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无码作爱视频,女厕厕露p撒尿八个少妇,精品人妻av区乱码,国产aⅴ爽av久久久久久

《地球》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

時間:2023-12-13 09:35:53 藹媚 幼兒教案 我要投稿

《地球》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精選10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時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地球》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地球》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精選10篇)

  《地球》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 1

  【教學目標】

  1、了解地球同月亮、太陽的關系,以及它們的運行情況。

  2、激發幼兒探索宇宙奧秘的興趣。

  【環境與材料】

  1、幼兒搜集相關的信息。

  2、手電筒、乒乓球每組1份。

  3、《科學》下P.28。

  【教學過程】

  一、認識地球啟發幼兒自由討論:地球是什么形狀的?地球上有什么?地球是怎樣轉動的?

  二、認識太陽以"太陽的本領"為話題進行交流。

  三、認識月亮

  1、你看到的.月亮是什么樣的?月亮會發光嗎?為什么月亮有時圓,有時彎?

  2、教師給幼兒介紹一些有關月亮的傳說。

  四、看畫冊《地球和它的伙伴》,進一步感受地球與伙伴們的關系。

  《地球》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 2

  活動目的:

  1、了解地球的大致概況,知道地球是由陸地和海洋組成,認識七大洲。

  2、知道國旗代表一個國家,知道七大洲各代表國家。

  3、培養幼兒探索問題、獨立思考和動手操作的能力。

  設計思路:

  開學的第一節科學活動是認識中國國旗,由于假期里,孩子們在家觀看了雅典奧運會,看到了許多升中國國旗和外國國旗的場面,很顯然僅僅了解中國的國旗是不能滿足他們的好奇心的,在老師的鼓勵下和家長的幫助下,孩子們開始收集各國國旗的圖案,有的小朋友家里買了世界地圖,有的買了插國旗的玩具,有的在書店找到了《世界國旗地圖冊》,還有的孩子和爸爸媽媽一起上網下載了許多彩色的國旗,通過收集國旗,孩子漸漸對國家、對七大洲、對地球的'概況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于是這樣一節關于地球的活動產生了,通過這個活動,旨在讓幼兒了解:國旗→國家→七大洲→陸地(海洋)→地球這樣一種從屬關系。

  教學準備:

  (一)知識經驗準備:幼兒對世界上一些常見的國旗、國家已經有了一定的了解, 如中國、美國、加拿大、英國、俄羅斯、巴西、澳大利亞。

  (二)物質材料準備:

  1、環境準備:主題墻面:《世界各國國旗》;幼兒繪畫涂色作品《各國國旗》;教室里懸掛各國國旗卡片。

  2、材料準備:立體世界地圖; T課件《地球板塊變化圖》;自制橡皮泥(面粉、油、水)若干;盤子;水;中國、美國、加拿大、英國、俄羅斯、巴西、澳大利亞這些國家的小國旗插件。

  教學過程:

  (一)、運用中國國旗引出話題:

  1、這是什么?你們還見過哪些國旗?在哪里見到的?

  2、為什么這些地方要掛國旗?是什么意思?(國旗代表國家)

  3、你們還知道哪些國家?

  4、在我們的地球上有許許多多的國家,這些國家在什么地方呢?

  (二)、了解地球的概況。

  1、出示立體世界地圖,幼兒觀察并說出,地球由陸地和海洋組成。

  2、嘗試說出這些陸地的名稱。(七大洲)

  (三)、認識七大洲,知道七

  大洲與代表國家的關系(從屬關系)。

  1、演示 課件《地球板塊變化圖》,用講故事的形式幫幼兒理解七大洲與地球的關系。(七大洲從屬于陸地,陸地從屬于地球)。

  故事梗概:地球有七個孩子,其中歐洲和亞洲是一對雙胞胎兄妹,大家親密地住在一起,有一天,七個孩子決定分家,歐洲和亞洲首先分開,然后是非洲、北美洲、南美洲、澳洲和南極洲。然后這些洲都有了自己的孩子——國家,但是因為南極洲太冷,所以沒有國家。

  2、看后提問:地球有幾個孩子?他們的名字各是什么?這些洲有沒有自己的孩子?嘗試說說這些洲有那些孩子?

  (四)、啟發幼兒運用自制橡皮泥和水制作地球的七個孩子和海洋,并將小國旗插件放入正確的洲

  延伸活動:了解陸地的概況(高山、湖泊等)和海洋的概況(海島、火山等),嘗試用橡皮泥表示。

  課后反思:

  此次活動教師敢于嘗試和創新,活動設計層次強、內容新。但由于時間倉促、幼兒年齡特點等方面的原因造成如下缺陷:

  一:關于國家和七大洲的關系太難,幼兒無法理解和掌握,以至于將這兩個概念混淆。

  二:用水、油、鹽和面粉制作的橡皮泥太濕、粘手不易操作。

  三: T制作的太死板,不夠生動,應進行修改,加上聲音效果。

  《地球》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 3

  活動目標

  1、知道地球是人類和動植物共同的家園, 了解人與環境的依存關系。

  2、初步了解地球目前所遭受的人為破壞及其嚴重后果。

  3、了解垃圾分類的方法。

  4、在活動中,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發現現象,并能以實證研究科學現象。

  5、發展動手觀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簡單的實驗記錄方法。

  材料準備

  1、《愛護我們的地球》ppt、《水危機》視頻。

  2、環保宣傳簽名海報。彩筆若干。

  3、供孩子分類的多種"垃圾"。

  4、"環保小衛士"的愛心貼紙若干。

  活動過程:

  (一)欣賞地球美麗的風景。

  1、欣賞電動地球儀和地球上美麗風景的圖片。

  2、看了這些圖片你感受到地球上那些地方是很美的?

  3、觀看課件,了解地球是人類和動植物共同的家園、

  (二)繼續觀看課件,了解地球正在遭受的種種危害。

  1、地球怎么了?(土地、森林、海洋的變化)

  2、生病的地球遇到的災難。

  3、是什么讓地球變成這樣的?了解各種污染給地球帶來的變化。(光污染、空氣污染、土地污染、動物被濫殺、垃圾污染、水污染)

  4、觀看關于水污染的視頻。

  5、污染產生產生了地球的"溫室效應"。

  (三)介紹日常生活回收垃圾的方法;

  1、可回收的。

  2、廚余垃圾的。

  3、有毒的。

  4、其他垃圾。

  (四)接龍游戲:為地球治病的方法。

  小結:

  小朋友已經想出了許多治病的辦法,需要我們平時在生活中去注意做,才能讓地球的病好得快點。我們還要再去找更多的好辦法來幫住地球治病,讓大家把地球的病一起治好,好嗎?我提議我們的環保小衛士在愛護地球的紙上簽上自己的名字,讓更多的小朋友和大朋友都知道,也讓他們一起來做環保的衛士吧!

  活動反思:

  一、本節課的成功之處。

  本節教材《地球的結構》為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四節,被安排在學生學習了地球所處的宇宙環境和地球的運動之后,起著承前啟后的作用,為學習地球的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奠定基礎,難度不大。由于《地球運動》方面的知識讓初入高中的學生們有一種壓迫感,因此,通過對本節內容的'學習,要求使學生初步建立空間觀念,激發學生探索地理的興趣,學會以地理視角看世界,恢復學生對學習地理學的信心。內容除了地震波等涉及物理知識稍有難度外,其余知識較為直觀簡單,因此我打算以學生分小組討論、探究、展示的形式穿插,以活躍課堂,老師重點分析疑難點,在這些過程中引導學生利用有限知識探索無限的未知世界。

  1、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豐富課堂素材。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學習充滿樂趣時,才更為有效”。所以,為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習興趣。在導入部分播放《冰河世紀4》的動畫片,通過小松鼠在地球內部的探險,導入課程,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

  2、以學生為主體,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集體互助。

  活動是實施課程目標的主渠道,也是地理新課程區別于傳統課程的一大特色。本節課難度不大,因此學生自主學習是關鍵,在關于地震波的認識方面。課堂采取讓學生閱讀地震波的相關內容,自己了解地震波的概念、分類,并區分橫波和縱波的速度、通過的介質。最后用一組習題讓學生進行鞏固相關問題。

  在地震波在地球內部的傳播規律時,采取小組探討的方式進行研究,再讓小組進行展示。這樣可以全方面調動學生,在分組討論之后,可以兼顧到所有學生的激情。新課程強調的全體參與,讓每一個學生都“動”起來,并不是形式上的“動”,更應是思維上的參與。集體的互動。

  在地球外部的圈層分析時,仍然采取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最后通過一個習題,加深相關內容的鞏固。

  3、習題鞏固是關鍵。

  相關的重點、難點知識講解完畢后,我都會設計一個經典例題,以此來檢驗學生的掌握程度。并進行當堂的補充與調整,要使課堂效率保持到最好。

  二、教學中的不足。

  1、注意對學生在課堂上的發言給予形成性評價,更加關注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2、注意學生讀圖、析圖能力的培養。

  3、加強自身處理課堂突發問題的應變能力

  《地球》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 4

  設計意圖:

  在社會不斷發展的今天,環保問題已成為全世界人民共同面臨的,需要重視的一個大問題。如何從小培養幼兒的環保意識,已成為當前教學中不容忽視的問題。幼兒年齡小,如果以說教的形式向幼兒傳授相關知識,可能無法激起幼兒保護地球的情感。所以本次活動我從幼兒的生活經驗及理解能力出發,運用錄像、圖片等直觀形象讓幼兒從視覺、聽覺等不同角度形象地感知地球知識,同時,讓幼兒深刻地感受到保護地球的重要性。

  活動目的:

  1、了解有關地球的簡單知識,知道地球是人類和動植物共同的'家園。

  2、初步了解地球目前所遭受的人為破壞及其嚴重后果,知道每年的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

  3、增強對大自然和人類社會的熱愛及責任感,激發對地球的熱愛之情和環境保護的意識。

  活動準備:

  1、地球圖片,有關地球風光圖片。

  2、環境污染圖片。

  活動過程:

  一、 認識地球,了解地球是人類和動植物共同的家園

  1、教師:小朋友,我們都生活在地球上,你們知道我們的地球長什么樣的嗎?

  幼兒回答。

  出示地球圖片,認識地球。

  2、教師:除了我們人類,還有誰生活在地球上?

  讓幼兒欣賞有關地球的風光圖片,感受地球媽媽的美麗,體會人類與動植物和諧相處,地球是我們共同的家。

  小結:地球是我們的家,也是動物和植物的家,我們要和諧相處,愛護動植物。

  二 、 了解地球媽媽被破壞的情況,知道每年的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

  1、邊看圖片邊聽故事——地球媽媽生病了。

  2、提問:地球媽媽受到了哪些破壞?

  幼兒討論回答。

  教師逐一出示環境污染圖片,并小結地球生病的原因,讓幼兒理解樹木的亂砍濫伐、水的污染、空氣的污染是地球媽媽生病的主要原因。

  3、討論:我們應該怎樣保護地球媽媽?

  4、初步了解地球日及其意義。

  教師:為了幫助地球媽媽,使地球媽媽的病能夠早日痊愈,人們把每年的4月22日定為地球日,告訴全世界的人都要愛護地球,保護地球。我們小朋友更要從自己做起,從現在做起,保護好我們共同的家園——地球。

  三、小結,對幼兒進行環保教育。

  我們生活在地球上,動植物也生活在地球上,地球是我們共同的家,我們要愛護我們的家園,保護環境,從小養成好習慣。

  四、活動延伸

  小朋友,請你把今天學到的東西告訴爸爸媽媽,并和爸媽一起做地球的環保小衛士吧。

  《地球》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 5

  一、活動目標:

  1、向幼兒介紹太空有許多星球,他們都是朋友,如:太陽、月亮是地球的好友。

  2、激發幼兒探索宇宙奧妙的愿望。

  二、活動準備:

  1、地球儀一個,手電筒一只,放大鏡一面,黑色紙片一張。

  2、宇宙圖片一張。

  重點:讓幼兒知道太陽和月亮是地球的好朋友。

  難點:知道地球、太陽、月亮之間運轉的形式:月亮圍繞地球轉,地球圍繞太陽轉,它們一直都不離開。

  三、活動過程:

  (一)出示宇宙圖,引起幼兒的興趣。

  師問:

  1、小朋友們,你們知道在神秘的太空中有什么?(幼兒這樣回答)[教師出示宇宙圖]

  2、在太空中有那么多的星球,他們之中誰是地球的好朋友呢?為什么?

  小結:月亮離地球最近,一直圍繞著地球轉,地球又圍繞著太陽轉,它們一直都不離開。

  (二)介紹太陽

  1、實驗一:晝夜之分

  師問:地球圍繞太陽轉一圈,你知道要多長時間?(一年)

  你知道為什么會有白晝和黑夜之分?(教師運用地球儀和手電筒進行實驗操作)

  小結:地球在圍繞太陽轉動是,自身也在自轉,地球轉向太陽的一面是白晝,背向太陽的一面是黑夜。

  2、實驗二:利用太陽光使紙燃燒,介紹同樣的作用。

  師問:太陽是一個燃燒的巨大火球,溫暖的陽光能使地契上的動物、植物得以生存,你知道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利用太陽光做那些事情嗎?

  (太陽灶;太陽船;太陽能電池可用于手表、計算機內;太陽能熱水器;太陽能還可用來發電……)

  我們現在就一起來做一個實驗,瞧瞧太陽光的威力吧!

  (在太陽光下利用放大鏡演示紙片燃燒)

  (三)介紹月亮

  師問:月亮也是地球的好朋友,它圍繞著地球不停地轉,晚上,我們可以看到皎潔的.月亮,那么月亮他自身回發光嗎?

  (月亮自身不會發光,它像一面鏡子一樣反射太陽的光。)

  四、延伸活動

  師:在廣闊的宇宙中還有許多星球,你能說出它們的名字嗎?

  (金星、水星、木星……)

  它們隱藏著許多我們不知道的秘密,等待著我們小朋友長大了去探索。

  教學反思:

  這節課是觀察和實驗相結合的一堂課。通過觀察一些精彩的太陽圖片來討論認識太陽,這些圖片都來源于互聯網,正是利用了豐富的網絡資源才讓這一目標得以實現。由此可以看出信息科技為教學帶來了很大幫助,可是它也不是唯一的教學手段,自然教學中的實驗它是無法取代的。只有將信息科技與實驗很好的整合在一起,才能讓課堂教學更生動、更有趣。

  《地球》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 6

  一、活動目標

  1.知道地球是人類和動植物共同的家園, 了解人與環境的依存關系。

  2.初步了解地球目前所遭受的人為破壞及其嚴重后果。

  3.了解垃圾分類的方法。

  4.進行環保宣傳的行動。

  5.學會積累,記錄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很多種。

  6.活動中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和幫助別人的快樂。

  二、 材料準備

  1.《愛護我們的地球》PPT、《水危機》視頻。

  2.環保宣傳簽名海報。彩筆若干。

  3.供孩子分類的多種"垃圾"。

  4."環保小衛士"的愛心貼紙若干。

  三、 活動過程:

  (一)欣賞地球美麗的風景。

  1、欣賞電動地球儀和地球上美麗風景的圖片。

  2.看了這些圖片你感受到地球上那些地方是很美的?

  3.觀看課件,了解地球是人類和動植物共同的家園.

  (二)繼續觀看課件,了解地球正在遭受的種種危害。

  1.地球怎么了?(土地、森林、海洋的變化)

  2.生病的地球遇到的災難。

  3.是什么讓地球變成這樣的?了解各種污染給地球帶來的變化。(光污染、空氣污染、土地污染、動物被濫殺、垃圾污染、水污染)4.觀看關于水污染的視頻。

  5.污染產生產生了地球的"溫室效應"。

  (三)介紹日常生活回收垃圾的'方法;

  1.可回收的。

  2.廚余垃圾的。

  3.有毒的。

  4.其他垃圾。

  (四)接龍游戲:為地球治病的方法。

  四、小結:

  小朋友已經想出了許多治病的辦法,需要我們平時在生活中去注意做,才能讓地球的病好得快點。我們還要再去找更多的好辦法來幫住地球治病,讓大家把地球的病一起治好,好嗎?我提議我們的環保小衛士在愛護地球的紙上簽上自己的名字,讓更多的小朋友和大朋友都知道,也讓他們一起來做環保的衛士吧!

  教學反思

  在本次活動中,我利用電視及講故事,激發幼兒的興趣。幼兒的興趣非常濃,參與性高,能在老師的引導下積極發言并暢談自己的理想,但在幼兒樹立理想上,我應該創設一些人類保護地球的成就情景,讓幼兒有更豐富的體驗。我會不斷地總結和努力,讓以后的教學活動能夠更好。

  《地球》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 7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的責任感,使幼兒知道保護環境就是保護自己,每個人都應該為保護環境盡自己的一份力量。

  2、培養幼兒從小有良好的文明行為習慣,有積極參與環保的初步意識。

  3、通過幼兒向社會進行宣傳教育,促使幼兒知道“保護環境,人人有責”,懂得“地球只有一個,人類要保護好她”的道理。

  4、制作宣傳牌的過程中樹立幼兒的自信心,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

  5、發展幼兒的注意力、觀察力、想象力,培養幼兒動腦,動口的學習習慣。

  活動準備:

  1、教師準備:課件;利用戶外活動或郊游的機會,引導幼兒觀察周圍的環境。讓小朋友知道地球就是我們的家園。

  2、幼兒準備:收集有關地球變熱的資料和圖片;事先了解有關地球變熱的知識。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請小朋友一起念兒歌《地球媽媽是我家》,引出課題。

  二、基本部分:

  1、請小朋友一起看課件,聽故事《地球媽媽變熱了》。

  2、請小朋友說一說“地球媽媽”為什么變熱了。

  3、看課件老師總結地球變熱的原因:科學家分析了地球變熱的原因,認為主要是人類自身不合理的活動造成的。比如,砍伐森林樹木,草原上過度放牧,就減少了能吸收二氧化碳、呼出氧氣的森林和牧草等植被。還比如,海洋上船舶航行,污染海面,尤其是油污染海面,使海水不能正常地吸收二氧化碳。更主要的是工業發展,興建許多工廠,大量礦物燃料的燃燒,煙囪冒煙,汽車排放廢氣等,增加了很多二氧化碳。三者加在一起,就使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猛增。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就像給地球蓋的屋頂,愈來愈厚,地球表面散發的熱量無法散到宇宙中,都被二氧化碳阻擋了,這就叫“溫室效應”。也就像我們到玻璃暖房一樣,太陽光可以照進來,熱量散不出去,屋子里就暖和了。

  4、看課件讓小朋友了解地球氣候變熱給我們帶來的災難。地球變熱使居住在地球上的'廣大居民受到熱浪的襲擊,天氣少雨、干旱,影響作物正常生長。由于地球氣候變熱,南極冰山也會漸漸融化。冰山融化,會使海平面上升,那么許多沿海城市就會被淹沒,整個地球就將面目全非。

  5、“地球媽媽”變熱了,就像我們小朋友生病發燒了一樣。“地球媽媽”生病了,那我們怎么辦呢?請小朋友講一講如果你是“地球醫生”你會怎么給“地球媽媽”治病呢?

  6、看課件,總結日常生活中防止地球變暖的措施:出門時盡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使用環保型的汽車;少使用空調;多植樹造林;每次減少一分鐘淋浴時間;不使用的家用電器要把插頭拔掉;停止設置電飯煲處于保溫狀態;購物時攜帶購物袋,減少塑料袋的使用;減少看電視的時間;家人盡量在同一房間活動等等。

  三、結束部分:

  鼓勵幼兒向家人宣傳保護環境的知識;分小組制作宣傳牌(共同討論,自由分工)

  1、自己設計宣傳畫。

  2、自編宣傳標語。

  3、裝飾宣傳牌。

  4、教師和幼兒一起到戶外安放宣傳牌。

  5、小朋友保護地球是我們的責任,應該盡自己的力量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我們不僅自己要做環保小衛士,還要提醒周圍的人,讓大家都做環保衛士。

  四、活動延伸:

  1、請家長和其他班的幼兒到我們班參觀環保畫展,由幼兒當講解員。

  2、續編故事《地球不熱了》,鼓勵幼兒大膽想象。

  《地球》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 8

  活動理念

  在前期的課程中,幼兒初步了解了地球是我們人類賴以生存的地方,是一個有好多小朋友,好多小動物的大家庭,但人類生活的地球離不開太陽和月亮,他們是地球的最好朋友。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初步了解地球、太陽、月亮的主要特征及其運轉規律。

  2、引導幼兒初步了解太陽與地球和人類的密切關系。

  3、引導幼兒對探索宇宙的奧秘感興趣。

  活動準備

  1、幼兒收集有關地球、太陽、月亮的資料.

  2、地球儀模型(地球、太陽、月亮的運轉關系)或圖片。

  3、幼兒用書。

  活動過程

  1、幼兒分享、交流收集的有關資料。

  教師出示地球儀模型,引導幼兒了解地球和太陽和月亮的大小關系。

  教師:太陽、地球和月亮誰大?

  小結:按大小順序排列是太陽、地球、月亮。因為太陽離我們地球遠,月亮離地球近,所以,太陽看起來和月亮差不多大,其實太陽要比月亮大好多好多,太陽是地球的30倍,是月亮的`10000倍。

  2、教師:你們猜猜,太陽、地球、月亮是怎樣運轉的?

  教師演示地球儀模型,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太陽、地球和月亮是怎樣運轉的。

  教師:仔細看看,太陽、地球是怎樣運轉的?引導幼兒理解地球繞著太陽轉。

  教師:月亮又是怎樣運轉的?引導幼兒理解月亮繞著地球轉。

  3、小結:太陽大,地球小,地球繞著太陽跑;地球大,月亮小,月亮繞著地球跑。

  結合幼兒用書,討論太陽與地球和人類的關系。

  4、引導幼兒解太陽是會發光、發熱的大星球,它在銀河系里,地球繞著太陽轉

  來太陽給地球帶來了光明,也給人們帶來了光明。有太陽的照射,地球才會有生命,太陽就像地球的媽媽。

  教師:多曬太陽可使我們身體健康。把玩具、衣服、毛巾等物品放在太陽下曬,可以消滅病菌。來太陽能是人類進行開發使用的能量,太陽能沒有污染。

  活動延伸

  玩游戲:“地球、月亮和太陽”,進一步理解太陽、地球、月亮的運轉規律。

  全體幼兒分為三小組,分別戴上太陽、地球、月亮的頭飾,太陽彎起雙臂,作圓形狀表示太陽;地球遠離太陽一點,繞著太陽慢慢地自轉;月亮用十指相對作圓形狀,表示月亮繞著地球自轉,要比地球轉得快些。

  全體幼兒念兒歌:

  地球繞著太陽走,月亮繞著地球轉,走走走,轉轉轉,月球—繞是一月,地球一繞是一年。

  重復數遍后,中間停下,老師插問:—個月當中,什么時候月亮最圓?—年當中什么時候月亮最圓最亮?請扮演地球、月亮和太陽的小朋友分別回答。如果答錯,請別的幼兒代替其角色(3人一起輪換)。游戲反復進行,全答對的一組為優勝隊。

  日常活動滲透

  教師可指導幼兒把太陽、地球、月亮的特點寫在紙板上,并張貼在主題墻上供幼兒隨時觀察,鼓勵幼兒觀察并記錄月亮在一個月中的變化。

  《地球》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 9

  活動目標:

  1、認識土地和水域的形狀;

  2、通過動手操作活動認識湖泊、島嶼、半島;

  3、培養幼兒探索自然的興趣和熱愛自然的美好情感。

  活動準備:

  海峽圖片或自制教具;泥土若干、樹枝、小托盤4個、藍色水、小船、字卡

  活動過程:

  1、觀察地球儀:知道地球的表面是由海水和土地構成的;找出地球儀上的“印度半島、馬達加斯加島、海南島、臺灣島、泰國島、安大略湖、密歇根湖”......

  2、出示圖片,介紹“湖泊、島嶼、半島”

  在地球上,像這樣被土地包圍著的水,它的名字叫湖泊〈出示字卡〉,并在中國地圖上找出相應的湖泊;(安大略湖、鄱陽湖,洞庭湖,巢湖,太湖,洪澤湖、密歇根湖)

  在地球上,像這樣被水包圍著的土地,它的名字叫島嶼〈出示字卡〉;并在中國地圖上找出相應的島嶼;(臺灣島、海南島、馬達加斯加島)

  在地球上,像這樣三面是水,一面與陸地相連的土地,它的名字叫半島〈出示字卡〉并在中國地圖上找出相應的半島;(印度半島、阿拉伯半島、山東半島)

  3、三段式教學

  4、老師示范:制作湖泊:將黏土擠壓在托盤的'底部,并用刀子割劃出一部分,并取出剩余部分,將“海水”倒進其余部分,告訴小朋友“在地球上,像這樣被土地包圍著的水,它的名字叫湖泊”,并再次出示字卡“湖泊”

  5、幼兒手工制作部分:分組制作“湖泊”、“半島”、“島嶼”。

  6、展評:總結“這是湖泊”“這是島嶼”“這是半島”。

  區域(教學延伸)活動:繼續將所有泥土、海水等材料投放到美工區;將地球儀、地圖投放進科學區,供幼兒探索。

  活動反思:

  1、幼兒的興趣高漲,對探索地球儀及觀察地球儀都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很多幼兒觀察仔細,分別分老師“小點點是什么?”“一條一條的線是什么?”“我發現了海南島”等等,表現突出的有潘柏霖、來來,林月等;

  2、幼兒對手工制作很感興趣,不足的是面粉調制得太松軟,有一組的制作效果沒達到,幼兒的手上粘滿了面粉;

  3、活動目標1、2、3基本達到;

  4、問題思考:當幼兒的創造新思維及好奇心被調動起來后,老師該如何將問題收回來?或如何將問題引入到下一個問題當中?

  5、對個別對地理知識特別感興趣的幼兒,今后老師可在區域里給予適當的指導或進行個案跟蹤。

  《地球》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 10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了解自然界水資源的分布,知道淡水資源十分缺乏,知道常用的節水措施。

  過程與方法:

  能從適當的情景中,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能向大家表達自己的發現和感受。

  情感態度價值觀:

  意識到水資源的缺乏,我們應該保護它,體驗缺水的痛苦和節水的好處,養成節水的行為習慣。

  教學準備:

  1、教材配套錄相資料、各種美麗水體的圖片;燒杯、小勺、滴管。

  2、學生查找水的分布資料,調查學校、家庭浪費水的現象,收集節水的有關措施。

  教學過程:

  引入:

  上節課我們認識水的神奇功能,它會向上爬、會團結、會噴射、會托舉,還可以溶解許多物質,水對我們人類真是太重要了。那么地球上的水主要在哪里呢?我們廈門市是一個海島,四面都是大海,我們的水資源真的是多到用不完嗎?今天我們來學習第4課《地球上的水》。

  一、欣賞自然界美麗的水體。

  (1)教師導入:同學們,當你打開世界地圖或面對地球儀時,呈現在眼前的大部分面積是什么顏色?你知道,那是什么嗎?那就是地球表面數量最多的水。它覆蓋了地球的大部分表面。前面幾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水在生命活動、工農業生產和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其實,水在旅游資源的開發和利用上也有重要作用。讓我們一起來欣賞。

  (2)教師出示多幅美麗水景的圖片,先問學生:你知道這是哪里嗎?看到這些景象你有什么感受?再請學生把自己知道的美麗水景的事情告訴大家。

  (3)教師小結:這些美景都是地球上的江河湖海的水給自然界帶來的種種奇觀,把大自然打扮得絢麗多姿,給我們生活帶來歡樂,給當地旅游業的發展帶來效益。

  二、指導學生親身感受淡水資源的缺乏。

  (1)教師講授:盡管地球表面大多數被水覆蓋著,但這些水中絕大部分是海水,真正與我們生產、生活關系最為密切的淡水卻很少很少。(講解教材P34頁的比較)

  (2)教師提出要求:請你們參照教材第34頁上圖,用杯子、小勺、滴管分別取出“地球上的水”、“淡水”、“可開發利用的淡水”。

  (3)學生分組活動。

  (4)學生匯報動手做后的感受。

  三、引導學生討論淡水的用途。

  (1)學生根據生活經驗,充分發表意見。

  (2)教師介紹工業用水、農業用水事例。

  (3)師生小結:工農業生產、人們的生活都需要水。

  以上的活動,要求學生通過“頭腦風暴”的形式,把本組的觀點,用畫畫出來,張貼在黑板上,由本組代表發言。

  四、引導學生尋找身邊的浪費水現象,提出節水措施。

  (1)教師提出問題,生活中有哪些浪費水現象?你能為節水做些什么?

  (2)學生討論,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

  (3)教師補充農業、工業等高科技節水技術。

  (4)教師小結:節水是全社會的大事情,我們小學生一定要從自己做起,從日常小事做起,人人樹立“節約水光榮,浪費水可恥”的思想。同學們,讓我們從今天開始做節約用水小標兵!

  五、布置作業

  體驗活動:水污染的危害。將兩個洋蔥頭分別置于盛滿清水和滴有洗發水的杯口。幾天后觀察洋蔥要部生長的情況。

【《地球》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愛護我們的地球》幼兒園大班優秀科學教案05-13

大班《地球》科學教案(通用15篇)03-03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地球的好朋友——月亮和太陽》10-01

幼兒園大班《地球》教案08-28

幼兒園大班教案《地球的孩子》07-26

幼兒園大班教案《我們的地球》12-28

大班幼兒園科學教案04-11

幼兒園大班教案《地球》(精選15篇)03-15

大班生活科學教案幼兒園生活科學教案03-06

主站蜘蛛池模板: 蓬安县| 体育| 应用必备| 资中县| 安达市| 阿克陶县| 山阳县| 鄯善县| 四平市| 本溪| 应用必备| 博客| 雅江县| 兰考县| 磐石市| 宁河县| 长治县| 郧西县| 长兴县| 陇川县| 南平市| 文化| 西城区| 七台河市| 南江县| 东兰县| 东乡| 长岛县| 辰溪县| 宁陕县| 松原市| 得荣县| 南城县| 同江市| 宜昌市| 张家川| 玉田县| 文成县| 三河市| 临安市| 普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