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游戲的教案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準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靵韰⒖冀贪甘窃趺磳懙陌桑∫韵率切【帪榇蠹沂占慕巧螒虻慕贪,歡迎大家分享。
角色游戲的教案1
一、情況分析
經過第一階段,一人一娃娃兩人一娃娃學做爸爸媽媽后,幼兒的角色意識有了初步萌芽。他們開始沉浸到游戲中,有的像模像樣地用奶瓶給娃娃喝牛奶,有的抱著娃娃開始“竄門”,還有的會對著娃娃小聲嘀咕“寶寶乖”。同時,大部分幼兒已經知道假的勺子不能真的放進嘴里,并常會用“這是假的呀”說明自己的游戲行為與現實的區別。
十月以來,按平均4至5人計算,開設了7個娃娃家。但是,常?梢钥吹剑河械耐尥藜覕D著7、8個人,有的則只有2、3個人;有的娃娃家出現好幾個爸爸媽媽;大部分娃娃家餐具物品亂擺亂放、散落滿地;結束時,忙亂一片不會整理。
說明
這個時期,幼兒的角色意識從無到萌芽,并逐漸鮮明起來,開始能夠處理真假關系,既按角色規定動作去行動,又能按事物與人物的現實特點去處理事物,但角色認知發展較慢。大多數幼兒尚不理解角色之間的關系,這與他們的認知發展和生活經驗密切相關。因此,教師需在此薄弱環節上采取相應措施。
二、游戲要求
1.愉快游戲,大膽表達“我的家……”“我真高興……”。
2.鞏固游戲常規,學會擺放及整理物品。
三、游戲準備
1.材料提供:7個娃娃家餐具廚具,每套放在一個小籃子中。
說明
小班幼兒自理能力、歸類能力、整理能力都較差,因此為便于幼兒掌握物品擺放整理的常規,提供的材料應是幼兒易于取放,易于整理的。
2.豐富經驗。
。1)觀察:家里有哪些人?
。2)講講做做:“我的家”,初步理解現實邏輯和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如:一個家中有一個爸爸,一個媽媽;外婆是媽媽的媽媽;奶奶是爸爸的媽媽等等。
說明
當孩子還沒有清晰的角色意識時,角色認知水平低下,教師可以設計一些活動幫助幼兒理解家庭人員的關系。
。3)觀察:家中物品擺放,教室物品擺放的情況,使幼兒初步知道東西要擺放整齊。
。4)啟發幼兒學會一些物品整理擺放的方法:“怎樣放才穩?怎樣放更干凈?如:碗和碗疊起來,碟和碟疊起來;大的東西先放,小的.東西后放等等。
說明
根據小班幼兒的特點,家長在生活上包辦較多,幼兒動手能力較差,教師除了在材料提供上力求簡便之外,更要進行一些具體的指導,豐富幼兒的經驗,并放手讓幼兒嘗試實踐。
四、游戲指導
1.自由選擇。
。1)觀察:各娃娃家人數。
分層指導:
A.凡對2一4人的娃娃家,引導幼兒盡快投入游戲:你們準備怎么玩?
B.對4個以上、2個以下的娃娃家,討論“人太多/太少怎么辦?”。鼓勵幼兒按商量的結果和自己的意原作出選擇,如:人多可去人少些的娃娃家;人少可再請些朋友來。
。2)觀察:餐具擺放。
指導:用游戲的口吻引導幼兒,“搬新家了,家里的東西先要怎么樣?(擺擺好)”。
說明
現階段游戲中,游戲材料逐漸增多,游戲開始有了主題,有別于第一階段的完全獨自游戲。因此啟動過程就顯得尤為重要,教師既要鼓勵幼兒自由選擇,激發幼兒游戲的欲望以促使幼兒盡快投入游戲,又要啟發幼兒學會一些解決矛盾的方法。
2.自主展開。
。1)觀察:娃娃家人員情況及幼兒的角色分配情況。
按需指導:
A.當娃娃家又出現重疊人員時,教師可以啟發:你是哪個娃娃家的?在這個娃娃家里你是誰?你們家還有誰?到底誰是這一家的爸爸?
B.當孩子們發現兩個“爸爸”后,有時其中的一位會忙改稱“哥哥”等角色,則游戲繼續進行;如兩個“爸爸”相持不下,則抓鬮、猜拳或交流時討論。
(2)觀察:幼兒游戲情況。角色行為如何?角色意識如何?有無情節展開?
指導:
A.扮客人:你是誰?你在做什么?還想做什么?還可以怎么做?點撥幼兒將重復的某一裝扮動作發展成角色行為。同時激發幼兒產生新的角色行為。如:教師扮客人離開娃娃家時,幼兒說“再見”。教師繼續引導“我有急事,你知道車站在那里嗎?”幼兒:“在那里!睅煟骸拔也徽J識,你送送我吧?。幼兒“好”。送出門后,因未開設汽車主題,幼兒四處環顧了以后說:“我幫你叫輛出租車吧”。就這樣角色行為一點點豐富起來。
B.對于某些游戲水平較低的幼兒,教師可參于游戲直接指導,從扮主要角色媽媽到扮次要角色阿姨等,讓幼兒從有具體參照到獨立游戲步步遞進。
說明
因為角色游戲是幼兒的自主游戲,所以隨機性特別強。因此教師應注重觀察,以便準確把握幼兒的游戲水平,游戲意向,以捕捉指導發展游戲的契機。
3.自發交流,鞏固角色認識。
。1)你是哪個娃娃家的?你是誰?你的家還有誰?娃娃家成員上前亮相,并一一自我介紹,“我是……”
(2)你有什么高興的事?營造溫馨的氛圍,集體分享游戲的喜悅。如有娃娃家講到過生日,可以請小壽星上場,同唱“HPPY BIRTH—DAY”,使每個孩子如臨其境,置身歡樂之中,還可以討論“除了唱生日歌,還可以怎樣祝賀生日?”。(送花、送禮物、吃蛋糕等等一連竄情節接踵而至。)
又如,出現打電話情節可以讓介紹的孩子與聽講的孩子進行對話,“喂,你們好…”“你好…”,游戲的樂趣再次激起孩子游戲的熱情。
(3)參觀娃娃家,“誰的家最干凈”,鼓勵擺放物品、整理物品又快又好的娃娃家。
說明
游戲也是幼兒創造性自我實現的快樂活動,所以教師應以共享為宗旨,注重幼兒的各種情緒體驗。小班初期以愉快體驗為主,教師要設法營造“你快樂,我快樂,在家都快樂”的氛圍,激發幼兒再游戲的欲望。
角色游戲的教案2
活動目標:
1、學習扮演風味小吃街中的廚師、服務員、顧客等各種角色,并用不同的動作語言表情去表現角色,體驗游戲的快樂。
2、自主的選擇各種道具和輔助材料進行制作。
3、養成能在游戲中使用禮貌用語的良好習慣。
活動準備:
了解幾種小吃的簡單制作方法,并討論替代物的使用
制作各種小吃所需要的材料、工具
活動過程:
1、以回憶的方式引題:師幼共同回憶上次活動的情況,引導幼兒討論這次怎么玩玩的更好。
2、引導幼兒討論分工,為風味小吃店開張做準備。
、儆變鹤约悍纸M,選擇自己最喜歡的小吃進行制作。
、诮處熝惨暎笇в變旱姆纸M及制作情況。
③和同伴友好相處,愛護游戲材料。
3、幼兒自主選擇游戲,師指導。
、僬碇谱鞑牧,擺放各種小吃。
、谟變簠f商分配游戲角色。
、壑笇в變鹤⒁饨巧g的'交往中使用文明禮貌用語。
4、活動評價:
、僬堄變褐v講自己今天扮演的角色及和上次玩的不一樣的地方和遇
到的問題并請全體幼兒幫忙想辦法解決。
、诠膭钣變褐v講下次還想怎么玩,還要增添什么材料等等。 ③表揚全體參與游戲的幼兒并提出下次玩的更好的希望。
角色游戲的教案3
活動目標
1、了解商店購物的基本程序:選擇商店→付款,能到商店。
2、初步使用禮貌用語。
3、懂得商店賣的東西不只是一種,會有很多。
活動準備
投放洗發水、沐浴露、蔬菜等玩具,飲水機,收銀臺等。
活動過程
一、教師出示新增的商店游戲材料,導入游戲。
1、教師:之前我們也玩了“買東西”的游戲,學會到商店購物。懂得要怎么樣去買,上星期我們在“娃娃家”游戲中開了一家商店,我們也看過商店里都有哪些東西。
但是在看的過程中我發現到小朋友們對商店還不是很了解,他們總覺得很好奇但是不不知道怎么玩,他們也會混了以為商店里只有一種東西可以,不對的哦!商店里可以有很多東西是可以買的。(教師出示新增的商店材料,如洗發水、沐浴露、蔬菜等。)今天娃娃家的爸爸媽媽就可以到商店里買東西了。
2、教師與幼兒一起回憶商店購物的流程:選擇商品→付款。
二、教師:在上次的游戲中,娃娃家的`爸爸媽媽一直忙著煮飯炒菜,你們的爸爸媽媽平時在家還會做些什么呢?今天我們有了商店,那么,爸爸媽媽也可以去哪里呢?
爸爸除了在娃娃家他還可以去哪里呢?有誰知道而且娃娃家新增的商店要誰來看店呢?
三、提出游戲要求。
1、娃娃家的爸爸媽媽做家務要分工。
2、商店的營業員與顧客之間要使用禮貌用語,上次啊!老師發現到很多小朋友們都很沒禮貌,不管是當老板還是當營業員,還有客人來了他們也不會去招待。
四、幼兒自主游戲,教師觀察指導。
1、重點觀察娃娃家的爸爸媽媽到商店購物的情況。
2、幫助娃娃家的爸爸媽媽豐富游戲情節,提醒他們去商店買東西等。
3、提醒營業員和顧客使用禮貌用語。
五、整理游戲材料,師幼分享游戲體驗,評價游戲情況。
1、整理游戲材料。
2、交流游戲情況。
教師:今天你們扮演了誰,都做了些什么?你們到商店買了些什么?
活動反思
上完課后我發現孩子們玩得很開心,他們對于這個游戲也很喜歡在玩得時候孩子們都懂得自己的角色身份,不會像上次那么的亂,也不會出現把角色搞混了,后面我發現到收銀員把錢給了其他小朋友我想這跟我的指導有很大的關系,下次在指導的時候要先強調好規則和要求,加強孩子們的語言表達。
角色游戲的教案4
活動目標:
1、練習雙腳并攏夾物向前行進跳,進一步發展幼兒推、拉、走的動作和聽信號做動作的潛力。
2、透過“造房子”貼“磚塊”,鞏固幼兒按形狀進行分類的數學知識。
3、培養幼兒助人為樂的良好品質。
活動準備:
1、企鵝頭飾、沙包人手一個,小推車人手一輛。
2、各色泡沫紙做的反面有雌雄搭扣的磚塊若干,雞媽媽房子一座。
3、場地布置:樹林、小路。
4、幼兒已具有推、拉物體的經驗。
活動過程:
一、準備部分:引出課題,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小朋友們聽!這是什么聲音?冬天北風刮在你身上的.時候你感覺怎樣樣?”
“有一種小動物不怕冷,大冬天的還喜歡在雪地里玩,喜歡在冰水里游泳,你明白是誰嗎?”
“這天我們要來學做小企鵝,也像它一樣不怕冷,好嗎?”“我來當媽媽,你們做我的小寶寶!”
“愿意跟媽媽去玩嗎?”
“企鵝怎樣走?”“我們小企鵝除了搖搖擺擺地走,還會怎樣走?”
“對了!還會跳著走,我們一齊來試一試!”
。▽W企鵝“八字步”的走法與跳的動作入場地)
。ㄓ變焊處熞积R做動作。)
小小企鵝不怕冷,跟著媽媽來做操,伸伸臂——伸伸臂,扭扭腰——扭扭腰,搖一搖——擺一擺,蹦一蹦——跳一跳,撲通!撲通!跳進水,快快樂樂洗個澡!”
二、基本部分:設計游戲情節。
游戲一:企鵝運蛋。
“昨日晚上一陣大風把雞媽媽家的房子給吹倒了,還好蛋寶寶一個也沒有碎。附近有只壞狐貍,專門來偷蛋,雞媽媽連忙去造了一座新房子。這天我們就去幫雞媽媽把蛋寶寶運到新房子里,好嗎?”
角色游戲的教案5
活動目標:
1、能夠明確自己所扮演角色的職責,并能監守崗位;
2、能夠使用禮貌用語,較安靜地游戲;
活動內容:娃娃家、醫院、理發店、菜場、銀行、公共汽車、超市
活動過程:
一、引導語
小朋友,今天我們又要來玩娃娃家了,你們高不高興?上次我們在玩娃娃家的游戲的時候啊,李子恒小朋友玩得可棒拉,他啊,本來是娃娃家的爺爺,可是后來他看到醫院的醫生不夠了,那是因為醫院的小朋友跑掉了,所以他就自己到了醫院,幫助病人看病。
而且他看病的方法與別人不一樣,他用的是氣功,今天,我要在來看一看,小朋友是不是都能夠找到自己的工作,并且能夠把工作做到下班,還有,我們在做游戲的時候是不是要安靜一點啊,這樣,在醫院里面看病和休息的'人就能很好的休息了;
二、幼兒游戲
教師指導:重點指導娃娃家,扮演客人的角色和娃娃家的
媽媽一起將娃娃家整理干凈;
普遍指導各個服務場所能應用禮貌用語;
教師觀察:
1、觀察幼兒是否能夠先搬好椅子和桌子,再去拿玩具;
2、觀察幼兒是否能夠自己解決一些遇到的小問題;
3、觀察幼兒是否能夠按照教師的要求監守好自己
1、 讓個別幼兒介紹今天自己的新發現;并給予肯定和鼓勵;的崗位,不在教室中間奔跑;
4、觀察幼兒游戲的聲音是否比較安靜;
三、教師評價
2、 對今天在游戲中能夠監守自己崗位、并能使用禮貌用語的幼兒予以表揚;
3、 對于全班幼兒在游戲中能夠放低音量地進行游戲給予表揚,并告訴幼兒在下次游戲中也要看他們的表現。
角色游戲的教案6
游戲目標
1、會用禮貌用語歡送和迎接。
2、能按教師的引導去溝通。
3、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與同伴共游戲的快樂,樂意與同伴一起游戲。
4、在活動中將幼兒可愛的一面展現出來。
5、使小朋友們感到快樂、好玩,在不知不覺中應經學習了知識。
游戲準備
場景布置服裝店、衣褲、人民幣。
游戲玩法
1、教師指導大家分配角色,有店員和顧客來玩這個游戲。
2、店員負責擺放衣褲,給衣褲進行搭配和招呼客人?腿诉M店時,要主動的歡迎客人的到來。
3、店員負責熱情有禮貌的招待客人,[老師。]回答客人所提出的問題。
4、客人要說出自己的要求,想要什么樣式的衣褲,想要什么顏色的……
5、店員要詢問客人需要什么?要根據客人的需要,提供出來相應的物品來。
6、客人與店員結賬的時候,要根據物品的錢數,來付出相對應的人民幣。能有禮貌的和客人道別。
活動反思:
本活動堅持以幼兒為主體,教師通過為幼兒創設寬松自由的探索空間、真實的情景體境,充分發揮幼兒的'自主性,使幼兒在自由、開放的環境中建構新的知識經驗。而教師堅持做一個“熱情而積極的鼓勵者、支持者,有效而審慎的引導者”,根據幼兒的需要在精神上、策略上因勢利導給予啟發幫助,使幼兒在自由的環境中沿著正確的方向不斷前進。整個活動以情激趣,以情激學,激發了幼兒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充分發揮了師生互動作用,使幼兒在真實的情感體驗中學習,變被動為主動,真正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
角色游戲的教案7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細致的觀察潛力,感受“代替”的重要作用。
2、養成遇事動腦思考,靈活應變的思維品質。
[活動準備]
磁帶,小鐵桶、皮球、盒子、書本等若干;投影儀
[活動過程]
1、談話:寶貝們,這天天氣這么好,我們一齊去郊游吧。放音樂《郊游》師幼一齊做律動進活動室。
2、郊游時撿到一個小鐵桶,談話:咦,這是什么呀?是用來干什么的?(裝油漆的')噢,原先是人們用完油漆后剩下的,那你們想一想,我們能夠用這個小桶做什么呢?(當水桶、板凳、垃圾桶、魚缸等)讓幼兒自由想象發言,教師小結。
3、談話:小朋友們可真聰明能想出這么多好方法,對了,剛才我聽說開心班的小朋友在郊游時也遇到了幾個難題,不如我們先去幫一幫他們吧?
出示圖片
(1)郊游時撿到了很多柴火,把它們分成兩堆,但是只有一根繩子,想把繩子分成兩段,但是沒帶刀子,怎樣把繩子割成兩段呢(用瓦片、玻璃片、磚頭等)
(2)有了柴火,飯一會就做好了,但是又遇到新的難題了:沒有筷子,怎樣吃面條呢?(竹簽,樹枝等)
(3)吃完飯了,搭個帳篷休息一會兒吧,困難又來了:沒有錘子,怎樣釘釘子呢?(讓幼兒仔細觀察,多動腦,發揮想象,多想辦法。)
4、剛才我們幫了開心班的小朋友,他們可高興了,還說謝謝你們呢,你們高興嗎?走,我們之后去郊游吧。聽音樂,做律動繼續去郊游。
5,音樂止,問:孩子們,你們累嗎?休息一會吧?但是沒有板凳怎樣辦呢?找個東西來代替它吧?讓幼兒自己在活動室找東西代替。
6、交談:你用什么代替了板凳?
7、孩子們,休息好了,我們之后去玩吧,出活動室,結束。
角色游戲的教案8
【游戲主題由來】
通過一次談話活動,我發現孩子們最近對藥的種類產生了興趣,還模仿藥劑師學著包起藥來,看著自己包好的"藥"整齊的放在盒子里特別自豪。有的孩子建議開個醫院吧。大家一下來了興致,所以我們選擇了"醫院"這個游戲。
【游戲總目標】
一、了解醫院工作人員及其職責,模仿和扮演醫生、護士及病人等角色,體驗角色扮演的樂趣。
二、能遷移生活中關于醫院的知識經驗,與同伴合作創設醫院的環境。
三、學習用協商、輪流等交往策略分配角色,能共同解決游戲中出現的問題,不斷發展游戲情節。
四、合理擺放、愛護材料,創造性的使用材料。
五、緩解幼兒對醫院、醫生、打針等的排斥感和恐懼心理,在生病時從心理、身體上能配合醫生的工作。
六、對醫生這個職業充滿敬佩的感情,體驗醫生和護士工作的辛苦。
第一次游戲
【游戲目標】
一、了解醫院工作人員及其職責,初步扮演醫院中的各種角色。
二、生病時懂得要醫院看病,了解看病的基本程序:掛號-看病-取藥。
三、大膽有創造性地選擇替代物與游戲材料,根據游戲需要自制簡單玩具。
【游戲準備】
經驗準備:
1、在談話活動中引發幼兒關于看病的生活經驗,了解醫院工作人員的職責。
2、和爸爸媽媽一起收集關于醫院的廢舊物如:藥瓶、病例卡等。
物質準備:在醫院投放病歷卡、聽診器、針筒、藥品等環境創設:創設醫院的環境
【游戲過程】
一、教師出示聽診器和針筒和病歷卡,引出游戲,激發幼兒參與游戲的樂趣。
師:小朋友,這是什么?你們在什么地方見過聽診器和針筒?醫院里有誰?他們的工作是什么?
二、師幼共同回憶去醫院看病的流程:掛號-看病-取藥師提問:你們去過醫院嗎?為什么去醫院?去醫院看病時,先要做什么?接著做什么?最后做什么?
師小結:小朋友身體不舒服的時候,要去醫院看病,看病時,要先到導診臺的護士那填寫病歷,然后到主治醫生那去看病,看完病再去藥房取藥。
三、提出游戲要求
1、要協商討論,解決醫院開業前的各種問題。
2、要選擇各種替代物,創設醫院環境。
3、按意愿選擇角色,分工扮演醫生、護士及病人等角色。
四、幼兒游戲,教師以病人的身份介入游戲,觀察指導。
1、觀察幼兒能否協商、分工,形成初步的角色意識。
2、觀察幼兒是否能掌握看病的基本程序:掛號-看病-取藥。
3、觀察醫生、護士能否明確職責。
五、整理游戲材料和環境,師幼分享游戲體驗,評價游戲情況。
1、整理游戲材料和環境。
2、交流游戲情況。
師提問:
1、你今天扮演了什么角色?你是怎么做的?
2、你在游戲中遇到什么困難?你是怎么解決的?
3、下次的醫院游戲你認為可以增加什么材料?
第二次游戲
【上次游戲回顧】
從上次游戲中,我發現幼兒對于醫院游戲是充滿興趣的,特別對于醫生這個角色充滿向往。但是在游戲中我發現,因為第一次玩這個游戲,幼兒出現的癥狀與其他主題游戲第一次出現的癥狀都大同小異,即語言交流不夠豐富,情節斷續,不知該如何往下發展,并且在游戲過程中很容易笑場。但是醫生的看病時,不能很好的對癥診斷,不能根據病人的病狀做出相應的策略。且形式單一,對于打針尤其感興趣,不管什么病癥都要求病人打針。因此,針對這些情況,我對游戲方案進行了調整。
【游戲目標】
一、明確所扮演的角色,增強角色意識。
二、嘗試根據不同的病癥,針對性提出治療的方案,能對癥下藥。
三、能運用禮貌用語進行交往,促進角色間友好互動。
【游戲準備】
經驗準備:在談話中,引導幼兒回顧醫生看病的方法,初步了解不同的病癥的不同的診斷方法。
物質準備:增設壓舌板、手電筒、體溫計、白大褂、白帽子、護士帽、藥瓶等。
環境創設:豐富醫院的.環境布置。
【游戲過程】
一、回顧上次游戲存在的問題,明確角色意識。
師:上次游戲中,老師發現扮演醫生的小朋友對不同的病人都用了一樣的看病方法,而且喜歡給病人打針,這樣對不對?為什么?
師:要怎么樣才能幫助病人把病看好?
師小結:醫生要仔細詢問病人哪里不舒服,然后要看看他不舒服的地方,一般的病只要吃藥就好了。
二、提出游戲要求。
1、與同伴協商角色分配。
2、導診的護士要主動與病人問好,游戲中要用禮貌用語。
三、幼兒自由選擇角色開展游戲,教師觀察指導。
1、適時以病人的身份參與游戲,制造問題,讓醫生解決,觀察醫生對癥診斷的情況。
2、觀察醫院工作人員與病人之間語言交流情況。
四、整理游戲場景和材料,師幼分享游戲體驗,評價游戲情況。
1、整理游戲場景和材料。
2、交流游戲體驗。
師提問:1、你今天扮演了什么角色?醫生是怎么給你看病的?
2、你覺得誰表現的最好?好在哪里?
3、下次游戲還可以增加什么?
第三次游戲
【上次游戲回顧】
由于前期談話活動的經驗積累,幼兒對于自身的角色意識和角色的職責更加清晰了,特別是醫生能簡單的針對不同的病癥,進行診斷。在游戲后,幼兒提出想增設輸液用品,給一些生病嚴重的病人。說明幼兒游戲的技能和游戲的情節更加豐富了。針對幼兒的需要,我設計了游戲的方案。
【活動目標】
1、進一步掌握對癥診斷的技能,較為逼真、大膽的扮演醫生的角色。
2、了解輸液的基本程序,不斷豐富游戲情節,緩解幼兒對輸液的排斥感和恐懼心理。
3、加強醫院主題與其他主題之間的聯系。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在談話活動中引導幼兒回憶輸液的經驗。
物質準備:新增輸液用品、紗布、棉簽
【活動過程】
一、展示新增的游戲材料,引發幼兒參與游戲的興趣,豐富游戲情節。
師提問:這是什么?你有過輸液的經歷嗎?是什么感覺?生病時為什么要輸液?
師小結:當生病比較嚴重或者病人很虛弱時,吃藥沒有效果了,就可以采用輸液的方式,把藥直接輸入到你的身體里,這樣病就好的快了。
二、教師引導幼兒回憶輸液的體驗,并邀請個別幼兒學習輸液的方法。
1、幼兒回憶輸液的體驗,學習輸液的基本程序。
師提問:護士是怎么幫助你輸液的?她會先做什么?再做什么?
師小結:輸液時醫生要先在病人的手上找到血管,可以輕輕拍打病人的手背,這樣更快找到血管。然后用棉簽沾上碘酒在血管處進行消毒。然后將針頭輕輕插入血管里,用膠布對針頭進行固定,這樣針頭就不會移位;最后將輸液器放在到輸液架上,放太低了會對病人造成傷害的;要隨時根據病人的情況對輸液的劑量進行調整;輸液完畢后要及時用酒精棉按壓住針口。
2﹒請兩名幼兒來嘗試操作輸液的過程。
3﹒及時指出幼兒操作中的不足,并肯定表現較好的部分。
三、提出游戲要求。
1、其他游戲中的人員不舒服時也可以到醫院看病。病人病好后就可以到其他游戲區去玩。
2、協商角色分配,要輪流扮演角色進行游戲。
3、醫生和病人之間要多交流,病人要積極向醫生說自己身體的狀況。
四、幼兒自由選擇角色開展游戲,教師觀察指導。
1、適時以病人的身份參與游戲,觀察護士輸液的程序。
2、觀察醫院工作人員與病人之間語言交流情況。
五、整理游戲場景和材料,師幼分享游戲體驗,評價游戲情況。
1、整理游戲場景和材料。
2、交流游戲體驗。
師提問:
1、你今天扮演了什么角色?護士給你輸液時,你覺得她做怎么樣?
2、你覺得誰表現的最好?好在哪里?
3、游戲中你遇到問題了嗎?你是怎么解決的?
第四次游戲
【上次游戲回顧】
經過幾次游戲的積累,孩子對于醫院游戲已經積累了一定的經驗,游戲情節逐漸豐富起來了。角色之間的語言交往也越來越豐富。在游戲后有小朋友提出,不一樣的病,藥劑師都配一樣的藥,說明孩子很好的將生活經驗運用到游戲中來,也體現了幼兒游戲水平的提高,針對這一情況,我們在游戲后與幼兒共同商量了幾種常見病的藥怎么區分?孩子們提出了用顏色區分的方法。隨后我們在美工區中運用皺紋紙制作了不同顏色的藥丸。
【活動目標】
1、能根據醫生的藥方進行配藥,豐富游戲情節。
2、學習用協商、輪流等交往策略分配角色,能共同解決游戲中出現的問題。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新增各色藥丸及藥品說明清單。
【活動過程】
一、回顧上次游戲存在的問題,引出新材料。激發幼兒參與游戲的興趣。
師:在上一次的活動中有的小朋友發現了,不一樣的病,藥劑師都配一樣的藥,所以我們一起在美工區中制作了不同顏色的藥片和藥丸代表不同的病。有些小朋友還一起設計了配藥單來告訴大家怎么配藥,F在我們一起來認識下。
二、提出游戲要求
1、協商角色分配,要輪流扮演角色進行游戲。
2、遇到游戲中出現的問題要嘗試與同伴協商解決。
三、幼兒自由選擇角色開展游戲,教師觀察指導。
1、適時以病人的身份參與游戲,觀察藥劑師配藥的情況。
2、觀察醫院工作人員與病人之間語言交流情況。
四、整理游戲場景和材料,師幼分享游戲體驗,評價游戲情況。
1、整理游戲場景和材料。
2、交流游戲體驗。
師提問:
1、你今天扮演了什么角色?你玩的怎樣?
2、你覺得誰表現的最好?好在哪里?
3、游戲中你遇到問題了嗎?你是怎么解決的?
角色游戲的教案9
任務1 角色游戲的概念及特點
一、 角色游戲的概念
角色游戲是學前兒童按照自己的意愿,以模仿和想象,借助真實或替代的材料,通過扮演角色,用語言、動作、表情等,創造性地再現周圍社會生活的游戲。又稱為象征性游戲。它在兒童2、3歲時產生,在學前晚期達到高峰,其后逐漸為有規則游戲所取代。
二、 角色游戲的特點
。ㄒ唬┙巧螒虮碚鞯奶攸c
表征的實質是學前兒童表達意思——表意。
游戲中的這些“假想”活動對于幼兒來說都是非!爱斦妗钡。
。ǘ┳灾餍院蛣撛煨蕴攸c
角色游戲是學前兒童自己的游戲,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和興趣需要選擇主題、角色、材料,游戲過程中自由切換情節和發展內容,使自身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在游戲中得到充分體現。這些創造性也是未來創造活動的萌芽。
。ㄈ┙巧螒蛏鐣缘奶攸c
角色游戲既是學前兒童對現實生活的體驗,也是學前兒童對人類社會生活的模擬,還常常包含了學前兒童對成人社會的某種期待。
三、角色游戲對兒童發展的特殊意義(信息搜索)
。1)角色游戲具有游戲發展價值的獨特性。
首先,它為幼兒帶來極大的快樂,對其積極的情緒,主動性和獨立性的培養有著重要的作用。其次,在角色游戲中,兒童獨特的想象活動為兒童創造性的發揮和發展開拓了廣闊的空間,并促進認知能力的發展。再次,游戲中的角色扮演,有力地推動了兒童的社會化過程,促進了良好品德和行為習慣的形成。最后,在角色游戲中,言語也得到了發展。
。2)角色游戲具有游戲發展價值的全面性。角色游戲是幼兒獲得動作、語言、情感、認知社會性等各方面發展的綜合性實踐活動,全面推動著游戲發展價值的實現。
思考題:簡述我所理解的角色游戲。
任務2 角色游戲的組織與指導
一、 角色游戲的組織
。ㄒ唬┯螒虻臏蕚
1.豐富學前兒童的生活經驗,增加現實生活的印象,拓寬角色游戲的內容來源。
2.提供適合的場所、設備及豐富的玩具、游戲材料,為學前兒童開展角色游戲創造物質條件。
3.提供充足的自由活動時間,保證學前兒童角色游戲的深入開展。
。ǘ┯螒虻倪^程
1.觀察學前兒童在游戲中的表現,為有針對性教育提供依據。
2.觀察兒童游戲活動,了解兒童真實的游戲水平,為評價、指導學前兒童游戲提供依據。
3.針對各年齡班學前兒童的水平,抓住游戲的主要環節,以間接的指導方法為主,幫助學前兒童組織和開展游戲
游戲中,應該注意
1.以間接的指導方式為主。
2.抓住游戲主要環節,結合學前兒童發展水平幫助學前兒童開展游戲 成人要鼓勵兒童按自己的意愿提出游戲的主題。
教師要幫助學前兒童分配和扮演游戲的角色。
。ㄈ┯螒虻慕Y束
1.結束游戲
(1)結束的.時間
教師要在兒童的游戲性質尚未低落時結束游戲,可使學前兒童保持繼續游戲的積極性。學前兒童活動持續時間一般為:小班 5-10分鐘;中班 15-20分鐘;大班 25-30分鐘。
。2)結束的方式
“天黑了”“下班了”“關門了”來結束游戲。
(3)時間過長的原因
、僖粋游戲情節長,導致時間長,如“娃娃醫院”。
②學前兒童游戲興致高而讓學前兒童反復游戲導致時間長 。
2.收拾整理
。1)老師主要在旁邊指導,根據不同年齡階段,對學前兒童收拾好玩具的要求不同。如,小班能把一些稍大點東西放好;中班能把基本的玩教具放回原位;大班已經能對玩教具分類放好。
(2)提要求時,老師以游戲中的角色身份,這樣會起到良好的效果。
3.評價游戲
。1)小班可由老師講評,讓學前兒童簡單評價。主要以鼓勵、表揚學前兒童的某行為 。
。2)中、大班可由老師和學前兒童共同參加講評,這樣可以提高學前兒童的分析能力,學習別人的優點,改正自己的缺點,這樣有助于游戲質量的進一步提高。
二、大中小班兒童角色游戲的觀察與指導
。ㄒ唬┬“鄡和巧螒虻闹笇
小班兒童的思維水平處于感知運動性向直覺形象性過渡的階段。小班角色游戲多為單獨游戲和平行游戲。
。1)玩具的種類適當少些,但相同種類的玩具應多些
(2)教師應更多地參與游戲過程,以平行游戲法與合作游戲法的指導方式,通過角色之間的語言交流來指導兒童。
。3)教師應在游戲指導過程,及時協調角色關系與現實關系,減少現實關系的沖突對游戲的干擾。
。4)游戲結束時宜采用情感式評講,并帶領兒童整理場地培養良好游戲習慣。
。ǘ┲邪鄡和巧螒虻闹笇
中班兒童最感興趣的是角色,但是只考慮個人的愿望不善于分配角色,開始向結伴游戲和合作游戲發展。
(1)引導并鼓勵兒童獨立提出主題,通過協商的方式培養獨立解決沖突的能力,正面提醒培養集體意識。
。2)教師以角色身份參與游戲,增強兒童角色扮演的創造性和游戲內容的新奇性。
(3)游戲結束時吸引兒童參與評講,引導反思,培養觀察力和社會交往能力。
(三)大班兒童角色游戲的指導
大班兒童角色游戲水平明顯提高,關注的焦點在于游戲的規則及角色扮演的逼真程度,游戲主題明確,獨立性強,角色游戲的反思與評價能力萌芽。
。1)較多地采用直接指導方法,盡量在游戲中引入現實生活的真實性,保持想象的合理性
(2)指導兒童采取協商方式,獨立開展合作游戲并解決問題,鼓勵配合主題自制玩具。
(3)引導兒童把外部言行與內部動機一致起來,深化游戲主題,在深層次上把握現實生活的人際關系。
。4)游戲結束時的講評引導兒童反思主題和內容的深刻性,心理活動,最終目的在于使兒童適應社會生活。
思考題:
結合幼兒園見習或學前兒童角色游戲觀察活動,編寫一份學前兒童角色游戲指導方案
任務3 學前兒童角色游戲的評價與設計
一、學前兒童角色游戲的評價
游戲名稱: 班級: 指導教師: 觀察者: 觀察日期: 觀察時間:
學前兒童角色游戲能力評價表
角色游戲的教案10
角色游戲:醫院、照相館等
一、活動目標:
1、進一步深化各個主題的內容,豐富各游戲,鼓勵幼兒加強各角色間的聯系,其他教案-中班角色游戲。
2、培養幼兒堅守崗位,以及運用禮貌用語進行交往,鞏固幼兒的文明行為習慣。
二、活動準備:各角色游戲所需的玩具材料以及替代品。
三、活動過程:
1、教師結合上周下午開展的各角色游戲進行講評,讓幼兒提出再次玩的愿望。
2、以談話形式增強角色意識,強調要堅守“崗位”;并強調幼兒遵守游戲常規。
3、分配角色:按幼兒意愿,教師根據幼兒意愿加以調整。
4、幼兒游戲,教師指導
。1)教師全面巡視,了解幼兒游戲情況,重點指導醫院,以身份提醒工作人員工作認真,對待顧客有禮貌。
。2)鼓勵各角色、各主題間的交往。
(3)注意個別教育,鼓勵每個孩子參與游戲,提醒個別孩子遵守游戲規則。
(4)及時支持幼兒生成的新的'主題。
5、游戲結束
(1)放音樂提醒幼兒收拾玩具。
。2)組織幼兒進行評議重點評各角色之間的交往以及是否堅持崗位。
角色游戲的教案11
活動由來
最近常聽班上幼兒說xx超市怎樣有很多好吃好玩的,我發現孩子們對超市都很感興趣。于是我們班開展了“超市”的系列活動,孩子們對擔當“收銀臺”充滿了好奇,剛好中班游戲室里有超市設備,因此我們就結合這兩點開設了超市游戲活動,想通過這個活動提高孩子語言表達能力、觀察的細致性和敏銳性,以及在同伴面前大膽展示自己的能力。
一、游戲目的:
1、喜歡參與角色游戲,對游戲活動感興趣。
2、明確自己在游戲中扮演的角色,能學著堅守崗位。
3、能禮貌待人,愿意與同伴交往,不妨礙別人游戲。
4、懂得愛護玩具,游戲結束時會分類收拾玩具。
二、游戲準備:
1、物質準備:方向盤、刷卡機、加油箱、汽修工具、各種小吃、煤氣灶等。
2、知識經驗準備:請家長帶孩子去吃小吃并讓幼兒觀察小吃店的工作人員是怎樣工作的。
三、游戲指導:
一、引起回憶,激發幼兒活動的興趣。
1、師:我們上周玩過什么角色游戲。今天我們繼續來玩《汽車站》、《加油站》、《汽修廠》、《小吃店》這四個主題。上次的游戲中我們《小吃店》服務員的工作態度非常好,被評為了“最佳服務員”,今天我們要繼續進行這個游戲,希望你們今天的服務人員能向他們學習,為了讓其他工作人員組做得更好,我們在活動中要注意些什么呢?
2、引導幼兒開展討論。
(1)顧客應該怎樣做?
。2)服務員應該怎樣做,要注意些什么?
。3)幼兒講述,教師做小結。
二、提出本次活動要求:在玩游戲之前老師有幾點要求。
1、在玩角色時要認真的扮演角色,要堅守崗位。
2、要自己布置場景,結束時要收拾整理。
3、結束時要會評價自己或同伴的游戲情況。
三、商量角色。
在游戲之前,每個主題老師選出一位小朋友當經理。小朋友,你們想玩什么游戲,想當什么角色,想和誰一起玩,可以和經理商量商量。
四、幼兒按意愿游戲,教師指導觀察。
。1)觀察幼兒在角色中扮演的情況。
。2)教師以角色身份參與《小吃店》活動中,指導按職責扮演好角色。
。3)工作人員共同收拾整理活動場地,結束活動。
五、分享、評價。
鼓勵幼兒說一說剛才自己玩了什么?玩的.開心嗎?我們請《小吃店》的小朋友說說你是怎么玩的?下次在游戲中要注意些什么?
角色游戲的教案12
活動目標:
1、合理使用材料,創造性地使用材料進行游戲
2、大膽想象進行游戲
3、加強各角色間的聯
活動過程:
一、以談話的形式引入。
1、師:我們的商店在上個星期就布置好了,商店很漂亮。我們的商店今天就要開張了,如果你是商店的小老板,有顧客來了怎么辦?
2、師:如果有的顧客買了東西覺得不滿意,你會怎么做?
3、引導幼兒說說商店應該怎么玩。
二、引導幼兒協商分配角色并引導幼兒合理的布置商店。
1、我們的商店開張了,你們想要在商店里扮演什么角色?
2、師:我們的商店需還需要什么呢?我們要怎樣來布置我們的商店?
三、幼兒游戲,師參與游戲并指導。
1、師:我想買冰紅茶,你們這兒有些什么品種的呀?
2、師:你的冰紅茶怎么賣?可以便宜一些嗎?
3、師:我昨天在你們這兒買的餅干,是過期的,你們說該怎么辦呢?可以換嗎?
活動反思:
活動以引導幼兒說出具有特色的商店是什么樣子的?是用什么做成的?怎樣做的?在幼兒的'討論下,師幼兒共同商定需準備和制作的材料,幼兒自帶家中的廢舊材料并參與制作,興趣較高。活動中發現幼兒想象、替帶廢舊材料的能力還不夠,幼兒多是過于逼真的反應游戲材料,還不夠大膽創新,創造想象的能力還不夠。
調整策略:
在下一次的游戲中會重點鼓勵幼兒大膽想象,大膽創造,給予啟發性 引導,請家長幫忙在家進行指導,給予知識經驗準備。
角色游戲的教案13
一、教學內容:
娃娃家,小菜場,玩具店,美容店等。
二、教學目標:
1 引導幼兒扮演熟悉的角色,知道角色名稱,模仿最基本的`動作。
2 游戲中有簡單的角色語言和行為。
三、教學準備
增添垃圾桶,熱水器等物品。
四、教學指導
1游戲前簡單的導入,激發興趣
2 幼兒自主開展
觀察與指導重點:
(1) 幫助幼兒一起布置游戲場地。
(2) 觀察幼兒在游戲中的語言和動作,了解幼兒角色水平。
。3) 教師扮演角色,隨機指導,引導幼兒有簡單的角色語言和行為。
3 游戲后談話
以教師為主的談話方式,再現有價值的游戲片斷。
角色游戲的教案14
游戲目的:
1、初步認識自己所扮演的游戲角色(爸爸、媽媽等)的主要職責;
2、在老師的引導下能夠與其他(她)小朋友在游戲中交流互動,培養初步的交往能力和合作意識;
3、體驗游戲的快樂。
游戲內容:娃娃家
游戲人數:依據場地或空間大小以及班級實際人數靈活把握,一般人均2.5平方米比較適宜。
游戲準備:
1、游戲室,布置娃娃家所需要的各種材料:如娃娃家標志牌、娃娃(玩具)、桌椅、小床、碗筷、做飯用的炊具、電視機等;
2、平時有意識地引導孩子們注意觀察父母在家里都做些什么。
游戲過程:
1、導入。小朋友們平常在家里大人們都做些什么呢?大家想不想當一回大人(如爸爸或媽媽)呀?今天我們就來玩一個游戲,游戲的.名字就叫娃娃家,娃娃家都有哪些人呢?他(她)們在家里都做些什么?你最想扮演什么人?請小朋友們想一想,然后告訴老師;
2、教師帶領孩子們布置好娃娃家,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發揮主導者與講解示范者的作用,同時調動孩子們參與游戲的積極性;
3、幫助孩子們分配好游戲角色,然后帶著孩子們玩;
4、教師以參與者的身份,參與游戲,給予幫助,盡量讓幼兒之間互動;
5、引導孩子們愉快地結束游戲,并在老師的帶領下收放材料;
6、對孩子們的游戲做出評價,多表揚,多鼓勵。
注意事項:
1、娃娃家游戲區所用材料可以因地制宜,充分利用一些當地的廢舊材料,不過要安全衛生;
2、剛開始玩角色游戲,小班幼兒之間互動較少,需要老師的耐心幫助、示范和指導,游戲中注意發揮穿針引線的作用。
3、同一內容的游戲可以重復玩2—3次,玩熟之后再玩其它角色游戲。
角色游戲的教案15
游戲目標
1、了解超市購物的基本程序:選擇超市→付款,得到商品。
2、初步使用禮貌用語。
3、懂得超市賣的東西不只是一種,會有很多。
游戲準備
1、一個有貨架的類似超市的場地準備。
2、給幼兒普及關于超市的基本知識。
3、投放洗發水、沐浴露、蔬菜等玩具,飲水機,收銀臺等。
游戲過程
一、教師出示新增的超市游戲材料,導入游戲。
1、教師:之前我們也玩了“買東西”的游戲,學會到超市購物。懂得要怎么樣去買,上星期我們在“娃娃家”游戲中開了一家超市,我們也看過超市里都有哪些東西,但是在看的過程中我發現到小朋友們對超市還不是很了解,他們總覺得很好奇但是不不知道怎么玩,他們也會混了以為超市里只有一種東西可以,不對的哦!超市里可以有很多東西是可以買的。(教師出示新增的超市材料,如洗發水、沐浴露、蔬菜等。)今天娃娃家的爸爸媽媽就可以到超市里買東西了。
2、教師與幼兒一起回憶超市購物的流程:選擇商品→付款。
二、進一步導入游戲。
教師:在上次的游戲中,娃娃家的爸爸媽媽一直忙著煮飯炒菜,你們的爸爸媽媽平時在家還會做些什么呢?今天我們有了超市,那么,爸爸媽媽也可以去哪里呢?
爸爸除了在娃娃家他還可以去哪里呢?有誰知道而且娃娃家新增的超市要誰來看店呢?
三、提出游戲要求。
1、娃娃家的爸爸媽媽做家務要分工。
2、超市的營業員與顧客之間要使用禮貌用語,上次!老師發現到很多小朋友們都很沒禮貌,不管是當老板還是當營業員,還有客人來了他們也不會去招待。
四、幼兒自主游戲,教師觀察指導。
1、重點觀察娃娃家的爸爸媽媽到超市購物的`情況。
2、幫助娃娃家的爸爸媽媽豐富游戲情節,提醒他們去超市買東西等。
3、提醒營業員和顧客使用禮貌用語。
五、整理游戲材料,師幼分享游戲體驗,評價游戲情況。
1、整理游戲材料。
2、交流游戲情況。
教師:今天你們扮演了誰,都做了些什么?你們到超市買了些什么?
游戲反思
上完課后我發現孩子們玩得很開心,他們對于這個游戲也很喜歡在玩得時候孩子們都懂得自己的角色身份,不會那么的亂,也不會出現把角色搞混了,后面我發現到收銀員把錢給了其他小朋友我想這跟課前的指導有很大的關系,下次在指導的時候要先強調好規則和要求,加強孩子們的語言表達。
【角色游戲的教案】相關文章:
中班游戲角色游戲教案04-29
角色游戲小班游戲教案11-26
角色游戲小班教案04-07
大班角色游戲教案07-22
角色游戲小班教案04-22
中班教案:角色游戲01-07
小班游戲教案:角色04-29
小班角色游戲教案11-12
幼兒角色游戲教案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