著眼于幫助學生在動手實踐中把握國畫程式化技巧的一般學習路徑及學習要點,提供學生課后繼續嘗試學習國畫藝術的基本方法。
教材從三個方面提出對練習過程及結果的評價建議:1. 技法掌握的程度;2. 意境的表現;3. 個性的發揮。
二、教學目標
*能夠初步理會中國傳統繪畫借助自然景物抒發內心情感的特點。
*能夠學習水墨表現松樹或者柏樹的基本畫法與技巧。
*能夠運用畫樹的基本程式技巧嘗試水墨國畫小品的表現。
三、教學思路
1. 根據學生情況把握和調整教學重點和難點。首先要注意學生的興趣,在教學中盡量少用或不用空泛、晦澀的詞語,技法要求不宜求高。在引導學生理會國畫作品中松、柏所包含的內在情感時,注意引發學生對與之相關的語文、歷史知識進行回憶與聯想,貼近他們的審美經驗和感受。
2. 研究課堂教學所需的特定內容和輔助資料。選擇教材中適合教學需要的中國畫作品以及畫家并加以重點分析,始終注意強調作品中程式化表現與特定主題、情感之間存在內在聯系的教學線索。
3. 設計技法演示的內容和方式。課堂演示務必選擇易于模仿的簡單造型,選擇適合初學者的常用筆墨技法,強調關鍵的表現步驟與技法要點,分段演示技法時,更要注意時間的合理分配。演示中所用繪畫工具與學生練習工具盡量一致。如果借助其他演示手段,應注意選擇典型、明了,能夠說明技法問題的影視或者掛圖資料,教師務必引導學生有意注意其中的關鍵步驟與技法要點。
4. 整體安排教學過程,研究教學中可能出現的情況并選擇相應的對策。
美術教案 篇4
學習領域:欣賞.平述
課時:2課時
教具、學具:
1.教具準備:投影儀、多媒體。
2.學具準備:彩色筆、油棒、繪畫工具。
第一課時:
教學設想:
圖騰,從古代人的崇拜對象演變為現代人的裝飾品,更由于其神秘美麗、風格獨特的造型,也成了廣場、公園、瀏覽區一道美麗的風景線。利用圖騰奇異的造型和神秘感抓住學生的好奇特點,導入新課。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知道圖騰柱是世界各民族常見的裝飾藝術。
能選擇繪畫方法,并運用各種相形組合一個圖騰柱。
2.過程與方法:在比較中與發現活動中,感知于騰柱的造型特點,物象形態與色彩特征。
在欣賞活動中,大膽表現自己對圖騰柱藝術的感受。
3.情感:對圖騰柱藝術發生興趣,并能大膽表達自己的發現。
教學重點:
用繪畫的方法,運用各種形象組合一個圖騰柱。
教學難度:
能創造形態夸張,變化的圖騰柱漂亮的造型。
教學過程:
(一)課堂導入:
1.創設喜慶情境:從多媒體中欣賞浮雕藝術作品。讓學生感受浮雕藝術作品的“夸張、變形、概括、對稱”等圖騰柱造型特點。
2.讓學生能用語言說出你見過圖騰柱嗎?它有什么造型特色?哪些材料可以設計制作柱體造型?造型獨特,夸張變形怪異神秘。
3.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設問提出要求:圖騰柱給你什么感受(細膩,粗獷,古樸,現代,神秘,怪異等)在哪些地方有這種感覺?
4.板書課題:
一邊板書一邊讓學生打開課本,并認真閱讀課文內容。
(二)教授新課:
1.觀看,欣賞中的各種圖騰圖片。
2.問:在欣賞中,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想法?你在生活中遇到的和知道的哪些圖騰柱藝術作品?
3.小組活動:討論你所知道的圖騰柱術品。你準備用繪畫形式畫出什么樣的圖騰柱作品。
(三)作業布置:
創造出與眾不同、夸張變化的神秘圖騰柱。
(四)巡視輔導:
學生作業,教師巡視的過程中發現學生存在的共性問題,及時進行講評。
第二課時
(一)、課堂導入:
創設情境(運用展示)
(二)繼續欣賞圖騰柱的各種圖片
1.看,由一個串一個的形態夸張的怪人怪獸構成的圖騰柱,多么神秘,怪異.
2.圖騰柱今天已成為公園廣場游覽區的藝術品.
(三)學生繼續完成作業
(四) 學生作業,教師巡視的過程中發現學生存在的共性問題,及時進行講評。
(五)結果:
2.作業評述:展示全班作品,讓學生自評優秀作品。
1.教師小結:能憑記憶想象、大膽嘗試用繪畫形式表現圖騰拄的作品進行表揚。
2.課后拓展:設問:你今天學會了什么?特別美的地方在哪里?
3.課后思考題:你把吹具與餐具的圖片下節課帶來。
美術教案 篇5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欣賞經典建筑的形式美,體會和認識建筑所蘊含的人文精神;
利用簡便的材料制作簡單的形體,并構想建筑模型,畫出設計草圖。
課前準備:多媒體課件、制作模型用紙張、工具刀、尺子、鉛筆墊板、直尺、圓規、膠棒等。
一、導入
人們常說“建筑是凝固的音樂”,因為好的建筑不僅僅是用于遮風避雨的構筑物,它還像音樂一樣,使我們的情感和精神得到升華。
二、欣賞、分析、討論
1.感受作品;
2.運用建筑造型美感要素,對作品的造型、結構、色彩、環境等方面進行分析。
a.布達拉宮、天壇祈年殿、悉尼歌劇院造型都有向上的趨勢,卻給我們不同的感受,你能說出它們的區別嗎??穴直線和曲線、規則與變化、環境因素等?雪
b.仔細觀察天壇祈年殿,從基座至屋頂排列的距離和層數有什么變化規律?(節奏)
c.比較布達拉宮和加拿大蒙特利爾某住宅,同樣是直線造型,不同的組合產生不同的空間感受,說說你的感受。
→布達拉宮、天壇祈年殿、悉尼歌劇院等。
→以上建筑的體積組合示意圖。
三、制作小訓練與草圖設計()
1.參照圖片中屋頂和墻面的造型,通過剪切、折疊、粘合等方法,用紙做一個簡單的造型;
2.轉動這個造型,從不同角度觀察感受形體和明暗的變化;
3.基于這個造型,設想添加其余部分后的小建筑模型,并畫出草圖,與同學交流;
4.按設計風格進行小組組合,利用課余為下節課的'制作活動做好準備。準備工作包括集體創意設計,成員分工以及圖紙、材料、工具的準備。教師為小組制作提出建議。
→幾何體展開平面圖演示和講解。
四、總結、評價、布置后續任務
1.對教學做出總結,點評新穎的制作和設想并提出建議;
2.為進一步了解建筑藝術提供教學資源;
3.講解下節課任務,布置準備工作。
→學生草圖展示、歸類。
→相關書籍和網址。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根據設計草圖,制作簡單的建筑模型;進一步感受經典建筑的魅力。
課前準備:同上。
五、學習制作方法
1.對小組的設計進行評價,為制作提出建議;
2.明確制作過程中安全、衛生以及愛護公物等注意事項;
3.折疊、挖切、粘合等方法的演示、講解。
→制作方法步驟。
六、制作模型
分小組制作模型,教師巡回輔導,對制作工序、方法以及良好習慣及時點評。
七、作品展示與評價
1.從視覺效果感受、造型、結構、色彩等方面對學生作品進行評價;
2.師生結合經典作品交談制作體會。
→經典作品舉例。
八、總結
對本單元學習做出總結;安排清潔教室衛生。
【美術教案】相關文章:
小班美術教案模板 小班美術 教案05-11
美術的教案11-08
美術教案07-20
美術教案(經典)10-06
【經典】美術教案10-05
(經典)美術教案10-12
美術教案[精選]09-24
(經典)美術教案09-20
【精選】美術教案09-26
美術教案【經典】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