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中班教案匯編十篇
作為一名老師,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快來參考教案是怎么寫的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中班教案10篇,歡迎大家分享。
中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操作,感知哪些材料能吸水。
2.萌發探究科學現象的興趣,學做觀察記錄。
活動準備:
1.空臉盆(放入活魚)若干,周圍擺放盛水的臉盆若干。
2.海綿、布條、縐紙、白紙、水彩筆芯、粉筆、塑料制品、彩色水、大白菜。
3.觀察記錄表,課件。 過程: 一、救小魚 引導幼兒想辦法給缺水的魚送水,激發幼兒對材料吸水現象的'興趣。
活動過程
1.一一介紹操作材料,提問:你們覺得哪些東西能吸水,哪些東西不能吸水?
2.幼兒分組實驗,通過操作、觀察、比較,說說這些材料都有什么變化,哪些材料能吸水。
3.和幼兒一起總結操作過程,使他們初步了解哪些材料能吸水。
4.引導幼兒思考日常生活中還有哪些材料能吸水。
5.出示大白菜,引導幼兒探索大白菜能否吸水。
觀看課件 播放大樹和大白菜慢慢吸水的課件,幼兒觀察植物吸水現象,初步了解植物是靠根和莖來吸收水分的。
記錄、交流 鼓勵幼兒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如打“、/”或“×”)記錄,進一步鞏固相關經驗。
活動結束
小朋友一起探討。
中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情節和角色形象特點,掌握故事中描述聲音的象聲詞。
2、做事要細心,學習小烏龜寬容待人。
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故事內容,掌握描述聲音的象聲詞。
難點:做事要細心,懂得寬容待人。
活動準備
PPT課件。
活動過程
一、設疑激趣,導入活動
1、小朋友們都見過房子,你見過什么樣的房子?
2、你們見過會動的房子嗎?小松鼠就蓋了一座會動的房子,會動的房子還帶小松鼠去了很多好玩的地方,這是怎么回事呢?
二、引導提問,理解故事的線索和主要情節
1、運用PPT課件,分段講述故事,初步理解故事內容。
出示圖一。小松鼠把房子蓋在了哪里?
出示圖二。小松鼠被風吵醒了,一起感受大風、小風,學說象聲詞。房子的周圍都有什么變化?它是怎么想的?
出示圖三。第二天小松鼠耳邊傳來“嘩嘩嘩”的聲音,你們猜它會到哪兒呢?你是怎么看出來的?模仿象聲詞“嘩嘩嘩”。
出示圖四。第三天小松鼠又會到哪兒呢?它看到了什么?鼓勵幼兒用肢體動作和語言理解象聲詞“噠噠噠”。
2、引導幼兒回憶,發現小松鼠的房子會動的原因。
出示圖五,會動的房子都帶小松鼠去了哪些地方?聽到了什么?又看到了什么?請幼兒猜想小松鼠的房子為什么會動。
三、完整欣賞,分析角色的形象特點
播放PPT,教師有感情地講述故事,請幼兒完整欣賞。提問:
1、小松鼠的房子為什么會動?
2、小松鼠為什么會把房子蓋在烏龜的背上?小烏龜發現后會說什么?它生氣了嗎?為什么?
3、你喜歡故事里的誰?為什么?
四、拓展想象,延伸思考
引導幼兒討論:如果你是小烏龜,還會帶小松鼠去哪里?可能會聽到什么聲音?引發幼兒思考想象,回教室把自己的想法畫出來。
中班語言活動《會動的房子》課后評析
王林墨老師執教的語言活動《會動的.房子》,是山大版教材中班主題八《新年的問候》中的一個故事教學,這是一個非常典型的文學作品學習活動。這個故事以一只粗心的小松鼠把房子蓋在烏龜的背上為線索,通過不斷變化的場景,在優美生動的語言中,讓幼兒感受到作品的幽默和清新的大自然。同時又蘊含著深刻的哲理,無論做什么事情都要認真,不能粗心。
王老師制定的活動目標是:①理解故事情節和角色形象特點,掌握故事中描述聲音的象聲詞。②做事要細心,學習小烏龜寬容待人。從制定的目標來看,第一條是知識目標,第二條是情感、態度目標,因為文學作品學習活動特別強調要側重幼兒審美能力和文學理解能力及想象力方面的培養,感覺這個目標比較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和文學作品學習活動的要求,定位比較準確。活動重點是理解故事的主要情節,掌握描述聲音的象聲詞;難點是做事要細心,懂得寬容待人。
從今天執教的情況來看,王老師在整個活動過程中始終能夠圍繞活動目標,環環相扣,重點比較突出,活動目標基本實現。
在第一個環節中,教師用談話的形式,設置懸念導入活動,激發了幼兒強烈的好奇心和想知道結果的迫切心情,這樣就一下子抓住了幼兒的興奮點,讓幼兒帶著問題去聽故事,能夠很快集中幼兒的注意力。
在第二個環節中,教師通過引導提問,幫助幼兒理解故事的線索和主要情節。這是本活動的重點,應該圍繞著理解故事的主要情節,感知理解象聲詞(目標1)來進行。
在文學作品第一層次的學習中,應把重點放在理解故事上。王老師運用的PPT課件比較直觀,通過觀看課件,運用提問的方式,把幼兒帶入美麗、清新的大自然中,使幼兒能夠理解故事的意境,感知自然界中的各種聲響,調動了幼兒的積極性,激發了他們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幼兒興趣濃厚。在教師的循序漸進的提問中,幼兒基本上理解了故事的線索和主要情節,解決了活動重點。
但在這一環節中,①感知理解象聲詞“呼呼呼”、“嘩嘩嘩”和“噠噠噠”時讓幼兒學一學,做一做,說一說,調動多種感官參與效果均可,但若要借助聲音,視聽結合效果會更好。②提問是文學作品學習活動中一種最直接、最常用的師幼交流的方式。從王老師設計的理解故事情節時的提問來看還欠啟發性,啰嗦,平行性的問題多,遞進性的問題少。③呈現三種畫面的方式缺乏變化。
在第三個環節中,通過完整欣賞,分析角色的形象特點,讓幼兒進一步理解故事的內容。(第二層次理解體驗作品)這一環節是活動的難點,但總體感覺分析理解角色的形象特點還欠火候,體驗角色的形象還不夠。應該在完整欣賞完第二遍故事后,可設計一些體驗性的小游戲,或體驗模仿故事中小松鼠、小烏龜的形象等來突破難點,完成第二層次的理解體驗作品,然后再過渡到討論。
在第四環節中,教師以提問的形式:“如果你是小烏龜,還會帶小松鼠去哪里?”讓幼兒討論,以拓展幼兒想象,引發幼兒新的思考,為續編做準備。(第三層次遷移作品經驗的前奏)但在這一環節中,采用討論法比較好,但教師要參與其中,以啟發引導幼兒。感覺教師參與不夠,幼兒討論不充分。本活動也可設計成兩課時的活動,用畫筆記錄下來要去的地方后續編故事。
本活動最大的亮點:
活動環節設計的比較合理,步驟清晰,層層遞進,重點突出。教師教態自然,有極強的親和力,語言素質好,講故事生動有趣,能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幼兒學習的積極性比較高,興趣濃。
給本活動的建議:
1、教學活動中教師應重視幼兒的語言表達,每當提出一個問題后應讓幼兒多說、充分說。
2、教師設計的提問要能激發幼兒的想象和思考,要富有啟發性。
3、“做事要細心,學習小烏龜寬容待人。”這一目標完成欠,突破難點體現不充分。分析挖掘人物的角色特點還應再深、再透,師幼互動再加強。
4、文學作品學習活動的目的不在于通過文學作品進行知識教育和道德教育,而是更側重幼兒審美能力和文學理解能力、想象力方面的培養,因而不要有說教的痕跡。
中班教案 篇3
語言活動:
快樂的口袋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的內容,感受并體驗故事中小動物們快樂。
2、能根據故事內容并積極參加討論:什么是真正的快樂。
3、培養幼兒發現快樂、分享快樂,積極面對生活的良好的個性品質。
活動準備:
1、制作一實物“快樂口袋”(用白布裁剪成大口袋,外面畫一些體現快樂主題的兒童畫,內用軟棉花包裹著一里面放錄音)。
2、與故事“快樂口袋”內容相符的PPT和錄音。
活動過程:
一、問一問——————設置疑點,激發幼兒興趣。
老師通過展示實物教具“快樂口袋”,提問并導入課題。使幼兒對快樂口袋有了一定的認識。
教師:“老師這兒有一個神奇的口袋,你們看,口袋上有什么呀?”——————引導幼兒觀察口袋上有關快樂的畫面。教師小結:這些小朋友和小動物玩的都很開心、都很快樂,這是個快樂口袋。
“那口袋里裝了些什么呢?”老師打開錄音,幼兒欣賞。教師:你們聽到了什么?那快樂口袋里裝的.都是什么?(快樂)
“有一天有只小猴也發現了一只神奇的口袋,我們一起來聽聽到底發生了哪些事。”
二、聽一聽——————幼兒欣賞故事,體驗作品。
教師打開PPT,讓幼兒欣賞故事,聽完故事后進行層層遞進地提問,使幼兒對故事有了初步的了解。
(一)、教師講故事幼兒邊聽邊看
(二)、逐圖出示,分析故事內容
(三)、完整欣賞故事
教師:“這只快樂口袋真是太神奇了,我們一起再來完整的聽聽這個故事,請小朋友跟著故事說說小動物們的話。”
“我們給這個故事起個名字吧。”(快樂口袋)
三、玩一玩—————把快樂告訴口袋,鞏固作品。
教師通過游戲,鼓勵幼兒對著教具“快樂口袋”講講自己感到快樂的事兒(注意啟發幼兒從多角度談談自己的快樂),幫助幼兒發現快樂、分享快樂。
教師:“故事中小動物們有許多快樂的事兒,你們平時遇到過哪些快樂的事兒呢?又有哪些事情能讓你快樂起來呢?和你的好朋友一起去說說吧。”“誰愿意將自己的快樂事情對著快樂口袋說說?”(幼兒說說自己的快樂事兒)
四、談一談——————什么叫快樂,。
教師:“小朋友們對著快樂口袋說了很多自己的快樂事兒,那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快樂呢?和你的好朋友去說說吧。(幼兒與同伴分享快樂)”
小結:其實在生活中我們大家要學會發現快樂,并與別人共同分享快樂,使大家都快樂起來那才是真正的快樂。
延伸部分:音樂聲中幼兒與客人老師分享自己的快樂,以后在生活中遇到快樂的事情隨時與人分享。
活動反思:
孩子們最喜歡聽故事,在整個活動中幼兒的興趣很高。我在設計活動時特意請幼兒分組對著口袋說出自己快樂的事情。一下子幼兒非常活躍,其實孩子對角色臺詞的講述可以通過自己所理解的意思來組織的語言進行表達和表演;自主的給孩子空間選擇角色的扮演,他們自己會因為對角色有最深的印象或感觸來選擇的,在表演時能積極地投入。孩子在語言領域學習中的目標就是讓孩子喜歡與人講話、交流;能夠清楚地說出自己想說的事。有個別幼兒不能很好的投入,注意力不太集中。通過活動我也發現了自己的一些不足之處,在播放課件圖片時沒有銜接好,上課時間有些稍長了。每次講課我都有收獲,在今后的優質課活動中我會再接再厲,讓自己的課堂教學水平再有所提高。
中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學習將收集的種子進行分類、排列,并做記錄。
2、積極探索,分析討論,感知物體的大小、數量與排列長短的關系。
活動準備:
1、幼兒人手一份種子(黑豆、黃豆、赤豆各十顆)
2、紙板人手一張
活動過程:
1、導入活動,引起幼兒興趣
“看看桌子上有什么?” (黑豆、黃豆、赤豆)“它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什么?”(種子)
2、第一次探索活動
感知數量相同,大小不一的種子,排列長短不一樣。
(1)講解操作
“現在請你們做件事,給這些種子分分家(出示圖一)
“請你們猜猜第一條線上排什么?為什么?”(紅豆,因為有紅豆標記) “第二、第三條線呢?”(黃豆、黑豆)
“排的時候要從紅線開始,一個靠著一個,讓它們站在線上。三排全排完了,不要收,數一數,把數字記到后面的格子中。
(2)幼兒操作,用種子在紙板上排隊。
(3)請幼兒講述排列結果。
“紅豆有幾顆?”(十顆)“黃豆有幾顆?”(十顆)“黑豆呢?”(十顆)“它們都是十顆啊?那它們排的隊伍一樣長嗎?”(不一樣)
(4)討論:為什么都是十顆,隊伍不一樣長呢?(因為紅豆小,所以排得最短。因為蠶黑豆大,所以排得最長。因為黃豆不大也不小,所以排的`隊伍不長也不短)。
(5)小結:相同數量的種子,顆粒越小,排列越短,顆粒越大,排列越長。
3、第二次探索活動
感知大小不一的種子,排列長短相同時,數量不同。
(1)請幼兒把紙板翻過來,觀察另一面。
“看看紙板上有什么?”(種子標記、線)“這三條線怎么樣?”(一樣長)
(2)設疑、引導幼兒思考
“如果在這三條一樣長的線上排隊,想想它們用的數量會不會一樣多?”(一樣還是不一樣?)
(3)交待探索要求,幼兒操作。
“請你們用不同的種子分別在三條一樣長的線上排列,看看它們用的數量到底會不會一樣多呢?”
(4)講述操作結果。
(不一樣多,紅豆用得最多,黑豆最少)
(5)討論“為什么排一樣長的隊伍時,紅豆用得最多,蠶豆用得最少呢?”
(6)小結:隊伍一樣長時,小種子用得多,大種子用得少。
4、教師小結
結合生活實際進一步感知大小、數量與排列長短的關系。
中班教案 篇5
【活動目的】
1、讓幼兒理解掃墓的意義,培養幼兒尊重烈士的情感。
2、教育幼兒更加熱愛我們的祖國,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活動準備】
白紙、線、彩筆。
【活動過程】
1、讓幼兒知道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的掃墓日子。
①師:每年4月4,5或6日是清明,它是我國農歷二十四個節氣中的一個,又是傳統的掃墓日子,為了紀念革命先烈和死去的親人,人們往往在這一天掃墓。
②討論:人們是怎樣過清明節的?
2、教師解釋:掃墓為什么選擇清明呢?原因之一,清明時節氣候轉暖,雨水增多,草木蔓生,陵園墓地不免要荒蕪,需要整理;之二,清明前后,山青水秀,桃紅柳綠,人們借此大好春光,出去郊游;之三,為懷念古人介之推,而現在已將清明節掃墓作為緬懷革命先烈的主要活動了。
3、集體制作花圈。
師:無數革命先烈為了人們的.解放事業,為了使小朋友都能過上今天的幸福生活,在戰爭中光榮犧牲了。為了紀念他們,今天我們將組織為烈士掃墓活動,現在,先請小朋友和老師一起制作一個花圈。動手制作,教師扎竹圈,寫挽聯,然后把幼兒做好的小花繞在花圈上,再貼上挽聯。
4、掃墓。教師講解掃墓活動應注意的事項(要嚴肅,不亂講話,表示對先烈的尊重),然后由二位幼兒抬著花圈,其余幼兒排好隊出發。
中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練習用力涂色,掌握涂染的方法。
2、用油水分離法畫出冬天的雪景。
活動準備:
幼兒用書《冬天里發生的事》、白色油畫棒、藍色水粉顏料。
活動過程:
1、討論冬天的天氣。
(1)回憶冬天下雪的場景,雪地里玩的景象。(打雪仗、堆雪人)
(2)討論下雪天的景色的主色調。
2、教師示范,幼兒觀察。
重點示范油水分離的繪畫方法。
3、幼兒操作。
教師巡回指導。
4、作品講評。
幼兒相互介紹自己的作品,教師引導幼兒從畫面的布局、構思、色彩、整潔這幾個方面來評價。
活動反思:在活動前的準備工作中,幼兒在家收集的有關冬天景色的圖片有很多,幼兒和家長都很積極的`參與。在活動中很多小朋友都很自豪的介紹帶來的圖片是什么,積極性很高。在繪畫過程中很多幼兒的動手能力都偏弱,整體效果不是很好,要加強動手方面的訓練。
中班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 讓幼兒知道長大了應該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2、 培養幼兒的自我服務意識。
3、 鍛煉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4、 培養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5、 初步培養幼兒用已有的生活經驗解決問題的能力。
重點難點:
1、 培養幼兒的自我服務意識。
2、 教育幼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活動準備:
故事、衣服、音樂
活動過程:
1、 講述故事〈〈誰真的長大了〉〉引出課題
故事大概,講述一對雙胞胎姐妹好多地方都一樣,就是一個能夠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一個卻依靠父母。。。。。。
2、 設計提問(讓幼兒明白長大了應該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1)故事中的兩個小朋友誰真的長大了。
(2)為什沒說某某長大了?
(3)教師小結:某某長大了他能自己穿鞋子,自己穿衣服、吃飯
3、 談話:讓 幼兒說說自己是怎樣做的.,自己是不是長大了。(教育幼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4、 穿衣大賽。(體驗自我服務的樂趣)
5、 教師小結。
活動反思:
本節課目標基本達到了,通過此節課孩子們懂得了張大了應該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第五各環節穿衣大賽有些單調,準備應再豐富一些。
中班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萌發幼兒的交往意識,增進同伴間的友情。
2、在制作中培養幼兒的創造力以及運用名片交流的能力。
3、引導幼兒在了解名片的組成部分及功用的基礎上,設計制作自己的名片,并嘗試創作代表自己的圖案。
活動準備:
課件、各色名片紙若干、水彩筆若干
活動分析:
在成人的生活中,名片是比較常用的促進人與人之間交流的一種表現形式。結合近期主題活動“交朋友”,促進其交往能力,所以設計這節課,把名片引入孩子們的世界里,萌發幼兒的交往意識,。本次活動的知識點是幼兒要在了解自己的基本情況和聯系方式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活動的重點是引導幼兒在了解名片的組成部分及功用的基礎上,設計制作自己的'名片,教師通過引導分析法和講解法來突破,同時讓幼兒運用對比學習法和大膽嘗試法來突破。難點是發揮幼兒的創造力來設計名片,通過啟發法和鼓勵法來突破。我想用名片打開孩子們開始交往的大門,讓孩子們在友情的包圍中感受集體的溫暖。
活動過程:
(一)導入:
幼兒欣賞課件,回答問題“是什么告訴了山羊伯伯,小老虎的家在什么地方的?”,由此引出“名片”。
(二)展開:
1、引導幼兒了解名片的內容、格式及功用。
提問:a 成人名片上都有什么?小老虎的名片上都有什么?b 單位一般放在名片的最上面,小朋友的學習單位是哪里?可以用什么來表示?c 名字一般放在名片的中間,醒目的地方,小老虎的名字用什么來表示的?你想用什么圖案來表示自己呀?d 地址和電話一般放在名片的最下方,小老虎的地址是用什么表示的?為什么用小房子來代表地址呢?名片有什么作用呀?
2、幼兒按要求設計名片,師巡回指導。
要求:a
名片上要有名字、單位、地址、電話。B 設計出來的名片要干凈、清晰、顏色鮮艷,能看懂。
3、游戲:“找朋友”,幼兒相互交流自己的名片。
4、講評:
找出最喜歡的名片,說明為什么。
(三)結束:
把我們名片放到我們的教室里的“班級聯系屋”,增進我們大家的聯系。
中班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練習雙腿夾物跳的動作,發展腿部力量。
2、激發對體育活動的興趣,充分體驗游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可樂瓶若干,塑料圈人手一個,斜坡一個,雜物若干,錄音機,磁帶。
活動過程:
1、準備運動:兔子舞師戴頭飾:孩子們,我們一起來跳個舞吧!(音樂起)
2、基本動作:游戲《狼來了》
師:這兒真美,我們在這兒安家吧!(取下圈,放在地上當家)我們還有很多糧食沒搬,得把它們搬到倉庫里。(指定一個地點為倉庫)示范:走到場地一側,取一件物品,用雙腿夾住,跳到倉庫處放下,再繼續。(請個別幼兒示范,強調動作要領:在搬時一定要用夾物跳的方法。)當大灰狼出現時,小兔要立即在塑料圈中蹲下,大灰狼走了,再繼續搬東西。
幼兒在音樂伴奏下練習兩次。
3、游戲:小兔搬家師:大灰狼真討厭,經常欺負我們,我們還是搬家吧。
討論:怎樣把這么多的東西都搬走?引出夾物跳。
(1)造新家兔媽媽介紹路線,與幾只小兔示范夾物跳的.搬家方法:背著圈跳過小樹林(可樂瓶搭成),褡個新家,將糧食放在指定位置,再沖上山坡,跳下,返回原地。
(2)搬家(音樂起)小兔在媽媽的帶領下沿路線搬家。教師根據幼兒的活動情況進行指導。為小兔鼓勵、加油。
4、整理活動:
師:哈,終于搬完了,這里很安全,大灰狼再也不會欺負我們了!(幼兒做高興狀:耶!)真累呀,讓我們放松一下吧!(互相敲敲腿,捶捶背,揉揉肩)天快黑了,媽媽給你們講個《小兔搬家》的故事吧!(幼兒邊聽故事邊作休息狀結束)
教學反思:
通過身臨其境的表演教學,提高了大部分孩子的表演欲望,同時也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也更深刻的讓幼兒理解故事內容,讓幼兒明白今后應該怎么做事,怎么做人。同時也提升了幼兒對學習的興趣,我們的教學不是枯燥的,而是豐富多彩的。在以后的教學中應當多運用,讓孩子做學習的主人,讓學習變為一件快樂的事情。
中班教案 篇10
一、活動目標
1、通過幼兒自身嘗試和體驗,培養幼兒大膽想象,體驗發明創新的樂趣,勇于探索的創新精神和品質。
2、充分挖掘幼兒們生活中的經驗知識,在此基礎上經過不斷創新改良,在操作中培養了幼兒的創新能力,大膽表現自己的愿望。
3、有幼兒們的大膽想象,而且鼓勵幼兒們大膽實踐,敢于創新設計、制作。
4、用多種方式進行創新實踐,設計未來的飛機。
二、活動準備
1、《未來的飛機》課件
2、電話機
3、操作所需材料(橡皮泥、紙盒、紙、積木、油畫棒等)若干。
三、活動過程
1、導入活動,教師引導語幼兒想象,美麗的天空中有誰在飛?飛機是模仿什么制造的?
(1)教師出示飛機的圖片或者模型,幼兒簡單了解現在的'飛機。
(2)教師講解飛機飛行的原理,幼兒嘗試模仿各種飛機飛。
(3)小朋友認識了這么多的飛機,你想不想模仿飛機飛行?
(4)你喜歡模仿什么飛機就模仿什么飛機。
2、教師引導幼兒創新想象,大膽表現自己的愿望。
(1)你希望未來的飛機是什么樣子的,請幼兒來告訴他。
(2)幼兒自由討論交流,然后回答,充分發揮想象力。
3、教師引導幼兒用多種方式創新。
(1)科學家叔叔設計未來的飛機去了,小朋友們想不想自己設計制作一架未來的飛機呢?
(2)你喜歡用什么方法、什么材料制作,就用什么方法、什么材料制作好嗎?
(3)請幼兒自由選擇材料制作,教師鼓勵幼兒之間相互合作。
4、教師幫助幼兒展示作品,讓幼兒體驗發明創新的的樂趣。
請幼兒介紹自己設計、制作的未來的飛機,教師及時肯定幼兒的表現。
四、活動延伸
請幼兒回家后和家人一起用新的方法創作未來的飛機,讓家人也體驗一下創作的樂趣。
五、活動總結
能夠緊扣教學目標展開教學活動:先是對幼兒經驗的積累和鋪墊,讓幼兒了解“飛機”,然后在此基礎上去創新、設計“未來的飛機”,讓幼兒利用前面的知識經驗去創新。教師設計情境表演,激發幼兒的創新愿望,能積極主動地參與思維活動,創新思維力得到提高。
教師作為引導者、幫助者、支持者參與活動,注意發揮幼兒的主動性,引導幼兒主動去探索,進行操作,并及時對幼兒給予鼓勵和正面評價,使幼兒在活動中感悟、體驗到創新的樂趣,從而使他喜歡創新,樂于創新。
【中班教案】相關文章:
教案中班教案[精選]09-15
教案中班教案07-15
[精選]中班教案07-25
中班教案[經典]08-05
【經典】中班教案08-20
[經典]中班教案09-17
中班教案04-29
中班教案05-01
中班教案05-01
中班教案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