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家園共育心得體會
當我們心中積累了不少感想和見解時,就十分有必須要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能夠給人努力向前的動力。很多人都十分頭疼怎么寫一篇精彩的心得體會,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家園共育心得體會,歡迎閱讀與收藏。
幼兒園家園共育心得體會1
作為一名幼兒園教師,我深刻體會到家園共育的重要性。在小班家園共育中,我經常與家長交流、合作,共同關注孩子的生活、學習、成長。在實踐中,我總結了以下的:
一、加強溝通交流
小班幼兒因為年齡小、語言不足,時常無法明確表達自己的需求、感受和想法。因此,教師需要與家長密切溝通,了解孩子在家的情況和家長的期望,以更好的了解孩子的`需求和行為。在接待家長時,我們會詳細介紹班級情況,了解每個孩子的生活習慣、飲食偏好、個性特點和家庭情況等,以更好地為孩子服務。平時,我們也會和家長不定期舉行家長會,使家長更好的了解幼兒園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內容。
二、注重家園互動
家園共育需要教師和家長相互理解、支持和信任。我們鼓勵家長積極參與班級活動,比如勞動節、兒童節、課程展示等活動。在活動中,家長和孩子一起玩、一起學、一起做事,在愉悅的氛圍中增進了家長與孩子之間的親密關系。教師也會結合課程安排,邀請家長到班級中參與課堂教學,促進教師和家長的良好互動。
三、鼓勵家長參與幼兒教育
教師不是孩子的全部,家長也是幼兒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們鼓勵家長積極參與孩子的學習和成長,培養孩子的興趣和潛能。比如,在家長會上,我們會和家長探討孩子的興趣愛好、學習問題,促進家長對孩子的了解和關愛。
四、建立良好的家園關系
良好的家園關系是家園共育的重要保障。我們認為,要想建立良好的關系,就需要教師的真誠和耐心,還需要家長的信任和支持。為此,我們鼓勵教師主動與家長溝通、交流,傳遞正能量,營造積極向上的班級氛圍。同時也給家長留有足夠的自由,讓家長更好地參與到孩子的成長中來。
小班家園共育是幼兒教育的一項重要工作。作為一名教師,我們要時刻注重與家長的溝通交流,鼓勵家長積極參與幼兒教育,建立良好的家園關系。在共同努力下,我們一定能夠更好的服務每一個孩子,幫助他們健康成長。
幼兒園家園共育心得體會2
學習做人:在幼兒園里孩子們要學會了禮貌、學會自控、學會分享等等。進了幼兒園,孩子知道向老師問好,課堂上知道聽老師的口令,知道老師上課的時候,不能隨便在教室里走來走去,不能隨意打斷老師說話。
學習交往:
其實,許多3歲左右的孩子已經有一定的社交經驗,幼兒園又為孩子創造了一個很好的氛圍,教他們怎樣保持友誼,教他們在沒有教師和媽媽幫忙的情況下自己怎樣獨立解決小伙伴之間的沖突。孩子學會怎樣參與別人的活動,看到其他小朋友在玩,他可以上前招呼,你在干什么呀?而不是像過去那樣默默看別人玩,或者一個人自言自語。這樣的社交對于孩子長大之后融入集體大有幫助呢。
學習生活:
在家里,爸爸媽媽看到自己的寶貝略微吃力地干一件事,比如:扣紐扣、梳頭發、拿玩具,總是會忍不住上去幫一把。但是在幼兒園里,老師會引導孩子們在規定的時間里穿好衣服,要求他們在多少時間內到教室外邊排隊。孩子在幼兒園里學會了自己穿鞋,知道上了洗手間之后要洗手。這些簡單的生活自理能力給了孩子相當的自信,也給爸爸媽媽莫大的方便,你帶他出去旅行或去朋友家做客,再也不需要時時刻刻關注著他、幫著他了。
學習適應環境:
不要以為適應環境只是對大人而言,小孩子也是一樣的。初上幼兒園,對于孩子來說,絕對是一個全新的環境,雖說孩子小,但幼兒園也會帶領新入園的孩子“參觀”園所,熟悉環境,做好鋪墊,產生好感,減少孩子的抗拒心理。
學會尊敬老師:
不要以為“尊師”是上了學的孩子才要學的內容,其實,要在剛上幼兒園的時候就要先讓孩子有這個意識。讓孩子在幼兒園里只要遇到老師都會習慣性問候“老師好”,老師反過來夸孩子懂事懂禮貌,在老師這樣的評價下,孩子自然更加喜歡幼兒園。
學會獨立生活:
讓孩子上幼兒園,是為了將來孩子的成長,讓孩子經歷他必須經歷的過程。在幼兒園面對每一個小朋友和每一位老師,是在人為的創造機會讓孩子學習獨立生活的能力。父母不可能永遠陪伴在他的身邊,他要被動地從家長的安排中學會接人待物的能力和獨立生活的能力。這樣,才能在將來成長的路上不至于脆弱無助而變成可憐的`人。
學習照顧自己:幼兒園生活,本身就是讓孩子去學習一些家長沒有時間或者沒有耐心去教育孩子的那些芝麻大點的小事,比如說早晨起來怎么穿衣服和襪子,吃飯時怎么拿筷子,吃完飯后怎么去刷牙,大便之后怎么擦干凈小屁股……所以說,孩子在幼兒園學到的這些生活點滴就是要學會自己照顧好自己。
學會保護自己:孩子在獨立生活的能力中還要學會保護自己。比如吃飯時喝水時要注意別燙著自己、朋友玩耍的時候要注意自身安全,危險動作的游戲不要參與,感覺到危險的時候要學會喊老師相救。在幼兒園之外找不到老師和爸爸媽媽的時候:不跟陌生人說話,不讓陌生人把自己帶走,不吃不喝陌生人給的東西。要記住家長的電話號碼,要找可靠的人(比如警察叔叔)求救。總之,要學會保護好自己,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點。
學習關心別人:幼兒園的生活,其實也是在從小鍛煉孩子的集體生活能力。在一個集體中,能夠學會關心別人,才能得到對方的關心。關心別人,其實也算是關心自己。這個層面的意思,孩子是不能理解的,但是,不管是家長還是幼兒園的老師,引導孩子學會關心別人,就是讓孩子了解關心與愛護,是人與人之間交往相當必然的一項前提條件。
學習幫助別人:幫助別人其實跟關心別人的感覺差不多,有著同一種的解釋: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可是,這一意義,孩子至少要等到長大以后估計才能真正的懂得。但是,引導孩子在有能力幫助別人的時候,要學會伸出手去幫助自己能夠幫助的人,只有這樣,才能夠讓孩子慢慢去體會,真誠地給予別人及時恰當的幫助,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
幼兒園家園共育心得體會3
家庭是寶寶剛剛出生就會接觸的社會生活環境,會對寶寶產生很深遠的影響,孩子的德育也是在家庭環境中培養起來的。德商教育的核心就是孩子健康品格的養成教育。精神成長的富足,會讓孩子的心靈變得更加純粹,一輩子都會受益匪淺。家庭是對孩子進行德育的最重要的地方。
一、為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家庭德育環境
孩子的童年應該是無憂無慮,快樂自在的。到了小學以后,由于是獨生子女,自己的童年沒有人陪自己一起玩耍,小伙伴也挺少,家里也沒有什么小伙伴來,孩子有時會產生孤獨感。所以我作為一個家長,平時會讓孩子多和小伙伴、小朋友在一起,要是旁邊的家庭有小朋友的話,也會邀請小朋友來我家中,或著去別的小朋友家中玩、住。這樣做的`好處就是,要是兒子自己有什么玩具,但是小朋友沒有的話,兒子會主動借給別人。要是小朋友不小心弄壞了,我們也覺得無所謂。這樣孩子就不會由于家中只有自己而孤獨,性格也不會變得孤僻,并且孩子和小朋友一起玩的過程,無形中提高了孩子與人交往的能力。
二、因地制宜,“遇物則誨”
孩子上二年級時的,在課間休息的時候,和小伙伴在走廊上玩耍,嘴唇碰到了操場的滑車上,一下子就流了很多血,也特別痛。我知道了以后馬上趕去學校帶他到醫院治療。兒子跟我講了整個事件的起因,是由于一位小朋友惡作劇扳起了他的腿才碰到了滑車上。看到兒子縫合的嘴唇,我覺得縫在孩子嘴上,疼在我心啊,為了讓孩子也接受教育,我對兒子說:“那個小朋友一定不是故意要傷害你的,是你們不小心造成的,所以接下來和小伙伴玩時一定要注意安全,誰都不要做危險的游戲,所以這件事情就不要太在乎了。”當那位小同學的媽媽得知她的孩子在學校惹了禍趕到學校時,我已帶著孩子從醫院回到學校,我沒有和他媽媽爭吵,心態超級好的說:“沒關系,孩子們還是好朋友。”他的媽媽覺得特別感動,也讓孩子在與小伙伴的交往中學會了謙讓和寬容。自習課上,同學走過,撞掉了他手中的筆,他會說沒關系,然后繼續寫字,碰倒了他正在看的書,他會換個角度接著看,不會與別人爭執,影響學習。
三、寓理于情,寓教于養
小學的時候,我們中午都不回家吃飯,在食堂吃,食堂有什么就吃什么。兒子從小到大穿的都是大人衣服改過的褲子。在慢慢長大以后,穿的還是我的棉衣。我之所以這樣做就是想讓孩子知道穿戴不與別人攀比。假期外出旅游,我們有時候會把錢讓孩子管理,旅途中需要的東西兒子負責。
公交車上看到老年人站著的話會主動讓座。街頭,一根冰糕棍兒他不會隨地亂扔,找到垃圾箱再扔。在家中,家里的家務活一般都是我來做的,可是我會找機會讓兒子和我一起做家務,打掃衛生、整理房間、擦地板,甚至連織毛衣、繡花兒這種女孩兒學的手工活兒,兒子也會跟我一起進行,在勞動的時候,無形中進行著愛與親情的傳遞。大學畢業后,我還專門找了時間,教給了兒子一些烹飪知識,并且兒子也學會了駕車技術,現在特別棒。
【幼兒園家園共育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家園共育心得體會05-24
家園共育活動方案04-25
家園共育的活動教案02-20
幼兒園家園共育活動總結03-10
(優選)家園共育心得體會01-23
家園共育心得體會(精選22篇)08-21
幼兒園家園共育工作計劃04-20
幼兒園家園共育工作計劃11-08
幼兒園家園共育工作計劃8篇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