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中元鬼節禁忌有哪些
時至今日,中元節又稱“鬼節”作為一種民間習俗,其中的許多禁忌還是為人所避諱。出于對先人的尊重,對傳統文化的傳承的尊重,也是對自然超靈異的一種敬畏,我們現代人對中元節“鬼節”的禁忌還是要有所注意,有所規避。那么,中元節都有哪些禁忌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中元鬼節禁忌有哪些
1、七月十五當天晚上最好不要出門,尤其是八字輕、身體弱的人不要夜游;
2、在此日最好不要到池塘、河邊或海邊等地,以免遭遇不測;
3、如在野外游玩,最好在太陽下山前返回,忌在荒郊野外逗留夜宿;
4、如遇有人舉行祭祀儀式,請懷虔敬之心路過或選擇繞行,不可有大不敬的行為或言語;
5、此日不說不吉利之話;
6、不可擅自食用祭品,以免招致不利;
7、此日陰氣較重,尤其午夜時分,是陰氣最重的時候,不宜熬夜;
8、此夜出門在外,不可直呼其名;如有聽到別人直呼自己的名字,不要直接答應。
中元節由來:
七月原是小秋,有若干農作物成熟,民間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報告秋成。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卷一說:“中元前一日,即買練葉,享祀時鋪襯桌面,又買麻谷巢兒,亦是系在桌子腳上,乃告先祖秋成之意。”七月小秋作物成熟,講究孝道的中國人,例要向先祖報告,并且請老祖宗嘗新,所以七月例行祭祀祖先。傳說該日地府放出全部鬼魂,民間普遍進行祭祀鬼魂的活動。凡有新喪的人家,例要上新墳,而一般在地方上都要祭孤魂野鬼,所以,它整個兒是以祀鬼為中心的節日,成了中國民間最大的鬼節。
拓展:中元節習俗講解
1、七月半做普度
中元節七月半做普度,主要活動雖在七月十五日,但在泉州鯉城區地界即有三十六個鋪境,如果都在七月十五日這一天舉行,買菜辦筵席、演戲酬神、請客飲宴等等方面都十分不方便,所以經耆老紳士公議,三十六個鋪境的普度,分別從七月初一至七月三十日舉行,所以舊鯉城區在七月這一個月是無日不普,天天演戲酬神宴客,整個七月都在忙于做普度。經過協商安排,七月初一日由后城做普度,以后各鋪境輪流。直到七月三十日為止。
2、祭魁星
永和縣讀書人於此日祭魁星。長子縣的牧羊人家於中元節屠羊賽神,俗傳如此可使羊只增加生產。又贈肉給諸親戚,家貧無羊者則蒸面作羊形來代替。陽城縣農家以麥屑作成貓、虎及五谷之形,於田間祭祀,稱為“行田”。馬邑縣民中元節以麥面作兒童的形狀,名為“面人”,互贈親戚家的小孩。忻縣農民於中元節在田梗上掛五色紙。
3、送羊節
農歷七月十五,還被稱為“送羊節”。漢許慎《說文解字》中說:“羊,祥也。”甲骨文《卜辭》中也稱羊通祥。可見在古代,羊這種動物,一向代表吉祥之意。舊京及華北地區的農村,民間流行七月十五由外祖父、舅舅給小外甥送活羊的習俗,后來逐漸演變為送一對面羊。
七月十五節前,民間婦女盛行面塑活動,晉北地區最烈。一家蒸花饃,四鄰來幫忙。首先根據家庭實有人數,給每個人先捏一個大花饃。送給小輩的花饃要捏成平型,稱為面羊,取意羊羔吃奶雙膝下跪,希望小輩不要忘記父母的養育之恩;送給老輩的花饃要捏成人型,稱為面人,意喻兒孫滿堂,福壽雙全;送給平輩的花饃,要捏成魚型,稱為面魚,意喻連年有余。現在已經不那么嚴格講究了,完全依據主人的情趣,羊、虎、牛、魚、兔、人各種造型的饃都有。人均一獸的花饃捏完以后,還要再捏許多瓜、果、桃、李、蓮、菊、梅等造型的花饃,點綴以花、鳥、蝴蝶、蜻蜒、松鼠。個頭較前要小,做為走親戚,看朋友的禮品。這些面塑蒸熟以后,再經過五色著彩,看上去栩栩如生,每一件都可以稱為絕佳的手工藝品。七月十五看面塑,已經成了農家婦女一展靈巧手藝的節目了。
4、祀先祭祖
農歷七月十五日乃是傳統的中元節,也是祭祖祀先的重要節日。中元節與除夕、清明節、重陽節(除、清、九)等三節,都是中國傳統節日里祭祖的四大節日。
【中元鬼節禁忌有哪些】相關文章:
鬼節有哪些禁忌03-31
鬼節的禁忌有哪些03-31
鬼節期間的禁忌有哪些03-31
鬼節晚上的禁忌有哪些03-31
海南鬼節的禁忌有哪些03-31
中元節的禁忌有哪些03-31
中元節禁忌有哪些03-25
七月十五鬼節禁忌有哪些08-12
中元節燒紙的禁忌有哪些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