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少兒合唱訓練方法
合唱是一種集體歌唱的音樂形式,下面小編來給大家介紹少兒合唱訓練方法,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氣息訓練
各種發”咝”的練習是橫膈膜的熱身操。但是橫膈膜的作用與運動方式,胸腹式呼吸,急吸緩呼,急吸急呼等理性知識對于孩子來說不重要,重要的是在歌唱中形成運用的習慣,所以不用講過多語言,應依靠指揮的手勢感性學習。
第一種:瞬間吸氣到深處,控制三秒,然后均勻細長地發“SI”,要求絲線不發抖,不斷節,不變粗細。
第二種:快吸大口氣,快而粗地把氣呼出,使勁呼出時注重腰部的用力擴張,腹部的緊縮。
第三種:用模仿拍皮球和乒乓球的感覺,快速有彈性地發“SI”,要求胸和肩不要起伏,而腹部處靈活運動。這三種方式相互交換調整,不僅讓學生調整好歌唱狀態,還非常有益于培養合唱團的凝聚力,讓所有孩子與指揮的意圖保持一致,同呼吸共命運,緊緊團結在一起。但是,這種脫離出來的氣息運動,如果不與歌唱結合是無法從中受益的。所以這一環節花五至十分鐘就夠了,但是氣息鍛煉并沒有結束。
“數口令”法。用廣播操中的八拍口令為發聲內容,用高位置聲音來讀,通過改變節奏、速度、音調,練習不同的氣息運動。如以四拍讀一個數,在用力的延長中既練習共鳴腔體又練習氣息下沉,腰部著力支撐。如以雄壯有力,中速稍快的節拍讀,就練習爆發力,彈性,頓音等氣息運動方式。 天鵝、小兔與大象的表演練習。 2/4 5 5│4 4 │3 3│2 —│1 1│5 1│2 3│2 —∶‖1 — ‖
同一首旋律,學生們可以把它唱成三種截然不同的動物形象,靠的什么呢?靠改變速度、力度、音域、音色和情緒,表現出天鵝的高雅優美,小兔的頑皮活潑,大象的笨重厚實。而所有這些改變其實都是不同氣息的變換運用。天鵝——氣息連貫而不松散,嚴格控制。小兔——靈活彈跳而小巧。大象——氣息較強釋放,沉到底部,又大口吸入補充。這個練習方法自然且富有藝術感染力,而這三種性格色彩在合唱作品中也是最常見和最基本的。
在小樂曲中練習氣息變化。有許多短小的器樂聲樂作品,可以用來做某個階段的練聲曲,其中蘊含著許多可留給指揮藝術處理的余地,也是訓練氣息的素材。因為聲樂演唱的所有藝術色彩變化都必不可少地牽涉氣息控制的變化。 例如:巴赫的一首《小步舞曲》,如果不做藝術處理,規整的3/4拍唱起來就比較平淡。但如果指揮對它做細膩的起伏處理,孩子的歌聲立刻就具有韻味。就要求孩子調動氣息變化控制,對于訓練聲音與氣息的結合是很有效的,
5 12 34 │5 1 1│6 45 67 │1 1 1│4 54 32│3 43 21│7 12 31│2— —‖ 像這樣把一首小樂曲做細致地處理,并作為一段時間的練習曲,對于學生演唱完整大型的合唱作品,表現更豐富的藝術色彩是很有必要的準備。 所謂“以情帶聲”的教學法也體現在此。
音色統一的訓練
合唱與獨唱訓練的最大區別就在于對待發音個體的個性音色的態度不同。當聲樂教師在訓練單個學生時,必須基于學生本人的聲帶及生理條件“因材施教”,讓他的聲音特質得到最好的發展。而對于中小學合唱團員,則即要最充分地發揮兒童音質的優越,又要追求混合音質的共性色彩,盡可能高度地統一音色。兩者通過辨證統一的關系,達到最理想的平衡。另一方面,要根據具體作品風格的需要決定音色。下面介紹幾種有利于盡快形成純凈協和的統一音色的訓練方法。
先從輕聲歌唱開始。少年聲帶發育未成熟,只有0.6——0.8厘米長(成人約1.3厘米),基音比較弱小。而中學生多處在變聲期,聲帶經常水腫,在尚未學會運用共鳴腔體和氣息技巧幫助擴展發音能力之前,先控制音量,不充分振動聲帶,更不可讓喉部肌肉拉緊幫忙。如果一開始任其大聲發音,非常不利于放松下巴找高位置,音色也雜亂隨意。
口腔狀態統一的練習法
青少年學習歌唱,普遍弊病是用平常說話的方式,口腔沒有充分打開,字不正腔不圓,軟腭不能抬起,造成聲音白,音色差異大。因此,應該對各種常用韻母的發音口型做規范要求。
保持軟腭上抬的狀態吐字。為了練習這種口腔夸張的狀態,可采用的練習:(1)高聲誦讀古詩。每首古詩都有重點練習的個別韻母,讓聲音像歌聲一樣傳向遠方,回蕩天地間。(2)要求所有閉口韻母應保持口腔內的空間,用鼻腔往外呼氣,幫助聲音往眉心上提。(3)在帶入歌詞的練習中,重點抓一些字練習字頭——字腹——字尾,讓孩子提高用心吐字的警惕,形成“豎”的習慣。
中高音區音色的統一。這個音區容易真假聲脫節,是許多孩子學習的難點。林俊卿教授咽音練習方法中的發氣泡,哼咪,張大口伸舌,做舌溝等等一系列練習,可以訓練舌骨向后提高,喉頭與舌根松弛,咽壁形成管道的狀態下,真假聲帶同時工作,發出混合的聲音。(具體方法較復雜,可參見林俊卿所著《咽音練習八步驟》)這樣的高音區聲帶閉合好,聲音有金屬感,上下狀態統一。但是這套練習動作細微,難度較大,最好在合唱集體訓練之外,增設小組課學習。
和聲音準訓練
豐富的和聲色彩,交織的聲部進行,是合唱的主要魅力所在.而和聲音準對少兒合唱訓練來說,無疑是重點和難點.有許多老師往往采用孤立的單聲部學習,在完全熟練之后把兩隊人馬湊在一起,唱準了,互不干擾就算完成.其實,從長遠目標來看,如果想不斷提高合唱團的表現能力,演唱更大一點的作品,日積月累地培養學生內心樂感,培養把握和聲音準的能力,是非常有必要的.那么,抱著這樣的育人觀念,就不僅要訓練學生唱,更重要的是訓練聽,以及和聲理論知識的了解.但是這種理論學習不是一節課系統地灌注知識,而是每次實踐練習,日積月累,從感性到理性地逐步深刻理解.這樣才真正有助于培養學生和聲音準來表現作品.
我在實踐中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大致有以下幾個步驟:
1,哼咪,在聆聽中自我調節
12 3 | 3 —
| 23 4 | 4 —
| 34 5 | 5 — |
12 3 | 1 —
| 23 4 | 2 —
| 34 5 | 3 — | 我要求學生用輕快的哼咪唱135等小節,富有彈性,然后用漸強而持續的氣息唱246等小節,這樣鍛煉了氣息運用能力,并將喉頭放松,聲音充滿了氣息支撐。最關鍵的是邊唱邊聽,,一邊唱自己的音一邊聽別人的音,主動調整,與別人構成協和音色,音高準確的三度音程。
2,大小調巴音練習曲,把握調式骨架。
4/4 1 3 5 1 | 1 4 6 1 | 7 2 5 7 | 1 3 5 1 ||
3/4 13 51 53 || 14 61 64 || 72 57 52 || 13 51 53 |1 — — || 4/4 6 1 3 6 | 6 2 4 6 | 5 7 3 5 | 6 1 3 6 ||
3/4 61 36 31 || 62 46 42 || 57 35 37 || 61 36 31 || 6 — — ||
大小調的和聲功能運動趨向使得學生唱起來自然流暢,經常哼唱可以增強孩子推找任意一個自然音高的能力,對于跨度很大的音程,可以用幾個骨架音搭橋,迅速推到。
3感受變化音的練習。
2/4 1 2 | 1#1 2 | 2 3 | 2#2 3 | 3 4 | 4 5 | 4#4 5| 5 6 | 5#5 6 | 這條練習是幫助學生第一次系統地梳理變化音,在板書是應畫出鍵盤圖,讓學生由看譜唱過度到看鍵盤唱。幫助學生在頭腦中建立完整的半音概念,有助于今后在作品中演唱有變化音的音程。
4,用多種方式培養聆聽能力
針對少兒特點,用鋼琴練習聽辨音程、和弦、樂句等會比較單調枯燥,可以開展一些活動激發學生的興趣。 如,采用小組活動的方式,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練習聲部配合,然后組織小組展示。讓同學當評委。我對同學們說:聽到哪邊的聲部走調了就舉哪只手表示,兩邊都走調了就舉兩只手,你舉手的的水平表現你耳朵的靈敏度。于是孩子們都帶著責任感和自豪感,認真地聽。展示的小組也有壓力。
又如,讓學生欣賞一些音響資料時,組織他們比一 比,看誰能哼出一些主旋律以外的和聲旋律,或不同樂器奏出的聲部。這樣培養學生從交響效果去欣賞音樂,提高審美能力。
【少兒合唱訓練方法】相關文章:
少兒合唱氣息訓練方法11-03
兒童童聲合唱訓練方法02-03
怎樣指導少兒合唱訓練04-21
合唱聲音的正確訓練方法02-21
少兒舞蹈基本功訓練方法03-25
少兒乒乓球入門訓練方法04-15
鉛球訓練方法03-25
鉛球的訓練方法07-21
短跑的訓練方法07-26
肺活量的訓練方法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