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无码作爱视频,女厕厕露p撒尿八个少妇,精品人妻av区乱码,国产aⅴ爽av久久久久久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

時間:2024-10-02 08:52:01 幼兒教案 我要投稿

有關中班科學活動教案范文集錦10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快來參考教案是怎么寫的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中班科學活動教案10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有關中班科學活動教案范文集錦10篇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 篇1

  中班科學活動:有趣的轉動中班科學活動:有趣的轉動中班科學活動:有趣的轉動中班科學活動:有趣的轉動中班科學活動:有趣的轉動中班科學活動:有趣的轉動中班科學活動:有趣的轉動中班科學活動:有趣的轉動中班科學活動:有趣的轉動中班科學活動:有趣的轉動中班科學活動:有趣的轉動

  一、活動目標:

  1、了解、發現轉動并對身體不同部位的轉動產生興趣。

  2、在試試、玩玩中積累有關轉動的經驗,體驗操作探索帶來的樂趣和成功感。

  3、了解日常生活中轉動的運用,感受現代科技帶給人們的方便。

  二、活動準備:

  1、人體圖一張、錄音機、磁帶、記號圓點。

  2、“轉轉轉”展覽會:筷子、線圈、傘、風車、牙簽、鐘表、卷筆刀、蓋子、轉動玩具、筐子等等。

  3、攝像機、電視機等。

  三、活動過程:

  (一)、探索身體部位的轉動。

  1、老師做轉手腕動作,幼兒初步了解轉動現象。

  2、試一試、找一找,發現身體不同部位的轉動。

  3、聽音樂做各種不同的轉動動作,激發幼兒興趣。

  (二)、第一次探索、操作,鼓勵

  幼兒想辦法轉動物體。

  1、用“轉轉轉”展覽會吸引幼兒注意,引導幼兒操作、探索:用什么方法能夠把物體轉動起來?

  2、幼兒分組探索、操作,教師適時介入,觀察引導。

  3、交流操作探索的結果。

  (三)、第二次操作、探索,引導幼兒發現轉動時的`有趣現象。

  1、在玩的過程中,共同探討和發現轉動時的有趣現象。

  2、互相交流:你發現了什么有趣的現象?

  (四)、了解日常生活中轉動的運用:你知道生活中有哪些東西運用了轉動?它們的轉動能帶給我們什么好處?

  (五)、幼兒觀看VCD,進一步感知生活中轉動的運用。

  (六)、延伸活動:是誰把轉動運用到生活中?培養幼兒對科學的探索興趣。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通過動手操作,幼兒能想出物體轉動起來的方法。

  2、能在生活中找出一些物體轉動的現象,并體驗成功感。

  3、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發幼兒樂于探索科學實驗的樂趣。

  活動準備:

  各種球、硬幣、積木、瓶蓋、陀螺、熟雞蛋等。

  活動重難點:

  活動重點:理解轉動的'含義。

  活動難點:怎樣讓物體轉起來。

  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境:雞蛋會轉動。

  1、“小朋友你們看,這是什么?”教師提問,并出示熟雞蛋。

  2、教師:“誰有好辦法能讓它站起來,還不打破?”

  幼兒嘗試自己的各種想法。

  3、教師將雞蛋立起來,用手轉動它,雞蛋轉動著站立起來。

  4、教師:“雞蛋是怎么站起來的?”“它在怎么動?”

  幼兒討論,說出自己的想法,再次嘗試。

  5、師小結:什么叫轉動?轉動就是繞著圈動,圍繞著中心運動。

  二:幼兒通過嘗試體會轉動的含義。

  1、教師出示皮球,請個別幼兒上來讓大皮球轉動起來,并說說你是怎樣讓皮球轉起來的。

  2、請小朋友用教師提供的各種東西讓他們轉起來,并想想你是怎樣讓它們轉動起來的?

  3、幼兒大膽嘗試各種活動,教師巡回指導。

  4、提問幼兒:

  (1)誰讓硬幣轉動起來了?拿硬幣的幼兒都來表演一下,成功的講出方法,不成功的講講失敗的原因。

  (2)以此類推,讓同樣拿積木、陀螺、瓶蓋的幼兒各自講講自己成功的經驗和不成功的失敗原因,以便讓幼兒互相吸取經驗。

  5、教師小結:剛才小朋友都講了,要想讓物體轉動起來,就要先那好它,在給它一個力,轉動時手腕要靈活,用力均勻,力氣小了,它不轉或轉的時間短,力氣太大會轉不起來。

  6、幼兒再次嘗試,體驗成功的喜悅。請幼兒將每一類物品都嘗試著轉一轉。

  三:請幼兒說一說在生活中還見過哪些物品能轉動。

  四:戶外尋找物體轉動的現象。

  五:玩風車、陀螺、轉椅等,活動結束。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認識晴、雨、雪、霧等天氣符號,發現天氣是多變的,引發對天氣的關注。

  2.知道在不同天氣需要做合適的事情,感受天氣與生活的密切關系。

  活動準備:

  ppt課件 小組操作板(含晴雨雪霧符號、√ × ?符號、圖片插槽設置等)每組8幅生活圖片(曬被子、放風箏、輪船、飛機、傘、墨鏡、帽子、口罩)

  活動過程:

  一、話題導入,引出天氣符號今天的天氣怎么樣?

  (以晴天為例,結合幼兒回答,ppt出示晴天圖片假如請你用一個符號來記錄晴天的話,你會怎么記錄?

  我們看看生活中是怎么記錄的——出示晴天天氣符號(評析:從今天的天氣導入,自然引發幼兒的興趣,并且利用幼兒已有的記錄經驗,建立起天氣與天氣符號之間的聯系,了解生活中可以用天氣符號來記錄天氣,從天氣轉換到符號)

  二、認識各種天氣符號,發現天氣是多變的

  1.認識各種天氣符號

  (1)認識雨天符號(如當天為雨天,與步驟一中內容互換)出示雨天符號 ——看到這個符號,你知道表示什么天氣嗎?

  (評析:利用ppt鏈接,設計可隨機調換的符號,可結合當天的天氣與步驟一中的圖片內容靈活調換)

  (2)認識多種天氣符號出示多種天氣符號(晴、多云、陰、雨、霧、雪、沙塵)除了晴天、雨天,你還知道哪些不同的天氣?從符號中你也能找到嗎?有沒有你看不懂的?(結合幼兒回答,出示相應的天氣圖片)(評析:當幼兒對符號有了概念之后,又從符號轉換到天氣,從眾多的符號中找出相應的天氣,初步感受天氣的多樣)

  2.了解同種天氣不同程度的符號

  (1)出示三種雨天符號為什么同樣是雨天,要出現三種不同的符號?

  (2)除了雨天,有沒有其它天氣也會用不同程度的符號表示?(結合幼兒回答,ppt展示雪、風等天氣不同程度符號,拓展經驗)例:小雪、中雪、大雪、暴雪例:不同等級的風(評析:從單一的符號到三種不同程度的符號,是在上一環節基礎上的遞進,上一環節是不同天氣的變化,這一環節是相同天氣不同程度的變化,通過符號→天氣的轉換,再次感受天氣的多變。)

  3.小結

  原來,天氣的變化有這么多,有晴天、陰天、雨天,還會刮風、下雨、下雪起沙塵,同一種天氣還會有很多不同的變化。

  (評析:小結,將經驗進行適時的提升與總結)

  三、合作配對圖片,感受天氣與生活的.關系

  1.為四種典型的天氣進行生活圖片配對,知道不同天氣下做哪些合適的事情

  (1)討論配對方法,了解合作要求

  ①ppt展示8幅生活圖片:曬被子、放風箏、輪船、飛機、傘、墨鏡、帽子、口罩這些圖片表示生活中我們會做的事情,你看懂了嗎?

  ②出示操作板(以晴天為例)怎樣才能從8幅圖中選出所有適合晴天的圖片?三個人一組,該如何合作?遇到有不同意見怎么辦?

  (師結合幼兒回答,梳理配對方法與合作要求,如:可以一張張圖一起看,也可以全部放在桌子上一起討論,一起看;合作時可以一起先看,再配對,再檢查,也可以有人負責配對,有人負責介紹;遇到有疑議的,可以討論或者放在操作板?區)

  (2)幼兒三人一組,合作配對圖片(評析:圖片配對,截取了幼兒生活中典型的情境,將天氣與生活的關系,巧妙的用游戲配對的形式呈現,使幼兒在自我分析、配對的過程中獲得發現,而不是機械的學習。)

  2.交流討論,感受天氣與生活的密切關系

  (1)分享合作經驗哪一組完成最快,你們是怎么合作的?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的探究興趣,讓幼兒在探索活動中掌握運沙的科學方法。

  2、引導幼兒在活動中發現:用大小不同的工具來運同一堆沙,大工具運的次數少,小工具運的次數多。

  3、能夠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的。

  4、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5、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活動準備

  沙、大小不同的杯子、盆子、記錄單、鉛筆等

  指導要素

  讓幼兒在探索活動中掌握運沙的科學方法。

  活動過程

  1、談話引起幼兒興趣。

  今天我們來玩一個運沙游戲,你想用什么工具來運沙?

  2、幼兒第一次運沙。

  (1)提出要求:兩人一組輪流運沙,并記錄運沙的總次數。

  (2)出示統計表格,記錄每組幼兒運沙次數,并引導幼兒觀察,發現問題。(每組兩人使用一個工具運同一堆沙,為什么次數不一樣)

  (3)引導幼兒用科學的方法運沙:每一次要運得一樣多,通過討論、示范明確運沙的具體操作規則(滿杯后用工具刮平)

  3、幼兒第二次運沙,驗證。

  (1)統計運沙次數

  (2)引導觀察數據,得出結論:同一堆沙用同樣的工具,都裝滿抹平了來運,運的次數是一樣的。

  4、幼兒第三次用不同工具運沙。

  (1)幼兒預測大工具來運剛才的一堆沙,運的次數會怎么樣?

  (2)幼兒操作

  (3)統計數據

  (4)幼兒通過觀察數據得出:運的次數不一樣;大杯子那一排的數據小,小杯子那一排的數據大……

  教師小結:用大小不同的工具運同一堆沙,大工具運的.次數少,小工具運的次數多。

  活動建議

  請小朋友想想,如果用小碗來運沙,運的結果又會怎么樣?下次我們再來試一下。

  活動反思

  沙子由于平時接觸的機會較少,所以孩子們玩沙子時非常興奮。將難點設置為選擇合適大小的工具裝沙子,幫助小班幼兒提高游戲的趣味性。從幼兒的操作情況來看,參與游戲的幼兒均能有目的的選擇大的沙鏟以達到裝的快的目的,活動目標基本完成。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探索物體的“沉”和“浮”。

  2、樂于參與科學實驗。

  3、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活動準備:

  1、盛有水的大盆。

  2、塑料玩具、木片、石子、鐵釘。

  3、紙、筆。

  活動過程:

  1、請幼兒猜一猜老師準備的這些東西,如果放到水中會怎樣?

  2、請幼兒將這些東西(塑料玩具、木片、石子、鐵釘)依次放到水中,觀察它們有什么不同?

  3、請幼兒在室內搜集各種材質的`物品,將它們放到水中,觀察它們的變化,并將實驗結果以小組為單位記錄下來。

  4、各組幼兒表述本組的記錄,教師將結果在黑板上進行統計。統計出哪些物品沉到水底,哪些物品浮到水面。(通過統計引導幼兒發現物體的沉和浮與物體本身的材質有關。)

  5、為什么有的物品會浮到水面上,有的物品卻沉到水底?

  請幼兒進行討論,發表自己的看法。

  6、教師根據幼兒討論的情況進行小結

  7、總結分享:請幼兒說說自己對哪些物品做過沉浮實驗,實驗結果如何。

  活動評價:

  1、幼兒樂于參與實驗探索。

  2、幼兒發現了物體的沉浮與物體本身的材質有關。

  活動反思:

  這個活動的開展讓孩子不僅體驗到學習的快樂,同時也讓孩子學習到了知識還增加了見聞。在活動中幼兒不光積極思考和還踴躍回答老師的問題,充分達到了教學的效果,這是一門很有創意的課。在教學類容來看我也是根據幼兒的年齡特征來安排的。在上課過程中更是充分抓住了幼兒的好奇心來進行教學讓幼兒在一種愉快的氛圍匯總進行學習。體驗到學習的快樂,學習到了知識。相信這樣的教學方法對幼兒的學習很有幫助。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 篇6

  活動領域:科學

  設計思路:

  隨著社會的發展,幼兒各種玩具商業化,電子化,幼兒失去了很多動手操作的機會,再加上家長的溺愛包辦心理,幼兒動手操作的能力,以及根據自己的思路動手操作的能力的發展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在當下社會我們不是讓幼兒學會多少漢字多少數字,而是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思維的'想象創造的能力,以及積極主動探索的求知的欲望,因此我設計了此節教育活動,讓幼兒在做中學,在做種求發展。

  活動目標: 1、 引導幼兒通過玩色,在熟悉三原色的基礎上認識桔黃、綠色和紫色。并能自己調配顏色。

  2、 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3、 培養幼兒學習做簡單的觀察記錄。

  活動準備:1、 每組三杯為紅、黃、藍的顏料。吸管若干。墊板、抹布、白布(分塊)人手 一份,記錄表格每人一份。2、 木偶(小兔)一個,示范教具一套(同幼兒)。

  活動過程:

  導入

  一、設置情境,認識三原色,學習用吸管取色師:這里是森林大染坊,歡迎小朋 友到這里來學習染布的本領。(一)教師示范用吸管取色。1、 出示紅、黃、藍三杯顏料2、 提問:如果我想染一塊紅布,要用什么顏色?3、 教師正確示范如何用吸管取色來染布。(出示紅布(二)請幼兒嘗試學習染一塊藍布。1、提問:如果要染一塊藍布的話,要用什么染料?2、 請幼兒嘗試每人染一塊藍布。(出示藍布)3、 用黃色可以染一塊什么布?(出示黃布)(三)小結:這些顏色是我們經常要用的。紅、黃、藍三色叫做三原色。

  展開

  二、通過探索活動,學習桔黃的調配過程,并學習做記錄1、 出示木偶(小 兔):老板,老板,我想要一塊桔黃色的布做衣服,你這里有嗎?2、 幼兒討論:怎樣從這些顏色中變出桔黃色?3、 幼兒自己嘗試調配桔黃色。4、 請調配出桔黃色的幼兒說說:哪兩種顏色調在一起,會染出一塊桔黃色的布。5、幼兒再次操作驗證結果,教師用色塊示范如何做記錄。1 2 ?紅 黃 桔黃

  三、幼兒獨立進行探索活動,并能記錄結果 1、繼續情境表演,提出要調配綠色、紫色的要求。2、 提問:哪兩種顏色調在一起會變出一塊綠色的布?哪兩種顏色調在一起會變出一塊紫色的布?3、 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要求幼兒記錄操作結果。4、 請幼兒出示表格陳述自己的操作結果。5、 小結:顏色真奇妙,兩種不同的顏色調在一起,就會調配出另一種顏色。

  結束

  四、延伸活動我的染坊里還有其他的染料,你們去試試還可變出什么顏色,并把結果記下來。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 篇7

  活動意圖:

  孩子們特別愛玩水的游戲,把折的小船放到水中玩時,經常會有小船很快被水沾濕不能漂浮在水面上。為了讓幼兒真正了解為什么有的小船能長時間漂在水面,而有的小船則迅速沉入水里,我開展了此次活動。幫助幼兒了解由于紙吸水快慢不同而導致小船下沉速度不同的科學現象,啟發幼兒利用已有的科學經驗和科學知識更好地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活動目標:

  1、了解不同質地的紙船在水中下沉速度的不同。

  2、學習用語言描述自己的發現。

  3、有分工合作的意識和能力。

  4、培養幼兒觀察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5、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宣紙、報紙、紙折的小船若于只、水盆每組一個、托盤每組一個、記錄筆每名幼兒一支、集體記錄表格、小組記錄表格。

  2、經驗準備:認識生活中常見的幾種紙,并知道紙能夠吸水。

  活動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

  能夠認真觀察紙吸水時的細微變化,并能用語言描述自己的發現。

  活動難點:

  幼兒間合作觀察及記錄。

  活動過程:

  1、開始部分:激發幼兒興趣,引發幼兒思考。

  (1)由“三只小船的吸水性”問題情境,引發幼兒對“不同紙質吸水速度”現象的猜想。

  教師:請你們看看桌子上有什么?

  幼兒:小船。

  教師:請你們看一看,摸一摸,三只小船都是用什么紙疊的?

  幼兒:報紙、圖畫紙、宣紙。

  教師:我們身邊常見的紙都會吸水,那這三只用紙折成的小船它們會吸水嗎?

  孩子們都毫不猶豫地回答“會”。

  教師:小船吸水后會發生變化嗎?怎樣變化?

  幼兒:爛了,下沉了,散了……

  教師:那它們變化的速度一樣嗎?(大部分幼兒猜測不一樣)

  教師:那你們認為誰會第一個發生變化?誰會第二個發生變化,誰會第三個發生變化?

  幼兒又紛紛猜測……

  教師:如何才能證明誰的觀點正確呢?

  幼兒:用實驗來驗證,查資料……

  教師:今天,老師給小朋友準備了實驗材料,一會兒就請小朋友,自己做實驗驗證一下。

  (2)教師出示小組記錄表,與幼兒共同討論“如何記錄自己的.猜想”。

  教師:怎樣記錄小船沉在水里的順序?

  幼兒:第一個沉畫一個對勾,第二個沉畫兩個對勾,第三個沉畫三個對勾。

  (3)小組討論并將猜想結果記錄下來。

  2、交代實驗規則,培養幼兒合作意識。

  每兩名幼兒為一個小組,把三只小船同時放入水里,兩個人一起進行觀察,一個人當記錄員,當發現小船有變化時,記錄員要及時把結果記錄下來。

  3、幼兒分工合作,引導他們共同觀察小船變化過程及探討其原因。

  (1)引導幼兒觀察小船變化。

  教師:你發現了什么?

  幼兒:用宣紙疊的小船濕了。

  教師:你怎樣看出來它濕了?

  幼兒:它一放到水里就濕了。它變顏色了。它有一條線,從這條線一點點濕的。

  教師:它為什么會濕?

  幼兒:因為它吸水了。

  (2)啟發幼兒思考小船材料不同是下沉速度不一樣的原因。

  教師:它們是同時吸水的嗎?

  幼兒:不是。

  師:為什么不是?你是怎樣看出來的?

  幼兒:宣紙變色了,畫畫紙和報紙沒變。

  幼兒:你看,宣紙變軟了,都沉下去了,畫畫紙和報紙還是硬的(幼兒從水里撈出濕透了的宣紙船)

  教師:為什么宣紙都變軟了,其他兩種小船還是硬的呢?

  幼兒:因為宣紙吸水多而且快,報紙和畫畫紙吸水慢。

  4、實驗結果分享。

  出示各小組記錄表,每組請一名幼兒說一說自己組實驗的結果,手紙的吸水快慢不同導致各種紙折成的小船下沉快慢不同”這一關鍵點引導幼兒進行較深入的探究,教師思路清晰,提出的問題很有層次性和深入性,并在活動中始終圍繞目標進行。

  前期的猜想能夠充分調動起幼兒驗證的興趣和積極性,幼兒表現得自然、積極、愉悅,體現出本班良好的教育常規。

  材料都是教師預先準備的,封閉的材料限制了幼兒的探索機會,應當讓幼兒搜集各種紙自己來疊小船,然后讓幼兒互相比較驗證;其次,猜想部分應當及時挖掘幼兒的想法,讓幼兒再說一說猜想的理由。避免幼兒盲目猜測。

  活動反思:

  教師設計的活動目標明確,活動的層次性強。教師對幼兒的支持,恰如一場“知時節”的“好雨”,恰到好處;教師的指導過程也好似一場“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細雨”,流人幼兒的心田,讓幼兒在一種自然、輕松、適宜的狀態中獲得了“科學”的滋潤和應有的發展。使幼兒能夠學以致用,將所獲經驗遷移到生活中,從而提高了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 篇8

  設計意圖:

  我常在活動中說到“魚是我們的好朋友”,可由于幼兒生活經驗較少,不能很好的理解一句話,也不能將這一句話和我們的生活聯系在起來。所以我們設計這一活動,著重講解魚可做成什么食物,通過這一活動使幼兒了解魚對人們的作用,教育幼兒不挑食,要保持水的清潔,保護魚類。

  活動目標:

  1、使幼兒知道魚可做成各種可口的事物,對人們有很多好處。

  2、教育幼兒要吃魚,不挑食。

  3、使幼兒懂得,“魚是人們的好朋友”,我們要保護它。

  4、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5、培養探索自然的興趣。

  活動準備:

  魚制作成的各種食物,魚的圖片

  活動過程:

  1、出示魚的圖片,引導幼兒討論復習魚的構造。

  2、“小朋友,為什么老師說魚是我們的好朋友啊?”引導幼兒說出魚的各種用途。

  3、“小朋友們說的很好,老師請你們吃東西。”

  逐一出示由魚做成的食品,請幼兒一邊說出各種食物的名稱,(幼兒說不出的`教師補充)

  4、引導幼兒觀察這些食物都是用什么做成的。教師簡單講解各種魚制品的制作方法,使幼兒知道每種食物都來之不易,不應該浪費。

  5、討論:我們為什么要吃魚?(使幼兒懂得魚含有豐富的蛋白質,是人們身體所必須的。)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總的來說幼兒的興趣很濃,積極性很高,實物小魚充分激發了幼兒的興趣,幼兒們主動觀察小魚,積極活躍的發言討論,很好的發揮了幼兒在活動中的主體作用。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通過嘗試操作,讓幼兒初步了解橋面的形狀、橋墩的疏密等因素對橋的承重力的影響,并做簡單的記錄。

  活動準備:

  1、每個幼兒四種橋面:單層紙制的'平面橋面;雙層紙制的平面橋面;單層紙彎成的單孔拱形橋面;單層紙折成制的梯形橋面。

  2、樂高積木人手一份

  3、記錄表格人手一份

  關鍵點:初步了解橋面的形狀、橋墩的疏密等因素對橋的承重力的影響。

  活動過程:

  流程圖 操作要點

  一次嘗試

  橋面與承重

  1、出示四種不同橋面的橋,幼兒觀察它們的異同。

  2、設疑:在這四種橋上放樂高積木,那種橋上能放得最多。

  (幼兒猜測并說理由)

  3、介紹記錄表及記錄方法。

  4、幼兒操作嘗試并記錄。

  5、討論:哪種橋上放的積木最多?哪種橋上放的積木最少?為什么同樣大小的橋面,不能放一樣多的積木?

  6、小結提升:不同形狀的橋面,承受重量的本領是不一樣的。

  二次嘗試

  橋墩與承重

  1、幼兒觀察兩座橋墩距離不同、橋面相同的橋。

  2、設疑:這兩座橋上放積木,能放得一樣多嗎?

  3、幼兒提出各自假設。

  4、幼兒操作嘗試并記錄。

  5、討論:為什么這兩座橋不能放同樣多的樂高積木?

  6、小結提升:橋墩距離大,承受重量的本領小;橋墩距離大小,承受重量的本領大。

  延 伸

  鼓勵再探索

  1、設疑:在同一座橋上放積木,集中放可以放得多,還是分開放可以放得多,請你們在區角活動時去試一試。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 篇10

  一.說教材

  數來源于生活,運用于生活.人是序數這個內容靈活豐富,符合幼兒年齡特點和已有的生活經驗。因為敘述教學中既有方向性的序數,也有初步的二維空間序數的認知,是對幼兒在日常生活中積累的一些零散的.無意識的序數感知的整合。但這些知識光靠教師枯燥無味的講解,幼兒是沒有興趣的,那怎樣引導幼兒輕松學習呢?我嘗試用游戲的形式,將“認識5以內的序數”作為教學內容,讓幼兒在輕松愉快地活動中自主探索.學習。并能為以后學習10以內的序數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活動目標定位

  活動的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著導向性作用。原教案的活動目標只定了認知目標,我根據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及實際情況,確定活動認知.情感.能力三方面的`目標。具體如下:

  1.正確感知物體在序列中的位置,并能用第一至第五的序數詞表示物體在序列中的位置。

  2.學習按給出的序數詞找到它所表示的位置。

  3.發展幼兒思維的邏輯判斷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4.培養幼兒在計算活動中的興趣。

  原活動的重難點是學習從不同方位觀察認識5以內物體的排列次序。這樣對幼兒來說有點太深奧。根據現目標,我把活動的重點定位于感知物體在序列中的位置,活動的難點是用序數詞來表示物體的位置。

  三.活動準備

  原教案中的活動準備為活動的開展是準備較充分的。但為了給幼兒創設一個良好的

  不錯的學習情景和提供充足的操作材料,我準備了以下材料:森林小區圖.樓房圖.各種小動物教具若干.

  寫有1—5序數的“鑰匙”一套.幼兒每人一套空白卡片.一只黑色筆.一張照片供游戲使用。

  三幅色彩鮮艷的背景大圖,采用了磁性教具,一方面方便幼兒操作,節約課堂時間,另一方面提高了教具的使用率和使用次數。

  四.說教學過程

  原教案教學過程中三個環節是比較清楚,幼兒在學習中也比較積極.教師也提供教學具讓幼兒操作,并在最后一個環節安排了游戲讓幼兒鞏固知識,基本上達到了活動目標。但整個過程始終是教師直接引導啟發,幼兒的思維受到了約束,活動中體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以幼兒為主沒在活動中體現出來。在教學中教師運用了操作法.引導法.講解法和游戲法,讓幼兒在學習中能愉快輕松,從中學到知識,但教師注重了知識的掌握,沒考慮到讓幼兒學到的知識得到深化.運用。

  針對原活動中的不足之處,我把新教案的教學過程設計為四個環節:

  第一個環節是學習用第幾座的形式來表示五座房子的序數,興趣是幼兒學習的動機,通過幫小動物搬房子,給5座小房子釘門牌號碼,學習序數詞第一至第五,并讓幼兒動手操作,教師及時地肯定孩子們的動手操作能力,在這一環節中還讓孩子們表達了幫助他人以及成功所帶來的喜悅心情。

  第二個環節通過給5個小動物分5座小房子的游戲,請 幼兒按小動物所在的位置掛相應的數字鑰匙。立即對第一個環節的知識進行了復習和鞏固。這個活動結束時采用了一小段歌表演的形式,既讓幼兒體驗成功又一次強調了助人為樂的良好行為習慣。

  第三個環節我給孩子們加深了難度,進一步啟發幼兒探索,通過再幫小動物找房子這一活動,讓幼兒學習能夠按指定的序數詞來找到相應的位置。幼兒在說說做做這樣輕松愉快的游戲氣氛中,孩子們順利地完成了任務。

  第四個環節是對前面三個環節的鞏固,我又適當提高了難度,讓幼兒學習用第幾層第幾間形式表述物體所在的位置。通過已有的生活經驗讓幼兒說說自己是第幾層第幾間,使幼兒把體驗結果上升到理性認識。幼兒在這一環節中參與愿望和積極性都很高。

  這四個環節的安排,我是根據幼兒園教育綱要中的科學指導要點的第一條指出:幼兒的科學教育是科學啟蒙教育,重在激發幼兒的認識興趣和探索欲望。整個活動依據幼兒的學習規律和年齡特點,由淺入深,層層遞進,選擇最貼近幼兒的生活經驗為內容,注重整個活動的綜合性.可操作性.寓教育于游戲活動中。根據幼兒喜愛游戲的天性和思維的特性,本節課通過幫小動物找房子的游戲串成一系列的操作活動貫穿整個活動,在整個學習活動中,始終以幼兒為主體,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引導.啟發幼兒探索,來調動每個幼兒思維的積極性。通過讓幼兒動口.動手.動腦,積極主動地參與活動,給幼兒一個自由空間,讓幼兒自主操作,體驗成果,讓他們在操作中獲得知識經驗,發展各種能力,培養興趣,達到認識5以內序數的目標,并且能進一步學鞏固它。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相關文章: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01-17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滾動》01-08

中班科學領域活動教案01-29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水01-18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模板11-09

中班科學活動方案中班科學活動03-17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沉與浮教案12-27

美麗的春天中班科學活動教案01-17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有趣的管子03-07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15篇04-0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德清县| 孟村| 瑞昌市| 菏泽市| 平凉市| 永顺县| 合肥市| 临桂县| 北京市| 新余市| 南丰县| 潍坊市| 西和县| 双牌县| 大厂| 子长县| 灵宝市| 甘南县| 通州区| 鹿邑县| 南岸区| 光山县| 东乌珠穆沁旗| 张家界市| 永宁县| 伊宁县| 灵璧县| 从化市| 瓮安县| 城口县| 孙吴县| 河西区| 祥云县| 阿拉尔市| 稷山县| 南乐县| 乐清市| 鄂尔多斯市| 怀远县| 阿克苏市| 百色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