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攝影理論基礎知識歸納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攝影理論基礎知識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往往由于眼睛的調節能力,忽略一些身邊事物的色彩變化。不過,這些變化卻能在攝影中被數碼相機或者膠片忠實的記錄到你的照片中。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攝影理論基礎知識,歡迎大家分享。
攝影理論基礎知識
1.拍攝用濾鏡有哪些種類?
A: 使用“拍攝用”濾鏡可以呈現出各種特效 。比如,在直接拍攝水或玻璃時,由于其表面有反光,照片的色彩會變得不鮮明。“PL(偏振)濾鏡”就可以抑制表面反光,讓色彩更加鮮艷,如果用它拍攝藍天或樹葉等,可以讓天空更藍,樹葉更翠綠。此外還有可以讓照片整體變得更輕盈的“柔焦濾鏡”等等。需要注意的是,濾鏡的口徑必須要和鏡頭口徑配套。因此在選擇濾鏡時,不僅要確認濾鏡的種類,還要確認它的口徑。
2.閃光燈的光線強弱可以調節嗎?
A: 調節閃光燈發光量的方法有兩種。一種是在閃光燈自身上調節,TTL測光是通常使用的手段。因為這種方法是在閃光燈自身上進行調節,所以不論光圈如何調整全都有效。因此,不必擔心在景深等方面受到限制。
另一種方法是通過調節光圈值和ISO感光度調節接收光量,這是在使用不能進行調整輸出功率的閃光燈時的一種有效的技巧。在這種情況下,雖然閃光燈的發光量是一定的,但通過調節光圈值和ISO感光度,可以選擇適當曝光,避免死白、死黑現象的出現。但是,因為這是手動調光,所以每次調節相機和拍攝對象之間的距離,都需要再次進行調整。如果提高ISO感光度,還能夠延長閃光燈光線的有效距離。
3.閃光燈的“閃光指數”是什么?
A: 閃光燈指數是表示閃光燈的發光量(光線強弱)的數值。這個數值越大,閃光燈就能照的越遠。而且,閃光燈光線的到達距離可以通過閃光燈指數的數值、F值(光圈)、ISO感光度三者計算出來。如果用“GN”表示閃光燈指數,“F”表示光圈,那么計算公式如下(單位米):到達距離=GN÷F×ISO/100。一般的數碼單反相機搭載的內置閃光燈的閃光燈指數是“12”。在ISO感光度為100時進行拍攝,F4時到達距離為3米,F5.6時到達距離為2.1米。在ISO感光度為200時進行拍攝,F4時到達距離為6米,F5.6時到達距離為4.2米,是ISO感光度100時的2倍。
但是在多數情況下,數碼單反相機的閃光燈是自動調節輸出功率的,因此很少有人會意識到閃光燈指數的存在。此外,快門速度對閃光燈有效距離完全沒有影響。
4.遮光罩是必備品嗎?
A: 遮光罩是攝影的必備物品。要想拍出美麗的照片,最重要的就是只讓參與成像的光線進入鏡頭。使用遮光罩可以遮擋各個方向射向鏡頭的干擾光線,僅僅保留來自拍攝對象方向的光線。在拍攝過程中如果有干擾光線進入鏡頭,就會在鏡頭內引起雜亂的內反射,造成照片對比度低下、畫面不清晰等情況。
順便一提,有些鏡頭的遮光罩上有小窗。在使用能抑制拍攝主體表面反射的PL(偏振)濾鏡時,需要通過旋轉PL(偏振)濾鏡來控制畫面效果。這時如果安裝遮光罩,在調整PL(偏振)濾鏡時會很困難,而遮光罩上的小窗就是為了在這種情況下更方便地旋轉PL(偏振)濾鏡而設計。
5.閃光燈的前簾同步、后簾同步有什么區別?
A: 前簾同步指的是當前簾打開,閃光燈就開始照亮被攝物體,然后相機進行曝光。后簾同步指的是當前簾打開,閃光燈先不閃光,而是等到后簾關閉前的一瞬間,閃光燈才閃光并完成曝光。
當拍攝靜止物體時,畫面中的主體不存在運動軌跡,所以這兩種閃光方式的作用是一樣的,都是保證主體和背景都曝光正確。但是在用低速快門在傍晚、夜間或室內拍攝動體時,如果用前簾同步,當閃光燈閃光后,由于被攝體還在移動,所以會在曝光位置前方留下被攝體移動的虛影;但如果用后簾同步拍攝,雖然仍然會拍下被攝體移動的虛影,不過閃光燈是在后簾關閉之前才閃光,所以能把被攝體拍得很清楚。
攝影的理論基礎知識
1、增加曝光補償拍出白皙皮膚的人像
對人像攝影來說,曝光補償增加+0.3EV~+0.7EV,可以拍出漂亮的人像膚色。方法是針對皮膚來測得曝光值(尤其是使用點測光方式對皮膚進行測光時更為準確),再增加一定的EV值,可以使皮膚看起來更白皙。
以上僅針對拍攝美女、兒童而言,如果要拍攝老人或黑色、棕色皮膚的人種,或身處礦山、煤井中的人,應該做負向曝光補償,使其皮膚的色彩看上去更飽和、更深,以突出這類人群本身的年齡、人種、職業特性。
2、增加曝光補償拍攝白云、白霧、雪景
拍攝白色的云景與霧景不同于一般風光攝影,通常要拍攝的畫面均屬于高調類型,因此使用評價測光模式拍攝時,有可能會使畫面變得灰暗,應該對畫面中的霧氣進行點測光并適當增加曝光補償。
拍攝雪景也存在同樣的問題,由于雪的亮度很高,如果按相機自己測算出的測光值曝光,會造成曝光不足,使拍攝出的雪呈灰色,所以拍攝雪景時一般都要使用曝光補償功能對曝光進行修正,根據雪景在畫面中所占的比例,通常需要增加1至2 擋曝光補償。左側展示了需要增加曝光補償才能夠拍攝出的美景。
3、減少曝光補償使畫面色彩更濃郁
曝光參數對畫面色彩的影響很大,曝光越充分,畫面中景物的顏色越明亮、輕淡,反之,如果曝光不夠充分,則畫面中景物的顏色會顯得深暗、濃郁。
因此,在正常曝光的基礎上,適當降低曝光補償,可以讓拍攝對象的色彩看起來更加濃郁。
如果拍攝的是藍天,則通過減少曝光補償,能夠使畫面中的天空看上去更藍;而如果拍攝的是花卉,則可以通過減少曝光補償,使畫面中花朵的色彩看上去更濃艷。
4、減少曝光補償拍攝出背景深暗簡潔的畫面
在拍攝花卉、靜物等題材時,為了使畫面更簡潔,可以使用點測光模式對準前景處拍攝對象相對較亮的區域進行測光,從而保證拍攝對象的曝光是準確的,然后通過對照片做負向曝光補償,背景會因曝光不足而被壓暗甚至成純黑色,從而突顯前景處的拍攝主體。
5、利用減少曝光補償強調剪影效果
拍攝逆光作品時,通過曝光控制既可以表現出整體環境包括細節之處,也可以把畫面處理成剪影的形式,前者需要增加曝光補償,而后者則需要減少曝光補償。
實際拍攝時,可以按下面的步驟操作。
(1)根據要拍攝的場景及要體現的剪影的深暗程度設定一個曝光補償數值,如-2EV。
(2)對準天空中較亮的云彩或水面細節進行測光,使這一部分在畫面中正確曝光,呈現出一定的細節。
(3)按AE-L/AF-L按鈕鎖定曝光參數。
(4)移動相機重新構圖。
(5)將對焦點對焦于拍攝主體,按下快門,完成拍攝任務。
(6)預覽照片,根據效果調整曝光補償數值,然后重新拍攝,直至得到滿意的效果。
拍攝時,還可以通過將白平衡設置為“陰天”或“背陰”模式,來為畫面增加氣氛。
6、減少曝光補償使背景成為深暗色調突出花朵
在拍攝花卉時,如果被攝主體位于深色背景的前面,可以通過降低曝光補償以適當降低曝光量,將背景拍攝成純黑色,從而凸顯前景處的被攝主體。
需要注意的是,應該用點測光模式對準前景處被攝主體相對較亮的區域進行測光,從而保證被攝主體的曝光是準確的。
在拍攝時,設置的曝光補償數值要視畫面中深暗色背景的面積而定,面積越大,則曝光補償的數值也應該設置得大一點。
【攝影理論基礎知識】相關文章:
攝影理論基礎知識歸納08-06
影視攝影基礎知識03-09
攝影光線基礎知識04-02
攝影基礎知識問答09-14
攝影影調的基礎知識10-09
攝影技術的基礎知識02-02
初學攝影的基礎知識07-19
新聞攝影基礎知識11-04
攝影基礎知識常見名詞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