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儀作文8篇【精華】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調節自己的心情。你知道作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禮儀作文8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禮儀作文 篇1
如果你失去了今天,你不算失敗,因為明天會再來。
如果你失去了金錢,你不算失敗,因為人生的價值不在錢袋。
如果你失去了文明,你是徹徹底底的失敗,因為你已經失去了做人的.真諦。
文明是每個人都必須擁有的東西,如果觀察一個人平時的行為,就可以知道那個人文不文明,有沒有道德。
記得有一次,我看了一本書,其中,有一個故事是說在清朝的時候,中國大臣李鴻章出使俄國,在公開場合,惡習發作,隨地吐了一口痰,被外國記者看到,外國記者便大加渲染、嘲弄丟盡了中國人的臉。這是一個不遵守社會文明的歷史教訓。
從李鴻章的行為可以看出,一個人如果不文明的話,是多么的嚴重,不單是影響到個人的形象,甚至牽連到自己的國家。所以,在我們的生活中,必須時時檢討自己,有沒有做到文明、道德、禮貌這六個字。
禮儀作文 篇2
眾所周知,中國是文明禮大國,文明禮儀已經流傳千百年。
古人云:“人無禮而不生,事無禮而不成,國無禮則不寧。”可見,古人清楚地認識到了禮儀的重要性。并且他們也踐行到現實生活中。
《程門立雪》這個故事想必大家都有所耳聞。楊時曾在一雪天去拜訪老師程頤,不料老師正在臥寢。他沒有吵醒老師,只是靜靜地在門外等候。幾個時辰過去,老師睡醒知道此事,連忙出門去,發現楊時成了一個雪人。這個故事是表現了楊時的求學心,但也同時寫出了楊時對老師的尊重。
《三顧茅廬》中的劉備更是如此。劉備懇請諸葛亮助他復興漢室。諸葛亮第一次、第二次都沒有同意,但劉備沒有灰心,第三次拜訪。這一次,劉備專程在下雪天造訪。走到半路,劉備硬是要下馬車徒步前行。松軟的雪上落下了誠摯的腳印。到地方后,發現諸葛孔明正在休息,就沒有讓童子叫醒他,而是筆直的.站在屋內等候。這一候便是幾個時辰。門外的張飛、關羽都上脾氣了,揚言要燒了這茅屋,但劉備仍不為所動,諸葛亮感受到了劉備的真誠,便答應了他。若劉備到地方后就叫醒諸葛亮與他敘談,結果又會是怎樣一番光景呢?
文明禮儀可謂是中華文明之美,既然古人認為我們立了一個榜樣,我們便應該向他們學習,讓“文明禮儀進校園”。
這其實很簡單。上樓梯時禮讓他人,碰到老師親切地說一句“老師好”,問過老師問題后說一聲“謝謝”,不經意損壞他人的東西時說一聲道歉……這些細微的動作,簡單的話語都是文明禮儀之美。
愿文明禮儀走進校園,洋溢在校園的每一個角落。
禮儀作文 篇3
在春暖花開的三月,我們班開展了一次“文明禮儀在心中”的中隊活動,其中當然數相聲和小品最受同學們歡迎了。
下午,同學們坐在教室里,心情十分激動,等待著大家都已期待已久的中隊活動開始。主持人卜軍杰和王嘉曄用清楚而洪亮的`聲音拉開了整個活動的序幕。
首先,我們整齊地唱了一遍隊歌,緊接著,就進入了同學最喜歡的部分——小品表演,其中最引人注目,最讓人難以忘懷的就屬《文明》和《骨折風波》了。《文明》講了小學生要講文明,懂禮儀,不能惡意去傷害別人。而《骨折風波》說的是同學們下課要遵守課間禮儀,不要打打鬧鬧,否則會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最后,我們還觀看了徐佳君和王嘉曄表演的一段相聲——《借書也挺難》,這個相聲吸引力可大了,大家都喜歡得不得了。
歡樂的時光總是短暫,在主持人的結束語之后,班隊會圓滿結束了。
禮儀作文 篇4
千百年來的文明禮儀之風傳承至今,因此我國素以“文明古國”、“禮儀之邦”著稱于世。我國勞動人民歷來重視道德修養和文明禮貌,具有悠久的傳統美德。而一個素質高、有教養的現代文明人,必須有良好的文明禮儀。
首先,注重個人的儀容儀表、儀態舉止、談吐、著裝等。從儀容儀表說,要求整潔干凈:臉、脖頸、手都應洗得干干凈凈;頭發按時理、經常洗;指甲經常剪;注意口腔衛生,不當眾嚼口香糖;經常洗澡、換衣服。從儀態舉止說,要從站、坐、行以及神態、動作等方面嚴格要求自己,古人對人體姿態曾有形象的概括:“站如松,行如風,坐如鐘,臥如弓。”就像一個軍人的使命一樣。
表情神態要表現出對人的尊重、理解和善意,面帶微笑;談吐要態度誠懇、親切,使用文明用語,簡潔得體。著裝要干凈、整潔、得體,符合學生身份。
其次,注意公共場所禮儀。公共場所禮儀包括在學校、教室、宿舍、影劇院等場所的禮儀。還有走路、問路、乘車、購物等方面。校園禮儀十分重要,在教室和宿舍,要遵守公共秩序,不能大聲喧嘩。升旗儀式,最為莊嚴。這凝聚了文明與熱血的'國旗,在禮儀的包圍中更顯得鮮艷。課堂禮儀對老師的教學影響很大,它直接關系著一個班的榮譽與凝聚力,體現這個班的班風班貌。
第三,我們要謙恭禮讓。謙恭禮讓就是在人際交往中有謙虛的態度,尊重別人,對人恭敬,懂得禮貌,謙恭禮讓是中國人的傳統美德。謙恭禮讓能與別人友好相處,也能贏得別人的尊重、友誼和幫助,“孔融讓梨”的故事大家都聽說過。四歲的孔融把大梨讓給哥哥和弟弟吃,而自己卻吃小的。這正說明了雖然年幼但禮儀卻不短缺。
每個人來到世上,學習做人就是從講文明禮儀開始的。到社會上,時時處處都要求人們講文明禮貌。
文明禮儀不僅給他人、給社會帶來愉快和諧,也能創造充滿愛心的環境,給自己帶來快樂,帶來溫馨。而且在現代社會生活中,在我們國家闊步走向世界的時候,文明禮貌已經成為投資環境、國家形象的一個組成部分。
講文明、講禮儀,需要的是人人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
著名文學家歌德說:“一個人的禮貌就是一面照出他的肖像的鏡子,”的確,人們總是根據你的言談舉止評價你。讓我們大家都提高自己的禮儀意識,重視禮儀。只有這樣,才能使自己逐步養成文明禮儀習慣,成為有氣質、有風度、有教養的現代文明人,所以禮儀還是能存在的。
禮儀作文 篇5
孔子曰:“不知禮,無以立。”意思是說:如果一個人連最基本的文明禮儀都不知道的話,他是無法在這個社會上立足的。可見禮儀是多么重要!
這是許多人口口聲聲喊的禮儀口號。可是又有幾個人能真正做到呢?現實生活中,不文明的現象一撈一大把:許多人在喝完飲料后,隨手一丟瓶子;許多人嫌麻煩,直接把垃圾從樓上扔下來;更有許多人在公共場合大聲喧嘩,大口吸煙……都是“語言的巨人,行動的矮人”么?真有愧于“文明城市”的稱號。
在學校里,總會看見一些同學不文明的行為,個別同學有時會在樓上制造“瀑布”,而這“瀑布”卻不比廬山瀑布遜色;有時會在潔白的墻壁上留下眼花繚亂的“杰作”,而這“杰作”也不次于書圣王羲之筆下的《蘭亭序》但如此作品,卻讓美失去了文明,讓愛失去了禮儀。
文明禮儀其實很簡單。彎彎腰,在地上拾起一片紙;伸伸手,把垃圾丟進垃圾桶;或者說說話,但一定要輕聲細語……
相傳古時候,有一個叫程門立雪的故事:一日楊時、游酢,來到嵩陽書院拜見程頤,但是正遇上程老先生閉目養神,假睡。這時候,外面開始下雪。這兩人求師心切,便恭恭敬敬侍立一旁,不言不動,如此等了大半天,程頤才慢慢睜開眼睛,見楊時、游酢站在面前,吃了一驚,說道:“啊!他們兩位還在這兒沒走?”這時候,門外的雪已經積了一尺多厚了,而楊時和游酢并沒有一絲疲倦和不耐煩的神情。多么偉大的拜師精神啊!這才是真正的文明禮儀!
然而,現代人的文明禮儀意識已經很淺了,可以說甚至沒有了。一個社會的公民公共文明水平,可以折射出一個社會一個國家的`文明程度,一個人如果不遵守社會文明,小的會影響自身形象,大的會影響國家聲譽。人要有良好的公共文明必須先從自身做起,從身邊做起。
有一次,某中國訪問團帶著一群四川孩子到美國去訪問,住進了那里的高級酒店。那群孩子晚上在走廊里大聲喧嘩,弄得住在店里的旅客很不高興,有一個孩子甚至還故意按響了那里的火警器。當被查出來是誰干的后,酒店把他們趕了出來。真是丟凈了中國人的臉面吶!
看到了吧,不講文明禮儀會帶來多大的影響!現在,文明禮儀這朵美麗的花正一點點的枯萎。大家快行動起來,讓這朵美麗的文明禮儀之花重新綻放開來吧!
禮儀作文 篇6
今天,我們開了“文明禮儀伴我行”的主題班會,我有很多感受,讓我們敞開心懷,一起來說一說吧!
恩格斯曾經說過:文明時代是學會天然產物進一步加工的時期,是真正的`工業和藝術產生的時期,文明禮儀伴我行。可是現在,社會上有許多不文明的現象 呦!快看!哪個人正往地下吐痰呢!那個人正在把垃圾扔在了綠草坪上。
哎!太不象話了!公共汽車上正么擠,怎么沒有人給老奶奶讓座?看!一個老爺爺問 祥 榮里203樓怎么走那個人不但沒有告訴老爺爺,還沒好氣的說:你自己不會看啊!沒長眼睛啊!開完這次班會,我看見老奶奶過馬路就 扶老奶奶過去。如果我見到有人亂扔垃圾,就會連忙制止。其實社會上還有許多文明的人。其實有時文明只差那么一小步:一天,下雨了,一位小女孩沒有帶雨傘,她旁邊的那個女人正好帶了,那個女人就往旁邊邁了一小步,讓正發愁怎樣回家的小女孩也感到溫暖。文明,也可能就差那么幾十厘米,那里有個香蕉皮,只力垃圾桶幾十厘米,正好有個盲人向這里走來,一個男人看見了,順手將香蕉皮扔進了垃圾桶。
謝謝”“您好”“再見”“對不起”“沒關系” 記心中,如果我們都用這些詞語對話和不亂扔垃圾,那我們的世界將回更加美麗和潔凈
禮儀作文 篇7
五千年前,盤古開天辟地混沌初開,盤踞在東方的神龍被驚醒,從睡夢中睜開了他威嚴的雙眼,從此世間誕生了一個古老蒼勁自強不息的民族——龍的傳人,炎黃子孫。
狂風泱泱,駭浪滂滂,洪水翻騰蛟龍,烈火涅磐鳳凰,這個眾志成城的民族無畏于崎嶇陡峭的險灘,無畏于瀕臨衰敗的黑暗,一路踏歌而來,歷經無數春夏秋冬,世代傳承著的文明圣火也并沒有因各種阻撓和打擊飄散在歷史長河。
放眼走過的歲月,從《論語》到《孟子》,“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從《韓非子》到《晏子春秋》,“凡人之所以貴于禽獸者,以有禮也。”;從諸葛亮的“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到劉備的“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惟賢惟德,能服于人。”;從管仲的“善氣迎人,親如弟兄;惡氣迎人,害于戈兵。”到李白的“土扶可城墻,積德為厚地”,上至君臣之禮,下至待人之禮,古人的君子之德離不開一個“禮”字,這樣的思想在他們腦中根深蒂固,溢于言表,世代傳承,故而使得我中華民族成為綿延千古的文明禮儀之邦。
現如今,有人卻認為隨著時代,經濟,社會等不斷的發展和變化,這些古老腐朽的繁文縟節成為了我們前進的枷鎖,應當廢除忽略它們,才會有更與時俱進的嶄新生活面貌。
可是,真的是這樣嗎?
看看我們身邊,那些沉溺在滿滿疼愛中,衣來伸手飯來張口,被家長嬌慣的'幼孩,如果一味縱容不管,不講長幼之序,不分黑白對錯,將來長大成人,難道不會一身陋習惹人厭惡嗎?
參與重大事件,出入重要場合,如果沒有養成良好的禮節,沒有遵守應有的規矩秩序,難道不會被人評頭論足暗地嘲笑嗎?
不考慮身份,不顧忌場合,說出不相符的言語,或對長者出言不遜,難道不會被人斥為毫無涵養,使自身形象大打折扣嗎?
看看先人,曹操的《諸兒令》使其子墓穴中“無藏金玉珍寶”;唐太宗的《戒皇屬》有著“每著一衣,則憫蠶婦;每餐一食,則念耕夫。汝等勿鄙人短,勿恃己長,乃可永久富貴,以保貞吉。”的告誡;曾國藩深感“仕宦、商賈之家之衰,皆因家教不嚴、家風不正所致”,而有了《曾文正公家訓》。
無數古文明都隨時光流逝,而中國的文明卻在經歷過無數困苦和磨難之后一代一代的延續了下來,并且越發輝煌奪目,禮儀在這其中也起到了不可磨滅的作用,正是中國一貫禮尚往來,以德服人的傳統,才讓中國一次次在毀滅性的動蕩與浩劫之中,屹立不倒笑傲同濟。
綜上所述,我們的“禮儀之邦”離不開禮儀,祖國的開拓進取不能脫離文明,沒有規矩不能成方圓,不講禮儀,再強大的實力也伴隨著蠻夷之名隨行。
雖然我們在某些方面還有所不足,但我相信,只要我們正確地意識到文明禮儀的重要性,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這一點一滴將為祖國增光添彩,以更完美的面貌向世界展示我文明古國現今依舊恒古不變的尊榮與高尚,品行與涵養,以更為堅定自信大氣磅礴的步伐,邁向世界的巔峰!
禮儀作文 篇8
前幾天,我和家人去了孔子的家鄉——曲阜。早上我們吃了據說是當年孔子喜歡吃的羊肉泡油條和豆豆粥。
我們在游覽孔廟和孔府時,看到了孔子的畫像,這讓我想起了孔子的一句名言——“不遷怒,不貳過” 。
“不遷怒”就是如果你被別人批評,你不要回家找理由拿別人當出氣筒。這句話讓我想起我以前做過的一件事。有一次,我被老師批評后悶悶不樂地回到家,心中壓著被批評的怒火。回家后我很心煩,媽媽又讓我一會做這一會做那,終于怒火把我心中的那層防火墻給燒毀了。我惡狠很地說:“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為什么要找我!”媽媽很奇怪的竟沒有發火,她說:“孔子以前說過一句名言‘不遷怒’。心情不好快要發火時應該想些愉快的事情,而且要適當地放松自己心情。”當時還不相信,當我上了三年級以后學習到這句名言之后我才改正了這個壞習慣。
“不貳過”的意思就是你犯過一次錯就不要再重復犯第二次錯誤,這樣才能改掉舊錯誤,學習新的知識。二年級的時候,有一次,我做錯了一道題,上面出現了紅叉叉,我不會正確答案,就又抄了一遍錯誤的答案交了上去。回家后媽媽知道這件事后告訴我說:“不貳過”,就是不要重復犯錯誤,這是一種學習的態度,更是一個有思想、有品德的人要有的,就是古人所說的“禮”的意思。我終于茅塞頓開。第二天,我遇到問題時開始查字典,終于找到了答案。
一個人只有“不遷怒,不貳過” 才能有所進步,勇往直前!
望著眼前穿梭的人群,我終于從回憶的`夢境中跳了出來。原來名言有名言的道理,名言可以教育人們,還可以解決生活中的難題呢。我們繼續游覽了孔廟和孔府的各個部分,它們各有各的用處,各有各的傳說,各有各的知識,各有各有的歷史。這一次旅游給我帶來歡樂,知識,樂趣和故事。
【禮儀作文】相關文章:
禮儀的作文09-02
禮儀的作文09-02
禮儀的作文09-02
禮儀的作文09-02
禮儀的作文09-02
禮儀的作文09-02
禮儀的作文09-02
禮儀的作文09-02
禮儀的作文09-02
禮儀的作文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