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禮儀教育心得體會作文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吧,作文是一種言語活動,具有高度的綜合性和創造性。還是對作文一籌莫展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禮儀教育心得體會作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禮儀教育心得體會作文1
子曰:不學禮,無以立。五千年的文明,禮儀之邦,卻遭遇異國僅用中文標識的“請勿喧嘩”,“請排隊”,“請不要亂扔廢棄物”,“請……”。該怒,該羞?---更該知恥而后勇!百萬市民學禮儀,百萬家庭學禮儀,百萬青少年學禮儀…
禮儀是人類為維系社會正常生活而要求人們共同遵守的最起碼的道德規范,它是人們在長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漸形成,并且以風俗、習慣和傳統等方式固定下來。對一個社會來說,禮儀是一個國家社會文明程度、道德風尚和生活習慣的反映,對一個人來說,禮儀是一個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養、交際能力的外在表現.
禮儀是一種在人際關系和社會交往過程中所應具有的相互表示敬重、親善友好的.行為規范,是人的一種內在涵養的充分體現;從個人角度來說,優秀的禮儀素質不僅有助于提高個人的修養,還有助于美化自身、美化生活,并且有利于與他人的交往與溝通,使人獲得良好的人際關系。
禮儀教育心得體會作文2
教師禮儀指教師在教書育人的崗位上如何表現教師應有的氣質與風度。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承擔著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的光榮職責。教師儀表是教師整體風范之一,他們的音容笑貌、舉止文明、作風正派、知識淵博、風度儒雅,衣著發式無形中都成為學生和社會學習的楷模。在個人形象越來越重要的今天,教師應具備怎樣的基本禮儀和素養?教師形象在教育中又具有怎樣的意義?如何以高素質的內在素養(修養、素質)和外在素養(儀表、儀容)影響、教育學生?經過這一段時間的學習,我有了深刻的認識。教師禮儀將是教師在工作、待人接物、為人處事等方面的規范化的做法。
教師作為傳道授業解惑的育人使者,承載著推動全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責任,承擔著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的光榮職責,教師的儀容、表情、舉止、服飾、談吐、待人接物等都成為學生和社會的楷模。語言是教師用來傳授知識和與學生交流溝通的工具,是教師對學生“言傳身教”的一種手段。金教授的講座讓我意識到,作為一名教師,應當用一顆平等的心,去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孩子,放下教師的架子,對學生真誠相待,去做學生的朋友,去尊重學生、關心、愛護學生。欣賞孩子們身上的閃光點,從而推動孩子的發展。蘇霍姆林斯基說:“人類有許多方面的品格是人生的頂峰,這就是一個人的自尊心。”要想贏得學生的喜愛和尊敬,首先要尊重和信任學生,并且要讓學生從心底里接受你的這份情感,只在口頭上說說肯定是不行的.,更重要的是
在行動上要做到潤物細無聲。俗話說:精誠所致,金石為開。只要我們付出真愛,就一定會獲得豐厚的回報。如果我們動不動就對他們諷刺、挖苦,使他們喪失上進心,破罐子破碎,這樣反而起了相反的作用。我們應該采取表揚這個,張揚個性,功效力大的尚方寶劍。這樣既保護了學生的自尊心,又使學生看到了前途和希望。
“感人者,莫過于情”,感情是人格力量的基礎。從教育心理學的角度出發,情感在學習過程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信念的催化劑,我國教育家曾說過:“教育之沒有情感,沒有愛,就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成為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因此,熱愛學生,尊重學生,信任學生,嚴格要求學生是教師道德威信形成的根本保證,學校教師只有以良好的感情,崇高的道德去關愛學生,才會激發學生積極向上的力量,受到學生的尊敬與愛戴。如果教學中忽略了這種情感的關愛,就等于抽掉了教學的靈魂。教師在授課中的情感以及伴隨而發的語言,不僅能激活學生聽課的情緒,而且能增強說理性,可以收到感人至深的效果。只有用發自內心的真情實感去打動學生,感染學生,我們的學生才會愛我們,才會有進步。
總之,教師要通過文明的禮儀表現出應有的風度,反映出對他人應有的尊重,從而不但給學生以良好影響,同時也促進全社會團結互助,平等友愛,共同前進的新型人際關系的形成。
禮儀教育心得體會作文3
近日,學校組織教師觀看了《教師文明禮儀》專題片,針對當前的教育改革發展形勢,對于廣大教師來說具有不尋常的意義,看了之后,頗有感觸。
對廣大教師學生來說,加強文明禮儀教育和培訓,是素質教育的迫切需要。實施素質教育已經多年了,但對于廣大師生來說,受傳統觀念和習慣的影響,師生在傳統文明禮儀方面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存有許多不足。中國自古以來就是禮儀之邦,加強師生文明禮儀教育,既是對中國傳統美德的繼承和發揚,也是當前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全面提升公民文明素質的迫切需要。
文明禮儀程度能反映出教育的整體質量。沒有良好的家教,就不能培育出優良的品格,沒有文明向上的社會風氣和健康的育人環境,就很難培養出合格的符合未來需要的有用人才,沒有教師的言傳身教,學生的文明禮儀素養就得不到很好的訓練。身教重于言教,教師的示范作用對學生的影響是深遠的,良好的習慣影響學生的性格,而性格又往往影響著人一生的命運,教師在他的職業生涯中,將會對許多孩子的一生產生無數的影響。
針對教師的文明禮儀培訓,是提升教師師德素養的需要。今天的'教師不再是簡單的教書匠,行傳道、授業、解惑之職,教師被冠以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其責任是重大的,其職業生涯中對學生的教育和影響是全方位的。讓學生的心里充滿陽光,自己的心里就要有陽光,讓學生做到的自己必須做到,教育不僅僅要成就一個個體,更要對整個社會負責,對我們的國家和民族負責。當前,教師的師德素養問題,已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加強教師的文明禮儀培訓,提升教師師德素養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加強文明禮儀培訓,是時代賦予教師的高要求。社會在不斷發展進步,對教師的形象和素養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新時期新形勢,要求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要自覺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質和師德素養,塑造良好的師表形象,以適應時代賦予教師的更高的要求。教師要懂得文明自律,禮待學生,教書育人,為人師表,做學生喜歡的老師,做為人民服務的教師,做讓人民滿意的教師。
禮儀教育心得體會作文4
文明禮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德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更是每個人道德修養的外在體現。通過了文明禮儀活動的開展和平日里的培訓學習,我從中領悟到了文明禮儀的真諦,現在我來談談自己的一些心得體會。
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時時處處都離不開社交禮儀。所以,我覺得我們在平時應真正地做到“注重細節、追求完美”,力求做好每一件事。相信,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樹好自身形象,樹好單位形象,那么,我們的生活將更加豐富多彩,我們的社會將更加溫馨和諧。
外表文明是內心文明的反映,培養良好的禮儀行為,必須有內心的文明素質。所以我們都應當認真學習社交禮儀的.基本知識,加強自身修養,培養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習慣。注意自己的外表形象,說文明話,做文明事,著裝端莊整潔,舉止文明斯文,保持一種有內在素質,有外表文明的良好形象。
禮儀教育心得體會作文5
孔子云:“禮之用,和為貴”。講禮儀是為了實現社會交往各方的互相尊重,從而達到人與人之間關系的和諧。和諧離不開禮儀,講禮儀是求和諧的基礎工程,禮儀國稅是和諧國稅建設的重要內容。正在全國開展的“做文明有禮的中國人”活動,最好的切入點就是學禮儀、懂禮儀、講禮儀。
禮儀是個人身心和諧的“凈化器”。人自身的和諧,主要是指身心要健康,心靈要純潔、人格要高尚。禮儀,自古以來都是作為對人進行德育教育、人格完善的一種重要手段。“不學禮,無以立”,說明一個人只有學習禮儀,才可能使其思想感情潛移默化,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質,才能在社會上立足成業。《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把“明禮誠信”列為基本的道德規范,把“文明禮貌”列為社會公德的主要內容,充分地說明了“明禮”在現代社會道德建設中的重要地位。
禮儀是人與人和諧相處的“潤滑劑”。在現實社會中,實現人與人的和諧是一個十分復雜的問題。平時講禮儀講文明,是實現人與人和諧的重要途徑。眾所周知,禮儀是人際交往的`“潤滑劑”,是情感溝通的橋梁,是化解矛盾、增強感情的催化劑。講禮儀可以促進人際交往,營造和諧友善的社會環境,使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更趨融洽,使人們的生活環境更為寬松,使人們的交往氣氛更加愉悅,做到非禮勿視,非禮勿動,從而在全社會形成顧大局、講謙讓、和為貴的風氣,達到化解矛盾、消除隔閡、平息事態、減少糾紛的目的,創造一個文明友好、安全平安、舒心放心的社會環境。
禮儀是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的“天平”。人與自然要和諧,就是要從維護社會、經濟、自然系統的整體利益出發,尊重自然、保護自然,促進經濟社會、自然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加強禮儀修養,可以豐富人的內涵,增加人的含金量,提高文明素質,使人們明確哪些該做哪些能做,哪些不該做哪些不許做,自己在心中架起一個是非的“天平”,從而增強自律意識,自覺遵守法律法規,嚴格規范自己的一言一行,養成良好的文明習慣,做到自我要求,自我約束,自我控制,自我對照,自我檢查。
個人禮儀由文明的行為標準真正成為個人的自覺、自然的行為的過程是一個漸變的過程。文明行為的形成,需要養成習慣;良好習慣的養成,則需要平時細節的自我修養。禮儀體現細節,細節體現素質,細節重在修養。俗話說“禮儀三百,威儀三千”,說明禮儀名目之多,五彩繽紛。學禮儀用禮儀,一時一事不難,難的是持之以恒,點滴培養,久而久之,習慣成自然。加強禮儀修養,動心、動情、動手是關鍵,好心態、站好位、把好度是難點。
一是保持好心態。“行為心表、言為心聲”是眾所周知的。從禮儀的內涵看,個人禮儀是社會個體的生活行為規范與待人處世的準則,是個人道德品質、文化素養、教養良知等精神內涵的外在表現;禮儀要以社會主義公德為基礎,只有內心具備了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知書達禮”,正如孔子所說“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后君子”。從禮儀的內在結構看,它包括“禮”與“儀”兩個方面,“禮”是精神內核,是思想基礎;“儀”是行為表現,是外在形式,兩者之間是內容與形式的關系,內容是根本性的,是起決定作用的,形式是內容的外在表現,起配合作用。講禮儀首先是要“明禮”,就是有一個好的思想基礎,保持一個好的交往心態,始終保持“守法”之禮,“善良”之禮,“誠信”之禮,“和諧”之禮,防止交往中的自私性、功利性和庸俗性,嚴禁交往中只講“儀”、不講“禮”的現象,克服不符合“禮”的越軌現象和違背“禮”的違規行為,切實做到“誠于中而形于非”,把禮與節、禮與貌、禮與義、禮與儀有機統一起來。
二是注意站好位。在現實生活中,每個人總處在一定的位置,遵循與各自身份相符合的禮儀規范,要根據交際的需要、對象、環境、時間、地點的變化等扮演與自己的身份與地位相適應的角色,并隨時隨地注意角色的調整與轉換。“入鄉隨俗”、“客隨主便”、“女士優先”等禮儀正是體現“正確定位角色”之精神。在工作中要注意上級與下級關系,正職與副職的關系,本單位與外單位關系,國內與國外關系;在生活中要注意長輩與晚輩的關系,生疏與親熟關系,男性與女性關系,只有記住“角色”,才能演好“角色”;只有站好位置,才能有為有位,在社會大舞臺中占有屬于自己的一席之地。
三是注意把好度。禮儀是人際交往中適用的一種藝術,最講究的就是適度。要求人們在運用禮儀時,必須注意技巧及其規范,把握分寸,認真得體。古人云“禮儀使人們接近,禮儀使人們疏遠”,在陌生人初次見面時,禮儀可以表現為有教養,可以展示內在氣質和人格魁力,但不分場合、親疏,亂用禮儀,反而會弄巧成拙,令人難于相處。應用禮儀就要和諧適度,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因人因事地恰當處理。比如,我們對外服務要笑臉相迎,要用微笑比較恰當,就不能用狂笑;我們接待客人要熱情好客,要敬酒但不能酗酒;同事之間要講究隨和謙讓,小事不計較,但大事不能沒有原則;朋友之間要互相關心互相幫助,積善成德,但不能超越法規的界限。
【禮儀教育心得體會作文】相關文章:
禮儀教育心得體會05-23
2022禮儀教育心得體會12-28
幼兒禮儀教育心得體會04-23
幼兒禮儀教育心得體會06-09
禮儀教育心得體會(15篇)12-29
禮儀教育心得體會(精選29篇)01-12
禮儀教育心得體會15篇02-12
禮儀教育心得12-27
幼兒園禮儀教育心得體會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