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无码作爱视频,女厕厕露p撒尿八个少妇,精品人妻av区乱码,国产aⅴ爽av久久久久久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案

時間:2024-06-25 11:33:43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案15篇(精)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我們應該怎么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案 ,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案15篇(精)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案 1

  活動目標:

  1、對中草藥產生興趣。

  2、認識幾種常見的中草藥,知道它們可以治病。

  3、知道中草藥最早是中國人發現并使用的,增強幼兒的民族自豪感。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家長與幼兒一起收集些常見的中草藥實物,并知道其名稱與作用。

  2、課件

  (1):中草藥的由來與采制。課件

  (2):可以用作中草藥的各種動植物及礦物質等。課件

  (3):李時珍及《本草綱目》。

  3、準備一些常見的中草藥活動流程:

  一、導入部分師:

  前幾天,老師讓你們和爸爸媽媽一起收集些中草藥,這幾天小朋友帶來了這么多的中草藥,你在哪兒找到這些中草藥的呢?你還在什么地方見過中草藥?引導幼兒聯系已有的生活經驗想一想,說一說,從而激發幼兒探究中草藥的愿望。

  二、展開部分

  1、引導幼兒認識一些常見的中草藥名稱及作用師:老師把大家收集到的中草藥布置成了一個小小的藥店。現在,老師想請小朋友們來仔細看一看、摸一摸、聞一聞這些藥材,看看你認識多少種呢?它們叫什么名字?都有什么作用?是植物類的還是動物類的呢?一會兒老師請你來給大家介紹一下。(幼兒自由觀看)

  (1)提問個別幼兒,介紹自己認識的藥材的名稱及其功效。

  (2)教師介紹名貴藥材——靈芝師:老師也認識一種藥材,它是生長在山林中的一種植物,是一種非常名貴的藥材,你們知道是什么嗎?它叫靈芝,可以治很多病,還可以增強抵抗力,延長壽命呢。據說千年靈芝還可以讓快要死去的人活過來呢,神奇吧!小結:原來,植物做成的藥材是對我們的身體健康有幫助的,有些還可以治病呢!

  2、了解中藥的由來與采制師:小小的植物也能治病,是哪個國家的人這么聰明發現的呢?我們一起來看下面的課件你就會找到答案的。播放課件

  (1)師:現在大家知道了嗎?對!就是我們的祖先發現的,是我們中國人最早發現植物可以治病的,所以我們稱這些藥物為中藥。你覺得我們祖先聰明嗎?他們的確非常聰明,不僅發現了有些植物可以治病,而且還發現了許多動物和礦物質也可以做成藥材用來治病呢!那么,哪些地方可以找到這些做成藥材的動植物和礦物質呢?播放課件

  (2)師:原來,大自然中到處都可以找到用來制成中藥的動植物和礦物質呢,又方便又便宜,而且對我們的身體健康還有很大的幫助,所以,我們離不開大自然,我們要保護好大自然。

  3、介紹中藥名醫李時珍及其著作《本草綱目》播放課件

  (3)師:在明朝,有個非常有名的'大夫,叫李時珍,為了給老百姓尋找治病的藥材,不怕苦,不怕累,帶著徒弟走遍了千山萬水,親自嘗盡各種奇花異草,最后終于編寫了著名的醫藥用書《本草綱目》,這本書里面記載了一萬多種中草藥的作用,是我國醫藥寶庫中的珍貴產物。因為中藥的副作用特別小,所以很多外國人十分佩服我們中國的中醫藥,也來學習我們用中藥來給病人治病。李時珍爺爺真是一個了不起的中國人呀!

  三、結束部分師:

  這節課我們一起學習了很多關于中草藥的知識,誰能告訴大家這節課你學到了哪些關于中草藥的知識?個別幼兒發言,教師總結(如:靈芝是名貴藥材,中草藥是中國人發現的,李時珍是一位名醫等等)。

  四、拓展延伸:

  組織幼兒參觀附近的中藥店,增加對中草藥的親身體驗。沒有條件參觀中藥店的幼兒園,教師可以創設一個區域,請幼兒進行中藥店的游戲。小結及反思:科學研究應從幼兒身邊事物開始,引導他們關注周圍生活和常見事物,發現其中的趣味和奧妙,這有利于激發幼兒的好奇心。本次活動從幼兒熟悉的幾種常見中草藥入手,激發幼兒的探究欲望,并通過參觀實物、觀看課件等多種形式,層層遞進,讓幼兒了解中草藥的有關知識,從而達到活動目的。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案 2

  活動目標:

  1、了解動物為了生存而采取的用保護色進行自我保護的方法。

  2、能積極探索、發現動物保護色以及保護色在生活中的應用,會用連貫的語言大膽表達自己的發現。

  3、感受動物保護色的神奇,萌發探究動物保護色的愿望。

  活動重難點:

  重點:了解動物為了生存而采取的用保護色進行自我保護的方法。難點:能積極探索、發現動物保護色以及保護色在生活中的應用。

  活動準備:

  《熊二捉迷藏》課件、有關動物保護色及應用的課件和錄像、磁性黑板、森林背景圖、動物圖片、背景音樂等。

  活動過程:

  1、以游戲“捉迷藏”導入,在情境中激發幼兒了解對動物保護色的興趣。

  1課件演示,引導幼兒說出熊二衣服的特點。

  (2)繼續演示課件,以“熊二捉述藏”的形式引導幼兒說出熊二兩次躲藏的位置并進行標注。

  教師小結:熊二為了隱藏自己,它躲藏的地方與身上的衣服顏色和花紋差不多。

  2、動物搜尋,在探索中發現、了解并交流不同動物的保護色,感受保護色的神奇。

  (1)繼續以“捉迷藏”情境引導幼兒觀看錄像,了解動物保護色。

  引導幼兒觀察發現;都有誰?藏在什么地方?

  教師小結:這些顏色是動物用來保護自己的',是它們的保護色。

  (2)請幼兒幫小動物利用保護色玩“捉迷藏”,引導幼兒觀察、操作,進一步理解保護色。

  (3)課件展示,經驗分享,引導幼兒了解其它動物的保護色。

  討論:你還知道哪些動物有保護色?

  教師展示各種動物課件,進一步了解不同動物的保護色,豐富幼兒對保護色的認識并進行小結。

  3、視頻欣賞,在分享中提升幼兒經驗,了解動物的不同保護色。

  (1)觀看視頻“變色龍”,了解變色龍保護自己的特殊方法。

  (2)觀看過程中提問:它變成了什么顏色?引導幼兒觀察并表達自己的發現。

  教師小結:變色龍的保護色更神奇,它的皮膚會隨著周圍環境的變化而變化,來保護自己。

  4、播放課件,聯系生活,了解人們對保護色的利用。

  (1)猜猜看:以穿不同服裝的軍隊在森林里行軍打仗為例子,引導幼兒思考:“他們誰能取勝,為什么?”

  (2)播放錄像,引導幼兒通過視頻驗證自己的想法。

  (3)結合課件,拓展幼兒經驗,加深幼兒對保護色的了解,并進行小結。

  5、以游戲鞏固對保護色的認識,進一步體驗探索的快樂。

  游戲“快樂大躲藏”,引導幼兒在活動室尋找隱藏的動物,并通過動物自身的保護色進行躲藏。

  活動延伸:

  1、引導幼兒到戶外玩“捉迷藏”的游戲自然結束活動。

  2、鼓勵幼兒與家長一起探索動物保護色的知識,并充分利用保護色進行奇思妙想。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案 3

  一、教學目標:

  1、幼兒認識芋艿,了解芋艿

  2、培養幼兒勞動的能力,學習刮芋艿的技能

  3、幼兒體驗勞動的艱辛,享受勞動的成果

  二、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認識了解芋艿

  2、難點:體驗勞動的艱辛

  三、教學準備:實物芋艿芋艿生活過程的圖片刮芋艿的工具小布袋一只

  四、流程:激起興趣、觀察芋艿、認識芋艿、參加勞動、享受勞動成果、延伸部分

  五、教學過程:

  (一)出示小布袋(引起幼兒的興趣),請幼兒猜一猜小布袋里有什么

  1、請個別幼兒猜或者上來摸一摸小布袋了到底是什么東西。

  2、把布袋里的芋艿倒入小籃子里,讓幼兒明白小布袋里的東西原來是芋艿。

  (二)告訴幼兒芋艿的名字,yu(第四聲)nai(第三聲)(觀察芋艿)

  a、老師:今天芋艿說要和我們做朋友,小朋友高興不高興。請幼兒到后面的桌子上觀察芋艿,教師提醒幼兒摸摸、搓搓、抱抱、看看芋艿。

  b、組織幼兒坐到前面的.小椅子上。

  (三)認識芋艿

  1、老師:剛才小朋友都與芋艿做了好朋友是不是?現在老師要問問你們了:

  a、你們看見的芋艿是什么形狀的,(老師出示一個芋艿)象什么呀?

  b、芋艿是什么顏色的?(深咖啡色的)肉是什么顏色的?

  c、摸上去的感覺怎么樣?(毛毛糙糙的)

  d、毛毛糙糙的是芋艿的什么?

  芋艿的皮是怎么刮下來的?需要什么工具?(分別出示幼兒所講的工具)老師可以出示幼兒想不到的硬幣、調匙等(碎碗片、瓶蓋子)

  2、小朋友知道芋艿是怎么長出來的嗎?老師講一個“芋艿的”給你們聽好嗎?老師講述,并根據情節分別出示圖片。(芋艿生長過程的圖片)

  3、芋艿的用途,作用

  老師:農民伯伯為什么要種芋艿?

  讓幼兒了解,芋艿除了吃以外還可以做玩具,葉柄當飼料。(分別出示芋艿做的玩具)

  (四)幼兒參加勞動,體驗勞動的艱辛

  1、老師:今天,廚房里的阿姨買了許多芋艿,想請我們小朋友幫忙刮一下皮,你們愿意嗎?

  2、幼兒參加刮芋艿勞動,提醒幼兒注意安全、衛生。

  3、請個別幼兒把刮好的芋艿送到廚房

  4、幼兒討論勞動的感受,累不累,小手癢不癢。

  教育幼兒要珍惜勞動成果,平時多幫父母參加勞動,不隨便消費飯菜等。

  (五)享受勞動成果

  讓幼兒品嘗煮芋艿

  (六)延伸部分

  教幼兒做芋艿玩具。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案 4

  活動目標:

  1.通過嘗試活動,使幼兒發現肥皂的外形特處和用途。

  2.引導幼兒嘗試運用各種感官司感知多種多樣的肥皂。

  3.通過吹泡泡活動,增添幼兒的樂趣。

  4.培養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在活動中大膽創造并分享與同伴合作成功的體驗。

  5.通過實驗培養互相禮讓,學習分工合作的能力。

  活動準備

  1.形狀、顏色、氣味不同的洗衣皂、香皂、藥皂、嬰兒皂每組一份。

  2.臟手絹若干,臉盆四只。

  3.吹泡泡玩具人手一個。

  活動過程

  (一)嘗試一:引導幼兒觀察肥皂的外部特征,運用多種感官感知多種多樣的肥皂

  1.請小朋友試著摸一摸、看一看、聞一聞,筐中的肥皂是什么形狀、什么顏色、什么味道。

  2.幼兒動手嘗試,教師引導、鼓勵幼兒運用不同的感官司進行嘗試。

  3.請幼兒相互說一說自己的發現,并鼓勵幼兒把自己的發現介紹給大家。

  4.師生共同部結:肥皂有各種各樣的顏色,各種各樣的形狀,各種各樣的味道。

  (二)嘗試二:洗手間

  1.提供四盆水,肥皂若干

  教師提問:手絹臟了,你們能把它變干凈嗎?

  2.幼兒嘗試洗手絹,教師個別指導,同時引導幼兒觀察洗的過程中手絹和水的變化,感知肥皂的.用途。

  3.討論:肥皂的用途。

  4.總結。

  (三)嘗試三:游戲“吹泡泡”

  出示吹泡泡玩具,幼兒動手嘗試,引導并鼓勵幼兒吹出又大又多的泡泡。

  小朋友在歡樂中結束活動。

  教學反思:

  在整個活動中利用幼兒的好奇心引起他們的學習興趣,并且達到了預期目標,效果非常好,甚至超過了預期效果。整個活動既讓幼兒體驗了實驗成功時的快樂、增強了自信心,也知道了保護環境的必要性,同時也培養了幼兒的觀察力及動手操作的能力,這個活動在中班開展是非常有意義和有必要的。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案 5

  活動目標:

  1、觀察發現生蛋和熟蛋的不同。

  2、喜歡參與觀察和操作活動。

  活動準備:

  生蛋熟蛋若干。

  碗若干個。美工刀一把。

  活動過程:

  1、找一找。

  今天,兩個蛋寶寶要來和我們玩捉迷藏的.游戲,我們來找一找它們誰是生蛋寶寶,誰是熟蛋寶寶。

  請個別幼兒上來摸一摸、看一看、搖一搖,它們是否有不同的地方。

  教師根據自己的觀察、判斷,給熟蛋寶寶貼上紅五角星。

  2、比一比。

  出示一個生蛋和一個已貼好紅五角星的熟蛋。生蛋和熟蛋寶寶要進行轉圈比賽,看誰轉的時間長,我們一起來做裁判好不好?

  教師在桌子上同時轉動兩個蛋,請幼兒仔細觀察它們轉動情況。

  誰得了第一名?為什么?我們把生蛋寶寶磕在碗里,再把熟蛋寶寶剝開,再用刀對切,看看生蛋寶寶和熟蛋寶寶有什么不一樣。

  教師可以多切幾個熟蛋寶寶,多磕幾個生蛋寶寶,供幼兒觀察,還可以請幼兒看一看、晃一晃,拿手指碰一碰,探索生蛋寶寶和熟蛋寶寶的不同。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案 6

  一、活動目標

  1、幼兒通過自主探索動手操作,感知6的分解組成,掌握6的5種分法。

  2、在感知數的分解組成的基礎上,掌握數組成的遞增、遞減規律、互相交換的規律。

  3、培養幼兒對數學的興趣。

  二、活動準備:

  PPT 教案

  三、活動過程

  1、情景導入:兔媽媽、兔妹妹、兔哥哥一家

  2、游戲:《分胡蘿卜》

  進行簡單的分胡蘿卜游戲,初步進行分解游戲。

  3、教師小結:

  共同回憶6的全部分解,了解分解二字的含義。

  4、練習游戲《圖圓點、填分解》《填上缺少的點》

  共同進行游戲,鞏固6的分解。

  5、活動結束

  教學反思:

  數的組成是數概念教育內容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本學期大班的孩子們已經學習過了《5以內各數的組成》,對于數的組成他們也已經有了一定的經驗。在日常的`教學中發現,平時執教這樣的活動所運用的教育過程與手段都注重記憶與訓練,于是在選材后思考:如何增強活動的趣味性,運用操作和游戲覆蓋傳統的記憶和訓練。不要花哨要實用;不要枯燥要趣味。在本次活動中時刻遵循著這個原則。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案 7

  【活動目標】

  1.通過操作,了解十二生肖所包括的動物、順序及十二生肖的循環特點。

  2.在常識活動中激發大班幼兒的嘗試興趣,培養幼兒的嘗試精神。

  3.培養幼兒對屬相的興趣,激發幼兒的民族自豪感。

  【活動準備】

  1.投影儀及十二生肖的投影片。

  2.幼兒每人一件屬相掛件及頭飾。

  3.操作卡片人手一套。

  4.錄音機及磁帶。

  【活動過程】

  一、了解十二生肖

  1.教師指著胸前的掛件,問:小朋友你們知道老師胸前掛的是什么小動物?因為劉老師屬蛇所以我掛了一條小蛇的掛件,小朋友誰知道自己屬什么?你們家里人屬什么?

  2.人的屬相有哪些動物?一共有多少?邊出示投影邊認識十二生肖的名稱。

  3.這些屬相中哪些動物是我們看到過的,為什么會有“龍”這個屬相呢?幼兒自由討論。

  教師小結:十二生肖是我們中國人在很早以前就發明的,每年都用一種小動物作為標志,一共有十二種生肖,生肖就是屬相,知道了自己的屬相就能推算出自己的'年齡。

  學習詞:生肖、屬相。

  二、通過投影、故事,嘗試了解十二生肖的排列順序

  1.聽錄音故事“十二生肖”。

  教師邊放投影邊提問:故事的名稱是什么?十二生肖包括哪些動物?它們是按什么順序排列的?

  2.幼兒嘗試講述十二生肖的順序。

  3.欣賞兒歌“十二生肖”。

  鼠、牛、虎鉆山洞,

  兔、龍、蛇爬大山,

  馬、羊、猴練跨步,

  雞、狗、豬練跳高,

  按著次序排好隊,

  鍛煉身體爭第一。

  三、講解十二生肖的循環規律

  1.一個屬相表示多長時間?十二生肖排完了怎么辦呢?

  2.放投影提問:小紅屬馬,姚爺爺也屬馬,這是怎么回事呢?

  3.今年出生的人屬什么?去年呢?明年呢?

  老師小結:一年是一個屬相,同一年出生的人屬相相同,十二個屬相排完了,又從頭排起,十二年循環一次。

  四、幼兒操作嘗試

  給十二生肖排隊,看誰排得又對又快,老師巡回指導。

  五、音樂游戲“十二生肖”

  幼兒帶上頭飾,進行表演,游戲結束后,幼兒模仿十二種動物的任何一種動作走出教室。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案 8

  活動目標:

  1、學習用天平稱測量物體的輕重。

  2、知道物體的輕重與許多因素有關。

  活動準備:分類盒、天平、積木、彈子球、塑料球、棉花、幼兒數學用書《輕與重》。

  活動重點:學習分辨物體重量的輕與重。

  難點:幼兒動手操作測量物體的輕與重。

  活動過程:

  1、積累有關物體輕重的感性經驗:

  請幼兒運用已有經驗比較物體的輕重。

  -----“這些物體是一樣重的嗎?”

  鼓勵幼兒用手去掂分量。幫助幼兒發現物體的輕重是相對的。有的物體的輕重差別很小,很難用手掂出來。

  出示兩件重量接近的物品。

  -----“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這兩種物品哪個重哪個輕?”

  2、介紹測量工具-----天平:

  幼兒嘗試用天平測量物體的'輕重,介紹天平的用法,準星必須居中,拿放要輕。

  ----“猜一猜這兩樣東西哪個輕哪個重?”

  請幼兒嘗試用天平測量驗證。

  3、選擇體積相同質地不同的物品比輕重,理解物體輕重與質地有關:

  出示大小不同的兩個盒子(大盒子里放棉花,小盒子里放鐵塊)。讓幼兒猜哪個輕哪個重,然后用天平驗證。

  請幼兒做幼兒用書《輕與重》中的練習。

  延伸活動:幼兒進行操作活動:比比誰重誰輕。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案 9

  活動目標:

  1、通過實驗比較,知道生活中常見的導電材料。初步了解電池數量與電珠發亮程度的關系。

  2、知道實驗驗證的重要性以及培養與同伴合作的意識。

  3、能在集體面前大膽發言,積極想象,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4、能認真傾聽同伴發言,且能獨立地進行操作活動。

  活動準備:

  干電池電珠鐵絲鋼絲鋁線橡皮管塑料管紙棒手電筒記錄紙筆活動過程:

  一、出示手電筒,引導幼兒探究手電筒發光的基本原理。

  目的:通過手電筒的'發亮現象,讓幼兒初步知道導電材料有什么作用,激發幼兒的探索興趣。通過教師的實驗示范,讓幼兒知道電珠發亮實驗是如何操作的。

  (1)問題討論:手電筒怎么會發光?

  (2)教師演示電珠發光的實驗,引出導電材料這一名詞。

  二、實驗:尋找能通電的導線目的:讓幼兒通過電珠發光實驗的結果比較,找出一些常見的導電材料。初步感知在常態下金屬材料不是都能導電的現象。

  出示生活中一些常見的材料,激發幼兒探究哪些是導電材料的興趣。

  幼兒進行尋找導電材料的實驗實驗結果分享與交流實驗結果總結:金屬是可以導電的。

  進一步驗證實驗結果:金屬材料是否都可以導電?

  三、電池數量與電珠發亮程度的系列實驗目的:

  通過實驗設計與驗證,讓幼兒更深刻地知道了電珠發亮與電池的關系,更讓幼兒進一步感受到了實驗驗證對實驗結論的重要性。

  引導幼兒觀察"相比較一節電池,兩節電池能使電珠更亮"的現象。

  (1)驗證第一次結論:電池越多,電珠越亮。

  驗證第二次結論:每節電池必須正負極相連擺放,電池越多,電珠越亮。

  問題討論:為什么電池連接得那么多,電珠卻不亮了?

  (引導幼兒感受燒壞的電珠的溫度,引出安全用電的知識。)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案 10

  設計意圖:

  這是一節極為普通的科學活動,把介紹蚯蚓作為主要的教學目的,沒有花哨的準備和內容,也未把一些先進的教學理念結合其中,但這節普通的課卻運用了先進的教學設備――多媒體。把蚯蚓的各部分特征展示給幼兒,讓幼兒直觀而又全面的接受知識,同時,取得了用圖片教學所無法達到的效果。在本節課中,又利用了因特網,隨時解決幼兒所提出的、想知道的各類問題,滿足了幼兒的.求知欲望,同時也解決了教師對知識了解不全面,從而面對幼兒提問時束手無措的情況。

  教學目標:

  1、了解蚯蚓的外形特征,知道蚯蚓的一些有趣的事情。

  2、充分感受因特網為日常生活帶來的方便。

  教學準備:

  1、教學課件。

  2、事先聽過《小蚯蚓找媽媽》的故事。

  教學過程:

  一、謎語引出課題。

  細細長長像條蟲,沒手沒腳會勞動;天天躲在泥土中,鉆來鉆去把土松。猜猜這是什么?(點擊謎底)

  二、蚯蚓的特征。

  用多媒體課件詳細介紹蚯蚓的各部分特征。

  教師小結:蚯蚓的身體細長,圓圓的、光滑、柔軟;全身由許多環節組成,頭較尖,嘴長在身體最前面。它沒有眼睛、鼻子和耳朵,也沒有腳,是靠身體的一伸一縮向前移動的。

  三、蚯蚓的用途。

  用多媒體課件了解蚯蚓各種不同的作用。

  四、游戲“蚯蚓愛吃什么”

  請幼兒根據蚯蚓的愛好有鼠標挑選蚯蚓愛吃的食物。

  五、延伸活動。

  用因特網查找關于蚯蚓的資料。

  1、師:你們想知道蚯蚓的哪些事情呢?(教師記錄)

  2、師生共同上網查找資料。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案 11

活動目標:

  通過實驗,讓幼兒簡單了解滅火器滅火的奧秘。

  活動準備:

  1、一次性杯子若干, 2至3厘米的短蠟燭若干,打火機,滅火器。

  2、醋,小蘇打,水。記錄用的筆和紙。

  過程實錄:

  1、出示滅火器,激發興趣。

  師:這是什么?我們用它來干什么?

  幼:這是滅火器,滅火用的。

  師:說起滅火器滅火,這兒還有一個故事呢。

  (教師講述故事《滅火比賽》,激發幼兒的探索欲望)

  2、第一次操作。

  師:滅火比賽就要開始了,我們請運動員上場。(教師出示操作材料:水、醋、小蘇打,依次介紹“運動員”名稱,幼兒拍手表示歡迎“運動員”入場。)

  師:今天的比賽是這樣的,我們把蠟燭點燃放在三只杯子底部,分別請水、醋、小蘇打來滅火,以蓋住杯底為準。比賽前請你猜一猜誰能把火給滅了?把你的想法記錄下

  (1)、幼兒預測實驗結果,用自己看得懂的標記作記錄。

  師:誰來說說,你是怎樣記錄的?

  幼:我用“X”表示不能滅火,用“V”表示能把火給滅了。

  幼:我用“O”表示能滅火,“△”表示不能滅火。

  (2)、幼兒分組操作進行驗證,并記錄操作結果。

  師:剛才記錄的只是我們的猜測,到底誰能滅火,要試過才會知道,現在就讓我們來看看,誰才是真正的滅火大王。

  (幼兒操作,教師提醒幼兒邊操作邊記錄,并要求幼兒倒入水、醋、小蘇打的時候要小心,不能碰到火,以蓋住杯底為準。絕大多數幼兒操作時很興奮,特別是當結果和自己的.猜測相同時,簡直就是手舞足蹈,而當結果與猜測不同時,便會地發出嘆息或露出失望的樣子。更有個別幼兒因為有火而不敢操作,教師就鼓勵幼兒大膽嘗

  (3)、討論操作結果,對操作記錄進行講評。

  師:誰來告訴大家,你的猜測和實驗結果是怎樣的?這回你們用什么標記記錄?

  幼:我猜的和做出來的不同。我以為醋很酸,會把火酸滅了,結果沒有滅。我用“~”表示火滅了,“[{-}]”表示火還在燒。

  幼:我全猜對了,火全滅了。我用“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案 12

  一、教學內容

  了解帶圓的物體會滾動,有角的物體不可以滾動。

  二、教學目標

  1、幼兒了解物體的形體,知道哪些物體可以滾動;

  2、通過操作幼兒感受可以滾動物體的特征。

  3、激發幼兒樂于動手動腦的`興趣。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了解可以滾動物體的特征

  難點:認識物體的形體,并可以流利地說出它的形體和特征

  四、教學方法

  情景教學法講授法.操作練習法.引導發現法.總結歸納法

  五、教學手段

  多媒體教學.啟發式教學

  六、教學內容及過程

  1、情景導入,引起幼兒的興趣。

  老師:體育場今天有一場滾動比賽,我們來看一下有哪些參賽選手呢?(皮球、魔方、文具盒、報紙、八寶粥桶)

  2、學習新知識:

  (1)引導幼兒了解球體和圓柱體為什么會滾動?

  (2)幼兒了解正方體、長方體、長方形為什么不可以滾動?

  小結:它們的身上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沒有角,圓圓的,所以會滾動。

  (3)、幼兒操作并作出判斷

  教師出示準備好的物體,幼兒來動手試一試它可不可以滾動,可以滾動的打√,不可以滾動的打×。

  (4)、歸納總結:它們的身上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沒有角,圓圓的,所以會滾動。

  3、布置作業:家中尋寶

  我們回家后和爸爸媽媽一起找一找家中可以滾動的物體。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案 13

  一、活動題目

  小小鵪鶉出來啦

  二、活動目標

  幼兒通過親自參與孵化鵪鶉蛋的實驗活動,感知生命科學的神奇,培養幼兒深入探究的能力,學會合作、交流,增強責任意識。

  三、適用對象

  5~6歲幼兒。

  四、活動建議

  該活動屬于以培養幼兒長期觀察能力為主的探究性項目,可以在幼兒園、家庭等場所進行。把幼兒分成兩組,每組18人,每天每組安排2名幼兒進行觀察、測溫、換水、翻蛋,并做好觀察記錄。時間為:早晨8點至下午18點,夜間由教師或家長帶回家代為照管。整個孵化過程中,每一個幼兒可輪流到兩天。

  五、活動所需資源

  受精鵪鵓蛋(種蛋場有賣)、電子溫控燈、熱水袋(超市有賣)、溫度計(醫療器械公司有賣)、小棉毯(可用布和棉花自制)、碎紙屑、紙盒子。

  六、活動內容及過程

  場景:在幼兒活動室內專門布置一個孵化角,用于孵化鵪鶉蛋,方便幼兒隨時對孵化過程進行觀察。

  看一看,說一說。

  (1)班上住著一只小動物――鵪鶉。

  (2)這只小動物好看嗎?你愿意和它交朋友嗎?

  (3)誰知道它是什么動物?叫什么名稱?

  (4)它是從哪里來的?是鵪鶉媽媽生的嗎?

  (5)鵪鶉是用受精的鵪鶉蛋經過溫度孵化而來的。

  (6)鵪鶉蛋真的能孵出小鵪鶉嗎?為什么?

  試一試:自己能孵鵪鶉嗎?

  教師在幼兒感知鵪鶉是孵化而來的知識性常識后,組織幼兒對鵪鵓蛋進行孵化。準備受精鵪鶉蛋40個,每20個為一組。大小紙盒各一個(小盒用薄紙制作就可以)、透明玻璃缸一個、溫度計兩支、熱水袋一個、小棉毯一塊、碎紙屑若干,用水溫、電溫兩種方法引導幼兒進行孵化實驗。用1/1000濃度的高錳酸鉀溶液對種蛋進行消毒。用水溫孵化鵪鶉。

  (1)把溫度為38℃的熱水裝進熱水袋,放置于大紙箱內,熱水袋上放置兩層報紙。

  (2)在小紙盒內裝人20個鵪鶉蛋,豎起來,大頭朝上。連帶小紙盒一起放在蓋有兩層報紙的熱水袋上,并蓋上小棉毯。

  (3)鵪鶉蛋的孵化時間只需17天,0~7天,鵪鶉蛋的溫度保持在37.6℃,每隔2小時測一次蛋溫。量溫度時必須把溫度計放在鵪鶉蛋上,這樣量才準確。如果蛋溫度偏低,可立即換加熱水。8~14天時,在熱水袋上再放一層報紙,使溫度降為37.4℃。到了14天,每天換水時都要進行自然涼蛋,促使胚胎發育。每次涼蛋時間不少于6分鐘,如果室內溫度在24℃時,最少需自然涼蛋8分鐘。到15~17天時,鵪鶉蛋的溫度要恒溫在37℃,滿17天再過4~6小時,就可見鵪鶉破殼出雛。到18天時,鵪鶉就基本上出齊了,再過6小時,可停止孵化。

  想一想,做一做。

  (1)在孵化鵪鶉蛋的過程中,重要的外因條件是什么(溫度)?要注意觀察的重復性、全面性和長久性,測量溫度時要及時如實做好記錄。

  (2)幼兒進行孵化實驗:讓幼兒自己試試用哪種方法進行孵化更好一些。

  測一測,記一記。

  每天每隔2小時準確測量鵪鶉蛋上的溫度,并把測量結果記錄在記錄表上。

  七、注意事項

  1.換水時,水溫只能控制在38℃。

  2.測量蛋溫時,必須把溫度計放在蛋上,這樣才準確。

  3.幼兒可選擇自己喜歡的'圖示或記錄方式進行記錄。

  4.本活動因為是屬長期觀察探究類型的活動,因此特別要注意觀察的重復性,教師要有目的有計劃地引導幼兒觀察,在觀察的過程中要注意觀察的全面性。在整個孵化過程中,要培養幼兒積極主動、長期觀察的能力。

  八、參考資料

  《特種經濟禽類飼養新技術》

  活動點評

  該活動是觀察類的探究活動,幼兒通過參與小鵪鶉的孵化過程,感知鵪鶉蛋孵出小鵪鶉是需要一定的條件。在活動中培養幼兒的觀察興趣和全面觀察的能力。從活動內容看,選擇了幼兒喜愛的小動物作為觀察對象,從活動過程到準備材料教師做了精心的準備和實驗,得到了第一手的孵化小鵪鶉的經驗,為幼兒活動的開展作了鋪墊。活動開始引入很好,能引起幼兒的探究興趣,對此活動提出以下三點建議:

  1.活動題目可以改成“鵪鶉蛋能孵出小鵪鶉嗎”。這樣可一目了然地讓幼兒知道這次活動的內容是什么,原題目范圍太大,“出來”兩字可以是各種形式的“出來”,讓幼兒很難想出是孵出來的。

  2.整個孵化過程可分幾個環節讓幼兒參與,如:選蛋、翻蛋、摸溫度,看小鵪鶉出殼等環節,尤其是出殼的情景是幼兒觀察的興奮點,可組織幼兒觀察記錄、表述等,以達到活動目的。

  3.小鵪鶉出了殼,幼兒可以參與喂養,從中觀察小鵪鶉的成長,包括:吃食、走路、睡覺等活動的形態、特點,并把它畫出來,養成良好的觀察習慣。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案 14

  一、活動生成

  本次課程源于幼兒的一次科學區活動。那天我們在科學區中投放了蠟燭、瓶子及打火機。孩子們玩得很開心,其中有一位小朋友無意間將一支蠟燭折斷成長短不一的兩截。他一會兒用小瓶子蓋在一支短蠟燭上,一會兒將大瓶子蓋在短蠟燭上。他發現小瓶子里的蠟燭熄滅得快。我們根據孩子的發現查找了一些科學資料,同時還進行了實驗,發現了蠟燭燃燒的幾個有趣現象,于是蠟燭燃燒的科學活動產生了。

  二、活動目標

  1、幼兒通過自主地操作實驗材料,進行各種探索,觀察蠟燭燃燒的有趣現象,初步感知空氣與燃燒的關系。

  2、培養幼兒科學實驗的認真態度,激發幼兒探究科學的欲望。

  三、活動準備

  1、每位幼兒3支蠟燭(一支長、兩支短),一個透明的大杯子,一個透明的小杯子,一個盛有色水的碟子,一張記錄紙和一支筆,同時每組桌上放一支主蠟燭和一個打火機。

  2、多媒體課件及展示臺。

  3、歌曲磁帶一盤,錄音機一臺。

  四、活動過程

  (一)運用課件激發幼兒興趣,了解蠟燭的用途。

  1、課件引入。

  師:你們看。誰來了(多媒體演示蠟燭寶寶)?讓我們一起來和蠟燭寶寶說說話好嗎?

  2、了解蠟燭的用途。

  蠟燭寶寶:小朋友們好!你們想一想,人們在什么時候需要我呢?

  幼兒:過黑黑的山林時,停電的時候,過生日的時候……

  蠟燭寶寶:小朋友們說得很對,我的用途確實很大,我不僅可以給別人帶來光明,還可以給你們帶來快樂呢!

  師:小朋友,下面請你們點燃桌上的蠟燭,和蠟燭寶寶一起來唱歌吧!

  幼兒點燃蠟燭,并和蠟燭寶寶一起唱《生日快樂歌》。

  (二)啟發聯想,初步感知空氣與蠟燭燃燒的關系。

  1、啟發聯想。

  師:請小朋友們仔細想一想,我們用什么方法可以將燃燒的蠟燭熄滅呢?

  幼1:用嘴巴可以把蠟燭吹滅。

  幼2:用扇子扇也可以將蠟燭扇滅。

  幼3:把蠟燭拿到外面讓風一吹也會熄滅。

  幼4:把蠟燭放在水里就熄滅了。

  幼5:我上次在科學區玩兒的時候,發現用瓶子蓋在蠟燭上面,蠟燭就熄滅了……

  師:用瓶子蓋上去真的能使蠟燭熄滅嗎?讓我們來試一試吧!

  2、幼兒操作實驗。

  3、引導幼兒之間交流實驗結果。

  師:這個辦法行嗎?(行!)那你們知道為什么瓶子蓋到燃燒的蠟燭上,蠟燭會熄滅嗎?(請3位幼兒自己解釋。)

  師:小朋友,讓我們來聽一聽蠟燭寶寶是怎么說的吧!

  放多媒體,邊觀看蠟燭熄滅的過程邊聽蠟燭寶寶的解釋:小朋友,你們知道嗎?我燃燒時需要空氣中的氧氣。當我被杯子蓋住后,里面的氧氣就會越來越少。最后氧氣沒有了,我也就熄滅了。

  師:噢!原來蠟燭燃燒還需要氧氣呢!

  (三)引導幼兒自主探索,讓幼兒在探索中發現蠟燭燃燒的有趣現象。

  1、師:小朋友,蠟燭寶寶還有許多有趣的秘密呢!你們想知道嗎?(想!)那你們看一看你的.桌子上有什么?

  幼:一支長的蠟燭、兩支短的蠟燭、大的瓶子、小的瓶子、有水的碟子。

  師:我們就來學做小小科學家,去找一找蠟燭燃燒的秘密。不過我們做實驗時要象科學家一樣仔細地看一看,耐心地做一做,還要不怕困難。只要你們仔細地看,耐心地做,你們一定會發現一些有趣的現象。然后請你們將發現的現象記錄在這張表上(出示記錄表)。記錄時可以想想我們平時學過的記錄方法。

  2、幼兒探索,教師指導,引導幼兒用不同的方法去探索,同時注意鼓勵膽小的幼兒(有些孩子怕燙,有些縮手縮腳)和認真實驗的幼兒。

  3、組織幼兒交流。請小朋友將自己發現的現象放在展示臺上與大家交流。

  幼兒A:我發現大瓶子蓋在小蠟燭上火熄得比小瓶子的慢……

  幼兒B:我發現瓶子一蓋到3支蠟燭上,蠟燭很快就熄滅了……

  幼兒C:我把蠟燭放到有水的碟子里,發現火熄滅了,水就跑到杯子里去了,還冒泡泡。

  幼兒D:我發現火要滅時,就把瓶子拿起一點。一拿起瓶子,火又變旺了。

  幼兒E:我將長的和短的蠟燭一起放在大瓶子里,發現長蠟燭的火熄滅得快。

  幼兒F:我發現我的瓶子變熱了,而且變黑了。(若有幼兒提出這個現象,師可追問幼兒:你們的瓶子是不是也這樣?(是)咦!瓶子怎么會變熱、變黑的呢?幼:是蠟燭火燒熱的,黑的是煙。)

  (四)引導幼兒再次探索,驗證。

  1、師:剛才小朋友們發現了這么多有趣的現象,你們可以看一看,哪種現象自己還沒有發現,再去做一做實驗吧!還可以和別的小朋友交流一下自己實驗中的想法。

  2、幼兒再次自主地實驗,教師注意引導幼兒將各種有趣現象都做一做。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案 15

  活動目標:

  1、幼兒通過操作,知道改變紙的形狀可以使紙橋的承受能力發生變化。

  2、鼓勵幼兒運用比較的方法來進行感知,同樣的紙折成山形最牢固,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3、通過活動,萌發幼兒對物體呈種現象的興趣。

  4、培養幼兒觀察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5、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活動準備:

  1、人手一張A4紙,兩個油泥盒子,一根吸管。

  2、每組一盒塑料積木。

  3、折紙扇,石棉瓦,平常的瓦片等等。

  1、導入(激發幼兒興趣)

  老師:你見過橋嗎?是什么樣子的?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平常我們見過的橋都是用水泥鋼筋或者木頭做成的,今天我們也要做一座自己的小橋,這座橋能夠放一塊積木在上面。

  教師介紹材料:積木、紙、吸管。

  提出要求:兩塊積木座橋墩,吸管是橋下面的流水,紙用來做橋面。

  2、幼兒制作紙橋。

  (1)幼兒進行第一次操作,并請做好紙橋的幼兒將紙橋展示在桌子上。

  提問:你成功了嗎?你是怎么做的?

  教師進一步提出要求:這次要在橋上放三塊積木,你可以把你的紙橋變一變。

  (2)幼兒進行第二次操作,并將完成的作品放在桌子上。

  提問:你用的是什么方法?你的紙發生了什么變化?

  游戲:比比誰的紙橋最牢固?

  剛才大家做出的紙喬都能夠放三塊積木,現在我請大家來比賽,看看誰做的紙橋能夠放的積木最多?

  (提出要求:以個人為單位,進行比賽,并數一數最多在橋上能夠放多少積木)

  從每組選一個小朋友上來展示:比一比誰的紙橋最牢固。

  討論:你做的紙橋最多能夠放幾塊積木?為什么你的紙橋能夠放這么多積木?

  3、幫助幼兒了解簡單原理

  結論:“當紙彎曲之后能夠承受的重量變大,彎曲的次數變多,承受的'重量也就變大了,而且彎曲的次數越多,承受的重量越大,紙橋也就越牢固。

  4、擴展幼兒的經驗,日常生活當中,你還發現哪些東西是利用彎曲后來使它便牢固的?(瓦、折紙扇、瓦楞紙等等)

  5、總結,激發幼兒對物體呈種現象的興趣。

  活動延伸:

  請幼兒制作山形的紙橋,通過彎曲次數的變化,看看誰的紙橋最牢固。

  教學反思:

  幼兒對事物的認識具有形象性、具體性的特點,喜歡直接參與嘗試,對操作體驗型的活動尤為感興趣。本次科學活動正符合了孩子們好動手、喜探究的心理特點。活動的目的是培養幼兒動手操作、主動活動的興趣和創造意識。材料的提供上既注意材料的平常性,又充分注意了材料的層次性、開放性,幼兒可以嘗試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主動探索,體驗成功的快樂。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案】相關文章:

幼兒園大班的科學活動教案02-08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案07-13

[精選]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案06-25

(經典)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案06-25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案10-26

大班水的科學活動教案12-13

大班科學活動教案02-23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空氣》教案03-17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案【推薦】03-17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案【熱】03-17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精品国产一区二区| 国产成人无码h在线观看网站| 鲁丝久久久精品av论理电影网| 久久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语自产精品视频在线30| 少妇极品熟妇人妻无码| 欧美日本国产va高清cabal| 蜜臀视频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精品国产久精国产果冻传媒| 亚洲区欧美区综合区自拍区| 亚洲成av人片无码bt种子下载| 中文字幕亚洲色妞精品天堂| 色老头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色偷偷av一区二区三区| 老司机亚洲精品影院| 久久欧美一区二区三区性生奴|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久久综合| 免费人成年激情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香线蕉手机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黄在线观看免费观看软件| 久久亚洲精品无码观看不| 国模吧双双大尺度炮交gogo| 国产精品人妻久久毛片| 国产suv精品一区二区四| 欧洲美妇乱人伦视频网站| 欧美熟妇xxxxx欧美老妇不卡| 夜夜嗨av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 偷窥 清纯 综合图区| 97影院在线午夜| 99精品久久毛片a片| 中文www新版资源在线| 亚洲欧美成人综合图区| 免费人成网站在线观看不卡| 国产成人不卡无码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一区波多野结衣| www国产内插视频| 亚洲 另类 熟女 字幕|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三区在线4| 蜜芽久久人人超碰爱香蕉| 日韩在线永久免费播放| 中文字幕无码乱人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