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心得體會
當我們心中積累了不少感想和見解時,可用寫心得體會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這樣可以幫助我們總結以往思想、工作和學習。到底應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養老心得體會,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我國是世界老年人口最多、老齡化速度最快的國家,長期實行的計劃生育政策導致了空巢家庭增加,目前老年人口呈現出基數大、增長快、高齡化、空巢化等特征。隨著經濟發展、社會進步、觀念變革和生活方式的改變等,傳統的家庭養老功能正在逐漸弱化。特別是人口老齡化、高齡化的加劇,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的數量持續增長,照料和護理問題日益突出,曾經的計劃經濟體制時期以居家養老為主,沒有家庭供養的城鎮老人進入養老院養老的格局,已不能滿足當今日益增長的多元化的養老需求;而經濟的快速發展也促使社會發生巨大的變革,單位制的消亡,家庭規模不斷縮小,年輕人的工作壓力越來越大,加上計劃生育對家庭結構的影響,這些社會的變化必然改變著傳統的養老觀念與方式。城市社區養老和機構養老逐漸進入人們的視野。隨著不斷的實踐,三種養老形式的定位也在悄然發生變化,近幾年確定了“以居家養老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支撐”養老體系。
一、養老機構
是指為老年人提供食宿、生活護理等綜合的機構,如養老院、托老所、老年人服務中心、敬老院等機構。
我國的養老機構按性質劃分,分為營利性、非營利性和福利性三大類。營利性養老機構是指要稅務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辦理登一記手續的養老服務機構;而非營利性養老機構是指,在非企業單位登記管理機關部門,辦理其登記手續的養老服務機構;福利性養老機構(一般指公辦),是指在事業單位登記管理機關部門辦理其登記手續的養老服務機構。養老機構按照所有制類型,分為國辦養老機構(一般以老年社會福利院的形式)、集體辦養老機構(一般以福利院、敬老院等形式)及民辦養老機構三類,前二者可以都稱為公辦養老機構。民辦養老機構一般是民間資本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一種養老機構,民辦養老機構既能彌補政府社會福利的不足,又滿足了老人個性化的養老服務需求,是社會老年服務在中國社會福利社會化的背景下的新的增長點。
二、城市養老機構的經營模式
(一)社區養老院。對于在生活上能自理的老人或者部分不能自理和完全不能自理的老年人員,同時又希望在自己熟悉的環境中安度晚年生活,采取了社區養老服務的模式。該模式的經營者在社區內或街區開辦各種設施來為老年人服務,其中包括“托老機構”、“服務中心”和“護理中心”等。社區養老服務采用社區內的資源,提供居住區內老人和其他居民包括設施、物質、衣食住行方面的日常生活照料和服務,還包括臨時托老、心理保健、醫療護理、文化教育、法律咨詢、體育娛樂、臨終關懷等各個方面的收費服務。此種養老方式的優點是老年人生活在自己所熟悉的環境中,同時得到家的感覺、降低子女的生活負擔,又能獲得與機構養老院相近的生活照料。社區養老服務的經營者可以是個體或企業,也可以是資金充足、規范管理的服務公司等。
社區養老機構的優勢。
。1)老年人在心理上獲得了所需求的踏實和安全感。老人得到的服務是由社區提供的,這種環境下老人感到熟悉、放心和親切,同時由于借助于居委會的力量,面對熟悉的環境和人,會有安全感,不會在心理上產生抵觸。
(2)多樣化的養老形式。為了適應不同條件的老人在養老方面的需求,可以采取多種形式。例如:日托養老、小時養老、上門服務、旅游養老和健康養老等。
(3)具有成本優勢。社區養老服務可以利用老人目前擁有的住房進行家庭養老院,從而在充分發揮社區資源優勢的基礎上,還能充分利用社區內的閑置設施,置換為養老服務設施,這樣不僅可以減少投資、緩解政府的財政負擔,還能大大降低家庭養老服務的費用,同時解決了城市低收入者養老難的問題。
(4)方便靈活。老年人在心理上不愿意離開日常熟悉的生活環境,社區服務為了滿足老年人的這種需求,利用其服務及時、方便、靈活的特點,可以各取所需,按需提供不同的服務方式。
。5)適應性強、覆蓋面廣。社區養老服務采用家庭養老院的形式,一方面適應低收入老人的要求,同時使“三無老人”、“空巢老人”和中高收入老人的要求得到了滿足。從而解決“無兒也能養老”、“兒女不在身邊也能養老”和低收入老人養老的社會問題。
2.社區養老機構的不足之處。
(1)難以規范化管理。由于多數城市社區養老機構,都具有規模小的特點,甚至直接就是由原來的家庭養老院演變過來,尚未形成規范化的公司制度和管理體系,因此可以預見此類社區養老院的將來發展將會遇到阻礙。
(2)服務態度和護理水平標準不一。社區養老服務形式以養老院為主,但是其雇傭的工作人員,沒有經過標準的選拔和專業培訓,人員的態度、素質和水平參差不齊,專業人員和高水平護理在小型的社區養老院中占的比例很小。因而,社區養老服務模式的養老院的態度和水平有待提高。
(3)養老院的基礎設施不夠完善。該種模式由于資金不夠充足,規模較小,相應的基礎設施還不能跟上老人的需求。
。ǘ├夏旯ⅰW罱,許多城市根據老年人的需求和特點設計并建造了老年公寓,是一種專供老年人居住的住宅。老年公寓既體現老年人在養老居住方面的特點,又能提供給老年人各方面社會化的服務。老年公寓使家庭養老功能得到延伸,它的主要服務對象是健康而富有活力的老年人,是提供優質的住宅服務的社會養老給有較好經濟負擔能力老年人,F在新型的老年公寓內無論是生活設施,還是公用設施配套都很齊全,富有家庭氛圍,讓老人感覺到有“家”可歸的同時,還能享受在住宅內無法享受到的養老配套服務,從而減輕了子女的養老壓力,同時也大大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老年公寓更是城市老年人的一種聚居形式;能夠滿足老人在學習、情感、交流等精神方面的需要。
老年公寓的優勢。
。1)老年公寓的建筑、基礎設施符合老年人的特點。老年公寓依據老年人的特點和需求而設計、建造的住宅,專供老年人居住,因此特別重視利于老年人的醫療設施的配備,無障礙設計等方面。
。2)老年公寓的選址周邊具有環境優美、交通便利的優勢。一般老年公寓建在較適宜養老的郊區,具有便利的交通,適宜老年人的出行。
。3)管理規范化。在老年公寓一般采用專業的物業管理公司來管理住宅小區,同時提供照護服務的工作人員也都具有良好的態度和較高服務的水平。
2.老年公寓的劣勢。
(1)養老成本的增加。租賃和購房是老年公寓的入住的兩種形式,這種形式會增加老年人的養老成本,因此老年公寓的主要定位于較高收入的老年人。
(2)老年公寓社區缺乏活力。除了工作人員,在老年公寓聚居的大多都是老年人,社區內的活力與生機就成為重要的問題,而且老年公寓內經常發生的死亡現象也是不可避免給老年人造成心理負擔。
。3)老年人沒有歸屬感。在老年公寓,一些本來就個性孤僻的老年人離開熟悉的環境,搬到陌生的老年公寓會加重孤獨感。
。ㄈ┚蠢显。敬老院的服務對象主要是高齡體衰并且缺乏或者是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敬老院可以提供完精心完善的健康監護和個人生活照料,有敬老院和特色敬老院兩種。其中后者是針對某一生活背景、文化層次或者具有特殊情況的老人開辦的,例如專為精神上或身體上有顯著缺陷,或者長期需要技術醫療護理的特殊老人群開辦的護理院;還有一種是為科研單位、大專院校和藝術工作者等某一專業文化素質高人群提供的高質量專業水平的服務,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敬老院內的配套設施、環境以及活動安排都應該符合特定人群的特點。敬老院具有針對性的人群和福利性質,并且服務周到,價格較低,護理水平相對較高的優勢。雖然具有這些優勢,但是該模式養老院存在著準入門檻的問題。
(四)大型療養中心。針對一些冬季到南方、夏季到北方的候鳥型老年人,或者是經濟條件較好、能半自理或完全自理的老年人,所提供的較高檔的休養場所,即大型的療養中心。
這種模式的養老院,提供給老人可短期修養或者是長年居住,一般有租賃制或會員制,同時也會有部分房產交易。大型的療養中心選址一般都在環境優美的風景區,療養中心建筑設施完善,還提供了先進的醫療保健和休閑娛樂等設備,包括吃住、娛樂、醫療等服務。療養中心設有小套房、單人間等多種形式,允許老人自帶家電、家具、布置房間。大型療養中心設備完善,環境優美,護理水平專業等,對社會上較高等級人群或者是經濟條件很好的老年人群體具有吸引力。較高的收費條件同時也是該種養老院的軟助,大型療養中心的目標定位過高,許多老人無法承受其高額的收費,另外這種養老院的選擇地址都在遠離市區的風景區,環境較好,但不適合親人的探望和老年人的出行,會增加老人孤獨感。
(五)連鎖經營的養老院。以上介紹的各種經營形式的養老院都可以連鎖的模式經營,這樣可以形成規模經濟以降低成本。連鎖經營的養老院通過統一的建筑設計與裝修,統一的標準化管理和后臺支持,以及細致考慮的照護設置,能夠使其充分發揮出連鎖型商業機構的特質。更加重要的是,連鎖的經營方式還搭建起了一個整合社會資源的平臺,這樣就能使連鎖經營的養老院之間進行有效的資本運作,進而降低了運營成本,卻提高了服務質量,給投資者增加了一定的利潤空間,并還能為選擇該模式的老年人提供旅游或者異地養老等選擇。
三、發展措施
綜合上述理由,以及從經濟水平、養老保障及養老觀念等來看,社區養老更符合我國國情。因此政府應該發揮主導作用,積極鼓勵社區養老院的發展,擴大養老服務范圍,提高養老服務質量,以降低養老成本。具體措施可以考慮以下幾個方面:
(一)應大力發展社區養老院。綜合考慮我國的經濟水平與國民收入,特別是老年人的收入,以及現有養老院經營模式,定位較高端的大型療養中心及老年公寓,在我國的發展始終會有市場需求,但對于大多數老年人來說,不會選擇入住。而對于較方便的社區養老院,只要價格、護理服務水平等能夠滿足老人需求,大多數老年人會選擇離家較近的社區養老院。因而我國應大力發展社區養老院。
。ǘ┩晟莆覈审w系的建設。伴隨著養老服務的發展,為了將養老服務轉入規范化、法制化的軌道,法律體系的不斷完善伴隨著養老服務事業的整個發展過程,只有通過不斷的修訂和完善相應的法律體系,才能形成對養老服務事業的服務機構、服務內容、服務標準及服務人員等方面都有明確規定。相應的法律體系,使養老事業有法可依,同時賦予了養老事業制度化的規范,為養老服務事業的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法律保障。
。ㄈB老服務人員的專業化。專業素質是發達國家非常注重的,尤其在養老服務事業上。通過對工作人員的資格、條件及專業技能等方面作出嚴格要求,以保證老年人能夠得到優質的服務。服務要求分別有不同的層次,因而對服務人員進行不同的考核制度;服務人員必須經過一定時間的培訓,且通過考核后才能上崗,甚至有的要取得相應的資格證書才能參加工作。高素質的工作人員能保證服務的質量,這對養老服務事業的良性發展具有巨大的推動作用。
(四)建設多層次的養老服務體系。國家應建立多層次的養老服務體系,老年人能通過選擇適合自己的實際需求的養老服務,擴大自身的養老自。并且建立了多層次養老服務體系之后,不但能夠滿足老年人多樣化的養老需求,使老年人得到規范化和人性化服務,而且能夠減輕社會的養老負擔,有效避免資源的浪費。并且,多層次的養老服務體系能讓更多的老人實現自我養老,而不是依靠政府和家人的資助,即使需要提供資助的老人,也能得到養老機構提供的收費較低的養老服務。
綜上所述,良好的養老機構經營管理模式將會有助于城市養老機構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