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人們生活的變化方式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掌握改革開放前后,人們在衣、食、住、行方面的變化,以及在就業(yè)制度、社會保障體系方面的建立和逐步完善,培養(yǎng)學生用數(shù)字、數(shù)據(jù)、圖片、圖像等資料分析對比的能力、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的能力和學生的歷史發(fā)展觀、進步觀。
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客觀地評價我國的就業(yè)制度和醫(yī)療保險制度,從而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辯證思維能力以及利用電腦讓學生學會從互聯(lián)網(wǎng)上查找資料解決問題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
安排學生按衣、食、住、行四個方面分組查找相關的文字、圖片、實物資料,查找相關書籍,摘取資料,進行整理,讓學生參與教學過程,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多方面獲取歷史信息的能力。
讓學生學會從互聯(lián)網(wǎng)上查找資料,利用電腦進行文字、圖片、多媒體資源的整合制成多媒體課件,演示改革前后人們在衣、食、住、行方面的變化。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認識:改革開放使人們的社會生活方式發(fā)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變化,從中理解這是社會的進步,也是改革開放政策的勝利。
認識到國家關于就業(yè)制度的改革,打破“鐵飯碗”是社會進步的要求,人才競爭的需要,有利于進一步挖掘人的潛力;國家逐步建立和完善社會保障制度, 保證了民眾的基本生活,有利于民生安定、社會團結 ,是適應社會發(fā)展的需要。
教育學生要學業(yè)有成、不斷學習,適應社會變化的需要,引導學生樹立終身學習的正確觀念。
二、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改革開放以來,人們在衣、食、住、行方面的巨大變化。組織學生分組學習,合作探究,在交流中感受變化。
2、難點: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就業(yè)制度的變化和社會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通過學生的社會調查和教師的適時引導突破難點。
三、教學方式方法
課前開展合作實踐法,教學開展資料展示法、談話法、多媒體師生互動法。
四、教學用具
實物投影儀、電腦、投影屏幕
五、板書設計
六、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教師:同學們,在改革開放前,社會上流傳著所謂“四大件”的說法,它們是一般家庭中的高級消費品,被看作是當時高生活水平的標志。你們知道這“四大件”指的都是什么嗎?
學生:是縫紉機、自行車、手表和收音機。
教師:(投影儀展示舊“四大件”圖片。)改革開放以后,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舊四大件”早就被“新四大件”所取代。“新四大件”指的又是什么呢?
學生:指彩電、冰箱、洗衣機和空調。
教師:(投影儀展示新“四大件”圖片。)到了20世紀90年代末,新的高檔消費品層出不窮,“四大件”的說法已經(jīng)遠遠不能概括迅速富裕起來的中國人民的生活了,在經(jīng)濟比較發(fā)達的城市,電話、電腦、手機已相當普及,住房、汽車也開始成為百姓的私產(chǎn)。(投影儀展示電腦、手機、住房、汽車的圖片。)從“四大件”的演變中,說明我們的生活發(fā)生了巨大變化,那么這種變化的具體表現(xiàn)有哪些?為什么會發(fā)生這么大的變化呢?通過本課的學習,相信你會找到答案。
(二)講授新課
(教師板書課題“第21課 人們生活方式的變化”,同時用電腦展示課題,介紹人民生活水平的概況,然后由同學介紹人們在服飾、飲食、居住和交通方面的巨大變化。)
【人們生活的變化方式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綠色生活方式03-18
女人享受生活的方式11-24
信息資源管理的方式方法教學設計03-18
低碳的生活方式12-08
低調生活高調工作的方式11-25
生活中的標志教學設計06-27
梭羅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態(tài)度03-24
蜜蜂的特點介紹與生活方式03-25
關于影響健康的生活方式03-17
生活中的投資理財方式分析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