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幼兒心理學教案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總歸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么優秀的教案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心理學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幼兒心理學教案1
基礎知識
1、情緒和情感:
人對客觀事物的(態度)和(相應的行為反應)。
如幼兒見到媽媽高興,見到醫生恐懼。
2、情緒與情感的區別:
。1)情緒為(人和動物)所共有,而情感只有(人類)才有。
動物也有情緒
復習:
。2)情緒是(外現的、暫時的)
如:快樂、憤怒、恐懼、悲哀等。
情感是(內隱的、穩定的)。
如:道德感、理智感、美感等。
問題:思考?
第一節情緒情感概述
一、什么是情緒情感
定義:情緒是指人對客觀事物是否符合自身需要而產生的態度體驗。
根本屬性:情緒情感是客觀事物是否滿足個體需要的一種反應,是人腦對客觀現實與人的關系的主觀反映。
構成要素
主觀體驗
生理反應
行為表現
二、情緒與情感的關系
聯系
1、情感是在情緒的基礎上形成并通過情緒來表達的。
2、情緒的變化反映情感的深度,在情緒中蘊含著情感。
三、情緒與情感的種類
。ㄒ唬┣榫w和情感的類別
七情:佛教——喜、怒、哀、懼、愛、惡、欲。
中醫——喜、怒、憂、思、悲、恐、驚
西方學者常把情緒分為快樂、憤怒、悲哀、恐懼
(二)情緒的基本狀態
心境:微弱而持久的情緒狀態
激情:短暫而強烈的情緒狀態
應激:危險情況下的高度緊張狀態
挫折:需要和愿望不能滿足時的消極情
緒狀態
四、情感的分類
道德感:道德需要是否得到滿足時的情感體驗。
理智感:認知需要得到滿足時的情感體驗。
美感:審美需要得到滿足時的情感體驗。
善
真
美
五、情緒情感的兩極性
情緒情感的肯定性與否定性
情緒情感的積極性和消極性
情緒情感的緊張性和輕松性
情緒情感的激動和平靜的性質
情緒情感的強弱兩極狀態
六、情緒與情感的作用
健康功能:個體早期主要依靠情緒與外界聯系以維持生存。
動機功能:情緒的生理喚醒成分是驅使個體活動的基本動力。
調控功能:情緒的積極或消極作用對個體的其他心理活動尤其認知活動具有重要影響。
信號功能:情緒的外部表現(表情)是人類交際的重要工具。
第二節幼兒的情緒情感發展
一、學前兒童情緒的發生和發展趨勢
1、原始情緒反應
兒童出生后立即可以產生情緒表現,但只是原始的.情緒反應,是一種本能。
2、情緒的分化
初生嬰兒的情緒是籠統不分化的,1歲以后逐漸分化,兩歲左右已出現各種基本情緒。
3、幼兒情緒情感發展的一般趨勢
情緒情感的社會化
。1)情緒中社會性交往的成分不斷增加
。2)引起情緒反應的社會性動因不斷增加
。3)表情的社會化
情感的豐富和深刻化
(1)情緒過程不斷分化、情感指向的事物不斷增加
(2)逐漸與高級認知過程相聯系
情緒的自我調節化
。1)情緒的沖動性逐漸減少
。2)情緒的穩定性逐漸提高
。3)情緒和情感從外露到內隱
二、幼兒基本情緒的發展
1、哭:饑餓的啼哭、發怒的啼哭、疼痛的啼哭、恐懼和驚嚇的啼哭、不稱心的啼哭、招引別人的啼哭
2、笑:自發性微笑、誘發性微笑、社會性微笑(4月左右)
3、恐懼:本能的恐懼、與知覺或經驗相聯系的恐懼(4月)、怕生(6月)、預測性恐懼(2歲)
4、依戀:指嬰兒對某個或某些人特別親近而不愿分離的情緒。
三、幼兒高級情感的發展
1、道德感的發展
(1)3歲前只有某些道德感的萌芽
。2)小班幼兒的道德感指向個別行為,由成人的評價引起
(3)中班幼兒比較明顯的掌握了一定概括化的道德標準,可以因他人和自己的行為是否符合道德標準而產生道德感。(告狀)
。4)大班幼兒的道德感更加復雜和穩定
2、美感的發展
新生兒已經傾向于美好的事物
幼兒初期對顏色鮮明的事物產生美感
幼兒中期開始形成一定的審美標準
幼兒從各種藝術活動中體驗美,美的標準不斷提高促進了美感的發展。
3、理智感的發展
5歲左右理智感明顯的發展起來。突出表現在幼兒很喜歡提問題,并由于提問和得到滿意的回答而感到愉快。
6歲幼兒喜愛進行各種智力游戲。
特殊的表現形式:好奇好問;與動作相聯系的“破壞”行為。
四、影響幼兒情緒情感的因素
(一)生活環境
物質環境和精神環境
(二)游戲活動
1、主動感是幼兒期的重要需要形式
2、幼兒期旺盛的求知欲可以在游戲中得到滿足。
3、參加成人活動是每個幼兒的夢想,游戲可以使夢想成真,給幼兒帶來巨大快樂。
(三)成人的態度(教師與父母)
積極情緒情感對幼兒發展的作用
一能促進幼兒的身心發展
二能促進幼兒的智力發展
三能促進幼兒個性的發展
五、幼兒情緒情感的培養
一了解幼兒的情感需要并合理滿足
二了解關注幼兒的情緒反應,正確、及時地作出回應
成人的情緒自控
三教師采取積極的教育態度
肯定為主,多鼓勵進步
耐心傾聽孩子說話
正確運用暗示和強化
四幫助孩子控制情緒
轉移法
冷卻法
消退法
五創造各類能激發積極情緒和情感的活動讓幼兒充分體驗
學會換位思考
學會寬恕
幼兒心理學教案2
一、課題:第四章第三節
幼兒的同伴關系
二、課型:新授課
三、課時:2課時
四、教學目的:
1、知識與能力目標: 理解幼兒同伴關系的作用,同伴交往的策略,并能結合自身經驗分析影響幼兒同伴交往的因素和具體培養方法。
2、過程與方法目標:組織學生討論同伴關系和親子關系的不同,理解同伴關系的作用,結合課本案例分析討論同伴交往的影響因素,并提出具體的培養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激發學生主動探索的積極性和合作分析問題的能力。
五、教學的重點與難點:
影響幼兒同伴交往的因素和幼兒同伴關系的培養 。
六、教學方法:講授與討論法
七、教學過程:
【復習】什么是依戀?依戀的類型有哪幾種?
【引入新課】在各種文化中,同伴關系與親子關系總是相互平行、不可替代的。而同伴關系的發展對兒童社會化的意義更加重大。
(一)概念 同伴關系:同伴關系是兒童在交往過程中建立和發展起來的一種同齡人之間的人際關系。
。ǘ┩榻煌趦和睦戆l展中的作用:
1、發展社會認知:
兒童能在同伴交往中汲取同伴的經驗,同伴之間傳授的經驗和知識通常容易被接受。
2、滿足情感需要
兒童在相互交往過程中,有很多共同的體會,可使幼兒之間互相交流,滿足兒童情感需要。
3、培養積極個性
適齡兒童進入幼兒園的兒童和非入園兒童相比,在積極性、自信心、獨立性等方面都有較大程度提高,充分表明幼兒良好的同伴關系,可以有效培養兒童積極個性。
。ㄈ⿱胗變和榻煌攸c
1、嬰兒期
2、幼兒期:兒童之間絕大多數的社會交往是在游戲情境中發生的,兒童在游戲中的交往是從3歲左右開始的,而3歲兒童獨自游戲比較多4歲左右,兒童在游戲中的互借玩具、彼此的`語言交流及共同合作逐漸增多。
(四) 幼兒的交往策略
五種交往策略:協調、給予、順從、支配、逆反;五種交往策略的次序:給予、順從、支配、逆反、協調
(五)影響幼兒同伴交往的因素
1、行為特征
組織學生討論課本兩個案例,分析案例中的凡凡和凱凱分別具有什么樣的行為特征,這樣的行為特征是否有利于他們和同伴很好的交往。
分析表中對受歡迎型兒童、受拒斥型兒童、受忽視型兒童的行為特征描述,分析你見實習中的個案。
不同類型同伴關系兒童的行為特征
2、認知能力
幼兒的交往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幼兒社會認知能力的發展特點決定,有什么樣的社會認知能力就會相應表現什么樣的行為特征。
3、身體吸引力
孩子和大人一樣,也更喜歡和漂亮的、衣著整潔的同伴交往。
4、成人的鼓勵
現在的很多原因,比如,高樓大廈阻隔空間,早期教育的誤區,使孩子沒有時間在一起玩耍,導致孩子們越來越不會玩了。
家長需要轉變觀念,給孩子創造更多的在一起玩耍的機會,發展孩子同伴交往的能力。
家長的育子觀念、社交風格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幼兒與別人的交往。
。┯變航煌哪芰ε囵B
1、教會兒童合作,增強兒童的自信感
2、教會兒童游戲,提高兒童的參與度 (1)提供游戲的主題和一些需要的材料 (2)用多種方式鼓勵兒童參與到游戲中 (3)主動參與兒童的游戲,并擔任一個角色 (4)針對目標,略作示范
3、教會兒童接納,融洽兒童的同伴關系
4、教會兒童表達,培養兒童的積極情感 例:良性循環
儲備-自信
-參入
-和睦
-積極情感
【課后作業】
1、幼兒交往的特點是什么?交往策略有哪些?
2、教師該如何培養幼兒的交往能力?
【幼兒心理學教案】相關文章:
心理學情緒教案12-16
幼兒心理學的小故事09-30
心理學情緒情感教案12-16
《幼兒心理學》讀書筆記04-02
幼兒心理學培訓心得通用04-20
學前教育心理學教案02-10
幼兒園心理學培訓心得04-24
心理學情緒教案(通用21篇)12-16
幼兒心理學培訓心得體會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