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關于幼兒閱讀心得體會
在平日里,心中難免會有一些新的想法,寫心得體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這樣能夠給人努力向前的動力。那么寫心得體會要注意的內容有什么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關于幼兒閱讀心得體會,歡迎大家分享。
幼兒園關于幼兒閱讀心得體會1
早期閱讀是指在學前階段,通過大量的圖文并茂的讀物,幫助幼兒從簡單的口頭語言過渡到規范的書面語言,對于幼兒的思維,語言、想象力、個性、習慣等各方面進行綜合培養。早期閱讀可以激發孩子的學習動機和閱讀興趣,提高孩子語言能力。關于如何開展小班早期閱讀,我有以下幾點體會:
一、教會孩子正確的閱讀技巧
學齡前幼兒思維具體直觀,未掌握各種閱讀技巧,常一下翻到前面,一下又翻到后面,不能很好的觀察每一頁畫面上的人物與背景,根據前后畫面暗示用想象補充故事發展空間,對此我采取以下幾種教學措施:
首先利用幼兒的泛靈性,激起幼兒對書本的興趣。如在給幼兒介紹書本時我說到:老師有一位好朋友要介紹給你們,它身上有好多漂亮的圖案,你如果能和他做好朋友呢,就會知道好多好聽的故事,學到很多本領,它的名字就叫做書——以此來引起幼兒對書的興趣,并知道前提必須是做好朋友,要愛護書本。接著便是教幼兒認識書的封面、底面等基本常識,知道用手指輕輕翻書并以兒歌形式傳授給幼兒,讓幼兒在邊念兒歌邊看書的過程中學會閱讀技巧。有了一定的閱讀技巧,幼兒閱讀起來才會更加的有意思。
二、繪本的選擇要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與興趣
本學期我園開展的早期閱讀活動有《狗和猴》、《長長的》、《喳吧喳吧》,《長長的》和《晚上》是我在城里實習時借閱回來的書本,把這些優秀的.文學作品帶回農村幼兒園,拓展我們農村孩子的閱讀面。這些繪本上的圖畫都簡明易懂,來自于幼兒的生活經驗,如《長長的》一繪本中,幼兒了解了各種“長長的”動物和事物;而“晚上”更是幼兒天天都感受到的,這樣尋常的“晚上”卻讓幼兒非常感興趣,它們通過觀察繪本,了解了晚上應該怎么樣,另一方面也鞏固了幼兒的睡覺習慣培養。
三、創造一個寬松的氛圍
幼兒園的早期閱讀以培養幼兒興趣為主,讓幼兒在輕松自主的氣氛中進行閱讀、識字、游戲,其樂融融中無形的進行了教育,用環境來感染幼兒的身心。如在開展活動時,通常我會以游戲的口吻開始,“我帶著故事滑下來咯”、“一輛載滿故事的火車開來咯”等等,隨著這樣有趣的導入,幼兒頓時覺得這樣的閱讀非常輕松。另外,我將大書上的圖片剪下來,以各個角色的特征開展活動,幼兒仿佛在看一場話劇表演,在很輕松的氛圍中展開了閱讀。除此之外,我班還開設了閱讀區,提供不同繪本,以供幼兒在區域活動時自由閱讀繪本并進行交流。
四、抓住一日生活的環節進行閱讀熏陶
除了在集中活動和區域活動開展早期閱讀,我園還充分利用一日生活中其他環節對幼兒進行閱讀熏陶,如幼兒在來園或餐前、餐后等自由活動時間內進行自主的閱讀活動,在午睡起床后的欣賞活動及散步時都可以有意的滲透,在提供錄音帶的同時也提供書本,幼兒耳濡目染,進步地很快,對繪本的興趣也越來越濃厚了。
幼兒園關于幼兒閱讀心得體會2
一看到封面上的四個“蟲”字連在一起,就覺得這本書充滿了童趣、可愛。翻開這個讀本的內容一頁一頁往下看時,就會覺得像一首清新、自然的小品,每一頁圖畫與圖畫就像是一幅慢慢展開的分格漫畫,先是由蟲蟲——蝴蝶——青蛙——魚兒——小朋友,陸續出場的角色將故事一波一波地推進,而且圖畫中也體現的由部分到整體的順序。
其次文本的兒歌也是采取了循環的形式,每一句的末尾和下一句的開頭呼應,非常有利于幼兒進行預測,文字瑯瑯上口,節奏感強,很適合幼兒朗讀。
在知識經驗方面,讀本還展現了不同動物的生活習性、特征和和諧的生活情景,還用了“爬”、“飛”、“跳”、“游”、“跑”多個動詞描繪了小動物的活動方式。
再次游戲的`趣味性也很強。例如:可以準備一些頭飾,將幼兒分成幾組,讓他們分別當“蟲蟲”、“蝴蝶”、“青蛙”、“魚兒”、“小朋友”等小動物,然后讓幼兒邊念兒歌邊學各種動物的運動方式,不但使幼兒可以很快掌握兒歌,還可以鞏固“爬”、“飛”、“跳”、“游”、“跑”多個動詞。也可以準備“蟲蟲”、“蝴蝶”、“青蛙”、“魚兒”和“爬”、“飛”、“跳”、“游”的字卡,請幼兒匹配,說說除了以上的幾種動物外,還有那些小動物也會“爬”、“飛”、“跳”、“游”?
我覺得這是一個很不錯的讀本,相信除了我們孩子們也會很喜歡它。
幼兒園關于幼兒閱讀心得體會3
閱讀的好處是不言而喻的,對于成年人是這樣,對于孩子也是如此。閱讀能夠培養孩子的想象力、增強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擴大孩子的知識面、提高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讓孩子在潛移默化中接受人格的熏陶?梢哉f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將會使孩子一生受益。所以,作為家長,在孩子還不能獨立閱讀的時候,很有必要同孩子一起閱讀,在使孩子養成良好閱讀習慣的同時也融洽了親子關系。
女兒現在四周歲零八個月,她很喜歡看書,每天放學回家都會吵著讓我念書給她聽,就連她上廁所時自己也會抱著一本書翻來翻去,活脫脫的一個“小書蟲”。女兒的“書齡”有四年整,下面跟大家分享一下跟女兒在一起閱讀的心得體會:
第一,選擇與孩子成長階段相符的書籍,使孩子對書籍有興趣。
我給女兒最開始買的書是小本不怕撕爛的唐詩和兒歌,那時她大概七、八個月大。唐詩和兒歌都是那種短小的,但都配有精美的插畫,她很喜歡。雖然那時她不會說話,但每次我們給她背一首唐詩或者兒歌時,她都能準確找到對應的畫面。再大一點兒,她能說單個字的時候,就可以接唐詩和兒歌每句話的最后一個字了。
唐詩和兒歌可以說是我女兒的啟蒙書籍,其實我給女兒買的最多的書是繪本系列。因為繪本中的圖畫部分多數是國內外知名插畫家的作品,孩子在欣賞文字內容的同時,更能身臨其境的融入到故事情節中。女兒的第一套繪本是《小熊寶寶繪本》,作者是日本畫家佐佐木洋子,是在女兒不到一周歲時買給她的。繪本的內容涵蓋了幼兒生活的各個方面:吃飯、睡覺、洗澡、刷牙、穿衣、問好、交友等,符合女兒當時的理解能力和所處成長階段的經歷。通過這一套繪本,她知道了見到別人要問好、打滑梯要排隊、要敢于交朋友、每天要刷牙等等,當然她也這樣做了。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歪歪兔》、《青蛙弗洛格》、《小雞球球》、《小兔湯姆》、《喬比企鵝》、《巴巴爸爸》、《不一樣的卡梅拉》等等每一系列繪本都為我女兒的成長帶來了快樂和幫助,同時也增長了知識。她知道,跌倒了要自己爬起來,玩搶音樂椅游戲輸了也沒有關系,上超市買東西一次只要一個,有時候做事情要勇敢一些,西方一些好玩的節日是怎么一回事兒,F在女兒最喜歡的是《貝貝熊》系列繪本,她特別喜歡其中的《科學飲食》和《見啥要啥》,當她挑食、吵著要買東西的時候,總可以用書中的故事去引導她。當然,不能完全按照書中的情節來要求孩子,書對孩子來說只是起到一個引導的作用。
第二,減少孩子玩電子產品的時間,培養孩子養成看書的好習慣。
伴隨時代的發展,電子產品在每個家庭都比較普及,玩游戲、看動畫片,這幾乎成為了孩子們的最愛。我女兒也喜歡看動畫片,但我會限制她看動畫片的時間,當她不情愿關掉電視時,我會對她說“媽媽可以陪你看書”,她大多時候都會欣然接受?梢姇谒哪恐械牡匚灰哌^動畫片,因為她現在已經養成了每天都要看書的習慣,而這種習慣正是通過最開始對書有興趣,通過每天的堅持讀書而逐漸形成的。雖然看電視、玩電腦也是獲得知識的一種途徑,但對于不到五歲的孩子來說,我還是認為看書要好一些,最起碼這對視力也是一種保護。
第三,要注意讀書時的語調,不要忘了閱讀的初心。
我認為對故事內容生動的表達更能激發孩子對讀書的興趣,因此,我為女兒讀書時會留意故事的情節,增加一些感情進去,每當讀到一些好玩的地方,我讀的`也會比較夸張,這時女兒都會開心的哈哈大笑,也許這就是女兒為什么就讓我給她讀書而不是爸爸的原因吧。說到閱讀的初心,記得在我女兒很小的時候,同事跟我說,給孩子讀書時要用手指著字,一個字一個字的讀,這樣就會認識很多字。剛開始我是這么做的,但我發現在我指著字讀書的時候,她只是在看插圖,那表情可以說是全神貫注,很是沉浸在圖畫世界中的樣子。而且我發現在我一個字一個字指著讀的時候,很難將感情融入進去,故事變得不那么生動了。我認為生動的閱讀才能更被孩子喜歡,也更能使孩子產生興趣,畢竟閱讀的初衷并不是讓她識字,后來就不再指著字了,F在回想一下,如果當
時我一味的要求女兒看著我指的字,她對書很有可能不會有現在這么大的興趣了。
總之,親子閱讀帶給我們很多驚喜,女兒現在有著較好的語言表達能力和理解能力,對于生活中的有些事情她經常能從書上得到一些啟迪,親子閱讀也拉近了我和女兒之間的距離。我會好好珍惜與女兒一起的親子閱讀時光,與女兒共同成長!
幼兒園關于幼兒閱讀心得體會4
3月23日,我有幸參加了全市幼兒早期教育閱讀能力培養研討會,聆聽了上海市嘉定區教師進修學院簡健萍老師《把閱讀還給兒童》的精彩報告,感受頗深。我體會最深的有以下幾點:
一、閱讀的定位
1、閱讀是生活,也就是說閱讀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閱讀是游戲;閱讀像做游戲一樣快樂。
3、閱讀是學習;要把閱讀當成終身的學習。
還講了閱讀的培養目標,要讓孩子成為閱讀的主人,就要做到以下幾點,一是讓孩子有選擇書的`自由;二是有閱讀方法的自由;三是有閱讀時間的自由;四是有閱讀理解的自由;五是有表達方式的自由。又講到興趣,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要讓孩子像愛游戲一樣愛上閱讀,像愛玩具一樣愛上圖書,并且要樹立正確的態度,形成良好的讀寫傾向,一種積極向上的閱讀行為。培養幼兒的讀圖能力,并提出質疑,然后進行思考、復述最終表達出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二、教師的角色
教師首先要把自己當成一個閱讀者,并且細細閱讀,理解作品所要表達的內涵和情感。其次,教師還要做幼兒的陪伴者。最后才是幼兒的指導者。既教師要做幼兒閱讀的榜樣、并進行追隨、觀察。對幼兒進行閱讀活動的指導,教師必須自己喜歡看書,用行動來影響幼兒,在一日活動中能夠讓幼兒參與閱讀區的創設和管理,注重培養幼兒獨立閱讀和口語表達的能力。
三、正確對待閱讀與識字
簡老師講到了閱讀是重在理解,識字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學前兒童對閱讀的理解主要是通過直觀的圖畫,而觀察力、想象力和思考力能促進閱讀能力的發展。識字是認讀書面文字符號,并把書面文字與口語文字一一對應起來,在識字時,兒童只有充分了解文字符號所代表的涵義,識字才能有意義。
通過以上幾點,我深刻認識到,不管做什么,教師首先要給幼兒做一個表率,讀書也一樣,要想讓幼兒愛上閱讀,教師首先要先喜歡上閱讀,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反思自己,這一點做的還不夠。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以這次學習為動力,學以致用。
幼兒園關于幼兒閱讀心得體會5
近一個星期以來,我正在讀《做一個專業的幼兒教師》里的“幼兒園本研修”部分,這部分內容使我了解到為進一步發展幼兒教育事業,我們國家進行多次幼教改革,所有這些努力使我們對幼兒教師專業成長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對幼兒教育進一步明確了方向,同時也進一步掌握了教育規律,對教師的使命有了更深刻的體會,知道要做好一個好老師,好班主任,應該做到“三心二意”。所謂“三心二意”,是指愛心、信心、恒心這“三心”,真情實意、深情厚誼這“二意”,能做到三心二意的老師一定是熱愛孩子,善于研究孩子、會呵護孩子心靈、受孩子喜歡的好老師。
書中談到幼兒園的課程設置、教學形式、教學評價等諸方面的問題都是通過不斷的實踐研究,摸索出來的,以往的一日活動中存在著六多現象,即集體活動多于自由活動,教學活動多于游戲活動,室內活動多于戶外活動,等待時間多,控制時間多,班級人數多。聯系自己的教學,雖然僅是不同往日,幼兒教育更多體現的是以幼兒為本,更具科學性,但不可否認有些時候在教育活動中,因急于求成,過多的干預了孩子的自由學習。老師講的過多,限制了孩子思維的發展。讓孩子失去了自由探索的空間。生活教育中有時缺乏耐心,不是去教孩子做,而是過多的幫孩子做,導致孩子們的自理能力的發展受到了限制。
一個教師不管他唱的有多好,彈得有多棒,也不管他的課上的有多創新,如果沒有很好的師幼關系作基礎,課堂上沒有師幼良好融洽的情感交融,那么,他的教育也是失敗的,只不過是一個人的表演罷了。什么才是好的課程,好的`教育?答案只有一個,就是一切以幼兒的發展為出發點,時刻把孩子放在心中,蹲下身子,用一顆童心與孩子交流,傾聽他們的聲音,順應孩子的年齡特點,說他們聽的懂得話,把教育融進游戲盒生活之中,還給他們自由的天空,讓他們在快樂中健康的成長。
教師的教育對象是活得個體,同時也是一個獨特的個體,教師不能做控制者,一定要在了解孩子生理、心理特點的基礎上再進行教育,靈活的教育個體,促使我們教師在教育孩子的同時也要不多的學習,不斷的向專業方向發展。
【幼兒園幼兒閱讀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幼兒園幼兒閱讀心得體會03-07
幼兒園閱讀的心得體會12-06
幼兒園閱讀心得體會04-02
幼兒園閱讀心得體會07-29
【經典】幼兒園閱讀心得體會11-01
幼兒園閱讀的心得體會08-28
幼兒園管理閱讀心得體會10-08
幼兒園親子閱讀的心得體會02-10
幼兒園分享閱讀心得體會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