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如此生活》讀后感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后感如何寫了哦。怎樣寫讀后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如此生活》讀后感,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什么是生活?有人說,生活是一段旅程,遇見來自五湖四海的人、適應千變萬化的環境,這些經歷組成了我們的生活。有人認為,生活是一次冒險,它充滿了各種各樣的挑戰、喜悅和意外,生活就是在種種不確定中尋找著屬于自己的“小確幸”。有人說,生活就是工作,在工作中我們找到了立身之本,實現了個人的價值。
雖然人們對于生活的定義各式各樣,現代生活方式也千姿百態,但人們對于美好生活的向往這一點卻都是相通的。而要實現美好生活,僅靠物質方面的發展是不足夠的,還需要我們打造更加和諧的人與人、人與社會的關系。
《如此生活》一書,就著重回答了個體共創美好生活的實現路徑這一問題,講述了新時代美德健康生活方式的多重意義和實踐要求,并從修好立身、齊家、仁愛、共生、敬事“五道”出發,為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踐行新時代美德健康生活方式指明了方向。
在過往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宣講活動的過程中,能夠真正講清楚“如何生活”這一命題是一件比較難的事情。面對熱情高漲的聽眾,如果目視手冊、照本宣科,則難有很好的宣傳效果,如要讓宣講內容引經據典、寓教于樂,又對宣講員自身的知識儲備與表達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在這種情況下,如何實現宣講效率與質量的統一,真正讓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入腦入心,成為了宣講過程中所面臨的現實問題。《如此生活》一書引經據典、案例詳實、以文論道的編寫方法與內容構成,則為我們優化宣講模式提供了借鑒。
做好基層宣講工作,務在創“新”。宣講現場同讀書一樣,關鍵要讓聽眾“耳目一新”,不斷因地制宜創新宣傳模式,通過線下積極互動、線上觸手可及的全方位宣講模式,讓內容走進千家萬戶。做深基層宣講工作,重在走“心”。形式新是手段,內容入心才是根本,要把好宣講內容關,讓宣講內容接地氣、鼓士氣、有人氣,激發聽眾的“心靈共鳴”,使宣講內容入腦更入心。做實基層宣講工作,核在立“信”。宣講活動不在一朝一夕,而應綿綿用力、久久為功,只有設身處地從聽眾的角度著想,把政策講明白、把利弊講透徹、把道理講清楚,才能讓聽眾做到真學、真信、真用,明白如此方為健康生活,文明生活應當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