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北京二月二龍抬頭節的習俗
在二月二龍抬頭這一天,北京人是怎么過的呢,下面小編為大家介紹一下北京二月二龍抬頭節的習俗,歡迎大家閱讀。
北京二月二龍抬頭節的習俗
俗話說“二月二,照房梁,蝎子蜈蚣無處藏”,老北京的農家要在這天驅除害蟲,點著蠟燭,照著房梁和墻壁驅除蝎子、蜈蚣等,這些蟲兒一見亮光就掉下來被消滅掉。二月二這天有“引龍熏蟲”之習俗,古人認為,龍出則百蟲伏藏,農作物可獲得豐收。所以清《帝京歲時紀勝》云:“鄉民用灰自門外蜿蜒布入宅廚,旋繞水缸,呼為引龍回。”那熏蟲也是防止害蟲破壞搗亂,確保五谷豐登,明《酌中志》一書云:“二月初二日,各家用黍面棗糕,以油煎之,或白面和稀攤為煎餅,名曰‘熏蟲’”。習俗還有這天婦女忌動針線,為的是免傷龍的眼睛;太陽出來前不許到井臺打水,以免水桶砸傷了龍頭;這一天人人都要理發,意味著龍抬頭走好運,給小孩理發叫“剃龍頭”;這一天出生的男孩大多取名大龍、寶龍、金龍。老北京的習俗,在這一天還要接回已經出嫁的“姑奶奶”,俗話說:“二月二接寶貝兒,接不來掉眼淚兒”。
龍須面與龍抬頭
節跟別的節日習俗一樣,二月二這天也有很多在飲食方面的習俗,且還有以龍為名取吉利,如吃水餃叫吃“龍耳”,吃米飯叫吃“龍子”,吃餛飩叫吃“龍牙”,吃春餅叫吃“龍皮”,蒸餅也要在餅面上做出龍鱗狀來,稱“龍鱗餅”,吃面條稱為“龍須面”。
老北京人嗜好吃豬頭肉,尤其必在二月二這天吃豬頭肉。在農村臘月二十三過小年時要殺豬宰羊準備年菜,燉豬肉時留下豬頭在二月二這天祭祀佛祖。城內四合院里的百姓也在除夕、二月二這兩天有用豬頭供佛祭祖的民俗。
爆玉米花與龍抬頭節
過去,北京街巷胡同里經常有砰砰的爆玉米花的聲浪,這爆玉米花跟“二月二”還有聯系呢。據說它源于神話傳說。傳說武則天“立周”稱帝后,惹得玉皇大帝震怒,便傳諭四海龍王,三年之內不得向人間降雨。但司管天河的龍王看到人間因干旱而餓殍遍野的慘狀,他偷偷為人間降雨。百姓得救了,而龍王卻被玉帝打下凡間壓在山底下受刑,并立石碑曰:“龍王降雨犯天規,當受人間千秋罪。要想重返靈霄閣,除非金豆開花時。”人們為報龍王救命之恩,到處尋找開花的金豆,可哪里都找不到呀!到了二月初一這天,正逢趕集之日,有一個老婆婆趕集去賣包谷,袋口松開金黃金黃的包谷籽撒了一地。人們看到后心想,這包谷籽不就是金豆嗎,炒炒不就開花了嗎?于是大家在二月二那天各家各戶都爆炒起了玉米花,并在院中設案焚香,供奉龍王。玉帝一見金豆真的開花了,遂將龍王免罪釋放,讓他重掌風雨大權,不久人間普降春雨、農業豐收。打這以后每年二月初二,老百姓都爆炒玉米花吃,邊吃口里還唱念著,“二月二、龍抬頭,大囤滿、小囤流”以企盼五谷豐登的美好愿景。
老北京二月初二龍抬頭習俗和禁忌!
1、吃龍食
二月二在飲食上也是有一定的講究的,這一天的飲食多以龍為名。吃春餅名曰“吃龍鱗”,吃面條則是“扶龍須”,吃米飯名曰“吃龍子”,吃餛飩名曰“吃龍眼”,而吃餃子名曰“吃龍耳”。這一切都是為了喚醒龍王,祈求龍王保佑一年風調雨順,獲得好收成。
老北京人嗜好吃豬頭肉,尤其必在二月二這天吃豬頭肉。在農村臘月廿三過小年時要殺豬宰羊準備年菜,燉豬肉時留下豬頭,在二月二這天祭祀佛祖。城內四合院里的百姓也在除夕、二月二有用豬頭供佛祭祖的民俗。在二月二上供后就把豬頭燉煮后加工成美味的醬豬頭肉,老北京俗稱“扒豬臉”,可用豬頭肉就酒,也可用煎餅卷上肉和炒的“合菜”。
二月二這天,理發店里特別忙。這一天人人都要理發。有“正月里不理發”的說法在民間流傳,很多人在臘月理完發后,一個月都不會再理,而是等到“二月二”。
人們為什么都要在“二月二”這天理發呢?傳說在這一天剃頭,會使人紅運當頭、福星高照,因此,民諺說“二月二剃龍頭,一年都有精神頭”,似乎這一天理了發,便討了好彩頭,一年都順風順水呢。
二月二還有一項重要的習俗就是接“姑娘”,即娘家人接回已出嫁的女兒,故有“二月二,帶姑娘”之說。北方部分地區有這樣的習俗,正月里“姑娘”是不能住在娘家的,正月初二(或初四)到娘家拜了年后也必須當天趕回婆家。但到了二月初二,娘家人就來接女兒回去,住上幾天,一是正月里忙活了好長時間,比較勞累,接回娘家好好歇一歇;二是新的一年剛開始,又要忙碌了,所以要犒勞犒勞她。
在被接回來的日子里,“姑娘”除了吃喝,就是串門聊天兒,輕松而愉快。而城里人“帶姑娘”則是姑娘、女婿一起帶回來吃一頓豐盛的中飯。此習俗在我國北京及北方大多地區也很流行,不少地區一直沿續至今。
俗諺說:“二月二,照房梁,蝎子蜈蚣無處藏”,老北京的農家要在這天驅除害蟲,點著蠟燭照射房梁墻壁等處以驅除蝎子蜈蚣,這些蟲兒一見亮光就會掉下來被消滅掉。
二月二這天有“引龍熏蟲”之習俗,古人認為,龍出則百蟲伏藏,農作物可獲得豐收,所以清《帝京歲時紀勝》云:“鄉民用灰自門外蜿蜒布入宅廚,旋繞水缸,呼為引龍回。”那熏蟲也是防止害蟲破壞搗亂確保五谷豐登,明《酌中志》一書云:“二月初二日,各家用黍面棗糕,以油煎之,或白面和稀攤為煎餅,名曰‘熏蟲’。
相傳二月初二在宋朝時為“花朝節”,把這一天指定為百花生日。到元朝時稱為“踏青節”,百姓在這一天要出去踏青郊游。據說有一個人在踏青時拾得一個被遺棄的嬰兒,抱回家后撫養成人,后來這個人便大富起來,于是后來很多人都在踏青時沿途采摘些“蓬葉”回家,在門前祭拜,以表示祈求“迎富”之意。
在明清朝時有“二月初二龍抬頭”之說,明清的皇帝在每年的二月初二都要到先農壇、圓明園舉行隆重的“御駕親耕”儀式,皇帝象征性地在那“一畝三分地”或“一畝園”上扶犁耕田,以祈福這一年農業大豐收,百姓能豐衣足食。
婦女們在這一天不能做針線活,因為蒼龍在這一天要抬頭觀望天下,使用針會刺傷龍的眼睛。婦女起床前,先念“二月二,龍抬頭,龍不抬頭我抬頭”。
起床后還要打著燈籠照房梁,邊照邊念“二月二,照房梁,蝎子蜈蚣無處藏”。有的地方婦女停止洗衣服,怕傷了龍皮,等等。
【北京二月二龍抬頭節的習俗】相關文章:
滿族二月二龍抬頭習俗04-26
北方二月二龍抬頭的習俗06-12
二月二龍抬頭習俗有哪些04-26
2017二月二龍抬頭是哪天04-25
二月二龍抬頭的祝福句子01-17
二月二龍抬頭的祝福語02-23
二月二龍抬頭問候語02-22
二月二龍抬頭吃什么好04-12
北方二月二龍抬頭吃什么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