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无码作爱视频,女厕厕露p撒尿八个少妇,精品人妻av区乱码,国产aⅴ爽av久久久久久

幼兒園中班科學活動教案

時間:2025-02-11 07:54:18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幼兒園中班科學活動教案(15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幼兒園中班科學活動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幼兒園中班科學活動教案(15篇)

幼兒園中班科學活動教案1

  活動目標:

  1。讓幼兒通過實驗操作發現鹽溶解于水會增加水的浮力的現象。

  2。培養幼兒對科學現象進行探索的.興趣。

  活動準備:

  杯子若干,鹽,小蘇打,白醋,攪拌棒,土豆片。

  活動過程:

  一、自由探索。

  1。這是什么?(教師出示一個土豆),我把它切成了土豆片,現在我要把土豆片放到水里去,你們猜猜會怎樣?

  2。把土豆片放到水里會怎樣呢?我們來試一試。

  3。我這還有三杯水,我又要把土豆放到水里去,這回會怎樣呢?(幼兒回答教師驗證)

  二、引導發現。

  1。為什么這個杯子里的土豆片會浮起來呢?

  2。老師幫你們準備了一些東西,看看是什么?你是怎樣知道的?

  3。你們每人拿一個杯子,先放土豆片,再放盒子里的東西,記住綠顏色標簽的杯子里只能放綠顏色盒子里的東西,紅顏色標簽杯子里只能放紅顏色盒子里的東西,藍顏色標簽杯子里只能放藍顏色盒子里的東西。看看土豆怎樣了?

  4。不管你的土豆片有沒有浮起來,我們來聽聽你在實驗的時候都發現了什么?

  5。現在請你們再拿兩個不同顏色標簽的杯子,想個辦法讓土豆片浮起來,每個杯子里只能放一樣東西,要不你們就不知道到底是什么東西讓土豆片浮起來了。

  三、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為什么他們也放了鹽,可是土豆還是沒有浮起來?他放了很多鹽,土豆片才能浮起來,你們再去試試。

幼兒園中班科學活動教案2

  一、活動目標

  1、認識紅、黃、藍三原色,知道紅、黃、藍兩兩混合分別變成橙色、紫色和綠色。

  2、探究紅、黃、藍三種顏色兩兩混合的變化,并嘗試實驗。

  3、喜歡探究顏色的變化,感受探究顏色奧秘的樂趣。

  二、活動準備

  兔子圖片、染缸圖片、顏料、瓶子、宣紙、盤子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故事《會變色的兔子》

  小兔媽媽有三個孩子,一個叫小紅、一個叫小黃,還有一個叫小藍,這三個孩子都非常淘氣,有一天,他們和媽媽一起去熊貓大叔的染坊里去玩,小紅不小心摔倒了黃色的染缸里去了,當他爬出來的時候,兔媽媽問小紅,“你是誰呀”,“我是小紅呀”小紅說,可是媽媽不相信,小黃摔倒了藍色的染缸里去了,當他爬出來的時候,媽媽問“你是誰呀”“我是小黃呀”,可是媽媽不相信,小藍掉在紅色的染缸里去了,當他爬出來的時候,媽媽問“你是誰呀”小藍著急的說“我是小藍呀”,可是媽媽也不相信。

  2、教師提問:為什么媽媽認不出小紅、小黃和小藍了呢?讓我們做一個小實驗吧!

  二:基本部分

  1、小實驗:顏色變變變

  給幼兒提供紅、黃、藍三種顏料瓶,讓幼兒進行實驗

  紅色顏料和黃色顏料混合,有變化嗎?(橙色)

  黃色顏料和藍色顏料混合,有變化嗎?(綠色)

  藍色顏料和紅色顏料混合,有變化嗎?(紫色)

  2、制作花手帕

  教師演示:將三角形宣紙的.三個角放入三種不同的顏料盤里,渲染一會兒,兩種顏料的交界處形成另一種顏料,即橙、綠、紫色,然后就變成漂亮的花手帕了。

  幼兒操作,教師適當指導

  三、結束部分

  作品展示

  教師小結:今天小朋友認識了紅、黃、藍三種顏色,這三種顏色是色彩中的三原色,由它們可以變化出很多漂亮的顏色來,我們還制作了小手帕,回家后,教爸爸媽媽來做好嗎?

  教學反思

  本次活動中,幼兒的積極性都非常高,激發了幼兒對顏色的探索欲望,讓幼兒在自己動手操作的過程中,發現顏色變化的規律。在幼兒動手操作顏料瓶時,顏料準備的不夠合理,導致顏色有的深有的淺,在結束環節,由于幼兒存在個別差異,個別幼兒不能主動地參加到展示中去,有了這次的經驗,希望在以后的教學中能夠表現的更好!

幼兒園中班科學活動教案3

  活動目標:

  1、感知并發現磁鐵能吸鐵制品的特性。

  2、能初步嘗試用所學到的知識來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并且了解磁鐵在生活中的運用。

  3、體驗科學活動的樂趣。

  4、培養探索自然的'興趣。

  5、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活動準備:

  1、幻燈片、記錄表,道具圖片。

  2、操作學具:磁鐵、積木木頭類:積木 塑料類:尺子 紙類:餐巾紙 鐵制品:曲別針、釘子,夾子

  活動過程:

  1、 導入猜謎語,出示磁鐵,引入活動通過看ppt來了解磁鐵在生活中的廣泛用途,并具體講解

  2. 做實驗 磁鐵寶寶找朋友教師:小朋友你們看,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什么?

  磁鐵寶寶是來找朋友的,它想與被它吸住的物品做朋友。

  通過做實驗來讓小朋友知道磁鐵的用途,完成表格填寫。

  3. 總結通過實驗釘子、曲別針,夾子是磁鐵的好朋友。磁鐵有磁性,能吸起像釘子、曲別針這樣的含鐵的物品。不能吸起像積木這樣的木制品、紙巾這樣的紙制品、尺子這樣的塑料制品、玻璃球這樣的玻璃制品。

  教學反思:

  本次科學活動,幼兒從上課伊始就表現出強烈的興趣。由于事先準備的操作材料比較多,所以幼兒一直在動手操作中觀察、發現、比較,整節課情緒高漲。幼兒樂于通過自己動手操作來發現事物規律的活動形式。在總結磁鐵特性這一環節,做的還不到位,有點急于求成,要先讓幼兒來講出他發現的規律,教師再進行引導,做最后的總結。在活動過程中仍有不足之處,教師在講述表格填寫規范時語言不夠清晰,目標不夠明確,仍然有些幼兒將猜測和驗證環節混淆起來,不會填寫表格。此外,應將游戲探索磁鐵特性這一方式延伸到今后的玩磁鐵的活動中。

  小百科:磁鐵:磁鐵的成分是鐵、鈷、鎳等原子,其原子的內部結構比較特殊,本身就具有磁矩。磁鐵能夠產生磁場,具有吸引鐵磁性物質如鐵、鎳、鈷等金屬的特性。

幼兒園中班科學活動教案4

  活動目標:

  1、認識各種冬天的用具,知道他們給人們保暖或帶來溫暖。

  2、關心周圍的科技產品,學習用打勾的方式記錄自己家里的家用電器。

  3、有初步的自我保護意識,了解一些簡單的常識。

  活動重點:

  認識各種冬天的用具,說出它們的名稱。

  活動難點:

  學習用打勾的方式記錄自己家里的家用電器。

  活動準備:

  1、幼兒用書,筆取暖用具:古老的碳盆、暖手爐、熱水袋、火爐、空調、電熱毯。

  2、幼兒自帶冬天的'用品。

  活動過程:

  1、提問,引出冬天的保暖用品。

  天冷了,怎樣使自己的身體不冷?你身上那些東西是冬天用的保暖用品?

  你還知道哪些冬天的保暖用品?他們使用什么材料做的?

  2、引導幼兒觀察幼兒用書。圖上有哪些冬天的用品?他們有什么用處?

  總結:棉衣、棉帽、圍巾具有保暖的作用。空調、火爐、取暖器有取暖的作用。

  3、幼兒講述自己帶來的用品,進一步引導幼兒認識各種冬天的用具。

  它是什么材料做的?怎樣使用?怎樣幫助我們取暖和保暖?幼兒示范方法。

  引導幼兒了解各種取暖用具不同的發熱反復法及不同的用法。

  火爐用煤碳取暖;炭盆用木炭取暖;電熱毯用電取暖;熱水袋用熱水取暖。

  4、引導幼兒進一步思考:

  還見過哪些取暖用具?他們怎樣發熱?怎樣使用?

  為什么要使用各種各樣的取暖用具?你喜歡哪種用具?為什么?

  長大以后,你想發明什么樣的取暖用具?

  觀察圖表,打勾記錄。

  5、初步建立自我保護意識,教育幼兒安全使用各種取暖用具,防止燙傷、燒傷,使用電器時要在成人的指導下使用。

幼兒園中班科學活動教案5

  活動目標:

  1。了解常見的落葉樹,感知秋天樹葉變化的季節特征。

  2。嘗試按樹葉的形狀、大小與影子進行匹配。

  重點難點:

  嘗試根據樹葉的形狀、大小與影子進行匹配。

  活動過程:

  一、感受秋天的變化。

  提問:你知道現在是什么季節?你從哪可以看出是秋天了?(天氣變化、人們的著裝、大自然環境的變化)小結:秋天草兒變黃了,樹葉落了,樹上結果子了,天氣也變涼了。

  二、播放多媒體課件,了解故事內容。

  1。播放動畫前半段提問:小樹葉為什么會離開大樹媽媽?

  小結:秋天到了,一些樹葉就會慢慢地變黃,慢慢地離開大樹。

  2。播放動畫后半段提問:樹葉離開大樹媽媽后做了什么事情?樹葉寶寶是通過什么辦法,怎么樣才找到自己的影子的?它們的形狀一樣嗎?顏色一樣嗎?

  教師小結:小樹葉終于親到了自己的影子,原來樹葉和影子在形狀和大小上是一樣的。

  三、在觀察、比較、質疑中發現秘密,獲得經驗。

  播放錄音:大家好,我是梧桐樹的葉子,一到秋天我也會離開大樹媽媽,我也想去親親自己的影子,你們能幫我找找我的影子嗎?

  1。幫梧桐葉找影子(出示眾多梧桐葉的影子)請幼兒仔細地看一看、找一找,哪片是梧桐葉的影子?為什么?

  教師小結:原來樹葉和它的影子在形狀、大小上是一摸一樣的。

  2。拓展有關落葉樹的`知識討論:秋天里還有哪些樹葉也可以親到自己的影子?

  教師小結:秋天到了,有好多樹的葉子會掉下來,我們把這些樹都叫做落葉樹。

  3。幼兒操作,匹配游戲,進一步積累經驗。

  教師:讓我們來幫幫這些小樹葉找找他們的影子,用線把他們連起來。

  延伸活動:

  那等我們中午吃好飯,我們每個人到樹下撿一片樹葉,然后到四周去找找樹葉的影子。

幼兒園中班科學活動教案6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通過玩色,在熟悉三原色的基礎上認識桔黃、綠色和紫色,并能自己調配顏色。

  2、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3、培養幼兒學習做簡單的觀察記錄。

  4、讓幼兒學會初步的記錄方法。

  5、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活動準備:

  1、每組三杯為紅、黃、藍的顏料。吸管若干。墊板、抹布、白布(分塊)人手一份,記錄表格每人一份。

  2、木偶(小兔)一個,示范教具一套(同幼兒)。

  活動過程:

  一、設置情境,認識三原色,學習用吸管取色師:這里是森林大染坊,歡迎小朋友到這里來學習染布的本領。

 。ㄒ唬┙處熓痉队梦苋∩。

  1、出示紅、黃、藍三杯顏料

  2、提問:如果我想染一塊紅布,要用什么顏色?

  3、教師正確示范如何用吸管取色來染布。(出示紅布)

 。ǘ┱堄變簢L試學習染一塊藍布。

  1、提問:如果要染一塊藍布的話,要用什么染料?

  2、請幼兒嘗試每人染一塊藍布。(出示藍布)

  3、用黃色可以染一塊什么布?(出示黃布)

  (三)小結:這些顏色是我們經常要用的。紅、黃、藍三色叫做三原色。

  二、通過探索活動,學習桔黃的調配過程,并學習做記錄

  1、出示木偶(小兔):老板,老板,我想要一塊桔黃色的布做衣服,你這里有嗎?

  2、幼兒討論:怎樣從這些顏色中變出桔黃色?

  3、幼兒自己嘗試調配桔黃色。

  4、請調配出桔黃色的幼兒說說:哪兩種顏色調在一起,會染出一塊桔黃色的'布。

  5、幼兒再次操作驗證結果,教師用色塊示范如何做記錄。12?紅黃桔黃

  三、幼兒獨立進行探索活動,并能記錄結果。

  1、繼續情境表演,提出要調配綠色、紫色的要求。

  2、提問:哪兩種顏色調在一起會變出一塊綠色的布?哪兩種顏色調在一起會變出一塊紫色的布?

  3、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要求幼兒記錄操作結果。

  4、請幼兒出示表格陳述自己的操作結果。

  5、小結:顏色真奇妙,兩種不同的顏色調在一起,就會調配出另一種顏色。

  四、延伸活動:

  我的染坊里還有其他的染料,你們去試試還可變出什么顏色,并把結果記下來。

幼兒園中班科學活動教案7

  有益的學習經驗:

  區別里外,增加空間知識。

  準備:

  1.1個菜盤,7個茶杯。

  2.紙盒1個,里面裝一個玩具小狗。

  3.地上畫圓圈、梯形各一個。

  活動與指導:

  1.出示紙盒,把盒蓋打開,拿起盒子使幼兒能看到里面的.小狗,啟發幼兒說出小狗在盒子里,把小狗拿出來,放在紙盒的旁邊,啟發幼兒說出小狗在盒子外面。告訴幼兒紙盒里也叫紙盒內。幼兒跟著說:小狗在盒子(外)面。

  2.出示盤子和杯子,盤子里擺4個杯子,盤子外面擺3個杯子,讓幼兒說出盤子里外各有幾個杯子。

  3.指地上的圓圈,向幼兒解釋,圓把地面分成三部分:圓內、圓外和圓上。請5、6、7個幼兒分別站到圓內、圓外和圓上,讓幼兒說出圓內、圓外和圓上各有幾個人。注意說出里外。按口令,幼兒站到梯形內、梯形外和邊上。讓幼兒說出梯形內、梯形外和邊上各有幾個人。

  4.關上房門,引導幼兒說出我們在房子里面玩,讓3個幼兒站到外面,啟發幼兒說出房子外面有3個小朋友。

幼兒園中班科學活動教案8

  活動準備

  教學掛圖《各種各樣的鳥》

  介紹各種鳥的本領的圖書或錄象。

  活動目標

  學念兒歌《什么鳥》。

  了解不同的鳥。

  活動過程

  一、了解不同的鳥

  教師出示教學掛圖,讓幼兒了解世界上有各種不同的鳥,重點介紹蜂鳥,鴕鳥,鸚鵡等。

  1、師:看,圖片上畫了很多什么啊?(鳥),這些鳥長的一樣嗎?

  你們知道這是什么鳥嗎?這只鳥的名字叫“蜂鳥”它的身體很小,就只有蜜蜂這么大,所以叫蜂鳥。

  2、師:再來看看這只鳥,這只鳥的身體看上去怎么樣啊?(很大),它的名字叫鴕鳥,那你們知道鴕鳥會不會飛啊?為什么?(因為他身體太大了,所以飛不起來。

  3、師:再來看看這只什么鳥?它的名字叫鸚鵡,你看它身上的毛漂亮嗎?都有些什么顏色?鸚鵡有一個很大的.本領就是會跟人一樣說話,你教它什么話,它就會跟你一起說。。。。

  二、討論

  師:誰來告訴我什么鳥最小?什么鳥最大?什么鳥會唱歌?

  三、學念兒歌

  1、教師念兒歌《什么鳥》。

  師:老師把剛才的話連起來編成了一首兒歌我們一起來聽聽看。

  2、幼兒跟隨教師念兒歌《什么鳥》

  師:現在我們一起來念念看。

  四、小結

  師:你還知道鳥都什么本領?

  師:世界上有許多不同的鳥,它們都是我們的好朋友,我們要愛護它們。

幼兒園中班科學活動教案9

  【活動目標】

  1、通過看一看,嘗一嘗,說一說等形式,讓幼兒初步了解各種糖果的基本特征和作用,知道糖果里含有糖,糖是甜的是人體必需的營養。

  2、培養幼兒的觀察力、發散思維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3、教育幼兒吃糖果要適量。

  【活動準備】

  1、各種各項的糖果若干,畫上五官,富有表情。

  2、請每個幼兒從家里帶來兩種糖果。

  3、情景劇《小熊拔牙》的有關道具及場景。

  【活動流程】

  游戲導入——看一看——嘗一嘗——說一說——給糖果寶寶找家——情景劇《小熊拔牙》——延伸活動

  活動過程:

  一、游戲導入:

  教師戴上大糖的頭飾,做大糖媽媽,帶領幼兒到“甜甜大世界”去發現尋找糖果世界的秘密。

  大糖媽媽:小朋友,你們認識我嗎?對,在上次的活動中小朋友都已經認識我了,我是麻渠大糖媽媽,今天我要帶領小朋友到我們糖果類的大本營“甜甜大世界”去,在那里你們會認識更多的糖果,發現糖果世界的許多秘密,下面讓我們快樂地出發吧!

  二、看一看

  大糖媽媽帶領幼兒到“甜甜大世界”去參觀,請幼兒認真觀察各種糖果的不同形狀、顏色和包裝。

  大糖媽媽:小朋友,“甜甜大世界”到了!你們看,我的糖果伙伴們正在向你們微笑呢!快去和它們做朋友吧?看一看它們都是什么糖?什么顏色,什么形狀?他們有什么獨特的地方?(幼兒自由分散的觀察,教師個別引導)

  提問:你剛才看到了哪些糖?它們是什么樣子的?以前吃過嗎?是什么味道?它和別的糖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

  三、嘗一嘗

  讓幼兒在感性認識的基礎上,親自品嘗糖果的'味道,加深幼兒對各種各樣糖果的認識。

  大糖媽媽贈給每個小朋友一個禮物,請小朋友每人挑選一塊糖果進行品嘗,并說出糖果的形狀、顏色、味道。

  四、說一說

  請幼兒說一說日常生活中還見到過什么糖果?吃過什么糖果,什么形狀、顏色、味道等?

  五、給糖果寶寶找家

  請幼兒根據不同的要求給糖果寶寶找家:

  1、按照顏色的不同給糖果寶寶找家(紅色、黃色、綠色、白色、棕色等)

  2、按照形狀的不同給糖果寶寶找家(圓、方、橢圓、半園、三角等)

  3、按照軟硬程度的不同給糖果寶寶找家(棉花糖、橡皮糖;冰糖、水果硬糖)

  4、按照味道的不同給糖果寶寶找家(如菠蘿味、桔子味、奶味、巧克力味)

  六、表演活動:情景劇《小熊拔牙》

  請幼兒觀看情景劇,知道吃糖果雖然有利于健康,但是吃多了對身體不利。

  看完表演后提問:

  1、小熊為什么要拔牙?

  2、你看了這個表演,明白了什么道理?

  大糖媽媽小結:糖是我們身體里面必需的營養,但是不能多吃,要適量。吃多了不僅會傷害牙齒,還會造成肥胖。所以吃糖要講究科學,不能無節制地亂吃。吃完糖后一定要漱口或刷牙,晚上睡覺前千萬不要吃糖。

  七、延伸活動:

  帶領幼兒離開甜甜大世界,到美工區利用糖果包裝紙去制作精美的手工制品。

  故事《小熊拔牙》

  熊媽媽去上班,小熊一個人在家里玩耍。臨走前,媽媽對愛吃甜食的小熊說:“媽媽不在家,你要洗洗臉,刷刷牙,不自己拿餅干,不自己吃甜瓜……”。小熊痛痛快快的答應了媽媽的話。小熊洗了洗臉,理了理頭發,就是不想刷牙,不刷就不刷吧。小熊想起家里甜甜的餅干,可是已經答應媽媽不吃它。找到一罐甜甜的蜂蜜,好象媽媽沒說它,果醬呢,也可以嘗一下。小熊拿出了盤子,盛一盤蜂蜜,盛一碗果醬,一口一口的吃干凈。!好甜!甜到舌頭根底兒,甜到牙齒跟兒!咦?怎么變酸啦?哎呀呀!甜變酸,酸變疼。哎呦!疼得小熊直叫喚!

幼兒園中班科學活動教案10

  活動目標:

  1、知道冬天過去春天會來。

  2、觀察春天的景象

  3、知道春天昆蟲會出來活動。

  4、享受聽故事和繪畫的.樂趣。

  活動準備:

  1、故事圖片。

  2、冬天圖片和昆蟲圖片若干。

  3、春天背景圖。

  4、彩筆、多媒體。

  活動建議:

  一、出示冬天圖片,引起幼兒興趣,并簡單了解動物的冬眠。

  二、欣賞錄象,引導幼兒觀察并描繪春天的特點。

  三、出示故事圖片,教師有感情的講述故事《昆蟲運動會》。

  教師提問:

  1、為什么昆蟲都躲起來睡覺了?

  2、為什么蜜蜂平平后來能到外面玩了?

  3、運動會上,平平的朋友參加了什么比賽?

  4、如果你是平平,你喜歡冬天還是春天?為什么?

  四、教師出示昆蟲圖片,請幼兒觀察并描述昆蟲的外形特征。

  五、請幼兒為昆蟲穿上漂亮的衣服并貼到春天的大背景圖上,集體創作一幅合作畫。

  六、活動延伸

  帶領幼兒到戶外尋找春天。

幼兒園中班科學活動教案11

  活動目標:

  1、知道水在不同的條件下會產生的變化。

  2、養成仔細觀察、積極思考的.習慣.

  活動準備:

  1、準備冰,給每位幼兒提供一杯水。

  2、鏡子、透明玻璃杯。

  活動過程:

  一、小水杯里的奧秘。

  1、出示幾杯水,請幼兒觀察。這就是我們昨天一起準備的水,看看發生變化了嗎?

  2、你發現了什么?

  3、幼兒討論后得出結論:昨天放進了冰箱的杯子里仍是水。結冰的杯子里,有些冰已經融化,又有冰,又有水。

  二、移動小水杯。

  1、將已結冰的小水杯集中放在活動室中間,分散放在桌上。要求幼兒仔細觀察水杯里的變化。

  2、小水滴變成了冰,我們有辦法讓它變成水嗎?

  3、幼兒嘗試用各種方法讓杯子里的冰融化。如:用紙去扇扇,用嘴去吹吹,看看有什么變化。

  三、抓住小水滴。

  1、教師將一杯水倒入平底鍋中加熱沸騰,請幼兒猜測水會怎么樣。

  2、幼兒觀察幾分鐘,看看發生了什么,平底鍋中的水是否會減少。

  3、教師用鏡子、紙、透明杯等舉到平底鍋上方,去“抓住”小水滴。

  4、小水滴為什么都逃出來了?它被抓住了嗎?告訴幼兒細小的小水滴被抓住以后,又抱在一起,變成“胖胖”的水滴了。

幼兒園中班科學活動教案12

  設計意圖

  《綱要》要求培養幼兒良好的飲食習慣。我園是寄宿制幼兒園,幼兒的一日三餐均在園內吃,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顯得尤為重要。但我們發現,班上許多孩子都愛吃肉食,不愛吃蔬菜,每天讓孩子吃完自己的一份蔬菜是件很困難的事,家長們也很著急。因而,我們嘗試開展了“好吃的紫包菜”活動,讓孩子認識顏色好看、營養豐富的紫甘藍,調動孩子對蔬菜的熱愛。

  活動目標

  1.學習運用感官感知紫包菜的外形特征及構造特點。

  2.能積極參與探索和討論活動。

  3.喜歡紫包菜并樂意品嘗。

  活動準備

  1.幼兒已認識過常見的蔬菜,如青菜、包菜、茄子等。

  2.紫包菜若干(與幼兒人數相等),紫包菜沙拉。簍子、托盤每桌一個,菜刀和案板各一塊。關于紫包菜的課件(PPT)。

  活動過程

  一、觀看圖片,引發幼兒的猜想,激發探究的'欲望

  1.出示PPT 1。(紫包菜的切面圖,截取其中的一大部分。裁剪成一個長方形的漂亮畫面。)

  師:今天請大家欣賞一幅圖片,仔細看看、想想,它像什么呢?(幼兒大膽、自由地猜想。)

  2.出示PPT 2。(紫包菜的一片葉子)

  師:它到底是什么呢?我們接著往下看1

  3.出示PPT 3。(一棵完整的紫包菜)

  師:現在看出來了嗎?它是什么?

  二、運用自己的感官,探索紫包菜的特征

  (一)探索紫包菜的外部特征

  1.出示紫包菜,引起幼兒觀察的興趣。

  師:今天,我把這神秘的東西帶來了,看,這是什么?

  小結:它是一種蔬菜,它的名字叫紫甘藍,我們揚州人喜歡叫它紫包菜。紫色的蔬菜可不多,你還看過什么蔬菜是紫色的呢?

  師:想看看、摸摸紫包菜嗎?每個人去選一個紫包菜,認真地觀察,看看它長得是什么樣子的!待會兒把你的發現告訴大家。

  2.幼兒自由觀察紫包菜。

  幼兒觀察紫包菜時教師巡回指導,引導幼兒看看、摸摸、捏捏、聞聞、掂掂,多方面感知。

  師:你發現了什么?(鼓勵幼兒把自己的發現告訴大家)

  老師和幼兒共同小結:紫包菜看上去有點像球,摸上去冰冰涼,聞一聞有點清香,掂—掂還有點重……

  (二)感知紫包菜的內部特點

  1.認識紫包菜的葉子。

  師:紫包菜的身體里面會長什么樣子呢?你有什么好方法知道?

  師:好的,你來試一試。(個別幼兒嘗試剝下一片葉子)這是什么呀?(出示剝下的葉子)它的葉子是什么樣子的?(幼兒自由回答)

  小結:葉子是紫色的,我們看到的白色是它的葉肉,葉肉是白色的。

  2.幼兒動手剝紫包菜。

  師:葉子里面還會是葉子嗎?每個人都去剝幾片試試,把它剝開,看看它身體里面長什么樣子!(幼兒操作,教師個別指導幫助。)

  3.分享自己的發現。

  師:你發現葉子里面是什么呢?你們看到了什么?

  師:你為什么沒有剝完?

  小結:原來紫包菜身體都是一片一片的葉子緊緊地包在一起的呀!

  4.玩游戲“紫包菜”,進一步了解紫包菜的內部特征。

  師:紫包菜真有趣。我們來做一個大大的紫包菜吧。

  提醒幼兒葉子要一片一片地包上去!

  5.切紫包菜,感知紫包菜內部的美麗。

  師:剛才,我們在想辦法看看紫包菜里面時,有小朋友提出用切的辦法,我們也來試一試!(教師操作,幼兒觀察橫切面。)

  師:好漂亮的花紋呀!是不是很熟悉呢?在哪里看到過的呢?現在,我們知道一開始看到的那幅圖片是什么了吧!這美麗的花紋就是紫包菜切下來的樣子。從這美麗的花紋里我們也可以看到一層一層的葉子緊緊地包在一起。

  三、聯系已有生活經驗,感知吃蔬菜的好處

  1.討論蔬菜的好處。

  師:你還吃過什么蔬菜?我們為什么要吃蔬菜呢?

  小結:每一樣蔬菜里面都有很豐富的營養,多吃紫包菜、青菜、菠菜……身體可以更健康,還可以防止感冒哦。

  2.欣賞用紫包菜做成的菜。(PPT圖片三至四張)

  四、活動結束:品嘗紫包菜沙拉。

幼兒園中班科學活動教案13

  活動目標:

  1.樂于探索生活中的現象,體驗操作的樂趣,小球站穩了(中班科學)。

  2.探索發現利用一張紙使小球穩定的方法。

  3.能積極動腦筋想辦法,解決問題。

  活動準備:

  物質材料準備:乒乓球和紙。

  知識經驗準備:幼兒有玩球的.經驗,知道球滾動的特性。

  環境準備:體育區角投放的兵乓球。

  活動過程:

  一、游戲導入,發現現象。

  1. 幼兒自由玩球.

  2.幼兒將球放在柜子上,引導幼兒發現小球在桌面容易滾落的現象。

  二、提出問題,幼兒設想,幼兒教案《小球站穩了(中班科學)》。

  1.提出問題:怎樣讓小球站穩 ?

  2.鼓勵幼兒大膽設想,表述自己的想法。

  3. 再次提出問題:能不能想辦法就用一張紙讓小球站穩?

  4. 鼓勵幼兒動腦筋.再次大膽設想,并表述自己的想法。

  三、動手嘗試,實踐想法。

  1.幼兒每人一張紙,嘗試用紙幫助小球站穩 .

  2.教師觀察,引導幼兒講述自己的做法。

  四、交流。

  1.引導幼兒相互交流自己的做法.

  2.個別幼兒講述自己的做法,展示成果.

  3.將作品陳列在柜子上,幼兒集體欣賞大家的成果,感受成功的喜悅。

幼兒園中班科學活動教案14

  一、活動題目

  紙花兒開了

  二、活動目標

  1.通過對不同質地紙的觀察和比較,使幼兒感知紙的特征及吸水性的強弱。

  2.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和實驗能力。

  三、適用對象

  3~5歲幼兒。

  四、活動所需資源

  面巾紙、圖畫紙、包裝紙、手工紙、白紙、報紙、宣紙、糖紙、錫紙、盆、水、沙土。

  五、活動過程

  探究活動一

  探究的問題:用紙做的紙花能開嗎?

  幼兒討論。

  (1)不能開,紙花是假花,它不可能開花。

  (2)能開,因為我們給花澆水,花就能開了

  試一試:紙花在哪里能開花?

  幼兒分別把紙花放在土里、水里進行觀察。

  (1)把紙花放在土里。

  (2)把紙花放在水里。

  說一說我的發現。

  (1)紙花在水里開了。

  (2)小紙花太干了就不開花;真花在土里能開,假花在土里開不了。

  探究活動二

  探究的`問題:將不同質地的紙花(包裝紙、手工紙、圖畫紙、報紙、面巾紙、宣紙、糖紙、錫紙)放入水中,哪朵開得快?

  幼兒討論。

  (1)厚的紙花開得快。

  (2)報紙、面巾紙、宣紙做的紙花開得快。

  試一試:放進去的紙花哪朵開得快?哪朵開得慢?

  幼兒把各種材料的紙花同時放入水中并認真觀察。

  說一說我的發現。

  (1)包裝紙、手工紙、圖畫紙做的花開得慢。

  (2)報紙、面巾紙、宣紙做的花開得快。

  (3)開得最快的花是用面巾紙做的,包裝紙做的花開得最慢。

  (4)糖紙、錫紙做的花沒有開。

  (5)面巾紙吸水最快,包裝紙吸水最慢。

  玩一玩,我做的花兒開了。

  將不同顏色的紙花放到花叢中,帶領小朋友用噴壺澆花,紙花逐漸開放,體驗花開的快樂。

  六、注意事項

  1.教師在實驗前要做好充分的準備。

  2.如幼兒園的條件較好,幼兒可分組進行活動,讓幼兒在充分玩的過程中感知體驗并得出結論,同時它還能便于教師對不同能力的幼兒進行指導。

  3.活動中最好讓孩子卷好袖子,帶上圍裙,以免弄濕衣服。

  七、拓展思路

  1.彩色水會不會順著小棒爬上來?

  在兩個燒杯中分別放入顏色水(約2厘米高即可),將卷好的紙棒和塑料棒(或玻璃棒)的一端分別放在兩個燒杯的顏色水里,觀察結果。

  2.雨衣、雨傘、窗戶、皮鞋、杯子、毛巾、衣服、抹布等物品中,哪些吸水哪些不吸水,它們在我們的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幼兒園中班科學活動教案15

  教學目的及要求:

  1.讓幼兒感受大自然的美,培養幼兒對自然的興趣,讓幼兒學會親近大自然與樹木建立朋友般的親密關系。

  2.了解認識柳樹,掌握幾種常見柳樹的名稱,尋找它們不同的特征。

  3.讓幼兒學習和樹交朋友,懂得如何保護樹木,樹立初步的環保意識。

  4.引發幼兒學習柳樹的興趣。

  5.啟發幼兒對柳樹愛好和對大自然的愛。

  教學重點:

  了解認識柳樹,掌握幾種常見柳樹的名稱,尋找它們不同的特征。

  教學難點:

  懂得如何保護樹木,樹立初步的環保意識。

  教學準備:

  1.活動前帶領幼兒參觀附近的頤和綠苑。

  2.提供各種有關樹的書籍,以及各種可以讓孩子表征的材料:皺紋紙、報紙、剪刀、橡皮泥、插花、積木、各種花布和一些輔助材料。

  3.聯系家長,了解主題內容,同幼兒一起積累各種資料。

  4.學具:紅綠小旗,鈴鼓。

  教學過程

  1.幼兒自愿分成兩干組,由兩位老師分頭領著幼兒到幼兒園的`各個角落去觀察幼兒園的樹。

  2.鼓勵幼兒數一數幼兒園里共有多少棵樹,有多少種樹?

  3.談話:你在幼兒園看到了什么樹?你發現了哪些樹的秘密?鼓勵孩子把自己發現的樹的秘密告訴大家。

  4.教師提問:這是一棵什么樹?(柳樹)這棵樹的枝條是怎么樣的?(柳樹的枝條是向下垂,讓幼兒用手作下垂狀,幼兒邊作動作,邊說柳樹的枝條是向下垂的。)你還在什么地方看到過柳樹?

  5.尋找柳樹:

  師:我們幼兒園里也有柳樹,請小朋友去找一找,誰找到了就站在柳樹的下面。

  6.游戲:親親柳樹(激發興趣)

  集體游戲。如:教師發口令小孩小孩真愛玩,親親柳樹跑回來;幼兒就迅速跑向柳樹親親跑回來,教師發出口令小孩小孩真愛玩,親親柳樹蹲下來,幼兒就迅速跑向柳樹蹲下來。

  7.觀察柳樹:

  教師:剛才我們一起玩了親親柳樹的游戲,現在老師請小朋友們觀察一下這顆柳樹是什么樣的?

  (1)請小朋友摸一摸柳樹的樹干,說說柳樹的樹干摸上去有什么感覺?

  (2)請小朋友觀察柳樹的顏色.提問:柳樹的樹干是什么顏色的?樹枝是什么顏色的?

  (3)引導幼兒看一看柳樹是怎么樣的?(向下垂的,幼兒學做向下垂的動作)

  看一看柳樹的葉子長得怎么樣?有些什么變化?(小芽胞長大變成小樹葉了,樹葉長多了,變得更綠了)

  (4)引導幼兒觀察春風一吹,柳樹的枝條好象在干什么?請幼兒學學柳樹枝飄動的樣子。

  (5)讓幼兒抱一抱柳樹,和柳樹做個朋友。

  (6)柳樹可以為人類做哪些事情?多種柳樹可以美化環境,進化空氣,人類可以用柳樹制作各種家具,用柳枝制作各種工藝品。教師可出示一些工藝品讓幼兒欣賞,激發幼兒愛護柳樹的熱情。

  8.游戲:柳樹娃娃

  幼兒用雙手向下垂作柳樹娃娃。老師說;春風來了,柳樹娃娃可以做彎腰狀,雙手晃動作樹枝飄蕩狀,雙手做招手狀。

  9.領養柳樹。

  請每個幼兒領養一棵柳樹,為柳樹起名字,記錄柳樹的生長變化,要求孩子們像媽媽一樣要照顧好樹寶寶。

  10.教師總結:柳樹是我們家鄉種植最多的一種樹木,柳樹的枝條細長而低垂,柳樹的顏色是褐綠色的,柳樹耐寒、耐旱。柳樹是在春天的時候開始發芽變綠的。柳樹變綠長出綠芽就是告訴我們人類春天來到啦。柳樹是我們人流的朋友。

  11.游戲:給柳樹照像

  (1)提供各種材料,啟發幼兒用自己喜歡或擅長的方式表達自己對柳樹的印象,如:繪畫、粘貼、制作等。幼兒可以邊念兒歌邊制作:春姐姐來了,柳樹發芽了,對著我們招招手,對著我們彎彎腰。

  (2)展示成果。

  把幼兒的作品進行分類,請幼兒介紹自己的作品。

  11.活動延伸:要求幼兒在回家的路上,公園里,找一找什么地方有柳樹?都有哪些柳樹?

  小百科:柳屬的形態特征如下:喬木或匍匐狀、墊狀、直立灌木。枝圓柱形,髓心近圓形。無頂芽,側芽通常緊貼枝上,芽鱗單一。

【幼兒園中班科學活動教案】相關文章:

幼兒園科學活動教案中班08-30

幼兒園中班科學活動教案12-13

[經典]幼兒園中班科學活動教案04-22

幼兒園中班科學活動教案02-10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01-18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01-17

幼兒園中班科學活動教案優秀09-02

【精華】幼兒園中班科學活動教案11-29

幼兒園中班科學活動教案(通用)07-25

(薦)幼兒園中班科學活動教案07-25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全椒县| 孝感市| 西宁市| 东阿县| 甘德县| 黄龙县| 日喀则市| 张家港市| 绥阳县| 喜德县| 凤庆县| 青铜峡市| 浦北县| 运城市| 尉氏县| 曲周县| 正宁县| 宕昌县| 乐山市| 陇川县| 红河县| 柯坪县| 马尔康县| 深水埗区| 舒城县| 务川| 富平县| 镶黄旗| 嘉禾县| 合阳县| 基隆市| 东乡族自治县| 云龙县| 什邡市| 康保县| 金湖县| 永清县| 会宁县| 奉节县| 达州市| 德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