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最美孝心少年》觀后感
看完一部作品以后,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吧,在寫觀后感時,需要有自己獨特的視角和思考立場。那么我們如何去寫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尋找最美孝心少年》觀后感,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尋找最美孝心少年》觀后感 篇1
古人云:“百善孝為先”,因為孝心是從古到今我們都應該具備的一項美好品德。
烏鴉能夠反哺,一只小小的小羊羔能夠跪下來吮吸媽媽的乳汁,就連所謂的低等動物都懂得感恩和孝順。然而我們人類,作為自然界的高等動物不更應該明白這個道理嗎?“施惠勿念,受恩莫忘”,這不正是我們的美德嗎?
今晚中央電視舉行了大型公益活動“尋找最美孝心少年”,讓我更是受益匪淺。在這里,十位充滿孝心的好少年,他們孝敬父母,孝敬長輩,幫父母排憂解難,幫父母照顧弟妹,用自己柔弱的肩膀支撐起這個家,他們的高尚品質,的確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去學習。
你瞧,他們的事跡震撼著每一個人。十三歲的“男子漢”趙文龍,由于他的母親患有脊椎裂和尿毒癥。趙文龍為了照顧母親,他幾乎沒玩耍的時間,天天背著母親去做透析,他做的家常菜,讓母親吃著十分欣慰;賣燒烤的母女倆,母親的右手不好使,女兒高雨欣不讓媽媽太勞累,自己烤了香腸給媽媽吃,自己賺錢。把手燙了也不叫,因為高雨欣不想讓母親擔心,替她操心;林章羽,何秀巡這姐弟倆,為了幫助患病的母親和體形臃腫的姥姥,姐弟倆用茶葉和玉米來賺錢。功夫不負有心人,這兩對姐弟用自己賺的錢買了兩包治頭疼的藥,幫助了姥姥醫治好了頭疼……
看完一個個感人的畫面,我不禁潸然淚下。“捐髓救母”這個事跡讓我震驚不已,它足足可以感動整個社會。十六歲的邵帥,陽光帥氣,超級癡迷畫畫。但是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厄運降臨了——邵帥的母親患有急性白血病!這個消息如同晴天霹靂,傳到了邵帥的耳邊。他著急不已,但白血病必須骨髓移植,否則就會產生生命危險。邵帥不想讓母親離開自己,毫不猶豫地做出了決定——自己捐贈骨髓!母親聽了,連忙搖搖頭,說:邵帥太小,捐贈骨髓對自己的身體不好。但邵帥堅決不同意,要讓母親好好地活下去。母親聽了邵帥堅定的`話語,只好勉強同意。
可能是邵帥的孝心感動了老天爺,他的骨髓竟然捐贈成功了!雖然曾經是母親給了他生命,但是他“捐髓救母”的事情感人至深,這個善良懂事的兒子又給了母親第二次生命。邵帥太偉大,太了不起了!
鮮花感恩雨露,因為雨露滋潤它成長;雄鷹感恩蒼穹,因為蒼穹讓它自由飛翔;高山感恩大地,因為大地讓它高高聳立;魚兒感恩大海,因為大海讓它有了生命;鳥兒感恩樹林,因為樹林讓它有了棲息地。
我們要感恩父母,擁有一熱血赤誠的赤子之心。讓我們像這十位最美孝心少年好好學習,都來盡一份自己的孝心,為我們的生活增添更多的希望吧!
《尋找最美孝心少年》觀后感 篇2
教育部要求我們觀看《尋找最美孝心少年》的視頻,“尋找最美孝心少年”是中央電視臺的公益活動,在民眾中間選出十個孝心少年。讓他們的孝心、善行感動我們所有人,讓感恩之心風靡人間。
看了這個視頻后,我非常感動。這些少年,他們的家境都不太好,大部分都住在大山里。他們都盡以自己最大的能力孝順父母。“古圣先賢孝為宗,萬善之門孝為基。”這是《跪羊圖》中說的。“孝”這個字,先老后小,小輩要尊敬長輩,孝順長輩,讓他們老有所依、老有所靠,不再孤獨、寂寞。
我最感動的人是第一個出場的女孩。她生活在大山里,她的爸爸癱瘓了,身上完全沒有知覺。媽媽離家出走了,生活的重擔全部壓在了她身上。當時他只有六歲,她請電焊工給爸爸焊了一個大鐵床,聽說上海的醫院醫術高明,有救治的希望,她便不顧艱辛推著爸爸一路走到上海,路上有不少好心人給她們吃的,讓她們搭順車。終于到了上海,上海的醫生們全面會診,認為病情嚴重,束手無策。但她的事跡感動了很多人。最后,他們輾轉到了北京,在北京醫院醫生的精心治療下,在好心人的幫助下,終于讓她爸爸病情有了好轉。
她這樣急切的想醫治她父親的病,足以表達她的孝心。我希望她離家出走的母親可以重新和他們團聚。她的這份孝心感天動地。
后面讓我流淚的幾個孝心少年,她們幾乎都是在上節目的前幾天母親離世。他們的父母都有重病,是自己一手托起家庭的重擔,面對這么大的壓力和困難,他們依然忙里偷閑,刻苦學習,成績仍名列前茅,我和他們相比,真是天壤之別,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優越生活,想想真是慚愧。她們是最值得我學習的榜樣。我想,以后我的'父母老了,干不動活了,我要像他們一樣,無微不至地關懷他們,孝順他們。
讓我記憶深刻的還有母子倆賣烤串的那個女孩,環境是非常的艱苦,為了幫媽媽多買一點錢。燒烤時稚嫩的小手一不小心就會被燙傷,媽媽還患有疾病。這個小女孩賣的時候很低調,害怕被同學看見嘲笑她們。為了維持生計,她依然每天幫媽媽做烤串、賣出……烤串香噴噴的十分誘人,但為了那三毛錢的利潤,她至始至終沒有吃過一個。她的這份孝心,在我心中烙下了深深的印記。
那個叫邵帥的男孩更令我感動,他從小父母離異,自己住在徐州。聽說自己的媽媽患了白血病,需要骨髓移植。便不遠千里的去見她,然后獻出了自己的骨髓救媽媽,一個人走在漆黑的路上,因為害怕,所以編歌為自己壯膽,不禁讓我潸然淚下。
這些孝心少年的故事,將永遠銘刻在了人們的心中。他們都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榜樣。現在,他們再也不用受窮困的干擾,再也不用怕病痛的折磨,正所謂一分耕耘一分收獲,他們為父母付出了那么多,收獲的應該是人間的親情,社會的關愛!他們的孝心、善行將是我們前行的明燈。
《尋找最美孝心少年》觀后感 篇3
這個周末注定是與眾不同的,因為我和孩子一同經歷了一場心靈的洗禮。觀看央視的《尋找最美孝心少年》節目,將近兩個小時中我的眼淚始終沒有停止,內心的震撼無法言表。
很難體會那么弱小的肩膀是如何挑起家庭的重擔,稚嫩的心靈如何經受起失去親人的痛苦。然而生活的貧苦、家庭的災難并沒有壓垮他們,他們用微笑面對生活,用愛心支撐起家庭,用孝行詮釋了血濃于水的親情。
最令人敬佩的是“板車女孩”黃鳳,她十年如一日照顧癱瘓的`父親,用鐵制的板車推著父親千里迢迢去上海求醫,這樣的執著與堅持,這樣的信念與毅力,這樣的不畏前途路漫漫,一心只為父康健的孝行怎能不令人動容。讓我的眼淚洶涌而出止也止不住的是吳林香的事跡,她6歲父母離異,母親又患肺癌晚期,家中五口人她是唯一的勞力,可她始終微笑面對重病的媽媽和一貧如洗的家。其中一個鏡頭:吳林香向媽媽展示她兩三歲時候和媽媽一起拍的照片,媽媽看著照片,不知不覺間笑容洋溢了整個臉龐,這一刻仿佛沒有疾病與任何痛苦。可是緊接著鏡頭又轉到了當天晚上:林香媽媽被癌癥折磨的痛不欲生,林香強忍住淚水還在努力勸說媽媽。看到這一幕我心碎了,誰都是為人子女者,親眼看到親人承受折磨,自己卻無能為力,該是怎樣的心痛與悲愴,命運給了一個小女孩太多的磨難,而她卻說:“這一切都是天意,是上天讓她來到這個家并且服侍媽媽一輩子。”最令我惋惜的是龍花,她的獎狀貼滿了墻,作為學習委員的她多么渴望上學,可是為了照顧病重的母親和年幼的弟弟妹妹,她不得不放棄學業,卻沒有放棄夢想,能讓弟弟妹妹考上大學是她的夢想之一。難忘她帶著斗笠的鏡頭,說到羨慕別的孩子可以無憂無慮的上學時,眼淚嘩嘩流過她的臉龐,而她做什么事情都會想到她的媽媽和她的家庭。
看過節目后,我也陷入了深思:眼淚是暫時的,感動也只停留在心底,怎樣才能讓自己有所收獲?又怎樣能從行為上真正學習這些孩子們呢?首先我們不能只有孝心,更多的應該體現出孝行。或許命運沒有讓我們經歷磨難,去感受到親情的美好與珍貴,去讓我們付出驚天動地的孝道。但是我們可以從小事情做起,去孝順老人。常回家看看,不要總是趕到過年過節才回家。能多陪在老人身邊說說話,而不是電話問候。
城里的孩子是衣食無憂的一代,是被很多人關愛著長大的一代,看節目時,他們也會掉眼淚,那更多的是同情的淚水,她們難以找到內心的共鳴,因為沒有相似的經歷,所以難有體會。但是只要他們能知道,在同一片藍天下還有這樣一群少年,他們把生活給予的磨難當作自己人生的歷練,他們孝敬長輩、自強不息、陽光向上,值得所有人學習。
對于這一代孩子,孝行不該是個口號,而應該是行動。首先,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而不是要求別人代勞,就是孝行。第二,能做力所能及的家務事,也是最好的孝行。第三,能主動幫助有需要的人,從小事做起,從平凡事做起,也是孝行。
《尋找最美孝心少年》觀后感 篇4
俗話說:百善孝為先。孝,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是我們每個中華兒女應具有的美德。今天,我們觀看了“最美孝心少年頒獎大會”,他們在艱難中怒放的一顆顆孝心,令我們敬佩,其中有一個人,令我印象最深刻。
她十六歲。十六歲,本是人生中的花樣年華,用一個詞來概括那就是爛漫,可十六歲的她,用堅強一詞來概括可能更為準確。她叫XX,家住甘肅環縣。在她五歲的時候,媽媽不堪清貧,離家出走。弟弟又因為青霉素中毒成了聾啞兒童。三年之后,災難又降臨到年僅八歲的小XX的頭上,她的爸爸在一次意外中成了高位截癱。這給小XX的打擊很大。我們八歲時還在父母懷里撒嬌,而小XX的八歲卻是災難的開始。厄運并沒有打倒她,她開始用自己的雙手創造生活。她每天給爸爸按摩,在她的精心照料下,癱瘓八年的爸爸沒有肌肉萎縮,更沒有生過一次褥瘡。XX還要喂爸爸吃飯,爸爸常常是一吃就吐,再吃再吐,一頓飯要喂上幾個小時,等爸爸吃完了再自己吃。XX并沒有抱怨生活,她只是常常做這一些夢:她夢到自己的爸爸站起來了;夢到弟弟和其他的孩子一樣,能聽見,會說話了;她更常常夢到自己的家越來越好了。是啊!誰不希望自己的生活能夠無憂無慮,可是,每一個人都要經歷坎坎坷坷,但我們相信,生活里,陽光一定會照進來,照亮每一個在逆境中行走的人,照亮每一顆勇敢的心!
孝不分大小,不分遠近。孝向我們表達的是真、善、美,只要我們心中裝滿孝,這個世界將變得更美好!
尋找最美孝心少年觀后感5
今天我們看了尋找最美孝心少年,看見了許多孝敬父母的典范,我們一定要向他們學習,好好孝敬父母。
這些人都有一個特點,那就是孝心。而他們的孝心表達的方式都各不相同,其中我最令我記憶深刻的就是教媽媽嗎說話的徐煜岑。因為從古到今一直都是媽媽教孩子認字,而他卻教他的媽媽認字。
他的媽媽因為從二樓摔了下來,腦部嚴重受損,卻奇跡地蘇醒了過來,但語言系統嚴重損壞。連24個字母也教了整整三年都沒教會。
雖然有學校的作業,但是他也不會忘記給媽媽布置家庭作業——100道計算題,每次都會給媽媽批改作業。而他給媽媽批改的作業已經有100多本了。終于,功夫不費有心人,他的媽媽終于會算小學的計算題了,這是多么大的成就啊!
因為徐煜岑堅持不懈地教媽媽認字,所以,他的媽媽就可以說出一句完整的話了,把一件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事變成了事實。
當他的媽媽昏迷不醒的時候,是他用錄音筆一遍又一遍的.播放著他的心愿,而在二十年之后,讓他的媽媽蘇醒了過來。
我們都是讓媽媽教我們識字,可是他卻不一樣,他是一次又一次地教媽媽識字,想讓媽媽說出話來,說出一個完整的句子。可是我們,卻很少教媽媽一些他們都忘了的知識,只會和他們做一些幼稚的游戲。
啊,我們要向他致敬,我們要向他學習。是他的孝心成就了這件不可能完成的事——教會一個腦部嚴重受損的人說出一句完整的話!
《尋找最美孝心少年》觀后感 篇5
人之有孝心方為人,無孝心則。“百善孝為先”,孝是中國儒釋道文化的根本品德,是人人必須具備的品德之一。
一首優美的《孝心最美》拉開了這次頒獎典禮的帷幕。“天地父母為大,日月星辰同輝。”靜靜地聽著這首歌,一個個外表稚嫩而內心卻十分成熟的兒童,那勇敢堅定的面龐,在我眼前不斷浮現……
他們承受了他們這個年紀所不該承受的許多,他們的心智也不該是如此成熟。是他們成長的是什么呢是家中的變故,是他們對長輩們的那份孝心。他們的`故事使我們動容,而有的人卻不以為然,那么就請你捫心自問,如果你就是他們,你也許連他們的萬分之一都不及吧!既然如此,你有什么資格不以為然!他們是我們學習的榜樣,他們值得我們去尊敬,我們要向他們看齊。
“孝”這一字看似簡單如數數,其實要真正做到卻難于上青天。
高梓淵,一個13歲的少年。13歲這個年紀本應當是花朵一樣綻放的最好的年紀。——能夠和同學、朋友們在外面玩耍,放肆張揚。可他卻因媽媽得了白血病,放棄了這些。當別人家的孩子在瘋玩,他只是在家中一絲不茍地打掃著衛生,直到把家中打掃的干干凈凈,一塵不染。他從不會抱怨,因為這是我們每個人都應有的“孝”。媽媽怕灰塵中的病菌,他便用消毒水清洗全家。每一天三次的消毒窗簾,兩次拖地,這樣的毅力,敢問有多少人能做到我想,恐怕沒有幾個吧……
父母為我們操勞了半輩子了,他們臉上的皺紋,逐漸變得粗糙的手,哪一個不是因為我們難道我們要讓他們的下半輩子也如此辛勞嗎所以我們要學會這一個“孝”字,盡孝在當下。從此刻開始,我們就應當用行動表達孝敬之心:尊敬、傾聽和感恩。
我們要為父母做我們自我力所能及的事,就像他們為我們傾盡心力操碎了心一樣。我們的生命,我們的一切都是父母給的。他們的白發銀絲因我們漸漸布滿頭,這些我們不能忘。他們為我們付出了那么多,我們為什么不能盡兒女應有的孝順呢先不必說做到像最美孝心少年李新穎那樣,每一天早早上山撿核桃,給父親做工藝品,先把掙來的錢給爸爸當醫療費,自我的病卻拖著;也不必說像覃可欣那樣為了給媽媽治療,放棄了自我堅持了許久的夢想。單是給父母幾句再簡單可是的問候或關心也好啊!他們為我們付出了那么多,我們難道連最基礎的孝都不能做到嗎。
孝親敬長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作為炎黃子孫難道能不傳承嗎?
《時間都去哪了》一曲,告訴我們光陰的流逝飛快,我們要讓父母的下半輩子不再操勞,盡我們自我應盡的孝道!“孝”這一字有千金重。
百善孝為先……
《尋找最美孝心少年》觀后感 篇6
周銳馳是丁字灣街道望勝小學四年級的學生,今年9歲。她的父母都是重度殘疾人,媽媽是一個先天性的盲人,爸爸因為患視神經萎縮而失明,也成了盲人。周銳馳用自己的眼睛牽引父母的人生路,也用自己的樂觀堅強照亮著整個家庭。
面對雙目失明的父母,小銳馳看在眼里,痛在心里。3歲的時候,小銳馳就會給父母拿鞋子,牽著媽媽上廁所。現在,小銳馳已經能熟練地照顧父母,尤其是媽媽的生活,因為爸爸還有一些輕微的光感,生活能夠摸索著自理,銳馳照顧媽媽更多一些。她給媽媽夾菜給媽媽裝飯,給媽媽倒水喝,給媽媽洗衣等等,其實這些媽媽熟悉家庭環境以后慢慢摸索著也能自己完成,但是只要銳馳在家,一定會主動去做這做那。
如今,父母在瀏陽外婆家那邊打工,在盲人按摩店工作掙錢養家。這樣一來,銳馳就要和父母分開了,她依依不舍地去送行,她把爸爸媽媽送到公交車上,眼淚不知不覺地流下來。每逢寒暑假,銳馳都十分珍惜這來之不易的`親人團聚時間,去瀏陽陪伴爸爸媽媽,給他們煮飯、洗碗、按摩、修剪指甲等,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爸爸,我長大要治好你的眼睛
有時候,父母怕銳馳自卑,在同學們面前抬不起頭,故意不到學校接送她。每次看到這樣的情況,懂事的銳馳都會十分心疼。這些年,家里為了給爸爸治病,花了六七萬元錢,跑遍了北京和上海,卻沒有治好爸爸的眼睛,想到這里,她冒出一個強烈的念頭:“我長大以后一定要好好學習,考取醫科大學,賺更多的錢給爸爸媽媽治病,讓他們重見光明。”
每次考試,銳馳穩居班上的第一,才讀四年級,家里的獎狀和證書就一大摞了。作為班長,銳馳事事都是班上的主心骨,在小伙伴中威信很高。今年的六一兒童節,銳馳帶著全班學生跳舞唱歌,主持文藝節目,獲得了全校的點贊。
能歌善舞的銳馳還喜歡朗誦,每次送走爸爸媽媽,一首《游子吟》就會爬上銳馳的心頭,“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銳馳吟誦著最后一句,不禁目光炯炯,嘴角漾起笑意,她仿佛看到了父親重見光明的那一天!
奶奶,讓我幫幫您
由于父母長期不在身邊,銳馳從小就學會了“當家”,洗衣,做飯、炒菜,現在都是信手拈來。
每天一放學,銳馳就和奶奶一起到菜園里忙碌,幫著奶奶采菜,然后把采好的菜用繩子一把一把地系好,整整齊齊地擺在堂屋里,有時候,凌晨五點便起床和奶奶一起去集市賣菜,她有時候幫奶奶吆喝,有時候幫奶奶收錢,是奶奶的得力幫手。
據了解,今年是“尋找最美孝心少年”媒體公益活動的第五年,活動通過多個步驟展開推選。推選出30位成為“最美孝心少年”參加央視專門舉辦的頒獎典禮,頒獎典禮將于10月初在央視綜合頻道、少兒頻道播出。組委會還將組織愛心企業捐助年度公益基金,為“最美孝心少年”和“特別關注孝心少年”獲得者及其家庭提供適當經濟支持,幫助他們解決實際生活困難。同時,以此為契機,再度掀起全社會真誠關懷、熱情捐助“孝心少年”的熱潮。
《尋找最美孝心少年》觀后感 篇7
百善孝為先,這是家喻戶曉的道理,生活中做到如此的也有很多人,畢竟孝順也是中國人的傳統美德。星期五,我和媽媽一起觀看了尋找最美孝心少年。這個節目播放了吳林香、龍花、黃鳳、邵帥、徐沁燁、趙文龍、路玉婷、高雨欣、林章羽、王芹秀,這十位最美少心少年。他們給予給父母的或許沒有拿一些給父母一次就是好幾萬的奢華,或許沒有那些給父母吃好的、住好的、穿好的人貴重。但是,他們這平凡的舉動卻恰恰體現了剝華貴外衣的,最原始的,最單純的,最樸實的孝!同學們我們要向他們學習他們的孝順!
古話說的好“百善孝為先”,尊敬長輩,孝敬父母,是做人的本分,是中華民族傳統的美德。圍繞這樣的優秀傳統理念,劉胡垌小學致力于培養懂得感恩、孝敬長輩的好少年,學校也涌現出了越來越多的孝心少年,家長會中令家長感動得熱淚盈眶的事跡比比皆是。經過本次“孝心少年”評比活動,四年級的李璐丹同學脫引而出,成為學校的“最美孝心少年”。
“幸福的人生是相似的,不幸的人生卻各有各的不幸”,從很小的時候起,她就開始跟隨父親一人生活。缺乏母愛的她本是值得同情的,但她自立自強、主動幫助父親撐起一個家的感人行為,閃耀著令人敬佩的光輝,更是值得我們仰視的。
當別的孩子還依偎在父母懷中撒嬌哭鬧、為自己想得到的禮物而不依不饒的時候,8歲的李璐丹就已經長大了。她從不問父親要禮物,盡管也會在心里偷偷羨慕其他的小伙伴漂亮的衣服、精致的.文具、好看的發卡,因為她知道,文化程度不高的父親獨自一人支撐整個家庭,用微薄的工資供應她學習、養活爺爺奶奶太不容易;因為她知道,父親也好久沒添新衣服了。
從上小學起,李璐丹就不再麻煩爸爸照顧她了,做家務、整理義務、洗衣做飯她慢慢地都學會了,她想,自己有充分的自理能力才能減輕爸爸家庭方面的負擔。每天清晨,她早早地獨自起床給父親做飯,簡單的稀飯和炒菜對她來說不在話下。放學后,她還要第一時間回到家,給沒有下班的父親做飯、洗衣服,冬天里,那凍得通紅的小手,一點一點揉搓著對她來講很是龐大的衣物,令人心疼極了。
40多歲的父親對這唯一的小女兒視作心頭肉一樣疼愛有加,看著女兒過早的獨立、過早的懂事、過早的分擔他的困難,無數次的嘆息。其實這嘆息中,既有心疼,更有欣慰。每每和班主任老師聊到自己的女兒,他總是熱淚盈眶。
她的真情付出在師生和村民中贏得了良好的口碑,得到鄉親們的一致好評。
李璐丹說:“我還小,幫不上爸爸什么忙,唯有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好好學習,不讓她為我擔心。長大后有了出息,我一定好好報答爸爸。”
沒有豪言壯語,也沒用華麗的辭藻,但正是這樸實簡單的話語卻令我們久久不能平靜。她幼小的心靈早已駐扎了孝心,是不同尋常的家庭和愛的催化劑讓她過早的成熟。
李璐丹,用她的孝心幫助父親撐起了一片愛的天空,也為劉胡垌小學的孩子們樹立了學習的榜樣。孝心不滅,愛心傳遞,我們共同締造著充滿溫暖的美麗藍天。
《尋找最美孝心少年》觀后感 篇8
20xx年8月18-23日,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尋找20xx年全國最美孝心少年”欄目組一行三人走進昆都侖區,對由區委宣傳部、文明辦遴選推送的“最美孝心少年”候選人徐佳琦、徐圣杰姐弟進行了為期一周的跟蹤采訪。
徐佳琦,今年十三歲,她的弟弟徐圣杰,今年八歲。原本他們有一個幸福的家庭,但在20xx年8月份,突然有一天媽媽張登霞覺得特別心慌、氣短,到了醫院后,經過搶救,才知道媽媽原來有很嚴重的心臟病。在弟弟徐圣杰出生之后,媽媽的心臟病經常發作,情況越來越不好。東拼西湊,家里才終于湊夠了開胸手術的錢,徐佳琦看著媽媽全身插滿了管子,眼淚止不住的往下流,也從那時開始,徐佳琦充當起了大人的角色,不僅要細心的照顧媽媽,而且也要照顧年幼的弟弟。
本以為一切風雨都已經過去,媽媽的身體已經痊愈,可是做完手術的第二年,媽媽又檢查出了乳腺癌,讓這個家庭再次陷入了絕望中,給媽媽做心臟手術借的外債還沒有還清,又不得不借錢給媽媽治病。幸好這期間,有很多的好心人捐助,以及親戚朋友們再次伸出援手,經過六次的化療,才把媽媽從死亡的邊緣線拉了回來。20xx年,媽媽的子宮又檢查出了問題,爸爸為了給媽媽掙醫藥費和生活費,只能在家帶著弟弟徐圣杰跑出租,年僅十一歲的徐佳琦便獨自陪著媽媽去北京看病,給媽媽加油鼓勁兒。最終,在佳琦的`鼓舞和期待下,媽媽和病魔經過頑強的斗爭,順利進行了子宮切除手術。幾經波折,媽媽的病情終于穩定了。為了養家糊口和還債,爸爸不得不去外地打工掙錢,幾個月才能回一次家。而媽媽為了減輕爸爸的負擔,開了一家小小的面筋館,徐佳琦姐弟不僅幫著媽媽收拾家、洗衣服、做飯,為了讓媽媽不要過于勞累,在課余時間也爭著搶著幫媽媽打理面筋館,做面筋、賣面筋、照顧客人。在這對姐弟心中,媽媽經歷了很多很多的磨難,他們期望在以后的日子里,媽媽能感受到更多的溫暖與安心。他們說,“媽媽在,家就在,他們就是媽媽最大的依靠”。
徐佳琦姐弟的事跡得到了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尋找20xx年全國最美孝心少年”欄目組的關注,他們也成為“20xx年尋找全國最美孝心少年”30位候選人之一。據了解,“尋找全國最美孝心少年”是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尋找最美”系列活動中持續時間長、社會效益頗佳、收視率持續走高的全國性評選活動。活動始于20xx年,今年是第八屆,社會各界通過各種渠道推薦,組委會挑選,再經過無記名投票的方式,每年評出10名年度“最美孝心少年”和20名年度“特別關注孝心少年”。七年來共聚焦全國各地的4200余名少年,生動記錄了他們不畏艱難踐行孝心、以積極樂觀的心態和稚嫩的肩膀扛起全家希望的感人事跡。歷屆活動吸引了億萬觀眾的目光,_七年累計訪問量逾10億人次,展現了“孝老愛親”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生命力和感染力。
《尋找最美孝心少年》觀后感 篇9
在晚上,央視播出的“眾里尋你—— 20xx尋找最美孝心少年”大型公益活動頒獎典禮上,王薺悅說,“爸爸媽媽看不見,我就是爸爸媽媽的眼睛”,這一番話讓不少觀眾落淚。
記者了解到,薺悅爸爸的視力只有0.1,媽媽以前有一只眼睛能看見,但因為急性青光眼耽誤了治療也導致失明。父母雖然看不見,但是性格非常樂觀,他們也把小薺悅培養成了樂觀陽光的性格。被評為全國最美孝心少年,王薺悅認識了一幫好朋友,而且被他們的故事深深感動,“我印象最深的是蒲曉燕姐姐,她家里確實很貧困,腳上的鞋子都磨爛了,甚至只能光著腳在山上走。我一想,那得多疼啊!”王薺悅看到許多家庭貧困的孝心少年,心里非常難過,就想盡自己所能地幫助他們。
“薺悅太懂事了,在北京錄節目的空余,我帶她買了些零食,她自己不舍得吃,當看到有些來自山區的小朋友都沒見過這些零食,她趕緊拿出來一起分享。回到青島之后,就跟我說,想為一些貧困的孝心少年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韓妮妮老師說,王薺悅的想法立即得到了學校的支持。
瞬間覺得她就是這個世界上最美的`人!我們都要好好地向她學習!要以最美孝心少年為榜樣,樹立勵志成長、樂觀積極的人生態度,常懷一顆感恩之心,仁愛謙和之心,身體力行將孝道。
今天我看了《尋找最美孝心少年》,感動得熱淚盈眶。
細心照料93歲奶奶和患病哥哥的田應志、堅持多年帶著年幼弟弟妹妹上學的余雖、獨自照顧奶奶日常生活的任芳芳、捐髓救母的李佳、給漸凍癥舅舅帶去溫暖和希望的周蕊、為患病母親唱歌進入《音樂大師課》的向小康、和繼母共同撐起六口之家的堅強女孩遲凱琳、跑遍深山為爺爺采藥的“小大人”張釗、替父母分憂悉心照顧年邁外婆的姜沅昊、捐髓救父的曹胤鵬等,他們雖然沒比我大多少,卻懂得敬老、尊老、愛老的社會風尚,知道幫助父母照顧弟弟妹妹,幫家人打掃衛生,并照顧長輩,他們都是我學習的好榜樣。
十位孝心少年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__和__。吳桂香的媽媽得了很嚴重的病,在這之前,林香不喜歡笑,后來,桂香在書中讀到“笑容,能給人力量”,從此,她變得很愛笑。特別是媽媽病重時,她依然保持著那堅強的笑容。趙文龍的媽媽得了尿毒癥,可她不想拖累丈夫,便離婚了。文龍判給了爸爸,文龍放心不下媽媽,毅然離開了爸爸,回到媽媽身邊,照顧媽媽。他們倆個比我大一點,但他們卻很懂事,像他們這么大的年齡,本來應該在爸媽懷里撒嬌的時候,可他們卻撐起了整個家。
十位孝心少年,他們的爸媽不是受傷,就是去世了,可他們還是那么陽光向上,自強不息,他們沒有埋怨命運不公,而我們擁有完好的家庭,卻不懂珍惜,常常埋怨這個不好,那個不好。
常言道:滴水之恩,當以涌泉相報。我們應該好好珍惜現在,好好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
《尋找最美孝心少年》觀后感 篇10
9月11日訊孝是聾啞女孩李佳艷幫爸爸擦去額頭的汗水,打著手語告訴爸爸您辛苦了;孝是李文雅放學后幫患小兒麻痹癥的父親打理理發店,用稚嫩的雙手為客人洗頭、擦頭,幫行動不便的父親分擔勞累;孝是唐雨風說他要好好賺錢養家,就像爸爸賺錢把他養大一般,他要接過養家的接力棒;孝是徐富在說心愿是,第一個說的是希望爺爺不要太過勞累,第二個說的是希望奶奶的腳能快點好起來……9月9日晚上,孝行益陽——益陽市最美孝心少年特別節目感動上演,隆重表彰評選出的18位最美孝心少年,激勵他們繼續踐行孝道、帶動更多的人知孝、行孝,喚起社會對孝的思考。
“益陽最美孝心少年”評選活動于今年5月份啟動,歷時4個月,經推薦、評選和審議三個階段,最終確定了18名20xx(歷屆)度益陽“最美孝心少年”,并于9日晚舉行頒獎晚會,并請來他們的親人、捐助者、老師等,見證表彰。
節目現場播放了18名獲選者的事跡短片,每段短片都讓觀眾淚灑現場,孝心少年的懂事、堅強、孝順無不感動著每一位人傾聽他們故事的人。鄭海霞,今年15歲的小姑娘,在鮮嫩的年紀卻有著一雙滿是老繭的手。小小年紀的.她是家里的主心骨,父親在她7歲時意外墜塘溺亡,從此,她與患有輕微精神疾病的養母相依為命。9歲就曾挖沙、挑沙,掙錢養家。上山砍柴,一把鐮刀,她握了六年,手腕上還有兩道因砍柴從樹上摔下落下的傷痕。太早地挑起家庭的重擔,也讓這個孩子格外懂事、堅強。對于身世,海霞從不揣測,對于命運,她從不抱怨,能照顧好媽媽,撐起這個家是她最大的心愿。曾哲明,9歲的男孩卻頭生白發。3歲時,礦難奪走了哲明父親的生命,去年,母親的離世又給他小小的心靈留下重創。小哲明與年邁的奶奶相依為命,家里唯一的收入僅靠屋后一塊不大的菜地,摘了菜趕早拿去集市賣,一天最多也就二十塊。為此,哲明放學后,還會去書屋打工,積攢家用。一次,他打工獲得20元報酬,第一件事是去藥店給奶奶買了膏藥貼,他說奶奶膝蓋疼,他心疼。
本次特別節目由市委宣傳部、市委老干局、市關工委、市文明辦聯合主辦,省關工委主任楊泰波,省關工委榮譽主任沈睿庭,省委老干局常務副局長、省關工委副主任兼秘書長龔健,省關工委副秘書長兼辦公室主任王孝亮,省文明辦副主任熊科文,市委書記胡忠雄,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徐云波,市委常委、統戰部長、組織部長何俊峰,市委常委、市委秘書長孫達良,市委常委、宣傳部長胡立安,市政協副主席徐德華,市關工委主任陸國柱觀看節目。
《尋找最美孝心少年》觀后感 篇11
父母呼 應勿緩 父母命 行勿懶 父母教 須敬聽 父母責 須順承 親愛我 孝何難 親憎我 孝方賢。
---《觀后總感》
孝---一個多么熟悉的字眼。
孝一件多么莊嚴而又簡單的事!
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百善孝為先,這是民族歷史上的話。
因為孝,人們變得更加和諧。
因為孝,社會變得更加穩定。
因為孝,國家變得更加昌盛!
確實,有幸觀看《最美孝心少年》20.00-22.00 ,倆個小時,我知道和我一樣坐在電視前看完的人,不多,確實不多。
不敢說看了2小時電視劇,勝讀十年政治書。但卻是感觸深,很深!
什么是孝?個人有個人的定義。
我認為:
孝,是捎縱即逝的眷戀;
孝,是無法重視的幸福;
孝,是一失足成千苦恨的往事。
一個成功的人,一個善良的人,如果沒有孝,根本談不上。
如果不是因為孝?
徐沁燁何必苦苦開導母親?母親何必惹著劇痛繡下“旭日東升”寄予新的希望?
如果不是因為孝?
黃鳳何必親自動手為父親制作輪椅?何必每天推著父親跑那么遠求醫?何必照顧年邁的奶奶?
如果不是因為孝?
趙文龍何必沉默無語?何必學會做所有的家常菜?何必連喜愛的西瓜都戒了?何必承擔著學生父母雙倍責任?
如果不是因為孝?
吳林香何必13歲扛起鋤頭撐全家?何必一人照顧年邁的祖父母,重病的媽媽,年幼的弟弟?
如果不是因為孝?
邵帥何必凌晨五點起床為母做飯?何必不顧暈血而為母捐骨髓?
如果不是因為孝?
王芹秀何必起早貪黑照顧耄耋之年的奶奶?何必為父而去干那些甚至男兒都干不動的重活?
......太多的太多,我已無力訴說!
為人子女的我們,無論走的多遠,飛得多高,也走不出父母的心,飛不出父母的'牽掛。一天,也許只要一個電話,一句:我很好。就可以讓父母放下那顆牽掛的心。父母的心與我們始終是靠在一起的,是分不開的。
再來看看自己自嘆不如。還時常跟父母頂嘴,總是讓父母為我們擔憂。父母頭上那幾根刺眼的白發,深深刺痛了我的心。曾經也想讓父母笑口常開,卻總弄得他們眉頭緊鎖;也懂得推動搖籃的那雙手,也推動了整個世界,卻總讓他們遠離了笑容。
當看見他們失望的神情,我們的嘴角,再也上揚不起來。我們的一切,牽動父母的世界,他們的一切,又何嘗不是呢?俗話說:羊羔有跪乳之義,烏鴉有反哺之恩《跪羊圖》古往今來感動了無數人,父母對兒女的養育之恩深似海,而我們做得再多,比起父母對我們的關愛也只是猶如滄海一粟。孝心少年對養母都能愛到這般田地,那我們呢?他們用心感動了中國,用孝給我們上了深刻的一課。我們一天天再長大,父母在一天天老去,終有一天他們會離開我們,少了嘮叨,少了關懷,少了他們的疼愛,到時的我們只有低頭嘆息,后悔自己以前為什么沒有孝敬他們了。
《尋找最美孝心少年》觀后感 篇12
今天,我看了最美孝心少年的李依桐和李易軒姐弟。他們的媽媽腿腳不便,家里什么家務活都是他們姐弟做的,家庭的重任都在他們身上,他們都很努力的去做。而我呢?遇到一點困難就退縮,做什么都不堅持,也不努力去做。
這里我想起了臥冰求鯉的故事中的王祥,他的繼母對他很不好,可他還是對他的繼母很孝順。最后繼母生了大病需要鯉魚熬湯喝,可是冬天沒有鯉魚熬湯,王祥冒著生命危險替繼母找鯉魚熬湯。就算繼母對他不好但是他還是十分的孝順。
曾子泰:
今天,我觀看了一年一度的《最美孝心少年》頒獎日典禮!這些少年是真正的孝順代表,正如俗話說:“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于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最讓我感動的是一個九歲的黑龍江男孩——吳金棋,他的所作所為讓我感動至極。這個男孩子才九歲,但是他每天天剛亮的時候就去為雙腿殘疾的爺爺和聾啞的奶奶采蘑菇……他就像在風雨中的小草一樣堅強!
這些孝心少年的孝順都讓我們大家開始覺得自責起來,他們做到了像《增廣賢文》中所說的兩句話:“錢財如糞土,仁義值千金”,“是親不是親,非親卻是親”。
這些少年中,很多都是在生活中遭受了巨大的`苦難,生活中遇到了令人難以想象的困難,守護著自己的家人!我更想看到的是未來的孝心少年會越來越多!
《尋找最美孝心少年》觀后感6
俗話說:百善孝為先。孝,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是我們每個中華兒女應具有的美德。今天,我們觀看了“最美孝心少年頒獎大會”,他們在艱難中怒放的一顆顆孝心,令我們敬佩,其中有一個人,令我印象最深刻。
她十六歲。十六歲,本是人生中的花樣年華,用一個詞來概括那就是爛漫,可十六歲的她,用堅強一詞來概括可能更為準確。她叫XX,家住甘肅環縣。在她五歲的時候,媽媽不堪清貧,離家出走。弟弟又因為青霉素中毒成了聾啞兒童。三年之后,災難又降臨到年僅八歲的小XX的頭上,她的爸爸在一次意外中成了高位截癱。這給小XX的打擊很大。我們八歲時還在父母懷里撒嬌,而小XX的八歲卻是災難的開始。厄運并沒有打倒她,她開始用自己的雙手創造生活。她每天給爸爸按摩,在她的精心照料下,癱瘓八年的爸爸沒有肌肉萎縮,更沒有生過一次褥瘡。XX還要喂爸爸吃飯,爸爸常常是一吃就吐,再吃再吐,一頓飯要喂上幾個小時,等爸爸吃完了再自己吃。XX并沒有抱怨生活,她只是常常做這一些夢:她夢到自己的爸爸站起來了;夢到弟弟和其他的孩子一樣,能聽見,會說話了;她更常常夢到自己的家越來越好了。是啊!誰不希望自己的生活能夠無憂無慮,可是,每一個人都要經歷坎坎坷坷,但我們相信,生活里,陽光一定會照進來,照亮每一個在逆境中行走的人,照亮每一顆勇敢的心!
孝不分大小,不分遠近。孝向我們表達的是真、善、美,只要我們心中裝滿孝,這個世界將變得更美好!
【《尋找最美孝心少年》觀后感】相關文章:
尋找最美孝心少年心得04-17
尋找最美孝心少年心得體會05-12
尋找最美孝心少年心得體會15篇04-26
最美孝心少年事跡06-23
尋找最美孝心少年觀后感02-12
《尋找最美孝心少年》觀后感02-14
“尋找最美孝心少年”觀后感11-22
尋找最美孝心少年觀后感06-23
尋找最美孝心少年的觀后感11-03
尋找最美孝心少年觀后感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