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小班說課稿模板匯總7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有助于提高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如何把說課稿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小班說課稿7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小班說課稿 篇1
各位評委、各位老師同仁們:
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小班綜合活動《香蕉香蕉變變變》,這個活動是我根據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幼兒園建構式課程指導》小班上冊中“好吃的水果”這一主題,自己創設的與主題緊緊相扣的、與幼兒生活又密不可分的、即培養了幼兒的想像力、創造力、又培養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還增強了幼兒的自我服務意識與環保意識的一個綜合活動。
一、說教材
1、教材內容分析:水果是幼兒生活中常見的事物,它富有營養,又貼近幼兒的生活,可以給幼兒帶來豐富的感官之旅。這個活動我是以水果中的一種——香蕉為主體,之所以選它,因為它是水果當中比較常見的一種,孩子們又比較熟悉的,實物一出示,就很容易引起幼兒的學習興趣,且融入游戲,又有幼兒親身體驗,讓幼兒在活動中能用語言和動作表現出香蕉的獨特外型、與眾不同的吃法及與眾不同的口味,這非常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學習特點。正如《綱要》中所述:“既符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又有利于其長遠的發展;既貼近幼兒的生活,又有助于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
2、幼兒現狀分析:小班幼兒年齡小,語言表達能力較差,動手能力也較差,他們的思維仍帶有直覺行動性,他們喜歡直觀的、真實存在的東西,需在親身體驗、探索中去發現事物的特征。
3、目標定位:活動的目標,貫穿于一個教育活動的始終,對活動起著主導作用。
在生活中,小年齡的幼兒對吃的、玩的東西很感興趣。為此,我們常常以他們的興趣為出發點,設計一些教學活動,巧妙地將教育目標蘊含其中,讓幼兒在生活化的活動中獲得有益的發展。根據小班幼兒的這一年齡特點及實際情況,我們確立了認知、能力、情感等方面的目標,其中既有表達交流,又有親身體驗的部分。目標為:1)通過游戲形式引導幼兒發揮想象,并用語言、動作表達想象結果;2)發展幼兒的想象能力和表達能力;3)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及初步的環保意識。
4、活動的重點和難點:這個活動是一個綜合活動,其滲透了語言領域、科學領域及社會、健康領域等方面的內容,但活動的重點仍以語言領域的想象和表達為主,主要引導幼兒發揮想象,大膽運用語言、動作表達想象結果;難點在于引導幼兒在吃的過程中交流、感知香蕉從“整體——>部分 ——>沒有”的漸變過程。
對于突破重點所采用的方法:豐富幼兒的知識經驗,以游戲的形式貫穿始終,引導幼兒輕松學習;對于突破難點所采用的方法:注重多觀察多實踐,使幼兒在親身體驗中感知事物的漸變過程
5、活動準備:活動準備是為具體活動目標服務的,同時幼兒是通過與環境、材料的相互作用來獲得發展的`。為使活動呈現出趣味性、綜合性和實用性,寓教育于實際操作和游戲中,我做了以下準備:1)香蕉若干(多于幼兒人數);2)方紙盒一只,濕毛巾若干;3)幼兒分組呈半圓形分布做。
二、說教法
新《綱要》提出:創設一個寬松的環境,讓每個幼兒都有機會參與探究活動,進行嘗試,感受參與的樂趣,并能鼓勵幼兒大膽發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見。因此,本活動教師將充當幼兒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導者,根據小班幼兒思維的具體形象性特點始終貫穿直觀性原則,結合多種教法進行活動。
1、直觀法
這里使用的是演示法,通過演示變換實物,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香蕉有它獨特的外型特征,又好吃,又易剝,對小班幼兒來說,具有較強的吸引力,它特有的外型又能給孩子們不斷想象的空間;結合教師的變換操作及幼兒的親身體驗,動靜結合,使教學成為有趣的活動,容易引起幼兒的興趣,集中幼兒的注意力,便于幼兒理解,易于記憶,從而是孩子們情緒高漲,興趣盎然。
2、談話法
在活動中適當的問題有助于活躍幼兒的思維,啟發學習,有利于幼兒獲得新知識和發展智力,培養語言表達能力和較好的語言習慣。
3、游戲法
游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這個活動我以一根游戲主線——“香蕉香蕉變變變”貫穿始終,給幼兒創設了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既能更好地達到活動目的,又能更好地激發出幼兒的豐富想象力,并幫助幼兒鞏固想象結果。
4、操作體驗法
它是幼兒建構知識的基本方法,是指幼兒動手操作,親身體驗,在與材料的相互作用過程中進行探索學習。本次活動安排了兩次操作體驗活動:第一次是請幼兒拿香蕉想一想、做一做動作,發揮幼兒想象力和創造力,主要是讓幼兒探索香蕉的外型特征,大膽運用語言、動作表達自己的想象結果;第二次是讓幼兒吃香蕉,幼兒在剝一剝、嘗一嘗、看一看,說一說中獲得感知,初步了解香蕉從“整體——>部分——>沒有”的漸變過程。
小班說課稿 篇2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小班綜合活動《水果王國》。
一、說教材:
1. 教材來源:水果是幼兒生活中常見的事物,它富有營養,又貼近幼兒的生活,可以給幼兒帶來豐富的感官之旅。秋天是水果豐收的季節,且水果的品種豐富。常見的有蘋果、香蕉、葡萄、橘子、梨子、柚子等,它們大小、顏色、形狀各不相同。幼兒雖然知道一些水果,但對水果的用途和營養價值等還不了解。家長有反應幼兒在家不喜歡吃水果,喜歡吃膨化食品。因此,有必要讓幼兒形成對水果的正確認識,對水果有進一步的了解,激發幼兒想吃水果、愛吃水果的欲望。如《綱要》中所說:“既符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又有利于其長遠的發展;既貼近幼兒的生活,選擇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又有助于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因此,此活動來源于生活,又能服務于幼兒的生活。
2. 目標定位:
活動的目標,貫穿于一個教育活動的始終,對活動起著主導作用。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及實際情況,確立了認知、能力、情感等方面的目標,其中既有表達交流,又有相互合作的部分,目標為:
1)通過了解水果的名稱用途,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
2)感知各類水果,制作水果拼盤,品嘗水果的滋味,培養幼兒觸覺、嗅覺、味覺的能力。
3)讓幼兒感受秋天水果成熟的喜悅 心情,激發幼兒愛吃水果。
根據目標,我們把重點定位于:感知水果的外形和特征,了解水果的用途和營養價值。通過談話—水果分類—嘗水果—水果拼盤—運水果,五個環節有機聯系,相互滲透,引導幼兒主動活動,擴展幼兒的知識經驗和培養幼兒自主學習的能力及創新精神。活動的難點是:幼兒要回憶生活經驗,將水果按顏色、形狀、吃法等進行分類和制作水果拼盤,主要通過小組商量和討論,自主操作,提高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我們樹立了目標的整合觀、科學觀、系統觀,注重綜合性、活動性、趣味性、寓教育于游戲之中。為此,我們作了如下準備:
1)經驗準備:活動前參觀過果園。
2)物質準備:蘋果、梨子、香蕉、葡萄、柚子、香蕉等水果若干個;塑料盤子,塑料刀子、毛巾一組每人一套。削水果的工具、牙簽、運水果的小筐。錄音機,音樂磁帶、投影儀。布條、小禮品若干。情境創設:水果王國,背景是各種各樣的水果。
二、說教法:
新《綱要》提出:創設一個寬松的環境,讓每個幼兒都有機會參與探究活動,進行嘗試,感受參與的樂趣,并能鼓勵幼兒大膽提出問題發表自己的意見。因此,本次
活動教師將充當幼兒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導者,讓幼兒通過分組交流探索的結果,分組合作制作水果拼盤,分享共同合作的過程與結果,培養幼兒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1. 操作法:它是幼兒建構知識的基本方法。所謂操作法是指幼兒動手操作,在與材料的相互作用過程中進行探索學習、本次活動安排了兩次操作活動。第一次是請幼兒為水果分類,主要是探索水果的外形和特征,讓幼兒在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中獲得感知。第二次操作活動是制作水果拼盤,讓幼兒在感知和認識各種水果的基礎上,提升經驗,發揮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制作一個有特色的拼盤。
2. 交流討論法:在活動中,教師以水果皇后的身份讓幼兒動手制作拼盤。主要采用小組討論,集體討論、個別討論的形式,最大限度為幼兒提供了寬松的交流氛圍。在制作完水果拼盤后,又及時的讓幼兒將自己的作品展示在投影儀上,并對自己的作品進行介紹,與同伴一同分享制作的樂趣。
3.情境教學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地創設了“水果王國”的世界,以水果皇后的形象出現,引起幼兒的注意。并結合秋收,引發幼兒融入到說水果名稱、分水果、嘗水果、運水果的情境中,激發幼兒的探索興趣,積極思考,動腦,以達到個性與素質的共同發展。
三、說學法:
以幼兒為主體,創造條件讓幼兒參與探究活動,不僅提高了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更升華了情感。
本次活動采用的學法有:
1. 多渠道參與法:新《綱要》科學領域中目標明確指出:幼兒能用多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因此活動中,我們引導幼兒看一看,摸一摸,聞一聞、比一比、分一分、嘗一嘗、學一學、說一說等多種感官的參與,潛移默化的讓幼兒對水果產生濃厚的興趣。
2. 體驗法:心理學家指出,凡是人們積極參加體驗過的活動,人的記憶效果就會明顯提高。我們就采用了游戲體驗法,讓幼兒參與水果王國的水果宴會,并通過回答問題,分水果,嘗水果,做水果拼盤,運水果等一系列的活動,讓幼兒沉浸在游戲的樂趣中,體驗水果王國里的快樂。
3.嘗試法:陶行知先生說:做中教,做中學,做中求進步。在第二次活動中,我們鼓勵幼兒分水果,引導幼兒按水果的特征、外形進行分類。在這一過程中,幼兒通過協商、合作、嘗試不同的分法。第四次的活動中,幼兒能動手嘗試制作水果拼盤,有助于發揮他們的創造性和想象力。通過對作品,進行介紹和評價,拓展了知識面,提升了口語表達能力。體現了“以幼兒發展為本”的理念。
四、說教學程序:
一、激發興趣:(情境:水果皇后的邀請)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活動一開始,教師就打扮成水果皇后的樣子,把幼兒帶到了神秘、新奇的水果王國,引發幼兒觀察水果的興趣。并通過回答水果皇后的問題:“你知道秋天有哪些水果?他們叫什么?有什么營養?”過度到下一環節。目標1能自然落實。
二、根據水果的特征分類(為水果王國的水果分家)
根據幼兒好奇、好動的特點,我們為每組幼兒提供了充足的水果,供幼兒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在這一過程中,
教師是引導者、合作者、支持者。通過讓幼兒介紹,和集體小結的方式,鞏固對水果外形特征和用途方面的認識。
三、品嘗分辨水果的味道(品嘗水果王國的水果)
感知完水果的分類,幼兒就會對水果的味道產生興趣了,因此及時的提問:你們想嘗嘗這些水果嗎?幼兒通過蒙眼睛品嘗水果,這樣大大增加了幼兒品嘗的興趣,這一環節充分滿足了,幼兒愛吃,喜歡吃的天性。同時滲透,水果營養多,富含多種人體所需的維生素,對人體有幫助,讓幼兒意識到多吃水果的好處。此環節主要落實目標3
四、制作水果拼盤
幼兒已經不滿足品嘗水果了,他們蠢蠢欲動,想自己親手制作一盤可口的水果拼盤。我們在每組提供了各種水果、塑料切刀、叉子、盤子等工具,讓幼兒動手操作,制作一盤有特色的水果拼盤。制作結束后,讓學生展示。
小班說課稿 篇3
一、說設計意圖
根據小班幼兒的發展水平,小班幼兒處于小肌肉動作發展的敏感時期,而在平時的美術活動中,我們總局限于以繪畫、添畫、涂色這些形式上,其實泥工活動更有助于孩子們動手能力的發展,其次,孩子們也非常喜歡泥工活動。因此,我根據幼兒的興趣取向設計了《有趣的餅干》這個活動,讓幼兒在搓、揉、按、壓等過程中,感受到泥工活動所帶來的樂趣,再通過品嘗自制餅干體會到成功的喜悅。
二、說活動目標
興趣使幼兒最好的老師。對于小班幼兒來說,首先要激發他們對于泥工活動的興趣,讓幼兒從內心里喜歡泥工活動,只有興趣才能帶動他們進行技能的練習,因此我從情感,認知和技能三個維度確立以下下活動目標:
1、情感目標:體會泥工活動的快樂。
2、技能目標:能運用捏、搓等技巧,發展動手操作能力。
3、認知目標:學習使用印花工具輔助材料做出各種形狀的餅干。
三、說活動準備
根據活動目標,我做了以下幾方面的準備:
1、設計了一個符合兒童的年齡階段特點的廚房場景和相對寬松的環境。
2、為每個幼兒準備了一份操作材料:一次性手套、食用面團(不同顏色)、印花工具。
4、廚師帽子若干、音樂。
四、說教法學法
1、小班幼兒年齡在3、4歲左右,他們處于典型的游戲年齡階段,是角色游戲的'高峰期,他們對游戲特別感興趣,平時總喜歡把自己想象成故事中的某一角色,基于這點,我創設了情境教學法,讓老師和小朋友一起玩角色游戲。
2、操作法是指提供給孩子合適的材料、教具、環境,讓孩子在自己擺弄、實踐過程中進行探索,獲得知識技能的方法。為此,我準備了一些輔助材料供孩子自己操作。
3、根據小班幼兒“喜歡模仿”的特點,在讓幼兒操作前,我先示范捏、搓橡皮泥的動作,讓小朋友模仿學習。
五、說活動過程
結合幼兒年齡特點及活動目標,我設計了以下三個環節:
首先是情景表演導入活動。
請另外一個老師扮演大廚師,小朋友扮演小廚師。
小廚師們紛紛來到廚房向大廚師學習,他們邊吃邊學餅干的制作方法。在吃餅干過程中,老師引導幼兒觀察餅干上有什么?餅干好不好吃?激發幼兒要學習做餅干的興趣,同時幼兒的觀察能力,表達能力在活動中也得到了鍛煉。在學習過程中引導幼兒了解在向別人請教學習時要有禮貌,學習使用禮貌用語。
其次是大廚師(老師)示范如何使用工具制作餅干,小廚師(幼兒)觀察并模仿做動作。
首先我介紹了做餅干的材料。接著老師示范了如何制作餅干并讓孩子們跟我一起邊說邊做捏、搓的動作。接著引導幼兒觀察,通過一系列的提問:用什么將面團壓平?怎么使用輔佐材料做出各種各樣印有花紋的餅干?又是用什么東西給餅干印上花紋的?在這個環節里,我重點講解了如何使用模具做出不同的餅干,小朋友在用手捏、搓等過程中,鍛煉了小肌肉群的靈活性。
最后是小廚師自己學做餅干,大廚師指導。(放音樂)
在指導的過程中引導小廚師還可以做各種顏色的餅干,印花的時候不要太用力,注意桌面衛生。小廚師幫大廚師收拾好做餅干用的材料。在做完餅干后可以讓廚房的阿姨把餅干烤熟,享受自己的成果。在這一環節既是對上一環節所學技能的鞏固,同時又能讓孩子在活動過程后嘗到自己努力的結果,極大提高了幼兒以后參與泥工活動興趣。教師組織洗手,活動結束。
六、說設計亮點
首先我覺得自己用情境表演導入活動是非常成功的,這種角色游戲讓孩子們很快就投入到活動了活動中,孩子們對活動非常感興趣。另外,我精心準備的操作材料深深地吸引了孩子,讓他們樂在泥工活動中,做出了很多有趣的餅干,發展了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同時還能在活動結束后嘗到自己努力勞動的結果。
小班說課稿 篇4
一、設計意圖
《綱要》中指出:科學教育應密切聯系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我這次活動的選材就來源于生活。石頭是構成自然生態環境的一種無生命的物質,同時也是幼兒經常接觸的事物,比如在幾次戶外活動時,我看到有幾個孩子特別喜歡去撿石頭玩,用石頭在地面上、墻面上、花壇邊等各地方敲一敲,一邊玩一邊興奮地叫同伴一起過來聽石頭敲擊所發出的聲音。
我意識到這是一個很好的生成課程,于是就設計了這個小班的科學活動《奇妙的石頭碰碰響》,希望通過游戲引起孩子們對探索不同的物體能發出不同的聲音的興趣,引導他們在“玩中學”在“玩中求發展”,就如《綱要》中所說:“要引導幼兒對身邊常見事物和現象的特點、變化規律產生興趣和探究的欲望。”發現和感覺到周圍世界的神奇,體驗和領悟到科學就在自己身邊,保持永久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說目標
從“新綱要”科學領域目標的表述中可以看出:科學教育的價值取向不再是注意靜態知識的傳遞,而是注重兒童的情感態度和兒童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根據綱要精神,結合小班幼兒年齡特點,我制定以下目標:
1、感知石頭的基本特性,樂意參加玩石頭的游戲,體驗玩石頭的樂趣。
2、嘗試自由探索,發現硬的物體和石頭碰撞可以產生響亮的聲音,而軟的物體與石頭碰撞則沒有聲音,并愿意大膽表述。
三、說重b難點
本次活動的重難點為“通過探索,發現硬的.物體和石頭碰撞可以產生響亮的聲音,而軟的物體與石頭碰撞則沒有聲音。”在活動中我采用了探索比較法來解決難點,通過兩次探索比較讓幼兒發現這一特性。
四、說準備
1、物質準備:幼兒人手兩塊石頭;若干件硬的物品(木頭積木,塑料積木,金屬勺子);若干件軟的物品(海綿,毛絨玩具,毛線團);厚墊子,桌子等。
2、經驗準備:已學習節奏樂《閃爍的小星星》。
五、說過程
我通過三個環節“感知特性——探索比較——拓展經驗”來達到活動的目標。
1、感知特性
一開始以“石頭展覽會”的形式激發幼兒的興趣,通過觀察發現石頭不同的顏色、形狀、質感,對石頭的基本特性有一定的了解,為后面的環節做好鋪墊。
2、探索比較
這個環節是活動的重難點所在。通過兩次探索比較,讓幼兒發現硬的物體和石頭碰撞可以產生響亮的聲音,而軟的物體與石頭碰撞則沒有聲音,并愿意大膽表述。第一次以集體共鑒的方式,初步感知軟硬物體與石頭碰撞產生的不同現象;第二次通過自主探索,幼兒運用已有經驗的判斷進行初步猜測,經過探索驗證進一步感知這一現象。
3、拓展經驗
這是活動的延伸環節,進一步增強幼兒對探索石頭的興趣。
小班說課稿 篇5
一、教材分析
洪恩幼兒英語小小班的教材,是根據“小小寶寶”的學習特點、理解能力、興趣愛好,專門為小小寶寶設計的。從六月份第二周我嘗試著開始英語教學,令我驚喜的是,孩子們對英語活動特別感興趣,喜歡說英語兒歌,喜歡做手指游戲。因為小小班孩子對于可愛的小動物特別喜歡,所以本次活動我選擇了單詞dog的教學。
二、目標定位
根據小小班孩子的年齡特點,結合我們班幼兒學習英語的實際情況,我為本次活動制定了以下三個目標:
1.引導幼兒熟悉并適應英語的活動環境,對英語產生興趣。
這一點對于小小班孩子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孩子剛剛接觸一門語言,老師在給孩子正確的發音教學的同時,要努力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為以后的學習打好基礎。
2.聽懂、理解并會說出單詞“dog”。
我選擇了一個單詞作為活動的教學目標,主要是考慮到托班孩子注意力時間短的年齡特點而定的。
3.進一步學習運用“hello”與他人打招呼。
這個目標在學習單詞的過程中自然的貫穿進去了,當出示手偶,老師說hello時,孩子們能逐步學會自然、主動地打招呼。
根據目標我把活動的重點定位于:學習單詞“dog”的正確發音。因為小小班孩子的發音器官發育還不完善的特點,我覺得這同時也是本次活動的難點。
三、活動準備
小小班孩子比較容易調動學習的興趣,但也容易分散注意力,所以教具不宜太多,根據孩子的這個特點,我準備了兩個可愛、形象的手偶“dog”和“cat”。
四、活動分析
本次活動的流程:熱身活動——單詞學習——語音練習——兒歌復習——鞏固延伸
想重點說明以下4點:
1.在熱身活動,我選了手指游戲 《littlebee》,在英語教學中,熱身活動時的小律動是孩子們特別喜歡說和做的,而且回家后也喜歡表演,能很好地反映教學效果。熱身活動很多,但是適合小小班幼兒用的很少,這樣我們可以把適合其他年齡班的律動進行改編,比如我在活動開始時,就作了改編:
t:clap your hands,x x x x x(幼兒按節奏拍手)
t:one two three (幼兒說four,并坐好)
2.在單詞學習和語音練習這兩個重點環節,我選用了兩個可愛的、毛茸茸的手偶,引起幼兒的學習興趣,因為小小班幼兒發音器官不完善,在學習新單詞時在發音發面比其它年齡班要困難一點,所以我注意讓幼兒看清老師的口型,聽清老師的發音,多次重復,讓幼兒反復練習。可能有的孩子暫時發音不準確,老師也不用擔心,只要我們給孩子一個正確的發音,那么孩子在以后發音條件成熟后自然會發正確。
3.在兒歌復習環節,我自編了兒歌:cat cat miao miao miao.dog dog wang wangwang.這樣孩子們就會在簡單而有趣的兒歌學習中,復習鞏固了剛剛學習的`單詞。
4.在鞏固延伸環節,小朋友變成小超人和兩個可愛的小動物一起出去玩,然后再有意識地引導他們繼續練習說兒歌,達到復習、鞏固的目的。因為小小班孩子的興趣保持時間短,在活動結束部分,我選擇小超人這個律動,再次激發幼兒在延伸活動中的興趣。
附活動設計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熟悉并適應英語的活動環境,對英語產生興趣。
2.聽懂、理解并會說出單詞“dog”。
3.進一步學習運用“hello”與他人打招呼。
活動準備:
小狗、小貓的手偶各一。
活動重、難點:
學習單詞“dog”。
活動過程:
(一)熱身活動:手指游戲 《little bee》
little bee little bee,
round round round,
little bee little bee ,
sound sound sound ,
zzzzz...
(二)單詞學習:
1.出示手偶cat,引起幼兒注意:看,今天是誰到我們班來了?(cat)
對了,是一只可愛的cat。小朋友高興嗎? 打個招呼吧!hello!li
ttlecat還給小朋友帶來了一位好朋友,小朋友想知道它是誰嗎?(讓小朋友猜)
2.出示手偶dog。
t:yes , it’s a dog.小朋友一起來打聲招呼吧!hello!
3.請小朋友跟老師一起說出單詞“dog”,注意讓幼兒看清老師的口型,聽清老師的發音。
(三)語音練習:
請小朋友看手偶說出單詞,觀察幼兒的發音是否正確。
你喜歡這只可愛的dog嗎?dog想和小朋友們做好朋友,不過它有個要求,誰能大聲說出“dog”,它就和誰做朋友。現在,咱們大聲說出“dog”,ok?(請小朋友逐個練習發音)
(四)教師自編兒歌,復習鞏固所學單詞。
cat cat miao miao miao.
dog dog wang wang wang.
(五)活動延伸
cat和dog兩個好朋友要出去玩了,我們也變成小超人和他們一起出去玩吧!ok?
小班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
這是一首短小又極富有童趣的兒歌,兒歌中“學小鳥”、“學小兔”、“學小魚”等活動又是幼兒學習生活的再現,特別適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因此,我選擇這首兒歌作為本次活動的內容。
二、說重點
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我為本次活動制定兩條教育目標。第一,通過學學、做做、看看、說說等活動理解兒歌內容,初步學說兒歌。發展幼兒的語言能力是語言教學中的重點,因此,理解兒歌、學說兒歌應是本次活動的重點。第二,能大方的表演和回答問題。
三、說教法
首先,本次活動通過讓幼兒學學、做做、看看、說說等活動,變被動記憶為主動探索,使幼兒在玩玩樂樂中理解、感受兒歌;其次,通過先進的`教學手段——課件演示,使幼兒對兒歌有進一步的理解和掌握從而達到能初步學說兒歌的目的。
四、說設計
活動的第一個環節:幼兒自由選擇道具:方巾、小雞頭飾、小魚頭飾、小兔頭飾在輕快的音樂聲中游戲,教師在活動中是幼兒的游戲伙伴,和幼兒一同游戲并隨時啟發引導幼兒:“你戴的是什么頭飾?在干什么?”。幼兒在愉快的游戲中便理解了兒歌。
活動的第二個環節:幻燈片展示。我設計了五張符合兒歌內容的幻燈片,展示的過程是幼兒再次欣賞、理解、記憶的過程。
通過本次活動不僅使幼兒的語言能力得到提高,而且使幼兒感受到了語言的優美,受到了語言藝術的熏陶。
小班說課稿 篇7
一、說幼兒
美術活動是幼兒園藝術教育的手段之一。通過美術活動可以培養幼兒的美術興趣,使幼兒初步具有感受美和表現美的能力。我考慮到小班幼兒年齡小的問題,它們對身邊的事物充滿了好奇,喜歡觀察,喜歡動手學著做。在日常生活中,幼兒對他們生活習慣很感興趣,同時也對牙刷設計的花紋和圖案充滿著好奇,幼兒有特別喜歡在學中玩,玩中學,為此,我設計了“天天刷牙好”這一裝飾活動。
二、說內容
在幼兒教育實踐中,很多藝術教育的內容是來源于生活,活動內容的選擇是以幼兒已有的生活經驗,實際需要為基礎,還要根據《規程》及《綱要》的有關精神來確定。
本活動貼近生活,取材來源于生活,是幼兒所熟悉的,易于接受的。能讓幼兒在活動過程中充分表現自己的情感和體驗,并運用所學的技能技巧,自由自在地把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對牙刷的感知表現在自己裝飾的作品中,有利于藝術目標的實現。
三、說目標
《綱要》對于藝術教育目標的要求是:能大膽地表現自己的情感和體驗,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藝術表現活動。根據這一要求,我結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征及教材本身的特點,我為本活動制定了兩個目標:1、初步養成良好得衛生習慣,學習正確得刷牙方式。2、嘗試沿著一條線段自上而下地畫短線,初步學習正確得握筆姿勢。
四、說準備
1、知識準備:為了讓幼兒更生動、簡練的勾畫出各種紋樣,我打算事先讓幼兒觀察了解牙刷
2、物質準備:根據內容及目標的需要,為了讓幼兒畫出更漂亮的牙刷,我為此活動準備了以下材料:范例、牙刷一把、畫紙、蠟筆、錄音。
五、說教法學法
教要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為了達到預定的教學效果及考慮幼兒的年齡特征,本活動運用了示范與范例法、觀察分析法、操作法來幫助幼兒建立起各種學習內容之間的聯系,加深他們對牙刷認識和理解,并大膽設計出自己喜歡的牙刷。
下面我對所運用的教學法做一個簡單的介紹。
1、示范與范例法:老師直接操作給孩子看,學習一些關鍵的技能,如:設計圖案,色彩的搭配等。出示范例是為了豐富孩子的創作內容,擴大孩子的視野,以達到逐步提高的審美能力。
2、觀察分析法:在教師的引導下,幼兒通過各種感官感知牙刷的外行、色彩、特征等,用腦思考各種觀察過的圖案、形狀、特征進行比較,從而積累內在圖式,深化表象。觀察牙刷,并分析牙刷的特點,激發幼兒的設計及表現欲望。
3、操作法:幼兒動手操作裝飾牙刷,在與教材的相互作用的.過程中驚醒探索和學習,獲得裝飾牙刷的技能。操作法對幼兒學習美術具有決定性意義,因而操作是本活動的主要環節。布盧姆提出:只要有足夠的時間和機會,每個幼兒都能達到高水平的學習。因此,在操作中,我想盡量讓幼兒有充足的時間來操作材料,在充足的時間里積累經驗,以獲得裝飾技能。
六、說過程
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本活動的目標要求,我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首先,出示教具,引發幼兒的興趣;其次是欣賞范例,幼兒觀察,教師講解示范;接著讓幼兒操作,自由發揮,把自己的想法表現出來;最后在欣賞作品中,交流、分享裝飾的樂趣。
下面對每一個環節做一個具體說明:
1、導入課題
教師:請小朋友們張開你們的小嘴巴,讓老師來看看你們的牙齒。(老師總結:你們的牙齒好白呀!)為什么你們的牙齒這么白了?你們每天刷牙嗎?你們是怎么刷牙的?(告訴幼兒正確的刷牙方法)
2、觀察實物,引發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出示漂亮的牙刷是為了能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教師就可以順水推舟的提問:“小朋友們想不想也有這樣一把漂亮的牙刷?”激發幼兒的創作興趣。
(1)教師:小朋友們,牙刷是什么樣子的了,牙刷的毛又是什么樣子的呢?(出示牙刷)
教師小結:牙刷的毛是短短的,直直的,排列的很整齊。
(2)教師和小朋友一起討論刷毛的畫法。
教師:小朋友們你們聽誰在哭啊(出示一張畫好牙刷但是沒有刷毛的畫紙。)
3、欣賞范例,幼兒觀察,教師講解示范
(1)幼兒欣賞范例:我想通過欣賞范例可以讓幼兒直觀的理解牙刷毛的特點,也讓幼兒在欣賞不同范例的基礎上感受色彩搭配的效果,為下面的裝飾活動墊下基礎。
(2)教師師范講解:我想教師示范講解的方法,直觀且易于幼兒接受和掌握。考慮到小班幼兒的能力相較之下較差,所以我才采取示范的方法,讓幼兒對整個繪畫有個整體的了解,進一步為裝飾做好準備。
4、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1)在幼兒操作時,我想教師應該指導幼兒發揮想象,并及時給予鼓勵和表揚,這樣做是為了樹立幼兒的信心和發揮想象。
(2)在活動中,引導幼兒注意牙刷毛的特征。這時,我想老師應該啟發幼兒思考,怎樣才能把牙刷毛畫得更漂亮,這樣可以讓幼兒在探索中獲得知識和技能。教師還應進行個別指導,讓幼兒在不同水平上得到發展。
5、欣賞作品,分享樂趣,讓幼兒欣賞同伴的作品,可以使他們體驗到創作和與同伴一起欣賞作品的樂趣,以達到放松情緒的目的。
6、律動《刷牙歌》結束
【小班說課稿】相關文章:
小班說課稿11-16
小班美術說課稿11-12
小班教育說課稿12-02
小班家的說課稿11-26
小班英語說課稿11-26
小班體育說課稿11-23
小班說課稿:《分類》11-15
幼兒小班說課稿06-26
小班說課稿模板04-25
最新小班說課稿04-25