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大班美術教案:瓶子變變變教案及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么你有了解過教學反思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大班美術教案:瓶子變變變教案及教學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一.活動目標
1.利用多種材料對不同瓶子進行裝飾。
2.能積極參與瓶子的裝飾改造和制作,體驗自由創作的樂趣。
3.體驗變廢為寶的樂趣。
4.教幼兒養成細心、認真的學習態度。
二. 活動準備
1.各種不同的塑料瓶子若干
2.各種材料:記號筆8支,折紙8包,泡泡泥若干,雙面膠若干,籃子6個,剪刀8把,彩筆8盒。
3.ppt課件。
三.活動過程
(一)導入
小朋友,老師今天給大家帶來了一些廢舊物品,現在我請你們看看這些物品和原來有什么不一樣?
1.播放ppt課件,幼兒發現,說說不一樣的地方。
2.出示創意材料,初步探索創作的方法,幼兒發表自己的看法。教師作品示范。
(二)幼兒創作
1.共分3個大組,分別是剪貼,繪畫,粘土泥裝飾三個組。
2.作畫要求:一人一個瓶子,使用剪刀時注意安全,用完的垃圾放在籃子里,統一扔,注意桌面和手的清潔。
3.幼兒用材料作畫,教師巡回指導,幫助個別幼兒完成作品。
4.大家一起來欣賞每個幼兒的作評,教師進行適當的點評。
教學反思
這是一節大班的美術活動《創意瓶子》。瓶子對于孩子們來說是十分常見,十分熟悉的,所有幼兒興趣較濃,在活動中都體驗到了對瓶子進行創作的樂趣。大多數孩子有自己的創新之處,并能大膽、合理的運用各種輔助材料,基本達到了預期的目標。
本次活動主要體現了以下幾個原則:
(一)活動性原則
首先,為幼兒提供了適宜的材料:各種廢舊瓶子及手工制作必備的輔助材料和充分的活動時間,激發幼兒的興趣;其次,在活動中,充分放手,讓幼兒自由創作,探索設計瓶子,讓幼兒自己動手、動口、動腦,制作出不同的瓶子;再次,及時肯定幼兒的創作,不斷激發幼兒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使活動真正成為幼兒發展的手段。
(二)相互滲透的原則
新《綱要》中指出:“在教育活動內容的組織中,各領域的內容有機聯系,相互滲透。”
在本次活動中就滲透了體、智、德、美等方面的內容。如:讓幼兒大膽動手,發展小肌肉的靈活性,滲透了健康領域的內容;讓幼兒用語言交流,如有什么材料,你想用什么材料來裝飾瓶子?發展了幼兒的語言能力;讓幼兒裝飾制作不同的瓶子,體現了幼兒的創造力;讓幼兒搜集各種瓶子等廢舊材料,增強幼兒的環保意識,這是科學方面的知識。
另外,運用循序漸進的原則,先讓幼兒觀察討論,突破重難點,再制作交流,一步步展開,讓幼兒玩中學習,玩中發展。
總之,本次活動力求在貫徹新《綱要》精神上有所創新,尤其是在藝術教育領域方面有所突破。首先,教材來源于幼兒,活動的實施過程立足于幼兒的需求以及幼兒的不同發展水平;其次是整個活動環境非常寬松,讓幼兒在看、說、做中,自由充分感受美、欣賞美、表現美、創造美;第三是音美結合,力求發揮藝術手段的綜合作用。
【大班美術教案:瓶子變變變教案及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瓶子變變變》大班教案04-21
大班美術裝飾瓶子教案01-11
大班美術教案洞洞變變變06-23
大班美術教案:橙子變變變03-06
《瓶子穿新衣》大班美術教案04-07
大班美術教案《我會變》04-06
大班游戲教案:百變跳繩教案及教學反思03-16
瓶子大班教案05-23
大班教案《我會變》反思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