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儀的作文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人們以書面形式表情達意的言語活動。那么你有了解過作文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禮儀的作文8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禮儀的作文 篇1
在上周四的年級班會課上,我們進行了一次激動人心的禮儀講座,受益匪淺。
在這次禮儀課上,我們通過情景劇的方式來學習禮儀知識。我也參加了情景劇的演出。
這個情景劇講的是中午打籃球時在球場上發生的事情。小董打球打得好,小徐打得差。其他人開始對他們做評論。
A說:小董,你太差了!我打的比你好一千倍呢。
B說:小董你也太棒了!
C說:小徐,你太差勁了!連小董都不如!
D說:小徐,你這個(此處為罵人的臟話)。
令人產生刺激的是C說的,讓小董覺得我好像也很差似的,同時也讓小徐認為我怎么這么差呢!如果同學之間也像這個情景劇里面這樣說話的話,就會很容易產生矛盾,讓別人受委屈。所以同學之間應當互相體諒、互相鼓勵、互相幫助,而不是相互指責、斤斤計較。
還有就是,講禮儀不僅僅應當體現在口頭上,更應當體現在每時每刻的.行動上。
在我們上禮儀課的過程中,有些同學活動后剎不住閘,耐不住性子開始說話了。我認為那些同學恰恰也是不講禮儀的一種表現。雖然他們表面上懂得了講禮儀,口頭上說著講禮儀,可是卻馬上在行動中原形畢露了。傾聽別人的發言,是對發言者的尊重,這本身就是一種基本的禮儀。如果別人發言的時候,你不認真聽,就會讓發言者心里十分難受,感到不被尊重。我如果是老師,下面的同學要是這個樣子,我肯定會感到很失望,失去信心,認為我辛辛苦苦講課的勞動不被別人尊重。
總而言之,禮儀是無處不在的。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是體現在語言上的。這句話告訴我們對人要用善意的語言,一言不合就有可能會釀成傷害。除此之外,我認為禮儀更要體現在行動上,尊重發言者就是其中的一種。我們每一個人都應當時時刻刻講禮儀、用禮儀。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美好!
禮儀的作文 篇2
禮儀的起源與發展
中華民族素有禮儀之邦的美譽,禮儀在中華文化的歷史演進過程中,起著積極的推動作用。今天,經濟的全球一體化和信息共享的網絡化把現代人領到了一個無限伸展而又不斷濃縮的空間,這就是地球村。在這個有著60億居民的村莊里,交往和溝通日益頻繁,說服和理解越發重要,其中,作為公關“第一印象”的禮儀就更顯得不可或缺。禮儀修養,不僅是人們必備的基本素質,而且是社會交往、商務活動和其他各項事業成功的一個重要條件。
中華禮儀的淵源
古人有言:“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故稱華。”古代華夏族正是以豐富的禮儀文化而受到周邊其他民族的贊譽的。早在孔子以前,已有夏禮、殷禮、周禮三代之禮,因革相沿,到周公時代的周禮,已比較完善。孔子是我國歷史上第一位禮儀學專家,他把“禮”作為治國安邦的基礎。他主張“為國以禮”,“克己復禮”,并積極倡導人們“約之以禮”,做“文質彬彬”的君子。孟子也重視“禮”,并把仁、義、禮、智作為基本道德規范,他還認為“辭讓之心”和“恭敬之心”是禮的發端和核心。荀子則比孟子更重視“禮”,他著有枟禮論枠,論證了禮的起源和社會作用。他說:“禮者,人道之極也。”把禮看作做人的根本目的和最高理想,把識禮、循禮與否作為衡量人的賢愚和高低貴賤的尺度。因而他強調:“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無禮則不寧。”管仲則把禮看作人生的指導思想和維持國運的支柱。他說:“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從這些思想家的言論中,不難看出,禮儀是適應調節人際關系的需要而產生和發展的。
我國古籍中,枟周禮枠、枟儀禮枠、枟禮記枠等就是最重要的古典禮儀專著。我國古代“禮”的概念,包含著豐富的內容,大體可歸結為三個層面:一是指治理奴隸制、封建制國家的典章制度;二是古代社會生活所形成的`作為行為規范和交往儀式的禮制及待人接物之道;三是對社會成員具有約束力的道德規范(包括自身修養)。縱觀我國禮儀內容和形式的演變與發展,可以看出“禮”和“德”不但是統治者權力的中心支柱,而且其在幾千年的歷史發展中形成了許多有廣泛社會性與強大號召力的優良道德規范和人際交往的禮節儀式及生活準則,并且已成為中華民族共同的財富,對中華民族精神素質的修養起了極其重要的作用。西方禮儀的起源
在西方,禮儀一詞,最早見于法語的Etiquette,原意為“法庭上的通行證”。但它一進入英文后,就有了禮儀的含義,意即“人際交往的通行證”。西方的文明史,同樣在很大程度上表現著人類對禮儀追求及其演進的歷史。人類為了維持與發展血緣親情以外的各種人際關系,避免“格斗”或“戰爭”,逐步形成了各種與“格斗”、“戰爭”有關的動態禮儀。如為了表示自己手里沒有武器,讓對方感覺到自己沒有惡意而創造了舉手禮,后來演進為握手。為了表示自己的友好與尊重,愿在對方面前“丟盔卸甲”,于是創造了脫帽禮等。在古希臘的文獻典籍中,如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等先哲的著述中,都有很多關于禮儀的論述。中世紀更是禮儀發展的鼎盛時代。文藝復興以后,歐美的禮儀有了新的發展,從上層社會對遵循禮節的繁瑣要求到20世紀中期對優美舉止的贊賞,一直到適應社會平等關系的比較簡單的禮儀規則。歷史發展到今天,傳統的禮儀文化不但沒有隨著市場經濟發展和科技現代化而被拋棄,反而更加多姿多彩,國家有國家的禮制,民族有民族獨特的禮儀習俗,各行各業都有自己的禮儀規范程式,國際上也有各國共同遵守的禮儀慣例
等。有的國家和民族對不遵守禮儀規范者,還規定了一定的處罰規則,有的已把禮儀作為公民就業前的“入門課”,被企業錄用的大學畢業生,也必須先經過嚴格的禮儀訓練,才能上崗工作。
從上述關于禮儀的含義及其源流的敘述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第一,禮儀在中國作為社會秩序的一部分而受到中華民族歷代賢良的廣泛重視和提倡。第二,禮儀是為維系和發展人際關系而產生的、并隨著人際關系和其他社會關系的發展變化而發展變化的。它不僅是社會交往的產物,也是國際文化交流的產物。第三,禮儀是施禮者與受禮者的情感互動過程。正如枟禮記·曲禮上枠所云:“禮尚往來,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第四,禮儀是一種程序,有一定的規則,不是毫無聯系的某些行為的堆積組合。第五,禮儀規范、程序是一定社會的人們約定俗成、共同認可的。第六,遵行禮儀是現代人文明的重要組成
部分,是人際交往的重要手段和途徑。
禮儀的作文 篇3
中華民族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民族,更是一個崇尚禮儀的民族。孔老夫子教導我們說“不學禮,無以立”。《晏子春秋》中云“凡人之所以貴于禽獸者,以有禮也”。可見,自古以來“禮”在我們國人心目中就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中華民族號稱“禮儀之邦”的光榮稱號,是我們的自豪和驕傲。
早上起床后,望見飯桌上可口的飯菜,想辛勞的媽媽道一聲“感謝”,表達自己對母親的感激。
校園里,不小心踩了一下同學的腳,真誠地說一聲“對不起”,向對方表達自己的歉意。
生活中,得到了別人的幫助時,真心地道一聲“謝謝”,向好心人表達自己的感激之情。
一聲“感謝”,會促進自己與母親之間的感情;一聲“對不起”,會化解雙方可能產生的矛盾與緊張關系;一聲“謝謝”,會使彼此之間增進感情,感受幫助與被幫助的快樂。這些,都是以禮待人的表現。
禮貌是一個人有涵養的體現,同時,也流露出一個人謙和的態度。禮貌是身為一個有涵養的人不可或缺的優秀品質之一。
二十一世紀雖然是一個高速發展的時代,但發展的同時,我們也應同時保持自身的修養與素質,處處學禮,處處懂禮,將這一優良傳統美德好好傳承下去。展現時代青年的文明之風。
禮貌待人會贏得周圍人的歡迎和尊重,會得到周圍人的認可。恰如其分的`禮貌用語更是凸顯個人人格魅力的閃光一點,會給人留下良好的印象。
人的潛意識里都渴求別人的尊重與贊賞,于是產生了禮儀。禮儀是人類文明史最偉大的創造,禮儀是博愛的花朵,禮儀對于裝飾人類或其他一切優良品質或天資,都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傳承中華民族優良傳統,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我們必須身體力行,用我們的實際行動讓禮儀之花開遍生活的角角落落!
禮儀的作文 篇4
如果你失去了今天,你不算失敗,因為明天會再來。
如果你失去了金錢,你不算失敗,因為人生的價值不在錢袋。
如果你失去了文明,你是徹徹底底的失敗,因為你已經失去了做人的真諦。
古人云“不學禮,無以立”。就是說,你不學“禮”,就沒法在社會中立身。那么,什么是禮儀呢?簡言之,禮儀就是律己、敬人的一種行為規范。可以毫不夸張的說,生活中最重要的是文明禮貌,它比一切智慧和學識都要重要,我們的校園如果沒有與之相適應的環境氛圍和文明行為,就不會有校園的文明。因此,我們一定要養成講文明禮貌的好習慣。
就像我們學習禮儀,首先要以學會尊重他人為起點,禮儀從話中來,話從心中來,只有從內心尊重人,才會有得體的`禮儀言行。從表面上看,文明禮貌是外在的,而實際上外在的形式下蘊含著內在思想和情感。真正講文明懂禮貌的人,是有著美好心靈的人,美好的語言來自于美好的心靈,這就是人們常說的“言為心聲”、“形為內現”。要在實踐中用文明禮貌的道德標準要求來規范自己的言行舉止。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做到文明禮貌。
說到文明禮儀,我想到了一個故事。有一次,列寧同志下樓,在樓梯狹窄的過道上,正碰見一個女工端著一盆水上樓。那女工一看是列寧,就要退回去給讓路。列寧阻止她說:“不必這樣,你端著東西已走了半截,而我現在空手,請你先過去吧!”他把“請”字說得很響亮,很親切。然后自己緊靠著墻,讓女工上樓了,他才下樓。這不也是良好文明禮儀的體現么?
我想,在座的每一位同學一定從小就接受文明禮儀的教育,并且很多人都可以滔滔不絕地大談文明禮儀。可是看見校園中隨處丟棄的飯盒,飲料瓶,聽著某些同學口中吐出的臟話,怎能不教人痛心疾首呢!我們接受文明禮儀的教育,自己卻吝于履行、甚至反其道而行之,這跟從來沒有接受社會教育有什么區別!文明禮儀是我們學習生活的根基,是我們健康成長的臂膀。我們不能只讓文明只在紙上出現,更要讓它出現在我們的生活與行動中。
“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我們滿懷憧憬,我們充滿激情,我們追求成長和長大,在這個過程中,讓我們親近文明,表現文明,實踐文明,做文明學生,創文明校園。
禮儀的作文 篇5
進入大學,同時也進入了一個新環境,也接觸到了一些新課程。首先,很感激學校領導開起了禮儀之門,也很感謝老師認真傳授我們禮儀知識。這個學期學習禮儀之課,我感到無比榮幸,因為這門課程對我們生活至關重要,它教會了我們在生活中做一個有禮貌有素養的人。
在沒有學習禮儀之前,我從未知道禮儀是這么的重要,在面試和應聘中也都那么的重要,就連你一個小小的動作都能看出這個人的素質,還記得第一天來上禮儀課的時候,我們班上出現了各種現象,例如:上課坐姿很難看、大大咧咧的笑、大聲吵鬧、遲到等……,第一天我們的入職就完裸露地呈現在了老師面前,然而與現在的我們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經過幾節禮儀課的熏陶,我們學到了許多的禮儀小知識,例如:微笑,、站姿、坐姿、化妝和問好等,讓我們從普通轉變成紳士淑女,這是一筆很大的收獲。原本女生是排斥化妝的,在學習了禮儀課程后,我們也欣然接受了,知道了原來化妝是尊重別人的,給別人一種干凈小清新的感覺;原本大大咧咧愛笑的我們也轉變成了甜甜的微笑,給身邊的人一絲溫暖;原本橫沖直撞遇到老師也不打招呼的我們也轉變成了如今很有禮貌的自覺向老師問好,我們的改變非常的大,回想并且對比一下以前,感覺學習了禮儀這門課程可真是受益匪淺,讓我們的素質得以提升。
作為一名大學生,應有好的言談舉止,并且要禮貌待人,這些也是需要去培養的,而培養的渠道則是上禮儀課。禮儀是一種人與人之間交往的行為準則與規范,上禮儀課是非常有趣的,老師不僅會通過一些小游戲來活躍課堂氣氛,還會童心未泯參與其中,老師手把手的'教導我們,用行為教學引導同學們去學習。總的來說,這半個學期的職場禮儀這門課程讓我學習到了許多的東西。來到大學以后,漸漸的接觸到了社會了,更加的明白了禮儀在人的生活中所占的地位,我很喜歡職場禮儀這門課程,因此在上課前我都將會用很長的時間去精心打扮,整理一下自己的儀容儀表,每節課我都會非常自覺投入的聽講并且認真的學好每一個動作,同時自己也踏出了許多的第一步,第一次為自己化裝,第一次穿高跟鞋……,這些都讓我感覺到了學習禮儀的樂趣。
對于這門禮儀課程,課堂氣氛越來越好啦,就像一個大家庭,老師時不時的和我們互動,還會指出同學們打扮中的不足之處。課程內容也很豐富多彩,同時,老師還會教我們注重細節,這是老師給我們一個展示自我的舞臺,打扮出最美的自己,而這些東西在別的課堂上是很難有機會去嘗試到的。
最后,很高興能學曾老師的這門課,學會了如何去改變自己。
禮儀的作文 篇6
羅斯金說過:“文明就是要造就有修養的人。”這話的確如此。中國是一個文明禮儀之邦,我們從小接受文明禮儀的教育,同學們隔三差五照本宣讀著文明用語。可是看見校園中隨處可見的一些不文明的現象,例如:有些不自覺的人隨處亂丟的紙屑,耳畔時常聽見一些從同學口中吐出的臟話,種種舉措怎能不教人痛心疾首呢?難道我們甘愿做“語言的巨人,行動的矮子”嗎?在生活中,生活在一個地球上的人類,接受著同等的教育,卻層次不齊,有許多講文明,循規蹈矩的人。
但同時也生存著許多素質文化低的人。就說有一個盲人老爺爺過馬路,有些人把盲人當成空氣,有的人和他擦肩而過都沒有幫助他,還要裝著視而不見聽而不聞,或許路過的'一個小學生卻能幫助他,看到了這一幕,我無言以對,不知路人的心理是否有所感觸?有一次,我乘公交車到朋友家玩,站臺上人很多,都在焦急的等公交。終于,公交來了,人們爭先恐后的向公交沖進去,各自搶著座位,正當我坐穩歇口氣時,斜眼瞥見一位老奶奶搖搖晃晃的站在那兒,我毫不猶豫的站起來連忙給她讓座,其他人向我投來了贊許的目光,我心底暗暗竊喜,下了公交車,看見人們都井然有序的下車,個個謙讓、講文明,看到這一幕,我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文明如同無數雙溫暖的手,包容著我們。細觀身邊你會發現,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的素質修養也得以改善,文明禮儀得到傳承。如果你也想做一個講文明的人,不妨加入他們的隊伍,建造一個美好、和諧的社會。把愛和溫暖傳遞到全世界!讓文明伴隨著我成長!
禮儀的作文 篇7
千百年來的文明禮儀之風傳承至今,因此我國素以“文明古國”、“禮儀之邦”著稱于世。我國勞動人民歷來重視道德修養與文明禮貌,具有悠久的傳統美德。而一個素質高、有教養的文明人,心須有良好的文明禮儀。
我們身邊的文明禮儀處處可見,但往往被我們所忽視。所以我們要培養良好的禮儀習慣,注重個人的儀容儀表、儀態舉止、談吐、著裝等。做到著裝整潔干凈,勤剪指甲,勤洗手,按時理發,注意口腔衛生,不當眾嚼口香糖,不隨地吐啖,亂扔果皮紙屑,經常洗澡、換衣服,不當眾扣鼻孔,坐姿要端正挺直、大方得體,走路要挺胸抬頭,肩臂自然擺動,步速適中,表情神態要表現出對人的尊重、理解與善意,面帶微笑,談吐要態度誠懇、親切,使用文明用語,簡潔得體,體現出新世紀學生蓬勃向上的風采。
公共場所的`禮儀,包括在學校、教室、影劇院等場所。要遵守公共秩序,不能大聲喧嘩。還有問路、購物、乘車、走路等方面,也應注意禮儀,做到謙恭禮讓,尊重別人,對人恭敬,懂得禮貌,謙恭禮讓能與別人友好相處,也能贏得別人的尊重、友誼與幫助,“孔融讓梨”的故事大家都聽說過吧!四歲的孔融把大梨讓給哥哥與弟弟吃,而自己卻吃小的,這正說明雖然年幼但禮儀卻不短缺。
每個人來到世上,學習做人就是從講文明禮儀開始的。現代高度文明的社會時時處處都要求人們講文明禮貌。文明禮儀不僅給他人、給社會帶來愉快與諧,也能創造充滿愛心的環境,給予自己帶來了快樂,帶來了溫馨。而且在現代社會生活中,在我們國家闊步走向世界的時候,文明禮儀已經成為國家形象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禮儀的作文】相關文章:
禮儀的作文06-10
禮儀作文06-10
話說禮儀作文06-10
有關禮儀的作文06-10
關于禮儀的作文06-10
身邊的禮儀作文06-10
英國的禮儀作文06-10
講禮儀作文06-12
舌尖禮儀作文06-11
談禮儀作文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