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英語新課程標準學習心得體會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英語新課程標準學習心得
我們得到了一些心得體會以后,常常可以將它們寫成一篇心得體會,這樣我們就可以提高對思維的訓練。那么要如何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英語新課程標準學習心得,歡迎閱讀與收藏。
通過本次研讀,使我領悟了新課標的精神,理解到必須轉變教育觀點,在新的理念指導下實行教學,在教學過程中切切實實地以“以生為本”、“以學生為中心”,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學習主動性。引導學生學會學習,掌握適合學生個人的學習策略。具體《標準》學習如下。
(一)《標準》表達的語言觀
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思維和交流工具,也是人們參與社會活動的重要條件。學習外語與學習母語一樣,對促動人的全面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2.外語學習對個人和社會的意義
學習外語有利于促動個人的發展。語言既是人們在學習、生活、工作中的重要交流工具,也是重要的思維工具。學習母語以外的語言,不但能夠拓寬交流渠道,而且有利于心智的發展,特別是思維水平和認知水平的發展。
(二)《標準》表達的語言學習觀
《標準》指出,“在英語課程中,要鼓勵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體驗、實踐、參與、探究和合作等方式,發現語言的規律,逐步掌握語言知識和技能,持續調整情感態度,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和自主學習水平”。換句話說,英語學習的過程應該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構建知識、發展技能、活躍思維、表達個性和拓展視野的過程。
(三)《標準》表達的語言教學觀
1.知識與技能相結合
現代外語教學理論認為,語言知識與語言技能是同步發展的。學生從學習第一個詞、第一句話開始,就開始學習語言知識,發展語言技能。語言學習既是學習知識的過程,也是發展技能的過程。在《標準》中,知識和技能既是語言教學的內容,也都是語言教學的目標。
2.語言目標與非語言目標相結合
英語課程目標包括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等五個方面。顯然,《標準》除了設置語言知識、語言技能等語言目標以外,還設置了一些非語言目標,即語言學習過程產生的非語言結果,如情感態度目標和學習策略目標。文化意識界于語言目標與非語言目標之間。
3.過程與結果相結合
在外語教育發展歷史中,既有過于強調結果的傾向,也有過于強調過程的傾向。強調結果的教學注重學習者最終應該掌握的語言知識項目和應該發展的語言技能目標。強調過程的語言教學思路則注重學生學習和教師教學的過程本身。
(四)新的課程評價體系
1、實行評價方式多元化。對學生學習的評價,不能僅僅依據紙、筆方式的考試,還要采用對學生綜合語言使用水平、學習態度、行為表現、思維水平和自主學習水平等有促動作用的評價方式
2、在評價的主體上,既要有教師對學生的評價,又要有學生的自評和互評,注重學生在評價中的主體地位。
3、積極有效的評價應貫穿英語教學的全過程,應是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的有機結合。
新課標在界定高中英語課程的性質時指出“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思維和交流工具,也是人們參與社會活動的重要條件,語言對促動人的全面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也就是說語言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雙重特征。語言的工具性眾所周知,那其人文性表現在哪里呢?在我認為語言的人文性主要表現在:
(一)新課標的理念有利于促動個人發展。新課標之所以不同于以往的教材理念,我認為其學習方式如同學母語和學外語之區別。以往的教材學習主要重視語法知識的教學,側重死記硬背,是一種填塞式的教學。在這樣的狀況下,很多學生都是“高分低能”,在以后的外語學習上,困難重重,最常見的莫過于啞巴英語,這樣的英語學習,思維較為僵化。很多學生在實際使用中無法應用所學的知識,而新課標下的英語學習貼近母語學習,思維較為靈活開放,擺脫了單一的語法的死記硬背,更注重自主學習、創造性學習,注重聽、說的實際語言應用。有利于學生心智的發展,特別是思維水平和認知水平的發展。
(二)新課標教材的內容新穎,貼近生活。新課標的教材內容很具有綜合性,含蓋面廣,拓展了學生的知識儲備,與時代發展緊密聯系。其詞匯,語言表達方式較新穎地道,有助于學生語言使用以及日常交流。
其次,新課程的教材的語法教學與傳統的語法教學不同。
新課程的語法教學與傳統的語法教學最根本的不同是教學目標的不同:新課程語法教學的目標是應用,是為了提升學生的實際表達水平進而提升外語交際水平。傳統的語法教學的目標是使學生掌握語法形式,重點是講解和辨析形式的構造,注重的是學生能否掌握結構和形式的變化。其表現在具體以下幾個方面:
(一)語法教學的內容不同。新課程的語法教學內容包括語法的形式、意義和用法,重視培養學生應用語法形式的水平;傳統語法教學的內容主要包括語法的形式和意義,教學重點放在形式上,而無視用法教學。
(二)語法結構的表現方式不同。新課程倡導改革教學和學習方式,注重培養學生的分析水平和探究水平,反對單純知識傳授式的教學方式和學生被動接受的學習方式。在語法教學中,新課程盡量使用歸納法,即在語境中表現語法結構,通過對多個例子的觀察,在理解的基礎上由學生分析歸納出語法規則,然后由教師實行補充和總結。而傳統的語法教學一般采用演繹法表現語法結構,即教師先講解語法規則,告訴學生語法形式,并解釋語法形式所表達的意義,然后根據規則造出句子。
(三)練習形式不同。新課程語法教學的形式豐富多樣,涉及聽、說、讀、寫多種語言技能。既有口頭練習,又有筆頭練習;不但注重操練,更注重有意義的練習和交際性的應用。這種把語法知識的教學和語言技能的教學融合在一起的方法,有利于語言知識向語言水平的轉化。而傳統的語法教學練習形式單一,多為缺乏語境的機械練習,使得學生雖然能夠做對語法考題,但在交際中卻不能夠準確使用語法形式實行得體的表達。
總之,新的課程標準給我們帶來了諸多全新的理念和教學思路。我深深的感受到此次新課標意義的長遠和給我帶來的顯著成效。我會在學習新課標的同時,持續充實完善自己。
【英語新課程標準學習心得】相關文章:
新課程標準學習心得03-30
小學英語新課程標準學習心得體會07-25
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學習心得12-02
小學音樂新課程標準學習心得04-25
新課程標準學習心得體會05-27
新課程標準學習心得體會02-02
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學習心得 8篇12-02
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學習心得12篇02-08
數學新課程標準學習心得體會04-14
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學習心得11篇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