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科學教育活動方案
為了確定工作或事情順利開展,常常需要預先制定方案,方案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行性的特點。方案要怎么制定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科學教育活動方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園科學教育活動方案1
活動目標:
1、了解、發現轉動并對身體不同部位的轉動產生興趣。
2、在試試、玩玩、做做中積累有關轉動的經驗,體驗操作探索帶來的樂趣和成功感。
3、了解日常生活中轉動的運用,感受現代科技帶給人們的方便。
4、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5、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動準備:
1、人體圖一張、錄音機、磁帶、記號圓點。
2、“轉轉轉”展覽會:筷子、線圈、傘、風車、牙簽、鐘表、卷筆刀、蓋子、轉動玩具、筐子等等。
3、紙片、剪刀、竹簽等。
活動過程:
一、探索身體部位的轉動。
1、老師做轉手腕動作,幼兒初步了解轉動現象。
2、試一試、找一找,發現身體不同部位的.轉動。
3、聽音樂做各種不同的轉動動作,激發幼兒興趣。
二、第一次探索、操作,鼓勵幼兒想辦法轉動物體。
1、用“轉轉轉”展覽會吸引幼兒注意,引導幼兒操作、探索:用什么方法能夠把物體轉動起來?
2、幼兒分組探索、操作,教師適時介入,觀察引導。
3、交流操作探索的結果。
三、第二次操作、探索,引導幼兒發現轉動時的有趣現象。
1、在玩的過程中,共同探討和發現轉動時的有趣現象。
2、互相交流:你發現了什么有趣的現象?
四、了解日常生活中轉動的運用:你知道生活中有哪些東西運用了轉動?它們的轉動能帶給我們什么好處?
五、動手制作陀螺,結束活動。
幼兒園科學教育活動方案2
【內容與要求】
1、在觀察、實驗、比較中發現鞋底的秘密,有探索鞋底秘密的興趣。
2、初步感知摩擦力,了解摩擦力在生活中的運用。
【活動重點】
發現鞋底花紋、功能的不同。
【活動難點】
理解摩擦力。
【材料與環境創設】kt板,ppt。
【活動流程】
交流發現——感知討論——留疑引探
【活動過程】
1、交流發現。
。1)前幾天,姚果言穿了一雙新鞋,他呀可喜歡了。你們喜歡自己的鞋子嗎?為什么?(幼兒自由發言)
。2)歸納:原來有的鞋子鞋面的顏色很漂亮,有的鞋子樣子很特別,有的鞋子穿起來很方便……。
(3)我也發現了一個秘密,你們想知道嗎?我發現的秘密在鞋底(出示鞋底),鞋底有什么秘密呢?(幼兒觀察回答)
。4)你們的鞋底有什么呢?(幼兒自由觀察自己的鞋子)
。5)幼兒交流發現的鞋底的秘密(圖案、線條等)。
(6)小結:原來每雙鞋子的鞋底都有花紋,有的是線條、有的'是圖案等。(ppt演示)
2、感知討論。
(1)為什么鞋底都要有花紋呢?(幼兒猜測:好看……)
。2)如果鞋底沒有花紋會怎么樣呢?(幼兒繼續猜測)
。3)我們來做個實驗:
介紹實驗方法:用kt板貼在鞋掌部位,然后在地上搓搓,是什么感覺?然后再拿掉kt板,再搓搓,是什么感覺。
思考:兩次搓地板的感覺一樣嗎?有花紋是什么感覺?沒有花紋是什么感覺?
(4)幼兒實驗。
。5)幼兒交流。
。6)小結:原來鞋底有了花紋,可以增加摩擦力,這樣走路就不容易滑倒,更安全了。
3、留疑引探。
。1)ppt演示:老師還帶來了幾雙特別的鞋子,看看:這些是什么鞋子?它的鞋底有什么特別的地方?為什么要這么設計?
(2)幼兒交流。
。3)梳理:釘鞋的鞋底有釘子,可以增加摩擦力,這樣使運動員跑步更穩;溜冰鞋、冰鞋的鞋底有輪子或者刀子,可以減少摩擦力,可以讓人走路走得更快,但這種鞋子也比較危險,要經過訓練才可以穿。
。4)小結:原來根據人們不同的需要,鞋子被設計成了各種樣子,有的增加摩擦力讓人走路更穩、更安全,而有的減少摩擦力,讓人走得更快。你們知道,生活中還有哪些東西在設計的時候也是增加摩擦力或者減少摩擦力的嗎?
幼兒園科學教育活動方案3
活動目標:
1、知道一些水生的名稱及其生活習性。
2、知道要保護水的清潔環境。
3、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活動準備:
1、觀看有關內容的動物世界錄像或圖片。
2、紙、筆等。
活動過程:
1、談話,引入活動。
問:你知道有哪些動物生活在水中,它們的名字叫什么?
2、觀看有關內容的.動物世界錄像或圖片,幼兒認識水里的動物。
(河里的、池塘里的、海洋里的)
3、布置三個環境(海洋、河、池塘),幼兒繪畫自己喜歡的水生動物,送它們回家。
4、討論:為什么要這樣放?它們有哪些共同的特點?
5、教師小結。
活動延伸:
續繼探索了解有關水生動物的知識。
幼兒園科學教育活動方案4
活動目標:
1、能大膽觀察蝸牛,學習用多種方法來觀察。
2、敢于探索,發展觀察能力。
3、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現。
5、激發幼兒樂于探索科學實驗的樂趣。
活動準備:
1、每組觀察工具若干:小棒、玻璃片、瓶子、木片等
2、記錄紙筆若干
活動過程:
1、談話:春天的小動物
――讓孩子們講講自己對春天的'動物的認識
2、戶外:找蝸牛
3、觀察蝸牛
A:引導孩子們觀察蝸牛。
――讓孩子們用眼睛看,用各種工具來觀察,并把自己的發現及時的記錄。
B:分享個自的經驗
4、介紹“我知道的關于蝸牛的知識”
5、講講“我對蝸牛一些的問題”
6、小結
幼兒園科學教育活動方案5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探索飛“飛盤”的不同方法,以及探索不同形狀的飛盤與距離遠近的關系。
2、培養幼兒勤于探索、樂于發現的科學精神,激發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3、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活動重難點:
探索飛飛盤的方法、不同形狀的飛盤與距離遠近的'關系
活動準備:
三角形、圓形、長方形飛盤各8個、裝飾好的飛盤3個、黑板、活動場地安排
活動過程:
一、玩飛盤
1、出示3種形狀的飛盤,鼓勵孩子自由玩
2、小結玩的多種方法,引出方法――飛飛盤
二、探索飛的方法
1、同種形狀兩兩結對飛飛盤,比一比誰飛的遠
2、小結飛飛盤的多種方法
三、探索誰飛的遠
1、3人一組(三角形、圓形、長方形)用科學的方法飛飛盤,比一比誰飛的最遠
2、集中交流:哪個飛盤飛的最遠,為什么?
3、小結:圓形飛盤在飛的時候轉的很快,空氣寶寶推它的力量就很小,飛的也就遠了。長方形、三角形飛盤在飛的時候轉的比較慢,空氣寶寶推它的力量就比較大,所以就飛的近了。
四、活動延伸
看老師的飛盤漂亮嗎?請你們也給飛盤打扮一下,再來玩玩。
幼兒園科學教育活動方案6
活動目標:
1、了解瓢蟲的外形特征,初步了解瓢蟲的命名方式。
2、學習用目測撕的方法撕出瓢蟲的外形特征,鍛煉手部動作的靈活性。
3、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活動準備:
各色手工紙,糨糊,抹布,瓢蟲圖片若干。
活動重難點:
活動重點:學習制作瓢蟲。
活動難點:瓢蟲的命名方式
活動過程:
(一)圖片導入
出示圖片
1、提問:你們看,今天老師請來了誰(瓢蟲,先出示7星,介紹完之后再引出它還有很多朋友,我們來看看它們長的什么樣?)
2、你們仔細看看,他們長得哪些地方是一樣的,哪些地方是不一樣的?(形狀一樣,背上的'花紋不一樣)
3、小結:瓢蟲是一類非常漂亮的甲蟲,圓圓的身體,鞘翅光滑或有絨毛,通常黑色的鞘翅上有紅色或黃色的斑紋,或紅色、黃色的鞘翅上有黑色的斑紋,但有些瓢蟲,鞘翅黃色、紅色或棕色,沒有斑點;體長通常在1-15毫米之間。
4、逐一介紹瓢蟲:這只背上的花紋是怎么樣的----它叫瓢蟲(7星是益蟲,其它都是害蟲)。
5、教師小結:我們見到或捉到瓢蟲時,往往會數一數鞘翅上的斑點數,隨后會說幾星瓢蟲,有時這種方法真的管用。因為瓢蟲的種類很多,不易記住名字。一般只要數一數鞘翅上的斑點或條紋,說幾星或幾條瓢蟲就可以對69.2%。不管怎么樣,我們看到瓢蟲時,還是要數一數它的星點數。
(二)制作瓢蟲
1、講解方法:
(1)教師出示范例作品:
――“看看這只是什么瓢蟲?”
“這張作品看上去和平時的剪紙作品有什么不一樣?”
(2)幼兒議論,教師告訴答案是用目測徒手撕的作品,所以瓢蟲的邊線不像用剪刀剪出那樣光滑。
2、嘗試新方法:
(1)教師講解目測徒手撕瓢蟲的方法:
可以將紙對折撕出完整瓢蟲身體。
可以將瓢蟲的身體分開表示在飛。
撕貼完成后,添上瓢蟲的花紋、眼睛、觸角。
(在粘貼瓢蟲時,要呈現瓢蟲的不同方向,使畫面生動。為表示瓢蟲在飛時,可以粘住瓢蟲一半的翅膀,另一半翅膀向外翻折。)
(2)幼兒操作練習,教師巡回指導。
3、展示欣賞
幼兒介紹自己作品,欣賞同伴作品。
(這只是誰做的,這叫什么瓢蟲,哪里最可愛,我們給他取個好聽的名字)
幼兒園科學教育活動方案7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了解故事內容。
2、知道月亮時圓時缺一起幼兒觀察月亮的興趣。
3、說說自己心中的月亮。
教學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幫助孩子了解月亮時圓時缺的事實。
活動難點:幫助孩子根據圖片講述故事。
活動準備
自制夜晚背景圖,月亮變化圖,游戲相關的各種小衣服卡片。
活動過程
一、說說“我”眼中的月亮
教師引導孩子回想以前見過的月亮是什么樣子的.(提問:“小朋友都見沒見過月亮啊?見過那見過的月亮都是什么樣子的呢?)
各抒己見,說一說思考的結果(能體現《綱要》中說的:”發展幼兒語言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并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
二、聽聽月亮姑娘的故事
剛才小朋友們都說了自己見過的月亮,那我們都是在什么時候見過月亮的呢?為什么晚上才能見過月亮呢?我們的月亮姑娘最近發生一件有趣的事情,我們看看都發生了什么事情。
展示圖片讓孩子們所說圖片中看到了什么?你們覺得發生了什么事情呢?然后教師在孩子們講述的基礎上擴充故事
三、想想月亮姑娘
月亮姑娘有沒有做成衣裳啊?那個小朋友知道月亮為什么沒有做成衣裳?
那小朋友說說看,為什么月亮姑娘只能晚上才能出來啊?太陽公公出來了,月亮姑娘沒有衣裳可怎么出門。∷懿荒艹鲩T?(沒有衣服是不能出門的,小朋友們出門來上幼兒園都要穿上漂亮的衣服對不對?)
總結:原來月亮姑娘每天都在變化,所以,她現在還穿不上合身的衣服,你看白天太陽公公出來了,她不好意思出來,只能晚上才悄悄地露面
【幼兒園科學教育活動方案】相關文章:
幼兒園科學教育活動方案05-16
幼兒園科學教育活動方案01-31
科學教育活動方案04-25
幼兒園科學教育活動方案(精選6篇)03-23
幼兒園科學教育活動方案5篇01-31
幼兒園科學教育活動方案(5篇)01-31
幼兒園科學教育活動方案6篇03-16
幼兒園科學教育活動方案(6篇)03-16
幼兒園科學教育活動方案7篇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