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節氣芒種后是什么季節
芒種,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九個節氣。有人把“芒種”解釋為“忙種”意思也是相通的。每年6月5日前后太陽到達黃經75°時開始。人們常說“三夏”大忙季節,即指忙于夏收、夏種和春播作物的夏管。芒種以后,長江中下游地區即將進入梅雨期,應注意防汛。那么芒種后是什么季節?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節氣芒種后是什么季節
芒種以后是夏至了,也就是夏季,真正的夏天來臨了。
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被確定的一個節氣。公元前七世紀,先人采用土圭測日影,就確定了夏至。每年的夏至從6月21日(或22日)開始,至7月7日(或8日)結束。據《恪遵憲度抄本》:“日北至,日長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極也。”
夏至這天,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北端,幾乎直射北回歸線(北緯23°26),北半球的白晝達最長,且越往北晝越長。如海南的海口市這天的日長約13小時多一點,杭州市為14小時,北京約15小時,而黑龍江的漠河則可達17小時以上。
夏至以后,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逐漸南移,北半球的白晝日漸縮短。民間有“吃過夏至面,一天短一線”的說法。而此時南半球正值隆冬。
芒種是哪個季節的節氣
芒種在農歷上的日期并不固定,為每年五月初一前后,此因農歷是陰陽歷。華北地區有“四月芒種麥在前,五月芒種麥在后”的說法,這種情況是陰歷算法造成的,芒種在夏季。
芒種時節,水稻、棉花等農作物生長旺盛,需水量多,適中的梅雨對農業生產十分有利;梅雨過遲或梅雨過少甚至“空梅”的年份作物會受到干旱的威脅。但若梅雨過早,雨日過多,長期陰雨寡照,對農業生產也有不良影響,尤其是雨量過于集中或暴雨還會造成洪澇災害。“圩田好作,五月難過”的農諺體現了在抗災能力極低的舊社會農民對梅雨成災的憂慮。在“樣樣都忙”的芒種之時,防汛抗災工作千萬不可放松。
時至芒種四川盆地麥收季節已經過去,中稻、紅苕移栽接近尾聲。大部地區中稻進入返青階段,秧苗嫩綠,一派生機。“東風染盡三千頃,折鷺飛來無處停”的詩句,生動的描繪了這時田野的秀麗景色。到了芒種時節,盆地內尚未移栽的中稻,應該抓緊栽插;如果再推遲,因氣溫提高,水稻營養生長期縮短,而且生長階段又容易遭受干旱和病蟲害,產量必然不高。紅苕移栽至遲也要趕在夏至之前;如果栽苕過遲,不但干旱的影響會加重,而且待到秋來時溫度下降,不利于薯塊膨大,產量亦將明顯降低。農諺“芒種忙忙栽”的道理就在這里。
“芒種糜子急種谷”,糜子是一種生長期最短的禾本科植物,早熟品種80天可以成熟,即使晚熟品種,也不超過100天就能成熟。它是大秋作物最后播種的莊稼。所以華北地區遇到天早無雨,其它作物誤了節氣時,多用它來彌補,同樣能獲得好收成。在正常的情況下,芒種種糜子時,種谷也可以成熟,但谷子比糜子生長期長,有可能遭受凍害,因此說“芒種糜子急種谷”。
芒種介紹
芒種,是二十四節氣之第九個節氣,夏季的第三個節氣,干支歷午月的起始。斗指巳,太陽黃經達75°,于每年公歷6月5-7日交節。“芒種”含義是“有芒之谷類作物可種,過此即失效”。這個時節氣溫顯著升高、雨量充沛、空氣濕度大,適宜晚稻等谷類作物種植。農事耕種以“芒種”這節氣為界,過此之后種植成活率就越來越低。它是古代農耕文化對于節令的反映。
芒種節氣在農耕上有著相當重要的意義。農歷書說:“斗指巳為芒種,此時可種有芒之谷,過此即失效,故名芒種也。”意思是講,芒種節氣適合種植有芒的谷類作物;其也是種植農作物時機的分界點,過此即失效。民諺“芒種不種,再種無用”講的就是這個道理。芒種是一個耕種忙碌的節氣,民間也稱其為“忙種”。這個時節,正是南方種稻與北方收麥之時。
歷史淵源
芒種:芒之谷類作物可種,過此即失效
芒種,“芒”指的是一些有芒的作物,如稻、黍、稷等;而“種”,一為種子的“種”,一為播種的“種”。“芒種”之名含義就是“有芒之谷類作物可種,過此即失效”。民諺“芒種不種,再種無用。”講的就是這個道理。它是古代農耕文化對于農時節令的總結,表現了芒種節氣是種植農作物時機的分界點。芒種時節氣溫顯著升高、雨量充沛、空氣濕度大,適宜晚稻等谷類作物耕種。這節氣是農事耕種時機的分界點,由于天氣炎熱,已經進入典型的夏季,農事播種以這一時節為界,過了這一節氣,農作物的成活率就越來越低了。芒種是谷類作物耕種的節令,晚稻在這個時節該種了。在稻作地區的南方,“芒種”是插秧的忙碌時節。北方地區是旱地農業,糧食作物以小麥為主,這個時節正是北方夏熟作物麥子收獲之時。“芒種”到來標示著又一輪農忙,南方地區人們忙著插秧種稻,北方地區人們則忙著收麥。
“芒種”一詞,現存文字記載最早見于兩漢時期的著作《周禮》:“澤草所生,種之芒種。”元代文人吳澄編著的《月令七十二侯集解》:“五月節,謂有芒之種谷可稼種矣。”《通緯·孝經援神契》中說:“小滿后十五日,斗指巳,為芒種,五月節。言有芒之谷可播種也。芒種是“有芒的稻谷類作物可以播種”的意思。清代學者陳三謨的《歲序總考》也解釋道:“芒,草端也;種,稼種也;言有芒之谷此時皆可稼種,故謂之芒種,乃五月之節氣也!”意思是說,芒是草頂端的針狀物,種,播種的意思;芒種即是有芒的谷物這個時候都可以播種了。水稻種植一般是在以水田為主的南方地區。北方地區是旱地農業,糧食作物以種植小麥為主。對于北方地區而言,“芒種”是麥子成熟的時節,因此亦有對“芒種”的含義解釋為“有芒的麥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種”。增添了麥子收獲,既涉及南方的水稻播種,也涉及北方的麥子收獲。
天文歷法
芒種,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九個節氣,夏季的第三個節氣,是干支歷午月的起始。芒種節氣于每年公歷6月5-7日交節,此時北斗的斗柄指向東南方位,太陽黃經達75°。芒種在小滿和夏至之間,是處在轉折期的一個節氣。長其夏至,短其冬至,在芒種期間,太陽將逐日靠近它在北半球運行軌跡的最北端,北半球白晝時間最長的日子也就要到了。
氣象變化
芒種節氣的氣候特點是氣溫顯著升高、雨量充沛、空氣濕度大。這期間高溫天氣頻發,濕度大且多悶熱,無論是南方還是北方,都有出現高溫天氣的可能。芒種節氣,中國南方的華南地區東南季風雨帶穩定,江南地區進入梅雨。芒種節氣,中國北方地區尚未進入雨季。
芒種的氣象諺語有很多,如“芒種夏至天,走路要人牽”、“芒種落雨,端午漲水”、“芒種夏至是水節,如若無雨是旱天”。
在此期間,除了青藏高原和黑龍江最北部的一些地區,還沒有真正進入夏季以外,大部分地區的人們,一般來說都能夠體驗到夏天的炎熱。
【節氣芒種后是什么季節】相關文章:
芒種節氣句子06-03
芒種節氣的句子09-02
芒種節氣寄語11-04
描寫芒種節氣的句子09-29
關于節氣芒種的句子10-12
最新芒種節氣教案08-02
芒種節氣的祝福句子06-12
芒種節氣的唯美句子06-25
[薦]芒種節氣句子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