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儀作文(通用7篇)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都寫過作文,肯定對各類作文都很熟悉吧,借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信息。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寫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禮儀作文7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禮儀作文 篇1
中國自古以來就有禮儀之邦的美稱。泰山封禪,君王親臨山頂,在壇前恭恭敬敬地祭拜皇天上帝。君王在喝下了一杯祭祀用的福酒后,將裝有金字玉冊和玉牒的兩個玉盒子,封存在祭壇石匣中。封禪大禮體現了君主大治天下的決心,表達了君主永葆太平的真誠愿望。這對于禮的講究,還體現在古代中國的很多方面。
可是,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人們不再像古代時以禮儀來約束自己。大街上時常會看到成片的`小吃攤擺在人行道上,店主不顧路人的通行一個勁地扯著嗓子叫賣自己的小吃。腳下都是黑黑的油污,人們只顧招攬生意卻放下了禮儀,放下了為人處世最基本的操守。我每每看到此番景象,心中總會不由自主地感嘆:一個有著上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為什么會隨著科技,生產力的進步而走道德的下坡路呢?講禮儀是中國的傳統美德,可我在每一天的生活中感受到的是這種文明的流失,讓人心痛地流失。
“最美司機”吳斌在被莫名飛行物砸中,瀕臨死亡邊緣時仍舊從容淡定地將高速行駛的客車緩緩停穩,拉好手剎,打開雙閃燈……大難面前,第一個想到的是乘客,平日的禮儀變成了今日的博愛,這不是一個平凡人所能做到的!
禮儀其實與這種博愛一樣值得贊頌。在博愛的光環下,人們忽視了日常禮儀的重要性。有次正逢下雨,我搭公交車時看見人們都把雨傘提得低低的,防止傘上的雨水弄濕他人的衣服。很多乘客都把雨傘放在身后,寧可沾濕自己的衣服,也不能給別人添麻煩。
倫敦奧運會上,吊環選手陳一冰以0.1分之差惜敗給巴西選手。當眾人都為裁判的誤判替陳一冰感到惋惜時,陳一冰很有風度地接受了裁判的判罰,并一直滿臉微笑地面對觀眾。英國BBC廣播公司的講解員這樣說道:“陳一冰始終保持迷人的微笑,沒有對裁判的打分表現出絲毫的不滿,他用金牌的動作獲得了銀牌。”一個人的禮儀,體現在遭遇不公,卻毫不計較,以紳士風度笑臉相迎。這,正是我們要學習的。
禮儀,是一個人綜合素質的體現。日常生活中,有禮儀相伴相隨,我們的人生才緊弛有度,我們的人生才會充滿美好,我們的人生才會活出精彩!
禮儀作文 篇2
觀看了金正昆的社交禮儀,讓我對社交禮儀有了進一步的了解以及規范。社交禮儀是社會交往中使用頻率較高的日常禮節。一個人生活在社會上,要想讓別人尊重自己,首先要學會尊重別人,掌握規范的社交禮儀,能為交往創造出和諧融洽的氣氛,建立、保持、改善人際關系。社交禮儀的基本原則為尊重、遵守、適度、自律。
所謂社交禮儀,有各方各面的。第一,稱呼方面的禮儀。在社交中,人們對稱呼一直都很敏感,選擇正確、恰當的稱呼,既反應自身的教養,又體現對他的重視。第二,問候方面的禮儀。問候是見面時最先向對方傳遞的信息。對不同環境里所見的人,要用不同方式的問候語。第三,握手方面的禮儀。握手是溝通思想、交流感情、增進友誼的一種方式。握手時應注意不用濕手或臟手,不戴手套或墨鏡,不交叉握手,不搖晃或推拉,不坐著與人握手。第四,名片方面的禮儀。在社交場合,名片是自我介紹的'簡便方式,是一個人身份的象征,當前已成為人們社交活動的重要工具。在這時,又應注意遞送名片、接受名片、存放名片的一些細節。第五,介紹方面的禮儀。介紹就基本方式而言,可分為:自我介紹、為他人作介紹、被人介紹在某種唱合。
社交禮儀的規范,可以增進人與人之間的情感,充實了自我,豐富了人生閱歷和人性情感,使彼此之間獲得愉悅感,使對方獲得了尊重的滿足。由此達到人與人間的和諧。
禮儀作文 篇3
從古至今,孝、德、禮、儀作為我國的名俗傳統被中華兒女所傳承下來,踐行孝德禮儀已經成為了現代高運轉社會的一個風向標,接下來我將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對于孝德禮儀的認知。
孝
古語有云“百善孝為先,萬惡淫為源。”孝是中華傳統文化提倡的行為,指兒女的行為不應該違背父母、家里的長輩以及先人的心意,是一種穩定倫常關系的表現。古時候,有一個叫王祥的小孩子,他的生母去世了,父親再娶了一個妻子,就是王祥的后母。后母不喜歡王祥,可是,王祥很聽后母的話,后母叫他做的事,他都盡力做好。一個寒冷的冬日,后母生了病,想吃活魚,要王祥到河捉魚。天下著大雪,北風呼呼地吹著,河水早已結冰,哪有魚呢?王祥來到河北二話不說脫掉衣服,臥在冰上,刺骨的寒冰冷得他牙關打顫,全身顫抖,但他仍然強忍著、忍著……突然間,他身體下的冰塊裂開了,兩條鯉魚跳了上來。王祥大喜,抱著鯉魚飛奔回家,煮魚湯給后母吃。這就是孝子為后母《臥冰求鯉》的故事,這個故事讓我懂得了孝不止應該停留在表面上,還應該付實際行動,應懷揣一顆向善的心對待周圍的人。
德
德是人們共同生活及行為的準則和規范,直視“所行之路”的方向,遵循本性、本心,順乎自然,便是德。道是在承載一切,德是在昭示道的一切。大道無言無形,看不見聽不到摸不著,只有通過我們的思維意識去認識和感知它;而德,是道的具體實例,是道的體現,是我們能看到的心行,是我們通過感知后所進行的行為。所以,如果沒有德,我們就不能如此形象地了解道的理念。東漢時期,楊震在荊州當刺史,由于楊震博覽明經,為官清廉,深得百姓信賴。有一次,有個人在夜里帶著黃金到楊震的家里行賄。楊震堅決不受,并嚴厲地斥責了那個人。那個人還是不死心,笑著對楊震說:"現在是深夜,地點在您的府上,決不會有人知道的,請您收下吧!"楊震神情嚴肅地說:"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你怎么可以說,沒有人知道呢?"來人聽了,便非常羞愧地謝罪走了。楊震做官一向清正廉明,并一再告誡家人,生活要儉樸,不能仰慕虛榮。道德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它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準則與規范。
禮
有句老話說的`好“有禮走遍天下,無理寸步難行”,禮有尊重他人便是敬意的意思,是人類為維系社會正常生活而要求人們共同遵守的最起碼的道德規范,它是人們在長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漸形成,并且以風俗、習慣和傳統等方式固定下來。對一個人來說,禮貌是一個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養、交際能力的外在表現。漢末時期劉備聽說諸葛亮很有才干并且知識淵博,想請他幫助自己統一國家。三人來到隆中,但孔明不在,他們只好失望而歸。回到新野,劉備聽說諸葛亮回來了,叫人立即備馬。到了草屋,書童說諸葛亮被人請走了。三人怏怏而回。時間過得很快,劉備打算三訪孔明。三人第三次來到隆中,離草屋還有半里多地,劉備便下馬步行。這時,諸葛亮在午睡,為了不打擾他,劉備恭敬地在臺階下等候。張飛見了,很生氣,想放火,但沒有。孔明醒來,談論起國家大事。諸葛亮見劉備三顧茅廬,誠心誠意,便答應與劉備共圖大業。正因劉備的堅持和謙遜有禮換來了諸葛亮的一生追隨,這讓我們知曉以禮待人最終能換回以禮相待的和睦景象。
儀
儀是指禮的外在表現形式,是人們在語言行為方面禮的變現形式。儀表指的是人的容顏服飾、姿態風度,儀表展現了一個人的內在修養和外在情趣得體的服裝和行為舉止會有助于人與人之間更好的交流交往。漢朝時期的孔融讓梨便是一個很好的禮儀故事,他以禮待人善良可愛的美好品質,為后人做出了一個好榜樣。
孝德禮儀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好的習慣能養成好的性格,好的性格能影響我們的一生。讓我們將孝德禮儀從自身做起,從小養成孝敬父母尊敬長輩愛護弱小的行為習慣,讓我們一起將孝德禮儀這個恒久的話題變成處處可見的現實生活。
禮儀作文 篇4
社會在進步,時代在變化,人們的生活水平也正在提高。作為一個現代社會的公民,我們就必須懂知識、講禮儀,有著高素質才能跨進新世紀的門檻。
然而青春易逝,學問難成;我們應珍惜現在的點點滴滴,認真學好我國傳統文化,繼承并發揚我們我國的知識與品德學國學知禮儀作文學國學知禮儀作文。學國學、懂禮儀、啟智慧,使人彬彬有禮,素養良好。而這些會潛移默化地使我們的生活更加美好且充滿正能量!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某月某日,上海曲陽路大型超市“家樂福”內,我國銀行的ATM機正在接待持卡人,忽然,奇怪的事出現了,你要100元,那臺機器就給你200元,你要500元,它給1000元,可是客戶憑條上打的還是100元、500元。世上哪有這等好事,ATM機成了財神老爺。ATM上哪有這等好事,ATM機忙碌起來,二三十次地被按動,刷刷刷地吐出人民幣,白白送給持卡人元。這臺慷慨的取款機送錢送了14小時,直到復旦大學的學生張圣來提款,發現出了差錯,三次取款多得1100元,才急忙通知銀行。兩天后,我國銀行寶山支行趕到“家樂福”,拆開神經錯亂的ATM機,工作人員自己差點神經錯亂,原來是他們的錯,把100元面額的厚厚一疊人民幣錯放到50元的窗柜里,所以ATM機才超倍吐款。大錯已鑄成,能把多送的錢追回來嗎?我國銀行通過金卡網絡中心查到卡號、姓名,小心翼翼地和18位取款者聯系:你取款時有沒有發生ATM機多給錢的事?如果多得了錢,能否還給我們?倘若用戶說沒多拿,也是死無對證。銀行沒想到,18位取款人都一口答應,把多得的錢在兩天內都物歸原主,無論銀行多么有愧,我國的人民總是那樣通情達理。
一天晚上,我頭昏難受卻又沒發燒,吃了些藥也不見好轉。父母外出,只有奶奶在家,奶奶無奈只好先扶我到附近的一家門診看一看,可誰想門診的大夫卻用不耐煩的口氣說:“現在已經下班了,明天再來吧。”我頭昏之余心中更是憤怒:難道開門診只是為了錢嗎?身為大夫的醫德呢?!奶奶已然出口:“我家孩子難受,你就先瞧瞧吧,你可是醫生,不能說下班就不幫人看病了呀!”“要你個老太婆管什么!我還有事呢,別在這煩人!”那人推開奶奶,徑直走了。奶奶見我實在難過,就緩緩地扶著我去了醫院,醫生護士顯然擁有高知識及良好的教養,在那兒,他們先溫和有禮的問我的'癥狀,在確定些相關事務,并開好藥方讓我在那坐坐,立即先服一帖藥,并叮囑吃法,我們才回家。一個心念,會讓你給別人的印象有所不同,有文化、有氣質的人與其他人的處事方法顯然不同。其實一個人走的道路,是陽光大道還是陰暗小巷,全在于你的知識禮儀的好壞。
在生活中,擁有富裕的知識、文明的談吐、高尚的品德的人才是我們所贊頌的;那些骯臟卑鄙、只為個人利益的人更為世人所不齒!
放肆不拘束地隨地吐痰,踩、摘花草,講臟話,打人……都是知識不足、沒有禮儀教養的人,令人唾棄;而真正文明的人,是不會這樣的,并且討人喜歡。如果是你,你會愿意做令人厭惡的人嗎?
博大精深的國學經典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儒家的“仁、義、禮、信”就是我國傳統思想道德文化的精髓。閱讀、學習經典能修正品行、升華人格,使人成長為德行高尚、知識廣博、行為優雅的我國人;學習經典能更好根植傳統文化,掌握優雅的祖國語言,使我們成長為既有知識又有修養的現代我國人。
而我最喜歡的一句充滿國學智慧的話語便是:“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開口便笑,笑世上可笑之人。”此句蘊含深刻的哲學道理,發人深省學國學知禮儀作文作文。胸如大海,容得下人間之風雨、世上煙云;而笑口常開,笑世上紅塵紛爭,庸人自擾
世事難以避開,可只要心中澄明透亮,行的正坐得端,總能過去。只有“肚”中容得下,才能“笑”得開。
我認為學好文化、禮儀,多努力、不荒廢,我們才能超越父母口中所謂“別人家的孩子”,才能當一個有素質的人,撇下陋習,爭取變得越來越好!當你的學問多了,整個氣質也不一樣了,正所謂“胸藏文墨懷若谷,腹有詩書氣自華”吧。
國學文化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根本,是華夏兒女骨骼里的營養。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傳承,是我們每個我國人的責任!繼承、弘揚傳統優良文化禮儀是我們做人的責任。讓我們攜起手來,徜徉在國學經典的海洋中,揚起文明禮儀學習的風帆!學國學,知禮儀,讓我們一起帶著這些邁向更美好的明天!
禮儀作文 篇5
“世界上最寬闊的東西是海洋,比海洋更寬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闊的是人的胸懷。”這句話深深地刻落在我的心中,使我終生受用。
有一次,理發師正在給周恩來總理刮胡須時,總理突然咳嗽了一下,理發師的刀子立即把總理的臉給刮破了。理發師十分緊張,不知所措。但令他驚訝的是,周總理并沒有怪他,反而和諧地對他說:“這并不怪你,我咳嗽前沒有打招呼,你怎么知道我要動呢?”這雖然是一件小事,卻使我們看到周總理身上的美德--寬容。
今個學期,我們這年級分了班。在班上,每一張面孔都是陌生而開朗的。剛開始,都互不認識,在一節課余時間的溝通,我們便慢慢地了解,熟悉了。話便越來越多了,感情也漸漸深厚了。在宿舍的我們就更不用說了。不幸的是,第一個星期,我們因為話太多了,而被扣分了,值日生在午睡記律給了個“差”給我們的宿舍。看了這次的評分,我的`心突然停止了呼吸:糟了!今天午睡拿了個“差”,怎么辦?剛開學不久就給石老師添麻煩了,害得老師被扣工資,怎么辦?于是,在第二節課下課,我們幾個犯錯的一起商量,有人便提出去認錯,我們都贊同,便到石老師跟前說:“老師,今天下午我們那了個“差”,對不起,給您添麻煩了!”我們正等著石老師的處罰,此時令我感到意外的是,石老師只說了一句:“肯承認錯誤則把錯改了一半,希望將你們的另一半錯誤改掉。”我們高興地說:“知道了,我們會的,給您添麻煩了。”此時,我看見石老師身上閃著像周總理身上的美德--那就是寬容。
“君子賢而能容惡,知而能容黑,博而能容淺,粹而能容雜。”
禮儀作文 篇6
社會在進步,人們的生活水平也正在提高。作為一個現代社會的小公民,我們必須講禮儀,成為一個合格的新時代公民。
古人云:“自修齊,至治平”。不錯,要干大事,就必須先學好禮儀。而我們,作為新時代的學生,正在接受著教育,更應該舉止文明、談吐得體,這樣才能學好知識,成為一個有道德修養和綜合素質的合格學生。普列漢若夫說過:“道德的基礎并不是對個人的幸福的追求,煞是整體的幸福,即對部落、民族、階級、人類的幸福的追求。”
一個有高素質、有道德,懂禮儀的人,定會引來旁人的贊許。即使你不出眾,但是你那處處為別人著想,毫無怨恨,足以讓人記住你的名字、記住你這個人。在一個已經失去勇氣活下去的人面前,你或許只要給他一個對生活充滿快樂的微笑,說一句激勵他的話,那么就會令他充滿對生的希望。在這一瞬間,你的面容也將深深地印在了他的心中。在生活中,很多不經意間發生的事,足以反映一個人的道德品質,禮儀文化,哪怕是一件很小很小的事,一個很小很小的動作。
“孔融讓梨”——一個大家熟悉的'故事。孔融之所以使大家敬佩,正是因為他懂得謙讓,懂得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懂得使別人快樂,懂得別人的快樂就是自己最大的幸福。他雖然還是一個孩子,但是他的那種精神足以讓人敬佩。比那些只懂得說,不會做的人要強百倍。這件事之所以會被人傳頌贊揚,就是因為孔融做到了道德禮儀。如果一個文化很高,但不懂得禮儀的人,那他也是一個對社會毫無用處的人。因為道德常常能填補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卻永遠也填補不了道德的缺陷。一個有修養的人,不會自夸自大,相反一個無修養、無道德的人,將會到處炫耀自己的功勛。
讓我們行動起來吧!把文明禮儀深深地刻在心中,爭做一個合格的學生,成為一個新世紀的小公民。利用自己短暫的生命,創建一個美好的社會。
謝謝大家!
禮儀作文 篇7
中國自古就是禮儀之邦,千年前孔子所推崇的“禮”,雖被后世褒貶不一。但時至今日,不少傳世精華仍在延續,永而不竭,蓬勃發展。這也使得中國在國際上的地位愈加的舉足輕重。文明、負責、包容,這些大國詞匯也是人們重新定義中國的精選之詞,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更多的國人走出國門,與國際接軌,中華文明也因此與西方文化不斷碰撞,融合。
然而近些年來,國際上對我國文明的評價不斷降低,而諸多國家也都在各自旅游景點額外張貼“中文告示”:“禁止隨地吐痰”、“禁止亂扔垃圾”、“禁止大聲喧嘩”等等雖只是短短數語,卻也如針尖一樣刺痛中國人的心,各地不斷的報道層出不窮,而其中的核心只有一個“中國人不講文明”此語一出,國人先是驚訝,而后,更多的卻是沉默和反省。“文明之道,行于當下。”老祖宗傳下來的禮儀美德,為何在當下都被拋之腦后?不斷涌出的有關國人的報道讓建立起中國的形象上蒙上了一層陰影,而今,不止在國外,就連在港澳地區,也都相繼出現類似的事情,范圍再一次縮小到大陸游客身上,此時的我們再也無法逃避,只能面對這件事找出根源,解決問題。
人與人之間交往尚且以禮相待,當我們踏足異鄉,就一定要遵守當地的準則,尊重他鄉的異國風情,這是最基本的禮儀。也許我們是在本國旅游,代表的僅僅是自己的家庭,但來到異國他鄉,我們代表的是自己的`國家,我們的一言一行都代表著國人的風范,誰也無法置身事外,文明出游,是每個人的責任與義務。也許,謠言會被打破,但它所反應的實質卻是不可忽略的事實。我們應當為自己的行為負責,更應該為國家負責,終有一天,我們不會再見景區特有的中文提示,不會在新聞中看到不和諧的事情發生,也就不會有大陸游客“躺著也中槍”,這一切所期望的,是我們可以改變的未來。
我們以禮待他人,世界就會以禮回報我們,這是亙古不變的真理。再多的譴責也無益,再多的埋怨也無用。我們要做的就是從自身開始反省,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發揚優秀的傳統文化,成為中國的新圣人。
【禮儀作文】相關文章:
禮儀的作文06-10
禮儀作文06-10
禮儀作文[經典]07-24
(精選)禮儀的作文07-21
(精選)禮儀的作文07-24
[經典]禮儀的作文07-24
[精選]禮儀的作文08-01
[精選]禮儀作文08-01
禮儀作文[精選]07-21
禮儀的作文(經典)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